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商務談判糾紛

商務談判糾紛

發布時間:2021-12-28 21:20:54

① 如何解決商業談判中的利益沖突

由於談判中雙方都想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盡管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談判陷入僵局而至最終破裂,但有時利益的沖突是難以避免的。每逢此時,只有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才能使談判順利完成,取得成功。
1.處理利益沖突的基本原則——將人的問題與實質利益相區分
談判的利益沖突往往不在於客觀事實,而在於人們的想法不同。在商務談判中,當雙方各執己見時,往往雙方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考慮問題,這是談判往往出現僵局。
在談判中,如果雙方出現意見不一致,可以嘗試以下幾種處理問題的方法:⑴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⑵不要以自己為中心推論對方的意圖。⑶相互討論彼此的見解和看法。⑷找尋對方吃驚的一些化解沖突的行動機會。⑸一定要讓對方感覺到參與了談判達成協議的整個過程,協議是雙方想法的反映。⑹在協議達成是,一定要給對方留面子,尊重對方人格。
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恐怕是利益沖突發生後談判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不同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人們往往用既定的觀點來看待事實,對與自己相悖的觀點往往加以排斥。彼此交流不同的見解和看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並不的讓一方遵循對方的思路解決問題,而是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你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最終解決問題。
2.處理談判雙方利益沖突的關鍵在於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
很多人在小時侯都做過這樣一道智力測驗題:有一塊餅干,讓你和妹妹分,怎麼樣才能分得公平呢?答案就是自己先把它分成兩部分,分的標準是自己覺得得到其中哪部分都不吃虧,然後讓妹妹來選。這是一個典型的雙贏態勢。就象這道智力題的解答一樣,解決利益沖突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雙贏的方案。
談判的結果並不是「你贏我輸」或「你輸我贏」,談判雙方首先要樹立雙贏的概念。一場談判的結局應該使談判的雙方都要有「贏」的感覺。採取什麼樣的談判手段、談判方法和談判原則來達到談判的結局對談判各方都有利,這是商務談判的實質追求。因此,面對談判雙方的利益沖突,談判者應重視並設法找出雙方實質利益之所在,在此基礎上應用一些雙方都認可的方法來尋求最大利益的實現。
雙贏在絕大多數的談判中都應該是存在的。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雙方利益的需要。這就要求談判雙方應該能夠識別共同的利益所在。每個談判者都應該牢記:每個談判都有潛在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就意味著商業機會;強調共同利益可以使談判更順利。另外談判者還應注意談判雙方兼容利益的存在。
為了有效地尋找雙贏的方案,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⑴將方案的創造與對方案的判斷行為分開。談判者應該先創造方案,然後再決策,不要過早地對解決方案下結論。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採用所謂的「頭腦風暴」是的小組討論,即談判小組成員彼此之間激發理想,創造出各種想法和注意,而不是考慮這些主意是好還是壞,是否能夠實現。然後再逐步對創造的想法和主意進行評估,最終決定談判的具體方案。在談判雙方是長期合作夥伴的情況下,雙方也可以共同進行這種小組討論。
⑵充分發揮想像力,擴大方案的選擇范圍。

② 為什麼利益沖突是商務談判的要點

本人剛從事商務談判工作時間不長,認為利益沖突在商務談判中不可避免,至於如何解決正時商務談判工作的難度與魅力所在。
正是因為利益沖突的存在所以才需要談判,如果一點利益沖突都沒有雙方一拍即合還需要談什麼呢?就好比說上了戰斗中如何避免與敵人交戰呢?不是為了與敵人交戰,不是為了消滅敵人,那還有戰斗的必要麼?
利益沖突的順利解決是每個商務談判人士所渴望的。把談判桌比喻成戰場一點都不過分,陰謀、陽謀、三十六計都可以用得上,熟讀孫子兵法也是非常有益。至於具體說商務談判中利益沖突解決的辦法比較困難,而且本人接觸商務談判時間不長,知道的也不多,見諒。

③ 談判中沖突與合作的關系體現在哪些方面

談判中沖突與合作的關系體現在以下方面:

1、談判是合作與沖突兼而有之的過程。版

2、談判過程中沖突與權合作的矛盾會發生變化。影響因素:談判環境的變化、談判者策略的相互作用,跨文化談判。

3、談判是一個處理合作與沖突矛盾的過程。有效的談判就是處理矛盾的過程,是在相互沖突和競爭中尋求合作和共同利益,在索取價值的同時創造價值。

(3)商務談判糾紛擴展閱讀:

談判沖突與合作的關系:

1、沖突遍布於談判的全過程是客觀存在,談判的實質是索取價值

2、談判的實質也是創造價值,合作和創造性的活動可以擴張利益餡餅,可以創造出聯合收益。

3、聯合收益:意味著從談判每一方的角度看,利益都有改善,一方的得益並不一定來自另一方的損失。

④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

案例一

歐洲A公司代理B工程公司到中國與中國c公司談判出口工程設備的交易。中方根據其報價提出了批評.建議對方考慮中國市場的競爭性和該公司第一次進入市場。認真考慮改善價格。該代理商做了一番解釋後仍不降價並說其委託人的價格是如何合理。中方對其條件又做了分析,代理人又做解釋,一上午下來.毫無結果。中方認為其過於傲慢固執,代理人認為中方毫無購買誠意且沒有理解力.雙方相互埋怨之後,談判不歡而散。

問題:

1.歐洲代理人進行的是哪類談判?

1,構成其談判因素有哪些?

3.談判有否可能不散?若可能不散歐洲代理人應如何談判?

