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投標過程有質疑投訴應該過走哪些程序
對投標過程有質疑,進行投訴,沒有復雜的程序,直接向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投訴就行。
最好在投訴前把證據准備好,一旦調查取證的時候,你就可以直接拿出來。
Ⅱ 供應商如何質疑與投訴
供應商在參加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過程中,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可以向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政府采購專家韓孟玉認為質疑、投訴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熟練掌握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一是要認真學習《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遇到問題可以向有關專家進行咨詢,切勿不懂裝懂,鬧出笑話。二是領會招標文件的全部內容。尤其要全部掌握招標文件規定的廢標條款,只要達到廢標條款之一的就廢標。最大限度地減少由於廢了標而當事人不服,引發質疑或投訴。三是提出的質疑或投訴要有證據和法律依據。 供應商質疑應注意的問題 (一)質疑必須符合規定的質疑條件。供應商認提出質疑,就必須有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如果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與質疑供應商沒有關系,或者供應商沒有提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供應商不宜提出質疑。 (二)質疑必須符合的時限要求。《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采購人提出質疑。采購人委託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供應商可以向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 (三)質疑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對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提出質疑,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供應商如採用口頭形式提出質疑,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可以不予書面答復。質疑書的主要內容: 1.質疑人的名稱、地址、電話等; 2.具體的質疑事項及事實依據; 3.提出質疑的日期。 質疑書應當署名。質疑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質疑人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並加蓋公章。 供應商投訴應注意的問題 (一)投訴供應商提起投訴的條件。《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實施辦法》規定,投訴供應商提起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投訴人是參與所投訴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 2.提起投訴前已依法進行質疑; 3.投訴書內容符合規定; 4.在投訴有效期限內提起投訴; 5.屬於本財政部門管轄; 6.同一投訴事項未經財政部門投訴處理; 7.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條件。 (二)投訴的時限要求。《政府采購法》規定,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三)投訴書要符合規定的內容。《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實施辦法》規定,投訴人投訴時,應當提交投訴書,並按照被投訴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供應商數量提供投訴書的副本。投訴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電話等; 2.具體的投訴事項及事實依據; 3.質疑和質疑答復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 4.提起投訴的日期。 投訴書應當署名。投訴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投訴人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並加蓋公章。 (四)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的時限。《政府采購法》第五十六條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五)暫停采購活動時限。《政府采購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但暫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 對投訴處理決定不報的法律救濟渠道 《政府采購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作為政府采購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究竟怎樣處理供應商的投訴事項,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保障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呢?有專家建言,可以嘗試一種「一查、二看、三核實、四交代」的處理方法。 一查 「查」就是對供應商投訴的事項進行審查,看其是否屬於《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的投訴范圍,從而快速確定是否受理該項投訴事宜。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采購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錯綜復雜的,加之一個采購項目最終只能有一個供應商中標,因而其他未中標的參與者,往往會有的「有意見」,有的「發牢騷」,還有的做出亂投訴、瞎告狀的行為。