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獨立於債

侵權獨立於債

發布時間:2022-01-02 17:32:56

『壹』 試述侵權之債與侵權責任有何區別與聯系

您好!
侵權之債是指因侵權行為引起的債權債務關系。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過錯而實施侵權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兩者的區別實際上是債務和責任的區別。 一般而言先有債務後有責任債務是責任產生的前提責任是債務履行的保障。在侵權行為關系中債務和責任的產生無先後之分。但是侵權之債和侵權責任仍不能互相替代理由在於:我國《侵權責任法》堅持了《民法通則》開創的立法體例認可了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多樣化。除包括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在內的損害賠償責任外尚承認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為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其中僅有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對應著侵權之債其他諸種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並非對應著債的關系。
侵權之債,是指因侵權行為引起的債權債務關系。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過錯而實施侵權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兩者的區別實際上是債務和責任的區別。一般而言,先有債務,後有責任,債務是責任產生的前提,責任是債務履行的保障。在侵權行為關系中,債務和責任的產生無先後之分。但是,侵權之債和侵權責任仍不能互相替代,理由在於:我國《侵權責任法》堅持了《民法通則》開創的立法體例,認可了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多樣化。除包括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在內的損害賠償責任外,尚承認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為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其中僅有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對應著侵權之債,其他諸種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並非對應著債的關系。
希望能幫到您!

『貳』 侵權之債是什麼

侵權行為之債,是指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財產權利或人身權利而使他人遭受損害時,行為人依法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構成侵權行為之責。

『叄』 侵權責任之債既然屬於債,為什麼要單獨設立侵權責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五章民事權利,

第一百二十條:「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本條是關於民事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的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條規定: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本條實際上是對上述兩條規定的整合。

制定本條規范的目的,旨在明確侵權行為的一般規范。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了侵權行為債權之一,本條與之對應,列明了實踐中最常見的債權原因事實。

本條的內容極其抽象,無論是侵權,還是民事責任,內涵均相當不確定,且未明確侵權責任的要件和形態,並非能作為請求權基礎的完全法條。故,本條完全是出於民法典框架規范完整性考慮的,在適用時必須結合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來具體適用。

二、本條的具體含義

本條闡明了侵權行為的基本構成:

其一,有侵害行為;其二,他人的民事權益遭受到損害;其三,侵害行為與民事權益之間有因果關系。在滿足這些基本構成後,行為人和受害人就有侵權人與被侵權人之稱,被侵權人就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當然上述構成只是簡單敘述,必須結合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具體細化之規定,才能准確理解和適用。

具體的民事權益,《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為: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但是民法典制定時,考慮到民事權益多種多樣,立法難以窮盡,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會不斷有新的民事權益被納入侵權法調整范圍,故沒有在侵權責任編制中沿襲上述列舉的方式列明具體的民事權益。只是在總則部分第一百一十條規定: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且作了簡化處理。

三、違法性是侵權行為的構成要素

(1)違法性與損害賠償責任之間的關聯

之所以要在侵權行為中設置違法性的要素,根本目的是為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提供正當性支持。

社會中的現實的自然人,都有自由行為的實際需要,難免會在自由行為時致他人損害,單憑該損害結果的客觀發生就定行為人的責任,當然可以補救受害人,但未顧及行為人理性有限的現實,未考慮行為人能否預料其行為致人損害的結果,最終會過度限制行為自由。、

因此,在設計侵權行為制度時,僅考慮救濟損失,不考慮理性有限的行為人的行為自由,就會與社會現實相悖,合理性值得懷疑。

也就是說,理性有限的行為人要為其加害行為負責,前提是明知或可知有不能為此行為的義務,只有這樣,才能說其行為超載了合理界線,由行為人承擔該行為所製造的風險的損害,才算合理。

由於絕對權、法律和善良風俗均有能為世人公知的對世性,它們為行為人劃定了不可為的行為界限,逾越這些界限致人損害,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平衡行為自由和責任的承擔。

故,侵害絕對權、違反保護他人的法律、違背善良風俗,說明行為人超越了明知或可知的行為界限,應為其行為負責,違法性要素由此與損害賠償責任之間建立了有機的關聯。

(2)

違法性與損害賠償責任的要素之一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稍作修改: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

