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工傷賠償糾紛被告

工傷賠償糾紛被告

發布時間:2022-01-02 18:51:55

Ⅰ 工傷賠償糾紛異地法院受理嗎

不受理。如果是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向用人單位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單位住所地,通常以營業執照登記的住所地為准。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1、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Ⅱ 因工傷賠償款民事調解糾紛

您好,有點亂,看不出6500從哪裡來的。建議問下原來調解的法官。

Ⅲ 工傷賠償糾紛案由是怎樣的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將工傷事故分別在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中規定為「工傷回事故損害賠償」,同時答又在第六部分「勞動爭議、人事爭議」中規定為「工傷保險待遇糾紛」。這兩類案件都源於工傷事故這一法律事實,在審判實踐中,常常存在對這兩類案件的性質、法律適用、賠償項目及標准、適用關系等認識不清,相互混淆等情形,不知道如何適用。一種觀點認為,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包含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前者對象是工傷損害賠償的問題,主要依據勞動法的賠償規定;而後者是保險賠償的問題,主要是根據勞動保險合同規定的待遇而引起的糾紛,主要區別是依據的不同。一種觀點認為,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屬民事侵權損害賠償,受《民法通則》、《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等民法(部門法)的調整,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屬於社會保險范疇,是勞動爭議案件,受《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勞動法(部門法)的調整。

Ⅳ 工傷賠償糾紛

您好!工傷賠償包含以下費用,供您參考:
(一)治(醫)療費。治療工傷所需費用必須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
(二) 住院伙食補助費。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 外地就醫交通費、食宿費。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
(四) 康復治療費。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本條第三款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五) 輔助器具費。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六) 停工留薪期工資。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七) 生活護理費。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八)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九) 傷殘津貼。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
(十)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十一)喪葬補助金。職工因工死亡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十二)供養親屬撫恤金。職工因工死亡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十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Ⅳ 如何打贏工傷賠償糾紛官司,工傷死亡賠償標准

工傷不是直接的訴訟解決,先向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不予認定的,提起行政訴訟,專人社局是被告,單屬位是第三人。
如果認定為工傷,不需要訴訟,直接享受工傷待遇就可以。需要幫助,當地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那裡指派的律師不收費。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Ⅵ 工傷賠償案件如何訴訟

編輯同志:想咨詢一下,安全生產事故,職業病事故以及交通事故比較多,由此造成的工傷事故也就比較多,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有什麼規定及相應的救濟方式?網友小強小強網友:高度工業化社會大生產和高速發展的交通運輸工具,給人類帶來生產力提高和交通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工傷事故。相關法律法規給因工傷殘的職工設置了救濟渠道:一是已經建立工傷保險關系的,由用人單位和社保經辦機構分別承擔給付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二是還沒有給職工建立工傷保險關系的,由用人單位依照工傷保險的法定標准給予一次性賠償。《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二)》第6條明確規定,勞動者因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後,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依照法律規定,工傷賠償案件中,只請求用人單位給付工傷待遇的爭議屬於民事案件,請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則屬於行政案件,要通過行政訴訟的途徑予以解決。