為了提高處理采購糾紛的效率,防止少數不法分子借機擾亂政府采購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事項的受理范圍就必須要嚴格堅持《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即供應商只能就「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這3個事項進行投訴,對不屬於這個法定范圍的投訴事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不予受理。 二看 「看」就是查看供應商投訴的程序是否合法,查看供應商投訴的時間是否及時有效。《政府采購法》第六章對供應商的「投訴」行為設置了具體的投訴程序,供應商只有嚴格依照這些法定的程序進行投訴,才能夠有效、及時地行使或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利。這些法定的程序就是: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必須首先要向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只有在被質疑人未按期做出答復,或對其做出的答復不滿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如果供應商事先沒有向采購人提出質疑,而直接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那麼,這種形式的投訴屬於無效投訴,將不被受理。 另外,投訴供應商也只有在質疑答復期滿後的15個工作日內,及時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才能有效,逾期提出的投訴也屬於無效投訴。失去了法律保障,投訴事項也不能被受理。 三核實 「核實」就是核實采購文件資料、核實走訪采購當事人、核實投訴人的受害程度。對供應商提出的合法的投訴事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核實,以全面、客觀地查清投訴事項的真相,便於做出正確的處理決定,維護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先要查看與投訴事項有關的采購文件資料,看這些采購文件在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等方面是否存在著對供應商產生某種歧視性待遇的內容。如果確實存在,就必須要採取果斷措施加以整改。然後要深入實地走訪調查。政府采購活動涉及到眾多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局部的矛盾與問題而引起投訴時,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能聽信一面之詞,不但要調查矛盾雙方當事人,更重要的還是要向涉及投訴事項的第三方采購當事人進行核實,以充分聽取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公正對待所有的采購當事人,這樣才能使調查結果更具真實性、全面性。最後要核實投訴當事人的受害程度。投訴供應商提出投訴的目的,就是要討回公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只有對供應商的受害程度做出客觀的評價,才能對其投訴事項做出合理的處理決定,也才能使投訴供應商口服心服。 四交代 「交代」就是對投訴事項要做出書面交代,對投訴供應商的「維權」行為要有個實質性的交代,對其他與投訴事項有關的采購當事人要有個通報性的交代,必要時還要向人民有個交代。作為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維護投訴供應商的正當權益,還必須要保障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切實維護政府采購的市場秩序。因此,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對每一件合法的投訴事項做出嚴肅認真的處理決定,而且,還必須要向各有關方面通報這一處理決定,以使政府采購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更能經得起社會各界的評議與監督。
Ⅲ 如何應對來辦事群眾的投訴和質疑
一、熱情誠懇,給人以親切感
一般來說,來訪群眾都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而來的。接待人員,一定要善於藉助平易近人的神態、和藹可親的話語、謙遜溫和的語調,來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以贏得來訪者的肯定感情和積極配合。上訪者各界、各級層人員無所不有。因此,面向上訪者講話,就要根據上訪者的不同身份、素質、特點,說些各得其所,盡量得體的話,千萬不要說那些千人一腔的「官樣話」。如果來訪者所反映的問題屬於本單位管理范圍,在政策范圍內又可以解決的,一定要設法幫助解決。即使來訪者所提出的要求稍有過高,也要耐心宣傳解釋有關政策,說明不能滿足的理由,通過溝通思想,以求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倘若所反映的問題不屬於本部門管理范圍,也絕不能敷衍塞責,三言兩語把人打發了事。
二、真情實意,給人以誠意
信訪接待人員只有跟來訪群眾推心置腹,才能取得共同性語言,實現雙向交流。你實實在在地同來訪群眾交流思想,群眾才願意把自已的真話、實話、心裡話講給你聽,你要是虛情假意或拐彎抹角,人家心裡有苦衷也不願意對你講,你也無法了解到群眾的要求和呼聲,所謂真情實意,一是要講實在話。對於政策上有明確規定的問題,要態度明朗地作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回答,絕不模稜兩可,含糊其辭;對進在研究的傾向性意見或不宜公布的內部規定和涉及到檢舉人、調查人所反映的問題絕不能透露給來訪人,更不能把對有關部門在工作配合上的意見在來訪人面前流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表實在態。對未經調查核實的事情,千萬不要隨意表態。如果來訪人急於要你作出實質性的回答,也只能運用「假如事情是這樣的話,最好通過什麼渠道,採取什麼方法去解決」的「假設性」答復,以免造成不應有的後果。三是敢於面對事實不迴避問題。對群眾來信來訪提出的問題,凡是符合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又有條件解決的必須解決到位,讓群眾感到我們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是負責任的。尤其要正確對待集體上訪,集體上訪人多勢眾,反映的問題多,而且涉及范圍廣,處理不當極易發生意外行為。接待集體上訪時頭腦要清醒,態度要冷靜,既不能牽就上訪者而滿足其不合理要求,更不能因群眾有不合理要求而否定其反映問題的合理部分。 如果迴避矛盾,只能引起群眾反感,加劇對抗心理,形成新的上訪。
三、言之有據,給人以信服感
