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行政糾紛訴訟風險

行政糾紛訴訟風險

發布時間:2022-01-03 05:38:41

1. 行政糾紛的含義

行政爭議又稱來行政糾紛,是自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國家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因行政管理活動而產生的爭議。
中文名:行政爭議
又稱:行政糾紛
解釋:因行政管理活動而產生的爭議

構成行政爭議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爭議的雙方中有一方是行政機關。
(2)爭議是由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行為引起的。
(3)行政爭議是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因其作為或不作為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形成行政法律上權利義務的法律行為為前提。沒有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行政爭議便不存在。
(4)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提出復議或訴訟,是法律允許的,解決行政爭議,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2. 什麼是行政官司

行政官司又稱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或其他行政處理決定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行政糾紛的活動。

行政官司有下列主要特徵:

.被告只能是行政機關,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除此以外的任何組織或個人,如黨委、學校、醫院、婦聯、工會、共青團、居委會、村委會、行政機關的分支機構等,不能作為行政官司中的被告。

.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對人,即認為其人身權、財產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例如,治安行政案件中的被處罰人。

.被告行政機關負有證明具體行為具有合法性的舉證責任。如果被告不能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證據和法律依據,就要承擔敗訴的風險。

.在行政官司中,原則上不適用調解,不能以調解的方式審結案件。該原則的例外是,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可以就賠償糾紛進行調解。

.在行政官司中,被告行政機關沒有反訴權,不能對原告提起反訴。

行政官司基於行政爭議的產生而存在。行政爭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因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或行政處理決定,與行政機關之間產生的矛盾。行政爭議產生的原因是行政機關作出了行政處罰或其他行政處理決定,爭議的焦點是該行政行為合法與否。因此,在行政官司中,雙方當事人所圍繞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行政處罰或行政處理決定是否合法。人民法院主要也就是審查行政處罰或處理決定的合法性。

3. 個人起訴政府的行為稱為行政糾紛中的行政訴訟,政府起訴個人的行為屬於什麼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如果是行政行為的話,政府是不可以起訴個人的,這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但是如果碰到相關的問題,政府沒有執法權的話,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政府起訴個人,那麼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也就是說政府,在,行使民事行為能力之時,發生的糾紛,是可以通過起訴來進行處理的,但前提一定是雙方建立在平等的民事主體行為之上,如果政府行使的是行政行為,是不可以起訴的,

4. 政府行政過錯導致合同糾紛,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答案:b刑事訴訟
c行政訴訟【解析】刑事訴訟、行政訴訟,這兩個訴訟,不是民事訴訟的范疇,故不是中級法院管轄的一審民事案件。民事訴訟非常明確是民事案件,合同糾紛也屬於民事案件的范疇。故是屬於中級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

5. 哪些糾紛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只要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就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你可以上我名字中的網站看看,那裡提供免費的在線法律咨詢,即時溝通,非常方便,希望能幫到你。

6. 解決行政糾紛的主要途徑是

行政協議產生糾紛,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決:

1、協商

在所有糾紛解決的途徑中,協商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協商是行政協議在沒有第三方的干預情況下,僅協議雙方進行磋商協調。

一方面行政機關既能付出最低成本,也能完成行政管理目標,另一方面,相對人作為獨立經濟個體,當然追求減損最大化。所以,協商時最為經濟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協商必須遵循自願原則和平等原則。協議雙方必須完全處於主觀自願,並且雙方在協商中的地位和權利義務平等。

2、調解

是指中立的第三方在當事人之間調停疏導,幫助交換意見,提出解決建議,促成雙方化解矛盾的活動。

在中國,調解主要有四種形式:訴訟調解(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的調解)、行政調解(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的調解)、仲裁調解(仲裁機關在仲裁過程中的調解)和人民調解(群眾性組織即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

3、仲裁

是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具有公認地位的)第三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

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

4、裁決和復議

行政裁決,一般指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裁決的行政行為。行政裁決不宜作為解決行政協議糾紛的方式。

這是因為,行政裁決針對的是民事糾紛,而行政協議的性質是行政行為,其產生的糾紛實屬是行政糾紛,顯然不能適用行政裁決。試圖通過行政機關作為解決糾紛的主體,適宜採取行政復議的方式。

5、訴訟

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經濟糾紛提起訴訟,適用《民事訴訟法》解決紛爭。

訴訟救濟是保障當事人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中有關行政協議的規定為通過訴訟方式解決行政協議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

(6)行政糾紛訴訟風險擴展閱讀

行政協議糾紛的產生:

1、締約階段的糾紛。

行政協議締約階段的糾紛,主要是指行政協議在協議締約開始至協議生效前,行政機關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所負擔的先合同義務致使相對人遭受損失,即產生了締約過失責任問題。

2、履行階段的糾紛。

行政協議的履行糾紛主要是由當事人未按照協議約定履行和行政機關濫用行政優益權造成的。行政協議違約一般包括拒絕履行、遲延履行、不適當履行等。拒絕履行是指行政協議當事人在協議簽訂後,明示或者默示拒絕履行協議約定的內容。

7. 行政訴訟中可訴行政行為和不可訴行為的范圍

不可訴行政行為,是指被明確排除、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

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行為:國家行為、抽象行政行為、內部人事管理行為、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刑事司法行為、行政機關的調解與仲裁行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駁回當事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行政事實行為可訴性問題有一演變過程,根據《行政訴訟法》關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人民法院只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而對具體行政行為之外的其他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則不予受理。

(7)行政糾紛訴訟風險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行政訴訟,比較常見的是針對一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提起撤銷訴訟。所謂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針對具體事件、單方面作出的、具有外部效果的、行政法上的處理行為。

所謂具有外部效果,是指行政行為屬於外部法律領域,它僅僅是設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等外部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處理行為。一方面,這種處理應當具有法律性,不僅應當對外產生事實上的效果,而且應當對外產生法律上的效果。

另一方面,這種處理應當具有外部性,內部業務指令、多階段行政行為等因其屬於內部行政領域,而被排除出行政行為的范疇。

8. 民事糾紛和刑事糾紛行政糾紛的區別

最簡單的復一點區別就制是主體的不同。
民事訴訟: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
刑事訴訟: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偵查機關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
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制度。

9.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是解決行政糾紛的重要途徑。 [ ]

如果是以平等的主體簽訂合同。則是民事訴訟,如果是以管理者身份與被管理者關系則是行政訴訟。

10. 行政案件和律師簽了風險代理合同合法嗎

還是按照合同支付 只要結果和當時合同約定一樣就行了 其實這樣是不規范的

閱讀全文

與行政糾紛訴訟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