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起訴土地糾紛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回法院管轄,不答能由當事人協議改變。不動產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管轄的通例,主要是為了便於對不動產的調查、勘驗,便於判決的執行。房屋、土地屬於不動產,不動產還包括山林、水庫、水塔、游泳池等附著於土地上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將減少其價值的財產。
『貳』 土地糾紛詢問筆錄該問些什麼
追問來: 跟我所對的事情有點出自入,但還是謝謝了 回答: 呵呵,這是我之前下鄉做筆錄時主要的詢問方向。 追問: 我的情況是證明那塊地有沒有被徵用,這個筆錄這么作? 回答: 那你應該注意徵收的范圍和爭議地的土地證的附圖是否有重合。 追問: 呵呵,沒有圖,要是有圖就好辦了 回答: 那就只能依據慣例了,走訪當地的村民和村幹部。 追問: 恩,所以我才想問應該詢問些什麼問題才是對案件有用的,畢竟我第一次作這樣的筆錄,很多要點不是很懂 回答: 比照征地的規劃圖,主要走訪的問題是當地居民對該地方的稱呼,習慣上的劃分,居民對爭議地塊是否屬於徵收范圍的見解。
『叄』 關於法律上的土地糾紛
您可以把您來上述情況寫好,交到鄉鎮司自法所(即司法辦,每個鄉鎮都設有一個司法所,有的地方也叫司法辦,一般您去鄉鎮府辦公的地方都能問到),他們一般會組織一次調解,給出一份調解書,如果對方還是侵佔您家田地,可以以侵佔農村土地使用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要可以提出幾點要求:1、歸還土地2、賠償因該事件所造成的損失3、承擔訴訟費用。希望能幫到您。
『肆』 土地糾紛行政復議書怎麼寫
xx縣xx鄉xx村第1、2、4、11、12村民小組(下統稱第三人)與xx縣xx鄉人民政府、xx鄉xx村民委員會、xx村第3、5、6、7、8、9、10村民小組(下統稱申請人)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xx縣人民政府(下稱被申請人)於2011年8月2日作出黎府處[2011] 6號《xx縣人民政府行政處理決定書》(下稱《決定書》),該《決定書》將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劃歸第三人所有,並於2011年8月29日送達申請人。
申請人認為,《決定書》認定事實部分錯誤,其處理決定採信證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應依法予以撤銷。
一、《決定書》採信爭議山林土地權屬依據錯誤,違反法律規定
1、被申請人「查明事實」,屬自行編造。
被申請人在其《決定書》第5頁倒數第5行至第6頁第5行「查明事實」:申請人(指復議案第三人)提交的1983年10月3日制定的《鄉規民約》,是在林業「三定」期間xx公社管委會經召開大隊幹部、生產隊幹部、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的(有證人證言和時任xx公社幹部的調查筆錄佐證)。因此,該《鄉規民約》應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
被申請人的上述「查明事實」純屬子虛烏有,自行編造。1983年時期的xx公社作為最基層的人民政府,其所召開的任何會議,毫無疑問會有《會議記錄》,如果就其管轄內的涉及農村集體權利義務的事項制定《鄉規民約》,必先在該次會議上首先形成《會議紀要》,這是常識,也是政府機構的工作程序。同樣作為一級政府的被申請人,基層政府的工作程序不可能不知道,對1983年時期xx公社召開會議並討論通過制定的《鄉規民約》,用「證人證言」及自行「調查筆錄」形式來加以證實,而不是拿出當時的《會議紀錄》或《會議紀要》來進行證明,實在是荒唐之舉,其編造事實顯而易見。
被申請人之所以會自行編造這個《鄉規民約》出台的過程,無非是想說明《鄉規民約》程序合法,可被申請人用以佐證《鄉規民約》程序合法的「證據」(即證人證言和調查筆錄),根本就不具有證明效力。政府機構的某一次重要會議並討論通過關系「民生民權」事項的決議,用「證人證言」和「調查筆錄」形式來證明,這是被申請人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獨創」,這種「獨創」性不具有任何法律依據。
2、《鄉規民約》有違反法律規定內容,該部分內容屬無效約定。
被申請人確認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鄉規民約》,如前所述既無證據證實其制定程序合法,同時該《鄉規民約》就爭議土地權屬進行確權的內容是無效的,該內容違反了法律之規定:⑴《土地管理法》第11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⑵《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對國家和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進行登記,頒發林權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
上述《土地管理法》和《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相關條文之規定,非常明確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其所有權的確認權為縣級人民政府,鄉級人民政府無權確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權屬。《鄉規民約》性質上屬於鄉(鎮)村農民集體自行管理內部事務的約定,豈能對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權劃分。被申請人不是不懂法,但偏偏要將《鄉規民約》違法內容部分認定為處理爭議土地權屬的有效證據,這說明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申請人徇私枉法;一是被申請人不依法行政是其常規。
