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承攬合同糾紛司法解釋

承攬合同糾紛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2022-01-01 17:26:52

⑴ 僱傭關系還是承攬關系責任如何界定是否要賠償

一、僱傭關系的概念、特徵及其責任承擔
(一) 僱傭關系的概念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規范當中,並沒有對僱傭的概念進行明確,同時也未就僱傭的法律關系的特徵未有確定性的分析,結合目前個體經濟存在的現實情況,筆者認為僱傭關系是指雇員在一定期間或不特定期間內,依據僱主的授權或者僱主的指示範圍從事為僱主謀取利益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僱主接受雇員提供的勞務並按約定給付報酬的民事法律關系。筆者認為這一說法比較清晰的界定了僱傭關系這一概念,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嚴格依此概念作為論述的基點。
(二) 僱傭關系的特徵
根據僱傭關系的定義以及我國司法實務所根據的法理來看,以及審判員在審理案件時查明事實的要求,僱傭關系所具有的主要法律特徵有:
1、雇員在僱主的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僱主可以隨時要求雇員調整工作的內容。這在日常實踐中,主要體現為僱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僱主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命令」進行工作方式或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崗位的調整。
2、僱主與雇員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強,僱主需為僱工提供工作條件。具體地說就是指僱主與雇員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如僱主需為雇員提出工作的空間、工具或設備等。
3、雇員的勞動義務不能轉移,必須親自履行;該特點筆者認為在區分僱傭與承攬的關系過程中尤為重要,是講雇員在向僱主提供勞務時,不得讓他人代替其提供勞務,雇員的身份具有不可替代性。
4、雇員以僱主的名義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
5、僱傭關系中,有一個相當穩定的支付工資的周期,如按星期、按月支付工資,工資支付有一個相當於該行業的比較固定的標准。
(三)僱傭關系中僱主的責任承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第9條的規定,如果雇員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況下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11條第1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參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由此可見,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另一方面,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僱主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僱主在僱傭關系中承擔的是嚴格無過錯責任,有時還要承擔替代責任。
二、承攬關系的概念、特徵及其責任承擔
(一) 承攬關系的概念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條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因此,承攬關系是基於承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在定作人與承攬方之間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1]
(二) 承攬關系的特徵
承攬關系中承攬人應當按照定作人約定的標准和要求完成工作;定作人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承攬人完成的工作成果;
定作人與承攬人之間訂立承攬合同,一般是建立在對承攬人的能力、條件等信任的基礎上,只有承攬人自己完成工作才符合定作人的要求;
承攬關系中定作人與承攬人地位平等,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
承攬關系的報酬是確定或可以按約計算的,但是否能獲得利益是不確定的。承攬關系中,承攬人所得的報酬是事先約定的,至於承攬人在工作中投入了多少工時,其勞動報酬能否達到預期的數額,是否會虧損等,這往往與承攬人的技能及市場的原材料價格變動等相連;
承攬關系中的風險由承攬人自己承擔,而且這種風險承攬人一般難以轉嫁。
(三) 承攬關系中定作人的責任承擔
基於承攬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關系的特點,法釋(2003)20號第10條前半段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這說明,承攬人在完成工作成果的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原則上不承擔侵權責任。其理由在於承攬人對定作人沒有人身依附關系,定作人不具有管理、支配和指示的權力,定作人無法控制承攬人發生侵權行為的風險。[2]但法釋(2003)20號第10條後半段規定:「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定作人承擔的「相應的賠償責任」,是指與其過錯程度相當的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
定作人承擔責任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構成要件:
定作人須有在定作過失、指示過失或者選任過失的行為
依據承攬關系的法律規定及流行的學者認識,定作人的定作過失是指定作加工行為的本身就存在過失,即承攬事項本身並為不法,但定作的主體或者定作人資格存在一定的瑕疵,如對易燃品、易爆品的加工。指示過失是指定作行為本身是合法或者正當的,但定作人在對承攬人完成工作過程中所做出的命令或者指令中具有過失。其中定作是指工作自身性質而言,指示是指工作的具體進行的方法而言。[3]選任過失是指定作人在選擇承攬人的時候應該考察承攬人的資歷、是否能夠勝任相應的工作。比如由於承攬人的設備簡陋或承攬人經驗缺乏而導致他人損害的,就屬於選任過失。指示過失可以由積極的行為構成,也可以由消極的行為構成。定作人命令承攬人違章作為為積極的指示過失;定作人對於承攬事項明知有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可能卻不告知預防而保持沉默,為消極的指示過失。
侵權行為須發生在承攬人執行承攬事項的過程中
承攬人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行為,必須是在執行定作人有定作
指示、選任過失的承攬事項過程中。和完成承攬事項無關的其他行為造成的侵權損害,與定作人無關,定作人不需承擔賠償責任。
承攬人的行為須構成侵權責任
如果承攬人的行為不構成侵權行為,定作人當然就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定作人承擔侵權責任,其前提必須是承攬人的行為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第三人或承攬人自身有實際的損害
依民法的基本理論適用的「填平式」原則,侵權行為發生後,無損害則無賠償。侵權法仍以填補損害為原則,只是要求賠償義務人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予以彌補——損失多少就填補多少。根據這一理論,定作人承擔責任就自然要求有損害的發生,即承攬人因執行承攬事項造成了第三人或者承攬人自身的損害。

