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湖南余國明的糾紛

湖南余國明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2-01-03 17:16:52

㈠ 天天向上有哪幾個兄弟

一共有7人,分別是:汪涵、歐弟、田源、錢楓、金恩聖(小五)、俞灝明、矢野浩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天天向上
外文名稱:Day Day Up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類 型:大型禮儀公德文化脫口秀
導 演:譚曼、毛豆
主持人:汪涵、歐弟、田源、錢楓、金恩聖、俞灝明、矢野浩二
製作公司:湖南衛視節目製作中心
首播時間:2008年8月4日
播出頻道:湖南衛視
播出時間:每周五20:20(首播)、每周六14:10(重播)
在線播放平台:芒果TV
每集長度:90分鍾

㈡ 湖南衛視那隻股票叫什麼什麼傳媒

|公司名稱|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曾用簡稱|G電廣 電廣實業 | |證券簡稱|電廣傳媒 |證券代碼|000917 | |行業類別|廣播電影電視業 |相關股票| | |證券類別|深圳A股 |上市日期|1999-03-25 | |法人代表|龍秋雲 |總 經 理|彭益 | |公司董秘|周競東 |獨立董事|胡志斌,李肅,伍中信, | | | | |喻國明 |

㈢ 選秀節目有黑幕嗎

黑幕一 霸王合同

真相 長年簽約沒收合同

合同問題必然要涉及持有超級女聲品牌的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天娛是由湖南廣電集團全資控股,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注冊成立的公司。它負責超級女聲的全程運營,代理超女相關產品的開發。對超女選手來說,第一次知道天娛這個名字,就是在簽合同的時候。

超級女聲規定,晉級的選手都必須和天娛簽約,從分賽區20強開始,選手就必須和天娛樂簽訂協議或合同。而每個賽區前10要和天娛簽的合同長達8年。合同中規定,如果超女違約私下與別的公司簽約,要支付500萬的違約金,就算超女今年用超級女聲名義私自參與其他演藝活動,也要支付50萬元的違約金,而如果要解約,就必須答應解約後永不踏入娛樂圈。但在報名時,幾乎沒有選手被告知這一事項。

更離譜的是據一位已經簽約的選手透露,在一次綵排之後,就有工作人員拿出合同要她們簽訂,不簽就不能繼續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大多是想往前走的,所以只好簽了。而這份合同只有一份,選手簽完後就被收走了。雖然天娛的合同簽完就走,但還是有記者拿到了合同的影印件,這份名為「經紀人代理合約」的文本共6頁,分11個條款。從違約責任看來,如果事實上是天娛違約的話,超女同樣也可以索要賠償500萬元。但一位不具姓名的「超女」告訴記者,「那個合同里並沒有承諾給我們投資多少,也沒有提到什麼時候發唱片,拍多少電視劇以及其他,你很難說他們違約。」

對目前很多沒有到長沙參加決賽的超女來說,她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相當尷尬,天娛至今沒有想要包裝她們的意圖,而這些超女,有的在參加比賽之前就常常拍廣告或接演,暑假正是她們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和天娛的這一紙合同反而約束了她們的發展。

實錄 實力派意外遭淘汰

杭州賽區的韓真真在進入20強當天和10強當天,都被天娛要求簽一份協議,只不過,20強的協議到今年底自動失效。「我那時估計若進前10至少要跟天娛簽5年,我參加比賽就是謀發展,如果和天娛簽下合同,我還怎麼發展?」最終韓真真並沒有簽這個協議,結果,她在20進10的比賽中PK輸給紀敏佳。

當時,實力超群的韓真真,以一首《葉子》獲得強大的支持率,卻因一兩個「走音」被淘汰。事實上超女現場偶爾出現走音數不勝數,評委黑楠的解釋是:「『實力』派不允許走音,偶像派可以。 」

幕後得利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天娛沒有包裝、製作、發行方面的雄厚實力,如果將每一個簽約選手包裝的話,50位選手的包裝費用將超過2000萬元,天娛很難一下拿出那麼多資金來,實際上,目前低迷的國內流行樂壇也無法在一年中消化50個新歌手。那天娛今年為什麼仍會這么赤裸裸地要求這么多超女和他簽霸王合約?

這么做原因只有一個,去年超女決賽前三名中,天娛走了眼,沒有簽第三名張含韻,將之轉賣給天中公司,結果天中公司今年把張含韻做得紅紅火火。同時,也有一些音樂公司派出他們的簽約歌手參加超級女聲,利用這個節目炒出人氣,然後一走了之。這讓天娛堅定了一個信念,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讓一人漏網。超女經過比賽,已經形成了明星效應,天娛通過這個活動,就是要將超女所有可能的商業價值榨出來,這樣,擁有超女的合同,不好包裝的,可以以收「轉會費」的形式賣給其他公司;能見到成效的,馬上出唱片、接演出;對於特點不鮮明,實力又不強的選手,就乾脆不管,反正合同是天娛定了,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受到損失。

幕後二 熟人評委

真相 大眾評委沒自主權

超級女聲決賽進行到現在,三個評委中,竟然有兩個是湖南衛視的員工,一個是連常寬都說不熟悉的黑楠,「我在音樂圈22年了,從不認識黑楠,從沒聽過他製作的歌曲或者包裝的歌手。」而且,決賽前聲稱要輪換評委的決定也臨時變卦。至於決定PK勝負的大眾評委,實際上也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可以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

實錄 工作人員上台投票

一位曾在杭州賽區20進10被招募並連續兩場擔任大眾評委的男士在網上撰文說,在10進7的現場,當丁叮與周楊PK以9:0領先時,現場有人指揮大眾評委開始將票投給周楊。而在決賽時葉一茜和林爽的PK賽上,當兩人的票數相近,甚至有工作人員頂替大眾評委上台投票。

在杭州賽區三甲的比賽中,電視觀眾們發現鄭靖文和林爽PK結果公布前居然插播了長達10多分鍾的廣告,而紀敏佳的簡訊支持率也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從最後一位升至第一位。這也引發了許多人的聯想和質疑,決賽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幕後得利

選擇什麼樣的歌手進入下一輪關系著電視收視率能否保持,所以,淘汰那些人氣不高的,不聽話的就是電視台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什麼樣的選手進入下一輪對收視最有利,他們就會選什麼樣的選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通過評委和大眾評委是很好解決的,就算是簡訊票數,在關注度不高的分賽區都被質疑包含水分。

幕後三 疲勞賽程

真相 拉長賽程增加賽時

超級女聲給湖南衛視帶來的不僅僅是品牌的提高,更是豐厚的財富。目前,湖南衛視每周五超級女聲的廣告價格已經超過央視黃金檔的廣告價格。為了賺錢,湖南衛視考慮的不再是觀眾希望結果早早出來的心理。超級女聲比賽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實際上,有些環節完全就是為了拉長時間而設定的,從比賽之初淘汰一個選手到下一個選手的淘汰,時間長達2個小時,而這段時間,無非又是歌手再演唱一次,評委重新評價一次而已。

案例 5場決賽拖疲超女

到了決賽,人數只有15人了,比賽卻拖得相當長,先是讓5個分賽區的第2名和第3名共10人來了兩場10進7和7進5的比賽,然後這5人又和5個賽區的冠軍再來一次10進8、8進6、6進5、5進3和冠軍比賽5場比賽,比分賽區的比賽次數整整增加了一倍。主辦方考慮的不是超女身體和精神能否吃得消,而是增加一場數以百萬的廣告收入和簡訊收入。

幕後得利

時間越長,廣告時間才會越多,簡訊投票的觀眾才會越瘋狂。增加節目長度和次數,就是增加一捆一捆的鈔票。

幕後四 低齡選手

真相 大量學生逃課參加

「超級女聲」選手的低齡化是引人注目的一個重要焦點。去年,年僅15歲的張含韻一夜成名,成為無數同齡少女的偶像。每個賽區在報名時都有大量學生逃課參加。有關專家認為,「超級女聲」直接侵入「未成年人」與「教育」這兩個向來被社會視為「必須固守」的領域。這個節目鎖定15歲至17歲的女孩為參賽主體,是製造「美國偶像」的福克斯公司不可想像的,因為美國的法律有嚴格的規定,未成年人不得參與商業性演出活動,即便我國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權利也必須受到監管和保護。

實錄 小朋友獲得直通證

今年超級女聲仍有不少小朋友前來參加,在成都賽區的海選中,一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甚至還獲得直接通行證這樣的鼓勵,鼓動更多小朋友參加。目前在超級女聲決賽舞台上的,絕大部分都是學生,她們的社會經驗少,對外界的判斷很容易出現誤差,如果這樣,對她們的心理傷害將是巨大的。

幕後得利

因為10多歲的青少年缺乏的是理性,只有針對這個年齡層,才有狂熱的FANS,他們才會不擇手段地發簡訊投票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8:59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08:27

--

「超級女聲」點中你我哪個穴?

「我喜歡『超級女聲』,我支持何潔!」說這話的是一位已屆不惑、有著博士學位、喜歡古典音樂的大學男教授。

這不禁讓記者有點瞠目結舌——原以為「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所吸引的觀眾頂多隻是一群喜歡流行音樂的少男少女們。

「超級女聲」的紅火反襯著傳統傳播學的寒磣,同樣顯示了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對媒體的巨大反哺力量。2005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上周五(8月5日)已經決出六強,選手李宇春在新浪網上的支持率已經超過172萬票,位居第一。Google上搜索出的「超級女聲」有82.4萬條,加上許多人誤寫的「超級女生」,24.6萬條,「超級女聲」已經吹起了今夏比台風「麥莎」更猛烈的流行風。

文化的多元性與張揚的個性

「看到這群年輕人在舞台上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處處彰顯個性,散發魅力,我非常感動。」那位教授解釋道。

「許多中年觀眾喜歡這個節目可能是希望從中找到他們年輕時的已經錯過的『放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孫瑋如此解釋「超級女聲」令中年人痴狂的原因。

20年前,當那位教授還是如今「超級女聲」們的年齡時,謙遜、收斂成為中國整個社會所推崇的品格。「那時候個人的性格和想法習慣性地受到壓抑,整個社會是非常沉悶的。」孫瑋說。

20年後,芙蓉姐姐出現了,博客作家出現了。中國社會對不同的文化現象,不同價值觀的包容度不斷上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自主和獨立的宣言。

「社會對個性、個人奮斗和個人成功的贊同和追求為「超級女聲」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孫瑋說。

另外,這些年中國的文化產品也不斷多樣化,電視節目從單一的新聞發展到如今的肥皂劇、情景喜劇、綜藝節目、體育直播、脫口秀、相親欄目、才藝比賽以及「超級女聲」這樣的真人秀等。「中國內地媒體在市場化過程中走著一條依託功能擴張來提高差異化程度的道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表示。

