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獲利的理由

侵權獲利的理由

發布時間:2022-01-03 16:39:13

1.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研究的理由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應當堅持填平原則還是懲罰性原則,固然是一個老話題,但是討論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卻不能不提到填平原則和懲罰性原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知識產權界一直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直到今天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和專家在呼籲知識產權損害的懲罰性賠償,所以有必要對此問題再作檢討。單從字面上來理解,也不難發現填平原則強調的是賠償的補償性意義,而懲罰性原則強調的是賠償的懲罰性意義。前者是側重從為權利人提供救濟的角度考察損害賠償的功能,後者則是從對侵權人制裁及對侵權行為扼制的角度考察損害賠償的功能。因此前者較後者具有更濃重的私法色彩。從為社會公益考慮的角度看,填平原則的懲戒意義確實略顯不夠。但是事實上,我們從來都沒有否認對侵權行為應予制止和懲戒。關鍵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懲罰,而是如何進行懲罰,藉助何種機制進行懲罰,通過確定侵權人的何種法律責任來實現對侵權行為的有效扼制。按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侵權行為有可能導致的法律責任中,包括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即使在民事訴訟中,對於嚴重的侵權行為亦可通過適用民事制裁進行懲罰。可見我國法律對於侵權行為進行懲罰的機制是比較完備的。這種不同機制的設置不僅能夠起到從不同角度規制侵權行為的作用,而且也使得補償與懲罰兩種功能能夠得到同等的關注。對於私權的保護能夠得到像保護抽象公益一樣的關注,對於像中國這樣忽視私權傳統的國家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強調懲罰性賠償恰恰無視這種分工明確的機制設置,強行要求一種機制替代另外的機制。但是法治的精神恰恰強調這種分工,並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為強調實現某一目的而混淆功能不同的法律機制,恰恰有悖於法治的精神。更何況在某一領域實行懲罰性賠償原則,同樣會沖擊其他的民事賠償領域,不利於整個民事審判工作的協調一致。懲罰性賠償也有可能導致侵權人法律責任的重合,加重侵權人負擔。從另一方面講,目前知識產權損害賠償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現有訴訟程序不能查明權利人利益損失的大小和程度,以及將「損害」量化為貨幣數量形式的准確性與合理性問題。而懲罰性原則認為填平原則不能有效「填平」損害,也是從這一點上尋找論據的。但事實上,現有的訴訟程序如果不能正確認定「損害」的話,懲罰性賠償同樣也無從談起。因為懲罰性原則同樣不能保證損害事實狀況明查,從而也就不能解決賠償對於損害能否「填平」的矛盾。只有通過科學的程序設計,保障訴訟制度能夠正確認定損害事實,並進而通過司法審查確認因損害而造成利益毀損的貨幣形式,才是實現真正「填平」的途徑。由於懲罰性原則強調的是懲罰,如侵權人侵權獲利為10萬元時,確定侵權人承擔50萬元賠償數額就已經實現了懲罰功能。而如果權利人實際損害為100萬元時,50萬元的賠償仍然不能補償權利人的損失。新《專利法》第六十條規定,可按許可費的倍數確定賠償數額。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懲罰性原則的體現。事實上,這一規定本身並不能體現賠償的懲罰性,因為如果不能正確確定實際損害的情況下,「倍數」本身並不意味著賠償是否超過實際損失,也不意味著是否超過侵權獲利。我們認為這一規定最大的貢獻在於將合法使用與非法使用區別開來。就這一點來講,它與原有的規定相比確實具有進步意義。

2. 專利侵權的抗辯理由有哪些

專利侵權的抗辯理由:

