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非專利技術法律糾紛

非專利技術法律糾紛

發布時間:2022-01-03 09:04:04

㈠ 非專利技術出資有什麼要求

一項技術滿足申請專利的條件,若申請了專利則為專利技術;但若因種種原因而未申請專利,則是非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亦稱專有技術,是指尚未公開和取得工業產權法律保護的某種產品或者某項工藝以及設計、工藝流程、配方、質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技術知識。包括未申請專利的技術成果,未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專利法規定不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高新技術成果即被納入非專利技術成果的范疇。各國公司法均認可股東以非專利技術出資,我國公司法也以抽象概括的形式加以確認。

3.國家工商總局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規定。國家工商總局於2006年1月1日修改實施的新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股東或者發起人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股東或者發起人以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財產出資的,應當符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

4.司法機關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處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從司法角度給予界定,《意見》第51條規定:「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1)包含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

二、外商投資企業非專利技術出資登記存在的問題

(一)非專利技術概念模糊難以認定

如果股東以工業產權作價出資,工商機關只需要審查出資人是否有相關證書即可,但是當股東以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時,由於它是一項技術秘密,而且是不需要申請專利或未獲得專利權的技術,工商機關就很難准確判斷作為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技術是否為非專利技術。而且目前國內對「非專利技術」概念的使用十分混亂,在同一語境下,立法同時使用了「非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兩種表述,但相關立法都沒有對這二者的含義進行明確的解釋。立法的模糊與混亂使得人們對非專利技術的含義產生了許多分歧,更加大了判定某種非貨幣出資是否屬於非專利技術出資的難度。

(二)非專利技術出資到位難以確定

《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股東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非專利技術作價評估後,如何將其真實、完整地轉移至新設立的公司,工商機關往往難以確認。1998年,科學技術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共同頒布《〈關於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若干問題的規定〉實施辦法》,該辦法的附件一對出資入股高新技術成果審查認定的申請材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包括技術成果的基本情況、技術出資者對該技術的權利狀態、技術出資入股有關情況等。但是在2006年5月,該文件被廢止。此後,並無相關法律法規對技術出資認定作出明確的規定。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工商機關在實踐中往往難以把握,各地的操作方法也不一而足,這不僅使企業產生困惑,也給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認定帶來困難,容易引發矛盾和糾紛,帶來履職風險。因此,有必要明確登記材料規范,確保登記工作有法可依。

(三)非專利技術出資風險難以規避

與專利技術不同,非專利技術沒有專門機關對其進行登記管理,不僅缺乏權威的權屬認證,而且其無形性使它可以為多人所佔有使用,當發生出資競業時,往往會導致權屬糾紛,造成出資的權利瑕疵;另外,由於非專利技術自身的特性,它的生命周期和價值是不確定的,實踐中有可能導致非專利技術出資無法滿足資本三原則的要求,造成出資的技術瑕疵,損害公司和債權人的利益。因此,非專利技術出資有較高的法律風險,在出資實務中並不多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不利於技術的資本化。我們應當從立法上對非專利技術出資進行系統有效的規定,規范出資行為,加強對非專利技術出資人的保護,減少糾紛。

(四)非專利技術出資材料缺乏規范

目前,《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對於非專利技術在內的非貨幣財產出資登記如何提交申請材料尚未作出詳細規定,導致工商機關在具體實踐中標准不一,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對於非專利技術出資應提交的材料作出不同規定,甚至同一市不同區縣之間都缺乏統一規范。這種局面不僅給申請人辦理登記注冊帶來諸多不便,對於防範登記注冊風險也非常不利。

三、規范外商投資企業非專利技術出資登記行為的建議

(一)准確認定非專利技術

前文提到,在我們工商機關的登記實踐中,不宜將非專利技術與專有技術嚴格區別開來,應將二者統一起來,這對於我們認定非專利技術有重要意義。在具體認定過程中,應把握非專利技術的三個特性。一是確定非專利技術的實用性。用於登記出資的非專利技術應當具有實用性,並且該項技術具有先進性、可評估性,技術落後和不具有實用價值的非專利技術不能用於出資;二是確定非專利技術的保密性。非專利技術作為技術秘密必須具有保密性,已經公開的、廣為人知的技術不是技術秘密,非專利技術所有人必須採取適當措施對該項技術進行保密。三是確定非專利技術的權屬性。由於非專利技術不同於專利技術,沒有相關部門頒發的專利證書,因此應對出資人的非專利技術權屬進行確認,建議可從技術研發情況、技術資料、技術保密措施等方面加以審核。