3、被申請人採信《鄉規民約》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違反法律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1條、第13條和《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可知,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林地權屬管理實行登記發證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對國家和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進行登記,頒發林權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上述法條之規定說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縣級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所有權證、山林權證書等,是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確認權屬的合法依據。被申請人無視法律規定,將具有違法內容的《鄉規民約》認定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顯然違反法律規定。
二、《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
被申請人《決定書》依據《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和第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作出處理決定。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對本案「土地權屬爭議」的實體處理,適用法律錯誤。
1、《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是屬於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決定書》適用該法條並無不當。
2、《決定書》適用《條例》第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是適用法律錯誤。
《條例》第十九條的適用前提條件是「尚未取得林權證或者對林權證有爭議的」,而申請人與第三人就本宗土地(即xx林場)權屬爭議,並非是沒有任何一方取得林權證,申請人之一的xx鄉人民政府已經取得林權證,即1983年10月28日黎林權字第1號《xx縣山林權所有證》(下稱《山林權證》)。只要申請人的《山林權證》沒有被依法撤銷,依據《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該山林權證書就是首先應當作為各級人民政府處理林地權屬爭議的證明材料。
本案申請人與第三人對申請人(xx鄉人民政府)持有的由被申請人頒發的《山林權證》並不存在爭議,是被申請人沒有經過合法程序而單方面在個案中認定《山林權證》為無效證據,進而認定不能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被申請人將《山林權證》排除為合法有效的證明材料,其行為結果——《決定書》則必然是違反法律規定。被申請人其將自己頒發的《山林權證》,認定為系「擅自填發本府事先蓋好章的所有權證」(見《決定書》第6頁第14行)實在荒唐,這種不按法律程序、毫無根據地否定自己頒發的《山林權證》行為,當然是一種違法具體行政行為,而違法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則必然錯誤。
3、被申請人認定《山林權證》,不能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導致《決定書》適用法律的錯誤。
《決定書》第6頁認定《山林權證》只能證明「xx林場」的林木所有權歸xx公社集體所有,不能證明「xx林場」的土地權屬歸xx村集體所有。同時《決定書》還利用若干「證人證言」形式說明填發《山林權證》,不是為了明確土地權屬問題,目的是發展林業,保護森林及造林成果,保護集體財產不受侵犯。
申請人認為,作為一級政府的被申請人,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對事實的認定,居然無視法律規定而信口雌黃。不論是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以及《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無不規定《山林權證》就是土地權屬的證明材料和確權依據。申請人xx鄉人民政府持有「xx林場」的《山林權證》,在該山林權證書沒有被依法撤銷之前,「xx林場」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人就是xx鄉(僅包含xx村和九龍村)集體所有,申請人xx鄉xx村民委員會系xx公社下轄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村民是「xx林場」土地權屬人乃名正言順理所當然。而被申請人頒發的《山林權證》,依照法律規定就是土地權屬依據,而非如被申請人所聲稱的填發該證書的目的。由此可見,正是被申請人多處表現違法認定事實,才導致其對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所述,《決定書》認定事實有誤,採信證據錯誤,適用法律不當。申請人請求復議機關審慎審理,依法撤銷該決定,而不是簡單的維持了事,或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決定變更,重新正確認定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歸屬xx縣xx鄉xx村民委員會全體村民集體所有。