熟悉政策、言之有據,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接待工作的關鍵。接待人員不熟悉有關政策及其沿革,不把群眾提出的具體問題放回到特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中去進行分析,勢必會牽強附會或漏洞百出。要是你的答話不得要領或不足為據,群眾又怎麼能折服於你呢?如果你能對答如流地道出確切的政策依據來,即使來訪者提出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別人也是會心悅誠服,滿意而回的。
四、用語婉轉,給人以寬松感
言不在直,達意則靈;語不在快,至理則明。接待人員不能不講究對話策略和語言藝術。在接待中,問話要因人,因事而異。有的可以直截了當地問,有的可以委婉含蓄地問,有的則不應該問。如來訪人報告事實真相,請求解決困難時,應循循善誘詢問清楚,讓其一吐為快;如來訪涉及到揭發、控告的,除問明是傳聞還是親見外,還應迂迴點撥問明某些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有關情節;對於個人的隱私密事,是絕不可窮追不舍,打破沙鍋問到底,弄個水落石出的。在提出批評意見之前,你不妨給對方一個積極的評價,然後區別不同的情況,該直說的時候開門見山,該婉言的時候婉轉含蓄。要是來訪人心情不暢,你應特別注意自已的表情、手勢和語調,或選擇良機,用弦外之音使之領會言外之意;或轉換話題,用巧言妙語緩和接待氣氛,以免造成僵局。
五、講究儀態,給人以責任感
接待交談,接待者要儀表端莊、自然大方、語調和諧、情緒穩定、心胸坦盪。交談時,要凝神注視對方的臉部表情,專心傾聽和摘記來訪者的陳述。接待人員不要隨便岔開別人的話題或打斷別人的陳述,一定要讓人把話講完;不要簡單生硬地否定群眾的批評意見,即便是不夠確切的批評意見。無論批評者的情緒如何偏激,措詞如何強烈,也不可感情用事,做出失態的舉止來。
六、言而有信,給人以信任感
信口開河,應而不辦,是社交生活的一大忌。接待中應允來訪人的事情,一定要予以兌現。如果來者提出的問題需要請示領導,或需要商請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配合解決,事後一定要把領導的意見,或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的意向及時告訴來訪人。接待者一定要心平氣和,和藹、豁達、寬宏、大度。針對上訪者提出的具體問題,說些適度的話,不要信口開河,不能用任何過激的言詞刺激上訪者的情緒。
七、不偏不倚,給人以公正感
群眾上訪,無論是咨詢政策還是簽證蓋章,也無論是揭發申訴還是反映情況,都希望接待人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堅持真理,揚善懲惡;堅持黨性,扶正祛邪,不迎上壓下。真正做到上述幾條,有四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在聽取來訪人員意見時,既要將心比心,相信群眾,又不能偏聽偏信,先入為主。二是在掌握現行政策時,既要實事求是,靈活變通,又不可無原則遷就,拿原則做交易。三是在執行上級指示時,既要尊重領導同志的意見,正確領會上級的意圖,但又不可唯唯諾諾,唯上是從。四是會同有關單位處理問題時,既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份內工作,但又不能本位主義,不顧全大局。
八、正派清廉,給人以楷模感
面對面地做群眾工作,一定要發揚一心為公,兩袖清風的工作作風。作為人民公僕,在接待中一定要恪守避親、廉潔、公正三條原則。避親,就是凡涉及至愛親朋的事情,一律迴避,拒不插手;廉潔,就是要拒絕群眾的饋贈,不借工作之便以權謀私,收受賄賂;公平,就是認理不認人,凡事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Ⅳ 政府采購質疑答復和投訴處理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質疑和投訴行為,保護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政府采購質疑的提出和答復、投訴的提起和處理。
第三條 政府采購供應商(以下簡稱供應商)提出質疑和投訴應當堅持依法依規、誠實信用原則。
第四條 政府采購質疑答復和投訴處理應當堅持依法依規、權責對等、公平公正、簡便高效原則。
第五條 采購人負責供應商質疑答復。采購人委託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采購代理機構在委託授權范圍內作出答復。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以下簡稱財政部門)負責依法處理供應商投訴。
第六條 供應商投訴按照采購人所屬預算級次,由本級財政部門處理。
跨區域聯合採購項目的投訴,采購人所屬預算級次相同的,由采購文件事先約定的財政部門負責處理,事先未約定的,由最先收到投訴的財政部門負責處理;采購人所屬預算級次不同的,由預算級次最高的財政部門負責處理。
第七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采購文件中載明接收質疑函的方式、聯系部門、聯系電話和通訊地址等信息。
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當在省級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公布受理投訴的方式、聯系部門、聯系電話和通訊地址等信息。
第八條 供應商可以委託代理人進行質疑和投訴。其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具體許可權、期限和相關事項。供應商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供應商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簽字或者蓋章,並加蓋公章。
代理人提出質疑和投訴,應當提交供應商簽署的授權委託書。
第九條 以聯合體形式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其投訴應當由組成聯合體的所有供應商共同提出。
第二章 質疑提出與答復
第十條 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中標或者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
采購文件可以要求供應商在法定質疑期內一次性提出針對同一采購程序環節的質疑。
第十一條 提出質疑的供應商(以下簡稱質疑供應商)應當是參與所質疑項目采購活動的供應商。
潛在供應商已依法獲取其可質疑的采購文件的,可以對該文件提出質疑。對采購文件提出質疑的,應當在獲取采購文件或者采購文件公告期限屆滿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
第十二條 供應商提出質疑應當提交質疑函和必要的證明材料。質疑函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供應商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編、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二)質疑項目的名稱、編號;
