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集體勞資糾紛事件

集體勞資糾紛事件

發布時間:2022-01-02 11:01:19

❶ 對於集體勞資糾紛案件二審法院應在多長時間內下達判決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由於案情疑難復雜等原因導致案件不能如期審結的,承辦法官應當向院長報批延長審限,否則,必須按期審結。但是經過批准延長審限的案件,也必須在院長批準的時限內結案。
目前盡管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二審延長審限必須通知當事人,但鑒於審判公開的原則,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釋明延長審限的理由、延長的時限、審批結果等情況。當事人也有權向法院了解有關延長審限的情況。
因此,你們可以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案件審理進展的有關情況,並要求承辦法官或有關人員作出明確的答復。

❷ 勞資糾紛的處理方式

勞資糾紛該如何解決:正確處理好勞資糾紛,不僅關繫到社會的穩定,而且對於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當前勞資糾紛的新變化,針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考慮其發展趨勢,政法機關和勞動監督維權部門必須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發揮職能作用,正確處理好因勞資矛盾引發的糾紛和群體性事件,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我認為應採取以下措施來加強管理: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遵規守法意識
在全社會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促使雇員摒棄只有正規就業或端「鐵飯碗」才算就業的傳統觀念,樹立從事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等靈活形式工作也是就業的觀念,樹立職業平等和勞動光榮的觀念,使雇員的個人觀念和意識與時代進步的步伐保持一致。充分運用各種輿論工具和宣傳載體廣泛開展勞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促進勞資雙方依法履行權利義務,促進用人單位自覺規范用工行為。通過法律意識的增強,使雙方用工時能自覺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各自的權利義務,明確工資報酬數額或計算方法,避免產生勞資糾紛。同時,通過正反面案件的宣傳教育,使勞動者認識其採取堵路等極端手段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消除一些勞動者「打官司跑斷腿,不如集體上訪、上路攔車討錢快」的錯誤認識。注意發揮新聞輿論和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對違反勞動法、用工嚴重不規范和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進行曝光和批評。
2、關口前移,健全完善協調機制。
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糾紛便捷、高效優勢的主渠道作用,對於符合條件而又沒有建立調委會的非公有制企業,要在各鎮有關部門的協助下,採取有力措施,督促這些企業盡快組建調委會。對於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小企業,可設立調解小組和調解員,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由當地調委會向企業派駐專業調委會幹部,開展人民調解工作。要把協調勞動關系的支點放在村企,充分發揮村企「近」(離企業近)、「明」(對企業情況明)、「快」(就地解決問題快)的特點,及時就近妥善處理勞資糾紛。
3、建立欠薪保障制度。
針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狀況,特別在勞動密集型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建立職工欠薪保障制度。由相關部門制定實施辦法,要求企業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繳納欠薪保障金,繳費比例標准應與企業支付職工工資的有關指標掛鉤。如果受保企業職工出現拖欠工資問題,可用該企業繳納的欠薪保障金向職工支付拖欠的工資,不足部分可通過變現企業資產來籌集。
4、切實加強勞動合同管理。
當前要把非公有制企業作為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的重點,並要求這些企業將合同文本送到勞動保障部門鑒證,以便及時檢查和糾正勞動合同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企業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簽訂勞動合同。
5、加強對企業的勞動保障監察。
對勞資糾紛發生較多的非公有制企業,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要予以建檔和進行重點監控,並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這些企業中檢查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情況,特別是在簽訂勞動合同、工資標准和支付工資、參加社會保險、工時制度、勞動標准以及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情況,督促企業糾正違法違規行為,並予以必要的處罰。
6、加強民主協商,充分發揮三方機制的作用
加強民主協商,充分發揮三方機制在勞動關系協調和處理中的作用。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和僱主組織三方就涉及勞動關系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經常性的溝通和協商,共同促進勞動關系長期和諧穩定,不僅有助於發生在產業或社會區域內的一些較大規模的爭議事端能夠通過勞動關系雙方代表組織的積極介入得以理性化解,也有助於僱主的行為在其代表組織影響及約束下能夠得以自律和更加理智。當前,應加快三方機制建設,逐步向市、縣延伸,並完善制度,規范運作,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格局。
7、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懲處用工者的違法行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多數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有的糾紛發生時,勞動者經濟十分困難,個別的甚至連衣食都難以保證,如不能及時處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從而影響社會安定。因此,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工作,法院要積級開展司法救助活動,對經濟困難無力繳納訴訟費並申請緩減免的勞動者,經審查符合條件的,依法及時辦理訴訟費的緩交、減交、免交手續費,保證有理有據無錢的人打得起官司。要堅持公正裁判,強化效率意識,充分運用訴前保全、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等法律手段,及時解決勞動者的生活困難和後顧之憂,確保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快立、快審、快結。對群體性勞資糾紛案件法院要提前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協調工作,受理後盡快判決,判決後及時移送執行,執行庭採取拍賣等措施籌集資金,並優先發放工資款。
8、建立高效的勞資糾紛處理機制
我國勞資糾紛在整體上明顯呈現逐年攀升、顯現化、不斷擴展甚至加劇的趨勢,健全和完善我國勞動爭議仲裁製度已迫在眉睫。
(1)加強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實體化建設,提高勞動爭議仲裁工作效率和質量。
(2)擴大勞動仲裁機構的受理范圍。所有的勞資糾紛均應列入勞動爭議仲裁的受理范圍形成全方位受理勞資糾紛的格局。
(3)完善勞動仲裁監督程序。明確上級仲裁委員會有權監督下級仲裁委員會的工作,賦予市以上各級仲裁委員會在行使仲裁監督職能時的責令改正權、直接處理權和建議處理權。另外,還應發揮仲裁機構自身監督作用,嚴格辦案程序,加大勞資糾紛處理工作的法制宣傳,增加勞資糾紛處理工作的透明度,拓寬仲裁監督的多種渠道。
9、完善《勞動法》體系,使勞動關系協調和處理有法可依
隨著加入WTO後,《勞動法》的修改首先應與國際條約、國際慣例接軌,將我國已批准或應批準的國際公約的重要內容在《勞動法》中體現出來,把以不當解僱和就業歧視的司法救濟為主要內容的勞動權的保護問題作為修改的核心內容,增強《勞動法》的強制性和適用性。同時還應盡早形成《勞動法》體系,在立法層面解決諸如事實勞動關系、多重勞動關系等新出現的問題,使勞動關系協調和勞資糾紛的處理最大限度地實現有法可依。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我國企業的勞資糾紛日益突顯,案件的數量越來越多,案情越來越復雜,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大,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勞資糾紛如果得不到及時預防和有效處理,將對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拖欠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工資引發各類刑事案件,對企業主進行人身攻擊、群體性暴力事件、遊行示威、阻礙公共交通等行為會引起一定范圍的社會恐慌或社會波動,如果處理不好,不僅影響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社會秩序,從而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影響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我們要高度重視勞資糾紛對社會的影響,加強社會各方面的協力作用,為解決我國企業的勞資糾紛獻計獻策,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主義企業勞資關系。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統一協調,既要對企業實行有效的監管,保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有效解決勞動糾紛,又要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實現勞資雙方互利共贏。