相反,這樣的節目在香港和澳門等地不會引起很強反響「這類節目需要一定的地域和市場,不管人與人差別多大,一部分觀眾總可以在某個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可以認同的地方。」孫瑋說。

全球為娛樂而瘋狂

「超級女聲」其實只是全球電視全程直播的平民選秀節目熱潮的一部分。其電視形式與如今風靡全球的Idols電視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當WillYoung和GarethGates在英國獨立電視台PopIdol總決賽上狹路相逢時,有1400萬的觀眾在電視機前為他們吶喊助威,占當時收視觀眾的57%,而其中16到34歲青年觀眾的收視份額更是達到了72%。

那天晚上在兩個小時內有900萬個電話參與偶像投票,刷新了英國電話投票歷史紀錄。

其他國家也正遭遇著Idol「颶風」的侵襲。目前已經有3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Idols模版特許,擁有全球1.1億電視觀眾和超過15億張觀眾選票。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捷克、土耳其、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法國……Idols同樣所向披靡,當地收視紀錄頻頻被刷新。

「超級女聲」瓦解了權威,展示了最草根的凡俗真實。「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不限職業,不限長相」的零門檻讓平民百姓有了上電視的機會,表演慾望得到滿足,同時還有可能簽約唱片公司,名利雙收。

在英國的那場比賽Will Young成為冠軍並獲得了價值100萬英鎊的唱片合同;而同年,亞軍Gareth Gates也因一首Unchained Melody登上了英國排行榜冠軍,並獲得了英國音樂獎最佳電視表演獎,還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超級女聲」冠軍安又琪簽約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兩個月後就推出同名專輯《安又琪》,創下2004年國內最快簽約及發行唱片紀錄。

對觀眾而言,這樣的節目類型新穎,互動性強。「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能夠讓她留下繼續參賽,這讓觀眾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總是『被迫接受』編輯內容。」孫瑋說。

另外,觀眾像看球賽一樣,在娛樂性節目中看到了不確定性。簡訊投票的變化,讓每位觀眾期待結局。「我無法預測比賽結果,這里懸念很多。這也吸引著我看每一場比賽——到底誰這輪會被淘汰?」觀眾陳婧告訴記者。

裁判的爭議性也成為節目的看點之一。英國Pop Idol的評委之一Simon Cowell就是因為言語刻薄不留情面而聞名。

在新浪網上「超級女聲」專題里,有關爭議裁判柯以敏的評論達到170萬條。一位電視製作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節目製作時通常有意造成裁判的爭議性,一些唱紅臉,一些唱白臉,而且可以因為民意而調節,始終把握一個比較好的度。」柯以敏自海選以來一直以評論尖刻而飽受觀眾的非難,但自總決賽以後又改變態度,以激情鼓勵為主。8月3日,柯以敏又辭去「超級女聲」評委職務,一度又成為新聞焦點。

同時,投票結果的爭議性也讓這個節目的人氣不斷上升,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讓每一個觀眾都贊同,這就引發許多猜測,而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又為他們提供了討論的場所。日前有關「超級女聲」黑幕傳聞在民間流傳,甚至有人聲稱知道比賽結果是內定,這使得許多觀眾帶著考證的態度去觀看節目。

回歸電視的大眾性

「『超級女聲』為什麼會這么火?」記者問起這一問題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正榮說:「這說明中國電視回歸了大眾媒介的本質。」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目研究中心主任鮑曉群也表示:「電視文化就是大眾文化。『超級女聲』現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只是媒體對它的態度有些偏離了方向。」

「電視的任務首先是娛樂,然後是教育和信息。很多觀眾看電視就是為了消遣。電視文化就是一種流行文化,『超級女聲』的流行說明中國電視正在回歸到娛樂性和大眾性的本質上來。」胡正榮說。

「超級女聲」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眾的娛樂場所。「我就是通過看海選才喜歡上『超級女聲』了,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太好玩了!」觀眾胡曉峰說。

Idols在國際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如今的嚴肅文化在過去都曾作為流行文化風靡一時。「站在國際的環境看電視,站在歷史的長河看文化,『超級女聲』的紅火也就不足為奇了。」胡正榮說。

除去「超級女聲」,其他一些電視台也推出了類型相似的音樂選秀節目,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關注度比起「超級女聲」稍遜一籌。

「原因非常簡單,它們做得不夠大眾唄!」胡正榮笑道。

「過幾年後回顧『超級女聲』,它對中國電視的影響堪與『焦點訪談』相媲美。在歷史上,有哪個電視台敢用4個小時直播一檔綜藝節目,除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鮑曉群問道。

「比起『全控制』的春節晚會,湖南衛視正在製作一檔創造歷史的電視節目。」孫瑋表示。

湖南衛視靠「玫瑰之約」、「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起家,收視率一度排行全國第一,黃金時間廣告定價甚至超過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產生了令傳媒界矚目的「湖南電視現象」。

1999年電廣傳媒上市,湖南衛視引進社會資本,拓展產業鏈條,發展了影視會展、有線網路、房地產等相關產業。「但由於投資戰線過長,許多連帶產業經營不力,2002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只相當於鼎盛期的一半。」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2003年,湖南衛視調整投資戰略,重新定位於以娛樂產業為核心競爭力,進行全面改版,推出「快樂中國」的呼號。「僅2003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就上升一倍。」該知情人士表示。

「超級女聲」在享受著萬人追捧的同時也遭受了許多非議:庸俗、黑幕、不利學校教育……7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兩期節目都談到了電視節目庸俗化,矛頭直指「超級女聲」。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派專家進駐「超級女聲」,並且希望能夠停緩播出該節目。「『超級女聲』所體現的通俗文化以及個人權利慾望的表達可能會平移到社會其他方面。」一位社會學教授告訴記者。

「超級女聲」比起網路上的其他信息更可怕嗎?封殺之聲是否小題大做?更多人不就是看了就看了,然後一笑置之?業內人士指出,「超級女聲」背後隱含的不僅是大眾對說教的厭惡,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利潤,取消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9:31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42:38

--

個人對「超級女聲」的評價亦褒亦貶,但總的評價傾向於負面。

站在曾經的媒體工作者角度看,「超女」首先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媒體策劃,代表了當下電視大眾化、娛樂化的潮流,居高不下的收視率本身足以回應那些吃不著葡萄反說葡萄酸的批評。

站在知識分子的角度看,「超女」在整體運作模式上無法擺脫湖南衛視的一些痼疾,作秀的方式全盤照搬西方和港台,但在作秀背後太多的暗箱操作又反過來破壞了應有的娛樂規則,娛樂就變成了愚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如同把省里所有正處級以上幹部拖出去槍斃,基本沒一個冤枉的;而把正科級幹部排好隊,隔一個槍斃一個,肯定有冤枉的卻也有漏網的,所謂的「超女」前20名、前10名,基本上就是這么個概念。另外,「超女」在客觀上具有對未成年的錯誤輿論引導,這也是毋庸質疑的,裡面的道理不言自明。

另:中央電視台不惜動用兩期王牌節目「焦點訪談」來射影含沙批判「超女」,我認為是不智和令人不屑的,當然這是中央電視台的一貫處事方式,他們總是妄圖用自己的觀點強奸電視觀眾,典型例證遠到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的宣傳導向,近到中國男籃比賽中斗毆中央五套切換畫面。用最專業的設備做最不專業的新聞和電視,悲哀!

