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如何處理幼兒間的糾紛

如何處理幼兒間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2-01-01 03:45:10

① 怎樣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糾紛

一、做家長的首先要冷靜,先做調查再處理。
對於孩子和其他孩子產生的糾紛,家長首先要冷靜,先問問自己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事情的經過怎麼樣,結果如何。然後再問問知道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說的一樣,然後再給孩子出主意,想辦法,找對策。這其中的分寸家長要掌握好,如果是自己孩子錯了,那就明確指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如若是別的孩子錯了,家長也應該本著善良誠懇的態度,教孩子學會原諒他人。
二、當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不要捨不得。
孩子在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回家跟父母哭訴,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張正義,討回公道。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靜,仔細聽孩子述說。不要看見孩子哭就心裡不好受,覺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馬上就要為孩子出頭;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度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它們之間的矛盾很簡單,根本不用家長提心吊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定勝負。應該讓孩子受點挫折,受點委屈,受點挑戰是必要的,家長不要不捨得,要放寬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只要在合適的度內,完全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
三、當家長的不要因為孩子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就限制孩子的交往。
孩子生活在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確的對待,較為公正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會很快煙消雲散,化為烏有。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與某個孩子鬧了不愉快,就橫加阻攔,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那樣只會激化矛盾,只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蒙上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長大的,是要走上社會的,它需要承擔它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自己會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家長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孩子就是在和夥伴的打打鬧鬧中長大的,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斷定別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以用成人的狹隘眼光評判和限制。
四、孩子之間的矛盾或者不愉快,家長不要枉下結論。
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沒有利益沖突,更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們之間只是一些聽上去像小孩子們玩的過家家游戲。不是這個碰了那個,就是那個撩了這個,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無端的評價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到底誰對誰錯,更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許家長很在乎誰對誰錯的時候,孩子們卻已經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為朋友了。
五、家長不要就事論事,替孩子處理事情。
當家長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時,不是要教孩子怎麼還手,或者幫孩子處理事情,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長的這種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既能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慰,又能給孩子精神上的幫助,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寬容、博學、正直、勇敢去吸引別人,影響別人,這樣做就會讓身邊的好朋友多起來,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裡的權威。

