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民調解委員會與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有哪些關系
(一)兩者的職能定位不同。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其主要職能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依據法律、政策和社會公德,對民間糾紛進行規勸疏導,促使當事人互諒互讓、解決糾紛的群眾自治活動。通過對民間糾紛的調解,實現人民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具有及時、經濟、和睦關系的特點和優勢,能有效地將民間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牙狀態、解決在激化之前,從而與訴訟制度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構築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因此說,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解決民間糾紛的具體辦事機構。社會糾紛調解中心是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辦組織協調,以司法為民為依託、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合力解決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機制,是黨委政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解決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有效抓手。其職能主要是協調有關部門,發揮合力優勢,齊抓共管,走橫向聯合、優勢互補之路,增強調解工作的實效。它具有主導性、多無性、聯動性和廣泛性等特點。因此調解中心是基層黨委政府轉變施政管理方式、依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
(二)兩者的性質不同。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一個具有群眾自治性質的調解組織,而調解中心則屬於工作機制范疇。這是兩者性質的根本區別。人民調解委員會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而調解中心調解糾紛的范圍,不僅僅限於民間糾紛,其調解性質既不限於嚴格意義上的人民調解,也不限於法定的行政調解,但不同於法院審判活動中的司法調解,而是在黨委政府領導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各種手段,各部門共同參與,協調處理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的一種活動。其調解結果也具有民事合同性質。
(三)兩者的組織形式不同。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設立以法律法規
為依據,其人員的組成有明確的法定條件,並實行聘任制。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及規章。違背工作原則,違反工作紀律,其調解工作即視為無效。調解中心則是基層黨委政府將人民調解、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幾個方面的工作職能合在一起,加強組織協調,合力開展矛盾糾紛調處疏導工作。其人員的組成主要是按職能不同,採取任命制。調解中心開展工作,無論在主體、層次和方式方法上,可以突破人民調解范圍,其功效主要顯示在克服調處重大、復雜疑難矛盾糾紛上力量不足、職能有限、工作范圍狹窄的缺陷,採用多管齊下,合力化解矛盾糾紛,達到確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四)兩者互依互存,有利於構建大調解格局。我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於2004年相繼建立。成立以來,面臨利益格局的調整和矛盾糾紛呈現的多樣性、廣泛性、復雜性、突發性等特點,在基層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利用職能優勢,在防範和化解一些綜合性的、重大疑難的矛盾糾紛中,發揮了許多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調處中心在化解重大疑難矛盾糾紛中的職能優勢和獨特作用,已被實踐所證明,也並非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所能替代。調處中心所形成的工作機制,對構建「大調解」的工作格局,對實現調解渠道多樣化、調解主體多層次等方面的作用,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都無庸置疑。村、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調處中心作為調處民間糾紛的實體性組織,只要置身於「大調解」格局內,融入「大調解」工作機制中,互依互存,協調配合,在工作上不錯位,就絕對不會發生什麼矛盾。
㈡ 法律范疇內的「糾紛」與社會學中的「沖突」,怎麼理解
兩者是兩個學科中的專有術語。其實,兩者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在很大層面上)。法律中的糾紛是行為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方面出現了一定差別。而社會學中的沖突,則是兩主體之間在利益及其他方面產生了矛盾。個人之見
㈢ 分析新形式下社會矛盾糾紛有哪些新特點
當前我們國家仍然存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管理方式滯後、社會矛盾復雜多樣以版及國權際對敵斗爭尖銳復雜等情況,就必須加強社會矛盾化解工作。社會矛盾是引發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類矛盾發展的結果,是最突出、最嚴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機關發揮職能作用更多的是強調依法辦案,現在進一步要求把執法辦案工作向化解社會矛盾延伸、向社會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審判機關要充分認識肩負的重大責任,把深入推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作為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結合辦案拓展和延伸審判職能,從源頭上化解,從管理上預防,努力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㈣ 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從根本上要依靠法治嗎
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就是消滅私有制。
㈤ 民間矛盾糾紛類型
矛盾糾紛分類包括:
1、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涉及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糾紛。包括婚姻家庭、鄰里關系、房產物業、人身損害、合同、借貸等民事行為引發的糾紛。
2、行政糾紛:是指各級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行政爭議和糾紛。包括土地、山林、水利、資源權屬、醫療衛生、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行政行為引發的爭議和糾紛。
3、涉法涉訴糾紛: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利部門對案件或問題處理不滿而又引發的矛盾糾紛。
涉及到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判決或裁定,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現實問題,主要是當事人對己經生效的法律判決或行政裁決表示不滿。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㈥ 民事糾紛與社會予盾的關系如何
民事糾紛案件多
側面體現了
社會矛盾沖突大
㈦ 如何化解糾紛和矛盾
工程技術學校在校生有幾千人,在人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的會有不愉快的事發生,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會產生矛盾,最後導致惡習事件的發生。