分析:

1.歐洲代理人進行的是代理地位的談判。

2.構成其談判的因素有:標的——工程設備;當事人——歐洲

A公司,歐洲B工程公司和中國c公司;背景——中國市場競爭和A公司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微觀經濟環境。

3.談判有可能不散,至少可以避免「不歡而散」。

A公司應核代理地位淡判的要求做到:「姿態超脫、態度積極』應做「好人」。

案例二

天津某半導體工廠欲改造其生產線,需要采購設備、備件和技術。

適合該廠的供應商在美國、日本各地均可找到2家以上的供應商。正在此時,香港某半導體公司的推銷人員去天津訪問,找到該廠采購人員表示可以協助該廠購買所需設備和技術。

由於香港客商講中文,又是華人,很快關系就熟了,工廠同意他代為采購。由於工廠沒有外貿權,又必須委託有外貿權的公司做代理,A公司接到委託後,即與美國和日本的廠商探詢,結果,美國和日本的廠家有的不報價卻回函問:A公司與香港B公司的關系是什麼?有的出價很高。

A公司拿的探詢結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具體人員與工人進行了討論,最後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問題:

1.A公司的探詢是否成功?為什麼?

2 天津工廠應做何種調整?為什麼?

3.天津公司的探詢要做何調整?為什麼』

分析:

1.天津香港公司公司香港公司的探詢姑夫敗的。田為外商有的不報價,探詢沒結果。有結果時,條件太苛刻,非誠意報價。

2天津工廠的委託有時序錯誤,必須調整。香港公司不能代工廠簽進口合同,直接找香港的探詢可能加快進度,但存在簽約和對後續工作影響的問題調整內容;讓香港公司的外探納人天津公司的對外探詢中,並且以天津公司為主,避免探詢混亂。

3.天津公司要與工廠、香港公司統一意見——內容和策略,並把該項目的探詢統一組織起來。同時要重新部署探詢地區和對象,不給外商造成有多個同樣項目在詢價的錯覺。

案例三

1983年曰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硅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設備費12.5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費o.09億日元。

談判開始後,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後,產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3000萬支產品,10年生產提成事10%,平均每支產品銷價s曰元。設備費按工序報價,清洗工序1.9億日元;燒結工序3.5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3.7億曰元;封裝工序2.1億日元;列印包裝工序o.8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分培訓費,12人的月曰本培訓,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l0人月,65O萬元曰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設備、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設備。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裝殼的封結設備和控制儀器。列印包裝工序主要為列印機及包裝成品的設備。此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方僅為40%左右。

問題:

1.賣方解釋得如何?屬什麼類型的解釋?

2.買方如何評論?

分析:

1.賣方解釋做得較好,講出了報價計算方法和取數,給買方評論提供了依據使買方滿意。由於細中有粗,給自己談判仍留了餘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採用的是分項報價,逐項解釋的方式。

2.買方面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逐項的解釋,應採用「梳蓖式」的方式進行評論,也就是按拄術、設備、技術服務三大類來進行評論。

評論點較多:

其一,技術價。針對賣方取數——年產量、產品單價和提成率以及年數的合理性進行評論;

其二,設備價。針對各工序設備構成按工序總價值或工序單機進行評論,如清洗工序的設備價值;

其三,技術服務。可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各類又可分出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吃、住、行)等點進行評論。

案例四

曰本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購買電石.此時.是他們間交易的第五個年頭,年談價時,曰方壓丁中方30萬美元/噸,今年又要壓20美元/噸,即從410美元壓到390美元/噸。據日方講,他已拿到多家報價,有430美元/噸,有370美元/噸,也有390美元/噸。據中方了解,370美元/噸是個體戶報的價,430美元/是生產能刀較小的工廠供的貨,供貨廠的廠長與中方公司的代表共4人組成了談判小組,由中方公司代表為主談。談前,工廠廠長與中方公司代表達成了價格共同的意見,工廠可以在390美元成交,因為工廠需定單連續生產。公司代表講,對外不能說,價格水平我會掌握。公司代表又向其主管領導匯報,分析價格形勢;主管領導認為價格不取最低,因為我們是大公司,講質量,講服務。談判中可以靈活,但步子要小.若在400美元以上拿下則可成交,拿不下時把價格定在405-410美元之間,然後主管領導再出面談。請工廠配合。

中力公司代表將此意見向工廠廠長轉達,並達成共識和工廠廠長—起在談判桌爭取該條件。中方公司代表為主談。經過交鋒,價格僅降了lO美元/噸,在400美元成交,比工廠廠長的成交價高了10美元/噸。工廠代表十分滿意.日方也滿意,

問題:

1怎麼評價該談判結果?

2.該談判中方組織與主持上有何經驗?

分析:

1.談判結果基本上應肯定,因為仍處在中高檔的價格水平。

2,中方組織上基本成功,主要原因:巾場調查較好一—有量有性;分工明確——價格由公司代表談;准備方案到位——有線,有審,有防。

案例五

江蘇某工廠、貴州某工廠、東北某工廠、北京某工廠要引進環形燈生產技術,各家的產量不盡相同,北京某進出口公司是其中某一工廠的代理。知道其它三家的計劃後,主動聯合這三家,在北京開會,建議聯合對外,統—談判,這三家覺得有意義,同意聯合。該公司代表將四家召在一起做談判准備。根據市場調查,日本有兩家環形燈生產廠,歐洲有—家,有的曾來過中國.有的還與其中工廠做過技術交流。進出口公司組織與外商談了第一輪後,談判就中止了。外商主動找具熟悉的工廠直接談判,工廠感到高興,更直接,而且,外商對工廠談判的條件比公司談時靈活,更優惠。有的工廠一看聯合在起,自己好處不多,於是提出退夥,有的外商故意不報統一的價格,也與自己欲成交的工廠直接聯系,請工廠代表吃飯,單獨安排見面等,工廠認為這對自己有好處.來者不拒。進出口公司的代表知道後勸說工廠,工廠不聽。於是最終這四家各自為陣,聯合對外談判也宣

告失敗。

問題:

1 這種聯合算不算聯合?為什麼?

2.外商的主持談判成功在哪兒?

3,北京進出口公司的主持失敗在哪兒?

4,有否可能將這不同省市的工廠聯合起來呢?怎麼做才能實現聯合目標?