(二)確保非專利技術出資到位

根據對相關法律規定的理解和實踐總結,確定非專利技術出資是否到位一般有以下幾個標准:(1)是否經過合理的評估作價;(2)是否經會計師事務所驗資確認;(3)雙方是否達成協議且實際移交了相關文件;(4)其他股東是否提出異議。非專利技術是一種無形資產,在將財產轉移至公司前,首先要對其進行估價;估價後,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驗資,確認該產權已發生轉移;同時,出資人應當與公司(或股東)簽訂協議或轉讓文件,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全體股東也要作出認可的意思表示,並在公司章程及相關決議中記載明確;之後,由指定代表人持相關材料依法辦理工商登記

(三)防控非專利技術出資風險

從非專利技術出資人的主體資格來看,他應當是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人。《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七條規定:「外國投資者以工業產權、專有技術作價出資的,該工業產權、專有技術應當為外國投資者所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各方出資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也規定:「凡是以實物、工業產權、專有技術作價出資的,出資者應當出具擁有所有權和處置權的有效證明」,專有技術的使用權人(收益權人)不能作為出資主體。在接受出資前,應審查該技術是否屬於職務成果,是否有第三人主張權利,是否存在訴訟或潛在訴訟;出資者在事前也要作出法律承諾,保證技術不含有權利瑕疵、股東出資合法並明確在出資後不以營利為目的繼續使用或許可其他任何人使用該專有技術。另外,就非專利技術這種價值不確定的出資標的而言,評估驗資顯得尤為重要和困難。因此,須完善其評估和驗資制度,要加強對估價驗資工作的監督,工商部門在登記過程中要嚴格把關,以確認資本充實。

(四)規范非專利技術出資材料

針對目前非專利技術出資缺乏材料規范的現狀,建議上級工商機關按照《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統一的提交申請材料規范,其中應包括但不限於提交非專利技術出資承諾書、非專利技術出資決議書、非專利技術全體所有人一致同意出資的文件、非專利技術出資協議及評估報告等申請材料。工商機關要嚴格審核此類登記的所有申請材料,對於表述不清、材料欠缺的,應要求申請人改正或補齊申請材料。

近年來,高新區(虎丘)工商局在總結非專利技術出資登記實踐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非專利技術出資提交申請材料規范,並提出了藉助公證確立非專利技術權屬及出資到位原則,有效地減少了因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認定困難而引發的矛盾和糾紛,也大大降低了工商部門登記的履職風險,明確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除提交《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交其他相應材料,主要為:

(1)被投資公司全體股東(或最高權力機構)一致同意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決議(該決議主要用於確認擬出資金額和以非專利出資的這一方式),公司章程中需明確非專利技術出資方式、出資額等情況;

(2)驗資報告,一般需要明確表述其出資方式和內容,說明資產評估結果、評估機構和評估報告號及確認評估結果、並明確評估價的多少作為出資金額,及非專利技術轉移到位的情況。

(3)非專利技術全體所有人一致同意出資的文件及非專利技術出資轉讓協議(公司尚未成立的,由非專利技術所有人與全體股東簽定協議;公司已成立的,由非專利技術所有人與公司簽定協議),出資協議中,一般需要反映以下內容①該非專利技術確為擬出資人(或公司)所擁有的,並且是唯一擁有的專有技術②該技術已經過專業機構評估(中外合資也可協商作價或聘請第三者評定)確認後的金額,並全部投入公司。③該專有技術成為目標公司的資產後,該專有技術的法律上所有權利均歸屬被投資公司所有。

(4)公證機關公證文件,主要公證非專利技術所有人的權屬及技術出資轉讓協議等情況,通過法定的第三方公證來確認非專利的權屬與出資到位的問題,對減少非專利出資的糾紛與矛盾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關於擁有國外證書的專利技術,在登記過程中如何界定出資方式的問題我們也經常碰到。日常登記中,我們分為3類情況:

(1)國外的專利證書已經過外國的專利局做了相應權屬變更,並已登記到被投資的公司名下,且經過國外公證機關公證與中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該類情況則我們將其作為專利出資登記,無需再提交其他如出資協議、公證等材料;

