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國際海事運輸糾紛

國際海事運輸糾紛

發布時間:2021-12-22 20:55:21

1. 海上運輸合同發生糾紛的管轄法院怎麼確定

您好,在運輸合同中,不論是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還是聯合運輸合同專的糾紛,因此而提出的屬訴訟,一般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在諸多形式的運輸中,有兩個運輸方式而成立的合同是例外。其一,如果是海上運輸而產生的糾紛,應當由海事法院管轄;其二,如果是鐵路運輸合同的糾紛以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應當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2. 海事侵權糾紛案件包括哪些

‍‍

1、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件,包括浪損等間接碰撞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2、船舶觸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及其岸上的設施或者其他財產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觸碰碼頭、防波堤、棧橋、船閘、橋梁以及觸碰航標等助航設施和其他海上設施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

3. 海上運輸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海上運輸合同糾紛可以採取協商、調解、仲裁、訴訟方式處理。協商和調解應當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海上運輸合同糾紛應當由海事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4. 國際貿易糾紛所適用的法律規則是什麼

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
為保證國際貿易能夠順利進行,使國際貿易得到法律的承認與保護,國際貿易業務必須符合法律規范。但由於國際貿易的當事人一般身處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具有不同的法律和制度,因此,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有較大的不同。概括起來,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國際條約、國際貿易慣例、國內法等。
一、國際商事中的主要國際條約
1、關於國際貨物買賣的公約
(1)《國際貨物買賣統一法公約》(海牙,1964年)
(2)《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 維也納,1980年)
(3)《聯合國國際貨物實賣時效期限公約》 (紐約,1974年)
2、關於國際貨物運輸的公約
(1)《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 (1924 年)
(2)《有關修改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的議定書》 (1968年)
(3)《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 (簡稱漢堡規則, 1978年)
(4)《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 (簡稱華沙公約,1929年)
(5)《修改華沙公約的議定書》 (簡稱海牙議定書,1955年)
(6)《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 (簡稱國際貨協,1951年)
(7)《關於鐵路貨物運輸的國際公約》 (簡稱國際貨約,1961年 )
(8)《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 (1980年)
3、 關於國際支付的公約
(1)《匯票、本票統一法公約》 (日內瓦,1930年)
(2)《解決匯票、本票法律沖突公約》 (日內瓦,1930年)
(3)《統一支票法公約》 (日內瓦,1931年)
(4)《解決支票法律沖突公約》 (日內瓦,1933年)
(5)《聯合國國際匯票與國際本票公約》 (1988年)
4、關於對外貿易管理的公約
《世界貿易組織協議》 (馬拉喀什,1994)
5、關於貿易爭端解決的公約
(1)《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 (紐約,1958年)
(2)《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 (馬拉喀什,1994年)
6、關於國際投資的公約
(1)《解決一國與他國國民投資爭議的公約》 (簡稱華盛頓公約)
(2)《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 (簡稱漢城公約,1985年)
7、關於知識產權的公約
(1)《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巴黎,1967年)
(2)《商標注冊馬德里公約》 (馬德里,1995年)
(3)《伯爾尼公約》 (伯爾尼,1971年)
(4)《世界版權公約》 (日內瓦,1971年)
二、我國的國內法所涉及的有關國際貿易的主要法律有:
(一)關於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二)關於適用於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三)關於適用於國際貨款收付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關於適用於對外貿易管理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等。
(五)關於適用於國際商事仲裁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三、常用的國際貿易慣例
目前,在國際貿易領域常見的國際貿易慣例有:
1、國際貿易術語方面
(1)國際商會制定的《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2)國際法協會制定的《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
(3)美國全國對外貿易協會制定的《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
2、國際貨款的收付方面
(1)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國際商會第 500 號出版物) 。
(2)國際商會制定的《托收統一規則》1995年修訂本(國際商會第522號出版物)。
3、運輸與保險方面
(1)英國倫敦保險協會制定的《倫敦保險協會貨物保險條款》
(2)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制定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3)國際海事委員會制定的《約克一安特衛普規則》
4、國際仲裁方面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
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和國內立法的關系,不同法律制度有不同的規定。一般地,在許多國家,國際條約有自動生效和非自動生效之分。
四、國際條約、國內法及國際慣例的適用
自動生效的國際條約,一經該國批准,自動產生效力。當事人可直接援引。對於非自動生效的國際條約,即使該國批准,也不對其居民產生直接約束力,只有經該國立法機關制定了有關實施該條約的法律後,才對其居民具有約束力。國際慣例具有民間的非官方性質,因此不需要國家立法機關的批准。國際慣例多與當事人約定有關,而不與國內法或國際條約相關。在當事人的約定與其採用的國際慣例矛盾時,法院將根據當事人的意圖予以解決。