(三)具體、明確的質疑事項和與質疑事項相關的請求;
(四)事實依據;
(五)必要的法律依據;
(六)提出質疑的日期。
供應商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供應商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授權代表簽字或者蓋章,並加蓋公章。
第十三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不得拒收質疑供應商在法定質疑期內發出的質疑函,應當在收到質疑函後7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並以書面形式通知質疑供應商和其他有關供應商。
第十四條 供應商對評審過程、中標或者成交結果提出質疑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可以組織原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詢價小組或者競爭性磋商小組協助答復質疑。
第十五條 質疑答復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質疑供應商的姓名或者名稱;
(二)收到質疑函的日期、質疑項目名稱及編號;
(三)質疑事項、質疑答復的具體內容、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四)告知質疑供應商依法投訴的權利;
(五)質疑答復人名稱;
(六)答復質疑的日期。
質疑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第十六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認為供應商質疑不成立,或者成立但未對中標、成交結果構成影響的,繼續開展采購活動;認為供應商質疑成立且影響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按照下列情況處理:
(一)對采購文件提出的質疑,依法通過澄清或者修改可以繼續開展采購活動的,澄清或者修改采購文件後繼續開展采購活動;否則應當修改采購文件後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二)對采購過程、中標或者成交結果提出的質疑,合格供應商符合法定數量時,可以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的,應當依法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否則應當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質疑答復導致中標、成交結果改變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將有關情況書面報告本級財政部門。
第三章 投訴提起
第十七條 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後15個工作日內向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財政部門提起投訴。
第十八條 投訴人投訴時,應當提交投訴書和必要的證明材料,並按照被投訴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以下簡稱被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供應商數量提供投訴書的副本。投訴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姓名或者名稱、通訊地址、郵編、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二)質疑和質疑答復情況說明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具體、明確的投訴事項和與投訴事項相關的投訴請求;
(四)事實依據;
(五)法律依據;
(六)提起投訴的日期。
投訴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投訴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授權代表簽字或者蓋章,並加蓋公章。
第十九條 投訴人應當根據本辦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信息內容,並按照其規定的方式提起投訴。
投訴人提起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提起投訴前已依法進行質疑;
(二)投訴書內容符合本辦法的規定;
(三)在投訴有效期限內提起投訴;
(四)同一投訴事項未經財政部門投訴處理;
(五)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條 供應商投訴的事項不得超出已質疑事項的范圍,但基於質疑答復內容提出的投訴事項除外。
第四章 投訴處理
第二十一條 財政部門收到投訴書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審查後按照下列情況處理:
(一)投訴書內容不符合本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的,應當在收到投訴書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書面通知投訴人補正。補正通知應當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未按照補正期限進行補正或者補正後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受理。
(二)投訴不符合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三)投訴不屬於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投訴人向有管轄權的部門提起投訴。
(四)投訴符合本辦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的,自收到投訴書之日起即為受理,並在收到投訴後8個工作日內向被投訴人和其他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發出投訴答復通知書及投訴書副本。
第二十二條 被投訴人和其他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應當在收到投訴答復通知書及投訴書副本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財政部門作出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第二十三條 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事項原則上採用書面審查的方式。財政部門認為有必要時,可以進行調查取證或者組織質證。