分析;

1.這不算聯合對外的談判.因為它設滿足聯合談判的基本條件。

2.外商主持談判的成功在於利用了中力鬆散的組織;利用了廠家的差異(交易條什);利用了感情,從而實現了分解中方的聯合。

3.北京進出口公司主持失敗的關健在於沒有按統—聯合談判的規范做。

4.有可能。首先應建立跨省市的具有權威的領導班子,然後才是其它的技術性的「統—『」條件的實現。

案例六

義大利與中國某公司談判出售某項技術.由於談判已進行了一周.但仍進展不快,於是意方代表羅尼先生在前一天做了一次發問後告訴中方代表李先生:「他還有兩天時間可談判,希望中方配合在次日拿出新的力案來。」次日上午中方李先生在分析的基礎上拿了一方案比中方原要求 (意力降價40%) 改善5% (要求意方降價35%)。意方羅尼先生講: 「李先生,我已降了兩次價,計15%,還要再降35%,,實在困難;」雙方相互評淪,解釋一陣後.建議休會下午2 :00再談。

下午復會後,意方先要中方報新的條件,李先生將其定價的甚礎和理由向意方做了解釋並再次要求意方考慮其要求。羅尼先生又講了一遍其努力,講中方要求太高。談判到4:00時,羅尼先生說:「我為表示誠意向中方拿出最後的價格,請中方考慮,最遲明天12:00以前告訴我是否接受。若不接受我就乘下午2:30的飛機回國。」說著把機票從包里抽出在李先生面前顯了一下。中方把意方的條件理清後,(意方再降5%)表示仍有困難,但可以研究。談判即結束。

中方研究意方價格後認為還差15%,但能不能再壓價呢?明天怎麼答?李先生一方面與領導匯報,與助手、項目單位商量對策,一方面派人調查明天下午2:30的航班是否有。

結果該曰下午2:30沒有去歐洲的飛機,李先生認為意方的最後還價、機票是演戲.判定意方可能還有條件。於是在次日10點給意方去了電話,表示:「意力的努力,中方很贊賞,但雙方距離仍存在,需要雙方進一步努力。作為響應,中方可以在意方改善的基礎上,再降5%,即從30%,降到25%。」

意方聽到中方有改進的意見後,沒有走。只是認為中方要求仍太高。

問題:

1.意方的戲做的如何?效果如何?它還有別的方式做戲嗎?

2.中方破戲的戲做怎麼評價?

3.意方和中方在談判的進取性上各表現如何?

分析:

1.貴方的戲做的不好,效果也沒達到。

2.若仍以機票為道具,則應把時機改成確有回義大利航班的時間.至少有順路航班的時間。若為表示「最後通牒」,可以把包合上,丟下一句: 「等貴方的回話」。即結束談判,效果會更好。或仍用原話.但不講「若不接受,我就乘下午2:30的飛機回國」的話。

3.中方破戲破的較好。

4.雙方談判均有進取性。中方的心理上,做法上以及條件上更具進取性。

案例七

美國Y公司向中國石家莊工廠銷售了一條彩色電視機玻殼生產線,經過安裝後,調試的結果一直不理想,一晃時間到了聖誕節,美國專家都要回家過節。於是全線設備均要停下來,尤其是玻璃熔爐還要保溫維護。美方人雖過節是法定的,中方生產線停頓是有代價的,兩者無法融合。

美方走後,中方專家自己研究技術,著手解決問題,經過一周的日夜奮戰將問題最大的成型機調試好了,這也是全線配合的關鍵。該機可以生產合格的玻殼後,其它設備即可按其節奏運轉。

等美方人員過完節,回到中方工廠已是三周後的事,一見工廠倉庫的玻殼,十分驚訝,問「怎麼回事?」當中方工廠告訴美方,自己調通生產線後,美方人員轉而大怒,認為:「中方人員不應動設備,應該對此負責任。」並對中方工廠的外貿代理公司作出嚴正交涉:「以後對工廠的生產設備將不承擔責任,若影響其回收貸款還要索賠。」

問題:

1.如何看美方的論述?

2.如何看中方人雖調設備的行為?

3.中方外貿代理面對美方論述會怎麼回答?

4.最終結果應如何?

分析:

1.美方淪述屬詭辯范疇,主要運用了:平行論證(中方行事理由與美方行事理由分別淪證)和以現象代替本質(中方表面行為代替其執行合同的效果)。

2.中方自己調設備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按合同規定會產生問題。沒把握,絕對不能輕率行事。此時.可行使向美方索賠的權利,此處.重在判斷。當有把握時,通過「等與行」的對比推演決定行動,是一個推理的正常結果,從本質意義對中美雙方均有積極效果。

3.中方代理,先從概念人手——依據合同誰有過?再依過推算誰損失最大(應負過之責),再推導出美方應取何種態度。

4.最終結果:美方應感謝中方為其減少負擔.井應繼續履行未完的合同義務。

案例八

澳大利亞A公司、德國D公司與中國c公司,談判在中國合作投資滑石礦事宜,中方c公司欲控制出口貨源.但又不能為該合作投入現金,只想用人力與無形資產投入。

A公司和B公司代表來華欲參觀考察礦山,c公司積極派人配合並陪同前往,整個日程安排周到.准備有效,在有限的時間里滿足了A公司和B公司的該次訪問的要求『

雙方在預備會和小結會上對合作投資方式進行了討論。

A公司:我公司是較大的滑石產品的專業公司,產品在國際市場佔有相當份額,尤其在精細滑石產品方面o

B公司:他們在中國投資過,但失敗了,正在糾紛中,但他們認為中國資源豐富,潛在市場大,很想找一個合作夥伴再重新干。

c公司:貴公司算找對了人了。謝謝貴方這么著重我公司,貴方欲與我公司怎麼合作呢?

