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區別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區別

發布時間:2022-01-02 20:43:12

❶ 合同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區別

合同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有產生依據不同、承擔的責任性質不同。合同違約責任是基於合同關系產生的,承擔的是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而侵權責任是基於侵權行為產生的,承擔的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等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❷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區別與聯系

您好,根據您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的違約行為給合同相對方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且該損害完全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時,受損方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之規定向對方主張侵權責任,也可以依據《合同法》之規定向對方主張違約責任。
區別:
(一)責任基礎不同
(二)歸責原則不同
(三)管轄法院不同
(四)賠償責任范圍不同
(五)免責事由不同
(六)舉證責任不同

❸ 簡述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區別

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基本區別

盡管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但競合現象並不能抹煞兩類責任之間的區別,也不應導致責任制度的完全融合。由於兩類責任在法律上存在著重大的差異,因此對兩類責任的不同選擇將極大地影響到當不人的權利和義務。換言之,是依合同法提起合同之訴,還是依侵權法提起侵權之訴,將產生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具體來看,兩類責任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1.歸責原則的區別。許多國家有法律規定,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或過錯推定責任,也就是說,只要當事人未按約履行義務,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必須承擔違約責任。[1]而侵權責任在各國法律中通常是以過錯責任為歸責的一般原則的。從我國司法實踐來看,基本採納了此種做法。

2.舉證責任不同。根據大多數國家的民法規定,在合同之訴中,受害人不負舉證責任,而違約方必須證明其沒有過錯,否則,將推定他人過錯。而在侵權之訴中,侵權行為人通常不負舉證責任,受害人必須就其主張舉證。當然在某些侵權行為中,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但這畢竟只是特殊現象。根據我國民法規定,在一般侵權責任之中,受害人有義務就加害人有無過錯問題舉證,而在特殊的侵權責任中,應由加害人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不過,在合同責任中,違約方應當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

3.義務內容的區別。合同的義務內容往往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和利益關系確定的,根據大陸法 各國的規定,在無償合同中,利益出讓人只應承擔極低的注意義務。在英美法中,雖然不存在無償人合同,但當事人的義務程度也與對價充分與否有關。但是,在侵權行為中,不存在著法定的義務內容由當事人的利益關系決定的問題。所以,某些形式上的雙重違法行為,依據侵權法已經構成違法,但依據合同法卻可能尚未達到違法的程度,如果當事人提起合同之訴,將不能依法受償。

4.將效的區別。絕大多數國家的民法典對合同之訴和侵權規定了不同的時效期限。有些國家(如德國)民法規定:侵權之訴適用短期時效,合同之訴適用長期普通時效。[1]還 有些國家(如英國、法國)法律對合同之訴和侵權之訴和規定了同樣的時效,只是對某些特殊的案件規定了短期時效。從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來看,因侵權行為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一般適用2年的時效規定,但因身體受到傷害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其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因違約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一般為2年,但在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情況下,則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規定。根據人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39第的規定,「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4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權之日起計算。」可見,兩類責任適用的時效期限是有區別的。

5.責任構成要件和免責條件不同。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一般來說,違約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不影響違約金責任的成立。但是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條件,無損害事實,便無侵權責任的產生。在違約責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責條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當事人還可以事先約定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但當事人不得預先免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即使就不可抗力來說,當事人也可以就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在侵權責任中,免責條件或原因一般只能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免責條件,也不能對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

6.責任形式不同。違約責任主要採取違約金形式,違約金是由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因而在違約事實發生以後,違約金的支付並不以對方發生損害為條件,它計算簡便、追索方便。而侵權責任主要採取損害賠償的形式,損害賠償是以實際發生的損害為前提的。此外,根據民法通則第112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但侵權責任不可能通過此種辦法來解決。

7.責任范圍不同。合同的損害賠償責任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不包括對人身傷害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而且對於合同的損害賠償來說,法律常常採取「可預見性」標准來限定賠償的范圍。如我國《涉及經濟合同法》第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以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但是,對不侵權責任來說,損害賠償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而且包括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賠償。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不僅包括直接損失,還包括間接損失。

8.對第三人的責任不同。在合同責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過錯致合同債務不能履行,債務人首先應向債權負責,然後才能向第三人追償。而在侵權責任中,貫徹為自已行為負責的原則,行為人一般反對因自己的過錯致他人損害的後果負責。在合同責任中,債務人的代理人或使用人,對於債務不履行有故意或過失時,債務人應依自己的故意或過失,負同樣的責任。但是,代理人或使用人實施侵權行為給被代理人和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由代理人或使用承擔責任,除非「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17條)。

9.訴訟管轄不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同被住所地或者合同履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由於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存在著以上重要的區別,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不法行為人承擔何種責任,將導致不同的法律後果的產生,並嚴重影響到如何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和制裁不法行為人的問題。所以,責任競合問題近百年來一直是國外民法學者爭論的熱點。這個問題的爭論首先在於對競合性質的不同看法。根據「法條競合說」,雙重違法行為本質上是同一事實行為,其所競合的僅僅是法條而非行為,因此,對競合現象的解決要通過確定法條運用的規則來解決。根據「請求權競合說」,同法律事實符合兩種法律構成要件必然產生兩個請求權,因此,責任競合實際上是請求權競合而不是法條競合。如何解決受害人行使請求權問題解決競合的關鍵。

