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合同糾紛中的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損失 合同中約定違約方應賠償守
您好,實際損失:實際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損失。直接損失: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後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指締約時可以預見到的履行利益所產生的損失,又稱可得利益或間接損失。違約責任中補償性法定賠償金由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的損失構成。預期利益損失是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合理預見的利益所發生的損失,但並不必須是必定發生的利益損失。
《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含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該條文明確規定了預期利益損失包含在違約損失當中,違約方應當賠償守約方的預期利益損失。
《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主要規范違約金過高的調整原則以及認定標准。違約金的法定性質為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違約金數額應當與違約經濟損失的數額大體相當。
如果守約方能夠充分舉證違約行為導致預期利益損失的證據,法院應當判決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的預期利益損失。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2. 合同糾紛賠償標準是什麼,可以賠償多少
合同糾紛造成一方當事人損失的,一般是按合同的約定賠償損失,如果合同沒有約定的,按實際造成的損失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三條【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五百八十四條【損害賠償范圍】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合同糾紛的處理途徑
(一)協商
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合同糾紛,是指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約定,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達成和解協議,自行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應當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平等自願原則。不允許任何一方以行政命令手段,強迫對方進行協商,更不能以斷絕供應、終止協作等手段相威脅,迫使對方達成只有對方盡義務,沒有自己負責任的「霸王協議」。二是合法原則。即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其內容要符合法律和政策規定,不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
(二)調解
合同糾紛的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在第三者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對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明勸導,促使他們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
(三)仲裁
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據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或自願達成的仲裁協議,按照法律規定對合同爭議事項進行居中裁斷,以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
(四)訴訟
所謂合同糾紛訴訟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合同當事人的請求,在所有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合同爭議的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法律關系的總和。
3. 合同糾紛中損害賠償可否另行提起訴訟
屬於兩個法律關系,應該另行訴訟。
4. 名譽糾紛案件要求賠償八萬犯敲詐罪嗎
這個肯定不算,既然有糾紛,肯定互有說法,如果覺得高只能算要求不合理,談不上犯罪,而且名譽對名人(比如明星)是很重要的,8萬賠償可能都還不夠,所以還得因人因事而議,是算不上敲詐罪的
5. 合同糾紛關於賠償金的支付問題
如果公司沒有為你繳納社會保險,沒有及時發放工資,即使主動辭職後也是可以得到經濟補償的:工作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計半個月工資,滿半年計一個月工資)。
可以要求補發加班工資、節假日工資。
6. 經濟合同糾紛如何賠償
一、經濟合同糾紛的賠償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中具體適用《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對於經濟合同糾紛的賠償主要體現在定金罰則、違約金等方面。
(一)定金罰則
1、不完全履行合同適用定金罰則
《農副產品購銷合同條例》規定,供方不完全履行預購合同的,應加倍償還不履行部分的預付定金;需方不完全履行預購合同的,無權收回未履行部分的預付定金。其他允許給付定金的各類經濟合同不完全履行的,也可以照此辦理。
2、定金的數額
條例有具體規定的,按規定辦理;允許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從其約定。例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條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勘察任務的定金為勘察費的30%,設計任務的定金為估算設計費的20%」。當事人簽訂合同時必須按照具體規定的數額辦理。因此,加工承攬合同的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定金數額,如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應當允許。
3、定金與違約金能否並用的問題
定金與違約金的性質不同。定金是一種擔保方式,而違約金是對違約的一種制裁和補償手段。所以合同的一方可以在對方違約時既要求對方償付違約金,又要求按定金罰則處理定金問題,只要法律和法規沒有相反規定,就應當予以保護,但並用的結果應以不超過合同標的價金總額為限。
(二)違約金的適用問題
經濟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對於各類經濟合同在何種場合應當如何償付違約金,國務院發布的有關經濟合同的實施條例或者實施細則作了具體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時,對於違約金的支付,應當根據有關的經濟合同實施條例或者實施細則中的規定,作出處理:
1、條例或者細則具體規定了違約金的計算標准,未允許當事人另行約定的,當事人違反這些規定,在合同中另行約定違約金的,應當確認其為無效,並仍按條例的規定辦理。
2、條例或者細則規定了違約金的比例幅度,同時又允許當事人在此法定比例幅度內商定具體比例或者數額的,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如在法定比例幅度之內,應承認其為有效;超出法定比例幅度的,超出部分應當確認為無效;低於法定比例幅度的,應當按法定的最低限執行。
3、條例或者細則雖然規定了違約金的數額,但又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另行約定,不受其限制,或者規定當事人的約定優先於法定的,對於當事人的此種約定,應當承認其為有效。
4、條例或者細則對違約金不作具體規定,完全由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對於當事人在合同中的此種約定,應當承認其為有效。
但是,在3、4這兩種情況下,為防止當事人濫用自行約定的權利,違約金的數額一般以不超過合同未履行部分的價金總額為限,對超出部分,可不予保護。
(三)關於鄉(鎮)、村舉辦的企業資不抵債如何處理問題
鄉(鎮)、村舉辦的企業由於虧損等原因資不抵債或者倒閉的,其所遺留的合同債務,由誰負責,應當區別對待:該企業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應當由該企業自行負責;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應當由其主管部門負連帶清償責任。
二、經濟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一般的經濟糾紛訴訟時效是2年,從權利受到侵害時起計算,符合條件的可以中止、中斷、或延長。
7. 因合同糾紛支付的賠償款怎麼做賬
您好,這個還是存在風險的,對方不開具票據,還是存在問題的
8. 合同糾紛什麼情況下才有賠償
在具備兩個條件時才能要求賠償間接損失:
一是締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故意實施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違反法律的行為,即其在締約上是故意而非過失;
二是間接損失即本可與第三人另訂立合同的可得利益在締約過失發生時就已具備現實的成就條件,僅僅因為過錯方的締約過失才導致利益的喪失。
以上只是 部分參考
小結 : 專家 法律人士 咨問 請去 法律咨詢吧 **
9. 合同糾紛要求賠償損失
1、前半部分是合法的,計算方式不合法。
2、帶培訓的,法律明確規定,如果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你要賠償違約金的。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種賠償違約金的形式,一種就是你的這種,有培訓的,第二種是競業禁止。
3、至於賠償費用怎麼計算,是有規定的,賠償費用是培訓費用-你的單位服務的時間那部分。怎麼形容好呢,培訓你花費1w,本來說要工作一年的,你半年後要解除合同,如無特殊你要賠一半。
10. 合同糾紛可不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不可以的,合同糾紛是財產糾紛,而精神損害賠償是針對人身權益的糾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