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互換糾紛問題 急!!!
關於雙方的土地互換行為是否成立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對農村土地的互換規定可以歸納為:一是互換雙方對其互換的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二是雙方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三是有書面的互換協議或者有證據證明實際交換各自的土地並由雙方實際管理使用。
我想是比較清楚的了
還有
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第十七條 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手續。
② 土地互換糾紛按什麼法律依據處理
【法律分析】
土地互換糾紛解決方式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1、互換承包地合同須經書面訂立才具有效力。2、互換合同需要登記才具有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③ 農村土地口頭互換糾紛
解決口頭協議產生的糾紛,是一個難題。如果一方不承認,只能向法院起訴。起訴必須有證據證明事實存在。如果找不到證據,法院也無法給予支持。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④ 法律,土地互換糾紛
你好
其一 互換後 權利義務也都互換了 也就是說 現在是誰在用這塊地 就應該補償給誰
其二 因為是口頭的協議 當事人很可能詭辯 因為你也沒有證據啊 而且 對方有白紙黑字的文件證明那塊地是屬於他種的
其三 你們如果想要證明互換的話 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供參考「
1、找村委會——如果當時有村委會的人做見證或者留有一些文字上的證據(如登記別的東西的時候登記成原告的話)——》很有證明力
2、找周圍的鄰里——這個換耕地的事情 鄰里之間肯定是知道的 如果他們肯出庭作證或者是寫證詞的話,也是很有效的
補充:對於國家而言 正常是補償給登記人(在誰名下就給誰) 這樣不麻煩 而且不會錯(登記有公示效力——即告訴大家這個權利屬於誰)國家給被告是對的 沒錯, 而你們要作的不是對抗國家 而是對抗被告 因為之前已經達成了互換 換言之 跟被告要這筆款項(如果已經發到被告手上了的話)
希望對你們有利
ps:如果錢很多的話 找你們當地的律師咨詢 或者請年長有輩分大家尊重人來幫忙調解一下 或者乾脆請個律師
⑤ 央視法治關於互換土地糾紛應該怎樣解決
互換承包地糾紛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這類糾紛發生在農村,糾紛的主體是農民。同時,不少農村存在「法律不如習慣,法官不如村官,縣長不如族長」的觀念。要解決好這類糾紛,應該將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糾紛發生地的農民民俗習慣弄清楚。運用法律與民俗習慣相結合;人民調解與司法裁判相結合;村民自治與政府、法院處理相結合的多元化解決糾紛的辦法去解決,絕不可採取單一的訴訟裁判方法去處理。但無論採取什麼方法解決,都應該對互換合同效力、違約責任、擔責方式等問題弄清楚,掌握解決糾紛的方法,科學進行矛盾化解工作,以便達到以理服人之目的。
(一)正確認識互換承包地合同的效力。弄請互換承包地合同效力,是解決這類糾紛的基礎。對承包地合同效力的認定,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較多,且不少問題認識很不一致,對正確處理這類糾紛影響較大,很有必要將一些主要問題加以論析。
1、互換承包地合同是否須經書面訂立才具有效力。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當事人雙方互換承包地「應當簽訂書面合同」。物權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根據這些規定來看,互換承包地必須訂立書面合同。因為法律規定是「應當」而不是「可以」的「要式」要求。如果不是訂立的書面合同,就涉及到合同是否成立的問題,若合同沒有成立,也就不存在合同的效力。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如果認為農民互換承包地合同因為沒有簽訂書面合同而認為不成立也不存在效力的話,是非常不切合互換承包地客觀實際的。因為,現行廣大農民互換承包地,基本上都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有的地方甚至在發包當初,連發包給農戶承包地的主合同都沒有簽訂書面形式的合同,就更不存在農民之間互換承包地簽訂有書面從合同。農民普遍認為:村、組將田地承包給自己,自己與對方互換,雙方口頭商定自願就行了,哪還需要簽什麼書面合同。
因此,不少承包地互換關系一直延續多年,根本不存在簽訂有互換書面合同。
⑥ 農村土地互換糾紛案例
我與張換地後,又把張的地換給李,通過村部李要和我簽協議,不通過張合法嗎。謝謝
⑦ 農民互換土地有糾紛,還能要回土地嗎
農民互換土地有糾紛的,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生爭議或者糾紛,當事人應當依法協商解決。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
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⑧ 農村土地互換糾紛
農村承包土地互換是指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作或其他需要,對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民事法律行為。目前,農村土地承包戶之間互換土地的現象較為常見,而且引發糾紛者不少。在審判實踐中,此類糾紛涉及一些具體問題致使土地互換合同的效力難以認定,給案件處理帶來困難。由於農民普遍法律意識不強,對互換土地的後果缺乏預見性,因而,土地互換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土地互換未報發包方備案、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不屬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進行土地互換等情況都比較常見。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應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最高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及其立法精神,參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農村善良風俗,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1、對於屬同一集體經濟組織(以下2、3同)的互換當事人,雖有口頭約定,但未簽訂書面合同而產生糾紛的處理。