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醫療糾紛處理
1、嚴格遵來守醫療衛生管理法自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Ⅱ 如何妥善解決醫療糾紛,減少醫療侵權,構建和諧的醫患
醫患糾紛是目前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極易影響社會關系的穩定,同時對醫療機構也會產生不良影響(1、影響醫療機構的形象;2、影響業務工作秩序;3、影響業務管理職能;4、增加醫院經濟負擔;5、導致防衛性醫療行為;6、擾亂醫患關系)。所以如何更好地規范醫療行為,防範醫患糾紛發生,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既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又有利於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根據近年來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如下,肯定不夠全面,僅供參考。(一)防範:總的來講醫方在平時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1、強化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防範意識;2、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增強業務素質;3、健全技術規范和工作制度,並認真實施;4、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控;5、嚴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1、病人的知情權問題,要謹記病人有知情的權利,醫師(方)有告知的義務。醫師告知時的注意事項:a、有全面告知診治信息和治療風險;b、有通俗的語言告知;c、告知的內容必須真實;d、重要告知要用書面形式。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對醫方的告知義務作了具體規定,要從嚴把握。2、病人的同意權問題。病人有一定的自主權;病人對手術、特殊檢查和治療、實驗性臨床醫療有同意權。同意權的三種處理形式:a、病人同意,並取得家屬或關系人簽字;b、無法取得病人同意,家屬或關系人簽字;c、無法以上同意,由醫院負責人批准實施。3、病人名譽權和肖像權問題。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二條作了規定。醫院及其醫務人員擅自公開病人「隱私」病情,可以構成侵害病人名譽權;醫院向病人或其家屬通報病情,不構成侵害病人名譽權;因宣傳需要使用內容肖像的,應當取得病人同意。4、重視病歷的證據作用(醫療訴訟證據)。主要分類包括:a、病歷;b、檢查報告;c、有關記錄;d、影像資料;e、有關實物;f、同意書;g、重要告知記錄。(二)處理:醫患糾紛發生後,醫方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及時報告衛生主管行政部門;現場證據的保管,包括病歷、實物的封存等,特別是屍體的保存和告知屍檢的義務。屍檢是判斷死因的重要科學手段。我們在審理幾起醫療糾紛案件時,就是因為屍檢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醫療鑒定無法進行,死因無法查清,只有依據證據規則進行責任分擔。
Ⅲ 怎麼處理好醫療糾紛
妥善處理好醫療糾紛應當遵守法律規定,遵循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實事求是。公安機關依法維護醫療機構治安秩序,查處、打擊侵害患者和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以及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第二十八條
發生重大醫療糾紛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報告。衛生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引導醫患雙方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Ⅳ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醫療糾紛具體是指什麼
第一,發生醫療糾紛後,首先醫患雙方可以進行協商調解,達成協議,糾內紛處理結束。容第二,如果雙方協商不成,醫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請求。請求進行醫學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協調雙方承擔相應責任。達成調解協議,糾紛處理結束。第三,如果不服協調,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跳過第一、第二,直接向法院起訴。法院會根據案情,委託鑒定機構進行司法鑒定。並根據鑒定結果,做出依法判決。如果有其他不明白的,可以繼續追問的。。。
Ⅳ 如何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怎麼進行醫療糾紛鑒定
您好,妥善處理醫療糾紛需要做到:
1、保全原始證據,消除當事人懷疑。
醫院在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場的情況下封存相關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封存時由院方和患者共同簽字,把院方加蓋印章的復印件給患者,或者是經患方同意由醫院的行政主管部門保管病例。
2、耐心聽取患方傾訴,運用醫學理論做好解釋工作。
在處理糾紛過程中,對患者及家屬要體貼、關心、耐心,盡可能讓他們充分傾訴意見和要求,善於聽取並接受他們合理的建議,當對方對醫學問題存在片面理解或不合理推論時,運用醫學理論進行解釋,將並發症與醫療事故的定義嚴格區分開來。必要時可請有關專家介紹病情發展情況和診斷治療過程,藉助學術權威的力量說服對方,爭取他們的理解。
3、確定醫療事件性質,做出妥善處理。
雙方在是否屬醫療事故的問題上,達不成共識時,應主動提出請醫療事故鑒定部門進行鑒定。如確屬醫療事故,應按照《》中的相關規定,根據事故等級、情節進行補償。如不屬事故,但存在不足之處時應主動向患方承認,以取得諒解。
4、允許患者審查病例,接受患方監督。
醫院在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是否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是否及時解答相關情況,醫療規程是否規范,主動接受當事人監督。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Ⅵ 如何妥善處理醫療糾紛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是患者及家屬、醫院、醫療行政管理機構所期待的一個圓滿結果和良好的願望。
但是,如何妥善的處理醫療糾紛,是改革開放以來困擾人們的、癌症級的難題。
可以說,從來就沒有誰能夠妥善、圓滿的解決過,最終只有某些寡頭們滿意,才能得以「皆大歡喜」的解決。
一、歷史性淵源
醫療糾紛的歷史性淵源,就要從傳統醫療行為與現代商業性醫療行為的演變說起。
1,傳統的醫療行為,是建立在傳統的社會道德規范基礎上的社會福利事業。
因此,在全社會良好的道德規范基礎上運行的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在醫學教育、醫療行政管理機構、醫療機構、醫療技術、醫療操作人等等,在社會道德和個體良心上都能得以充分的保證,同時,也贏取了患者以及全社會充分的信任與合作。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即使出現了偶發性的醫療事故,對於肇事者,能夠給予客觀(在這里不能適用公正一詞。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官方與民間從來就不存在公正。)的評價與處罰,並能夠得到患者及家屬和社會的認可,賠償也只是象徵性的,極少有糾紛,也能得以妥善的解決。
2,政治體制的改變對醫療體系的影響,是造成現代醫患糾紛的始作俑者。
