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侵權責任中因果關系的認定
因果關系是構成侵權的基礎要件,因果關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為人對損害後果承擔版侵權責任。因權果關系的學說有必然因果關系說和相當因果關系學說,目前,我國《侵權責任法》的因果關系判斷理論採取的是相當因果關系學說,成立相當因果關系,即有因果關系。那麼,相當因果關系如何判斷呢?根據相當因果關系學說,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會見解判斷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為通常能夠引起損害的發生,即可認定有因果關系。相當因果關系的判斷公式為:無此行為,雖不必生此損害,有此行為,通常即足生此種損害者,是為有因果關系。無此行為,必不生此種損害,有此行為通常亦不生此種損害者,即無因果關系。故,可以將相當因果關系理解為實際上通過「通常不發生」對條件因果關系的限縮,通過「通常發生」(通常)對必然因果關系的擴張。
② 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的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我國民事侵權構成來要件:源
一、行為的違法性 。
二、損害事實的存在 。
三、因果關系 。
四、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財產侵權一般為停止侵害、賠償損失;人身侵權一般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
③ 請問侵權責任法第11、12條怎麼區分呢即累計因果關系和共同因果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第十一條說的是累計因果關系,第十二條說的是共同因果關系。
區分累計因果關系和共同因果關系這二者的關鍵是看每一個行為能否單獨造成全部損害的發生:
1、任何一個行為都能造成損害結果的發生的話那就是第十一條所說的累計因果關系,就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單個行為不能造成全部損害的話那就是第十二條所說的共同因果關系,就應當要承擔按份責任。
因果關系是構成侵權的基礎要件,因果關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為人對損害後果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④ 侵權責任中因果關系的認定
因果關系是構成侵權的基礎要件,因果關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為人對回損害後果承擔侵權責任答。因果關系的學說有必然因果關系說和相當因果關系學說,目前,我國《侵權責任法》的因果關系判斷理論採取的是相當因果關系學說,成立相當因果關系,即有因果關系。那麼,相當因果關系如何判斷呢?根據相當因果關系學說,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會見解判斷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為通常能夠引起損害的發生,即可認定有因果關系。相當因果關系的判斷公式為:無此行為,雖不必生此損害,有此行為,通常即足生此種損害者,是為有因果關系。無此行為,必不生此種損害,有此行為通常亦不生此種損害者,即無因果關系。故,可以將相當因果關系理解為實際上通過「通常不發生」對條件因果關系的限縮,通過「通常發生」(通常)對必然因果關系的擴張。
⑤ 侵權要符合四要素條件,請問在哪部法律上,第幾條
侵權責任法。
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具體侵權行為的、各種作為必要條件的因素。行為人的某一行為只有具備了法律規定的相關要件,才構成侵權行為,行為人才可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反之,則不構成侵權行為,行為人也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根據我國立法與司法實踐,本文主要以一般侵權行為為例具體分析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1、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構成侵權行為所必須具備的因素。只有同時具備這些因素,侵權行為才能成立。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為、有損害事實的存在、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四個方面。
(1)加害行為,即行為的違法性
加害行為又稱致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做出的致他人的民事權利受到損害的行為。任何一個民事損害事實都與特定的加害行為相聯系,亦即民事損害事實都由特定的加害行為所造成。沒有加害行為,損害就無從發生。從表現形式上看,加害行為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以不作為構成加害行為的,一般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為前提。
加害行為就是行為具有違法性,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或受法律保護的民事利益的原則上可認定為違法,但有違法阻卻事由的,比如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等,則應排除其違法性。違法情形包括違反法律規定和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2)損害事實,即具有客觀存在的損害
損害事實,是指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響。損害事實既包括財產損失,也包括非財產損失,如人的死亡、人身傷害、精神損害(痛苦、疼痛)等。作為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的損害事實須具備以下特點:損害是侵害合法權益的結果、損害具有可補救性、損害是已經發生的確定的事實。依侵權損害的性質和內容,大致可分為財產損失、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三種。
財產損失,民法理論認為是指一切財產上的不利變動,包括財產的積極減少和消極的不增加,主要是指由於行為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權利施加侵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既包括積極損失,如人身傷害的費用支出,也包括消極損失,如誤工減少的收入等。
人身傷害,是指由於行為人對受害人的人身施加侵害所造成的人身上的損害。具體包括生命的損害、身體的損害、健康的損害三種情況。同時,對自然人人身的損害往往也會導致其財產的損失,如傷害他人身體致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和誤工減少的收入等。
精神損害,主要是指自然人因人格受損或人身傷害而導致的精神痛苦,當然廣義上還包括法人的商譽損失等。與其他損害不同的是,精神損害具有無形性,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司法實踐也只是補償責任。
(3)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社會現象之間的一種客觀聯系,即一種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必然引起另一種現象的發生,則該種現象為原因,後一種現象為結果,這兩種現象之間的聯系,就稱因果關系。理論上認定因果關系具體有三種方法:根據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認定;根據事件的客觀性來認定;根據原因現象是結果現象的必要條件規則來認定。
侵權行為只有在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才能構成。如果加害人有加害行為,他人也有民事權益受損害的事實,但二者毫不相干,則仍不能構成侵權行為。因此,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必要要件。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過錯,是行為人對其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直接關繫到對其行為性質的認定。根據民法原理,過錯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一般過失。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結果而實施行為的,為故意。行為人根據一般人的見識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損害他人的民事權利但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為過失。一般認為一個專業人士違反了普通預見的水平的即構成重大過失。衡量行為人對其作為和不作為是否有主觀故意或過失,應根據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等多種因素綜合進行確定,這也是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應當考慮的因素。
2、特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特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構成侵權行為所必須具備的各個因素,主要包括:損害事實的存在、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等。在特殊侵權行為中,職務侵權行為的發生必須是執行職務中的不當行為,且造成了實際損害,存在因果關系;產品侵害責任、高度危險作業的損害責任、環境污染的損害賠償責任、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監護責任等,根據侵權主體和損害事實的法定關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但建築物等致人損害、地面施工緻人損害是根據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實行過錯推定原則。