財政部門可以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或者職責許可權,委託相關單位或者第三方開展調查取證、檢驗、檢測、鑒定。
質證應當通知相關當事人到場,並製作質證筆錄。質證筆錄應當由當事人簽字確認。
第二十四條 財政部門依法進行調查取證時,投訴人、被投訴人以及與投訴事項有關的單位及人員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財政部門所需要的相關材料。
第二十五條 應當由投訴人承擔舉證責任的投訴事項,投訴人未提供相關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投訴事項不成立;被投訴人未按照投訴答復通知書要求提交相關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同其放棄說明權利,依法承擔不利後果。
第二十六條 財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七條 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事項,需要檢驗、檢測、鑒定、專家評審以及需要投訴人補正材料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投訴處理期限內。
前款所稱所需時間,是指財政部門向相關單位、第三方、投訴人發出相關文書、補正通知之日至收到相關反饋文書或材料之日。
財政部門向相關單位、第三方開展檢驗、檢測、鑒定、專家評審的,應當將所需時間告知投訴人。
第二十八條 財政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暫停采購活動,暫停采購活動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0日。
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收到暫停采購活動通知後應當立即中止采購活動,在法定的暫停期限結束前或者財政部門發出恢復采購活動通知前,不得進行該項采購活動。
第二十九條 投訴處理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財政部門應當駁回投訴:
(一)受理後發現投訴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
(二)投訴事項缺乏事實依據,投訴事項不成立;
(三)投訴人捏造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材料;
(四)投訴人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證據來源的合法性存在明顯疑問,投訴人無法證明其取得方式合法的,視為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
第三十條 財政部門受理投訴後,投訴人書面申請撤回投訴的,財政部門應當終止投訴處理程序,並書面告知相關當事人。
第三十一條 投訴人對采購文件提起的投訴事項,財政部門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認定投訴事項成立。經認定成立的投訴事項不影響采購結果的,繼續開展采購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采購結果的,財政部門按照下列情況處理:
(一)未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的,責令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二)已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但尚未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認定中標或者成交結果無效,責令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三)政府采購合同已經簽訂但尚未履行的,撤銷合同,責令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四)政府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相關當事人可依法提起訴訟,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二條 投訴人對采購過程或者采購結果提起的投訴事項,財政部門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認定投訴事項成立。經認定成立的投訴事項不影響采購結果的,繼續開展采購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采購結果的,財政部門按照下列情況處理:
(一)未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的,責令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二)已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但尚未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認定中標或者成交結果無效。合格供應商符合法定數量時,可以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的,應當要求采購人依法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否則責令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三)政府采購合同已經簽訂但尚未履行的,撤銷合同。合格供應商符合法定數量時,可以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的,應當要求采購人依法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否則責令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四)政府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相關當事人可依法提起訴訟,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投訴人對廢標行為提起的投訴事項成立的,財政部門應當認定廢標行為無效。
第三十三條 財政部門作出處理決定,應當製作投訴處理決定書,並加蓋公章。投訴處理決定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姓名或者名稱、通訊地址等;
