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發布時間:2021-12-23 06:27:56

『壹』 村干怎樣做才能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全村和諧穩定

哪裡疏導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得好,哪裡農民的情緒就順,社會秩序就好,經濟發展就快;否則相反。農村矛盾糾紛都有一個醞釀—發展—激化的過程,要從源頭抓起、從根本抓起、從全社會抓起、從平時抓起、從預防抓起、從調解抓起,「宜疏導不宜堵壓、宜化解不宜激化」。村干及新農村指導員要「敢於面對矛盾、走進矛盾、化解矛盾」,在深入調查研究,不斷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矛盾糾紛隱患點的基礎上,從群眾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情做起,通過說服教育、思想引導、心貼心溝通等多種方式,全力督促和協助村幹部,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及時排查化解農企利益紛爭、征地拆遷、林權糾紛等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涉及面廣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和諧村鎮、和諧村組、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引導農民群眾依法維護權益。

(一)抓好宣傳教育,營造輿論氛圍。廣大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要防範和糾正鬆懈、麻痹和應付的思想情緒,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超前介入,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方針,在駐村工作、生活期間,注重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廣泛宣傳農村「最為適銷對路」、最為實用的《婚姻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交通安全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將和諧穩定的家庭觀念、誠實守信的履約觀念、關愛生命健康的人文觀念入腦、入心。多宣傳群眾已經感情認同、理論認同的理念——冤家宜解不宜結,多宣傳協商解決糾紛、調解化解矛盾的功效好處,並且樂於接受、在實踐中認同人民調解,使之成為農村發展的「助推器」,成為維護穩定的「減壓閥」,成為農民群眾的「連心橋」。

(二)抓好制度建設,完善民主管理。積極組織村組幹部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的學習會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會,幫助村級組織完善村務、財務相關管理制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努力推進農村基層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一事一議」制度;近年來,瀘西縣「紅色股份」、水果權證抵押貸款等各項惠民便民政策相繼試點、推廣,廣大指導員要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站在減少矛盾糾紛阻礙、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疏通相關政策施行道路,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加快推進各項便民服務措施的落實,促進基層幹部依法辦事、照章辦事,協調村內各方關系,健全和執行好村規民約。

(三)抓好鄉村治理,創建和諧鄉村。廣大新農村指導員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組織村組幹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做法治建設的宣傳者、組織者、推動者,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法下鄉」活動,組織開展法治宣傳學習,倡導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秩序。依法依規做好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及時化解農企利益紛爭、征地拆遷、林權糾紛等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涉及面廣的熱點難點問題。發揮村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導當地政府與村民、企業等社會組織之間建立溝通機制,為群眾提供參與公共決策的平台和機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關注熱點問題,及時化解矛盾。廣大指導員要在建設高原花園城市建設中加強調查研究,加強實踐鍛煉,加強思考總結,學會走百家路,說百家話,吃百家飯,辦百家事,充分發揮「先鋒隊」作用。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密切關注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山林糾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問題,做好群眾思想疏導工作,確保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得到貫徹落實,深入、有序推進;妥善解決農村社會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努力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消除農村不穩定因素,確保農村社會穩定。

(五)樹立法治權威,維護農民權益。面對面、心貼心,用嘴交流,用心溝通,正確引導群眾切實履行法定義務,正確享受法定權利,在心中培育法治意識。一定要實現從宏觀向微觀的轉變,把自己完全置於普通老百姓當中,變「空談」為「實干」,把工作重心轉變到辦好小事上來,辦好群眾期盼的事情,辦好群眾難以解決的事情。維護農民在土地、財產、就業、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權益;讓農民按自己的意願參加村委會換屆選舉,重視擴大村民自治范圍;完善與農民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相適應的鄉村治理機制。

(六)關注弱勢群體,做好貼心服務。近年來,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老人、婦女、兒童成為部分農村主要的留守人員,治安管理和防範上存在一定隱患。廣大新農村指導員在千方百計抓農村項目建設時,要高度重視農村社會和諧建設問題,關注留守人員,加強對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婦女、兒童服務與管理工作,提高其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確保其人身和財產安全;特別是對那些無人照顧或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要積極協調,完善相關政策,確保小問題不出大隱患。