❸ 勞資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應如何處置

由政府引導,由工會代表職工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是可供選擇的有效辦法之一。

❹ 集體訴訟的勞動爭議集體訴訟

目前,在中國《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後,出現了較多起影響力較大的勞動爭議集體維權案件,其中要求同工同酬案件較為突出。較為典型的如張家口某發電廠75名集體工要求與全民工同工同酬待遇案件;湖南省某電力公司集體工要求與全民工同工同酬案件等。
勞動爭議仲裁部門和人民法院在受理勞動爭議集體訴訟案件時,有採取代表人代表立案的形式,也有採取個人單獨立案再合並審理的形式。集體訴訟案件關繫到一方區域的穩定,因此,對待集體訴訟案件,審理機關應當尤其謹慎,及時高效的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或作好雙方的調解與和解工作,不得懈怠拖延。
集體訴訟制度的最主要特點在於,除了首席原告外,其他受害者都不需要直接參加訴訟,甚至都無需知道有這樣一個訴訟案的進行。一旦賠償額確定,各個受害人都會按照比例得到賠償額。並且,任何不願參加集體訴訟的成員必須親自申請退出,否則就算是自動參訴。這樣打一個官司,就不需要很多人參與,律師只需要和首席原告交涉就可以了。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協調成本。
其次,集體訴訟的另一個特點是,集體訴訟是勝訴才收費,或者叫「訴訟風險」制收費,部分訴訟費用先有首席原告支付,而其他分散的受害者都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這就極大降低了勞動者打官司的成本。並且,由於集體訴訟的標的額足夠高,采證較為容易,從而使得律師有積極性主動為勞動者打官司。這就為尋求律師的法律幫助提供了空間。
因此,這種具有懲罰性質的事後的訴訟機制可以使企業主動為勞動者安排帶薪休假,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制度安排。

❺ 2001年集體爭議勞動事件多少件

9847
2001年全復國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共制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54621件,涉及勞動者467150人,比上年分別增長14.4%和10.5%。其中,受理集體勞動爭議9847件,涉及勞動者286680人,比上年分別增長19.4%和10.5%,並分別占總數的6.4%和61.4%,與去年占總數比率持平。

