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錯題:國家賠償中的侵權責任主體及賠償義務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
這是正確的
國家賠償中的侵權責任主體及賠償義務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
2. 哪類主體不能獲得國家賠償法的保護
國家賠償責任主體是國家,即對於國家機關,含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其違法執行職務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取得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責任主體是國家,即對於國家機關,含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其違法執行職務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取得國家賠償。賠償主體是國家而非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賠償的費用是來自國家財政。所以國家賠償的責任主體,其具體分析如下:
1、國家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是一個抽象的主體,它要行使其對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法制建設與實施的全面職能,必須藉助於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等國家機關及國家公務員依法行使權力、執行職務來實現。如果發生違法侵權造成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損害,則後果應當由其代表的行政權力的主體國家來承擔。依法實施賠償,保證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2、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在執行職務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應該從微觀上看成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錯誤和責任,而錯誤的僅僅歸責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從而錯誤的導致認為國家賠償責任主體應當是實施侵權行為的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而應當從宏觀上看總體的、根本上的錯誤應由國家來承擔。雖錯誤表現在國家公務員身上,而錯誤的根源和根本責任在國家。故侵權行為致害的法律後果應由國家獨立承擔全部責任。
3、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社會關系的復雜化,國家階級統治職能和社會公共職能隨之不斷增多、加強,損害的潛在根源明顯增多,侵權行為致損的情況復雜化,往往可能是多方位的綜合因素引起的,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輕微疏忽而導致巨大的損害事故發生。由此,一方面我們要求隨之國家要提供新的保護手段,而且往往這樣巨大的損害賠償責任也並非某個國家機關或者公務員所能承擔的了的,只有國家作為直接的賠償責任主體,方能承擔賠償責任和全部的法律責任,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不致被侵害。
3.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賠償的主體是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主體往往具體化為有關的行政人員。沒有行政主體,就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司法機關作為司法權主體,行政機關作為機關法人、行政人員作為公民等而引起的賠償,都不是行政賠償。
只有行政行為,即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執行公務的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非行政行為,如立法機關的立法行為、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行政機關的民事行為及行政人員的個人行為等,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4. 構成國家賠償責任要件之一的職務行為主體包括哪些人員
國家賠償責任構成要件:
在我國,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由職務行為主體,職務違法行為,損害與因果關系四個部分構成。
(一)職務行為主體。職務行為主體或者說侵權行為主體是構成國家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之一,即國家只對一定范圍內的主體的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按照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章和第3章的規定,我國的侵權行為主體包括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兩類。
(二)職務違法行為。這一構成要件實際上包含了兩項內容:一是致害行為必須是執行職務的行為;二是該執行職務的行為必須違法。
(三)損害事實。由於確立國家賠償的目的在於對受害人進行賠償,因此,損害的發生是國家賠償責任產生的前提條件。
(四)因果關系。即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損害事實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職權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國家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5. 國家賠償責任主體要件
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能成為國家賠償責任中的侵權主體的主要是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還有法律、法規授予國家職權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另外,有幾類特殊的組織或個人的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國家也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一種是受國家機關委託的組織或個人,他們在行使受委託的職權時違法侵害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受委託人超出委託范圍實施了侵權行為,國家是否對此承擔賠償責任呢?筆者認為如果受委託人的侵權行為與執行受託的職權有關,且侵權人只存在過失的情況下,國家對受託人的侵權行為是應該承擔賠償責任的。如治安聯防隊員在維護治安的過程中,對不服管理的人員使用了強制力,卻造成了對方的人身傷害,國家是需要對此負賠償責任的。但如果治安聯防隊員在休假期間,粗暴毆打他人則可視為被委託人實施非職權范圍的行為,國家對此不負賠償責任。另一種是應邀或自願協助執行公務的組織或個人,他們在執行公務范圍內的侵權行為,國家應當負責。如某公民在協助警察追趕逃犯時用木棒毆打致人傷害的,國家應當對此類行為負責,但是如果協助人員對已被抓獲的逃犯毆打致人傷害的,其行為不可視為國家侵權行為,應由其個人負責。還有一種是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家機關內部機構或臨時組建機構,他們依職能或授權執行職務的侵權行為所致損害,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國家對以上這些機關、組織或個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時都隱含了一個前提條件,即必須對其職務行為或執行職務有關的事實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而不對它們的民事行為或個人行為承擔責任,那麼,如何區分職務行為與非職務行為就顯得比較重要了。對於機關法人或組織來說,區分它們是公職行為還是民事行為不是很難,主要看其行為是否具有國家職權要素。但對於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來說,區分其職務行為和個人行為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為他們同時具有兩種身份,往往在職務行為中參雜著個人行為,要進行有效的區分須綜合參照多個標准,並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一般來說,可從如下角度來考慮:1、執行職務的時間和地點。公務行為的時間、地點在決定行為性質及職務范圍方面很重要,但不是必要和充分的條件。2、實施行為的名義。公務人員實施某行為時,如以行政機關名義出現則視作職務行為(假冒國家機關及公務人員名義的不在此列),如以個人名義出現,視為個人行為。應當表明身份而未表明致他人損害的,應視為非個人行為。3、與行使職權有內在的實質的聯系。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侵權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還是一定范圍內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一定范圍內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7. 國家賠償法賠償主體有哪些
您好,
國家賠償責任主體是國家,即對於國家機關,含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其違法執行職務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取得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責任主體是國家,即對於國家機關,含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其違法執行職務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取得國家賠償。賠償主體是國家而非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賠償的費用是來自國家財政。所以國家賠償的責任主體,其具體分析如下:
1、國家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是一個抽象的主體,它要行使其對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法制建設與實施的全面職能,必須藉助於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等國家機關及國家公務員依法行使權力、執行職務來實現。如果發生違法侵權造成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損害,則後果應當由其代表的行政權力的主體國家來承擔。依法實施賠償,保證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2、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在執行職務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應該從微觀上看成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錯誤和責任,而錯誤的僅僅歸責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從而錯誤的導致認為國家賠償責任主體應當是實施侵權行為的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而應當從宏觀上看總體的、根本上的錯誤應由國家來承擔。雖錯誤表現在國家公務員身上,而錯誤的根源和根本責任在國家。故侵權行為致害的法律後果應由國家獨立承擔全部責任。
3、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社會關系的復雜化,國家階級統治職能和社會公共職能隨之不斷增多、加強,損害的潛在根源明顯增多,侵權行為致損的情況復雜化,往往可能是多方位的綜合因素引起的,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輕微疏忽而導致巨大的損害事故發生。由此,一方面我們要求隨之國家要提供新的保護手段,而且往往這樣巨大的損害賠償責任也並非某個國家機關或者公務員所能承擔的了的,只有國家作為直接的賠償責任主體,方能承擔賠償責任和全部的法律責任,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不致被侵害。
8. 國家賠償的侵權主體,責任主體和賠償義務主體的區別
織復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制人有依照本法取得賠償的權利。國家賠償由本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義務。
由於《國家賠償法》是調整刑事賠償和行政賠償的專門法律,根據上述特別規定,無論刑事賠償還是行政賠償,被訴主體均為賠償義務機關,即賠償義務機關是唯一的責任主體和賠償義務主體。
然而,無論賠償義務機關是哪個機關,都是國家的組成部分,雖然賠償義務機關代表國家承擔賠償義務,但最終承擔責任的只能是國家。
9. 國家賠償法侵權主體是怎樣規定的呢
一般就是自然人,法人等均可。特殊罪名對年齡,身份有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