『貳』 如何發揮律師群體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社會矛盾糾紛增多,在形式和性質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是律師各類業務活動的服務內容之一,也是新形勢下對律師法律服務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要把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納入依法規范有序的軌道,建議建立「七機制」。
1、建立「四位一體」的協調機制
按照「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配合支持,律師事務所全面落實」的要求,建立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領導機構,每年定期分析研究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及時掌握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情況,幫助解決律師在化解工作中帶傾向性、苗頭性、普遍性的突出問題,指導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並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就目前現行的體制下,只有建立統一的領導機構,才能有效地解決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有效銜接與互動,才能有效保證社會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2、創新律師參與化解矛盾的運行機制
以「律師服務進社區下基層」為契機,按照「四位一體」的要求,建立雙聯辦領導,司法局配合、律師事務所組織、其他幫扶單位聯動機制,各司法所要加強與法律服務單位聯系,認真了解掌握各雙聯村(社區)熱點難點問題及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及時反饋給雙聯法律服務機構,便於法律服務人員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律服務。各法律服務單位要整合力量,「抱團」服務,積極探索「抱團」服務的有效形式,使每次深入各自聯系點的人員都能將服務延伸覆蓋到本機構的其他人員的服務聯系點,以降低活動成本,增強活動實效。各單位、各部門與各鄉鎮要與各自的法律顧問有機銜接和互動,了解政府或相關部門對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要求,幫助解決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對律師依法提出的處理意見,及時轉呈政府或相關部門研究處理,使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3、建立分門別類的律師人才機制
由於新時期矛盾糾紛的多樣性、復雜性,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精通各個領域的法律人才,必須按照「廣覆蓋、多專業的要求,開放性、實用性」的原則,建立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人才智庫。建立律師服務人才智庫,貯備具備不能能力、不同專業的律師人才隊伍,目的在於需要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症下葯,及時選取並組織有關領域的律師,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有效地調處矛盾糾紛,使社會矛盾糾紛分類處理,達到調解工作策略得當,處理糾紛效果顯著的目的。
4、制定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
按照「合法、有效、規范」的要求,制定考核激勵辦法,大力鼓勵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政府或宣傳媒體應對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先進事跡或成功的典型案件廣為宣傳,以激發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熱情。同時,政府每年應有撥出一定數額的激勵資金或撥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專項資金賬戶,由司法局掌握使用。司法局把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作為年終考核和評先評優的一項重要內容,並且設立考核機制,對於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成績突出、效果顯著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從這一激勵資金中給予適當獎勵。並在此激勵的基礎上,司法局應對參與化解工作工作不力或化解工作過程中產生不良後果或製造新的社會矛盾糾紛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依照相關規定給予批評教育或相應處罰、處分。
5、建立切實可行的的經費保障機制
法律服務進社區下基層的開展,使律師法律服務達到全市村(社區)的全覆蓋,有利於全面、及時、及早地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議活動開展的費用由政府買單,根據雙聯鄉(鎮)、村的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和不同法律事務的難易程度,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補貼標准,從財政經費中拿出一部分專項資金,對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開展法律服務活動給予必要的補貼。【6】同時,為了深入服務基層,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提高偏遠地區的法律保障,需要大力推行「鄉村法律顧問」制度。通過鄉村法律顧問為農村土地徵用、土地流轉、環境污染、土地權屬糾紛、社會保障等群體性事件的處理提供法律服務,消除大量不穩定的因素。
6、建立律師隨黨政領導下訪接待群眾機制,建立律師信訪值班
書記、市長接待日律師值班制度。通過建立這些制度,讓律師參與信訪事項的處理,充分發揮律師自身職能優勢,為經濟轉型升級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律師具備豐富的政策法律知識和司法實踐經驗,專業性很強,加上律師客觀中立的社會地位,更容易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讓律師直接參與政府信訪接待、調解和解、法律援助等活動,充分發揮疏導和化解社會矛盾的「潤滑劑」,「減壓閥」和「連心橋」作用,有利於從源頭上防範化解社會矛盾,有利於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有利於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7、建立民商訴訟律師主持和解機制
調解工作是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除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積極採取訴前調解、庭內調解化解矛盾糾紛外,在當事人各方均有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的民商事案件尤其是那些重大、敏感案件中,法院應要求律師為促進各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主協商、達成和解主持相關庭外和解工作。調解和解結案,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叄』 如何化解社會各種矛盾

《化解社會矛盾之略》內容包括:關於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長效機制的思考、淺談調解優先原則在公安工作中的運用、公安行政復議工作中調解制度實務問題探究、論法院涉訴信訪的制度困境及其進路選擇、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之成因及對策研究等。