㈣ 肖蔭堂院士是那間中學畢業的

所謂的「高考考試,直轄市,計劃和地區,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排在第一的考生。大學入學考試,入學考試一般是指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到目前為止,高考,中考和成人高考有兩種形式,「高考」是指從去年底的計劃由國家統一組織,國家或省,市,專門組織命題,統一時間(部分省市的考試科目,考試前。1977年恢復高考,1998年的高考,中考,從在哪裡,中學時間省份和城市名稱就讀的大學畢業生,中等職業現狀1998年遼寧自動化,晶銳清華大學實驗高中在遼寧省的研究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旨在為畢業後,大學的博士1998年的蔣西哄衛北京大學外語鄱陽一個中國建設銀行翻譯1998年廣西皇凱清華大學土木建築柳州高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博士1998年,四川任何羽學院,北京大學四川省資陽市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研究生學生1998年吉林孫宏偉清華大學土木建築輝南6清華大學博士生1998年陝西孟岩北京大學-西安中學,北大畢業的學生1998年在汕頭市廣東瑞北京大學的魔時網CEO1998年天津章漪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天津耀華中學畢業,北京大學1997年北京啜玉林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順義縣牛欄山北京大學研究生1997年外語九江的江西黃小玉北京外交學院中學的現移居美國1997年陝西勢在必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四川外語學院教師,寶雞文理學院BR/>1997年的四川龍錦北京大學中外專業-輝煌的戰略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客戶服務總監1997年,秦寧自動化,清華大學,湖南郴州市,一個在中國研究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97年廣東威華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廣雅中學的研究在美國,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後1997年江蘇省趙臨潁高中經濟與管理,江蘇省常州市,復旦大學,博士1997年四川趙之毅-德陽市第三中學,就讀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攻讀一個博士學位1996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胡油漆味南通,中國銀行喻國明自動化,清華大學,浙江長河高中1996年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6湖南李路坷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工程和建築,長沙,清華大學博士生1996年清華大學,山東李兆會民用建築五蓮一個清華大學畢業,職業不明1996安徽凌振華-合肥,中國在外打工1996年山東劉陽陽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五蓮一個北大的畢業生1996年的,歐陽密劍北京大學,湖南社會學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新化縣,湖南省1996年廣西雄Yuanmeng的經濟學和管理,北京大學,南寧市第二人民銀行(中國)員工心理學校袁溫萄北京1996年廣東汕頭市的研究在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陝西Zhuoling清華大學西安高中研究南加州大學博士生,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海南陳效傑北京大學經濟管理文昌中學金地集團工作1995年崔清華大學,河南省焦作市,土建施工溫縣一維擴展時代建築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設計有限公司,1995年,山西襄垣縣郭堅行業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的一個「參考消息報社編輯1995年,廣東黃答肢清華大學中國南方普通高中附屬研究美國1995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黃鑫江蘇-南通中學本碩連讀,職業未知1995年上海財經大學,陝西梁浩-現在就讀於西安鐵一英國1995年湖北蕊青驊生命科學大學,荊州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1995年湖北嚴侵北京-老河口一中世紀證券綜合研究單位的經理助理1994年的陝西儲槐祥企業在上海電子工程師學會電機西安中學1994年江蘇省勁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新聞MSC高中中國研究某處處長福建葉水明電子工程系,清華過程溪學校1994年新加坡,1994年湖北金寨清華大學-當陽市高中上海一家IT公司1993海南黎瘟德北京大學經濟管理文昌學院中國移動深圳分公司的副經理單位1993年廣東劉清華嚴蔚深圳實驗學校(谷歌),谷歌資深工程師1993年,陝西倪婷中央財經大學和北京第二集團的財務公司在管理陝西中建/>1993年陝西薛源大學法學院國際商業和經濟學,西安中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1993年的江蘇盱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張家港市梁豐高級中學,內科醫師1992浙江陳田七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現在在新加坡1992年安徽汕頭市澄海區海灘-第一中學安徽省靈璧縣中國基金的項目經理1992重慶鼎春霞經濟和管理,北京大學重慶育才中學大學的研究生,職業不明1990年湖北小玉肖清華大學荊州中學一家IT公司的軟體設計師1990年,葉勒囡北京江蘇大學,中國南京1989年陝西毛信;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和管理的中鐵一局學校現在轉移到美國工作1989江西譚張曉強中國大學三「鳳凰生活」雜志執行主編技術-南昌兩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1989年甘肅??吳曉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外語瓊山學院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989年海難消海南煙草公司1989年廣西張小姐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管理-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1988年Hainanlibo白北京大學-文昌中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任教。1986年海南省瓊,海南省中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香港的國際銀行董事1986山西章佣眉計算機太鋼系教授在大學的北1986年海南省海南省中學學校,鄒驥北京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博士生1985年廣東陳權-湛江市學校美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的外交人員1985年的山西省葛雲鬢清華大學建築太原第五現在轉移到美國工作1985年陝西過包發學校在陝西某單位主任的秦俑博物館考古寶雞中學1985李朱清華大學土木建築,廣東省湛江市學校啟德教育集團董事長好評,1985年湖南龍東中國師范大學教育-現代教育學院工程高級研究員1985年陝西復旦大學王對寶雞經濟管理學院現在轉移到美國1984年福建陳偉鴻上海交通大學-廈門雙十中學移居美國1984年湖北約翰·L.霍頓中國科技大學物理武漢市三和深圳市國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1984福建李金明北京大學,廈門雙十中學,廈門市公證1984湖北劉向東北京大學經濟管理黃陂一個北大研究生院1984年江蘇王蘇葛管理碩士,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友邦華泰基金副總經理1984年四川葉頂峰中國科技大學-隆昌一中中國科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科學研究院百入選>1984江西鄭彤第一高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九江現在搬到美國1984山西周開讓北京-北京宣武區傑夫·康諾利中學,常設委員會成員政治和政法委書記1983上海車曉東復旦大學上海建工中學物理矽谷康納公司研究組經理1983年山東李建光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煙台市牟平區第一中學IDGVC副總裁及合夥人1983湖北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鄂城II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1983年北京大學山西太原宋曉程程學院,現在美國1983四川許擁行中國北京萬源高中的內部和外部的教室雜志編輯的首席,前社長,重慶市青年1983年中國無錫,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張楊,海軍指揮學院,湖南馬君武北京中國邵東三,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19831982年陝西流程步驟復旦大學管理西北工業大學高中附屬國內投資行業1982年黑龍江火箭北京大學通信牡丹江機車中學的研究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2年,中國銀行的工作人員,湖北劉祥雲北京-武漢市黃陂1982年山西聶紅-太原鋼鐵學院第五屆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大學從事在外事工作1982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澄邁中學,大學,加州博士生導師1982年,王征孫中山大學,廣東醫學院中國南方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王經海南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江西理工大學和中國科技,徐立之微型化學洪都中學,芝加哥大學的博士,1982年大學科學與技術山西太原趙惠霖物理第五的中國,現在搬到美國1981重慶敖剛復旦大學新聞重慶市育才中學「重慶晚報」編輯1981基層工作的中國司法部副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黑龍江佳木斯陳俊生1981年海南富政策虎北京大學中國文昌中學房地產公司工作1981年的第六屆武漢,湖北黃明在康奈爾大學物理學院作為一個終身教授,長江商學院工商學院副院長1981年,雲南Laisong中國科技大學物理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Kangnie迪克大學博士生導師1981年山西李小鷹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在法國第戎大學,太原五中教授1981年江西汪泳-南昌數十名科學家的公司在美國1981年海南衛瘟清華大學精密儀器文昌中學美國的NetScreen公司工作1981海南宣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海南中學上海國際法律顧問1980年,浙江蔡申甌,物理學院-美國教授州立大學,紐約1980江西鄧荀禰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昌19美國托萊多大學教授1980山西馬曉光北京大學中國太原誠成中學台灣事務公室的國家局副局長1980年山東氣血勇北京大學-大約山東省對外經濟貿易事處主任1980年,廣東吳昕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瑞士,一個在汕頭1980陝西許仁化學學院,西安,猶他州州立大學教授1980年哲學系陝西余焱熾寶雞鐵路局鐵路建設在北京一般85中學經理1979年江西陳彤文的自動化,清華大學,南昌十IEEE院士,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1979年四川的概述,北京大學成都鹽道街中學的物理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1979年,湖北建國兵清華大學物理馬灣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的雙料博士按照移民到加拿大,現在的死亡1979河南宋新余學院數學-易中創業董事長openbc中國總經理1979年,中國科技大學,山西,江蘇英-太原第五移民到美國1979年西安交通大學,江西,周南平計算機-美國傳統賽國際創始人1978四川高賢中國-副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大學,主編「當代」現在死了1978陝西衛稱舒歷史的陝西師范大學,西安高中高級陝西師范大學高學校教師1978年蕭柏春數學在南京,南京理工大學,長島大學教授1977職西南大學,重慶中國重慶42(教師),重慶市在1977年過發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大學教授歷史。成都,第五屆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博士生導師1977年四川胡小釘北京大學新聞-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1977年四川Huangzong於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附屬高級副總裁兼工程師1977年副教授,經濟學院,地理,東北師大附中吉林栗呸染東北師范大學,深圳大學/>1977年北京劉學紅北京大學新聞和平街II中青在線總經理1977年浙江宋安瀾清華大學自動化杭州市清河中學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1977年江蘇省童星哲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1977年海南衛其諳中國科技大學-文昌中學在馬里蘭大學的教授,1977年廣東省於陳乃明中國南方正常的生理廣東實驗中學教師,現在已經退休1977年上海元英生命科學學院,復旦-哈佛醫學院終身教授

㈤ 娛樂的書名

書 名:娛樂
作者: 張小爭
出 版 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7-1。字數:334000。版次:1。頁數:285。
本書為中國第一部娛樂業與傳媒業整合參考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案例解瀆,包括對湖南衛視、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阿里巴巴、時代華納HBO、維亞康姆MTV、迪斯尼ESPN等媒體的成功經驗削析。下篇為理論整合,闡述娛樂本質、娛樂產業與傳媒產業結合發展的七種整合模式,重點提出了娛樂業和傳媒業發展模式優化的「二八法則」,列舉了超級品牌、相關商品開發、資本運作、產業價值鏈整合等優化模式,為中國娛樂業和傳媒業調整發展模式。相互之間進行資源配置,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確保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書案例豐富,觀點精闢,是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新聞傳播院系師生以及品牌營銷人員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
張小爭,華星傳媒CEO。曾任光線傳媒總裁助理兼首席研究員、其欣然傳播機構執行總裁、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經理。中國傳媒大學娛樂經濟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學士、法律碩士、新聞傳播學博士。
致力於娛樂經濟理論創新和企業實戰,提出「娛樂傳媒產業價值鏈」、「版權:傳媒企業的核心價值」、「娛樂傳媒業的二八法則」、 「中國電影工業革命四化模式」等創見。
主要編著合著有《三木廣告叢書》(修 版.1998)、 《電影營銷》(1999)、《中國營銷傳播》(2001)、《媒體前沿報告》(2001)、《這就是娛樂經濟》(2001)、《娛樂營銷傳播》(2002)、《中國媒體經典案例分析》(2002)、《傳媒競爭力:產業價值鏈案例與發展模式》(2005)、《明星引爆傳媒娛樂經濟》(2005)、《富媒體窮娛樂:引爆傳媒整合力報告》(2006) 另有近100篇文章。
擔任多家媒體顧問和企業策略。
序一 整合力是未來傳媒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
序二 整合資源的能力是企業家的核心能力/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院長昝廷全
序三 復合資本聚集資源推動文化產業成長/國家發改委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齊勇鋒
前言
上篇 案例解析
第一章 湖南衛視:打造中國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品牌
第一節 《超級女聲》:娛樂經濟的「七種武器」
第二節 「夢想中國、超級女聲、我型我SHOW」三國演義
第三節 湖南衛視:從明星娛樂大眾到大眾娛樂大眾
第二章 光線:傳媒娛樂的「四化整合」
第一節 光線傳媒定位
第二節 傳媒娛樂一體化
第三節 傳媒娛樂工業化
第四節 傳媒娛樂品牌化
第五節 傳媒娛樂資本化
第三章 華誼兄弟:中國式娛樂家的成長
第一節 從導入CI到「拿來」電影
第二節 一手構造產業鏈,一手打造資本鏈
第三節 娛樂業最核心價值與最不容忽視的風險
第四章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整合傳媒並娛樂著
第一節馬雲:100億美元的網路巨頭
第二節 淘寶網:網路購物也娛樂
第三節 雅虎中國變法:專注搜索,引爆娛樂
第五章 全球經典案例
第一節 HBO:影視合流超越好萊塢
第二節 MTV:頒獎盛典鑄造娛樂品牌
第三節 ESPN:體育傳媒整合廣告贊助
下篇 理論整合
第六章 緒論:概念、問題與方法
第一節 主題的把握
第二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三節 基本問題
第四節 研究准則和研究方法
第七章 娛樂本質:人性的集中體現
第一節 傳播學理論基礎
第二節 娛樂:我們知道什麼
第三節 娛樂人:人類的本質屬性之一
第四節 娛樂社會:人類發展的未來圖景
第八章 娛樂傳媒產業的本質屬性
第一節 娛樂發展與傳媒匯流
第二節 娛樂傳媒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因
第三節 娛樂傳媒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差異
第四節 娛樂傳媒產業的本質
第九章 娛樂業與傳媒業的整合運作
第一節 傳媒業青睞娛樂業
第二節 娛樂業依賴傳媒業
第三節 中國娛樂業與傳媒業的交互推動發展
第十章 發展模式優化
第一節 發展模式
第二節 娛樂傳媒產業的發展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㈥ 超女有什麼黑幕

黑幕一 霸王合同

真相 長年簽約沒收合同

合同問題必然要涉及持有超級女聲品牌的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天娛是由湖南廣電集團全資控股,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注冊成立的公司。它負責超級女聲的全程運營,代理超女相關產品的開發。對超女選手來說,第一次知道天娛這個名字,就是在簽合同的時候。

超級女聲規定,晉級的選手都必須和天娛簽約,從分賽區20強開始,選手就必須和天娛樂簽訂協議或合同。而每個賽區前10要和天娛簽的合同長達8年。合同中規定,如果超女違約私下與別的公司簽約,要支付500萬的違約金,就算超女今年用超級女聲名義私自參與其他演藝活動,也要支付50萬元的違約金,而如果要解約,就必須答應解約後永不踏入娛樂圈。但在報名時,幾乎沒有選手被告知這一事項。