造成損害的

,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



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上述規定及本條規定中,均未表現出違法性的要件。但是,如果將上述規定細分,可分為兩類,一是侵害絕對權的行為,二是侵害其他權益的行為。

絕對權受他人侵害已內含違法性,即侵害絕對權的行為有違法性的要素。至於侵害其他權益的行為,雖然字面上沒有「違反保護他人的法律」或「違背善良風俗」的表述,但對此不妨通過解釋來引入這兩類違法性,如通過目的性縮限或擴張,把侵害其他權益細化為過錯違反保護他人的法律、故意違背善良風俗致人損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法發[1993]15號」七、

問:「侵害名譽權責任應如何認定」?答:「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其中就將行為人違法當成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素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7號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等條款上均設置了「非法」、「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違法性的要素。

四、其他

本條規定了侵權之債,即「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人實施侵權行為,侵害了被侵權人的人身、財產權益,造成損害的,構成侵權責任。這種侵權責任具有雙重屬性,一是債的屬性,二是民事責任屬性。

被侵權人享有的侵權請求權,性質屬於債權,也屬於權利保護請求權。侵權人負有賠償被侵權人損失的債務,也是滿足被侵權人權利保護請求權的責任。

本條的要點在於,實現了侵權責任法向債法的回歸。

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

該規定將侵權責任從債權體系中分離出來,而本條則將侵權責任之債重新放置在債的類型之中,是對侵權責任所具有的債的屬性的認可,實現了三十多年來侵權責任法向債法的回歸。

『肆』 侵權之債與不當得利之債的區別是什麼

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在侵犯他人絕對權、支配權時因具有主觀過錯或者因法律規定所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侵權人對被侵權人即負有侵權之債。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上或者合同上的根據,使自己獲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損失。收益人對受損一方即負有不當得利之債。
二者的區別在於:
1.發生的原因不同。侵權之債只能因侵權行為發生,不當得利之債既可能因侵權行為發生,也可能因其他原因而發生。前者例如,甲擅自使用乙家的牆壁打廣告,得利若干,甲侵犯了乙對牆的所有權,同時甲所得利益為不當得利。後者例如,甲和乙簽訂買賣合同,甲給付貨款後,買賣合同因乙是未成年人而無效,那麼乙得到的貨款為不當得利。
從上我們可見,不當得利之債有時會與侵權之債競合,此時,學界有不同說法。從屬說認為,不當得利為兜底條款,有侵權之債可以適用時,不適用不當得利。獨立說認為,不當得利與侵權之債相對獨立,競合時當事人可以擇一主張。我支持獨立說。
2.救濟手段不同。侵權之債的救濟手段,包括物上請求權如恢復原狀、排除妨害等,以及損害賠償請求權。而不當得利一般只有利益返還請求權,只有在受益人惡意,且其所得全部利益小於本人所受全部損失時,本人才能就其間的差額部分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3.構成不同。侵權之債的形成,一般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而不當得利之債的形成則對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沒有要求。