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現實中,承包土地互換很少簽訂書面合同,雙方當事人大多以口頭約定形式互換土地。在這種情況下,一方當事人要求收回互換土地,就涉及口頭約定該如何認定的問題。對此,實踐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雙方當事人未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其互換關系依法不成立或認定口頭約定無效。按照農村習俗,互換往往以口頭方式約定,且以相互交付互換物作為互換關系成立的標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且互換事實已實際發生,則互換關系即告成立,只要土地互換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他人利益,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2、關於發包方或互換一方當事人僅以土地互換未報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採取互換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但現實中,由於農村土地承包人法律知識相對欠缺,加之受農村習慣的影響,農村承包土地互換往往未報發包方備案。備案與批准或同意具有不同的性質,其法律意義自然不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在4種常見土地經營權流轉方式中,除轉讓須經發包方同意外,互換、轉包和出租並不要求經發包方同意,只報備案即可。由此可見,承包土地互換完全由雙方當事人自主決定,備案是為了便於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起著告知、登記和備查的作用。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解釋》第13條、第14條的規定,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未經發包方同意的,轉讓合同無效。但採取互換等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未報發包方同意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因此,在審判實踐中,發包方或互換一方當事人僅以土地互換未報備案為由,請求判決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不予支持。
3、關於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而產生糾紛的處理。在農村承包土地互換糾紛中,有的土地互換未約定期限,在這種情況下,一方當事人要求解除互換合同,就涉及對合同期限的認定問題。審判實踐中對此也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232條的規定處理,即當事人可以隨時要求解除合同;有的認為應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期限確定互換合同的期限,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期內,當事人不得主張解除互換合同。要准確認定此問題,首先要正確分析土地互換的性質。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0條規定的精神,參照《土地流轉管理辦法》第17條、第35條的規定,土地互換是經營權權利主體發生變更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互換後,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權利義務也隨之互換,當事人還可以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也就是說,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已喪失了對原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對新換得的土地取得了經營權。土地互換有別於土地轉包、土地出租等方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後兩者並不發生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利主體變更的法律關系。其次,按農村習俗講,互換關系從雙方相互交付標的物時即告成立,雙方未約定期限,則視為永久性互換。對農村承包土地互換而言,其互換期限即為農村承包合同的期限。正是基於以上原因,《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解釋》第17條的規定,僅對承包土地轉包、出租未約定流轉期限的,可參照《合同法》第232條規定處理;對土地互換未約定期限的,未作相應規定,即不能參照《合同法》第232條規定處理。據此,在審判實踐中,未約定流轉期限的土地互換,當事人一方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期內主張解除互換合同的,一般不予支持。
4、關於對不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間互換土地而產生糾紛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0條規定,承包方之間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據此,不屬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則不得以互換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如以互換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其行為當屬無效。但現實中,有不屬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互換承包土地的情形,而且互換土地後,有的對所換土地重新進行治理,有的還在所換土地上從事建房、葬墳等永久性建設。此類糾紛在實踐中處理難度較大。按照法律規定,互換合同無效,雙方應互相返還土地,但返還土地必然涉及土地上的房屋、墳墓等建築設施的處理問題。建設房屋一般已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同時,按農村習俗,墳墓不能隨便遷移,所以,拆除房屋、遷移墳墓等將面臨很多尷尬和困難。因此,從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及減少涉訴信訪情況發生等目的出發,處理此類案件應當著重進行協調和調解,使兩個不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就涉案土地所有權進行協商處理,從而盡可能維持土地互換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