更離譜的是據一位已經簽約的選手透露,在一次綵排之後,就有工作人員拿出合同要她們簽訂,不簽就不能繼續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大多是想往前走的,所以只好簽了。而這份合同只有一份,選手簽完後就被收走了。雖然天娛的合同簽完就走,但還是有記者拿到了合同的影印件,這份名為「經紀人代理合約」的文本共6頁,分11個條款。從違約責任看來,如果事實上是天娛違約的話,超女同樣也可以索要賠償500萬元。但一位不具姓名的「超女」告訴記者,「那個合同里並沒有承諾給我們投資多少,也沒有提到什麼時候發唱片,拍多少電視劇以及其他,你很難說他們違約。」

對目前很多沒有到長沙參加決賽的超女來說,她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相當尷尬,天娛至今沒有想要包裝她們的意圖,而這些超女,有的在參加比賽之前就常常拍廣告或接演,暑假正是她們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和天娛的這一紙合同反而約束了她們的發展。

實錄 實力派意外遭淘汰

杭州賽區的韓真真在進入20強當天和10強當天,都被天娛要求簽一份協議,只不過,20強的協議到今年底自動失效。「我那時估計若進前10至少要跟天娛簽5年,我參加比賽就是謀發展,如果和天娛簽下合同,我還怎麼發展?」最終韓真真並沒有簽這個協議,結果,她在20進10的比賽中PK輸給紀敏佳。

當時,實力超群的韓真真,以一首《葉子》獲得強大的支持率,卻因一兩個「走音」被淘汰。事實上超女現場偶爾出現走音數不勝數,評委黑楠的解釋是:「『實力』派不允許走音,偶像派可以。 」

幕後得利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天娛沒有包裝、製作、發行方面的雄厚實力,如果將每一個簽約選手包裝的話,50位選手的包裝費用將超過2000萬元,天娛很難一下拿出那麼多資金來,實際上,目前低迷的國內流行樂壇也無法在一年中消化50個新歌手。那天娛今年為什麼仍會這么赤裸裸地要求這么多超女和他簽霸王合約?

這么做原因只有一個,去年超女決賽前三名中,天娛走了眼,沒有簽第三名張含韻,將之轉賣給天中公司,結果天中公司今年把張含韻做得紅紅火火。同時,也有一些音樂公司派出他們的簽約歌手參加超級女聲,利用這個節目炒出人氣,然後一走了之。這讓天娛堅定了一個信念,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讓一人漏網。超女經過比賽,已經形成了明星效應,天娛通過這個活動,就是要將超女所有可能的商業價值榨出來,這樣,擁有超女的合同,不好包裝的,可以以收「轉會費」的形式賣給其他公司;能見到成效的,馬上出唱片、接演出;對於特點不鮮明,實力又不強的選手,就乾脆不管,反正合同是天娛定了,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受到損失。

幕後二 熟人評委

真相 大眾評委沒自主權

超級女聲決賽進行到現在,三個評委中,竟然有兩個是湖南衛視的員工,一個是連常寬都說不熟悉的黑楠,「我在音樂圈22年了,從不認識黑楠,從沒聽過他製作的歌曲或者包裝的歌手。」而且,決賽前聲稱要輪換評委的決定也臨時變卦。至於決定PK勝負的大眾評委,實際上也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可以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

實錄 工作人員上台投票

一位曾在杭州賽區20進10被招募並連續兩場擔任大眾評委的男士在網上撰文說,在10進7的現場,當丁叮與周楊PK以9:0領先時,現場有人指揮大眾評委開始將票投給周楊。而在決賽時葉一茜和林爽的PK賽上,當兩人的票數相近,甚至有工作人員頂替大眾評委上台投票。

在杭州賽區三甲的比賽中,電視觀眾們發現鄭靖文和林爽PK結果公布前居然插播了長達10多分鍾的廣告,而紀敏佳的簡訊支持率也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從最後一位升至第一位。這也引發了許多人的聯想和質疑,決賽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幕後得利

選擇什麼樣的歌手進入下一輪關系著電視收視率能否保持,所以,淘汰那些人氣不高的,不聽話的就是電視台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什麼樣的選手進入下一輪對收視最有利,他們就會選什麼樣的選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通過評委和大眾評委是很好解決的,就算是簡訊票數,在關注度不高的分賽區都被質疑包含水分。

幕後三 疲勞賽程

真相 拉長賽程增加賽時

超級女聲給湖南衛視帶來的不僅僅是品牌的提高,更是豐厚的財富。目前,湖南衛視每周五超級女聲的廣告價格已經超過央視黃金檔的廣告價格。為了賺錢,湖南衛視考慮的不再是觀眾希望結果早早出來的心理。超級女聲比賽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實際上,有些環節完全就是為了拉長時間而設定的,從比賽之初淘汰一個選手到下一個選手的淘汰,時間長達2個小時,而這段時間,無非又是歌手再演唱一次,評委重新評價一次而已。

案例 5場決賽拖疲超女

到了決賽,人數只有15人了,比賽卻拖得相當長,先是讓5個分賽區的第2名和第3名共10人來了兩場10進7和7進5的比賽,然後這5人又和5個賽區的冠軍再來一次10進8、8進6、6進5、5進3和冠軍比賽5場比賽,比分賽區的比賽次數整整增加了一倍。主辦方考慮的不是超女身體和精神能否吃得消,而是增加一場數以百萬的廣告收入和簡訊收入。

幕後得利

時間越長,廣告時間才會越多,簡訊投票的觀眾才會越瘋狂。增加節目長度和次數,就是增加一捆一捆的鈔票。

幕後四 低齡選手

真相 大量學生逃課參加

「超級女聲」選手的低齡化是引人注目的一個重要焦點。去年,年僅15歲的張含韻一夜成名,成為無數同齡少女的偶像。每個賽區在報名時都有大量學生逃課參加。有關專家認為,「超級女聲」直接侵入「未成年人」與「教育」這兩個向來被社會視為「必須固守」的領域。這個節目鎖定15歲至17歲的女孩為參賽主體,是製造「美國偶像」的福克斯公司不可想像的,因為美國的法律有嚴格的規定,未成年人不得參與商業性演出活動,即便我國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權利也必須受到監管和保護。

實錄 小朋友獲得直通證

今年超級女聲仍有不少小朋友前來參加,在成都賽區的海選中,一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甚至還獲得直接通行證這樣的鼓勵,鼓動更多小朋友參加。目前在超級女聲決賽舞台上的,絕大部分都是學生,她們的社會經驗少,對外界的判斷很容易出現誤差,如果這樣,對她們的心理傷害將是巨大的。

幕後得利

因為10多歲的青少年缺乏的是理性,只有針對這個年齡層,才有狂熱的FANS,他們才會不擇手段地發簡訊投票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8:59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08:27

--

「超級女聲」點中你我哪個穴?

「我喜歡『超級女聲』,我支持何潔!」說這話的是一位已屆不惑、有著博士學位、喜歡古典音樂的大學男教授。

這不禁讓記者有點瞠目結舌——原以為「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所吸引的觀眾頂多隻是一群喜歡流行音樂的少男少女們。

「超級女聲」的紅火反襯著傳統傳播學的寒磣,同樣顯示了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對媒體的巨大反哺力量。2005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上周五(8月5日)已經決出六強,選手李宇春在新浪網上的支持率已經超過172萬票,位居第一。Google上搜索出的「超級女聲」有82.4萬條,加上許多人誤寫的「超級女生」,24.6萬條,「超級女聲」已經吹起了今夏比台風「麥莎」更猛烈的流行風。

文化的多元性與張揚的個性

「看到這群年輕人在舞台上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處處彰顯個性,散發魅力,我非常感動。」那位教授解釋道。

「許多中年觀眾喜歡這個節目可能是希望從中找到他們年輕時的已經錯過的『放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孫瑋如此解釋「超級女聲」令中年人痴狂的原因。

20年前,當那位教授還是如今「超級女聲」們的年齡時,謙遜、收斂成為中國整個社會所推崇的品格。「那時候個人的性格和想法習慣性地受到壓抑,整個社會是非常沉悶的。」孫瑋說。

20年後,芙蓉姐姐出現了,博客作家出現了。中國社會對不同的文化現象,不同價值觀的包容度不斷上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自主和獨立的宣言。

「社會對個性、個人奮斗和個人成功的贊同和追求為「超級女聲」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孫瑋說。

另外,這些年中國的文化產品也不斷多樣化,電視節目從單一的新聞發展到如今的肥皂劇、情景喜劇、綜藝節目、體育直播、脫口秀、相親欄目、才藝比賽以及「超級女聲」這樣的真人秀等。「中國內地媒體在市場化過程中走著一條依託功能擴張來提高差異化程度的道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表示。

相反,這樣的節目在香港和澳門等地不會引起很強反響「這類節目需要一定的地域和市場,不管人與人差別多大,一部分觀眾總可以在某個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可以認同的地方。」孫瑋說。

全球為娛樂而瘋狂

「超級女聲」其實只是全球電視全程直播的平民選秀節目熱潮的一部分。其電視形式與如今風靡全球的Idols電視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當WillYoung和GarethGates在英國獨立電視台PopIdol總決賽上狹路相逢時,有1400萬的觀眾在電視機前為他們吶喊助威,占當時收視觀眾的57%,而其中16到34歲青年觀眾的收視份額更是達到了72%。

那天晚上在兩個小時內有900萬個電話參與偶像投票,刷新了英國電話投票歷史紀錄。

其他國家也正遭遇著Idol「颶風」的侵襲。目前已經有3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Idols模版特許,擁有全球1.1億電視觀眾和超過15億張觀眾選票。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捷克、土耳其、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法國……Idols同樣所向披靡,當地收視紀錄頻頻被刷新。

「超級女聲」瓦解了權威,展示了最草根的凡俗真實。「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不限職業,不限長相」的零門檻讓平民百姓有了上電視的機會,表演慾望得到滿足,同時還有可能簽約唱片公司,名利雙收。

在英國的那場比賽Will Young成為冠軍並獲得了價值100萬英鎊的唱片合同;而同年,亞軍Gareth Gates也因一首Unchained Melody登上了英國排行榜冠軍,並獲得了英國音樂獎最佳電視表演獎,還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超級女聲」冠軍安又琪簽約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兩個月後就推出同名專輯《安又琪》,創下2004年國內最快簽約及發行唱片紀錄。

對觀眾而言,這樣的節目類型新穎,互動性強。「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能夠讓她留下繼續參賽,這讓觀眾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總是『被迫接受』編輯內容。」孫瑋說。

另外,觀眾像看球賽一樣,在娛樂性節目中看到了不確定性。簡訊投票的變化,讓每位觀眾期待結局。「我無法預測比賽結果,這里懸念很多。這也吸引著我看每一場比賽——到底誰這輪會被淘汰?」觀眾陳婧告訴記者。