(二)處理決定查明的事實和相關依據,具體處理決定和法律依據;
(三)告知相關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以及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和起訴期限;
(四)作出處理決定的日期。
第三十四條 財政部門應當將投訴處理決定書送達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並及時將投訴處理結果在省級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公告。
投訴處理決定書的送達,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送達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財政部門應當建立投訴處理檔案管理制度,並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處分,並予通報:
(一)拒收質疑供應商在法定質疑期內發出的質疑函;
(二)對質疑不予答復或者答復與事實明顯不符,並不能作出合理說明;
(三)拒絕配合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事宜。
第三十七條 投訴人在全國范圍12個月內三次以上投訴查無實據的,由財政部門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
投訴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虛假、惡意投訴,由財政部門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禁止其1至3年內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一)捏造事實;
(二)提供虛假材料;
(三)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證據來源的合法性存在明顯疑問,投訴人無法證明其取得方式合法的,視為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
第三十八條 財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投訴處理職責中違反本辦法規定及存在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質疑函和投訴書應當使用中文。質疑函和投訴書的範本,由財政部制定。
第四十條 相關當事人提供外文書證或者外國語視聽資料的,應當附有中文譯本,由翻譯機構蓋章或者翻譯人員簽名。
相關當事人向財政部門提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應當說明來源,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證據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相關當事人提供的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內形成的證據,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
第四十一條 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不得向投訴人和被投訴人收取任何費用。但因處理投訴發生的第三方檢驗、檢測、鑒定等費用,由提出申請的供應商先行墊付。投訴處理決定明確雙方責任後,按照「誰過錯誰負擔」的原則由承擔責任的一方負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合理分擔。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規定的期間開始之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質疑和投訴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本辦法規定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數。
第四十三條 對在質疑答復和投訴處理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依法不予公開的信息,財政部門、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等相關知情人應當保密。
第四十四條 省級財政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財政部2004年8月11日發布的《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財政部令第20號)同時廢止。
Ⅳ 不屬於政府采購質疑答復和投訴處理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實事求是,公開公正,證據確鑿
Ⅵ 質疑 該怎麼受理
處理質疑似乎日漸成為集中采購機構的「主流工作」之一,各種質疑令其分身乏術。最讓人頭痛的是,關於質疑,法律方面並沒有像投訴一樣,有具體的處理辦法。這使其在處理很多問題時無所適從,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順暢運行 政府采購活動中,供應商質疑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爭議,對於維護政府采購制度的健康運行至關重要。 質疑是體現供應商知情權和監督權的一項重要規定。但在政府采購制度實施時間還不長的現在,首先因還存在各種不規范的地方,質疑供應商比較多;其次,有不少供應商濫用質疑權;再者,沒有關於質疑的詳細處理辦法。這些情況的存在,都給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 據了解,集中采購機構幾乎用1/3的時間來處理日常的質疑。不少集中采購機構抱怨:每天其他事情都不用做了,公布中標結果後,質疑就會隨之而來。有根有據的質疑還可以接受,但大量憑臆測或純粹為了發泄的質疑,讓人焦頭爛額。 質疑范圍與條件 現在有不少供應商只要有疑問,就向集中采購機構質疑。其實質疑是有范圍的,只包括采購文件、采購過程以及中標、成交結果等三個方面的事項。因此,集中采購機構在接受質疑時要看清質疑內容是不是在此范圍內。 在采購活動中,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供應商可能會比較隨意地對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等事項,向集中采購機構提出質疑。如果沒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就會使集中采購機構承擔過重的工作量。