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賠償是否需要納稅

侵權賠償是否需要納稅

發布時間:2022-01-02 03:29:50

❶ 請教:因侵權所獲賠償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賠償款不在個人所得稅徵收范圍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05新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財產租賃所得;
九、財產轉讓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http://www.cpasz.com/gerensuodeshui/gerensuodeshuifa.htm

❷ 賠償款是否納稅

在訴訟進程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情況是庭外和解,雙方簽訂和解協議,侵權方支付另一方賠償款,那麼這筆賠償款是否需要納稅?是否需要開具發票?
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發票主要是適用購銷交易的行為,即應征流轉稅的業務,而賠償款項,顯然不屬於流轉稅的徵收范圍,這是賠償而不是經營行為,不能適用《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另一方面,發票是專門針對業務設計的,沒有單純針對賠償的發票。

據此,上述賠償是不需要開具發票的,開具收據就可以了,這種收據可以是一般的收據而不一定是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只要蓋有收款單位的財務專用章就應符合要求(各地稅局可能有不同要求)。這種收據,雖然不是發票,但是他們符合法律的規定,具有法律的效力,可以認為是稅法要求上的合法的憑證。
那麼,支付款項一方如何才能免稅?一般情況下,只要提供對方收款的收據,把訴訟材料(一般是原告的起訴書)以及和解協議作為附件,即可作為營業外支出從而免稅。

❸ 法院判決的賠償需要交稅嗎

看賠償方是誰。
如果是國家賠償,一概免稅,國家賠償法里有規定。
如果是民事賠償,要區分賠償的性質和具體情況。比如合同糾紛,賠償的金額計入收入該繳什麼稅繳什麼稅。極端點的,比如自然人之間罵街引發的名譽侵權,賠償金是否征稅沒有具體規定,徵收基本不可能。

❹ 侵權糾紛賠償是否能稅前扣除

侵權糾紛賠償不能稅前扣除。侵權糾紛賠償屬於損害賠償的一部分,應該作為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支出不屬於國家法律規定的扣稅范圍,所以不能在稅前扣除。
【法律依據】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九條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所稱合理的支出,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知識產權維權案件賠款,要報稅嗎

參考一下國稅函[2000]257號:
你省「三相組合式過壓保護器」專利的所有者王某,因其該項專利權被安徽省電氣研究所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收入,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賠款的安徽省電氣研究所代扣代繳。
申報方法參考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
第八條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並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
當然,因為個稅法近期新修訂了,國稅函[2000]257號是否適用你的情形,最好再跟當地稅局確認一下。

❻ 專利侵權造成的賠償支出還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十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你所說的專利侵權造成的賠償支出應屬於「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所以,不能從所得稅前扣除。

補充:這里說的與收入無關,應該是指侵權賠償與正當經營取得的收入無關。

❼ 民事、刑事的訴訟的賠償金要不要納稅

不用納稅。《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對於應稅所得的具體范圍。需納稅的賠償金主要看是否可以轉化為以上應稅所得范圍之內,也即稅務部門是否認定某項民事賠償金是屬於應稅所得。如公民因權利受到損害而經法院處理後得到的賠償費是否屬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

對這個問題,法律、法規中僅國家賠償法明確規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而其他類別案件的賠償費是否予以征稅,是件很復雜的事情,因為案件經法院處理後所形成的賠償費,其構成十分復雜;

如一起人身傷害賠償案件,賠償費可能有醫療費、誤工費、生活費、撫恤金、精神損害賠償等等,不能以「所得」一概而論。97年有個案子,判例形成著作權侵權賠償金需納稅的案例。

如果是國家賠償,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因此,對當事人取得的國家賠償金,法律規定不用繳納任何稅款,相應在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上應當一律作為免稅收入。

(7)侵權賠償是否需要納稅擴展閱讀: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

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閱讀全文

與侵權賠償是否需要納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