1、專利無效抗辯

2、非生產經營目的抗辯

3、禁止反悔原則抗辯

4、捐獻規則抗辯

5、現有技術抗辯

6、先用權抗辯

7、合同許可抗辯

8、訴訟時效抗辯

9、合法來源抗辯

3. 侵權抗辯的正當理由有哪些

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意外事件,不可抗力,對方同意的行為等

4. 專利侵權的抗辯理由有哪些

(一)專利權效力抗辯1、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超過保護期、被專利權人放棄、被生效法律文書宣告無效進行抗辯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2、在侵犯專利權訴訟中,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不符合專利授權條件、應當被宣告無效進行抗辯的,其無效宣告請求應當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二)濫用專利權抗辯3、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人惡意取得專利權且濫用專利權提起侵權訴訟進行抗辯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在侵犯專利權訴訟中,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不宜輕易認定為濫用專利權。4、惡意取得專利權,是指將明知不應當獲得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故意採取規避法律或者不正當手段獲得了專利權,其目的在於獲得不正當利益或制止他人的正當實施行為。以下情形可以認定為惡意:(1)將申請日前已有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等技術標准申請專利並取得專利權的;(2)將明知為某一地區廣為製造或使用的產品申請專利並取得專利權的。(三)不侵權抗辯5、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一項或一項以上技術特徵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6、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中對應技術特徵相比,有一項或者一項以上的技術特徵既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本條第一款所稱技術特徵不相同不等同是指:(1)該技術特徵使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構成了一項新的技術方案;(2)該技術特徵在功能、效果上明顯優於權利要求中對應的技術特徵,並且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這種變化具有實質性的改進,而不是顯而易見的。7、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省略權利要求中個別技術特徵或者以簡單或低級的技術特徵替換權利要求中相應技術特徵,舍棄或顯著降低權利要求中與該技術特徵對應的性能和效果從而形成變劣技術方案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8、任何單位或個人非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進口專利產品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四)不視為侵權的抗辯9、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包括:(1)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在中國境內售出其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後,購買者在中國境內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產品;(2)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在中國境外售出其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後,購買者將該產品進口到中國境內以及隨後在中國境內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產品;(3)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售出其專利產品的專用部件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部件或將其組裝製造專利產品;(4)方法專利的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售出專門用於實施其專利方法的設備後,使用該設備實施該方法專利。10、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做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上述情形下製造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也不視為侵犯專利權。11、享有先用權的條件是:(1)做好了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即已經完成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技術圖紙或者工藝文件,或者已經製造或者購買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設備或者原材料。(2)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原有范圍」包括:專利申請日前已有的生產規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產設備或者根據已有的生產准備可以達到的生產規模。超出原有范圍的製造、使用行為,構成侵犯專利權。(3)在先製造產品或者在先使用的方法或設計,應是先用權人自己獨立研究完成或者以合法手段從專利權人或其他獨立研究完成者處取得的,而不是在專利申請日前抄襲、竊取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被訴侵權人以非法獲得的技術或者設計主張先用權抗辯的,不應予以支持。(4)先用權人對於自己在先實施的技術不能轉讓,除非連同所屬企業一並轉讓。即先用權人在專利申請日後將其已經實施或作好實施必要准備的技術或設計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被訴侵權人主張該實施行為屬於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的,不應予以支持,但該技術或設計與原有企業一並轉讓或者承繼的除外。12、臨時通過中國領土、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但是臨時過境不包括用交通運輸工具對專利產品的「轉運」,即從一個交通運輸工具轉到另一個交通運輸工具的行為。13、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是指專門針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的科學研究和實驗。應當區別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科學研究、實驗和在科學研究、實驗中使用專利技術方案:(1)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科學研究實驗,其目的是研究、驗證、改進他人專利技術,在已有專利技術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技術成果。(2)在科學研究、實驗過程中使用專利技術方案,其目的不是為研究、改進他人專利技術,而是利用專利技術方案作為手段進行其他技術的研究實驗,或者是研究實施專利技術方案的商業前景等,其結果與專利技術沒有直接關系的行為。該種行為構成侵犯專利權。本條第一款中的使用有關專利的行為,包括該研究實驗者自行製造、使用、進口有關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也包括他人為該研究試驗者製造、進口有關專利產品的行為。14、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而製造、使用、進口專利葯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製造、進口專利葯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不視為侵犯專利權。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以及《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葯品管理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規定的實驗資料、研究報告、科技文獻等相關材料。(五)現有技術抗辯及現有設計抗辯15、現有技術抗辯,是指被訴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全部技術特徵,與一項現有技術方案中的相應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或者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一項現有技術與所屬領域公知常識的簡單組合的,應當認定被訴侵權人實施的技術屬於現有技術,被訴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專利權。16、現有技術,是指專利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對於依據2008年修訂的專利法實施之前的專利法規定申請並獲得授權的專利權,其現有技術應當依據之前專利法的規定確定。17、抵觸申請不屬於現有技術,不能作為現有技術抗辯的理由。但是,被訴侵權人主張其實施的是屬於抵觸申請的專利的,可以參照本指南第125條關於現有技術抗辯的規定予以處理。抵觸申請,是指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與專利權人的發明創造同樣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專利申請。18、現有設計抗辯,是指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一項現有設計相同或者相近似,或者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一項現有外觀設計與該產品的慣常設計的簡單組合,則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構成現有設計,被訴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19、現有設計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包括在國內外以出版物形式公開和以使用等方式公開的設計。但是,對於依據2008年修訂的專利法實施之前專利法規定申請並獲得授權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其現有設計應當依據之前專利法的規定確定。20、被訴侵權人以其實施現有設計進行抗辯的,應當在侵權訴訟中主張,並提供現有設計的相關證據。21、被訴侵權人以實施現有設計進行抗辯的,應當判斷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否與現有設計相同或相近似,而不應將專利外觀設計與現有設計進行比對。22、被訴侵權人主張其實施的是外觀設計專利的抵觸申請的,應當將被訴侵權外觀設計與抵觸申請進行比對。被訴侵權外觀設計與抵觸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被訴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六)合理來源抗辯23、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屬於侵犯專利權行為。使用者或者銷售者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承擔停止侵害的法律責任。合法來源是指使用者或者銷售者從合法的進貨渠道,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了被訴侵權產品,並提供相關票據。