裁判的爭議性也成為節目的看點之一。英國Pop Idol的評委之一Simon Cowell就是因為言語刻薄不留情面而聞名。

在新浪網上「超級女聲」專題里,有關爭議裁判柯以敏的評論達到170萬條。一位電視製作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節目製作時通常有意造成裁判的爭議性,一些唱紅臉,一些唱白臉,而且可以因為民意而調節,始終把握一個比較好的度。」柯以敏自海選以來一直以評論尖刻而飽受觀眾的非難,但自總決賽以後又改變態度,以激情鼓勵為主。8月3日,柯以敏又辭去「超級女聲」評委職務,一度又成為新聞焦點。

同時,投票結果的爭議性也讓這個節目的人氣不斷上升,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讓每一個觀眾都贊同,這就引發許多猜測,而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又為他們提供了討論的場所。日前有關「超級女聲」黑幕傳聞在民間流傳,甚至有人聲稱知道比賽結果是內定,這使得許多觀眾帶著考證的態度去觀看節目。

回歸電視的大眾性

「『超級女聲』為什麼會這么火?」記者問起這一問題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正榮說:「這說明中國電視回歸了大眾媒介的本質。」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目研究中心主任鮑曉群也表示:「電視文化就是大眾文化。『超級女聲』現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只是媒體對它的態度有些偏離了方向。」

「電視的任務首先是娛樂,然後是教育和信息。很多觀眾看電視就是為了消遣。電視文化就是一種流行文化,『超級女聲』的流行說明中國電視正在回歸到娛樂性和大眾性的本質上來。」胡正榮說。

「超級女聲」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眾的娛樂場所。「我就是通過看海選才喜歡上『超級女聲』了,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太好玩了!」觀眾胡曉峰說。

Idols在國際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如今的嚴肅文化在過去都曾作為流行文化風靡一時。「站在國際的環境看電視,站在歷史的長河看文化,『超級女聲』的紅火也就不足為奇了。」胡正榮說。

除去「超級女聲」,其他一些電視台也推出了類型相似的音樂選秀節目,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關注度比起「超級女聲」稍遜一籌。

「原因非常簡單,它們做得不夠大眾唄!」胡正榮笑道。

「過幾年後回顧『超級女聲』,它對中國電視的影響堪與『焦點訪談』相媲美。在歷史上,有哪個電視台敢用4個小時直播一檔綜藝節目,除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鮑曉群問道。

「比起『全控制』的春節晚會,湖南衛視正在製作一檔創造歷史的電視節目。」孫瑋表示。

湖南衛視靠「玫瑰之約」、「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起家,收視率一度排行全國第一,黃金時間廣告定價甚至超過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產生了令傳媒界矚目的「湖南電視現象」。

1999年電廣傳媒上市,湖南衛視引進社會資本,拓展產業鏈條,發展了影視會展、有線網路、房地產等相關產業。「但由於投資戰線過長,許多連帶產業經營不力,2002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只相當於鼎盛期的一半。」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2003年,湖南衛視調整投資戰略,重新定位於以娛樂產業為核心競爭力,進行全面改版,推出「快樂中國」的呼號。「僅2003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就上升一倍。」該知情人士表示。

「超級女聲」在享受著萬人追捧的同時也遭受了許多非議:庸俗、黑幕、不利學校教育……7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兩期節目都談到了電視節目庸俗化,矛頭直指「超級女聲」。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派專家進駐「超級女聲」,並且希望能夠停緩播出該節目。「『超級女聲』所體現的通俗文化以及個人權利慾望的表達可能會平移到社會其他方面。」一位社會學教授告訴記者。

「超級女聲」比起網路上的其他信息更可怕嗎?封殺之聲是否小題大做?更多人不就是看了就看了,然後一笑置之?業內人士指出,「超級女聲」背後隱含的不僅是大眾對說教的厭惡,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利潤,取消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9:31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42:38

--

個人對「超級女聲」的評價亦褒亦貶,但總的評價傾向於負面。

站在曾經的媒體工作者角度看,「超女」首先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媒體策劃,代表了當下電視大眾化、娛樂化的潮流,居高不下的收視率本身足以回應那些吃不著葡萄反說葡萄酸的批評。

站在知識分子的角度看,「超女」在整體運作模式上無法擺脫湖南衛視的一些痼疾,作秀的方式全盤照搬西方和港台,但在作秀背後太多的暗箱操作又反過來破壞了應有的娛樂規則,娛樂就變成了愚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如同把省里所有正處級以上幹部拖出去槍斃,基本沒一個冤枉的;而把正科級幹部排好隊,隔一個槍斃一個,肯定有冤枉的卻也有漏網的,所謂的「超女」前20名、前10名,基本上就是這么個概念。另外,「超女」在客觀上具有對未成年的錯誤輿論引導,這也是毋庸質疑的,裡面的道理不言自明。

另:中央電視台不惜動用兩期王牌節目「焦點訪談」來射影含沙批判「超女」,我認為是不智和令人不屑的,當然這是中央電視台的一貫處事方式,他們總是妄圖用自己的觀點強奸電視觀眾,典型例證遠到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的宣傳導向,近到中國男籃比賽中斗毆中央五套切換畫面。用最專業的設備做最不專業的新聞和電視,悲哀!

㈦ 關於超女的

黑幕一 霸王合同

真相 長年簽約沒收合同

合同問題必然要涉及持有超級女聲品牌的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天娛是由湖南廣電集團全資控股,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注冊成立的公司。它負責超級女聲的全程運營,代理超女相關產品的開發。對超女選手來說,第一次知道天娛這個名字,就是在簽合同的時候。

超級女聲規定,晉級的選手都必須和天娛簽約,從分賽區20強開始,選手就必須和天娛樂簽訂協議或合同。而每個賽區前10要和天娛簽的合同長達8年。合同中規定,如果超女違約私下與別的公司簽約,要支付500萬的違約金,就算超女今年用超級女聲名義私自參與其他演藝活動,也要支付50萬元的違約金,而如果要解約,就必須答應解約後永不踏入娛樂圈。但在報名時,幾乎沒有選手被告知這一事項。

更離譜的是據一位已經簽約的選手透露,在一次綵排之後,就有工作人員拿出合同要她們簽訂,不簽就不能繼續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大多是想往前走的,所以只好簽了。而這份合同只有一份,選手簽完後就被收走了。雖然天娛的合同簽完就走,但還是有記者拿到了合同的影印件,這份名為「經紀人代理合約」的文本共6頁,分11個條款。從違約責任看來,如果事實上是天娛違約的話,超女同樣也可以索要賠償500萬元。但一位不具姓名的「超女」告訴記者,「那個合同里並沒有承諾給我們投資多少,也沒有提到什麼時候發唱片,拍多少電視劇以及其他,你很難說他們違約。」

對目前很多沒有到長沙參加決賽的超女來說,她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相當尷尬,天娛至今沒有想要包裝她們的意圖,而這些超女,有的在參加比賽之前就常常拍廣告或接演,暑假正是她們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和天娛的這一紙合同反而約束了她們的發展。

實錄 實力派意外遭淘汰

杭州賽區的韓真真在進入20強當天和10強當天,都被天娛要求簽一份協議,只不過,20強的協議到今年底自動失效。「我那時估計若進前10至少要跟天娛簽5年,我參加比賽就是謀發展,如果和天娛簽下合同,我還怎麼發展?」最終韓真真並沒有簽這個協議,結果,她在20進10的比賽中PK輸給紀敏佳。

當時,實力超群的韓真真,以一首《葉子》獲得強大的支持率,卻因一兩個「走音」被淘汰。事實上超女現場偶爾出現走音數不勝數,評委黑楠的解釋是:「『實力』派不允許走音,偶像派可以。 」

幕後得利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天娛沒有包裝、製作、發行方面的雄厚實力,如果將每一個簽約選手包裝的話,50位選手的包裝費用將超過2000萬元,天娛很難一下拿出那麼多資金來,實際上,目前低迷的國內流行樂壇也無法在一年中消化50個新歌手。那天娛今年為什麼仍會這么赤裸裸地要求這么多超女和他簽霸王合約?

這么做原因只有一個,去年超女決賽前三名中,天娛走了眼,沒有簽第三名張含韻,將之轉賣給天中公司,結果天中公司今年把張含韻做得紅紅火火。同時,也有一些音樂公司派出他們的簽約歌手參加超級女聲,利用這個節目炒出人氣,然後一走了之。這讓天娛堅定了一個信念,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讓一人漏網。超女經過比賽,已經形成了明星效應,天娛通過這個活動,就是要將超女所有可能的商業價值榨出來,這樣,擁有超女的合同,不好包裝的,可以以收「轉會費」的形式賣給其他公司;能見到成效的,馬上出唱片、接演出;對於特點不鮮明,實力又不強的選手,就乾脆不管,反正合同是天娛定了,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受到損失。

幕後二 熟人評委

真相 大眾評委沒自主權

超級女聲決賽進行到現在,三個評委中,竟然有兩個是湖南衛視的員工,一個是連常寬都說不熟悉的黑楠,「我在音樂圈22年了,從不認識黑楠,從沒聽過他製作的歌曲或者包裝的歌手。」而且,決賽前聲稱要輪換評委的決定也臨時變卦。至於決定PK勝負的大眾評委,實際上也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可以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

實錄 工作人員上台投票

一位曾在杭州賽區20進10被招募並連續兩場擔任大眾評委的男士在網上撰文說,在10進7的現場,當丁叮與周楊PK以9:0領先時,現場有人指揮大眾評委開始將票投給周楊。而在決賽時葉一茜和林爽的PK賽上,當兩人的票數相近,甚至有工作人員頂替大眾評委上台投票。

在杭州賽區三甲的比賽中,電視觀眾們發現鄭靖文和林爽PK結果公布前居然插播了長達10多分鍾的廣告,而紀敏佳的簡訊支持率也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從最後一位升至第一位。這也引發了許多人的聯想和質疑,決賽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幕後得利

選擇什麼樣的歌手進入下一輪關系著電視收視率能否保持,所以,淘汰那些人氣不高的,不聽話的就是電視台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什麼樣的選手進入下一輪對收視最有利,他們就會選什麼樣的選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通過評委和大眾評委是很好解決的,就算是簡訊票數,在關注度不高的分賽區都被質疑包含水分。

幕後三 疲勞賽程

真相 拉長賽程增加賽時

超級女聲給湖南衛視帶來的不僅僅是品牌的提高,更是豐厚的財富。目前,湖南衛視每周五超級女聲的廣告價格已經超過央視黃金檔的廣告價格。為了賺錢,湖南衛視考慮的不再是觀眾希望結果早早出來的心理。超級女聲比賽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實際上,有些環節完全就是為了拉長時間而設定的,從比賽之初淘汰一個選手到下一個選手的淘汰,時間長達2個小時,而這段時間,無非又是歌手再演唱一次,評委重新評價一次而已。