A公司:我公司計劃是在中國找—個有信譽有能力的大公司,一起投資中國礦山。

c公司:我公司是出口滑石的公司,若要投資則需集團審批,據我集團的近期發展規劃看這個行業不是投資重點。

B公司:貴公司的情況,我們理解,不過A公司卻有成心在中國投資,由於第一次的失敗,使這次投資十分猶豫。

c公司:的確,中國是個投資環境不平衡的地方。有的地區發達,有的地區不發達,要錢時,說的很好,錢倒手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尤其是采礦投資,與地質條件關系很大,而當礦床跨越不同村鎮時,還發生所有權的問題。過去,我們已遇到這類的問題,作為外國投資者需要解決:地質探測,礦山合夥人選擇,國家政策,人文,商務法律,市場等問題。這些均影響投資成本和成敗。

A公司:貴公司講的正是我們擔憂的,我們希望像貴公司這樣的公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c公司:我公司是國際化的公司,按國際規范進行工作,盡管我們是中國人,但我們認為,使中國企業按國際范圍與外國投資者合作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B公司:若貴公司能參與合作,將是有意義的。

c公司:剛才我們已談到貴方這樣投資的問題所在,但我們十分贊賞貴公司對中國投資的勇氣,作為中國公司,我們很願意提供幫助,不過,我方將不以現金投入,而可以我們的商譽和協助解決上述問題的義務投入。

A公司:貴方這種投入也是有意義的。

c公司:如貴方認為是有價值的,那麼我建議貴方可以將它羅列出來,並予以作價。當貴方與中方礦山談判合資時,我方可與貴方作為—方談判。我方在合資企業的股份,將從貴方所佔份額中劃出。

B公司:貴方的建議可以考慮。

c公司:若貴方同意我方合作的方式,那麼,請貴方提供協議方案以確定雙方關系,便於以後的工作。

c公司:待我回國匯報後,將書面回答貴方。

A、B公司代表回國後三周,給c公司來電,同意c公司以其商譽和服務入股。c公司為保出口貨源和不出現金人股的方案談判成功。

問題:

1.c公司在談判中運用了什麼策略?

2.A、B公司的談判呢?

3,A、B、C:公司的談判結果如何評價?

分析:

1 C公司在談判中運用了:滿意感、頭碰頭、訓將法等策略。如陪同招待,讓其滿意;小范圍坦誠談——頭碰頭;講政策、講實際難度——一訓將。

2.A、D公司運用了:頭碰頭、擋箭牌、步步為營等策略。如,小范圍會談;請示匯報;先堅持c公司出資,後談以服務人股問題o

3.A、B、c三家談判的結果均達到了期望的最低目標。A、B公司要c公司參與投資,c公司答應了。c公司不想用現金,希望用服務投入也基本上實現了。 』

案例九

中國某公司與美國公司談判投資項目。其間雙方對原工廠的財務帳目反映的原資產總值有分歧。

美方:中方財務報表上有模糊之處。

中方:美方可以核查。

美方:核查也難,因為被查的依據就比可靠。

中方:美方不應該空口講話,應有憑據證明查帳依據不可靠。

美方:所有財務證均系中方工廠所造,我作為我國人無法一一核查。

中方:那貴方可以請信得過的中國機構協助核查。

美方:目前尚未找到可以信任的中國機構幫助核查。

中方:那貴方的斷言只能是主觀的不令人信服的。

美方:雖然我方沒有法律上的證據證明貴力帳面數字不合理,但我們有經驗,貴方的現有資產不值帳面價值。

中方:尊敬的先生,我承認經驗的寶貴,但財務數據不是經驗,而是事實如果貴方誠意合作,我願意配合貴方查帳,到現場一一核對物與帳。

美方:不必貴方做這么多工作,請貴方自己糾正後,再談。 中方: 貴方不想講理?我奉陪!

美方:不是我方不想講理,而是與貴方的帳沒法說理。

中方:貴方是什麼意思,我沒聽明白,什麼「小是、不想;而是、沒法」?

美方:請原涼我方的直率,我方感到貴方欲利用帳面值來擴大貴方所佔股份。

中方:感謝貴方終於說出了真心話,給我指明了思考方向。

美方:貴方應理解—個投資者的顧慮,尤其像我公司與貴方誠心合作的情況下,若讓我們感到貴方帳目有虛占股份之嫌,實在會使我方卻步不前,還會產生下愉快的感覺。

中方:我理解貴方的顧慮。但在貴方心裡恐懼面前,我方不能只申辯這不是「老虎帳」,來說它「不吃肉」。但願聽貴方有何「安神」的要求。

美方:我通過與貴方的談判,深感貴方代表的人品,由於帳面值讓人生畏,不能不請貴方考慮修改問題,或許會給貴方帶來麻煩。

中方;為了合作,為了讓貴方安心,我方可以考慮帳面總值的問題.至於怎麼做帳是我方的事。如果,找沒理解錯的話,我們雙方將就中方現有資產的作價進行談判。

美方:是的。

(以上是中方現有資產的作價談判)

問題:

1.上述談判中,雙方均運用了哪些語言?

2.雙方的語言運用有何不妥之處?

3.如果你作為美方或中方代表會怎麼談?

分析:

1.商業法律語言,外交語言,軍事用語和文學用語。

2.美方說的:「外國人無法一一檢查」。「目前尚未找到可以信任的中國機構幫助核查」以及「請貴方自己糾正、再談」。均墾不妥。中方:「貴方不想講理?我奉陪!」不太妥。若自己帳目做的本已存在問題,再這么講就尤禮了。 、

3.因為是合作性的談判,雙方均可以文學用語開始調好氣氛,減少對抗。再以商業法律語言講實事,有問題講問題。美方可以指出不妥或提出相應要求。巾方也可以再做一次調帳,然後再談.運用一點外交用語,效果會更好。