5. 侵犯著作權行為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著作權包括兩類具體的權利。即著作人身權(又稱精神權利)和著作財產權(又稱經濟權益)。由於著作,是思想的結晶,比較抽象,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鑒,不好判斷,這樣就給了很多人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縫隙。那麼,侵犯著作權行為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了解相關知識。侵犯著作權行為產生的原因侵權是一種對民事主體享有的為國家法律確認和保護的民事權利的一種不法侵害。行為人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形式多種多樣。在侵害一般民事權利時,常表現為造成人身的傷害、對財物的毀損等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而侵害著作權、鄰接權的行為則呈現有別於侵害其他民事權利的行為,為著作權法而明確規定。著作權、鄰接權的侵權是指一切違反著作權法侵害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以及著作鄰接權的行為。具體說來,凡行為人實施了著作權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四十六條所規定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或鄰接權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損失,都屬於對著作權、鄰接權的侵權行為。凡民事權利,均以利益為中心內容,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的利益或者實施一定行為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如果民事權利受到侵害,權利人的財產或非財產利益會受到損害,而相對的侵權人則通常因此非法獲取了他人應享有的權益。這種非法獲益常常是侵權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內在動因。正是受這種非法獲利慾望的趨使,不法侵權人實施的侵權行為均直接和不斷地指向受國家法律所保護的各種民事權利(或稱權利內容)。著作權和領接權的侵權的這種侵權人的獲利性,尤為突出。這也是著作權、鄰接權侵權不斷的重要原因之一。應當指出的是,一般民事權利的享有、行使和保護,權利主體和其他人並不十分陌生。而著作權、鄰接權的權利內容和權利行使,人們包括權利人在內有時都不是十分清楚、明確的。因此,著作權、鄰接權的這種獲利性和人們對權利內容的缺乏了解,使得對著作權和鄰接權的故意和過失侵權相伴而生並持續增長。既然侵權是針對權利而來,侵權糾紛因故意或過失侵犯著作權和鄰接權而產生,對於審判著作權、鄰接權的法官來說,應當首先研究著作權、鄰接權的內容和范圍,深刻、全面和具體的認識所有保護的對象。這對於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正確認定大有裨益。

6. 侵權的是個人,獲利的是公司,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合同約定無效
屬於職務行為

應有公司承擔責任

7. 侵權責任免責的理由有哪些

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具體包括: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共同危險行為中證明具體侵權人的、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其他免責事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條
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條
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
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閱讀全文

與侵權獲利的理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