❻ 集體勞動爭議案例

一起重大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成功解決
日前,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牽頭,與市勞動監察科、市勞動法制科、市勞動監察支隊共同為一家外資企業的81名員工追索勞動報酬、賠償金共計69.31萬元,並為81名員工補繳欠繳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2008年3月28日,由於該外資企業部分車間進行車間設施大修,遂做出排產調整,決定安排該企業的81名員工放假,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81名員工發放休假工資544元/月。可是,單位從2008年4月至2009年底,未為該81名員工發放休假工資。為此,該81名員工於2009年12月5日向包頭市勞動仲裁委提請仲裁,請求單位為其發放休假工資、因欠付工資引發的賠償金及補繳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市勞動仲裁委接到該案後,考慮到該案是一起典型的群體性欠薪欠保案件,市勞動仲裁委當即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協商研究決定,該案由市勞動監察支隊調查處理。經勞動監察部門調查督促,該外資企業承諾於2009年年底前為81名員工支付相關待遇。因該外資企業未能按約定期限履行承諾內容,2010年7月30日,81名員工再次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市勞動監察支隊提出申請,要求協調解決此事。經過調解,今年8月4日,81名員工與該外資企業雙方再次就爭議內容達成調解意見。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後,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請,也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經81名員工申請,市勞動仲裁委員會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為當事人製作324份調解書,並及時為雙方當事人送達了調解書。該案共為申訴員工追索生活費69.31萬元,並為81名員工足額追繳欠繳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勞動監察支隊在辦案過程中,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多措並舉,著力打造勞動爭議維權的「綠色通道」,大力促進勞資雙方的和諧穩定。

❼ 如何有效預防和化解群體性勞資糾紛

一、充分發揮群體性勞資糾紛預警防範機制的效能

嚴格按照勞資糾紛預警網路和調處機制實施方案的要求,一是強化信息意識,落實責任,建立縱橫有序、暢通靈敏的信息網路,做到事先有預報、處理有反饋。二是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特別對周期性、反復性的突出問題,由專人跟蹤深入調查,隨時掌握准確信息,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切實改變疲於應付的被動局面。三是一旦獲取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不安定因素,做到快速反應,上下溝通,立即組織力量,採取應急措施,穩定事態,防止蔓延和發展,進而有效進行化解。

二、充分發揮多方參與處理群體性勞資糾紛的積極性

處理群體性勞資糾紛突發事件光靠勞動部門無論從處理時間、處理力量、處理效果而言都不甚理想,必須依靠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如公安、信訪、法院、經濟發展局、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等部門。只要充分調動發揮各部門的力量,得到他們的配合與支持,群體性的突發事件就會得以妥善解決。必須堅持「條塊結合,條包塊管,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針對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特點和規律,強調維護穩定、化解群體性矛盾一定要以塊為主,但在涉及到具體問題時,要盡快給予解決。這樣,在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時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改變以往相互推諉、相互扯皮、互不關心的被動局面。

三、充分發揮勞資矛盾釋放和網路監控機制的作用

要及時合理地緩釋、解決勞資矛盾,才能真正打造和諧穩定的勞資環境。因而,健全勞資矛盾釋放機制極為重要。要給用人單位及職工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發泄不滿的場所。從制度上保證有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通道,有了這一通道,社情民意才能得以充分體現。為健全這樣一種體制,不能把穩定理解為壓制職工對用人單位的不滿情緒和行為,不給職工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一定要避免出現「越是強調穩定,越生怕群眾鬧事,越怕聽到群眾吵聲,群眾不滿情緒越強烈」的惡性循環。

同時,要注重網路監控,應對網路發展的新趨勢,對於關於群體性勞資糾紛的相關信息和聲音,必須加以正確引導和及時應對,以推動正面聲音,引導中間聲音,化解負面聲音,形成網路的正面宣傳強勢和秩序的形成。

❽ 由於勞資糾紛我們23人集體仲裁,現在仲裁結果只有一個判決書,我們其中有人要執行有人要上訴,法院告訴

法院的說法是對的,在你們的訴訟活動中,你們23人是作為同一訴訟主體,適用同一判決結果,如果有任何一個人提起上訴,則一審判決暫不生效,等待二審判決結果,如果沒有人上訴,則15日後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❾ 集體勞動爭議處理問題

集體勞動爭議處理的程序


【找法網 集體合同】集體勞動爭議處理的程序 根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的規定,集體勞動爭議由於涉及勞動者人數多,社會影響大,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社會穩定,因此,對這類爭議應按照特別審理程序進行。特別審理程序適用於勞動者人數在30人以上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件。處理
集體處理的程序
根據《勞動爭議辦案規則》的規定,集體勞動爭議由於涉及勞動者人數多,社會影響大,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社會穩定,因此,對這類爭議應按照特別審理程序進行。特別審理程序適用於勞動者人數在30人以上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集體勞動爭議的特別審理程序與處理個人勞動爭議的程序有所不同:
(1)在仲裁庭的組成方面,處理個人勞動爭議可以由3人組成仲裁庭,也可以由1名仲負責;特別審理程序則必須由3人以上組成特別仲裁庭審理。
(2)在受理決定的作出方面,個人勞動爭議的受理決定由仲裁委員會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7日內作出;集體勞動爭議的受理決定則由仲裁委員會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3日內作出。
(3)在處理時限方面,個人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自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60日內結案,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仲裁委員會批准,可以延長30日;集體勞動爭議的處理應自組成特別仲裁庭之日起15日內結案,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仲裁委員會批准,可以延長15日。

閱讀全文

與集體勞資糾紛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