⑤ 有沒有哪位友友有商務談判僵局案例打破僵局的案例。謝謝。

(一)案情簡介
遼寧省盤錦市A公司從事某添加劑業務,在2008年金融海嘯導致許多工業原材料價格暴跌時,決定以低價從國外大量購進該產品。
A公司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工作,首先通過互聯網搜尋該添加劑主要生產國的信息,又通過對各國產品的性價比對確定英國B公司為談判對象。我方A公司還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與B公司進行溝通,把我方的基本情況和所需產品信息傳遞給對方,也進一步獲取了對方的信息。
在談判過程中,雙方首先出現的爭執是談判地點的確定。B公司要求我方派人員赴英國談判,而我方要求對方來華談判,雙方都清楚在本國談判的優勢——有助於控制談判。在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我方利用買方市場優勢,使B公司主動找上門來談判。
雙方初次面談富有成效,確定了要進口產品的品種、數量、進口時間等,並在其它方面也達成了基本共識。但在接下來的價格談判上出現了僵局,挑戰來自多方面。首先,雙方初次合作缺乏信任,交易金額大,交貨分批進行,合同履行時間長達兩年。其次,合同的定價涉及到未來兩年該產品世界市場價格的波動與走勢,匯率波動的影響等問題。雙方都想採用對己有利的價格條款以規避風險。經多次反復面談,最終以一個折中但對我方更優惠的價格達成協議。
(二)案例分析
價格是國際商務談判中最敏感、最容易導致僵局的因素,因為賣方希望賣出的商品價格越高越好,買方恰恰相反。賣方的底價對買方來說則是一個高價格,雙方底價之間的范圍就是談判空間或交易區。我方能突破價格僵局主要是由於策略和方法恰當,外加天時地利與人和。
1.收集談判信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A公司副總經理親自掛帥組織談判團隊,通過各種渠道了解B公司的產品與底價,制定周密的談判計劃和方案。為了克服文化差異,我方利用商務接待、參觀訪問等各種場合收集英方談判代表的個人信息,及時調整策略,充分尊重對方的文化與習慣。
2.場外溝通。我方利用主場談判的優勢,精心安排談判議程,有張有弛,讓雙方談判代表有充分的場外交流與溝通。
場外交流是一種非正式談判,輕松友好的氣氛有利於雙方代表之間交流私人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感情上的融通,將有助於化解談判桌上的遺留問題。
3.BATNA策略。針對B公司的報價,我方通過列舉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但質量不如B公司),俄羅斯方面的報價等,給出我方還價。我方還價真實客觀且態度堅決,徹底動搖了對方的底價。我方審時度勢,在了解該產品世界行情、掌握英方產品質量和需求的情況下,大膽運用替代方案策略,即BATNA()。我方表示,如果B公司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我方將與俄羅斯方面簽訂合同。以「第三方報價」為參照,以「另有選擇」為利器,我方設法改變了對方的底價,達成了對我方更有利的價格條款。
要在討價還價中處於有利地位,「談判桌上」的策略以及「談判桌外」的活動都很重要,談判人員還要努力改進自己的BATNA,用BATNA作杠桿使對方做出讓步。
二、索賠談判成功的案例
(一)案情簡介
雲南省小龍潭發電廠,就6號機組脫硫改造項目於2002年跟丹麥史密斯穆勒公司簽訂了一系列脫硫改造合同,改造後檢測結果,煙囪排放氣體並未達到合同所承諾的技術指標。該電廠於2004年又與史密斯穆勒公司為此事進行交涉,要求對方進行經濟賠償。
索賠談判前,我方在確認對方的責任方面進行了大量調研和數據收集工作。首先,咨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國內該領域的知名專家,在理論上對這一問題有個清楚的認識。其次,對改造後煙囪排放氣體進行采樣分析以及數據計算。另外,對比分析對方提供的石灰品質以及脫硫效率。根據調研結果,對照2002年原合同中的條款和參數,我方最終認定是史密斯穆勒公司的負責。
在索賠正式談判中,雙方在責任問題上各執一詞,談判出現了僵局。史密斯穆勒公司採取了「打擦邊球」的策略,試圖推脫責任,把賠償金額壓到最低。合同要求脫硫率是90%,脫硫率瞬間值達到了這一指標,甚至還高於90%。但我方要求的是長期值而不是瞬間值,對方試圖以瞬間值逃脫一定責任,而我方則以平均值說明問題。我方經過長期統計,平均值僅有80%左右,遠遠沒有達到合同要求。在脫硫劑石灰上,丹麥的國家制度規定石灰原料由國家提供,而我國則由企業自己提供。史密斯穆勒公司認為,脫硫效率低是我方未提供合適的石灰造成,我方應負一定責任。
雙方最終達成協議:一方面,史密斯穆勒公司派遣相關人員繼續進行技術改造,另一方面,對方就無法實現的合同技術指標部分進行賠償。
(二)案例分析
責任歸屬問題是索賠談判的關鍵,只有分清了責任,談判雙方才能根據損害程度就賠償范圍、金額等進行協商。否則,雙方就要訴諸於仲裁或法律訴訟等方式來解決糾紛,這樣不僅傷害了雙方感情,而且成本很高。我方在處理僵局時,以合同條款為依據進行責任區分,並尊重對方的感情,採用有效的退讓策略,使索賠問題在友好的談判氣氛中得到解決。
1.堅持客觀標准。雙方都重合同,重證據,都以脫硫改造後的氣體排放實際情況為依據,擺事實、講理由,充分揭示存在的問題。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雙方通過談判一攬子解決問題。