僱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
區分僱傭關系與承攬關系最主要的意義在於損失發生後,即由誰來承擔法律責任。即明確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首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的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解釋》的第十一條則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即:承攬關系中的承攬人,應對完成工作成果的過程中,對外造成的損害及自身的損害承擔責任。定作人的過失責任並不是對承攬人責任承擔原則的突破,而是對其未盡職責所支付的代價,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僱傭關系中,僱主對於雇員遭受的外來人身損害承擔的是嚴格責任,無論這種損害是否是由於僱主的過錯引起的。僱主是否獲得向第三人的追償權,並不影響其對於雇員人身損害之無過錯責任的承擔。其次,從《民法通則》第125條規定來看:「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該條文規定的責任承擔主體是「施工人」,即建設工程的承包人,區別於發包人。但如果在雇員從事諸如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勞務時,把雇員解釋為施工人,那麼雇員就可能成為對第三人損害的責任承擔主體。在此情形下,區分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僱傭關系和承攬關系有如下不同:

主體地位不同。
僱傭關系中僱主與雇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人身依附關系,僱主可以對雇員實行管理和監督,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規則和制度來約束雇員。僱主可以隨時對工作進行修正,雇員工作過程中必須聽從僱主的指揮與安排,其提供勞務的時間和方式往往不能由自己決定。雇員的勞動是一種「從屬性勞動」。而承攬關系中,定作人與承攬人地位平等,承攬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獨立性,如何完成工作由承攬人自己決定,不受定作人的監督。承攬人一般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工作,他有權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技能,選擇他認為完成工作的最好方法。承攬人的勞動是一種「獨立勞動」。
目的不同。
僱傭關系中,僱傭合同以直接提供勞務為目的,合同標的是提供勞務。勞務是指不以實物形式而以提供勞動的形式滿足他人的某種需要的活動,所以無須要求勞務是否產生了僱主可期望的結果,雇員只要提供了勞務就有權獲得報酬。而在承攬關系中,承攬合同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僅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承攬人一般對工作成果具有瑕疵擔保義務,工作成果質量的高低,將會影響到承攬人能否依約獲得報酬。可見,僱傭關系偏重於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的行為,承攬關系則偏重於完成的勞動成果。
合同義務可否轉移不同。
僱傭關系中,未經同意,雇員不能將自己應付的勞動義務轉移給他人承擔,必須親自履行。而承攬關系中,承攬人只要能完成一定工作成果即可,並不一定要由承攬人自己提供勞務,可以將承攬的部分工作交給第三人來完成(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54條)。
報酬的確定與給付不同。
僱傭關系中,報酬的確定是根據市場勞動力的價格結合相應的行業標准確定的,報酬一經確定後,雇員一般能在長時間內取得穩定的報酬數額,不存在虧損的問題;而在承攬關系中,定作人因承攬人完成某項工作成果或做完某件事而支付報酬,該報酬不僅包括勞動力價格,還可能包括一些原材料價格、工本費等,承攬方還要承擔潛在的虧損風險。同時,一般而言,僱傭關系中的受僱人報酬是計時工資,而承攬關系中的承攬人報酬是計件報酬。
風險負擔不同。
在僱傭關系中,不論是「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還是「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如上文所述,僱主都應當承擔責任,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僱主在承擔責任後可以向雇員或第三人追償。在承攬關系中,根據《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10條,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只有當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⑵ 承攬合同糾紛能適用建設工程合同的有關法律規定嗎

這里的建設工程合同中的工程質量問題的責任分擔,應該是針對發包方對第三人責版任的權承擔問題。
而不是說承包方與發包方之間的問題,也就是說,發包方對外就工程質量問題承擔責任。