案例 5場決賽拖疲超女

到了決賽,人數只有15人了,比賽卻拖得相當長,先是讓5個分賽區的第2名和第3名共10人來了兩場10進7和7進5的比賽,然後這5人又和5個賽區的冠軍再來一次10進8、8進6、6進5、5進3和冠軍比賽5場比賽,比分賽區的比賽次數整整增加了一倍。主辦方考慮的不是超女身體和精神能否吃得消,而是增加一場數以百萬的廣告收入和簡訊收入。

幕後得利

時間越長,廣告時間才會越多,簡訊投票的觀眾才會越瘋狂。增加節目長度和次數,就是增加一捆一捆的鈔票。

幕後四 低齡選手

真相 大量學生逃課參加

「超級女聲」選手的低齡化是引人注目的一個重要焦點。去年,年僅15歲的張含韻一夜成名,成為無數同齡少女的偶像。每個賽區在報名時都有大量學生逃課參加。有關專家認為,「超級女聲」直接侵入「未成年人」與「教育」這兩個向來被社會視為「必須固守」的領域。這個節目鎖定15歲至17歲的女孩為參賽主體,是製造「美國偶像」的福克斯公司不可想像的,因為美國的法律有嚴格的規定,未成年人不得參與商業性演出活動,即便我國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權利也必須受到監管和保護。

實錄 小朋友獲得直通證

今年超級女聲仍有不少小朋友前來參加,在成都賽區的海選中,一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甚至還獲得直接通行證這樣的鼓勵,鼓動更多小朋友參加。目前在超級女聲決賽舞台上的,絕大部分都是學生,她們的社會經驗少,對外界的判斷很容易出現誤差,如果這樣,對她們的心理傷害將是巨大的。

幕後得利

因為10多歲的青少年缺乏的是理性,只有針對這個年齡層,才有狂熱的FANS,他們才會不擇手段地發簡訊投票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8:59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08:27

--

「超級女聲」點中你我哪個穴?

「我喜歡『超級女聲』,我支持何潔!」說這話的是一位已屆不惑、有著博士學位、喜歡古典音樂的大學男教授。

這不禁讓記者有點瞠目結舌——原以為「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所吸引的觀眾頂多隻是一群喜歡流行音樂的少男少女們。

「超級女聲」的紅火反襯著傳統傳播學的寒磣,同樣顯示了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對媒體的巨大反哺力量。2005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上周五(8月5日)已經決出六強,選手李宇春在新浪網上的支持率已經超過172萬票,位居第一。Google上搜索出的「超級女聲」有82.4萬條,加上許多人誤寫的「超級女生」,24.6萬條,「超級女聲」已經吹起了今夏比台風「麥莎」更猛烈的流行風。

文化的多元性與張揚的個性

「看到這群年輕人在舞台上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處處彰顯個性,散發魅力,我非常感動。」那位教授解釋道。

「許多中年觀眾喜歡這個節目可能是希望從中找到他們年輕時的已經錯過的『放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孫瑋如此解釋「超級女聲」令中年人痴狂的原因。

20年前,當那位教授還是如今「超級女聲」們的年齡時,謙遜、收斂成為中國整個社會所推崇的品格。「那時候個人的性格和想法習慣性地受到壓抑,整個社會是非常沉悶的。」孫瑋說。

20年後,芙蓉姐姐出現了,博客作家出現了。中國社會對不同的文化現象,不同價值觀的包容度不斷上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自主和獨立的宣言。

「社會對個性、個人奮斗和個人成功的贊同和追求為「超級女聲」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孫瑋說。

另外,這些年中國的文化產品也不斷多樣化,電視節目從單一的新聞發展到如今的肥皂劇、情景喜劇、綜藝節目、體育直播、脫口秀、相親欄目、才藝比賽以及「超級女聲」這樣的真人秀等。「中國內地媒體在市場化過程中走著一條依託功能擴張來提高差異化程度的道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表示。

相反,這樣的節目在香港和澳門等地不會引起很強反響「這類節目需要一定的地域和市場,不管人與人差別多大,一部分觀眾總可以在某個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可以認同的地方。」孫瑋說。

全球為娛樂而瘋狂

「超級女聲」其實只是全球電視全程直播的平民選秀節目熱潮的一部分。其電視形式與如今風靡全球的Idols電視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當WillYoung和GarethGates在英國獨立電視台PopIdol總決賽上狹路相逢時,有1400萬的觀眾在電視機前為他們吶喊助威,占當時收視觀眾的57%,而其中16到34歲青年觀眾的收視份額更是達到了72%。

那天晚上在兩個小時內有900萬個電話參與偶像投票,刷新了英國電話投票歷史紀錄。

其他國家也正遭遇著Idol「颶風」的侵襲。目前已經有3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Idols模版特許,擁有全球1.1億電視觀眾和超過15億張觀眾選票。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捷克、土耳其、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法國……Idols同樣所向披靡,當地收視紀錄頻頻被刷新。

「超級女聲」瓦解了權威,展示了最草根的凡俗真實。「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不限職業,不限長相」的零門檻讓平民百姓有了上電視的機會,表演慾望得到滿足,同時還有可能簽約唱片公司,名利雙收。

在英國的那場比賽Will Young成為冠軍並獲得了價值100萬英鎊的唱片合同;而同年,亞軍Gareth Gates也因一首Unchained Melody登上了英國排行榜冠軍,並獲得了英國音樂獎最佳電視表演獎,還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超級女聲」冠軍安又琪簽約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兩個月後就推出同名專輯《安又琪》,創下2004年國內最快簽約及發行唱片紀錄。

對觀眾而言,這樣的節目類型新穎,互動性強。「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能夠讓她留下繼續參賽,這讓觀眾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總是『被迫接受』編輯內容。」孫瑋說。

另外,觀眾像看球賽一樣,在娛樂性節目中看到了不確定性。簡訊投票的變化,讓每位觀眾期待結局。「我無法預測比賽結果,這里懸念很多。這也吸引著我看每一場比賽——到底誰這輪會被淘汰?」觀眾陳婧告訴記者。

裁判的爭議性也成為節目的看點之一。英國Pop Idol的評委之一Simon Cowell就是因為言語刻薄不留情面而聞名。

在新浪網上「超級女聲」專題里,有關爭議裁判柯以敏的評論達到170萬條。一位電視製作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節目製作時通常有意造成裁判的爭議性,一些唱紅臉,一些唱白臉,而且可以因為民意而調節,始終把握一個比較好的度。」柯以敏自海選以來一直以評論尖刻而飽受觀眾的非難,但自總決賽以後又改變態度,以激情鼓勵為主。8月3日,柯以敏又辭去「超級女聲」評委職務,一度又成為新聞焦點。

同時,投票結果的爭議性也讓這個節目的人氣不斷上升,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讓每一個觀眾都贊同,這就引發許多猜測,而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又為他們提供了討論的場所。日前有關「超級女聲」黑幕傳聞在民間流傳,甚至有人聲稱知道比賽結果是內定,這使得許多觀眾帶著考證的態度去觀看節目。

回歸電視的大眾性

「『超級女聲』為什麼會這么火?」記者問起這一問題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正榮說:「這說明中國電視回歸了大眾媒介的本質。」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目研究中心主任鮑曉群也表示:「電視文化就是大眾文化。『超級女聲』現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只是媒體對它的態度有些偏離了方向。」

「電視的任務首先是娛樂,然後是教育和信息。很多觀眾看電視就是為了消遣。電視文化就是一種流行文化,『超級女聲』的流行說明中國電視正在回歸到娛樂性和大眾性的本質上來。」胡正榮說。

「超級女聲」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眾的娛樂場所。「我就是通過看海選才喜歡上『超級女聲』了,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太好玩了!」觀眾胡曉峰說。

Idols在國際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如今的嚴肅文化在過去都曾作為流行文化風靡一時。「站在國際的環境看電視,站在歷史的長河看文化,『超級女聲』的紅火也就不足為奇了。」胡正榮說。

除去「超級女聲」,其他一些電視台也推出了類型相似的音樂選秀節目,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關注度比起「超級女聲」稍遜一籌。

「原因非常簡單,它們做得不夠大眾唄!」胡正榮笑道。

「過幾年後回顧『超級女聲』,它對中國電視的影響堪與『焦點訪談』相媲美。在歷史上,有哪個電視台敢用4個小時直播一檔綜藝節目,除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鮑曉群問道。

「比起『全控制』的春節晚會,湖南衛視正在製作一檔創造歷史的電視節目。」孫瑋表示。

湖南衛視靠「玫瑰之約」、「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起家,收視率一度排行全國第一,黃金時間廣告定價甚至超過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產生了令傳媒界矚目的「湖南電視現象」。

1999年電廣傳媒上市,湖南衛視引進社會資本,拓展產業鏈條,發展了影視會展、有線網路、房地產等相關產業。「但由於投資戰線過長,許多連帶產業經營不力,2002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只相當於鼎盛期的一半。」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2003年,湖南衛視調整投資戰略,重新定位於以娛樂產業為核心競爭力,進行全面改版,推出「快樂中國」的呼號。「僅2003年,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就上升一倍。」該知情人士表示。

「超級女聲」在享受著萬人追捧的同時也遭受了許多非議:庸俗、黑幕、不利學校教育……7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兩期節目都談到了電視節目庸俗化,矛頭直指「超級女聲」。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派專家進駐「超級女聲」,並且希望能夠停緩播出該節目。「『超級女聲』所體現的通俗文化以及個人權利慾望的表達可能會平移到社會其他方面。」一位社會學教授告訴記者。

「超級女聲」比起網路上的其他信息更可怕嗎?封殺之聲是否小題大做?更多人不就是看了就看了,然後一笑置之?業內人士指出,「超級女聲」背後隱含的不僅是大眾對說教的厭惡,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利潤,取消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10 17:09:31編輯過]
--------------------------------------------------------------------------------

-- 作者:行者無疆
-- 發布時間:2005-8-10 17:42:38

--

個人對「超級女聲」的評價亦褒亦貶,但總的評價傾向於負面。

站在曾經的媒體工作者角度看,「超女」首先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媒體策劃,代表了當下電視大眾化、娛樂化的潮流,居高不下的收視率本身足以回應那些吃不著葡萄反說葡萄酸的批評。

站在知識分子的角度看,「超女」在整體運作模式上無法擺脫湖南衛視的一些痼疾,作秀的方式全盤照搬西方和港台,但在作秀背後太多的暗箱操作又反過來破壞了應有的娛樂規則,娛樂就變成了愚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如同把省里所有正處級以上幹部拖出去槍斃,基本沒一個冤枉的;而把正科級幹部排好隊,隔一個槍斃一個,肯定有冤枉的卻也有漏網的,所謂的「超女」前20名、前10名,基本上就是這么個概念。另外,「超女」在客觀上具有對未成年的錯誤輿論引導,這也是毋庸質疑的,裡面的道理不言自明。

另:中央電視台不惜動用兩期王牌節目「焦點訪談」來射影含沙批判「超女」,我認為是不智和令人不屑的,當然這是中央電視台的一貫處事方式,他們總是妄圖用自己的觀點強奸電視觀眾,典型例證遠到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的宣傳導向,近到中國男籃比賽中斗毆中央五套切換畫面。用最專業的設備做最不專業的新聞和電視,悲哀!