社會矛盾化解機制研究

地方性知識中的民間調解與權利救濟
——宗村民間糾紛的個案研究
論和諧社會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大調解視角下的司法行為延伸
——訴訟與非訴調處對接與互動機制初探
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化解矛盾糾紛
——濟南中院「建立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現狀與路徑選擇
試論司法良知與法院調解
關於構建「大調解」工作新機制的思考
當前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表現、原因及對策
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之我見
社會風險評估機制研究
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檢察調解制度構建
調解優先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關於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長效機制的思考
我國醫療糾紛非訴訟解決機制問題探析
淺談調解優先原則在公安工作中的運用
公安行政復議工作中調解制度實務問題探究
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關於深人推進三項重點工作 發揮律師社會矛盾 化解作用的思考
影響人民調解制度發展的理論思考
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的對策建議
調解優先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調解制度在勞動爭議解決機制中的適用
農村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探析
——以ADR的視角
我國當前社會矛盾的樣態及其解決機制的完善
對我國轉型期弱勢群體利益表達現狀的成因分析
堅持多管齊下狠抓「三個到位」全面深人推進社會矛盾化解
談公證在「預防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論行政訴訟中協調機制的建立
調解優先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把握治安調解藝術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和諧社會下做好再審民事調解工作的幾點思考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研究
從涉訴信訪案件的行為瑕疵看公眾權利的保護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研究
和諧社會背景下涉訴信訪制度的完善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著力解決涉檢群體性上訪
——對涉檢群體性上訪事件的調查分析
當前不服強制措施上訪增多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基層檢察長接訪制度的實證思考
論法院涉訴信訪的制度困境及其進路選擇
公安機關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成因和對策研究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之成因及對策研究
推進信訪法治化進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以濟南市為例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分析及對策
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終結制度研究
試論如何破解農村群眾上訪的難題
農村基層幹部違紀違法犯罪引發群眾上訪原因分析及懲防措施
認清信訪本質 保障公民信訪權
司法實踐問題研究
構建濟南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新機制
刑事和解制度完善路徑探析
檢察環節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構想
——彰顯國家責任、彰顯司法人文關懷
基層檢察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
刑事被害人物質損失求償權之救濟
民事檢察申訴和解機制研究
監外執行罪犯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淺析
論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刑法規制
司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和功能
能動司法問題的研究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合理運用民事檢察建議 促進民事檢察工作更好發展
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現狀與完善建議
其他相關問題研究
濟南市城鄉結合部治理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對「人肉搜索」現象的法律思考
古代「息訟」法律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流動人口犯罪不容忽視
——長清區人民檢察院關於本區流動人口犯罪特點、原因及對策的分析
惡勢力犯罪調查
濟南市暫住人口管理現狀及對策
農村流出人口管理現狀及對策芻議
行政執法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
流浪乞討現象救助管理的實踐探討
貫徹監管工作「首要標准」的幾點思考
行政物質幫助與弱勢群體
論平等就業權與用工自主權的理論解析
網路虛擬社會的法律規制引論
——從公民現代法律意識培植切入
網路「憫弱」輿論的價值偏離與回歸
中國語境下的網路草根嘯聚
——以涉警負面輿情為研究視角

『肆』 如何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中的積極作用

人民調解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基本情況;羅家司法所轄區共6個鄉(鎮),93個村(居)委會;二、存在的問題;(一)調解組織發展不平衡;村(居)調委會100%的建立了調解組織;(二)調解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三)各級黨委、政府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視度不夠,;(四)各種調解組織聯動配合差,綜合協調有一定困難;三、對