Ⅶ 工傷賠償訴訟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關於工傷認定應注意的問題
是否工傷,是能否引起工傷賠償和能否引起工傷賠償訴訟的關鍵問題。因此,提起工傷賠償訴訟,必須以符合法定程序的工傷認定為前提。根據實踐經驗,圍繞工傷認定問題,人民法院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提起工傷賠償訴訟請求的當事人沒有勞動行政部門出具的認定工傷的意見書,法院則不能受理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同時應提醒當事人去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如果當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法院則應告知當事人可就工傷認定問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 按照國務院頒發的《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的規定,負責工傷認定的機構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其他部門比如法院、醫院、鑒定機構或者發生工傷事故的單位等等,均無權進行工傷認定。這就決定了工傷認定是一種行政行為。因此,如果認定工傷的機構不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法院也不應受理當事人提起的有關工傷賠償的訴訟請求。
3.如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當事人的傷情已經認定為工傷,當事人據此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法院則應當受理。至於是否應當認定為工傷以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的程序是否合法等,則不是民事訴訟中審查的問題。如果被告方在民事訴訟中提出工傷認定的程序不合法等問題,法院應告知被告方就該問題提起行政訴訟,而不能直接在民事訴訟中加以解決。因為工傷認定問題屬於行政行為,當事人對行政行為不服,只能提起行政訴訟,而不能在民事訴訟中提出。如果在民事訴訟的進行中當事人一方提起了行政訴訟,而行政訴訟的結果又會直接影響民事訴訟,則應暫停民事訴訟的進行。待行政訴訟結案後,根據行政訴訟的判決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民事訴訟。比如,假若行政訴訟撤銷了工傷認定,則應終止有關工傷賠償的民事訴訟;假若行政訴訟肯定了工傷認定,則應恢復有關工傷賠償的民事訴訟。另外,假如當事人一方只在民事訴訟中對工傷認定問題提出異議,而不提起行政訴訟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時效已經過期,或者法院的行政庭不受理當事人提出的行政訴訟,法院的民事審判庭則只能依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審理民事訴訟,而不能指定或委託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是否工傷重新認定,也不能委託或指定其他部門對是否工傷再進行認定,更不能自己對是否工傷問題進行判決或裁定。這是因為,民事審判不能越權審理行政審判的內容。
二、關於勞動能力鑒定應注意的問題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如下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勞動能力程度直接影響著工傷賠償數額的大小,而勞動能力程度必須經由合法的鑒定程序加以確認,才能作為證據在訴訟中發揮作用。因此,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有關勞動能力鑒定問題,民事訴訟中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關於勞動能力鑒定的法定機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3、24兩條的規定,勞動能力鑒定由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這一規定包含如下三個問題:(1)勞動能力鑒定屬於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能,因而它屬於國家的行政行為。其他任何單位包括人民法院、公安機關以及其他各種鑒定機構,都無權從事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假如其他部門從事了這種鑒定,其鑒定結論不能被作為證據在訴訟中採用。(2)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未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都不設勞動鑒定委員會,換言之,這兩種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具有勞動能力鑒定的職能。如果這兩種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了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其鑒定結論也不能在訴訟中被作為證據採用。(3)有權進行勞動能力等級鑒定的國家機構只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其中,省、自冶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2.不服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問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6條的規定,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根據這一規定,如果當事人不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但在收到鑒定結論後15日內沒有提起再次鑒定的申請,或者當事人不服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具有最終效力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而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卻在民事訴訟中提出重新鑒定申請的,法院在民事訴訟中應予駁回或不予受理。這是因為,對勞動能力的鑒定只能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其他任何單位和部門均無權進行。當事人對勞動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行政訴訟中要求法院重新鑒定,但不能在民事訴訟中要求重新鑒定。如果一方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進行中因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問題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則民事訴訟應當中止進行,待行政訴訟結案後,再根據行政訴訟的判決結果,決定是否恢復民事訴訟。假若行政訴訟肯定了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民事訴訟應恢復進行。假若行政訴訟撤銷或者否定了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並組織或者指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重新鑒定,民事訴訟則應等待新的鑒定結論出現後,再恢復民事訴訟。司法實踐中,有些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因當事人一方不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就直接決定對勞動能力等級重新進行鑒定,或者建議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重新鑒定,這都是不正確的。必須注意,民事審判只能根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進行判決,換言之,民事審判必須將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作為直接證據加以採用,而無權對之進行審查。因為這種審查只能是行政訴訟的職能。
三、關於決定賠償數額應注意的問題
