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庭矛盾因該找那個部門調解啊
一般都是社區組長進行調解吧,每一個社區或者在街道裡面應該有這方面的調解員,農村就是在村委會
❷ 如何處理社區居民矛盾糾紛
提升社區環境質量;擴大社區服務范圍;成立業主委員:該業主委員會的委員均是由業主通過推薦,選舉出來的公道正派、有威信、有說服力、通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退休老幹部、老黨員、樓組長。他們負責就平時小區內因亂扔垃圾、空調外機滴水、下水道堵塞、天井積水、污水外溢、侵佔共用位等原因引起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調處。
❸ 杭州的社區工作者怎樣調解社區居民的家庭糾紛
一、以家庭糾紛調解站為平台,加快組織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建設。街道成立了黨工委書記任組長,婦工委、司法、綜治、街政、勞動等部門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形成了街道黨工委主要抓、各部門協同抓、各社區具體抓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四級工作網路:辦事處設家庭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社區居委會設調解站,居民小組設調解員,樓院設信息員。成立了由社區律師、心理專家和社會熱心人士組成的社區調解志願者隊伍,構建起多方面參與、全方位覆蓋的社區調解網路體系。
二是加強硬體建設。街道所轄的社區全部建立了家庭糾紛調解站,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了專門的調解工作室,統一製作了調解站牌子,規范了調解登記、調解申請、調解協議等文本模式,設立了調解站網路設置、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宣傳牌。為擴大調解站以及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專門開辟了2處「調解站宣傳欄」,定期更新宣傳內容,通過法律政策解讀、調解案例解析等,幫助居民群眾知法、懂法、學法、用法。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了「受理―登記―調查―調解―協議―回訪」的工作流程,規范了《矛盾糾紛排查制度》、《調解糾紛登記制度》、《矛盾糾紛調處制度》、《調解回訪制度》等工作制度,確保家庭糾紛調解站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依據回訪工作制度,調解站實施了「三必訪」、「一回訪」和「三原則」,即已發生的糾紛必訪、特困戶必訪、老問題戶必訪;家庭暴力糾紛處理後定期回訪;工作人員依法調解原則、當事人自願原則和不幹涉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
二、以宣傳教育為基礎,提高社區居民素質
一是大力開展普法宣傳。以「平安進我家,幸福伴我行」為主題,廣泛開展平安家庭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為加強氛圍宣傳,街道黨工委在延安二路設立了法制宣傳一條街,設置宣傳櫥窗、普法宣傳標牌100餘塊,法治宣傳欄200餘米,不定期張貼平安家庭創建知識。部分社區成立了社區法制學校,制定發放了法律咨詢手冊。我們還先後開展了家庭禁毒納涼晚會,組織了禁毒法律知識答卷和預防毒品巡迴展覽,邀請專家進行了安全知識講座,開展「周末法律茶座」等活動,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法律素質和抵禦毒品、預防艾滋病、防盜竊、防隱患的能力。
二是積極開展文化宣傳。充分利用「三八」節、「五一」、「十一」、「迎奧」、「兒童節」等節慶日和奧運會舉辦的有利時機,組織社區家庭和流動人口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舉辦了婦女同樂會、巧手迎奧運、「展婦女風采,創法制市北」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社區居民家庭和流動人員積極參與,寓教於樂,在娛樂中自覺接受到教育。
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糾紛、家庭貧困往往是矛盾的滋生地,也會導致一些糾紛的家庭對社會不滿、當事人性格偏激等等。我們將加強對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好,把失業家庭、意外事故家庭、單親困難家庭作為關注的重點,定期邀請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到社區授課,圍繞社會發展、婚姻關系、子女教育、婆媳相處等方面,結合典型案例,進行心理疏導,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態。
三、以社會協同為手段,發揮「合力作用」
一是與轄區內法院協同,形成訴訟調解與群眾調解的合力。藉助市北法院民事五庭駐在我管區的優勢,積極開展「法官進社區「活動。按照《關於人民法院委託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民事案件的試行意見》規定,對涉法家庭糾紛進行委託調解,取得較好效果。上清路社區居民遲某因沒有處理好房產分配問題,引起子女之間的矛盾加劇,起訴到市北法院。在當事人雙方同意的基礎上,市北法院民五庭委託社區居委會先行開展了調解工作,在社區內進行了公開審理,並最終依法予以判決。通過這種委託調解、公開審理的形式,既合理化解了糾紛,又達到了教育社區居民的目的。
二是與市區司法部門協同,形成職能調解與社區調解的合力。充分發揮街道「四位一體」調解中心的職能作用,協調信訪、司法、綜治等各部門,聯合開展對疑難復雜家庭糾紛的調解工作。
三是與簽約社區律師協同,形成專業調解與家庭調解的合力。社區律師作為專業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法規的掌握運用和具體案件的調解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做好糾紛調解工作。
❹ 家庭矛盾糾紛我該如何解決
你媽媽知道你比來你妹妹大,你懂源事了不好忽悠,所以就跟你妹妹拉好關系,小女孩都喜歡新的衣服,新的手機,你媽媽變相利用這些,想挽回這些年她沒有對你們付出而對她造成的怨恨。小孩的成長跟爸媽的陪伴和教育非常有關系,你是姐姐,但是也很年輕,你說的話你妹妹不會聽的,你做不了任何事情,我想只有把這個情況跟你爸爸說一下,讓你爸爸處理吧。
❺ 家庭糾紛小案例
【家庭糾紛案例】10平方米小房斬斷手足情?
