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專利侵權被告應對策略

專利侵權被告應對策略

發布時間:2021-12-27 16:36:03

1. 專利侵權案件中被告的訴訟策略有哪些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解答,訴訟策略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起訴地的選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5條規定,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該司法解釋第6條規定, 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 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對於專利侵權案件,如果選擇被告的住所地起訴,往往會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另外,根據具體案情,並結合起訴對象的不同可選擇最佳的起訴地點,從而有效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訴訟時機的選擇
選擇什麼樣的時機起訴,起訴前是否要發律師函,以及是先談判後訴訟還是先訴訟後談判等問題,也是訴訟開始前要考慮的。時機的選擇,有時決定案件的成敗。有些情況利用律師函、談判等手段固定證據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收集證據的方法。總之,何時訴訟,要根據案情合理選擇。
(三)起訴對象的選擇
對起訴對象的選擇也是專利侵權訴訟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6條規定: 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 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根據這條法律規定,針對不同案情選擇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還是銷售者抑或列為共同被告是必須研究的問題。對於存在眾多侵權者的案件來說,是全部同時起訴以免有些侵權者掩蓋證據還是只起訴幾個侵權者以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也是要研究的問題。另外,起訴哪些侵權者會降低侵權認定難度,排除地方保護干擾均是應當研究的問題。

2. 侵權怎麼辦,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怎樣抗辯

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怎樣抗辯
1、訴訟主體資格抗辯
一般只有專利權人或專利被版許可人才權有權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包括自己實施專利技術時的專利權人、獨占許可中的被許可人、排他許可中的被許可人和專利權人、普通許可中的專利權人。
2、法定免責事由抗辯
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四種情形:權利用盡、先用權、臨時過境和科研及實驗目的的使用。
3、專利無效抗辯
4、未落入涉訟專利保護范圍的抗辯
專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或外觀設計的圖片或照片為准。
5、公知技術抗辯
公知技術是指在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沒有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
6、合同抗辯
合同抗辯是由於從屬權利和重復授權的存在,同一個技術方案或近似的技術方案,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利權人,而出現的被告以得到其專利權人許可而進行的抗辯。如存在從屬權利的情況,如果原告擁有的是從屬專利,被告得到在先專利權人的許可,生產的僅僅是在先專利產品,而該產品沒有包括從屬專利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被告的抗辯成立,其行為並不構成對原告從屬專利權的侵犯。

3. 專利侵權行為有哪些,專利侵權糾紛如何解決

專利侵權的行為有:

  1. 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2. 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 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4. 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5. 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

  6. 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7. 冒充專利的行為。

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協商解決

專利侵權糾紛是民事糾紛,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有利於平息紛爭,化解矛盾。修改後的《專利法》第57條首先提倡這種解決方式。但是協商解決不是請求處理或者起訴的專利侵權糾紛的處理模式一般有協商解決、行政處理、司法解決和訴前臨時措施前提條件。當事人不願意協商的,可以直接通過行政或司法程序處理侵權糾紛。

2.行政處理

3.司法解決

所謂專利權糾紛的司法解決是指為了有效地對侵犯專利權行為予以制裁,給權利人以適當的補救,維護市場秩序,司法機關給予專利權人以必要的司法救濟。當專利權受到不法侵害時,專利權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專利侵權糾紛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各經濟特區的中級人民法院及各地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經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較大城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和其他中級人民法院不能作為第一審法院審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4.訴前臨時措施

訴前臨時措施,是指在訴訟開始之前,為制止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的侵權行為所採取的措施。修改後的我國《專利法》新增的第61條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上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93條至第96條和第99條的規定。」訴前停止侵權行為的措施,在英美法和大陸法系中被稱為「臨時性禁令」,TRIPs協議第50條稱之為「臨時措施」。訴前l臨時措施可以理解為專利權人在尋求法律保護中特殊的司法救濟方法。一方面,權利人還沒有實際的損害後果;另一方面,行為人的實施行為卻受到了人民法院的禁止。這種保護方法援引了民法上對物權的保護防衛性理論①,法律允許專利權人在其權利實際受到侵害之前請求司法機關制止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可以有效地防止即發侵權後果的產生,起到了權利的防衛作用。因為專利權具有無形性,它不能像有形財產那樣為所有人通過佔有的方式來保護,它較其他財產權更容易受侵害,因此,對專利權侵權行為的規制,僅局限於侵權行為開始之時,往往會使權利人陷入被動的局面,一旦受到侵害,可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而從事後救濟轉向事前防衛,則能更為有效地保護權利人的利益。