工傷致殘的賠償數額問題,嚴格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章「工傷保險待遇」的有關規定辦理即可。但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1.關於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的標准問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35條的規定: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的數額,都是根據受傷者受傷前月工資的一定比例進行計算。在這里,月工資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的數額的決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月工資,是指受傷者受傷時正常工作的月工資,而不是指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2.關於工資標準的舉證責任問題。審判實踐中發現,有的被告(企業單位)在訴訟中為了減少對工傷者的賠償數額,在法庭上故意將工資標准區分為月工資和伙食補助費兩部分,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法院在審理時應特別注意。比如,海南某企業對某職工每月發放的工資是650元,該職工因工受傷後,該企業不支付工傷保險費。該職工提起訴訟後,該企業在法庭上強調它給該職工發放的月工資是500元,另150元是伙食補助費。但該職工從來未聽說過什麼伙食補助費,領工資時是直接領取650元,工資單上也從未註明有150元屬於伙食補助費。對於這樣的問題,法庭應讓被告人舉出區分工資和伙食補助費的證據。比如應出示有職工簽名的500元工資單和150元伙食補助費單。此種舉證責任應在被告(企業單位),而不在原告(受傷職工)。因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將650元區分為工資和伙食補助費的主張者是被告而不是原告。原告主張月工資是650元,被告也承認原告每月領到650元,這樣,原告就不需要舉證。但被告主張原告每月拿到的650元中有150元是伙食補助費,這屬於被告的主張。對這一主張,自然應由被告舉證。若被告不能舉證,就應認定工資是650元。另外按照舉證規則,原告方控制著對對方有利的證據而拒不出示的,應按有利於對方的原則認定事實。職工簽名的工資單肯定在被告方控制著,如果被告方拿不出或者不願拿出這種有證明作用的工資單,只能說明它發放的工資並未區分為月工資和伙食補助費。那麼,按照有利對方的原則,在計算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時就應當按月工資650元計算,而不能只按500元計算。但遺憾的是,有的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卻未按舉證規則辦理,像前例中所說的海南某案件,法院就未讓被告出示證據,僅憑被告的口頭述說,就把650元的工資區分為500元工資和150元伙食補助費,進而按500元工資計算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這實際上是侵犯了受傷職工的利益。
3.關於一次性支付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問題。《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放傷殘津貼。必須注意,這一規定不是呆板的,而是靈活的。也就是說,究竟是按月發放,還是一次性發放,由受傷職工自己決定,而不是由用人單位決定,也不是由法院決定。關於這個問題,勞動部1996年8月12日就《關於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7條的規定解釋說:「領取傷殘撫恤金的受傷職工或其親屬,自願一次性領取傷殘撫恤金的,可以一次性計發,然後終止工傷保險合同。」2003年公布的《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第2款也規定:「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這說明,法律把主動權交給了工傷者自己。因此,在工傷賠償的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主動徵求工傷致殘者的意見,然後決定是按月發放還是一次性計發。
四、關於越權審判問題
越權審判是在工傷賠償案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所謂越權審判,是指法官在民事審判中,審理了本應在行政審判中審理的內容。此種越權審判,不但違背了民事審判的基本規則,造成訴訟活動的浪費,而且侵犯了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和一方當事人的利益。民事審判越權現象,最容易發生在因工傷引起的民事賠償訴訟中。原因在於,法律將工傷認定權和傷殘後的勞動能力鑒定權規定為一種行政權利,只允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但許多人包括法院和檢察院的一些同志都不了解這一點,以為對工傷的認定和對勞動能力的鑒定,其他單位也可以進行。這樣一來,就容易出現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有些當事人把本應在行政訴訟中提出的主張在民事訴訟中提出。比如,在海南的一個工傷賠償案件中,被告方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的結論不服,卻不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卻在民事訴訟中反復提出,並要求民事法庭對是否工傷問題重新認定。這完全是混淆訴訟性質的一種錯誤做法。二是民事審判中的個別審判人員不懂得民事審判不具有更改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職能的道理,受理了本不應受理的當事人的更改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比如上例中,對於某用人單位關於傷殘人李某不是工傷的訴訟主張,本不應受理,但法庭不僅受理了某用人單位的訴訟主張,允許其舉證,還在法庭上對其舉證進行質證,浪費了許多訴訟時間。這與審判人員在訴訟知識上的欠缺不無關系。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直接告知當事人:對是否工傷的問題不是本法庭審理的對象,如果當事人對工傷認定有異議,應在行政訴訟中解決。三是有些檢察機關以民事抗訴的形式迫使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解決行政訴訟中的問題。例如,海南某檢察院,竟然對某中級法院依據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作的工傷認定和省勞動保障鑒定委員會所作的傷殘鑒定作出的判決提出抗訴,在抗訴書中指出:「二審法院採納海南省勞動能力鑒定辦公室的鑒定結論,認定李某某為傷殘六級,屬證據不足,採信不當,認定事實不清。」按照《工作保險條例》的規定,工傷鑒定只能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而且省級勞動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是最終結論。這就是說,在工傷賠償案件中,當有了省級勞動鑒定機構的最終鑒定結論時,人民法院只能依據最終鑒定結論判決。可該檢察院竟然指責法院依據該最終鑒定結論辦案是「證據不足、採信不當,認定事實不清」。難道把最終鑒定結論丟在一邊,僅憑被告方的口頭述說就改變傷殘鑒定結論,就是證據充足、採信適當、事實清楚嗎?顯然,該檢察院在這個問題上對法律的理解有誤,也沒有弄清楚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的區別。
以上是導致民事審判越權的三個主要原因。因此,各級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中,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越權,即防止在民事審判中審理本應在行政審判中解決的問題。民事審判與行政審判是兩種訴訟職能完全不同的審判。民事審判專門解決法人與法人、公民與公民以及法人與公民之間發生的民事糾紛問題;而行政審判則是專門解決行政機關與法人或公民之間因行政行為引起的糾紛問題,二者具有本質的區別。正因為如此,有的國家將法院分為民事法院和行政法院,杜絕民事審判越權審理行政問題。我國雖然未專門設立行政法院,但在各級法院分設了民事審判庭和行政審判庭,各自分擔不同的審判職能。有些法官在民事訴訟中自覺不自覺地審理了行政訴訟中的問題,如將不服工傷認定或不服勞動能力鑒定的問題在工傷賠償的民事訴訟中加以解決,大多是由於不懂得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的區別造成的。這與法官的業務素質過低不無關系,建議各級法院應就這個問題對法官們進行一次普遍的輪訓。

Ⅷ 工傷賠償糾紛異地法院受理嗎

一般來說,可委託受理吧

Ⅸ 工傷保險待遇糾紛的被告是人社區還是工傷保險處

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同時規定了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與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兩類案由,這兩類案件都源於工傷事故這一 法律事實。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第二款:「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八條第三款:「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3、從該規定解讀,工傷保險待遇的訴訟主體應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而非用人單位(用人單位未購買工傷保險除外)。

閱讀全文

與工傷賠償糾紛被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