隨著全市各區市的舊城改造,拆掉了一處處「趴趴屋」,有不少人因為拆遷一躍躋身「富人」行列,然而房子大了,錢包鼓了,原先一家人擠在小屋裡其樂融融的日子卻不見了,更有人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家。母與子的親情割裂、兄與弟的斷絕交往、夫與妻的東別西離,一樁又一樁的親情官司擺上桌面,一件又一件的房產糾紛讓一家人對簿公堂。
【場景】法院門前
10平方米小房斬斷手足情
在法院大門口,孫老大瞥了孫老二一眼,從嘴邊擠出一句話:「過戶,等著吧……」
這種情景在徐斌眼裡已見怪不怪,看著兩兄弟的背影徐斌感慨萬千。
60歲弟弟狀告70歲哥哥
「老孫家就這么兩個弟兄,一位60歲,一位70歲,好了一輩子,可這次卻對簿公堂。」今年年初的一天,孫老二感到「實在沒處說理去了」,便跑到法院咨詢,法官指導他寫了一張「起訴狀」。他的請求只有一條:請法院判決,將屬於我的房產還給我。
孫老二所說的房產是一間父母留下的小房,面積不到10平方米。父母早在兩年前先後去世,兩兄弟也沒有因為這處房產打唧唧,可如今舊城改造的觸角伸到了這處偏僻的路段,按照規定,小房可以拿到幾十萬元的補償金,政策下來了,兄弟之間的矛盾也開始了。
一家人曾經很和睦
徐斌說,孫老大常年在外地工作,父母平日都靠孫老二照顧,孫老二每天早晨上班前,都先到父母家做好早飯,自己吃上幾口趕緊往單位趕,下了班也得去父母家熱好了飯再回自己家。當然孫老大也沒袖手旁觀,每到年節都會找人往家捎東西,每次都有孫老二的份。到了春節,孫老大會風雨無阻地回青島陪父母過年,還特意把孫老二夫妻倆也叫到一起團圓。過去鄰居都說,孫家兩兄弟孝順、團結,別看老孫家孩子少,也沒有閨女,老兩口享的福一點也不比別家少。
1998年,孫老大的兒子要結婚,老人把兩兄弟叫到身邊說,只有這么一個孫子,要把一間稍大的房子給孫子成家。老人怕老二心裡不舒服,特意承諾以後不會虧待他,老二沒有任何怨言,一口答應下來。
父母去世矛盾爆發
孫家老人生前將名下的兩套房產,一處給了孫子,另一處給了小兒子。父母去世四五年後,拆遷的風聲刮到兩兄弟的耳朵邊,孫家兄弟倆這份為人稱道的手足親情,比這棟破敗的老房垮得還快。
父母生前有遺囑,案子非常清楚,孫老二贏了官司。然而親眼看到老二手裡拿著父母簽名的文書,老大還是不肯接受,從立案到鑒定,再到鑒定結果拿出來,幾個月過去,兩兄弟除了在法庭上幾句爭辯,沒有說過半句多餘的話。離開法院時,兩兄弟各自都是一臉的冷漠。
❻ 居民之間發生糾紛怎麼辦
首先最好是各自平靜下來,思考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整個事情是否值得你們這么發火,搞出這場糾紛。想清楚後確定自己的立場,找出雙方的錯,(別說你沒錯,爭端惹起幾乎誰都有責任的,人家故意找茬的那就沒辦法了,只有你先承認自己的錯誤別人才會接受你對他委婉的指責)你要心平氣和跟他坐下來聊,是聊天!最好問問他最近的煩惱!談談心神馬的,解除戒備。判定是否又讓雙方都妥協退讓解決的辦法(犧牲是難免的,每人退一小步,事件前進一大步)實在不行溫柔地提出訴訟,依法解決
❼ 所謂的家庭糾紛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個人財富日益增多,社會利益逐漸呈現出版多元化的格局權。每一個階層、每一個群體,乃至於每一個個人,都在為權利而斗爭。在人們交往和合作的過程中,侵權和糾紛的發生不可避免。但是,財富的獲取、權利的伸張、糾紛的解決,不能恃強凌弱,也不應以暴易暴。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廣泛的自由權、人身權和財產權,同時也相應地保障人民在這些權利受到侵害或發生爭議時,享有平等而充分的尋求救濟的權利。如果某一權利受到侵害後,被侵權者無法獲得任何有效的救濟,那麼,該權利的存在將毫無意義。面對社會變遷和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及其沖突,傳統的糾紛解決方式不堪重負,日漸力不從心。為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包括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彼此協調共存、相輔相成、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程序體系和動態的調整系統,即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並賦予當事人相應的程序選擇權。家庭也是一樣的。
❽ 婚姻家庭糾紛包括什麼,這些糾紛這么解決
婚姻糾來紛包括婚姻矛源盾,家庭爭吵,夫妻感情不和諧,夫妻感情減淡,出軌外遇等面臨離婚、婆媳關系、丈母娘女婿關系不和諧等情況,現在面對這些糾紛,可以找一些情感咨詢服務,比方說小麥傾訴這類的情感咨詢平台,咨詢下情感專家,獲取相關的解決問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