② 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

一、注意觀察了解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幼小的孩子,因為他們年齡小,特別是小班的孩子,還不能明辨是非,經常人雲亦雲,甚至會把想像與真實相混淆。所以,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了解真實的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例1:戶外活動准備排隊時,李海昊和聶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緊,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來向老師告狀說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臉驚慌趕緊向我聲明:「我是不小心的!不小心的!……」我先扶起子涵並檢查他沒有摔傷後對他說:「你們是自己互相玩耍不小心摔的,海昊沒有打你,而且你沒有摔痛就哭,男孩子能這么嬌氣嗎?」子涵點點頭不哭了,我進一步以柔和的聲音引導海昊說:「老師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你把子涵壓倒了,應該說『對不起』」,海昊見老師沒有責備他不再驚慌並認真地向子涵說:「對不起」,子涵趕緊說:「沒關系」,倆個人又成了好朋友。
例2:這兩天,班上最乖的小女孩劉貝雨多次哭著告班上最乖的小男孩饒弘的狀:「老師,饒紅打我。」其他幼兒都跟著喊:「饒弘打劉貝雨。」並跑過去要扭饒弘到老師面前,我很納悶,饒弘從來不跟人打架,怎麼也開始欺侮人了,而且是欺侮班上最乖的劉貝雨,但是因為沒有注意到事情的經過,只好一邊安慰貝雨一邊批評饒紅並提醒他以後不敢再欺侮人,可是饒弘卻極力辯白:「我沒有打貝雨。」「沒有打那貝雨怎麼會哭呢?」我不相信,但饒弘卻一臉不服氣地說:「我沒有碰到她,我就用手比了一下。」帶著納悶,我開始認真注意他們兩個的表現情況,原來饒弘有時會模仿電視上的武打動作,對著同桌貝雨比劃,雖然沒有真的打到貝雨身上,但是嬌氣的貝雨卻委屈得淚流滿面。明白真相後,我找來饒弘和貝雨,進行了相應的教育引導,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二、及時解決問題
幼兒以暫時記憶為主,如果發生的事情沒有及時解決,過後幼兒容易忘記事情的經過, 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據,從而失去教育意義,甚至造成冤假錯案。
如班上有個最好動的幼兒吳嘉豪,經常磕磕碰碰弄傷自己。一天早接待時,他的媽媽指著兒子鼻子下面的一條條紅斑向我告狀:「我孩子的皮膚被劉暢(嘉豪的同桌)抓破了,老師幫忙教育一下。」我耐心地開始詢問事情的經過,嘉豪小朋友一下子點頭一下子搖頭,自己也搞不清事實真相,他的媽媽站在旁邊肯定地說:「沒錯!我在家裡問了兒子,他說是劉暢抓的,應該沒錯。」我正想找來劉暢進行教育,旁邊的生活老師提醒我:「看樣子不象被人抓的,如果是被小朋友抓的,傷痕一般是從上往下,而他的紅斑大部分從左往右,還有一些不同方向沒有規則。」我覺得有道理,就理智地找來昨天的當班老師了解事情真相,原來是繪畫活動時,嘉豪小朋友自己用水彩筆在嘴巴旁邊畫畫,是水彩筆的筆尖劃傷了他的皮膚,劉暢並沒有抓他。事實清楚了,在老師的啟發和提醒下,嘉豪小朋友也漸漸記清了事情經過。我差一點就冤枉劉暢了。
三、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年齡小,他們幼小的心靈還很脆弱也缺乏經驗,對成人的依賴特別強,碰到問題時無法自己解決,常常依賴老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但我們老師可以盡可能地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即可以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在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時,還可以同時結合禮貌行為教育,引導他們之間互相道歉互相原諒,學習使用「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
四、進行「堅強」、「勇敢」、「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
很多幼兒動不動就流淚,容忍精神和挫折感非常薄弱,經不起一點點磕碰。針對幼兒脆弱、嬌氣等心理弱點,應該進行「堅強」、「勇敢」、「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及培養他們經受挫折的能力。
如前面講到的劉貝雨小朋友,就是個嬌氣十足的女孩。每次她流淚時,我都先鼓勵她:「別哭!貝雨很堅強的!把眼淚擦乾!老師喜歡堅強的孩子!」等她擦乾眼淚後我再引導她:「好朋友一起玩,輕輕地碰一下是沒關系的,你說對嗎?」漸漸的她不再動不動就哭了,而且看到其他幼兒難過時,她也學著老師的口氣說:「輕輕地碰一下是沒關系的。」堅強的品質和寬容的精神慢慢地走進她的心田。

③ 如何處理幼兒園孩子間的糾紛,家長應該了解的

小孩子在幼來兒園總會和小朋友自有些打打鬧鬧,也不排除個別小朋友欺負人,被抓傷總是難免,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找老師去理論,弄不好會造成不愉快,可是一味忍耐又不是辦法,該怎麼辦呢?(1)家長應該理解,老師是把孩子的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的。孩子在游戲中出現矛盾,老師會及時處理的。但是,有時發生小的磕碰,孩子不跟老師說,老師沒發現也是有可能的。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找老師幫助解決。(2)培養孩子敢說話。遇到有攻擊性的孩子欺負自己時要敢於抗爭,跟他講理,讓他道歉,幫助他改下錯誤。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問題,一定要告訴老師求得幫助。孩子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過一會兒他們還會向朋友一樣又能玩兒起來了。(3)怎樣與老師溝通呢?家長不要以指責的口吻,要尊重老師。您可以這樣說:「我的小孩兒昨天是不是和某小朋友發生矛盾了?我的孩子手上有抓傷,他有沒有抓傷那個小朋友呢?」 老師聽後一定會去了解情況,幫助孩子辨別是非,教育霸道的孩子不能弱小,老大膽小的孩子敢於說話。教育孩子們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出現問題及時與老師坦誠地溝通,老師心中會感謝您。又能避免產生積怨和誤會,還能督促老師完善他們的工作。