㈧ 2009快樂女聲黑暗內幕

所有的排名早已內定!
排名:第七名 潘辰
可能所有人已經忘了這個「小趙薇」的存在,她也早早的被劃歸到了淘汰人選的行列,每次比賽分數都偏低。但是別忘了,快女缺少這樣的搖滾女青年,天娛也缺少一位能夠在流行搖滾界發聲的藝人。如果說江映蓉是中國版邁克爾傑克遜的話,潘辰就是中國版艾薇兒。

第六名

談莉娜是7強選手中公認演唱實力最弱的一個。沒有了外形和舞蹈,她的舞台吸引力要大打折扣。上周談的大腿肌肉拉傷,下樓梯都需要人攙扶,必定會影響到7進6的發揮。

注意:見面會也並沒有安排南寧,所以這周將是她的謝幕演出。

第5名 劉惜君

可能這樣的說法會引起諸多不滿,但本周7進6結束後,快女就將去到深圳,可謂是劉惜君半個主場做歌迷見面會。劉惜君在舞台上不溫不火狀態和面無表情的演唱早就成為了她致命的弱項。縱使再能夠迷倒眾生她也已經沒有了更大的進步空間止步6強並非空穴來風。

注意: 8月7日 快女七進六 劉惜君必晉級
8月9日 六強見面會 地點: 深圳

預測:
前四:郁可唯、李霄雲、黃英、江映蓉。
三甲之一:李霄雲

注意: 8月21日 快女六進五
8月23日 四強見面會 地點:成都

這也是為什麼快女四強要再回成都的理由。郁可唯和江映蓉的呼聲很高,但終究不能讓她們和黃英這三個成都妹子獨霸快女前三甲,這不合邏輯。黃英又是那麼的與眾不同,連舞美師改變看法認為黃是亞軍人選。在這樣高唱主旋律慶祝建國60年的大環境之下讓一個唱紅歌的平民偶像拿到亞軍,確實也是湖南衛視的一番良苦用心。所以,冠軍與第四名成為了郁可唯和江映蓉這對好朋友之間的戰爭,而唯一的非川籍歌手李霄雲不出意外將會是第三名。

一定要採納啊~!

㈨ 超級女聲為什麼會怎麼火

看到有人提出不理解超女為何那麼火,想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超級女聲不是國內最高級別的職業歌手的超級大賽,它的參賽者許多都是純業余的,雖然最後勝出的幾位都多少有音樂背景,但她們也都是正在學習或只在酒吧里唱歌,和最好的職業歌手比有差別是肯定的。

既然她們唱歌不是最好最完美,那麼為什麼她們會這么火?其實道理很簡單,是因為這個節目吸引了觀眾,並且讓他們越來越深深地關切他們喜愛或傾向的超女的命運。這本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幾乎所有成功的長篇文學作品或影視節目,能夠吸引人讀下去或看下去,都是從吸引觀眾關注其中的人物的命運開始的。而超級女聲正是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成功。

我們就從進入總決賽看起,整個舞台集中在15個平凡的女孩身上,從各個角度展現她們的個人特色和舞台表演能力,而不僅僅是唱歌。她們的現場比賽和原版CD其實根本不能作比較。只要看上兩三次,許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關注其中的一些超女,不光是她們唱的好壞,更多的是對於她們會否被淘汰或能在大賽中走多遠的關切。

在這里我不得不說,這個節目在英國的原始創制人的設計極其高明,從電視真人秀的製作角度來看很有創意。湖南衛視引進的也非常成功。不提其中的評選機制,只看這個比賽節目的淘汰設置,從最後的總決賽開始,不象一般的幾何級數淘汰的賽制(16進8,8進4,4進2到最後冠亞軍),而是每次只淘汰一兩個人(15進13,13進10,10進8,8進6,6進5,5進3),這樣的安排似乎很拖拉,但實際產生的效果卻是讓這些超女有更多的機會和觀眾反復見面,極大地提高了觀眾對她們的關注,並越來越深地從關注轉變成關切。

所以,簡單的來說,超女的成功,是從人們對她們的舞台命運的關注開始的。就象瘋迷韓日港台的長篇連續劇《大長今》,每一集單獨來看其實實在沒有什麼獨到之處,你要是中間看上一兩集你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跟蹤看起,你就會很容易會因關注主角長今的命運而被吸引。看超女也是這樣,如果聽說了很火爆就下載一兩首歌聽聽,對於和你根本無關的超女自然不會產生關注感,自然也就不會有任何興趣。

超女成功的第二點,也是人們談得較多的觀眾參與性。可以想像一下,對一個你所關注的人物,人們忽然發現利用自己的手機就能直接影響她們的舞台命運,哪怕這種影響極其有限,其中的誘惑會有多大。特別是在中國這個極度缺乏表達個人意願的機會的社會,許多人在關注超女的過程中忽然有了一種參與類似選舉投票的感覺,反過來必然再極大地加強對超女的命運的關注,可以想像這其中產生的極大的激情。

許多人將超女的成功歸結於群眾參與性,我倒是覺得人們的參與首先是來自對超女的關切。如果不是關注她們的命運,也就談不上會有熱情去參與。但超級女聲的設計,加上和中國發達的簡訊環境的近乎完美的結合,使得觀眾能很容易地參與進來,引發參與和關注的爆發式的連鎖促進,成就了超級女聲的超級成功。
至於網民們對超女的黑幕和不公的猜測和指責,均來源於人們對超女的命運的關注。這些其實正是超女成功的結果,而不是炒作的結果。如果不是對自己喜愛的超女的強烈關注,也就不會產生因其被淘汰強烈的憤怒乃至引發黑幕的懷疑和不公的討論。

另外我想說的是,這最後幾個晉級的超女個個都獨具特色,可以說一方面超級女聲這台節目成就了這些超女,另一方面她們的出色的個人舞台魅力也成就了超級女聲這個節目。我很難想像如果換了一批超女,都是相近的格調或風格,沒有了現在的超女的個人色彩,是否超級女聲還會有這樣的火爆。也就是,超女火爆到底是必然性更多還是偶然性更大。

超級女聲走到最後幾周產生的社會參與效應,使得超女成為2005年當之不愧的一大超級娛樂事件,也可以說它已經成了今年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它能吸引到許多年輕人自發組織起草根拉票團,不能不說對中國娛樂界是的一個顛覆性的沖擊,這其中的意義也已超越了簡單的音樂和電視的范圍,引發人們對超級女聲這個節目的更多角度的探討和思考,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的意義,都已經遠遠超出了低俗高雅的膚淺爭論。