在過去的幾十年前,影響中國各行各業的政治改變(簡稱政變),徹底的影響了包括醫療保障體系在內的所有的人和事,傳統社會道德和醫療道德觀念被摧毀,整個醫學教育和醫療體系受到徹底的改變,醫療事故層出不窮;肇事者得不到應有處罰,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安撫,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因此,在缺乏全社會良好道德問責機制下,醫療行為的規范是脆弱的,是醫患矛盾不能得以妥善處理的關鍵之所在。
二、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引發了醫療行為的社會經濟效益含義的改變。
1,醫療保障體系的意義
我們絲毫不懷疑醫療體系對於社會全員的保障意義,而醫療社會保障的意義在於,極大限度的滿足社會全員對醫葯保障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實現整個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2,在這里,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的真正含義。
我們都知道,醫療體系的作用,就是為社會全體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身體健康保障,極大限度的減少勞動和非勞動減員,以最少的醫葯成本、最有效的醫療手段、最安全的醫療服務,在短時期內使患者康復,投入到社會生產當中去,從而創造最大的社會勞動收益、實現「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
3,經濟利益驅使下的醫療手段
然而事與願違,人們、尤其是領導者,為了爭取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瀟灑的放棄了「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卻片面的、不擇手段的獲取經濟收益。
更有領導者弄虛作假套取經濟利益。
譬如,某醫院的常務、主管副院長,夥同手下一些人,與患者家屬、派出所幹警等串謀獲取不正當利益。
將一頻臨死亡、或已經死亡的老年女性心源性患者,於傍晚繞過急診直接住院「搶救」,嚴重違反診療程序,以權干擾醫療制度。
在「搶救」過程中,人為造成斷電事故,且「患者」家屬在搶救現場鬧事、大聲地叫罵、指責醫院。
「患者」家屬繼而電話報警,一位五十餘歲的幹警到場,未經現場調查取證,在院領導的主持下,直接進入討論賠償程序。。。
這種行為,加重了醫療機構的負擔,使「醫鬧」行為更加撲朔迷離。。。
這種行為,導致了高端醫檢、高價葯、提成葯的腐敗醫療行為的泛濫,擴大了患者的醫療負擔,並嚴重的傷害了患者對醫療事業的信任。
為此,在醫療行為者拿走了高額醫葯費用時,卻不肯承擔醫療行為所造成的責任。
從而造成了患者不肯承擔「花了足夠多的錢、甚或導致家庭經濟破產的困境,卻不能保證把病人從死亡向上拉回來」的現實,導致醫患矛盾的升級。
三、我國現行社會體制下的醫療糾紛,是時代性的不治之症。
在現代的社會體制不能得以有效的充分改善下,嚴重的、變態的醫療糾紛將會不斷的持續下去。
1,通常情況下,醫療糾紛不會發生在政府官員或企業家身上。
這兩種角色就醫時,醫院領導都會很重視,可以滿足現有條件下的任何要求和最好的服務,由於身份地位的關系,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不會有太過份的行為。
2,醫療糾紛通常發生在社會底層的患者身上,更能成為某些人獲取「醫鬧」利益的道具,使「醫鬧」產業化。
3,妥善處理醫療糾紛的唯一辦法,就是盡可能的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沒有成功的經驗可談,總是在滿足某些方面要求的情形下結束。
其關鍵在於,找到利益的各方平衡之處,同時獲得利益各方的妥協,方能結束無休止的醫療糾紛。
而作為醫院方面負責醫療糾紛的執行人來說,需要足夠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只說職責范圍內的話,安撫、軟化對方,及時向領導匯報情況,等待領導決策。
總之,妥善的處理醫療糾紛,就是盡可能地展現你的「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才能,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不大包大攬,爭取對方同情。
以上所言,僅供參考,未經論證,不足為據。
Ⅶ 怎麼正確處理醫療糾紛
1、和解所來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源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Ⅷ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
仲裁可按照下列程序進行:(1)當事人申請。提出仲裁要求的醫患一方應當在版糾紛發生之日起規定的權時間內(即受理時效內)向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2)案件受理。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應當在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規定的時間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對決定受理的應通知被訴方,並組成仲裁庭。(3)案件審理。仲裁庭處理醫療糾紛應當先行調解,在自願合法的原則下促使醫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若調解不成功則不應久調不決,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4)仲裁的執行。
Ⅸ 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一、防範方法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二、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
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也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9)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法律法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為了將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國務院制定本條例,從制度層面推進醫療糾紛的依法預防和妥善處理,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條例》明確提出開展診療活動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范,恪守職業道德。通過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強化醫療服務關鍵環節和領域的風險防控,突出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從源頭預防醫療糾紛。
《條例》明確了醫療糾紛處理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重點強調發揮人民調解途徑在化解醫療糾紛上的作用,並從鑒定標准、程序和專家庫等方面統一規范了訴訟前的醫療損害鑒定活動。
《條例》對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虛假鑒定結論和屍檢報告、編造散布虛假醫療糾紛信息等違法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Ⅹ 民法典怎麼妥善處理好醫療糾紛
妥善處理好醫療糾紛,需要醫患雙方收集足夠多的證據,並及時進行溝通;溝通無法達成協商的可以請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解,調解無法完成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整個過程中不得有違反法律和當事人意願的行為。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