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投訴八詠樓

投訴八詠樓

發布時間:2022-01-03 08:27:01

㈠ 題八詠樓 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為婺州臨觀勝地。
南國:泛指中國南方。
十四州:宋兩浙路計轄二府十二州(平江、鎮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溫、台、處、衢、嚴、秀州),統稱十四州。

【賞析】:
該詩作於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昭避亂流寓金華時,詩人感嘆祖國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現了強烈的憂國之情。

㈡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名揚四海的「千古風流八詠樓」

八詠樓,在浙江省金華市城南婺江北岸。始建於南朝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年),由東陽太守、著名文學家沈約所建。歷為名人學者所矚目,並留下許多名詩題刻,因而千古傳揚,馳名中外,成為我國著名的瓊樓。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據《郡國志》載:「金華縣因山為石城,南臨溪水,高阜上有樓,名曰玄暢樓。」沈約賦《登玄暢樓八詠》詩有:「登樓望秋月,會圃臨春風。歲暮愍衰草,霜來悲落桐。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東。」後又以此詩每句為題長歌一篇,名《八詠詩》。唐代詩人、校書省校書郎嚴維,也曾到此觀賞,寫有「明月雙溪水,清風八詠樓」的佳句。到了北宋便將「玄暢樓」更名為「八詠樓」。更為甚者是南宋著名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因避難曾居金華,作有《題八詠樓》詩:「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於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她以滿腔的愛國主義激情,留下了意境深邃,氣勢縱橫的名篇,使八詠樓更加揚名於世。明代朱元璋大將胡大海,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曾在八詠樓檢過兵馬,使這座名揚四海的八詠樓增添了歷史的色彩。

八詠樓位處武義江和義烏江匯合處,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建築峻雅,氣勢非凡。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㈢ 八詠樓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嗎

八詠樓,位於八詠路,南朝時創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建,元皇慶年間(1312-1313)毀於火災,明萬曆間重建,清嘉慶年間重修,1984年大修。歷代文人游此,題詠頗多

㈣ 關於八詠樓的詩句

《題八詠樓》 宋 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㈤ 八詠樓的簡介

八詠樓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後改名元暢樓。位於金華市城區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婺江,樓高數丈,屹立於石砌台基上,有石級百餘。
登樓遠眺,藍天萬里,白雲朵朵,南山連屏,雙溪蜿蜒,盡收眼底。現存建築共四進。第一進為主體建築,重檐樓閣,歇山屋頂,翼角起翹,石砌台基。此樓系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建造。竣工後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雲:「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雲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並在此基礎上又增寫了八首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傳為絕唱,故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北宋至道年間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建,將沈約的八詠詩勒於石碑。元皇慶年間(1312年一1313年)樓毀於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造寶婪觀,八詠樓廢址建玉皇閣,後玉皇閣毀。萬曆年間(1573年一1620年)重建八詠樓。現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1796年一1820年)重建,1984年大修。

㈥ 李清照《題八詠樓》翻譯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八詠樓的風采景緻流傳千古,江山易主之事(指北宋亡國),就留給後人去哀愁吧!
樓前的江水直達祖國南方的三千里地域,其氣勢超越了臨江兩浙十四州的所有城廓。

㈦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誇贊金華的詩歌

㈧ 八詠樓資料啊!急!!!!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後改名元暢樓。位於金華市城區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婺江。此樓系南朝齊隆昌元年(494),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建造。南宋著名愛國女詞人李清照避難金華時,登八詠樓寫下的《題八詠樓》詩雲:「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詩壇泰斗艾青曾親筆題寫「八詠樓」3字。

㈨ 題八詠樓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江山留與後人愁」一句堪稱經典,抒發了作者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哀愁,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哀嘆。

㈩ 游記作文500字八詠樓

2008年8月1日下午,途徑金華,匆匆打的往游八詠樓。及至樓下,只見城台巍峨,樓閣高聳,重檐摩雲,翼角騰空,在夕陽的輝映下,更顯得金壁輝煌。
拾級而上,卻見柵門已被鐵將軍把守。抱著一線希望,輕叩摟門,出來一位四十來歲的男子,說是已經關門謝客了。我幾乎帶著哀求的口氣,介紹自己遠道而來,慕名八詠樓,明早就要離開金華,如能進去瞄一眼也算不枉此行雲雲。男士大約經不起我的軟磨硬纏,終於開門讓我進去,並說:「反正你懂歷史,自己慢慢看吧。」
對於他的信任我真有點喜出望外。深深道謝之後,徑直走進後廳陳列館。陳列館約一百來平方,掛滿歷代詩人的登臨之作。館內空無一人,顯得格外冷清,惟有李清照的漢白玉雕像立在大廳的中央,帶著幾分憂傷,凝視前方。
在眾多作品中,我一眼便看到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是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避難金華時所作,說不定還是登臨八詠樓的感懷之作。詞中的雙溪,就是現在的婺江。此時的詩人,已年屆五十有三。丈夫早年在戰亂中病逝,夫妻倆收集珍藏的金石大半散失。孤身一人,流落異鄉,形單影只。所以,其詞也凄,其情也悲。一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能不讓人愴然淚下!
走出陳列館,便是八詠樓主樓。主樓坐北朝南,面對八詠樓主題公園,公園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高大的沈約石雕像。公園依江而建,江邊小橋、荷花、垂柳,猶如一幅水鄉國畫。憑欄遠眺,大地蒼茫,南山連屏,雙溪婉蜒,天邊泛起一抹晚霞,不由得使人生起滄海桑田之慨。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元暢樓,系南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沈約任東陽郡太守時所建。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齊梁著名文學家,文壇領袖。八詠樓峻工後,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雲:「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雲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之後又寫了八首詠懷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傳為絕唱,故從唐代起,遂以其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
之後的一千五百多年間,多少文人雅士、文臣武將爭相登臨憑欄,或題詠唱和,或閱兵點將,更有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兵與清軍激戰中,壯烈地犧牲在八詠樓,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還是李清照《題八詠樓》詩寫的好:「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充分表述了八詠樓的氣魄,金華重鎮的形勢和李氏的愛國熾情,成為歷代題詠八詠樓的出類拔萃之作。
據史料記載,八詠樓幾毀幾建,現存為清嘉慶年間(1796一1820)重建,1984年大修。八詠樓是一部留給後人百讀不厭的史書。

閱讀全文

與投訴八詠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