㈩ 《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寫在京華時報創刊一周年》

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寫在京華時報創刊一周年之際

本刊實習生 王新民

如果說京華時報創刊時,人們大多抱的是懷疑與觀望態度的話,短短一年
間,京華時報高起點、大手筆的成功運作,令人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30萬首
發一舉成功,各方面報道日趨成熟。這匹北京報業市場的「黑馬」,正受到越
來越多的人矚目。京華時報已成為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在該報創刊一周
年之際,記者前往采訪,對社長吳海民和他的同事們勇於創新的精神,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市場調研:科學決策的依據
京華時報由人民日報社主辦。創刊前,人們的擔心與懷疑不無道理。統計
表明,當時北京報業市場已有200多家報紙在爭雄逐鹿,這個數字比素有報業「
密不透風」之稱的香港還要高出3倍多。同時,北京都市報市場,老牌的北京晚
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已具相當規模。更有人認為,這三家都市報已形
成市場壟斷,再沒有縫隙可插。吳海民在京華時報創刊前到北京一家報社訪問
,其廣告部主任聽說要辦京華時報,連連搖頭:「不可能,不可能。」沒有調
查,就沒有發言權。在人民日報社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吳海民他們對北京報
業市場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人民日報還委託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進
行讀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表面「白熱化」的報業大戰背後,北京報業還
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與國際社會一般標准比,北京都市類綜合性報紙的人均擁有量還較低,平
均十幾個人擁有一份報紙,每9個家庭才訂閱一份都市報。即使與國內一些省會
城市比,北京參與市場競爭的都市類報紙數量也不多。目前不少省會城市有
六七家都市類報紙展開競爭,各家報紙在競爭中都獲得了自己的發展空間。而
在北京,上攤競爭的報紙除了專業性周刊外,真正形成氣候的都市類綜合性日
報只有寥寥幾家。
從北京地區讀者群體的可擴充空間看,北京報業市場目前的開發水平還不
高。據抽樣調查,北京有高達30%多的居民平日不讀報,在雙休日,這個比例
更升至近50%。除文化程度和經濟狀況因素外,這些人不讀報與他們對報紙的價
值判斷有關,也就是說,與現有報紙還不盡如人意、沒有真正吸引住讀者的注
意力有關。這說明,只要報紙辦得好,北京還有近300萬人可以被吸引到讀報大
軍中來。
從廣告投放的角度看,北京報業市場的廣告投放量尚未達到飽和的程度。
同時,北京現有的報紙,既有優勢,又有劣勢,雖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市
場的分割,但其它報紙並非沒有生存的空間。只要報紙市場定位準確,經營策
略得當,就能夠獲得成功。當然,競爭的結果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實現雙贏,
共同把報業市場的蛋糕做大。
出奇制勝:首發30萬份一舉成功
2001年5月28日,京華時報終於揭開其神秘的「面紗」。2300名京華時報零
售員統一身著藍色T恤,頭戴藍帽子,遍布北京各個交通要道、人行天橋、醫院
、商場、地鐵站口,在京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京華時報,5毛錢一份
。」「買一份京華時報,送一瓶『匯源』果汁。」
新鮮、獨到的發行方式給讀者一種驚喜、一份親切,首發30萬份一舉成功!
其實,報紙創刊前,「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宣傳標語就在隨
處撞擊著人們的「眼球」。
在每個地鐵站,都有兩塊「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廣告牌;戶
外,800個廣告牌遍布北京各個交通要道,還有三條線路公交車車體流動廣告;
空中,北京交通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黃金時段、中央電視台「幸運52」專場
均打出了京華時報創刊的廣告;在平面媒體上,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北京青
年報、北京晚報、精品購物指南等均對京華時報的創刊作了報道。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商業》周刊,日本的共同社和朝日新聞,英國的金
融時報,新加坡及香港的多家中文報紙,都對京華時報的創刊作了報道。
為確保發行渠道暢通,京華時報創刊前就建立了40個發行站,形成了一個
覆蓋全市的發行網路;招聘2300名零售員,統一著裝;開展促銷活動,買一份
報紙
送一瓶「匯源」果汁,促銷活動持續5天。正是這種密集覆蓋的發行策略,
使讀者一下子認識了京華時報,為京華時報迅速佔領北京報業零售市場打下了
基礎。接著,他們又走出了幾步好棋:
———擴大發行,搶占高地。促銷活動有作用,也有局限。京華時報創辦
者估計促銷活動結束後發行量會下滑到10萬份以下,實際上下滑到16萬份時已
止跌回升,每天以幾千份增加,最多一天增加1.2萬份。據吳海民介紹,到去年
7月份,報紙創刊一個多月時,京華時報已經成為北京早報市場零售量最大的報
紙。
———控制發行,降低成本,鎖定目標讀者群。減少零售隊伍,加大送攤
力度,提高送攤價格,由每份0.25元提高到0.3元,再提高到0.35、0.38元,並
在物業小區加大發行力度,鎖定目標讀者群。
———戰略轉移,大抓征訂。取消零售員,變為征訂員,同時開展征訂培
訓。開展系列讀者日活動,連續兩個月每個周末到各個小區開展讀者日活動,
現場征訂、答疑,報社領導、編輯記者和讀者進行現場交流,並開展文娛、現
場抽獎活動。報社領導還帶領編輯記者,登上居民樓,開展敲門發行。通過一
系列活動,到去年年底,京華時報征訂量已接近10萬份。
從今年年初開始,京華時報發行工作已進入專業管理階段,發行機構實行
專業分工,發行中心下設批零中心、物流中心、經營中心。批零中心除了負責
向北京2000多個報攤送京華時報外,還代理了近60家報刊。
物流中心除了向訂戶投遞報紙,還開展送水、送電影票、送書、送電子產
品等服務。
經營策略:高起點,大操作,一步到位
中國報業競爭現階段的顯著特點是規模經營,高投入,高產出。京華時報
遵循報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北京報業市場競爭的實際,堅持高起點,大操
作,一步到位。
吳海民說,他們做到了七個「一步到位」:一是采編手段一步到位,一開
始就建起了現代化采編平台和辦公平台,從創刊起就實行無紙化辦公;二是報
紙質量一步到位,首次亮相,就是一張較高質量的報紙;三是出版規模一步到
位,起步32個版,彩印,創刊號實際出版了40個版,現在周五已經擴充到了56
版;四是出版刊期一步到位,一創刊就按照日報的要求每日不間斷連續出版,
雙休日照樣出版;五是發行規模一步到位,創刊前就在北京各區建立了40個發
行站,招聘了2300名發行員,創刊當天在全市100多個點同時開展促銷活動,實
現首發30萬份;六是廣告經營一步到位,創刊前20天就簽訂廣告訂單1500萬元,
創刊當天就有大量有效廣告,就有現金收入;七是媒體功能一步到位,報紙創
刊之日,京華時報網站同時開通。這樣的大操作,在中國報業發展史上是少有
的。
產品定位:地域化、市民化、市場化、綜合性
定位正確與否,關繫到一張報紙的前景。創刊前,他們就對京華時報做了
明確的定位,即地域化、市民化、市場化、綜合性。在一年的實踐中,他們按
照這個定位,嚴格執行,穩步推進。
地域化———京華時報不走全國性發行的路子,集中在北京發行,對北京
城區實行密集覆蓋,充分體現新聞的接近性;市民化———不走「窄眾」路線,
而是走「寬眾」路線,盡可能地爭取廣大市民讀者,當然,目標讀者是文化程
度高、收入較穩定的中青年市民;市場化———靠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確定自
己的地位,一開始主打零售市場、家庭市場,每一份報紙都是讀者自願花錢購
買的,從這一點上確保它的有效發行;綜合性———全方位提供市民關注的各
類新聞、市民最需要的豐富資訊、市民最欣賞的體育和娛樂信息,最大限度地
實現內容的豐富性。
內容為王:打造一張全新的新聞紙
京華時報致力於打造一張全新的新聞紙,為讀者提供權威的、獨家的、高
質量的新聞信息。
善於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進行策劃報道。北京申奧成功,京華時報推出了8
0版的「申奧金版」,內容涉及申奧現場消息、北京申奧歷程、北京為申奧做的
各種准備、奧運會歷史等,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報紙一上市即銷售一空,大
有「洛陽紙貴」之勢。許多讀者將「申奧金版」珍藏起來。這次報道顯示了京
華時報的實力與水平,受到傳媒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
報道中,京華時報充分利用人民日報的資源優勢,將我國惟一隨中國政府代表
團赴多哈采訪的人民日報記者作為「本報特派記者」,隨團發回獨家報道。同
時在國際版刊發人民日報駐外記者專稿,均署名「本報特派記者」,這是其它
都市報所無法做到的,凸現了京華時報的權威性、獨家性。
突出財經新聞,提高新聞層次。今年3月15日,京華時報由32版擴為48版,
周五為56版,報紙分為A、B、C三疊,財經新聞上了B疊頭條。這次擴版還將北
京新聞由8個版擴為10個版,增加了5個版的消費新聞,進一步強化了新聞
的接近性、實用性和服務功能。
從5月28日起,京華時報在世界盃賽期間,擴為64~72版,其中24版為世界
杯專刊。世界盃是各報新
聞大戰的焦點,京華時報為此做了精心准備、策劃,除派記者前往賽區采
訪,還和日本發行量最大的朝日新聞、韓國發行量最大的東亞日報聯手,由這
兩家報紙為京華時報獨家提供詳細的賽事報道和其它相關報道。「世界盃新聞
戰,將鎖定新的格局。」吳海民胸有成竹。
除了善於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進行策劃報道,京華時報非常關注老百姓
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披露獨家新聞。
3月25日,京華時報以《為民維權深入一線中創物業猖獗至極本報記者采訪
竟被群毆》為題,報道了記者楊威、李倩前往豐台區石榴園小區采訪,調查中
創物業管理公司與小區居民糾紛及打傷多名小區居民問題,記者楊威竟被物業
公司群毆至右耳鼓膜穿孔。此事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
、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均對此作了報道。石榴園小區居民、
中國記協領導、人民日報社領導及社會各界紛紛到醫院看望楊威,對記者面對
惡勢力挺身而出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4月20日,京華時報以《毆打司機暴揍乘客辱罵行人威脅記者一外國男子公
交車上撒野》為題,報道了一外國男子在359路公交車上的醜行,並刊登了記者
抓拍的多幅照片。當天,編輯部接到100多位讀者打來的電話,希望有關部門嚴
肅處理。
廣告經營:把廣告看作高級銷售
京華時報在辦好報紙的同時,注重搞好廣告經營工作,努力使報紙走上良
性循環。
創刊前,報社就召開廣告招商會,一下子拿到了1500萬元的訂單和200萬元
的現金。創刊後,他們很
快把分類廣告分門別類,由一批廣告公司代理。去年秋季又做了一次大的
促銷活動,創刊3個月後廣告就大幅度增長。他們又及時調整廣告價格,減少代
理費,理順各個環節,穩定了市場秩序。
對於廣告工作,吳海民有自己一套獨到的見解。他說,廣告本質上是銷售,
是高級銷售,銷售的既是報紙本身,又是一些無形的東西,比如影響力、品牌
等。有學者認為,報紙經歷了兩次銷售,第一次把報紙作為特殊的商品,以低
於成本價銷售給讀者,第二次把報紙擁有的讀者、讀者的購買力、報紙的品牌、
影響力推銷給廣告商。吳海民則認為,廣告實際上還存在第三次銷售,即銷售
給企業,因為廣告商和企業之間還有一個距離,而企業才是最終的客戶。在此
理論指導下,京華時報組織了一個強大的推廣隊伍,直接面向企業進行宣傳,
他們沒有聯系廣告的任務,主要是向企業宣傳、推廣京華時報。這些企業認識
了京華時報之後,欲刊發廣告仍然走廣告公司的渠道。
新的機制:實行真正的企業化管理
京華時報實行徹底的企業化管理,取消一切行政級別。按照報紙的生產流
程和主要環節設置少而精的機構:新聞中心、編輯中心、發行中心、廣告中心
、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辦公室。
人事管理上,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中層幹部一律競聘上崗,嚴格實行末
位淘汰。以這些制度為保證,做到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在分配製度
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按崗定薪,按勞取酬,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績效
掛鉤。
正是這種機制激發了員工的創造熱情,給他們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
任鳥飛」的廣闊舞台。在這里,不必擔心懷才不遇,只要有才華,都能找到用
武之地,都能取得與付出相對應的報酬。
團隊和人才:事業成功的保證
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什麼?是人才,是人的智慧。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
才的競爭。京華時報深悉這一點,從創刊時就匯聚了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
的優秀人才。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的領導班子。常務副總編輯朱德付,原信息
時報總編輯,他帶來了南方的辦報經驗和較新的辦報理念;副總編輯李洪洋,
長期在解放軍報總編室工作,帶來了中央級大報規范的運作和嚴謹的作風及成
熟的版面意識;副總編輯劉明勝,曾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工作過,帶來了
北京報業市場化運作的經驗以及地域化新聞的資源;副總經理譚軍波,被譽為
「發行奇人」,原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曾把南方都市報從發行3000份擴大到
50萬份;副總經理石家友,曾是中國青年報湖南記者站站長,並擔任一家公司
的總經理,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他們捨去了原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
待遇,到京華時報貢獻聰明才智。
擁有一批能上能下年輕有活力的中層幹部。京華時報的中層幹部,全是競
聘上崗的,沒有一個是報社領導指派的,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只有23歲,大
學畢業工作一年即脫穎而出。
聚集了一批經過嚴格軍訓、紀律性強、富有創造精神的采編隊伍。京華時
報的采編人員和發行骨幹,一律接受嚴格的軍訓,住戰士宿舍,在野外進行封
閉式訓練。早上5點多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夜裡還要進行業務培訓,從而培
養了一支紀律性強、能吃苦,更重要的是富有團隊精神的采編隊伍。
去年4月份,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在千龍網上發表一篇文章,
標題是《京城報業,誰來打造十億元的大戶?》。他認為,即將創刊的京華時
報是一條「鯰魚」,必將攪動整個北京報業市場,開始這個市場的重新洗牌。
他預言:兩三年內,北京報業市場將會出現一個十億元的廣告大戶。這個大戶,
如果不是北京青年報,不是北京晚報,就是京華時報這樣的新型都市報。這個
預言,在北京報界引起種種議論。對於喻教授的預言,吳海民坦誠地說:「說
實話,我們沒敢這樣想。但既然新聞界、廣告界有這樣的期待,我們一定加倍
努力。」

閱讀全文

與湖南余國明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