④ 怎樣 處理幼兒之間的糾紛 育兒分享 小

其實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孩子們之間經常發生糾紛,搞些摩擦是常有的事,有時很讓人頭疼,所以孩子發生摩擦時,先不過去參與,而是不動聲色地在一旁觀察,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了,就不再過問了。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再幫助解決。這樣以來,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為人處事的能力,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態度,留給孩子在自己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生糾紛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在與小朋友的爭執中,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學會面對小小的挫折。老師也要留心事情的發展,公正處理,及時給予肯定;對受欺負沒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給予幫助,爭取到應有的理解和正義。讓孩子們明白:與人相處,要友好,友善,禮貌,平等。

⑤ 如何解決幼兒之間的糾紛

一、保護孩子不是「護犢子」
反觀整個事件,小林的家長之所以反應這么激烈,無非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被人搶了玩具還推倒在地,腦袋上磕了一個大包。想要保護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天性,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也無可厚非。

可是,兩個孩子年齡相仿,身材各方面都相仿,玩的過程中有爭執,也是正常的。孩子需要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正是這樣的小爭執才給了他學習處理爭端的好機會。反之,如果是兩個孩子年齡差異比較大,或者是體型差異比較大,明顯地恃強凌弱時,那就強烈建議家長出面協助解決。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已經踏出了與人交往融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應該試著自己去處理一些簡單的人際關系了,小江的家長想保護孩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首先要分清楚孩子的事情是不是屬於霸凌事件,況且在這件事的處理過程中,小江的家長是否把握好了一個度呢?一旦越過那個度,自己反而成了他嘴裡口口聲聲說的「霸凌者」。

後來這件事在家長中傳開之後,班裡很多家長都跟老師交代不要讓自己孩子跟小林在一起玩,有的家長甚至說「我家沒有錢,萬一我家孩子碰到小林了,我可賠不起」。

這個家長本以為自己用這種方式保護孩子不受欺負,卻沒想到這之後,孩子在班裡受到了孤立。沒有人陪他玩兒,也沒人跟他做朋友,估計連老師都要敬而遠之了吧!聽老師說最近一段時間孩子都有病請假在家,放了寒假之後就准備轉學了。不難想像,這個孩子經歷了怎樣的孤獨和寂寞!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二、孩子有沒有能力處理好爭端矛盾
前段時間我帶三歲多的兒子出去,走到一個要下三層台階的地方,台階下面站著一個大概五六歲的孩子,我兒子剛下了一個台階,這樣剛好跟台階下那個男孩目光平視,本來是友好地想去跟那個大哥哥玩的,沒想到大哥哥看到他過來,使勁推了他一把,他一屁股坐在了台階上。

我正想上前拉起他,沒想到他動作靈敏地一骨碌爬起來,毫不示弱反擊似地使勁推了那個大哥哥一把,那個男孩被他一推往後踉蹌了幾步。我生怕小男孩反手打他,但又想靜觀一下事態發展,看他們最終會怎麼樣。沒想到短暫的沉默之後,兩人竟然對視一笑,愉快地聊起天來了。

我們的孩子漸漸在長大,逐漸會建立自己的社會小圈子,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之間更是如此。孩子的糾紛是由他們的天性所決定,而不是好孩子壞孩子的標准來決定,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矛盾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並且學會了磨煉和成長。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三、幼兒產生糾紛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 孩子的年齡因素

幼兒時的孩子因其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很低。但幼兒從很小就有強烈的自尊心,渴望與人交往,卻又害怕被人拒絕,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他們的道德認識與行為認識常常脫節,不懂得如何去與人合作,便容易產生矛盾。

比如當別人坐在自己的位置時,孩子便覺得那是自己的位置,一聲不響地去拉,而坐在凳子上的孩子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樣就產生了矛盾。再或者孩子喜歡某種玩具,而那種玩具剛好別的孩子在玩,就可能直接去搶,從而發生糾紛。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2、 周圍的環境因素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甚至有的家庭中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由著孩子,家人對孩子的愛和付出是不求回報的,這就讓很多孩子把別人理所當然地接受別人的關心,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而來到幼兒園之後,幼兒園里的一切都需要跟別的小朋友共同分享,雖然也有固定屬於自己的物品,但玩具之類的公共物品還是不能據為己有,孩子自然心裡不平衡,這就容易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