2.用事實說話。在推定丹麥公司應負的責任時,我方依據合同,用長期采樣得來的統計數字說話,把對方應負的責任轉化成確鑿的數據。脫硫改造後排放氣體的長期平均值僅有80%,說明技術上存在嚴重問題,使對方無法狡辯。
3.融洽的談判氣氛。在談判人員安排上,對方主談是原項目經理,我方主談是該項目負責人。雙方談判代表都參與過2002年最初的合同談判,熟悉合同內容,又是「老熟人」,使得這次索賠談判的氣氛比較友好。
4.傾聽對手的意見。在談判過程中,即使對方用改造後排放氣體的瞬間值推卸責任,或在石灰品質上開脫責任,我方始終耐心認真地聽取對方的意見和計算方法。通過溝通,發現分歧所在,雙方以真誠合作的態度去商討使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5.有效退讓。我方在談判過程中不是得理不讓人,讓對方淪為絕對的失敗者,而是以退為進,適當讓步給對方「面子」,來維護和調整已有的合作關系。我方讓步允許對方派遣相關人員繼續進行技術改造,既贏得了對方的主動配合,又使對方講究信譽,對確實達不到合同指標的部分進行了經濟賠償。
當談判陷入僵局時,如果促使合作成功所帶來的利益,大於固守原有立場而讓談判破裂所帶來的好處,那麼就應考慮有效讓步的策略。一般來說,讓步意味著交換與補償,通過交換與補償最終各得其所。
三、技術談判的失敗案例
(一)案例簡介
中海油某公司欲從澳大利亞某研發公司(以下簡稱C公司)引進「地層測試儀」,雙方就該技術交易在2000至2002年期間舉行了多次談判。地層測試儀是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一項核心技術,掌控在國外少數幾個石油巨頭公司手中,如斯倫貝謝、哈利伯頓等。他們對中國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不出售技術和設備,只提供服務,以此來佔領中國廣闊的市場,賺取高額壟斷利潤。澳大利亞C公司因缺乏後續研究和開發資金,曾在2000年之前主動帶著他們獨立開發的、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該設備來中國尋求合作者,並先後在中國的渤海和南海進行現場作業,效果很好。
中方於2000年初到澳方C公司進行全面考察,對該公司的技術設備很滿意,並就技術引進事宜進行正式談判。考慮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公司未來發展的需要,中方談判的目標是出高價買斷該技術。但C公司堅持只給中方技術使用權,允許中方製造該設備,技術專利仍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們不同意將公司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賣掉,委身變成中方的海外子公司或研發機構。雙方巨大的原則立場分歧使談判在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中方向C公司表明了立場之後,對談判進行「冷處理」,回國等待。迫於資金短缺的巨大壓力,C公司無法拖延談判時間,在2000-2002期間,就交易條件多次找中方磋商,試圖打破僵局。由於種種原因,中澳雙方最終沒能達成協議,談判以失敗告終。但中海油科技工作者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技術創新之路。
(二)案例分析
技術貿易一般只轉讓技術使用權,不轉讓技術所有權,技術供給方不因把技術轉讓給他人而失去所有權。
技術貿易談判的內容比較復雜,一般包括技術部分、商務部分(技術轉讓范圍、價格、支付等)和法律部分的談判。
1.僵局的成因。中澳雙方爭議的焦點不是價格或技術轉讓費,而是技術所有權,並因此使談判在一開始就陷入僵局。澳方認為,出賣技術所有權就相當於賣掉了自己的公司。中方認為,如果澳方保留所有權,製造出來的設備只能在中國海域作業不能到國外作業,還要長期依賴澳方不斷更新技術,中方就變成了澳方的「提款機」。
2.化解僵局的努力。我方採用了休會策略、時間策略、價格策略等等,試圖走出僵局。我方了解C公司的處境,缺乏資金和市場,又處在石油巨頭公司的威脅之下,自由發展空間狹小。當在澳方談判受阻時,我方果斷地結束了對C公司的訪問和談判,回國靜觀其變。迫於資金與時間壓力,澳方急於與我方修復已擱置的談判,主動就交易條件找我方磋商。我方利用時間因素,在談判中有意拖延時間來削弱澳方的心理優勢。我方在價格上主動讓步,願意出高價買斷該技術,讓澳方也從這筆交易中得到一定實惠。面對僵局,澳方既沒隨便答應中方的要求,也沒輕易放棄努力,在技術所有權問題上與中方進行了一場較量毅力的拔河比賽。
3.失敗的原因。中澳雙方在這一石油技術領域有著很好的合作前景,C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但缺乏資金和市場;中方有廣闊的市場,豐裕的資金,但缺核心技術。雖然雙方都極盡努力去化解僵局,但因談判目標上的巨大差異和利益沖突,雙方的談判無果而終。在僵持階段,雙方只是重申己方立場和要求,澳方談技術轉讓的條件,而中方是「一口價」,即買斷技術所有權。雙方從各自的立場觀點出發,試圖說服和改變對方,而不願換位思考,站在對手的立場上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雙方都立場堅定,既不被對方小恩小惠的讓步所打動,也不做出實質性讓步,僵局演變為死局。

