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處理和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解決。 根據該法律的規定,解決農村土地經營糾紛的途徑有:
(一)、協商解決。協商是解決糾紛的首要途徑。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糾紛既省時、省力、省錢,也不會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有利於繼續和鞏固過去形成的合作關系,有利於化解矛盾。但是,採用這種方式處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由於缺乏來自第三方的疏導、斡旋,當事人往往固執己見,很難聽進對方當事人的不同意見。因此,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爭議的成功率較低。
(二)、調解解決。土地承包經營的當事人發生糾紛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解決,也可以請求他人或者其他組織調解解決。農村相對城市而言,社會結構較為穩定,同村農民之間大多沾親帶故或為幾代鄰居,因此做好調解工作,更有利於化解矛盾、平息糾紛。同時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可省去參加仲裁和訴訟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調解方式程序便捷靈活,不至於傷害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感情,有利於糾紛及時處理。但是若對土地經營糾紛案件簡單處理有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效果,不利於生產的穩定、農村社會的穩定,也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因此調解應以合法自願為原則,在不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進行調解,社會效果還是顯著的,其中自願貫穿於調解的全過程,任何情況下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
(三)、仲裁解決。與訴訟相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不僅省時、省錢,而且程序簡便,處理爭議較快。同時,它能夠充分地體現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利於維護和發展爭議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但也要注意,由於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仲裁,不是「一裁終局」 的,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有再進入訴訟程序的可能,這會讓土地承包經營關系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另外,仲裁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後,當事人拒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決的,仲裁機構不可以強制執行,雙方當事人只能另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最後,從我國農戶目前收入現狀而言,仲裁費用往往是個很大的負擔,解決糾紛必須考慮有利於減輕農戶成本的方式,盡可能為農戶提供免費的仲裁服務,才能逐步使仲裁製度深入實踐,得到民眾的認可。
(四)、訴訟解決。針對採用訴訟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案件,在處
理時應簡化審理程序,強化訴訟調解。由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具有季節性特點,如不及時處理,勢必錯過季節,影響生產,甚至導致土地無法耕種的後果,因此,此類案件的審理不能局限於普通民事案件的訴訟規則,應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依法盡可能簡化審理程序,爭取快立、快審、快執,盡量不影響農業生產。對於案情復雜不能及時審結的案件,可依當事人的申請,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及時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盡量減少農戶的損失。同時,由於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直接關繫到農民的利益和社會的穩定,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每件案件的審理都影響重大,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矛盾激化,引發群體事件。法院在此類案件的審理中,應將訴訟調解貫穿於審判工作的全過程,多做當事人的思想疏導工作,爭取當事人在友好協商、平等談判中共同尋求解決糾紛的辦法,徹底化解矛盾和糾紛。要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對於無法調解的案件,應當及時作出判決。
❷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法院不受理,也不給出《不予受理裁定書》,怎麼辦
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任命法院提起上訴。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糾紛;
(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
(三)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
(四)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五)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於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❸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應如何處理
先協議,協議不成可以訴訟法院解決!