『伍』 侵權之債和侵權責任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侵權之債的內容
按照傳統大陸法系民法理論,侵權行為所產生的侵權之債是法定之債中最為重要的類型。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3款規定: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以上規定即為法律關於侵權之債的抽象規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民法通則》直接將侵權所生義務界定為責任,是不夠嚴謹的。侵權行為首先是在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間產生了侵權之債的關系,如同合同行為產生合同之債一樣,侵權行為產生侵權之債。因此,侵害人首先應當對受害人承擔侵權債務。只有在侵害人不履行該債務時,才會產生侵權責任。我國法律的上述規定,實際上省略了當事人直接請求侵害人履行侵權之債的過程,並直接賦予當事人公力救濟權。然而,事實上,『如果受害人直接向侵害人請求履行侵權債務,而侵害人亦正常履行,則無侵權責任的產生。
損害賠償請求權即侵權之債的內容,從這一點上來說,大陸法系通常將侵權行為法稱為損害賠償法。然而,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僅是侵權之債的內容,也是侵權責任的內容。
不過,作為責任形式的損害賠償不僅可基於侵權之債而產生,還可因法律行為的不履行而產生。按照傳統大陸法系的法理,損害賠償請求權可基於如下原因產生:(1)基於合同關系產生。合同關系而發生的損害賠償即因違約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具體可參見前文第二十七章第三節的內容。 (2)因侵權行為所發生的損害賠償。此種損害賠償,首先是作為侵權之債的內容,只有在侵權之債不履行的情況下,才可轉化為損害賠償責任。 (3)根據法律的特別規定而發生的損害賠償。此類損害賠償,多見於訴訟法上的規定。如《民事訴訟法》第254條規定,申請財產保全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正因為侵權之債與侵權責任均表現為損害賠償請求權,所以國內學理上常常不加區分地使用侵權責任來表述侵權之債以及不履行該債務所產生的責任。而且由於《民法通則》將侵權之債直接置於第六章「民事責任」下,更加劇了把侵權之債認為是責任的趨勢。
本書認為,違反對絕對權及法益的保護,對他人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首先是在受害人和侵害人之間產生了侵權之債關系。由此,受害人可以對侵害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當且僅當侵害人不履行該損害賠償義務時,此侵權之債務方轉化為侵權責任,即損害賠償責任。
二、侵權責任的含義與特徵
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不履行侵權債務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作為民事責任的一種,侵權責任具有民事責任的一般特徵,但就其自身而言,侵權責任又具有如下特徵:
(一)侵權責任是因違反侵權之債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侵權之債的存在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沒有侵權行為所產生的侵權之債就談不上侵權責任的承擔。如果當事人正常履行了侵權之債,則無需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以侵權之債的不履行為前提。
(二)侵權責任的內容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侵權之債的內容和作為侵權之債不履行的責任的內容均表現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了民事責任的10種方式,包括:支付違約金,修理、重作、更換,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但就侵權責任而言,僅賠償損失為其責任的承擔方式。我國不少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的民事責任形態中,除支付違約金、修理、重作、更換屬於典型的違約責任形式外,其他各種形式都可適用於侵權責任,成為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但本書並不贊同上述觀點,因為侵權之債的本質是損害賠償,即只有違法行為給權利人造成損害而需採取賠償形式時方可產生侵權之債。一般而言,任何一種權利受到侵害,權利人均可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而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為物上請求權的表現形式,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則是針對侵害他人人格權的救濟。如採取該類救濟即可使原權利回復到圓滿狀態,則不產生侵權損害賠償之債。
(三)侵權責任的方式具有法定性
相對於違約責任的約定性,侵權責任具有較強的法定性。無論是損害賠償的范圍還是賠償數額的確定,法律都有明確的規定,如《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於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額的規定。三、浸權責任與其他民事責任的競台
(一)責任競合概述
責任競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實符合民法規定的數種責任要件,權利人只能請求責任人承擔一種責任的情形。在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由於行為人的同一行為符合數個法律規范的要求,使得受害人可以產生多項請求權,因此也被稱為請求權競合。
責任競合具有下列特徵:
1.責任競合是由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事實所造成的
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雖然只有一個法律事實存在,但該事實卻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責任

『陸』 侵權之債是什麼

1、侵權之債是指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財產權利或人身權利而使他人遭受損失,行為人專依法屬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如甲將乙打傷,甲應對乙承擔侵權之債,乙對甲享有侵權之債請求權。
2、侵權之債的構成要件有:
a、行為的違法性;
b、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c、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d、行為人有過錯。