3、 孩子的個體差異因素

由於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溫順,有的孩子則相對急躁,有的孩子善於與人交往,有的孩子則喜歡一個人玩,但無論什麼性格的孩子,只要在集體中生活,就避免不了與人發生爭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的孩子可能自身不好鬥,但是在跟孩子交往過程中被搶玩具或者吃了虧,家長知道後可能就會教給孩子用暴力解決糾紛,慢慢地由於外界環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也會發生改變。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四、孩子發生糾紛家長應該怎麼辦
1、 家長不要隨意充當裁判

在不了解事情經過的情況下,家長不要輕易地判斷對錯,也不要盲目介入。

事實上幼兒之間的矛盾基本上沒有太多利害關系,幼兒都可以自己解決好,我們作為家長只需要大膽放手,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辦法。如果遇到別人欺負自己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與他協商,協商無效時再請求大人幫助。

如果別人不小心碰到自己,我們也要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和原諒,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多說禮貌用語,比如說「請」、「對不起」、「沒關系」等等。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2、 讓孩子自然體驗與人交往的規則

平時我們都會告訴孩子遇到糾紛時該怎麼做,也會給孩子灌輸與人友好和自我保護意識,但是一旦與人發生爭執時,孩子也會受其情緒控制而將平時的叮囑拋於腦後。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僅僅要告訴他發生矛盾後該怎麼做,還應告訴他實際發生糾紛時可能對他的情緒和行為造成的影響,並指導孩子去實踐、練習如何用理智和恰當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

3、 家長應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首先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面對與人交往的矛盾,我們也要盡量做到不與人發生過激爭執,採用平和的方式解決爭端。尤其是看到孩子吃虧的時候,首先要分清事實,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威脅恐嚇對方。一旦發生這樣的事,一方面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了「依靠」,凡事都可肆意妄為。另一方面也有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我們都終將成為家長,我們每個人也都曾經是個孩子,所以我們都應該知道,孩子之間的矛盾和糾紛都是成長的一種必然,是我們作為群體生活的人所無法避免的生存方式。我們作為家長,適當的時候也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與人交往的各種矛盾,我們只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相信一定能收獲一個健康、樂觀的好孩子!