4. 面對專利侵權時應採取哪些抗辯策略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少數優秀企業因侵權和不正當競爭受損,而相當一部分企業因侵權和不正當競爭從中受益,只有少數優秀企業積極維權。第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特別是刑事保護方面,打擊力度還有差距。知識產權侵權所獲暴利和其他商業利益,引誘屢屢發生侵權案件。如在著作權保護領域,盜版侵權書籍、盜版光碟問題突出;在商標權保護領域,銷售冒牌商品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使百姓購物缺乏安全感。第三,由於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宣傳普及不夠,一些企業分不清合法競爭與非法競爭的界限。某些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甚至成為商業經驗傳播。第四,在市場經濟信用機制尚未健全,商業信用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許多實際利益問題,淡化了企業維權和反不正當競爭的意識,減弱了維權信心。
由此可見專利侵權案件還是在逐步上升。專利侵權糾紛中的被控侵權方當事人在收到警告函或者法院應訴通知書後,應當泠靜、及時應對。可以視情況與權利人接觸,了解對方的意圖、底線。最後,評估、統計己方的資源,例如能夠給對方造成壓力的手段(如專利、市場行為)、己方商譽的承受力、能夠聯合的盟友等。若經過評估,不侵權抗辯勝訴幾率較高,但可能付出較大代價,例如可能因專利侵權風險而損失大量訂單和和造成損失,或者引發專利戰,或者法律服務成本費用遠遠高於和解代價,則同樣不宜貿然選擇進行訴訟,而應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非訴途徑。若經過評估,認為確實極有可能被認定為專利侵權,且涉案專利權相對穩定,則一般情況下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撤出相關市場。但是,如果由此造成的損失極大甚至對企業的生存造成實質影響,則被控侵權企業一方面應當做好盡可能充分的應訴准備,另一方面以最大努力及誠意促進和談,爭取代價最低的的和解條件的達成。

5. 專利侵權被告如何進行抗辯

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證明自己使用的技術與原告不同;二是證明自己使用的技術與某項現有技術相同;三是先用權抗辯.
原告與訴訟標的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訴訟得以成立的前提,專利侵權訴訟中首先應對原告的專利技術實施許可權作審查。專利權的獨占性實質是賦予權利人市場壟斷地位以保證其經濟利益的實現,實現方式包括了權利人自己實施和許可他人實施專利技術,專利侵權行為所侵犯的就是權利人或被許可人的市場壟斷地位。因而只有有權控制專利產品市場總量的權利人或被許可人才有權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包括自己實施專利技術時的專利權人、獨占許可中的被許可人、排他許可中的被許可人和專利權人、普通許可中的專利權人。原告不能證明其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起訴自然應予駁回。
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四種情形:權利用盡、先用權、臨時過境和科研及實驗目的的使用。其中先用權原則要求技術是在專利權申請日前合法取得並只能在原有范圍內使用,科研目的使用免責則是科技發展所必須。
另外該條還規定不知是侵權產品而使用或銷售並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專利產品使用者或銷售者不承擔賠償責任。這一規定綜合考慮了使用者或銷售商對侵權產品的審查能力、交易安全、專利權人利益等因素,避免了對使用者、銷售者過於嚴格的責任認定,同時其他侵權責任的承擔也保證了權利人的利益維護。

6. 產品被告之專利侵權,應該怎樣正確的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回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答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第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7. 如何應對專利侵權

專利權被侵犯時的應對策略 一、對比分析,客觀判斷專利權人認為自己的專利權受到侵犯後,應首先將對方技術與自己的專利技術進行仔細的對比分析,判斷對方的技術特徵是否確實落入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內,以確定專利侵權是否成立。專利權人往往會過高估計自己的專利權,因此,為避免判斷失誤造成損失,本所建議您委託專業的專利律師進行分析,提供客觀准確的法律意見,使您挽回被侵權造成的損失,在訴訟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二、對專利權本身重新評估 侵權訴訟的勝與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專利權人手中的專利權是否確實有效、無懈可擊。在訴訟過程中,法院通常要求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家專利局作出的專利檢索報告,來判斷專利是否有效,從而判斷侵權行為的成立與否。三、侵權警告 在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前,專利權人可以委託專業的專利律師向侵權方發出律師函,對侵權方的侵權行為進行警告。四、 收集證據專利權人在確認自己的專利權有效、專利侵權成立之後,應盡可能的收集侵權方的侵權證據,以備訴訟過程使用。 希望對您有幫助!

