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侵權商品說明不了來源怎麼處罰
只要注冊商標專用權人出具了鑒定報告,就是有證據證明你所銷售的產品是侵權產品,工商回部門即答可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的規定予以扣押,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予以定性,依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的規定予以處罰。
依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能提供合法來源證明的,可以免除你的賠償責任,但不免除你的侵權責任。
行政處罰不等同於賠償責任。行政處罰不同於刑事處罰,行政處罰不問行為人的主觀意思,即無論你在購買時是否知道其屬於侵權產品,一旦你了實施了侵權行為,即可處於行政處罰。
⑵ 楊律師,檢查的時候發現當事人有商標侵權行為,查封了侵權商品,由於相關原因,能不能解除查封再扣押
因為有因嫌疑而查封,因為有充分證據而扣押,程序上不違法
⑶ 公證處公證商品侵權流程中當事人有現場知情權嗎
公證處公證
僅僅就是
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這里談不到什麼
現場知情權
他又不是什麼執法什麼的
⑷ 商品侵權怎麼處罰
投訴侵權者。假如發現自家的商品被別人侵權了,應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投訴,讓相關部門介入處理,替自己找回公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做同時也可以讓侵權者感受到壓力下,從而自覺停止自己的侵權行為,避免自己的損失擴大。要求侵權方停止侵權。自己的商品受到別人的侵權,商品所有人可以在第一時間要求侵權者停止侵害,避免自家的損失擴大,假如侵權人不自覺停止侵權,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決和追究侵權人的責任,讓侵權人受到應有的懲罰,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求侵權方給予賠償。侵權人侵害商品所有人的權利,商品所有權人有權要求侵權人就侵權事宜給自己進行賠償,一般賠償的標的是根據商品所有人的實際受到損失來計算,假如侵權方不願意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商品所有人可以通過起訴的方式去維權讓法律來助自己維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條,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商標法》第六十一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⑸ 商品侵權構成侵權怎麼處理
商業侵權可以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處理。調解,是指發生糾紛時,在調解組織的主持下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糾紛解決方式。仲裁,是指仲裁機構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對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裁決的糾紛解決方式。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⑹ 當事人如何認定知識產權侵權
認定知識產權侵權的方式:判斷行為主觀具有侵犯知識產權的故意,客觀實施了侵權行為,產生了實際損失,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等條件下,即可認定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
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⑺ 關於商品的侵權問題
第一,商標從申請到最終確權拿到商標證,大概要一年時間,你現在實際上還沒有獲得商標權,也無法有效維護商標權。
第二,對於包裝形式,需要通過專利來保護,例如外觀設計專利,如果沒有申請專利權,當然也是無法有效維護包裝形式的。
⑻ 銷售侵權商品案如何認定合法取得
具體來說,「合法來源」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
一、抗辯主體需合法
現階段,我國的假冒現象較為猖獗。在商標權侵權訴訟中,權利人的主張所針對的一般為侵權商品的生產者與經營者。對於侵權商品的生產者來說,除他人委託其加工外,大多是由於其積極實施的侵權行為才導致了訴訟的產生,並且生產者具有積極追求侵權結果發生的主觀故意,屬於惡意范疇,故不能成為善意第三人。所以,能夠主張所銷售的侵權商品具有合法來源的,就只能是經營者,即商品的銷售者。
二、主觀上,經營者需善意
侵權經營者主觀上的善意,是指侵權商品銷售者主觀上不知道其所經銷的商品侵權,「不知道」有兩種形式,即「不可能知道」與「應當知道但因疏忽大意而不知」。如果經營者明知其所銷售的是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而仍然銷售,屬於惡意,則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是,如何判定經營者是「不可能知道」抑或「應當知道而因疏忽大意導致的不知」,則是實踐中商標侵權案件的難點所在。
對於「應當知道」,我國的商戶,特別是中小型商戶,對於商品的真偽、是否侵權普遍缺乏辨別能力,如果簡單推定經營者具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必將導致商業經營風險的擴大化,導致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畏手畏腳。
三、客觀上需來源合法
來源合法,是認定商品具有合法來源的基礎。在商標侵權司法實踐中,一般推定經銷者所銷售的商品不具有合法來源。但是,此時僅僅是法律上的推定。經銷者若想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則必須提供所經銷的產品來源合法的證據,即經銷者通過合法的渠道取得產品。在證據上,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合法的合同。經銷者從生產者處取得商品,應當具有買賣合同。但是,這一點在證明經銷者商品來源合法中卻不是必要的,原因有兩個:
(1)法律的允許。法律上允許交易雙方口頭合同的存在,合同法也專門對口頭合同做出了一些規定。作為經銷者,以口頭合同的方式取得商品並不違反法律的規定。
(2)商業交易效率的要求。在現實商業交易中,鑒於商業交易效率與慣常的做法,口頭合同大量存在,經營者往往是通過一個電話,即可以取得經銷的商品。
2、合理的價格。合理的價格是法律上判定經銷者商品來源是否合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商品的價格差異較大,對於經銷者來說,應當是明確知曉的,則經銷者應當對商品是否侵權等產生進一步辨別的意識,認真加以核實。
3、具有合法的商業發票。商業發票是證明經銷者所售商品來源的一個重要證據。現實經營中,也存在部分經營者出於逃稅等目的而不出具商業發票的現象。此種行為以違法為前提,一旦經銷者所售商品侵權而無法提供其他證據證明商品來源合法的話,則不能免除其賠償責任。
4、具有完整的日常經營記錄。實際經營中,一些經銷者出於逃稅等目的,往往不建立銷售記錄。這種違法行為並不能免除其法律上的義務。在無法提供其他商品來源合法的證據時,經營記錄是判定侵權商品是否具有合法來源的重要證據,否則,將由經銷者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我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此款規定能夠提供商品合法來源的商標侵權人免除賠償責任。
⑼ 法院傳票說我所賣商品商標侵權我該怎麼辦
銷售復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需要制承擔法律責任,不會因為不知情而免受懲罰,但是提供相應的證明能夠證明自己不知情,能夠減輕懲罰。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9)當時人否認侵權商品擴展閱讀
案例:
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四起侵犯商標權案件,正牌車厘哥夫食品(澳門)有限公司所有人凌萬義分別將邱某、李某、林某、蘇某等4名淘寶店主告上法庭,起訴以上四人在其所經營的淘寶網店涉嫌銷售侵犯原告商標專用的商品。
為此,原告凌萬義請求法院判令4名被告立即停止銷售侵權產品行為,並賠償原告損失等費用共計四萬元人民幣。
此次開庭法庭圍繞被告的銷售行為是否對原告的商標構成侵權,本案是否已超過訴訟時效,被告是否應對原告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等爭議焦點進行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程序,合議庭法官充分聽取了各方當事人的最後陳述。審判長宣布該案將在合議庭評議後,擇日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