⑥ 如何正確處理幼兒之間的糾紛

關於《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糾紛》的話題。其實,不管是什麼群體,糾紛總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對身心發展尚不成熟、自製力較差的幼兒來說,他們之間發生爭吵、打鬥和其他不友好行為是正常的。孩子之間的糾紛,主要是他們的天性決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分標准,無論是爭執、吵鬧甚至打架,都是成長過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爭吵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孩子們吵架時間是短暫的,尤其是3歲前,彼此也不記仇。通過爭吵,對孩子雙方都是一種磨煉,孩子從糾紛中學習,在糾紛中成長。 有些糾紛其實很幼稚,比如:當別人坐自己的凳子時,幼兒往往會一聲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於是吵起來了;當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會一聲不吭地直接取過來,從而引起同伴爭執。 為此,僅僅告訴幼兒應該如何做、應該如何保持良好行為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讓他們學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糾紛,掌握處理糾紛的恰當方法。目前,許多幼兒都不能正確處理好和同伴間發生的糾紛,要麼爭奪、打鬥,要麼消極生氣、退縮、哭泣,或只會告知大人,而不會以更恰當的方式做出反應,因而他們難以很好地適應同伴群體、適應幼兒園生活,將來也難以適應既充滿競爭又要求合作的工作、社會環境。 該如何面對幼兒間的糾紛呢?我認為,我們應該放開束縛,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不能任其發展,也不能嚴厲制止,我們不應簡單地宣判孰是孰非,而應通過孩子的糾紛去了解他們心中的世界及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我們來探究一下糾紛產生的原因,總得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年齡因素:幼兒時期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其認知水平很低,而且幼兒都具有強烈的自尊心,但由於生活經驗很缺乏,所以他們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認識常常脫節,缺乏合作意識,常常與他人發生糾紛.表現在活動中一旦與人發生糾紛時就動手打人,而且不願意承認錯誤。例如戶外活動准備排隊時,兩個小朋友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緊,摔倒在地,一個大哭起來向老師告狀說另一個打他,另一個則一臉驚慌和無辜。 2.環境因素: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生活在一個絕對愛心的世界裡,大人對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報,孩子將大人對他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孩子自然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例如:班組織小朋友玩搭積木,小朋友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大橋,還有的搭彩虹,玩的非常高興,正在這時,一個小朋友邊哭邊跑來找老師,說:「老師,星星打我。」老師把星星叫過來,問他:「星星,為什麼打小朋友?」星星說:「是他先搶我的玩具。」這個事例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小朋友的內心,都是一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 3.幼兒的個體差異因素:幼兒由於遺傳素質.後天的教育因素和環境不同,神經類型.氣質和性格也千差萬別.如有的孩子脾氣溫順文靜,有的孩子脾氣急燥好鬥;有的孩子膽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孩子豪爽熱心大方過頭等。無論什麼性格的孩子,都有可能會和同伴發生爭執。舉一個生活中比較多見的例子:牛牛和寶寶為搶一把水槍發生爭吵。兩人在爭執中不相上下,最後以寶寶挨打、牛牛挨咬結束爭執。事後牛牛悄悄告訴我「媽媽讓我不跟寶寶玩,以後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這件事中,牛牛媽媽就認為自己的孩子吃了虧,從而產生要讓自己的孩子採用暴力的方法來對付糾紛的想法,其實這是最不應該的想法。而同樣寶寶媽媽如果也採用讓孩子以後他打我你就打他的方法,也是十分不應該的。但往往許多家長會有這樣的錯誤想法。 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幼兒間的糾紛呢?正因為糾紛的原因錯綜復雜,所以在處理幼兒糾紛時,我們作為家長的要心平氣和地看待幼兒間的糾紛,應發現幼兒問題的所在,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幫助引導。 其 一,當糾紛發生後,大人不隨意充當「裁判」,而是應引導幼兒認識「好朋友是不應該打架的」、「好朋友要在一起」,同時幫助幼兒尋找解決糾紛的方法,在他們共同協調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可接受的方法。這對孩子認識自己錯誤提供了正確的方法。 其 二,遇到糾紛時,大人應給幼兒創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幼兒分析問題,啟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可以嘗試以下辦法: 1、教給孩子一些避免和解決糾紛的基本技巧。 我們要有意識的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給幼兒如何傾聽別人說話,如何向別人道謝和道歉,如何向別人提出要求,如何表達自己的願望等等,這些技能的熟練運用,可以使幼兒避免一些糾紛,也使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例如:對經常使用攻擊性行為的幼兒(當然,這樣的幼兒只是極個別),我們採用適當懲罰的方法,讓他們嘗試後果;對於經常求助於別人的幼兒,我們就鼓勵他嘗試自己獨立解決;對經常被人欺負後默默承受的幼兒,我們則鼓勵他擺脫無助的狀態,有時甚至鼓勵他們勇於「自衛」。 2、增強幼兒自己解決糾紛的能力。幼兒之間的糾紛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糾紛都讓家長或老師參與解決,會增強幼兒的依賴性,削弱或剝奪他們的獨立性,事實上,由於幼兒間的糾紛沒有多少利害關系,幼兒自己可以解決,為此我們大膽放手並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如遇到某個小朋友欺負自己時,我們引導幼兒自己跟他協商,不見效時再請求大人幫助協調;如果別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們則引導他們善於理解原諒別人,引導幼兒多說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同時也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責任感。 3 、在合適的情境中,讓孩子自然地面對糾紛,自然地體驗人們相處的規則。雖然我們可以用語言告訴幼兒在發生糾紛時該如何做,幼兒也有能力理解、接受,也會在認識上認同,但這均是在糾紛未發生、正常情境下的理智認識。在實際發生糾紛時,幼兒的行為常常受其情緒控制,而非受其所懂得的道理的控制。就像一位教育專家在道理上知道應該如何對待、教育兒童,但在實際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卻常因受自己當時情緒的影響而犯自己知道應當避免的錯誤。因此,教育培養幼兒時不僅應告訴幼兒在理智、認識上要知道該如何做,而且重點應告訴幼兒在實際發生糾紛時,其可能產生的不良情緒狀態及其對他們行為的重要影響,並著重指導和讓幼兒實踐、練習如何用理智、恰當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行為。 4、家長要以身作則,敢於承認錯誤。在家庭之間,或者在公共場合,特別是孩子在場的情況下,我們家長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也要有禮貌,懂得謙讓。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孩子吃虧的時候,要首先分清事實,而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責怪甚至是恐嚇對方孩子,這樣一方面讓自己孩子覺得以後有依靠,另一方面,也在眾多孩子面前失去了作為一個家長應有的「形象」。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弄傷或者弄疼了對方,我覺得,作為家長有必要領著孩子一起向對方道個歉,說句話,從而給孩子一個無形的教育。 我也是一位家長,所以,讓我們共同牢記:孩子之間的糾紛,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通過爭吵對孩子雙方都是一種磨練,孩子從糾紛中學習,在糾紛中成長。我們家長只要妥善處理孩子間的糾紛,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凡事都採取信任、積極、友善的態度,相信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每天都會擁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會過得很快樂!