8. 被告專利侵權怎麼辦

對於在專利在申請之前就已經使用的技術,在專利侵權訴訟中,一方當事人主張該專利為現有設計的,可在一審、二審中提供證據以支持其抗辯主張,此證據屬於新證據,應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之一。林某在2005年申請了一項外觀設計專利,並獲得授權。2008年林某發現福建某公司生產、銷售的產品與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類似,林某以福建某公司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權為由提起訴訟。福建某公司認為其產品使用的是現有設計,沒有侵犯林某外觀設計專利權,遂提交了七份專利文件以支持其抗辯主張。將林某外觀設計專利與七份專利文件進行對比,無一相同或近似,故法院對福建某公司的現有設計抗辯不予支持。法院認為,被控侵權產品整體上運用了林某外觀設計專利的設計要點,福建某公司的生產、銷售行為侵犯了林某外觀設計專利權。法院判決:福建某公司停止生產、銷售侵犯林某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侵權產品等。福建某公司不服原審民事判決,提起上訴。二審訴訟期間,福建某公司認為被控侵權產品使用的是現有設計,沒有侵權,並向二審法院提交了四份對比文件以支持其抗辯主張。林某認為福建某公司在二審訴訟期間提交的上述四份證據,不屬於法律規定的新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二審爭議焦點:福建某公司在二審訴訟期間新提交的證據是否屬於新證據?能否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之一?二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若干規定》中關於舉證期限制度的規定,目的在於促進當事人積極舉證,以有利於法官在開庭前整理訴訟爭議焦點,提高訴訟效率,同時防止當事人搞證據突然襲擊和拖延訴訟。本案中,福建某公司在二審訴訟期間向本院新提交的證據,對認定其關於現有技術抗辯的主張是否成立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對該些證據不組織各方當事人進行質證和認證,將會造成裁判明顯不公平的結果,現有證據也不能證明福建某公司有惡意拖延訴訟的故意。因此,福建某公司在二審訴訟期間提交的證據應認定為屬於新證據,應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之一。林某認為福建某公司已經超過舉證期限,其所提交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採納。重點閱讀:雖然規定了舉證期限,但其目的在於促進當事人積極舉證,開庭前整理訴爭焦點,提高訴訟效率等。因此,專利侵權訴訟中,對於在專利在申請之前就有人已經使用的技術,一方當事人主張該專利為現有技術、現有設計的,其在一審、二審中提供的相關證據屬於新證據,應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之一。

9. 專利權人發現專利侵權後應採取哪些措施

專利權人認為自己的中國專利受到侵害後,應首先將對方技術與自己的專利技術進行對比分析,看對方的技術特徵是否確實落入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內,以確定專利侵權是否成立,專利侵權後應採取哪些措施。專利侵權後應採取哪些措施然後,專利權人還應對自己的中國專利權的專利性進行分析,以確定其有效性。因為,根據中國專利法規定,中國專利局只對發明專利進行實審,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不進行實審,只進行形式審查。因此,一般情況下,如果是發明專利,對其專利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可以不進行分析,只要檢查一下年費是否繳納,專利是否有效即可。而對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必須認真進行專利三性分析。只有該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具有專利性,確實是有效權利的前提下,才宜對專利侵權者採取行動。否則,一旦對方向中國專利局對該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宣告專利權無效請求,該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就會因缺乏專利性而被宣告無效。專利權人在確認自己的專利權有效、專利侵權成立之後,方可著手進行下一步工作;;收集證據。專利侵權後應採取哪些措施,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有關侵權者情況的證據專利權人應當了解侵權者確切的名稱、地址、企業性質、注冊資金、人員數、經營范圍等情況,便於決定對專利侵權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二、有關侵權事實的證據構成專利侵權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侵權行為。因此,證明侵權者確實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的證據在處理侵權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方面的證據有侵權物品的實物、照片、產品目錄、銷售發票、購銷合同等。三、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一)專利權人可以向侵權者要求損害賠償。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可以是專利權人所受的損失。但專利權人要提供證據,證明因對方的侵權行為,自己專利產品的銷售量減少,或銷售價格降低,以及其他多付出的費用或少收入的費用等損失。(二)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也可以是侵權者因侵權行為所得的利潤。專利權人要提供證據,證明侵權者的銷售量、銷售時間、銷售價格、銷售成本及銷售利潤等。以此為依據,計算侵權者所得的利潤。(三)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還可以是不低於專利權人與第三人的專利許可證貿易的專利許可費。為此,專利權人要提供已經生效履行的與第三人的專利許可協議。至於侵權者侵權利潤的確切證據,有時無法得到。在進行訴訟時,可以先提供一些粗略的證據,待確定專利侵權後,可以請求法院對侵權者進行查帳,以確定侵權利潤。然後,在此基礎上,再計算出侵權者應付的賠償金額。權利人還可以委託專業律師,以便更好的達到維權目的。

閱讀全文

與專利侵權被告應對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