因此,對於特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主要結合侵權主體、損害事實和法律的明確規定,參照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來認定是否構成侵權行為以及侵權責任承擔原則。
三、侵權行為的分類與歸責原則
根據侵權行為的過錯要求、構成要件和歸責原則等,侵權行為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1、一般侵權行為和特殊侵權行為,這是侵權行為的最基本分類。
一般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因為過錯而實施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侵權責任一般構成要件以認定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是指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而不以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適用無過錯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歸責的侵權行為。
2、單獨侵權行為和共同侵權行為
這種分類是根據侵權行為人的人數多少劃分的侵權行為類型,一人即為單獨行為。
3、積極侵權行為與消極侵權行為
這種分類是基於行為的主觀行為所作的分類,行為人以作為形式造成的侵權就是積極侵權行為,而行為人的無意識行為或者默示不作為造成的侵權就是消極侵權行為。
根據民法原理,民事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有三個原則:即: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行為人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要件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了一般侵權行為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立了該原則作為我國侵權法一般歸責原則的地位。過錯推定是在某些行為人的過錯無法判明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下所適用的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變通方式,它根據損害事實的發生推定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除非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無過錯方可免責,我國《民法通則》第125-126條關於地面施工緻人損害、建築物等致人損害的規定就是採用了過錯推定原則。
2、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以行為人過錯的存在判斷行為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該原則的責任范圍通常有限額,僅適用於法律特別規定的情形,在《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中有明文規定。
3、公平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而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對受害人顯失公平時,依公平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分配損害承擔的責任原則。因此,適用此原則的前提必然是該侵權行為只能是一般侵權行為,而且加害人的主觀上不能有過錯。對於此歸責原則的適用,在《民法通則》、「民通意見」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也有明確的規定。
因此,根據民事法律規定,對於一般侵權行為,實行過錯責任原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在特殊侵權行為中,產品責任、高度危險作業的損害責任、環境污染的損害賠償責任、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監護責任等,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但建築物等致人損害、地面施工緻人損害實行過錯推定原則。對於造成的損害在雙方當事人均無過錯,法律又未規定實行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平觀念,可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四、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
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又稱為「免責條件」,是指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致人損害時,依法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事由。免責事由一般由法律定,部分事由也可以約定。民法理論上將免責事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正當理由,包括職務授權行為(依法執行職務)、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助行為、受害人的同意等;二是外來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的故意、第三人的過錯、意外事件等。
五、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
侵權行為人對其不法行為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權利損害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就是侵權民事責任。侵權責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⑥ 民法典侵權責任是否要求存在直接因果關系
侵權責任要求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存在必然的聯系。法律明確規定,行為人因為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⑦ 認定侵權因果關系的標准和方法是什麼
所謂英美法系因果關系的兩分法是指將因果關系分為責任成立因果關系和法律因果關系。所謂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指某事實是該結果發生的條件,只要成立條件關系就認為這是責任成立因果關系存在。
而法律因果關系指在確認了事實上的因果關系後從法律上認定行為是否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按照二分法的要求,責任因果關系的成立只要a是b的條件,無a即無b即成立這種因果關系。可見責任尹國關系成立的要求較低。而法律因果關系要求較高,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法官在尋求先例或者考慮其他社會因素之後作出是否成立侵權責任的判斷。可見責任因果關系成立後並不一定成立侵權責任,只有在此基礎上再成立法律因果關系才成立侵權責任。
須明確的是,因果關系往往只是用來判斷責任是否成立,而不是判斷責任的大小,在大陸法系判斷責任的大小是通過過錯的大小對比來進行,屬於無過錯責任的,責任大小往往採用原因力大小來判斷,原因力和因果關系優又是不同所謂概念。
第二,證明行為人有無過錯和因果關系沒有關系。因果關系的本質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這一定是客觀的引起與被引起,而過錯是主觀活動,不能用因果關系來評價,否則就沒有必要在侵權的要件中單列一個過錯,這就導致了客觀歸責。
有無過錯(這里只談過失)的評價是指的行為人主觀上是有否應該預見,能夠預見。預見能力體現為注意能力(義務)往細了說可以將注意義務的層次分為善良管理人的義務,自己事務注意義務,一般人的注意義務。不同人不同的場合的注意義務要求是不同的,違背了法律要求的相應的注意義務就形成了過失
⑧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各種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侵權法上的因果關系包括責任成立的因內果關系和責任范圍容的因果關系。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是指行為與權益受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考量的問題是責任的成立。責任范圍的因果關系,是指權益受侵害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涉及的是責任成立後責任形式以及大小的問題。侵權法上因果關系的意義在於對侵權責任加以限定,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救濟,另一方面又不至於無限擴大責任范圍,限制行為自由。
⑨ 侵權民事責任中的因果關系有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您好,目前法律對因果關系的認定沒有詳細規定。一般在實踐中,存在多種說法。
最普遍的版,對於侵權民事責任權因果關系的分析和認定,分兩個步驟進行:
首先,確定行為人的行為或者依法由責任人承擔責任的事件或行為是否在事實上屬於損害事實發生的原因,即事實上的因果關系。
其次,確定事實上屬於損害事實發生原因的行為或事件在法律上是否能夠成為責任人對損害事實承擔責任的原因,即法律上的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