(2)國外專利證書既未在國外專利產權局做變更權屬的登記,又沒有獲得中國專利局的登記或變更的,若所有人將其作為專有技術予以出資的並提供相應登記材料,則我們在所有人公證承諾自己所交付的專有技術無任何權利負擔,第三人不能對用於出資的技術提出權利請求的前提下允許以非專利技術出資方式予以登記。

(3)國外的專利已經過我國知識產權局的認可,並重新核發了中國專利證書,則理應以專利出資的方式登記。

㈡ 非專利技術作為一種不受法律保護的無形財產權,具有什麼特徵

[資政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是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已採用了的專、不屬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用自我保密的方式來維持其獨占性,具有經濟性、機密性和動態性等特點。非專利技術與專利權一樣,能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在未來歲月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非專利技術沒有在專利機關登記注冊,依靠保密手段進行壟斷,它不受法律保護。同時,它也沒有有效期,只要不泄露,即可有效地使用並可有償轉讓。

㈢ 關於無形資產中的非專利技術能舉個例子嗎

非專利技術是企業抄無形資產的一襲種,又稱專有技術。它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已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非專利技術一般包括工業專有技術、商業貿易專有技術、管理專有技術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
(1)包括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
(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
(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
(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
舉例說,獨特的設計、造型、配方、計算公式、軟體包、製造工藝等工藝訣竅、技術秘密等都是無形資產。比如,某位名醫在某個疾病領域積累的成功經驗和心得。

㈣ 非專利技術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實施條例》(失效)第六條規定,非專利技術包括:(一)專未申請專利的技術屬成果;(二)未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三)專利法規定不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一、科學發現;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四、動物和植物品種;五、有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上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規定授予專利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1)包括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企業的技術,只要具備上述幾個特徵,那麼這項技術就是該企業的非專利技術。

㈤ 非專利技術有專門的法律予以保護,這句話是對的還是錯的

有的。比如商業秘密。所以是對的。

㈥ 非專利技術能做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嗎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根據我國經濟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 1.物 物是指能夠為人控制和支配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可以通過具體物質形態表現存在的物品。物包括自然存在的物品和人類勞動生產的產品,以及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和有價證券等。但並非所有的物都可以充當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只有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相聯系的物才符合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要求。從法律角度物可以作多種劃分,例如: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特定物與種類物;動產與不動產等等。 2.經濟行為 經濟行為是指經濟法主體為達到一定經濟目的,實現其權利與義務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包括經濟管理行為、完成工作行為和提供勞務行為等。 經濟管理行為是指經濟法主體行使經濟管理權或經營管理權所指向的行為,例如經濟決策行為、經濟命令行為、審查批准行為、監督檢查行為等。 完成工作行為是指經濟法主體的一方利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設備為對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而對方根據完成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支付一定報酬的行為。 提供勞務行為是指為對方提供一定勞務或服務滿足對方的需要而對方支付一定報酬的行為。作為經濟法律客體的經濟行為,僅指具有法律意義,即為實現權利和義務的行為。 3。非物質財富 非物質財富也可稱作精神財富或精神產品,包括智力成果、道德產品很經濟信息等。 智力成果是指經濟法主體從事智力勞動所創造取得的成果,如科學發明、技術成果、藝術創作成果、學術論著等。智力成果本身不直接表現為物質財富,但可以轉化為物質財富。智力成果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其法律表現形式主要為商標、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有技術、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等。 道德產品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取得的非物化的道德價值,如榮譽稱號、嘉獎表彰等,它們是公民、法人榮譽權的客體。 經濟信息是指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發生、變化等情況的各種信息、數據、情報和資料等的總稱。

㈦ 非專利技術(商業秘密)

一項技術滿足申請專利的條件,若申請了專利則為專利技術;但若因種種原因而未申請專利,則是非專利技術(商業秘密)。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
(1)包括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
(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
(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
(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
企業的技術,只要具備上述幾個特徵,那麼這項技術就是該企業的非專利技術。

㈧ 對非專利技術的說法

專利是一種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的一種,既然叫產權,就必然是可以變現的,就像房子的有房產證一樣。知識產權是國家認可、審查後賦予給專利權人的法律權利,可以進行價值轉化。

專利或專利技術如何變成經濟收益呢?