⑦ 我們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爭執

在幼兒園中,小寶寶間免不了鬧矛盾,出現咬傷、抓傷或者是種種爭執的情況,這是由於寶寶年齡及心理特點造成的。

寶寶們學會分享、合作、規則意識大概要花上幾年的時間,到了幼兒園大班,小寶寶們才初步懂得謙讓。但由於現在的寶寶一般入園年齡較小,自製力比較差,寶寶並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時候,老師就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幼兒間發生爭執等情況,大人不能將其歸類到道德的高度,寶寶年齡尚小,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會以不適當的方式贏得自己的利益。

老師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哪個同學受欺侮了,就對他說:「你怎那麼笨,他打你你也打他。」這樣的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寶寶會無所適從,並且會對寶寶有一定的心理壓力。老師不要對打人的幼兒怒氣沖沖,逼問打人的原委。小寶寶會非常害怕,這樣可能會導致不可忽視的潛在矛盾。老師在發現情況後,應該分開爭執的雙方,詢問原委,搞清楚真實狀況,再做處理,在家長接幼兒時,教師有義務向家長交代清楚事情原委。

⑧ 如何處理小孩子之間的糾紛呢

如果是自己孩子不對則教導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並進行某種程度的懲罰。如果自己的孩子沒錯,則教導孩子如何反抗,怎麼阻止暴力,怎樣看待語言暴力以及明白該向誰尋求幫助。剩下的能讓孩子自己處理還是盡量讓孩子自己處理。