此致
xx人民政府
『伍』 土地糾紛
每個案子一種情況,而且你的村民能不能去給你作證,村委能不能給你作證,調查的筆錄當時寫了些什麼都不清楚,沒法跟您說成功率。
『陸』 村民委土地糾紛調解筆錄
村委會的土地糾紛調解筆錄應載明:調解時間;調解地點;調解人姓名;被調解雙方當事人姓名、年齡、住址;糾紛原因、糾紛發生時間;雙方當事人的請求事項;調解結果等。
『柒』 面對農村土地糾紛,有哪些合理合法的解決途徑
壽寧新聞網訊鍾國平近日,在壽寧縣鰲陽鎮大同社區大會議室里,隨著社區調解主任把調解委員會的印章逐一加蓋在一式七份調解協議書上,這起因土地權屬糾紛在持續近半年之後終於得到了的化解。
據了解,今年2月初,壽寧縣三峰公園征地鰲陽鎮大同社區第二小組村民陳某招、盧某通、劉某芳、范某榮、富某輝、范某春等六戶農地測量後公示期間,該組村民葉某瑞向社區提出異議,其表示以上六戶已丈量所涉及的農地中有屬於其家自留地的部分,要求歸還,同時要求社區暫停補償款的發放。社區在了解這個情況後,當即暫停了土地補償款的發放,不日就召集所在第二小組六戶村民及葉某瑞進行了解協調。
「1976年第一次承包自留地,我父親是第二生產隊隊長,我們家以7口人參與分地,1978年5月我從部隊復員回家,就在家裡種地,所以我對我們家自留地的地界面記得很清楚,1980年後期因為參加衛生系統工作,對田地慢慢失去了監管,被他人種植,最後被人瓜分。」葉某瑞陳述道。
「生產隊農地都是八十年代初分到戶的,不能說七幾年誰種過,農地就是誰的,當時分地按土地肥沃狀況去分,肥沃的農地會少分,貧瘠的地會多分點,還有的農地是其他地方不夠拿這里的農地去補。」劉某芳、范某榮、富某輝、范某春等其他六戶也提出了異議。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但因年代久遠,雙方都無法提供有效的書面證據來佐證,調解一時陷入了僵局。社區兩委與當事人進行交談,做思想工作。隨後,當事人范某榮提議大家都是一個生產隊,為了不傷和氣,六戶每戶退800元,其多出200元,湊足5000給葉某瑞,其他幾戶表示同意,葉某瑞也表示同意。可是第二天,葉某瑞表示反悔,認為其所涉及地塊應該有600平方米左右,征地款不可能那麼少,不同意之前的調解結果,不同意簽協議書。
而後幾個月,大同社區調解未能達到雙方要求,且征地補償款的暫停發放,爭議雙方揚言要去鎮政府、縣政府集體上訪。大同社區認為案情復雜,上報鰲陽鎮政府,請求出面協調。鰲陽鎮政府接到請求後,聯合鰲陽司法所、鰲陽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及其他相關成員單位進行調解。鰲陽司法所對雙方及可能了解情況的其他生產隊隊員都做了調查筆錄。同時,向林業、國土部門了解當時的一些分地情況並組織人員前往實地查看。
在此基礎上,秉承當事人自願以及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和公正的原則,8月2日晚由大同社區主持召集,鰲陽司法所、鰲陽鎮包村領導、三峰公園征地組、國土所、社區兩委、包括爭議雙方在內的全部第二生產隊成員代表及部分村民代表40餘人在社區大會議室進行聯合協商調解,同時利用司法所的視頻記錄儀對全程進行錄音錄像。調解人員首先聽取了糾紛雙方的意見及其餘生產隊成員代表,村民代表的意見,隨後,對雙方當事人逐個進行談話的方式,做思想工作。調解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在調解人員,有理有據,情理相結合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即由所涉及地塊第二生產隊成員按比例讓出部分地塊共計300平方米給葉某瑞。
近年來,在壽寧縣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動頻繁的背景下,鰲陽司法所作為在縣城內的司法所,以往單一調解已經無法滿足面廣量大的社會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作為司法機關與政府有關部門及調解組織共同參與調解、處理民間糾紛的形式,迅速、有效的化解了基層矛盾糾紛,防止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捌』 土地糾紛詢問筆錄該問些什麼
先搞清楚該地塊是否已經頒發了土地使用證,雙方爭議的焦點,有否存在共有的情形,有否有歷史遺留問題,爭議雙方對該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如何。
『玖』 調查筆錄能成為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嗎
可以當做證據提供,但一般情況沒有現實的證據價值。
一【可以當做證據,但沒有實際價值】
調查筆錄只能證明當事人對土地相關權屬存在爭議,曾經提請主管部門解決,行政主管機關也確實曾經因此做過調查。
但是,只有調查筆錄,並沒有真實的處理結論,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二【證據的價值】
作為證據,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說明問題,能夠印證某一事實的存在性,與客觀事件的發生有著必然聯系。這其中包括直接證據和旁系證據。直接證據就是不需要其他旁證相關聯,直接就可以說明問題、證實事實。旁系證據則需要與相關其他證據並聯、串聯在一起使用,起到一種輔助證據的作用。如果不能與事實本身相關聯,則沒有證據價值。
三【《民訴法》規定的證據范圍】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拾』 土地糾紛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