『柒』 侵權之債和侵權責任的區別和聯系

一、侵權之債的內容
按照傳統大陸法系民法理論,侵權行為所產生的侵權之債是法定之債中最為重要的類型。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3款規定: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以上規定即為法律關於侵權之債的抽象規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民法通則》直接將侵權所生義務界定為責任,是不夠嚴謹的。侵權行為首先是在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間產生了侵權之債的關系,如同合同行為產生合同之債一樣,侵權行為產生侵權之債。因此,侵害人首先應當對受害人承擔侵權債務。只有在侵害人不履行該債務時,才會產生侵權責任。我國法律的上述規定,實際上省略了當事人直接請求侵害人履行侵權之債的過程,並直接賦予當事人公力救濟權。然而,事實上,『如果受害人直接向侵害人請求履行侵權債務,而侵害人亦正常履行,則無侵權責任的產生。
損害賠償請求權即侵權之債的內容,從這一點上來說,大陸法系通常將侵權行為法稱為損害賠償法。然而,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僅是侵權之債的內容,也是侵權責任的內容。
不過,作為責任形式的損害賠償不僅可基於侵權之債而產生,還可因法律行為的不履行而產生。按照傳統大陸法系的法理,損害賠償請求權可基於如下原因產生:(1)基於合同關系產生。合同關系而發生的損害賠償即因違約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具體可參見前文第二十七章第三節的內容。 (2)因侵權行為所發生的損害賠償。此種損害賠償,首先是作為侵權之債的內容,只有在侵權之債不履行的情況下,才可轉化為損害賠償責任。 (3)根據法律的特別規定而發生的損害賠償。此類損害賠償,多見於訴訟法上的規定。如《民事訴訟法》第254條規定,申請財產保全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正因為侵權之債與侵權責任均表現為損害賠償請求權,所以國內學理上常常不加區分地使用侵權責任來表述侵權之債以及不履行該債務所產生的責任。而且由於《民法通則》將侵權之債直接置於第六章「民事責任」下,更加劇了把侵權之債認為是責任的趨勢。
本書認為,違反對絕對權及法益的保護,對他人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首先是在受害人和侵害人之間產生了侵權之債關系。由此,受害人可以對侵害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當且僅當侵害人不履行該損害賠償義務時,此侵權之債務方轉化為侵權責任,即損害賠償責任。
二、侵權責任的含義與特徵
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不履行侵權債務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作為民事責任的一種,侵權責任具有民事責任的一般特徵,但就其自身而言,侵權責任又具有如下特徵:
(一)侵權責任是因違反侵權之債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侵權之債的存在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沒有侵權行為所產生的侵權之債就談不上侵權責任的承擔。如果當事人正常履行了侵權之債,則無需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以侵權之債的不履行為前提。
(二)侵權責任的內容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侵權之債的內容和作為侵權之債不履行的責任的內容均表現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了民事責任的10種方式,包括:支付違約金,修理、重作、更換,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但就侵權責任而言,僅賠償損失為其責任的承擔方式。我國不少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的民事責任形態中,除支付違約金、修理、重作、更換屬於典型的違約責任形式外,其他各種形式都可適用於侵權責任,成為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但本書並不贊同上述觀點,因為侵權之債的本質是損害賠償,即只有違法行為給權利人造成損害而需採取賠償形式時方可產生侵權之債。一般而言,任何一種權利受到侵害,權利人均可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而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為物上請求權的表現形式,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則是針對侵害他人人格權的救濟。如採取該類救濟即可使原權利回復到圓滿狀態,則不產生侵權損害賠償之債。
(三)侵權責任的方式具有法定性
相對於違約責任的約定性,侵權責任具有較強的法定性。無論是損害賠償的范圍還是賠償數額的確定,法律都有明確的規定,如《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於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額的規定。三、浸權責任與其他民事責任的競台
(一)責任競合概述
責任競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實符合民法規定的數種責任要件,權利人只能請求責任人承擔一種責任的情形。在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由於行為人的同一行為符合數個法律規范的要求,使得受害人可以產生多項請求權,因此也被稱為請求權競合。
責任競合具有下列特徵:
1.責任競合是由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事實所造成的
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雖然只有一個法律事實存在,但該事實卻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責任構成要件。例如,某人將衣物拿到乾洗店去乾洗,卻因該店工作人員的疏忽導致衣物丟失,該乾洗店既違反了其與顧客訂立的服務合同,又侵害了該顧客對衣物的所有權,即同時符合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2.因同一法律事實產生的數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
相互沖突意味著因同一法律事實產生的數個責任彼此之間既不能相互吸收,也不應同時並存,而只能由行為人承擔其中一項責任。

『捌』 侵權之債與合同之債的區別是什麼

大家都會了解到這樣一種概念,就是侵權之債與合同之債,它們兩個其實是有不同的關系的。而且對於這樣兩種概念來說,如果我們不了解清楚的話,很有可能會讓自己在開公司或者是產生一些其他的債權行為的時候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一個法律責任的承擔。對於侵權之債,通常就是對於侵權這樣的一個行為所產生的債權的一種利益。

畢竟對於這樣的科學來說,如果我們做不到的話,就相當於是我們自己違約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去背負一定的債務,如果這個債務比較巨大的話,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一個公司的運營,包括我們自身的一個安全狀態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侵權獨立於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