基層人民調解如何發揮更大作用

人民調解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大力加強人民調解工作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本文就如何創新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體系建設、整合調解資源、形成調解合力、發揮更大作用,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羅家司法所轄區共6個鄉(鎮), 93個村(居)委會,人口 9.5 萬餘人。現已建立了鄉(鎮)、村、組三級調解組織網路,共有調委會99個,其中鄉(鎮)調委會6個,村級調委會93 個,小組設有調解員、糾紛信息員。共有779名人民調解員,其中本科學歷的有40人,佔5%,專科有113人,佔15%,初中有626人,佔80%。近5年來,司法所及各級調解組織在縣司法局、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與指導下,共調處糾紛7546件,調解成功7453件,調處成功率達98%。為全縣的社會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也存在不足,有待加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調解組織發展不平衡。目前羅家轄區調解組織主要由農村部分組成,農村部份主要包括鄉(鎮)、村(居)調委會,經過幾年的努力,農村調解組織發展較快,鄉(鎮)、
村(居)調委會100%的建立了調解組織。但一些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尚未建立調解組織,導致一些矛盾糾紛得不到及時化解而發生群體性事件或上訪事件。
(二)調解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從調查情況看,羅家轄區調解員文化普遍偏低,轄區共有調解員77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80%,村級調解員基本屬初中文化,小組調解員中有一部份還是文盲。長期以來農村調解矛盾糾紛主要憑個人威望或長者說了算,多數採用君子協定、口頭協議等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施行後,雖然對部份調解員進行了培訓,但由於人員素質低和沒有經費保障等原因,還有50%的村級調委會不會使用調解協議書,只有口頭協議而無任何文字記錄,有少部份調委會雖然使用統一的調解文書,但不規范。
(三)各級黨委、政府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視度不夠,調解組織的公信度有待提高,特別是村級調解組織的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
(四)各種調解組織聯動配合差,綜合協調有一定困難,有時出現矛盾糾紛難以做到及時發現和調處,對於涉及面廣、解決難度大或管轄不明的糾紛存在互相推諉扯皮,無人解決的現象。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培訓工作,特別是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培訓力
度。
由於經費緊張,培訓應採取重點培訓與普遍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司法局要重點培養一批法律業務工作骨幹分子,對這些骨幹分子要進行經常性的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培訓。在培訓內容上,由於年青調解員在理論方面相對占優勢,對他們應注重業務知識、調解經驗方面的培訓,多舉行經驗豐富、優秀的老調解員和年青人員之間的培訓交流活動,邀請法院業務骨乾和律師定期開展業務講課,多選幾個骨幹分子作為人民陪審員,通過參與案件審判的形式,以案學法。而對老調解員應注重理論方面的培訓。每年舉行1至2次全局性的培訓活動。司法所要因地制宜,採取人員集中、以會代訓、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調解員普遍進行培訓。要把高學歷的人員吸收到調解隊伍中是很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基層司法所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調解水平。實行每月一次的調解主任學習、培訓、分析例會制度。會上主要聽取本轄區本月的治安狀況、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報告;排查近期各轄區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分析糾紛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動向;研究重大復雜疑難糾紛或跨鄉(鎮)、村糾紛案件的調處方案和防激化措施;交流糾紛調處工作經驗,安排下一步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二)抓好廠礦、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矛盾糾紛呈現出多樣化,化解矛
盾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越來越重。人民調解組織植根基層,貼近群眾,是及時控制、化解矛盾糾紛的最有效的辦法。建立調解組織勢在必行。要結合社區建設進一步把人民調解組織建立健全起來,根據企業(頁岩磚廠等)、行業的特點,建立健全企業、行業調解組織,使基層調解組織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建立聯合調處機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調解合力,精心、合力應對各類矛盾糾紛,確保調解有效、調處有果,創造「五指並攏」的拳頭效應。
建立人民調解與信訪工作、治安調解、民事訴訟相聯動的工作機制。為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可在縣一級成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小組或人民調解工作協調小組,在鄉(鎮)一級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同時在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縣與鄉、鄉與村之間,建立上下貫通、縱橫交織的調解聯動網路。特別是在鄉(鎮)一級可確定國土、建設、林業、民政、計生、婦聯、團委、老齡委等部門為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聯動單位,通過加強網路管理與協調,積極促進各調解組織規范運作。這樣當發生比如土地、林權等等糾紛時,由國土、林業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有利於更好地解決糾紛。與此同時,可以開展聯片調解,即組織司法助理員和人民調解員巡迴調解,依法調解,以案釋法,調解一案,教育一片。
在全縣嘗試創建治安、民間糾紛聯合接待調處工作機制。在派出所內設臵糾紛聯合接待調處室,由2名公安民警和1至2名人民調解員共同負責本轄區內治安糾紛、民間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形成司法所與派出所聯合辦公,民警與調解員聯合調解的排查調解工作格局,有效地保障雙方共同捕捉信息、共同研究調處方案、共同處臵應急情況。當民警發現糾紛跡象和苗頭時,及時通知調解員;當調解員發現治安案件時,及時反饋給民警,保證在第一時間掌握矛盾糾紛信息,在第一時間聯調聯動,形成調解工作合力,使合作更加務實,行動更加有效,及時化解矛盾保平安。打、防、控工作密不可分,只有在源頭上遏制住矛盾激化,才能奠定創建平安的穩定基礎;只有司法行政機關與公安防控體系形成互補,才能為創建和諧社會、打造平安新平提供保障。
(四)努力贏得各級黨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視,提高人民調解組織的公信度和嚴肅性。
各級調解組織要贏得本級黨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視,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各級調解員必須注意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使知識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特別要努力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全面准確把握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准確提出意見和建議,得到黨委、政府的支持。

『伍』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一、當前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特點及原因
主要特點:
一是個人與組織、群眾與幹部之間的矛盾。過去社會矛盾糾紛多為民間糾紛。即公民個人之間因婚姻、繼承、贍養、鄰里關系而引發的糾紛。而現在職工與企業之間、村民與村委會之間、經濟合作組織之間乃至與基層政府之間的矛盾糾紛則比較突出。部分幹部官僚主義嚴重,遇到矛盾躲避、推諉,不能正確對待問題和矛盾,而是干一天算一天,將矛盾留給下一屆。久而久之,矛盾越積越多,越來越復雜。因此,不少單位、企業、村組織干群關系緊張,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糾紛與群眾切身經濟利益緊密相關,並大多數為涉法矛盾。分析近幾年來矛盾糾紛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拆遷安置補償、城市管理及拆違、居民住房及福利待遇、企事業單位改制及職工社會保障、大規模建設與開發、群眾對黨政機關及其幹部辦事不公而不滿等問題。