⑨ 如何處理幼兒間的矛盾糾紛

老師,他打我。」在幼兒園里,類似的告狀聲常常不絕於耳,幼兒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與糾紛(摩擦)接連不斷,經常有孩子淚眼汪汪的跑到老師面前尋求幫助,可是經過了解,無非是幼兒之間玩耍時一些輕輕的碰撞和一些隨意的比劃而已,很多淚眼汪汪的孩子只不過是看到旁邊的幼兒對自己用手比劃或者被輕輕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義上的毆打其實很少。特別是小班幼兒,這種情況就更多。 一、注意觀察了解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幼小的孩子,因為他們年齡小,特別是小班的孩子,還不能明辨是非,經常人雲亦雲,甚至會把想像與真實相混淆。所以,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了解真實的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例1:戶外活動准備排隊時,李海昊和聶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緊,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來向老師告狀說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臉驚慌趕緊向我聲明:「我是不小心的!不小心的!……」我先扶起子涵並檢查他沒有摔傷後對他說:「你們是自己互相玩耍不小心摔的,海昊沒有打你,而且你沒有摔痛就哭,男孩子能這么嬌氣嗎?」子涵點點頭不哭了,我進一步以柔和的聲音引導海昊說:「老師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你把子涵壓倒了,應該說『對不起』」,海昊見老師沒有責備他不再驚慌並認真地向子涵說:「對不起」,子涵趕緊說:「沒關系」,倆個人又成了好朋友。 例2:這兩天,班上最乖的小女孩劉貝雨多次哭著告班上最乖的小男孩饒弘的狀:「老師,饒紅打我。」其他幼兒都跟著喊:「饒弘打劉貝雨。」並跑過去要扭饒弘到老師面前,我很納悶,饒弘從來不跟人打架,怎麼也開始欺侮人了,而且是欺侮班上最乖的劉貝雨,但是因為沒有注意到事情的經過,只好一邊安慰貝雨一邊批評饒紅並提醒他以後不敢再欺侮人,可是饒弘卻極力辯白:「我沒有打貝雨。」「沒有打那貝雨怎麼會哭呢?」我不相信,但饒弘卻一臉不服氣地說:「我沒有碰到她,我就用手比了一下。」帶著納悶,我開始認真注意他們兩個的表現情況,原來饒弘有時會模仿電視上的武打動作,對著同桌貝雨比劃,雖然沒有真的打到貝雨身上,但是嬌氣的貝雨卻委屈得淚流滿面。明白真相後,我找來饒弘和貝雨,進行了相應的教育引導,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二、及時解決問題 幼兒以暫時記憶為主,如果發生的事情沒有及時解決,過後幼兒容易忘記事情的經過, 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據,從而失去教育意義,甚至造成冤假錯案。 如班上有個最好動的幼兒吳嘉豪,經常磕磕碰碰弄傷自己。一天早接待時,他的媽媽指著兒子鼻子下面的一條條紅斑向我告狀:「我孩子的皮膚被劉暢(嘉豪的同桌)抓破了,老師幫忙教育一下。」我耐心地開始詢問事情的經過,嘉豪小朋友一下子點頭一下子搖頭,自己也搞不清事實真相,他的媽媽站在旁邊肯定地說:「沒錯!我在家裡問了兒子,他說是劉暢抓的,應該沒錯。」我正想找來劉暢進行教育,旁邊的生活老師提醒我:「看樣子不象被人抓的,如果是被小朋友抓的,傷痕一般是從上往下,而他的紅斑大部分從左往右,還有一些不同方向沒有規則。」我覺得有道理,就理智地找來昨天的當班老師了解事情真相,原來是繪畫活動時,嘉豪小朋友自己用水彩筆在嘴巴旁邊畫畫,是水彩筆的筆尖劃傷了他的皮膚,劉暢並沒有抓他。事實清楚了,在老師的啟發和提醒下,嘉豪小朋友也漸漸記清了事情經過。我差一點就冤枉劉暢了。 三、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年齡小,他們幼小的心靈還很脆弱也缺乏經驗,對成人的依賴特別強,碰到問題時無法自己解決,常常依賴老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但我們老師可以盡可能地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即可以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在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時,還可以同時結合禮貌行為教育,引導他們之間互相道歉互相原諒,學習使用「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 四、進行「堅強」、「勇敢」、「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 很多幼兒動不動就流淚,容忍精神和挫折感非常薄弱,經不起一點點磕碰。針對幼兒脆弱、嬌氣等心理弱點,應該進行「堅強」、「勇敢」、「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及培養他們經受挫折的能力。 如前面講到的劉貝雨小朋友,就是個嬌氣十足的女孩。每次她流淚時,我都先鼓勵她:「別哭!貝雨很堅強的!把眼淚擦乾!老師喜歡堅強的孩子!」等她擦乾眼淚後我再引導她:「好朋友一起玩,輕輕地碰一下是沒關系的,你說對嗎?」漸漸的她不再動不動就哭了,而且看到其他幼兒難過時,她也學著老師的口氣說:「輕輕地碰一下是沒關系的。」堅強的品質和寬容的精神慢慢地走進她的心田.

閱讀全文

與如何處理幼兒間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