2012年3月14日,組織XX班召開了「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我和同學發生矛盾怎麼辦、我的朋友與同學發生矛盾我怎麼辦」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同學們積極主動的發言討論,從各個方面表明了自己在遇到矛盾糾紛時,如何處理。
現在把同學們的方法總結如下:
1.有矛盾是正常的。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事情,總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樣就會產生矛盾。有矛盾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小事斤斤計較,學會忘記一些無關大雅的小矛盾。回頭看一下,最近校內發生的各種大家時事件,究其起因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說明學生還不會處理問題,所以,讓學生多讀書多看書,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學習上,那麼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只要學生有素質、有修養,自然就會減少矛盾的發生和激化。
2.學會忍讓,學會寬容。現在的學生都非常的自我,不懂得吃虧是福。所以要從日常生活的小事開始,讓他們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寬容、忍讓,能夠有諒解、剋制、包容的胸懷。「記人之長,忘人之短」這便是寬容,不能揪著別人的短處不放。人只要在社會中生存,就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寬容大度者,能夠容許有與自己不一樣的人或事;否則,過多的爭吵反唇相譏,只能事與願違,惡性循環。寬容、忍讓教會人們為人處世,教會人們和平共處,教會人們與他人協作共同發展。
3.冷處理。冷靜會化解矛盾,從而使同學們度過矛盾危機。切記:「暴力解決問題是愚者之行為,害己害人。」
4.矛盾發展到僵持的時候,不妨通過正確的途徑,尋求老師、家長、學校的幫助。通過幫助,使得矛盾的雙方從危機的邊緣走向合作的、夥伴的境地,這正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退一步,海闊天高」。
5. 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矛盾的雙方應該多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盡可能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先自我批評,再批評別人。
6.永遠記得對方的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好朋友去沙漠中旅行。一個人,做了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他的朋友把這件事記在了沙子上。然後他們繼續前行,那個人又救了他朋友一命,然後他的朋友把這件事記在了石頭上。他很好奇,就問他的朋友:為什麼一件事記在了沙子上,而一件事記在了石頭上呢?他的朋友說,朋友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我記在沙子上,讓他在我的心裡隨風消逝;而朋友救了我一命,我要把他記在石頭上,就像永遠銘記在我心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把矛盾永遠放在心裡,而對於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才應該永遠記在心間。
借發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課堂上警醒全班同學以後引以為鑒,減少學生中矛盾沖突的發生。
在這次班會中,同學們學會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人的一生有許多感情是很寶貴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誼」。著名科學家培根說:「友誼能使快樂倍增,使痛苦減半。」李白也告訴我們,桃花潭水盡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誼深。所以同學們,請敞開你的心接受友誼吧,請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誼吧,你將會獲得無比的幸福和財富!請記住:友誼之光如同熒光,周圍越黑,顯得越亮!在與同學、老師、家長以及社會上的人接觸中,要寬以待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要看不起別人,要尊重他,幫助他,幫助別人,也能給我們自己帶來快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㈧ 民事糾紛與社會矛盾的關系如何
關於社會矛盾的概念,有兩種,一種認為所有發生於社會上的矛盾都叫社會矛盾;一種認為只有深層次的矛盾才稱之為社會矛盾,一般的矛盾大概只有叫糾紛了。1.民事糾紛是社會矛盾的表現。社會深層次矛盾(如利益分配的不協調、物質文化需要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等等)是造成民事糾紛的根本原因之一。2、民事糾紛可能演化為深層次的矛盾。如部分地區村村之間爭水爭地的矛盾,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演化成族 群之間的矛盾。3、解決深層次的矛盾,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深挖原因,對症下葯;另一方面也要從民事糾紛入手,從細節解決至少是部分的問題。個人管見,供樓主參考。
㈨ 農村矛盾糾紛有哪些
農村民間糾紛是人民內部矛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具體表現,以往的糾紛主體一般是公民、鄰里之間的糾紛,但現在糾紛的主體出現了村民與村幹部、村民與企事業單位、村民與政府及職能部門之間的糾紛日益頻繁。
原來的民間糾紛多出現在婚姻家庭、鄰里、債權債務、房屋等方面的矛盾糾紛,而現在擴展到社會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個領域。如:農村的亂集資亂攤派、土地第二輪承包、土地徵用、林權改革、生產經營性糾紛、資源開采利用、環境污染等糾紛。
(9)民間糾紛與社會矛盾擴展閱讀
糾紛出現因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方面調整步伐加快,村民內部的利益關系的調整也隨之加快,社會矛盾也必然顯現出來。主要原因有:
1、農村村民法制觀念淡薄。農村基層,特別是邊遠山區,一些村民法制觀念淡薄現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具體表現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後,私人承包范圍擴大,為爭水、爭地、爭承包權發生矛盾後,不能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不是靠公力救濟,而是靠私力救濟,輕則罵、重則打、急則殺,有的僅為小孩吵架、家畜、林地等方面小事,斤斤計較,引起鄰里不和。
2、一些基層幹部對解決民間糾紛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有的認為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沒有時間顧及民間糾紛問題;有的認為農村經濟工作才是「硬指標」,而解決糾紛問題是「軟指標」。
沒有把正確處理糾紛作為新時期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來認識,沒有人人為發展經濟創造良好社會氛圍的來認識,沒有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來認識,只是滿足於開會、發文件,過於形式。
該協調的不協調,工作不及時、不主動、不到位、不落實,這種認識不到位,工作不主動,造成工作不落實的狀況是化解糾紛不力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村民間糾紛
㈩ 民事糾紛與社會矛盾的關系如何,如何認識民事訴訟在解決民事糾紛中的地位作用
民事糾紛是社會矛盾的表現形式之一,民事糾紛及時有效解決有利於化解社會內矛盾,反之,民事糾紛積容壓容易誘發社會矛盾。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包含訴訟解決方式和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如:協商和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民事訴訟是糾紛解決機制的一種有效方式,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解決方式相比,民事訴訟具有強制性、權威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