一般有以下5種方法將專利變現:

專利訴訟、專利轉讓、專利許可、專利貸款、專利入股。

1、專利訴訟

在發明專利授權以後,如果你發現有人侵犯你的專利權,在掌握專利侵權證據後,可以對侵權人發起專利訴訟,通過專利訴訟獲得賠償額。

目前,我國《專利法》即將修改,修改後的《專利法》將加大專利惡意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力度,形成1-3倍賠償制度,預計專利法定賠償額的下限會提高到100萬,上限會提高到300-500萬。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專利訴訟會顯著增加,專利權人行權、維權的信心、積極性都會明顯提高,以獲得較為可觀的專利侵權賠償額。

2、專利轉讓

在你的發明專利授權以後,可以在專利交易平台上將這個授權發明專利進行銷售,以獲得專利轉讓款。如果你的專利技術是與企業的產品范圍相匹配,正是企業所需要的專利,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產品可靠性和競爭力,那麼購買你的發明專利是高概率事件。

3、專利許可

專利許可是把你的發明專利許可給別人使用,收取專利使用費,相當於是把專利出租了。專利許可包括普通許可、排他許可、獨占許可三種。

舉例來說,諾基亞雖然沒落了,把自己的手機業務賣給了微軟,但是其每年還是能收到200多億人民幣以上的專利許可費,這是因為諾基亞的3萬件專利擁有量,這些專利大多與2G、3G和4G移動通信技術有關,部分5G網路技術相關專利也在諾基亞手中,幾乎所有手機製造都繞不過諾基亞的專利,連蘋果、三星都要支付專利授權費。

再舉個例子

高通公布了 5G 相關專利技術的授權費率 , 5G 手機的專利授權費率為3.25%。最近高通把蘋果告上法庭,要求蘋果支付拖欠其高額專利費,達到70億美元。

4、專利貸款

專利貸款是指專利質押貸款,將你的授權發明專利進行評估作價,然後質押到金融機構以獲得貸款。專利貸款可解決中小微企業的現金流問題,保障企業有足夠的資金發展業務,擴大經營。

專利貸款可享受到貸款利息的優惠,根據地方出台的政策來看,一般單個企業可貸到至少500萬左右的專利貸款。

5、專利入股/出資

專利入股是指將專利作為無形資產來設立企業,從而可獲得股權收益,以專利權出資代替貨幣出資,以專利權換得股權。企業注冊時可以以實物、知識產權和土地使用權出資,知識產權可以100%作為注冊資本注資,對於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㈨ 企業非專利技術的管理辦法

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法律界定
1. 《公司法》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規定。《公司法》27條對非專利技術出資作出了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此規定是目前我國對公司注冊資本最根本要求。第二十八條規定:「……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在我國《公司法》中規定的公司形態中,有限責任公司以其資合性與人合性的「特質」在實踐中受到中小投資者的青睞,尤其在技術資本化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另外,雖然有限責任公司中的非專利技術出資不像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技術出資那樣涉及廣泛的公眾和債權人利益,但是有關出資中的基本問題和非專利技術出資人的基本權利義務都是相似的。此外,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也可以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出資。
2. 外商投資企業法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規定。《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8條規定:「中外合作者的投資或者提供的合作條件可以是現金、實物、土地使用權、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其他財產權利」。《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22條規定:「合營者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建築物、廠房、機器設備或者其他物料、工業產權、專有技術、場地使用權等作價出資。以建築物、廠房、機器設備或者其他物料、工業產權、專有技術作為出資的,其作價由合營各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則協商確定,或者聘請合營各方同意的第三者評定。」《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25條規定:「外國投資者可以用可自由兌換的外幣出資,也可以用機器設備、工業產權、專有技術等作價出資。」與前述關於「非專利技術」出資的相關規定比較可以看出,「非專利技術」就是「專有技術」,公知技術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非專利技術」。
3. 國家工商總局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規定。國家工商總局於2006年1月1日修改實施的新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股東或者發起人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股東或者發起人以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財產出資的,應當符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
4.司法機關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處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非專利技術出資的從司法角度給予界定,《意見》第51條規定:「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1)包含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

㈩ 非專利技術能不能作為法律關系客體

非專利技術如果是商業秘密的話也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

閱讀全文

與非專利技術法律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