三是群體性糾紛突出。在出現的矛盾糾紛中,往往是群眾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容易形成群體性糾紛。如拆遷安置、征地補償、企業改制、集資無法償還等關繫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情。這些矛盾糾紛調解難度較大,多數形成集體上訪。案件比較復雜,政策規定不明晰,問題棘手,對社會的穩定,危害也較大。
四是群眾非正常解決問題的增多,而依靠法律解決問題的偏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集體訪。部分上訪群眾抱有「法不責眾、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心理,認為上訪的人越多,政府越重視,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動輒就組織集體上訪,以此向政府施壓,提出過高要求。這部分案件在企業職工求社保、農村土地徵用、房產證辦理等涉及面較廣的信訪問題上表現尤為突出。二是越級訪。近年來,群眾的法律知識和參與意識明顯加強,對自己不滿的事情到鄉鎮以上部門反映,而不用村級解決,對村幹部明顯不信任,這就無形中加大了縣、鄉鎮兩級政府的工作量。從調查情況看,群眾不願依靠法律解決問題的原因是對某些官司沒有把握,怕花錢,而直接向政府反映則不用花錢,成本低。另外,即使贏了官司,那些法律白條也是社會不安定的一個方面。三是擇機上訪。分析今年信訪案件的發生,越是各級政事、要事較多的政治敏感期,越是信訪案件的多發期。一些上訪群眾往往選擇在上級重要會議和重大節慶期間上訪,以此引起各級重視,向政府施壓。
五是對抗程度增加。上訪當事人一次兩次上訪未達到自己的目的,情緒就越來越激烈,對抗的程度加劇。有的上訪群眾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來反映問題。比如,一些群眾集體到縣委、縣政府上訪,圍堵黨政機關,擾亂正常辦公秩序。還有一些群眾採取穿打橫幅、靜坐等極端方式,滋事丟丑,嚴重影響了我縣形象。
產生原因:
1、客觀方面的原因:有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企業改制遺留問題、企業軍轉幹部、對越參戰退伍戰士等方面。有發展過程中利益調整引發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土地徵用、城市拆遷、園區建設、項目推進帶來的一些不穩定因素。有基層民主建設中的問題,集中表現在農村換屆選舉過程中,引發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2、主觀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責任心不強。少數部門和單位對矛盾糾紛工作重視不夠。有的認為發展是第一位,穩定是次要的;有的單位主要領導很少過問穩定工作,不了解情況,不研究辦法,得過且過;還有的對本轄區、本單位的穩定工作情況不明,措施不力,一旦發生上訪案件,缺乏有效的解決措施,導致群眾集體訪、越級訪。二是工作不深入,作風漂浮。有的單位處理矛盾糾紛,抓不住要害,雖處理多次,但沒有找准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導致群眾反復上訪;個別單位甚至要等群眾越級訪或重訪10多次,才開始下決心解決,增加了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成本。三是思路不活、辦法不多。當前,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有的部門和單位在解決問題時,習慣沿用老辦法、老思路,而不能積極想辦法,出思路,創造性開展工作,導致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加大了問題的處理難度。四是部分單位配合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需要多個單位共同參與處理問題時,一些單位不是積極參與,主動配合,而是能推則推、能躲則躲,互相「踢皮球」,給案件化解造成很大的被動。
二、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基本對策
社會矛盾糾紛構成因素復雜,涉及領域廣、突發性強、群體性高、極易激化,是構成危害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對於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加大法制教育,切實增強幹部依法辦事的觀念。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中,調解糾紛是治標,預防糾紛才是治本。預防糾紛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公民法律知識的普及宣傳,通過上法制課,宣講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辦宣傳欄等方式,大力開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動,營造法治氛圍。堅持定期上法制教育課,普及《憲法》、《民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針對具體情況,提前在公民中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咨詢,幫助群眾理解政策,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二)加強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領導。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是關鍵。縣、鄉鎮兩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作為維護一方平安的第一責任人,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落實領導幹部公開接訪、領導包案制度,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要親自抓,親自過問,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制,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直接與領導幹部的政績掛鉤,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保持社會穩定。
(三)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把各項工作納入依法運行的軌道。現在我國的立法工作已經取得很大成績,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依法管理已具備了基本的前提條件。為了形成規范有序的社會秩序,一方面,要堅持依法行政,把對社會生活的管理納入依法進行的軌道,既要加強管理、嚴格執法,又要防止和減少公務人員違法或不當行政造成對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另一方面,各行業、各單位也要依據各項法律和法規依法管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並自覺履行。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即問題發生在哪,就由哪處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處結這些糾紛與個人政績掛鉤。建立離任和調離查糾制度,對在任期間的矛盾隱患離任或調離時必須處結。否則要追究當事人的政治責任。
(四)建立反應快捷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解隊伍。從三個方面建設:一是堅持把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和增強基層調委會的整體功能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斷加強組織網路建設。二是大力加強對從事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對各類社會矛盾和糾紛的調處能力。定期調整調解隊伍,把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熱愛調解工作的同志充實到調委會來。三是要繼續完善形之有效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制度,定期開展各類糾紛排查活動,層層梳理轄區內的糾紛苗頭和隱患,將問題發現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掌握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員發生矛盾糾紛的特點和規律,制定工作預案,把疏導和預防工作做在前頭,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亂,防患於未然。
(五)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效率。由於當前引發各類矛盾糾紛的原因很多,涉及到政治、經濟、法律、行政管理等諸多方面。因此,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協調聯動機制,積極搭建跨區協作平台。一是依託縣社會矛盾排查調處辦公室,對重點矛盾糾紛,確定案件的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協調各單位上下配合、左右聯動,共同做好調處工作;二是發揮鄉鎮、單位調解中心和調委會的作用,及時化解各類糾紛。鄉鎮、單位調委會要定期對復雜疑難的民事糾紛進行專項治理,調處各類民間糾紛及各種熱點難點問題。調解不成的,可引導上法律程序,杜絕越級上訪的發生。
(六)建立動態管理檔案,實行案件督辦銷號制度。對每一起有影響的矛盾糾紛,要提前預見、超前介入,建立專門檔案,並由專人辦理、逐一化解,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饋情況,跟蹤回訪當事人,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矛盾排查新機制。
三、預防和調處社會矛盾糾紛,要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
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糾紛日益錯綜復雜,加大了調處難度。因此,在做調處工作時,要注意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是幹部依法管理與群眾依法辦事的關系。運用法律手段處理社會矛盾糾紛,並不意味著是用法律來對付群眾、整治「刁民」的。它一方面要求社會的管理者,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通過深入普法、嚴格執法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在行使權力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做到依法管理。在兩者的辯證統一中,後一方面始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當前各種社會矛盾糾紛頻發,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確實有一些幹部不依法辦事,辦事不公,甚至欺壓群眾,腐敗墮落等引起群眾不滿。因此各級幹部要帶頭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
二是規范、制約與引導、保護的關系。在對社會矛盾糾紛的預防和處理中,對當事人違法行為的追究和對合法權益的保護兩者也是辯證統一的。我國法律賦予公民申訴、控告、檢舉以及集會、遊行、示威的權利和自由,同時又要求公民在行使權利和自由時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我們反對的是不按法定程序的上訪行為,而對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則應注意保護,對他們的正當要求應及時解決和處理,即使群眾堅持要求上訪,也不應強行禁止,而要引導他們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在當前矛盾糾紛較多,上下溝通渠道還不是很通暢的情況下,要注意保護公民的上述權利並正確加以引導。
三是法律手段與經濟、行政、輿論宣傳等其他手段的關系。法律是現代法治國家管理社會的最普遍、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由於社會矛盾糾紛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國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現有的社會矛盾糾紛還不可能全部運用法律手段來調處。因此運用多種手段調處和解決當前的社會矛盾糾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社會管理是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種手段是不行的,各種手段都有其優勢,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在法治不斷加強的現代社會中,任何一種社會關系的調處手段都會涉及到相關的法律問題,都與法律手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
四是社會矛盾糾紛的預防和調處與其它工作的關系。要把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列入黨委、政府議事日程,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防止多種矛盾糾紛的匯合,使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在研究工作時,有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內容;布置工作時,有任務;檢查工作時,有項目;總結評比時,有獎懲。對因工作失職,調處不力,使小矛盾釀成大事端的,要追究責任。對社會矛盾糾紛較多,又不能有效調解的單位,要實行一票否決。