我們認為,解決責任競合問題。首先要認識責任競合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現象?是法律所鼓勵的還是法律應著力消除的狀況?毫無疑問,責任競合涉及到一國的的合法與侵權法對於雙重違法行為是同時有效還是相互排斥的問題,涉及到一國的合同法與侵權法在法律體上如何保持和諧一致的問題。如果立法對責任競問題不予理睬,必然形成事實上的競合訴訟甚至聚合訴訟。但是,如果象法國法律所採取的辦法那樣,認為允許競合、特別是允許權利人選擇請求權必然破壞法律體系的和諧,從而必須以法律嚴加禁止並著力消除,也未必是可取的。事實上,法律無論是通過限制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將雙重違法行為納入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抑或是將雙重違法行為進一步分類,各自納入到兩個法的適用范圍,均不能消除競合現象,也不能合理解決競合現象。不僅如此,通過限制合同法或侵權法適用范圍而解決雙重違法行為問題還必然產生如下後果:一方面,法律必須對原有的合同法或侵權法按違法行為的種類逐條作限制性規定,使特定的違法行為只能適用其中某一法律,而不適用另一法律,由此造成法律條文字面含義與其實際適用范圍的矛盾。另一方面,還必然形成某種獨立於合同法和侵法的特殊責任制度,導致特別法規的惡性發展,從而會引起法律體系內部的不和諧。

❹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聯系與區別是什麼呢

引言:現在人們都要對自己的語言行為負責,如若出現對自己的違規行為放任不管的情況 ,我會受到社會的制裁與法律的嚴懲。

三、二者的區別

再者從本質上是不同的,違約責任是以過程為基本原則,侵權責任是以過錯方的加害舉證來判定,並且二者的責任構成要件也是不一樣的,一個承擔方式為賠償損失,另一個不包括精神和賠償。而且二者的責任范圍也是不一樣的 ,違約責任人范圍要小於侵權責任人的范圍,所以在雙方進行合作的時候要達成意見一致避免違約的情況出現,傷害了雙方的利益,會影響下一次進行合作,在能合作的前提下 保證雙方的利益都不受到侵犯是最重要的,合作才能共贏。

❺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

(一)產生基礎。

違約責任是基於合同產生的違反合同的責任,而侵權責任是基於行為人沒有履行法律上的規定的或者認可的應盡的注意義務而產生的責任,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關系為基礎,又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而且只能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

(二)歸責原則。

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以嚴格責任為主,過錯責任為輔;而侵權責任以過錯責任為重點,極少採用無過錯責任。另外,在合同之訴中,只要受害人具有輕微過失,違約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就可以減輕;而在侵權之訴中,只有在受害人具有重大過失時,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才可以減輕。

(三)舉證責任。

在合同之訴中,受害人不負舉證責任,而違約方必須證明違約是由法定事由引起,否則,將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在侵權之訴中,侵權行為人通常不負舉證責任,受害人必須就其主張舉證。但在特殊侵權中,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四)責任構成要件和免責條件。

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應承擔違約責任。且除了法定的免責條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當事人還可以事先約定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除外。而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是侵權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條件,且免責條件或原因只有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免責條件,也不能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

華律網

(五)責任范圍。

違約責任的賠償損失額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沒有這種約定,依《合同法》的規定,賠償損失額應當相當於受害人因違約而受的損失,一般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按《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侵權責任賠償范圍原則上包括直接和間接損失;在侵害人格權時,還可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法造成他人死亡的,賠償范圍還要擴大至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用等。

(六)承擔責任的法律後果及方式。

違約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如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定金罰則、支付違約金等方式,僅有合同解除是非財產責任;而侵權責任既包括財產責任,如賠償損失,又包括非財產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七)時效。

因違約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其訴訟時效期間是2年,但在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情況下,則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規定;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4年。侵權時效一般為2年,但也有特殊規定。

(八)對第三者的責任。

在合同責任中,即使由於第三人的責任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未履行合同的一方也應首先向合同相對人承擔違約責任,而後再向第三人追償。由於合同的當事人的代理人的故意或者過失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同樣由合同當事人向合同相對人承擔責任。而在侵權責任中,損害後果只能由行為人本人負責。

(九)訴訟管轄。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❻ 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構成條件不同,賠償范圍不同,責任方式不同,訴訟管轄不同,訴訟時效不盡相同,第三人的責任不同,歸責原則不同,舉證責任不同.

❼ 什麼是「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二者的區別有

在事實層復面上,侵權責制任是由侵權行為引起的,違約責任是由違約行為引起的;

但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請求權的基礎不同,侵權責任的請求權基礎是損害求償權,其直接來源於法律的規定,而違約責任的請求權基礎是合同權利,其直接來源於合同的約定。

基於這一主要區別,二者的具體區別表現為:

❽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有什麼區別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是:1、責任范圍,違約的損害賠償責任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侵權的損害賠償責任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和人身傷害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2、責任形式方面不同,違約是承擔違約責任,侵權是承擔侵權責任;3、歸責原則方面不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閱讀全文

與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