⑥ 商務談判 談判僵局出現的原因一般是什麼

在談判進行過程上,僵局無論何時都有可能發生,任何主題都有可能形成分歧與對立。表面上看,僵局表現的時機與形式、對峙程度的高低是令人眼花繚亂,不可名狀的。然而,談判陷入危機往往是由於雙方感到在多方面談判中期望相差甚遠,並且在各個主題上這些差異相互交織在一起;難以出現緩解的跡象,造成談判僵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僵局並不是總是由於震驚世界的大事或者重大的經濟問題才出現。
根據一些談判者的經驗,許多談判僵局和破裂是由於細微的事情引起的,諸如談判雙方性格的差異、怕丟面子;個人的權力限制;環境的改變;公司內部糾紛;與上司的工作關系不好以及缺乏決斷的能力;談判一方利用己方優勢強迫另一方接納己方的意圖等等。僵局的產生是由其中一個或幾個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談判一方故意製造談判僵局
這是一種帶有高度冒險性和危險性的談判戰略,即談判的一方為了試探出對方的決心和實力而有意給對方出難題,攪亂視聽,甚至引起爭吵,迫使對方放棄自己的談判目標而向己方目標靠近,使談判陷入僵局,其目的是使對方屈服,從而達成有利於己方的交易。
故意製造談判僵局的原因可能是過去在商務談判中上過當、吃過虧,現在要給對方報復;或者自己處在十分不利的地位,通過給對方製造麻煩可能改變自己的談判地位,並認為即使自己改變了不利地位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這樣就會導致商務談判出現僵局。
通常情況下,談判者往往不願冒使談判陷入僵局的風險,因為製造僵局往往會改變談判者在談判中的處境。如果運用得當會獲得意外的成功;反之,若運用不當,其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因此,除非談判人員有較大把握和能力來控制僵局,最好不要輕易採用。
2.雙方立場觀點對立爭執導致僵局
在討價還價的談判過程中,如果雙方對某一問題各持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意見分歧,那麼,越是堅持各自的立場,雙方之間的分歧就會越大。這時,雙方真正的利益被這種表面的立場所掩蓋,於是,談判變成了一種意志力的較量,當沖突和爭執激化、互不相讓時,便會出現僵局。
經驗證明,談判雙方在立場上關注越多,就越不能注意調和雙方利益,也就越不可能達成協議。甚至談判雙方都不想做出讓步,或以退出談判相要挾,這就更增加了達成協議的困難。因為人們最容易在談判中犯立場觀點性爭執的錯誤,這也是形成僵局的主要原因。
3.溝通障礙導致僵局
溝通障礙就是談判雙方在交流彼此情況、觀點、洽商合作意向、交易的條件等等的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由於主觀與客觀的原因所造成的理解障礙。
由於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一方語言中的某些特別表述難以用另一種語言准確表述出來而造成誤解。某跨國公司總裁訪問一家中國著名的製造企業,商討合作發展事宜。中方總經理很自豪地向客人介紹說:「我公司是中國二級企業……」此時,翻譯人員很自然地用「Second—Class Enterprise」來表述。不料,該跨國公司總裁聞此,原本很高的興致突然冷淡下來,敷衍了幾句立即起身告辭。在歸途中,他抱怨道:「我怎麼能同一個中國的二流企業合作?」可見,一個小小的溝通障礙,會直接影響到合作的可能與否。
4.談判人員的偏見或成見導致僵局
偏見或成見是指由感情原因所產生的對對方及談判議題的一些不正確的看法。由於產生偏見或成見的原因是對問題認識的片面性,即用以偏概全的辦法對待別人,因而很容易引起僵局。
由於談判人員對信息的理解受其職業習慣、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為某些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所制約。所以表面上看來,談判人員對對方所講的內容似乎已完全理解了,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卻常常是主觀、片面的,甚至往往與信息內容的實質情況完全相反。
5.環境的改變導致僵局
當談判的外部環境,如價格、通貨膨脹等因素發生變化時,談判的一方不願按原有的承諾簽約,也會導致僵局產生。
6.談判雙方用語不當導致僵局
談判雙方因用語不當,造成感情上的強烈對立,雙方都感到自尊受到傷害,因而不肯作絲毫的讓步,談判便會陷入僵局。
7.談判中形成一言堂導致僵局
談判中的任何一方,不管出自何種慾望,如果過分地、滔滔不絕地論述自己的觀點而忽略了對方的反應和陳述的機會,必然會使對方感到不滿與反感,造成潛在的僵局。
8.談判人員的失誤導致僵局
有些談判者想通過表現自我來顯示實力,從而使談判偏離主題;或者爭強好勝,提出獨特的見解令人詫異;或者設置圈套,迷惑對方,使談判的天平向著己方傾斜,以實現在平等條件下難以實現的談判目標。但是在使用一些策略時,因時機掌握不好或運用不當,也往往導致談判過程受阻及僵局的出現。
9.談判人員的強迫手段導致僵局
談判中,人們常常有意或無意地採取強迫手段而使談判陷入僵局。特別是涉外商務談判,由於不僅存在經濟利益上的相爭,還有維護國家,企業及自身尊嚴的需要。因此,某一方越是受到逼迫,就越是不會退讓,談判的僵局也就越容易出現。
10.談判人員素質低下導致僵局
俗話說:「事在人為。」談判人員素質的高低往往成為談判進行順利與否的決定性因素。無論是談判人員工作作風方面的原因.還是談判人員知識經驗、策略技巧方面的不足或失誤,都可能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11.利益合理要求的差距導致僵局
許多商務談判與此相仿,即使雙方都表現出十分友好、坦誠與積極的態度,但是如果雙方對各自所期望的收益存在很大差距,那麼談判就會擱淺。當這種差距難以彌合時,那麼合作必然走向流產,僵局便會產生。

⑦ 商務談判與法律談判的區別律師在法律談判中的作用

一、商務談判與法律談判的區別

1、用途不同

商務談判主要是針對擬交易物的質量、價格、交付時間、交付地點等商務條款進行談判;法律談判主要針對違約約定、糾紛解決、訴訟或仲裁管轄、不可抗力等條款約定進行談判,律師主要幫助提供法律風險防範方面的法律意見。

2、目的不同

商務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促成交易而進行的活動,或是為了解決買賣雙方的爭端,總之是為了獲得盈利,比如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簽訂一份合同,就交貨的時間、服務的范圍、產品質量的要求、價格等達成共識。

法律談判主要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和爭辯,比如就某一個地方或者國家的既定法規,與主管部門進行的溝通等,都是法律談判的內容。

3、參與人員不同

商務談判由公司內部的人員、廠商、客戶,甚至政府和法律顧問等參與。法律談判的參與對象包括政府、國家、主管部門以及管理人員。

二、律師在法律談判中的作用

1、律師具有專業的法律知識,能確保談判內容合法,避免談判陷阱,防範法律風險。律師在談判中的實質作用,是根據交易所涉及的背景情況及法律環境,對談判及合同條款中遇到的法障礙、潛在的風險、權利、義務不明確等問題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的結果及時提交委託人用於決策。

2、專業律師擁有豐富的法律談判經驗,利於談判的進行,盡可能維護當事人的利益。由於職業特點,律師經常要做的工作就是談判,如在法庭調解階段需要談判,庭外和解階段需要談判,幫助他人調解解決糾紛需要談判,律師要幫助客戶進行商務談判等等。