『陸』 如何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矛盾糾紛增多,在形式和性質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是律師各類業務活動的服務內容之一,也是新形勢下對律師法律服務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要把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納入依法規范有序的軌道,建議建立「七機制」。
1、建立「四位一體」的協調機制
按照「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配合支持,律師事務所全面落實」的要求,建立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領導機構,每年定期分析研究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及時掌握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情況,幫助解決律師在化解工作中帶傾向性、苗頭性、普遍性的突出問題,指導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並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就目前現行的體制下,只有建立統一的領導機構,才能有效地解決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有效銜接與互動,才能有效保證社會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2、創新律師參與化解矛盾的運行機制
以「律師服務進社區下基層」為契機,按照「四位一體」的要求,建立雙聯辦領導,司法局配合、律師事務所組織、其他幫扶單位聯動機制,各司法所要加強與法律服務單位聯系,認真了解掌握各雙聯村(社區)熱點難點問題及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及時反饋給雙聯法律服務機構,便於法律服務人員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律服務。各法律服務單位要整合力量,「抱團」服務,積極探索「抱團」服務的有效形式,使每次深入各自聯系點的人員都能將服務延伸覆蓋到本機構的其他人員的服務聯系點,以降低活動成本,增強活動實效。各單位、各部門與各鄉鎮要與各自的法律顧問有機銜接和互動,了解政府或相關部門對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要求,幫助解決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對律師依法提出的處理意見,及時轉呈政府或相關部門研究處理,使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3、建立分門別類的律師人才機制
由於新時期矛盾糾紛的多樣性、復雜性,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精通各個領域的法律人才,必須按照「廣覆蓋、多專業的要求,開放性、實用性」的原則,建立律師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人才智庫。建立律師服務人才智庫,貯備具備不能能力、不同專業的律師人才隊伍,目的在於需要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症下葯,及時選取並組織有關領域的律師,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柒』 淺談如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當前,我國正處於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因此,有效化解社會各類矛盾,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秩序的安定,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有效及時地化解社會矛盾,是人民法院所擔負的一項重要職能。 當前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宅基地、土地糾紛引發的矛盾。以近3年為例,永城市法院處理此類案件200起,占案件總數的5%。由於以前農村在分宅基地、土地時方法簡單,缺乏科學、公開、公正的機制,容易引發諸多涉法涉訴事件。 婚姻家庭糾紛引發的矛盾。近3年來,永城市法院受理離婚案件1000起,因離婚產生的子女撫養糾紛450起,贍養老人糾紛51起。 勞動爭議引發的矛盾。近3年來,永城市法院處理拖欠工資和勞動報酬糾紛310起,工傷事故糾紛120起。 社會治安引發的矛盾。去年永城市審結的89件刑事案件中盜竊案件就有25件,佔28%。傷害案件18件,佔20%。搶劫和搶奪案件14件,佔15.7%。 對抗矛盾容易轉化難以平息。在個人利益驅使下,雙方當事人一旦發生沖突,得不到及時妥當處理時,容易向對抗性的方面轉化。 歷史遺留矛盾時間長、跨度大難以突破。社會矛盾糾紛千差萬別,多種多樣,有的是歷史遺留問題,有的跨地區和部門,有的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依據,處理、協調難度較大。 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對策建議 認真排查摸底。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滾動式、拉網式、地毯式」的大排查。堅持邊排查邊分類整理,建立台賬,及時召開聯席會議,逐案件討論研究。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責任清楚,措施得當。 扎實調處化解。把維護穩定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人財物上捨得投入,花錢買平安、全力抓穩定。在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工作中,探索各種調解方法,力促矛盾化解。 強化督促檢查。健全領導督查、跟蹤督查、會議督查機制。對於落實到具體部門調處的矛盾糾紛,各級調處組織實行全程督查,杜絕有調無果、有頭無尾的現象。 解決群眾訴求。各部門和基層各社區(村),在社區、村「兩委」會推薦政治素質高、群眾威望好、熟悉法律政策的優秀村(社區)幹部擔任信訪代理員。 健全完善預防社會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 (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法院 方霞)

