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處理醫療糾紛
正確處理醫療糾紛,首先需要安撫患者和患者家屬,隨後將該事故上報科室負責人,科室負責人上報醫療機構監管部門,監管部門調查事件後上報醫療機構負責人,醫療機構上報當地衛生部門。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❷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及其司法解釋。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妥善處理醫療糾紛,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制定本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❸ 醫療糾紛處理方法有哪些
醫療糾紛處理方法一共有4種:
1、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解決,簽訂協議書並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2、申請人民調解。
3、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進行行政調解。
4、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第二十八條
發生重大醫療糾紛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報告。衛生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引導醫患雙方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❹ 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如下:
1、醫患雙方協商處理醫療糾紛;
2、醫患雙方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處理醫療糾紛;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❺ 最新醫療糾紛處理程序都有哪些規定
1、和解所謂和復解是沒制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❻ 醫療糾紛要怎麼處理
發生醫療糾紛,當事人應及時冷靜下來,保存各種證據,醫患雙方通過自行協商、請求衛生行政部門調解、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通過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解決糾紛。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❼ 醫療糾紛的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來解是沒有第自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