但是,在發包方和承包方這兩者之間,不管是建設工程合同還是承攬合同,都是需要承包方或承攬人按合同約定
做出質量合格的工程,這一點是這兩種合同應該都共同約束的。所以這里承包商的主張應得不到支持。

⑶ 為什麼承攬合同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34、35條

這是專門法和一般法的規定,在適用法律時同時出現一般規定和特別規定,優先專適屬用特別規定
在侵權法中的相關規定是一般規定,而在後者則是特別規定。
侵權法 第三十五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所以還是應該優先適用最高院的司法解釋。

⑷ 承攬合同糾紛能適用建設工程合同的有關法律規定嗎

答案事相反的,建設工程合同屬於承攬合同的一種,但有司法解釋的專門規定。

⑸ 如何有效區分承攬合同和僱傭合同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
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
僱傭合同是雇傭人和被雇傭人之間簽訂的提供勞務的合同。

綜上,承攬合同以承攬人的工作成果為目的,僱傭合同以被雇傭人提供勞務為目的,承攬合同是合同法明確規定的有名合同,屬於合同法調整,僱傭合同由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調整。

⑹ 承攬合同中,如果出了安全事故,承攬人沒有經濟賠償能力,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承攬合同中,一般造成他人損害,由承攬人承擔責任,與委託人無關。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承攬人:

是指承攬合同中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獨立完成約定工作並向對方交付工作成果的當事人。其主要義務和責任包括:

1、按約完成承攬任務並交付工作成果;

2、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親自完成約定工作;

3、妥善保管並合理使用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

4、接受定作人接約進行的合理監督;

5、對加工定作物交付前發生的意外滅失風險獨立承擔責任。

(6)承攬合同糾紛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當法院判決賠償後:

進入強制執行程序,法院查清債務人名下是否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債務人也可證明自己確實暫時沒有能力償還債務。法院認定債務人確實無能力償還的標準是:通過查詢債務人名下的存款、土地、房產、車輛、投資(股權)、股票等財產,沒有發現有可供執行的財產。

屬於被執行人所有的財產,除法律或司法解釋規定的被執行人及其所撫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房屋、生活用品、生活費用或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外,均為可供執行的財產。

