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費者維權問題
已經有了推薦答案來。推薦答案是自所問非所答。
根據消費者權益法第25條,
消費者在購買電腦的七日內,想退貨或者想換貨,
在不影響商家繼續銷售的情況下,商家應該退貨,或者換貨。
商家如果不退貨,消費者可以去消協投訴。
也可以帶著證據去法院起訴商家,要求退貨。
至於說商家欺詐,那倒不是。商家就是為了多賣些錢。貨不是假貨。
❷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解決消費爭議的途徑
現實困惑
在春節期間,張先生為了顯示自己混得還不錯,便狠下心來到某商場買了一件價值幾萬元的大衣。過年期間,張先生便穿著這件大衣與親朋好友聚會,但是在一次聚會的過程中,一位識貨的朋友點出張先生的大衣其實是假貨,只值幾百元錢。張先生便請來了專業人士對這件大衣進行「鑒定」,最後證實這件大衣是假貨。於是張先生找到商場售貨員理論,但是商場售貨員稱買的時候是你情我願,於是堅決不給退貨,張先生該怎樣維護自己合法的權益呢?律師點評
消費者在買到假貨或者次品的時候,不能吃啞巴虧,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爭議時,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解決; (2)請求消費者協會協商解決;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案中,張先生找銷售者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特別提醒
消費者與經營者產生糾紛後,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糾紛,多樣性的權利救濟途徑能夠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❸ 消費者糾紛
如果違法經營,與消費者糾紛是民事部分的,不影響政府對違法行為的查處。
❹ 消費者權益爭議解決的途徑有哪些
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的權益爭議有五種解決方法: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即消費者與經營者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互相交換意見,協商解決爭議。採用這種方法的途徑是:消費者在其權益受到侵犯時,帶上有關證據(如發票),受損證據(醫療證明)到經營者單位,找其負責人提出自已的意見和要求,與經營者磋商,達成一致,權益爭議也就解決了。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消費者協會是專門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群眾性組織。在消費者利益受到侵害時有職責去保護,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是其一項重要職能。調解必須堅持自願和合法的原則。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的過程為:一是收理消費者的投訴;二是消費者協會要求經營者處理、答復;三是組織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爭議後,在與經營者協商得不到解決時,可直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這種方式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保護消費者的行政機關主要有:工商、物價、技術監督、商檢、醫葯、衛生、食品監督等機關。
(4)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指消費者與經營者就爭議的解決方式達成仲裁協議,將案件提交有關仲裁機構進行裁決的。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向法院起訴是解決消費爭議的司法手段。
❺ 關於消費者與商家糾紛的問題請懂法律的幫忙解答
【消費者與商家糾紛的問題協商解決方法分析】
協商和解是指消費者與經營者在內發爭議後,就容與爭議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的活動。協商和解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它都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途徑。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費者權益爭議都是通過協商和解解決的。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條第1項規定,即「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便是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的法律依據。
❻ 消費者解決糾紛的途徑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回償。銷售者賠償後,屬答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2、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修正)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
❼ 有哪些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
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
【案例一】
隱瞞信息誤導消費者:
2017年初,消費者荊某、陳某在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購買汽車與該公司發生爭議。經查,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將本屬免費辦理的業務交由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代為辦理,收取消費者墊款服務費計22201元。
西安市工商局灞橋分局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認定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提供服務中,隱瞞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22萬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汽車銷售服務糾紛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消費者在遇到問題,不能得到經銷商和廠商回應時,可以通過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
【案例二】
冒用「蘋果」商標經營:
2017年初,消費者趙某在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購買蘋果電腦1台,後在處理售後服務問題中發現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商標侵權行為。經查,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蘋果」商標注冊商標所有人授權的情況下,將「「蘋果」商標作為經營標志和宣傳使用,違法經營額計34038元。
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依據《商標法》的有關規定,認定其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責令其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並作出罰款75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未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既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也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
【案例三】
經營者不享有單方解釋權:
2017年4月,高陵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某商貿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公司經營場所內張貼的店堂告示上含有「以上信息最終解釋權歸屬某商貿有限公司」話語,涉嫌違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禁止性規定,依法對其立案調查。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二條第(六)項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使用店堂告示的,不得「規定 經營者單方享有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
【案例四】
利用格式條款強制消費:
2017年7月,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消費者馬某購買汽車過程中,利用格式條款,強制馬某購買其指定的價值7000元的裝飾材料及服務,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從中獲利3500元。
西安市工商局雙生分局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有關規定,認定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行為屬於利用格式條款強制消費行為,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過程中,對於經營者強制消費、變相強制消費和添加不合理條件的經營行為,應拒絕交易。已經達成交易的,應通過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投訴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案例五】
不兌現返現獎勵承諾:
2017年6月份,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西安市工商局閻良分局轉交案件線索,反映天貓店鋪某專賣店在上一年「雙11」促銷奶粉期間,不兌現返現獎勵承諾問題。經查,該專賣店承諾「雙11當天付款最高前30名獎勵3000元-100元不等的現金」。
但在兌付獎勵時僅對前15名消費者兌現承諾。在未徵得其餘15名獲獎消費者同意情況下,改用店鋪積分進行獎勵。最終,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商品時,要認真甄別,保留相關票據。在經營者不兌現承諾時,要及時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
【案例六】
價格信息誤導消費者:
2017年2月9日,山西遊客趙某在臨潼旅遊期間,在某土特產店購買了價值6468元的中葯材「鐵皮石斛」,後感覺「鐵皮石斛」價格太高,通過「12315」投訴舉報電話向西安市工商局臨潼分局進行投訴。
經查,該土特產店銷售人員銷售時故意未將「鐵皮石斛」價格說清楚,導致趙某將「每克10元」的價格誤認為是「每根10元」,購買600多克,並將「鐵皮石斛」打成粉狀,付款6468元。
西安市工商局臨潼分局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認定該土特產店故意不說清楚所提供的商品價格的行為,屬於隱瞞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行為,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警告、罰款19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七】
馬鈴薯生長異常農戶受損:
2017年,蘭陵縣種植戶張先生從經銷商張某處購買土豆種7000公斤,2月中旬起壟覆膜種植於11個地塊計49.3畝。4月27日起,該品種生長開始出現異常,遂找經銷商協商。
種植戶認為是土豆種質量問題,經銷商認為是種植過程消毒不徹底,雙方爭執不下,協商陷入僵局。2017年5月,種植戶撥打12315投訴電話,要求經銷商賠償經濟損失。
蘭陵縣工商局、消協協調農業部門出具了鑒定報告。經協調,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經銷商賠償種植戶損失43000元。
【案例八】
天價內衣無效果:
蒙陰縣消費者李女士於2017年3月份,在蒙陰縣某化妝品店花17460元購買兩套「梵依漫」美體內衣,穿著後發現沒有其商家所說的宣傳效果,要求退貨。
經調查,消費者李女士反映情況屬實,商家確實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問題。經調解,商家認識到錯誤並同意為李女士退貨,將李女士消費的17460元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