『捌』 如何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社會穩定講課

化解矛盾糾紛需要做耐心細仔的工作,也需要化解雙方矛盾

『玖』 淺談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縣委書記韓正明在縣委十三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全縣農牧村工作會議、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著重強調「當前全縣工作都要體現『兩手抓』,一手抓發展不動搖,一手抓穩定不放鬆」。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如何履行第一責任,有效地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針對這個問題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進行調研,矛盾糾紛逐年呈上升趨勢,總結近幾年排查調處各種形式的矛盾糾紛,最有效的途經就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制度,創新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綜合運用經濟、教育、行政、法律、政策等多種手段化解矛盾糾紛、調整利益關系,努力維護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主要的對策和建議是:一、要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創新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長效機制(一)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維護社會穩定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加強防範工作責任落實。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制,嚴格執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十項制度》,建立受理登記、按期辦結報告制度,力求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報告、早調處、早解決,防治漏調失控,造成矛盾激化。(二)全力做好邊界穩定工作。要牢固樹立「邊界穩則全鄉穩,邊界安則全鄉安」的思想,著重實行周邊關系聯誼、工作聯動、情報聯通、矛盾糾紛聯調、治安聯防、文化聯辦、責任聯究等「七大工作機制」,依法妥善調處涉及邊界及其它生產生活的矛盾糾紛,確保邊界和諧穩定。(三)建好六項工作制度。一是要建立定期研究制度。對今後涉及到邊界、安全生產、民生保障、社會穩定、草原土地水事、鄰里團結、家庭矛盾糾紛、農牧民打工工資拖欠等方面影響鄉村穩定的問題都要進行預測分析,研究防範措施,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要建立定期排查和掛牌督辦制度。村級要堅持每月、鄉級要每季度召開一次治安形勢分析暨重點矛盾糾紛交辦會,對排查出來的重大矛盾糾紛實行層層掛牌督辦。三是要建立公開接訪制度。鄉村每周確定一名領導實行公開接訪,公開接待來訪群眾、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從而形成上下暢通的信訪渠道。四是要建立民情訪視和信息報告制度。村幹部、駐村幹部和綜治信息員通過走村入戶,及時發現存在的不穩定因素,以民情報告單的形式逐級上報,設立台帳,掛牌銷號。五是要建立聯動調處制度。對涉及重大矛盾糾紛整合力量進行調處,形成聯防聯調聯動的大調處機制。六是要建立責任查究制度。對矛盾糾紛突出、排查調處不利、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查究責任。(四)創新化解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依託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室、點)、建立鄉綜治中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片綜治室和村矛盾糾紛調解室,構建鄉綜治中心(綜治、司法、派出所、計生站、國土資源所、民政、社保、安檢等)——片綜治室(便民服務代理室)——村委會調解委員會(調解室)的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路,形成「矛盾聯調、治安聯防、警務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大綜治工作格局。前提是要制定完善好《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室、點)、工作規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聯動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好信訪工作「首辦(問)責任制」、「四定三包」(定領導、定措施、定時間、定責任,包調查、包處理、包穩定)責任制和「五個一」(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真正把責任落實到村、到單位和人,明確包案領導,落實專人負責,認真辦理,切實抓好協調落實,真正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二、要整體聯動,規范運作,努力搭建人民調解工作的平台(一)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我國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及時發現糾紛,迅速解決爭端、防止矛盾激化,預防減少犯罪,法制宣傳教育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所以,要建立以鄉調委會為紐帶,以村調委會為基礎,以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室、點)為依託,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統一指揮、密切配合的立體防範調處體系。通過整合各種力量資源,形成黨政統一領導,綜治牽頭協調、各級組織積極配合、綜治中心具體運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使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貫穿、相互滲透。