因此,《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提出質疑,就必須有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和理由。如果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與質疑供應商沒有關系,或者供應商沒有提出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與理由,集中采購機構可以不受理這種情況的質疑。 何謂「有利害關系」 有人認為只要是購買了標書的供應商就是與這個項目有利害關系,即使沒有投標。因為企業花錢買了標書,這就構成了一定的利益關系。但此企業只能對招標文件進行質疑,而不能對後期的采購過程或者中標、成交結果進行質疑。 受理質疑有實招 「把質疑進行階段性的劃分」是徐州市政府采購中心找到的「實招」。第一,要求對采購文件進行質疑,只能在開標前。采購中心給購買標書的人留出質疑時間,如果開標後再質疑采購文件,一律不受理。 第二,評完標以後,企業可以對評標過程、中標、成交結果進行質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避免兩種情況:首先,有不少投標商在沒有公布中標結果前,即使發現招標文件有問題,也不吭聲,知道自己沒有中標後,就開始「發難」。其次,采購文件確實有問題,評標結果出來後再質疑,時間比較長,責任不太好劃分。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集中采購機構「招架不住」的一個原因是「責任不清」,應該做到「誰負責誰答復」。即供應商質疑采購文件的內容,如果是采購人負責,就讓采購人答復,評標過程的問題就請專家答疑。這樣在答復時既有針對性,而且還減少了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壓力。 受理 但終以事實為依據 浙江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俞建玉說:「我們要相信大部分供應商不會無理取鬧,故意質疑搗亂。供應商相對來說是弱勢群體,對他們的質疑,集采機構應認真受理,這樣供應商才有更大的熱情參與政府采購。」 徐州市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姚賓禮認為,面對沒有證據的質疑,有的比較好解決,但有些只能不了了之。首先,如果供應商質疑中標商的資質、數據或者其他證明是假的,即使沒有證據,集采機構也可以把被質疑的企業叫來,重新審核資質證明文件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其次,如果供應商質疑幾家企業串標等情況,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很難解決。例如,幾家投標商確實串標了,不僅是供應商感覺到了,就是集采機構也覺得有問題。但如當事人不承認,質疑供應商又沒有提出有力證據,集采機構將無能為力。 業內人士認為,要解決這種問題,關鍵還是抓住根源。如果招標文件資質門檻設定,各種技術參數設置科學合理的話,潛在投標商就不會看出可能會有哪幾家企業參與,自然也就不存在串標的可能性了。另外,在全部滿足招標文件實質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好採用最低評標價法,這樣也可以避免串標的可能。 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姜毅認為,讓企業把所有證據都搜集齊全,集采機構才接受質疑,這樣不可取,因為那樣對企業來說太困難,而且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完成。因此,集采機構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調查。而取證十分困難的質疑,要求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再提供補充證據,否則集采機構也無能為力。 質疑中的「查無此事」 在眾多質疑中,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有不少最終都是「駁回原訴」、「查無此事」。雖然是職責所在,但多少還是讓集采機構人員覺得「郁悶」。因為現在集采機構的采購任務很繁重,人手又不多。甚至在調查過程中,明顯感覺質疑供應商是在「亂質疑」,只為發泄沒有中標的怨氣。 但也有集采機構認為供應商的質疑,對其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是有好處的,可以趁機改進集采機構內部的管理,特別是對程序方面問題的質疑。姚賓禮認為,在初級階段,對供應商的質疑權不易給予太多的約束,對於那些不實質疑給予口頭警告即可,否則不利於政府采購工作的改進,無理取鬧的供應商還是少數。 關鍵是規范集采機構在質疑受理、處理與決定、責任方面,面對的種種問題,都說明質疑需要一個規范的程序和規范的處理辦法。 所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質疑也應該出台一個類似投訴一樣的規章制度。質疑是投訴的前一站,如果質疑處理不好,勢必造成投訴的增多。有人說:「投訴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在質疑階段沒有處理好的問題,轉到投訴階段了。
Ⅶ 投標質疑和投訴的區別
需要看招標文件中對此有沒有規定
如果有規定就按照招標文件來
再看就是事開標前階段 還是開標後階段
開標前可以咨詢招標代理公司
開標後 質疑的話 就按照招標文件中的要求 按照指定方式質疑
Ⅷ 招投標標的質疑和投訴有什麼區別
受理的對象不同,受理質疑的對象是招標人,受理投訴的對象是相關行政監督部門。
Ⅸ 投標質疑函回復不滿意投訴怎麼寫
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認為招標投標活動不符合
法律
、行政法規及本辦法規定 的,內可以自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10日內向相應主管部門投訴。投訴人應當於投訴期內 在招標網上填寫投訴書。
若對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開標或評標結果有異議,則潛在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 系人應當在自領購資格預審文件、領購招標文件、開標、評標結果公示結束10日內向相應 的主管部門提出,且在進行上述投訴之前,應當先向招標人提出異議(異議答復期間不計 算在投訴期限內),並提供異議和異議答復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且將由投訴人單位負責人 或單位負責人授權的人簽字並蓋章的投訴書、單位負責人證明文件及相關材料在投訴期內送 達相應的主管部門。境外投訴人所在企業無印章的,以單位負責人或單位負責人授權的人簽 字為准。
投訴應當有明確的請求和必要的證明材料。投訴有關材料是外文的,投訴人應當同時提 供其中文譯本,並以中文譯本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