⑺ 從一起案例看加工承攬合同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案情簡介]
2002年11月,某服裝加工廠在當地招工,條件是:勞動地點在工廠車間,勞動者自帶生產工具,由廠方分配生產任務,按加工合格的產品計件付給報酬。張某應聘後被工廠錄用。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在勞動過程中,該廠管理比較鬆散,沒有規定上下班的時間,勞動者只要完成工廠交給的生產任務即可以離廠回家。勞動報酬的領取也是隨機的,工廠資金比較充裕的時候,就按勞動者前一階段加工的產品的數量付給報酬。2005年1 月,張某在勞動過程中被切傷左手,住院期間共花銷醫療費3000元,事後經鑒定被評定為7級傷殘。張某認為自己是在工作中受傷,應當按照工傷對待。服裝加工廠認為其與張某之間沒有形成勞動關系而是一種加工承攬關系,張某不是該廠職工,不能享受工傷待遇。雙方經多次協商未果,張某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要求確認其與該廠之間形成的是勞動關系,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認定雙方之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某服裝加工廠不服該裁決,訴至法院。
[本案爭議焦點]:本案的焦點是如何正確區分勞動關系和加工承攬關系。對此產生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張某與某服裝加工廠之間存在加工承攬關系。因為張某與該廠未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辦理其他招工手續。工廠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也沒有其他規章制度約束勞動者。在張某與某服裝加工廠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一般的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要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用品。而張某在為該廠勞動的過程中,工廠沒有為其提供勞動工具和勞動保護用品,這說明張某是用自己的生產工具、以自己的勞動技能為工廠加工產品。在張某與該廠之間存在的是一種口頭上的加工承攬合同。雖然張某是在工廠內勞動,但僅僅依據勞動地點來判斷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片面的。張某與某服裝加工廠之間沒有勞動關系,所以張某所受的人身傷害不能認定為工傷,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張某是為某服裝加工廠加工產品、完成承攬任務時受傷的,按照《民法通則》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利益進行活動過程中受到傷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補償。某服裝加工廠作為受益人應當給予張某一定的補償。
另一種意見認為,張某與某服裝加工廠雖然沒有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但兩者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首先張某是在某服裝加工廠在當地招工時被聘用的。張某被聘用後,就是該廠的工人,雖然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工廠為張某分配生產任務,張某在工廠里按工廠的要求完成生產任務,符合勞動關系的特徵。其次,張某自帶生產工具,這是由工廠的生產條件簡陋、生產設備和工具不充裕決定的,並不能以此來否認勞動關系的存在;張某沒有按固定的時間上下班,是由於工廠自身的管理鬆散造成的,不是勞動者的過錯,更與勞動關系的有無無關;張某按加工合格的產品的數量,不定期地領取勞動報酬,只是說明工廠與勞動者之間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制,勞動者領取的是計件工資,而不是加工承攬的勞動報酬。張某與某服裝加工廠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張某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而受到事故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由某服裝加工廠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法院處理結果]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與某服裝加工廠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宣判後,某服裝加工廠表示服判,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正確審理本案的前提是如何區分勞動合同關系與加工承攬關系。
《工傷保險條例》在有關工傷認定的條款中使用的是「職工」一詞而不是勞動者。職工一詞的含義是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與企業沒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如從事加工承攬業務的勞動者,不認為是職工,其在勞動過程中受傷也不能認定為工傷。所謂加工承攬合同是指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接受承攬人工作成果並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共同點在於:兩者都是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質的合同,都是建立在勞動者提供一定勞動的基礎上的。兩者的區別是:承攬合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目的,合同的標的是承攬人完成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勞動過程本身,而勞動合同的標的則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承攬合同中,承攬人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獨立完成工作,與定作人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兩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隸屬關系,用人單位是管理者,勞動者是被管理者。用人單位要為勞動者按排生產任務,指定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工作要求,並以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勞動者。
本案在某服裝加工廠招聘張某的過程中,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其目的是為了逃避自己應當對勞動者承擔的勞動保護和工傷保險責任。同時其管理較為鬆散,既沒有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生產條件也沒有規定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和其他勞動要求,但這只是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不能以此來否認兩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否則就會為企業侵犯勞動者的權益大開方便之門。某服裝加工廠在錄用張某的時候,採取的是招工的形式,而不是將自己的生產任務以定做的方式交給張某,自己作為定做人,張某作為加工承攬人。所以當事人雙方從一開始就不具備建立加工承攬關系的意思,而是希望建立勞動關系。在勞動過程中,工廠向張某安排生產任務,並明確指定生產任務要在工廠中完成。按照工廠的要求,張某自帶生產工具,這是由於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完善造成的,不能以此來認定兩者的關系是加工承攬關系。
本案究其原因,是由於一些企業管理混亂,用工制度不規范,加之企業的經營者有意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造成的。只有確認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業已存在的勞動關系,落實其應當對勞動者承擔的責任,才能有效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督促企業完善用工制度,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建立良好的勞動管理秩序,促進企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⑻ 加工合同糾紛可以參照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嗎

不可以,加工合同和買賣合同是不同的合同性質,不能混為一談。

《合同法》第九章 買賣合同
第一百三十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買賣合同的定義】(引用文檔:案例(133726)篇 實務指南(1)篇 專業文章(2)篇 案例評析(4)篇)
第一百三十一條 買賣合同的內容除依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以外,還可以包括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買賣合同的內容】(引用文檔:案例(576)篇)
第一百三十二條 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標的物】(引用文檔:案例(1938)篇 案例評析(3)篇)
第一百三十三條 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引用文檔:法規(2)篇 案例(2977)篇 專業文章(3)篇 案例評析(2)篇)
第一百三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

第十五章 承攬合同
第二百五十一條 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
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承攬合同的定義】【法條提示】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江西長林電梯有限責任公司與山西長治市夢聖娜婦兒用品有限公司定作合同糾紛一案指定管轄的通知
◆典型案例
1.吉林冶金設備廠訴煙台冶金研究所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4年第6期)
2.羅某與雲南某機床廠破產管理人修理合同糾紛上訴案(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8)雲高民三終字第29號民事判決書)
(引用文檔:法規(1)篇【司法解釋(1)篇】 案例(35382)篇 實務指南(1)篇 專業文章(1)篇 案例評析(7)篇)

第二百五十二條 承攬合同的內容包括承攬的標的、數量、質量、報酬、承攬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驗收標准和方法等條款。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合同的主要條款】(引用文檔:案例(743)篇)
第二百五十三條 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法條釋義】【法條要點: 承攬人的義務與交由第三人完成主要工作】(引用文檔:法規(1)篇 案例(3072)篇)
第二百五十四條 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閱讀全文

與承攬合同糾紛司法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