❹ 因此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司法解釋主要針對於承包合同糾紛、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作出處理依據。
【法律依據】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六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農村土地承包時有的是該分得土地份額而承包,但是發包單位認為該戶不能得到該份額的土地,這樣就是「未實際取得」土地,因而糾紛,這就應該向行政部門申請解決,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
最高人民法抄院關於審理涉襲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十六條
因承包方不收取流轉價款或者向對方支付費用的約定產生糾紛,當事人協商變更無法達成一致,且繼續履行又顯失公平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發生變更的客觀情況,按照公平原則處理。
如果雙方合同無限期的履行下去,對甲明顯不公平,因為甲將長期喪失對自己安身立命保障—土地的支配權。人民法院可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如本案中,雙方對流轉期限沒有約定,那麼,根據《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應參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處理,即甲可解除合同,但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乙。
❼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農源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條規定:「 承包期內,承包方可以自願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自願交回承包地的,應當提前半年以書面形式通知發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內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內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按照本條款的規定,自願交回承包地的,必須是形成書面材料通知發包方,這點對你很重要,你是在和人一起喝酒時說的,沒有書面通知,在界定你是否自願交回承包地的唯一情形就是有無書面材料,現陳某找的證人證言在法律上不能採信。我建議你向縣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申請返還承包地,被申請人是發包方,第三人是陳某。或到法院打官司,被告是發包方,第三人是陳某。我估計你勝訴的可能性很大。
❽ 法官如何處理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
按照自願、有償和平等協商的原則,承包方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對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規定,也給農村土地流轉賦予了法律地位。 我國現階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流轉數量和規模逐步增長。隨著農村勞動力增多,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直接促使農村土地流轉加速;2、流轉形式以轉包出租為主。農村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依靠和保障,農民是不願意永久性的失去土地的。因此,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多呈現轉包出租;3、流轉主體呈多樣化。在農戶之間流轉的基礎上,近些年一些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進入農業經營,參與流轉的主體日益多元化。 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數量增多,在流轉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例如: 一、流轉程序不規范。農戶自主流轉其承包經營權,沒有統一的規范規定,操作無章可循,流轉隨意性很強,手續極不完備,導致以後發生糾紛時,不利於保護農戶的權益。筆者認為,應當詳細具體的規定農戶自主流轉其承包經營權的辦理程序:1、雙方協商,確定流轉方式、時間、價格等。2、必須簽訂書面合同,由流轉雙方本人簽字或捺印。3、合同簽訂後,應報送土地發包方和所在鄉(鎮、街道)備案。 二、流轉方式界定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對承包經營權流轉規定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只是原則性的規定。對農村普遍存在的抵押、繼承等傳統流轉方式以及入股等新流轉方式沒有明確規定。 三、土地流轉登記制度流於形式。登記的主要目的在於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變動的事實予以公示,使他人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人。農村土地承包法將登記的決定權交給農民,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登記。未經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現實中,農村土地流轉,絕大部分根本就沒有登記,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的正常秩序,埋下了許多糾紛隱患。雖然《土地承包法》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的,不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也明確規定: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除法律或者本解釋有特殊規定外,按照有關家庭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的規定處理。但是有規定,卻無人去執行。 四、流轉行為不夠規范。有的地方土地流轉以口頭協議為主,私下進行自發性的流轉,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續,即使簽訂書面合同,也大多條款不規范,對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等內容不夠明確。 首先,進行土地普查,並登記造冊,明確土地權屬,加強土地工作的管理。為了進一步搞好土地工作,應該依法進行土地詳查,了解土地現狀及不安定因素,進一步明確地界,確定一些新增地及權屬不明地的權屬,並及時發放權利證書。 其次,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的普法工作。使流轉土地的農戶,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9條規定,按5個程序簽訂承包合同。 再次,提高法官審理土地流轉糾紛案件的能力,豐富糾紛調解機制。要求審理土地糾紛案件的法官要有全面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以便嫻熟適用法律,正確處理糾紛。還要有一定的審理技巧,有效利用其他社會資源,可以找一些當地德高望眾的第三者幫助調解,也可以讓村委領導或者基層司法所出面協調。調解作為其中的一個方式,應該大力加強和進一步豐富。
❾ 權屬糾紛可否作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案件處理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是指土地承包方與發包方之間在履行承包合同、承包經營權流轉或繼承以及侵犯承包經營權等方面發生的民事糾紛。農村土地承包法施行以後,處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已有了一套獨立的法定程序,土地承包經營法律關系已成為脫離其他土地法律關系的一種新的民事法律關系。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單位與單位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或者單位與個人之間,因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不清,各自都沒有合法有效的權屬證照憑證,而又主張土地權屬所引發的爭議。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程序是:首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申請人民政府處理;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從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看,土地承包糾紛和土地權屬爭議的主要區別在於:一是土地承包糾紛絕大多數為民事糾紛,體現的是民事法律關系特徵,而土地權屬爭議大部分屬於行政爭議,更多地表現為行政法律關系;二是處理和審理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要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程序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而處理和審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則應依照土地管理法和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三是農村土地承包法對處理土地承包糾紛沒有規定行政處理程序,而土地管理法對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則明確設置了行政處理程序;四是按照「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此種情形可能引發行政爭議和行政訴訟,但該司法解釋對此種爭議未規定行政復議程序,而對土地權屬爭議案件,行政復議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則明確規定了行政復議的前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