遇到糾紛時,既是調解員又是司法宣傳員,群眾容易接受,同時簽署的調解協議也具有法律效力。(二)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的法律、法規和業務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在調解過程中,堅持情理法多管齊下:以法服人、以情動人;向當事人解釋相關法律、政策的規定;結合糾紛的情況,闡明道理,促使當事人相互理解,從多角度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使得大量的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在依法調解中得到解決;矛盾爭議在和風細雨調解中得到化解;民間恩怨在耐心細致調解中得到和解,這些成為解決信訪問題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途徑。三、要把握原則,注意方法,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一)深刻認識矛盾糾紛,做到"三個弄清"。一要弄清矛盾糾紛的態勢。即弄清矛盾糾紛的新老大小、個體群體、涉及范圍、輕重緩急、風險程度等零報告。二要弄清矛盾糾紛的成因。即弄清矛盾糾紛由何而起,是決策失誤、政策欠帳、處事不公、工作不細,還是執法違法、司法不公、貪污腐敗等。三要弄清矛盾糾紛的性質。即弄清矛盾糾紛是經濟利益還是政治權力的訴求,是當事人合理或不合理訴求,自主善意的表達還是受制於人的非法表達等。這些都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提和基礎。要做到"三個弄清",必須深入實際、深入村戶、深入現場,認真調查研究,深刻剖析內因,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矛盾糾紛的誘因、成因、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全部呈現出來,唯有這樣,才能心中有數,掌控大局,因勢利導。(二)主動直面矛盾糾紛,做到"三個應對"。一是要敢於應對矛盾糾紛。對各類矛盾糾紛既不能小視,也不能害怕,更不能迴避,集中精力調整好個人良好的心態,確立戰勝矛盾糾紛的信念。二是要適時應對矛盾糾紛。根據矛盾糾紛發生、發展、變化、激化的情況,恰到好處地作出什麼時候出手、由誰出手處置的決策。三是要有備應對矛盾糾紛。化解矛盾糾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壞處著想,好處努力,既要研究合理訴求的解決辦法取信於人,又要制定不同時期、場合事態發展的處置預案,作到有備無患。(三)對號化解矛盾糾紛,做到"三個不得"。一是要上下對號不得越級。堅持分級負責的原則,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要相信村級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尊重他們提出的具體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又不能操之過急去下結論。特別是對一些政策法規層面、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不是調解組織所能解決的,上一級應抓緊研究解決辦法,不能拖,更不能一推了之。二是要分類對號不得錯位。堅持分類管理的原則,積極處理好條塊之間的關系。凡是發生的矛盾糾紛都要梳理歸類,屬那個單位的就要積極配合鄉村調解組織認真處理,切實負起責任。三是要權責對號不得包辦。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處理好縱橫交織的關系。矛盾糾紛往往錯綜復雜的,必須統一協調、整合資源、上下聯動、條塊聯動,黨委、政府要統一領導,綜治司法要牽頭協調,主動運作,在化解涉法涉訴矛盾糾紛中應更好地作出表率。 (四)多法和解矛盾糾紛,做到"三調結合"。一要是加強人民調解。人民調解是最便捷、最廉價、最有效的調解。高度重視人民調解,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化解矛盾糾紛的全過程。要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糾紛及時調、矛盾不上交。要選准用好人民調解員,把威信高、口才好、群眾信得過的人吸收進調解隊伍,尤其要注意發揮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知情人作用。二是要加強行政調解。行政調解是實踐執政為民的有效途徑。要強化行政調解的責任意識,著力培養一批懂政策、通民心、會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的公務人員。三是要加強司法調解。司法調解是司法為民的重要手段。執法機關要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從根本上扭轉重判決輕調解的習慣做法,自覺做到先調後判、調判結合,力求案結事了。同時,還要注重"三大調解"、仲裁調解的對接聯動,確保調解工作的規范、有序、高效運行。只要我們能夠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真正做到執政為民、盡職盡責,以心換心講情理,深入淺出講道理,義正嚴辭講法理,一視同仁講公平,把解決思想情緒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糾紛。 (五)源頭治理矛盾糾紛,做到"三制聯動"。一是要推行矛盾糾紛預警制。堅持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的各項制度,堅持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矛盾糾紛,特別敏感期、重大節會活動期要重點集中排查調處,針對群體性事件隱患、苗頭以及發生過群體事件可能出現反復的矛盾糾紛問題要開展專項整治,分級納入預警處警台帳管理,逐一督辦銷號。二是要推行建立健全應急處理機制,暢通信息渠道,及時發現和收集內幕性、預警性信息,及時調整完善應急處置預案,立足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之中。三是要推行引發矛盾糾紛責任追究制。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所付出的代價,既要算行政成本帳、經濟損失帳,又要算政治、社會負面影響帳。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相應責任。

閱讀全文

與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