所以律師一般都有比較豐富的談判實戰經驗,這極有利法律談判。

(7)商務談判糾紛擴展閱讀:

商務談判的特徵:

1、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

不同的談判者參加談判的目的是不同的,外交談判涉及的是國家利益;政治談判關心的是政黨、團體的根本利益;軍事談判主要是關系敵對雙方的安全利益。雖然這些談判都不可避免地涉及經濟利益,但是常常是圍繞著某一種基本利益進行的,其重點不一定是經濟利益。

而商務談判則十分明確,談判者以獲取經濟利益為基本目的,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才涉及其他非經濟利益。雖然,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談判者可以調動和運用各種因素,而各種非經濟利益的因素,也會影響談判的結果,但其最終目標仍是經濟利益。

與其他談判相比,商務談判更加重視談判的經濟效益。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都比較注意談判所涉及的重或技術的成本、效率和效益。所以,人們通常以獲取經濟效益的好壞來評價一項商務談判的成功與否。不講求經濟效益的商務談判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2、以價值談判為核心

商務談判涉及的因素很多,談判者的需求和利益表現在眾多方面,但價值則幾乎是所有商務談判的核心內容。這是因為在商務談判中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最直接地反映了談判雙方的利益。談判雙方在其它利益上的得與失,在很多情況下或多或少都可以折算為一定的價格。

並通過價格升降而得到體現。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務談判中,我們一方面要以價格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僅僅局限於價格,應該拓寬思路,設法從其它利益因素上爭取應得的利益。

因為,與其在價格上與對手爭執不休,還不如在其它利益因素上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讓步。這是從事商務談判的人需要注意的。

3、注重合同的嚴密性與准確性

商務談判的結果是由雙方協商一致的協議或合同來體現的。合同條款實質上反映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條款的嚴密性與准確性是保障談判獲得各種利益的重要前提。

有些談判者在商務談判中花了很大氣力,好不容易為自己獲得了較有利的結果,對方為了得到合同,也迫不得已作了許多讓步,這時進判者似乎已經獲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但如果在擬訂合同條款時,掉以輕心,不注意合同條款的完整、嚴密、准確、合理、合法。

其結果會被談判對手在條款措詞或表述技巧上,引你掉進陷阱,這不僅會把到手的利益喪失殆盡,而且還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這種例子在商務談判中屢見不鮮。因此,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不僅要重視口頭上的承諾,更要重視合同條款的准確和嚴密。

⑧ 在商務談判中如何應對對方的長處與短處

要正確評價自己的談判實力。低估自己的談判實力與高估自己的談判實
力一樣,對談判是有害的。我們有些談判人員,由於參加涉外商務談判較少,
常常把雙方國家之間的經濟實力差距,以及企業之間的經濟實力差距與交易
談判的實力差距混為一談。比如說,我國在許多生產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相
比有較大的差距,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也落後於發達國家;從企業實力的角
度來講,我們往往也弱於對方。因此,這些同志就認為我們的談判實力也不
如對方。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有害的。我們前面講過,談判實力是由各種
因素構成的,企業實力對談判實力有影響,但並不等同。況且,企業實力與
談判實力也不是絕對的對應關系,即企業實力強,其談判實力並非就一定強。
國家的經濟、科學技術實力對談判實力也是有影響的,但是這種影響基本上
是間接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對談判實力的分析評價應該主要根據交易的具體情況。

要確信我方談判弱點的隱秘性,不要假定對方對我們弱點了解得一清二
楚。不錯,對方在談判之前會對我方談判的長處和短處進行認真的分析,但
是,除了顯而易見的東西以外,我們的某些弱點的確是對方所不知道的。因
此,我們在制訂談判的方針、選擇和運用談判的策略與技巧時,不要自我束
縛,縮手縮腳。當然,為了安全保險起見,我們可以假定對方不知道我們的
弱點,然後用適當的方法來試探這種假定的對錯,再作行動。

□不知彼,對對方單位的情況毫無所知或知之甚少
談判的實質是要說服對方,和對方達成一致的協議,所以必須全面調查
和透徹了解談判對手。對此,在戰國時代專門闡述縱橫術的《鬼穀子》一書
稱之為「揣摩」對手。談判需要協調矛盾各方的利益關系,以達到各自的目
標要求,這個任務是通過雙方具體的談判人員來完成的。談判是雙方主動的
雙向溝通過程,當一方確認自己有了談判的必要之後,首要的一條便是尋找
對手,了解對手,揣摩對手。

熟悉談判對手一是要了解與之談判對方單位的經營方式、業務范圍、信
用狀況、供貨能力、產品質量、技術裝備和市場形象等,不僅要從橫向角度
剖析談判對手的全面狀況,還要用歷史的眼光從縱向上分析對方在成長發展
過程中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原由。談判人員不僅要了解對方本身情況,還要
通過與其打過交道,有過合作的單位,了解以往談判協議的履行情況,有沒
有發生違約糾紛,違約方是誰,如何最終得到解決的。

⑨ 商務談判一定要是競爭性商務談判,一定要有三家以上供應商參加嗎有一般性的商務談判嗎

你問的這個問題比較實操,也是集團化公司在采購管理中實際存在問題。我目前也是在集團公司總部從事采購管理。一般集團總部在出台各項目采購招標管理制度時,應結合各分公司,特別是不同行業分公司設定采購流程制度,切記一刀切,只會給各分公司帶來不必要的工作量和不具備實操性。但作為集團管理部門很少能達到對各分公司采購實際情況了解。這種情況作為分公司的你應主動溝通和在采購中遇到實際的問題。認真學習,搞明白集團相關采購管理制度要求目的,而不是你想怎麼做就怎做。在了解集團制度基礎上可建議性的提出你所在分公司實際采購管理制度。總之作為采購管理人員,在集團化公司里,第一點就是要按制度執行,第二就是積極主動反映溝通你的問題。切記不了解集團制度,不主動溝通,只知道報怨!最後祝您心想事成。積極努力一定可以辦好!

閱讀全文

與商務談判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