5. 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應如何仲裁

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仲裁法》第七十二條,涉外仲裁委員會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6. 海事糾紛的解決途徑

海事糾紛的解決途徑主要包括和解、調解、仲裁、訴訟四種,當事人可以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我國除規定當事人協商解決、第三方調解、海事仲裁、海事訴訟四種途徑外,還賦予專門行政機構(港務監督)一定的爭議處理權。
1.當事人協商解決
由當事人自主通過友好磋商化解糾紛 一般僅適用於一些標的較小、爭議不大的海事糾紛,體現了當事人雙方互諒互讓、立足長遠的合作精神,具有經濟、高效等特點。實踐中,當事人在發生海事糾紛後往往首先採取協商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當雙方在自願基礎上協商一致後,常通過和解協議加以確認。
2.調解
調解是指在中立的第三方主持下解決當事人糾紛的方法。調解相對於和解引入了中立的調解人,便於保證公證,又保留了當事人較大的意識自治空間和靈活、經濟的特點,一直是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傳統方式。我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第46條規定:「因海上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糾紛,可以由主管機關調解處理」,《仲裁法》第51條規定:「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先行調解,當事人自願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為上述三種機構工作提供了法律根據。
3.海事仲裁
當事人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條款),將海事糾紛提交約定的仲裁機構進行裁決的制度,稱為海事仲裁。
4.海事訴訟
事人通過起訴的方式將海事糾紛提交海事法院運用審判權解決的制度,是一國訴訟制度的組成部分。針對海事糾紛的特殊性,各國一般均專設海事法院處理此類糾紛,我國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4年11月14日通過的「關於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先後設立了廣州、上海、青島、天津、大連、武漢、海口、廈門、寧波等九個海事法院。海事訴訟在我國海事糾紛解決中佔有重要地位。
5.不同解決途徑之比較
前述四種不同的糾紛解決方式各有其特點與作用,在實踐中互相配合,共同服務於妥善解決爭議這一目的,當事人可以根據具體案情選擇一種或幾種方式(仲裁與訴訟二者只可選其一)但不同途徑的性質、效力有所差異,需加以比較。
一般而言,和解、調解、仲裁、訴訟四種方式中當事人意思自治程度隨此遞減,而得出的解決方案的穩定性、法律效力承隨此順序遞增。在和解與調解過程中,當事人擁有充分的自主權,沒有程序上的嚴格限制,具有靈活、簡便、經濟的特點,但和解協議只能作為當事人雙方新的約定,調解書的效力則依賴於調解人的權威性,缺乏法律強制力的支持;仲裁和訴訟均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保障和制約,當事人只能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但由此得出的仲裁裁決或法院判決具有權威性和穩定性,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是海事糾紛解決的最終途徑。

7. 國際海事欺詐的含義

國際海事欺詐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70年代初期以來,國際海事詐騙案頻頻發生,詐騙數額之巨,牽涉面之廣,令人吃驚。據統計,在國際貿易中,大約有10%的保險費涉及詐騙。世界上每年因受詐騙而無法收回的貨款大約占總額的2%—5%,金額高達 130多億美元。在我國,90 %的進出口貨物是通過海洋運輸進行的。根據鄧白氏國際信息資信(上海)公司國際部的調查,我國對外貿易逾期應收款中65%以上的拖欠款是因欺詐造成的。國際海事欺詐的蔓延與猖獗,已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大障礙,對各國商業、航運、保險、金融行業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反欺詐已成為各國專家學者共同專注的難題。

8. 國際海事欺詐的防範措施

鑒於國際海事欺詐活動的巨大危害,防止海事欺詐應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對於正在加強經濟實力,走向世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項任務顯得尤為緊迫。有效地防範、打擊海事欺詐,應從國內、國際兩方面著手。 1.增強我國外貿企業的風險意識,加強對合作方的資信調查。
資金和信譽是進行國際經貿活動的經濟基礎和履行合同義務的道德保證。因此在與外方簽訂貿易合同前,必須詳細調查合作方的名稱、責任形式、注冊資本、經營范圍以及法定代表人的真實情況、法人資格證書、營業執照、資產負債表、開戶銀行和商業信譽、經營業績甚至簽約代表的授權委託書等等。同時,根據國際慣例,還可向其索取由權威機構出具的資信證明。如果不能夠確認對方當事人提供的資信證明文件的真實性,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對對方的資信狀況做進一步的調查。例如,通過與外國銀行有密切業務聯系的中國銀行和其他銀行進行調查;向當地商會或同業公會進行調查;通過駐外使領館的商務機構進行調查;通過境外華僑國體或通過外國的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必要時還可自行實地考察。
2.選擇合適的貿易條件,斟酌合同條款,防止漏洞的發生。另外,在合同的執行過程中,不輕易改變合同履行的條件。
在簽訂進出口合同時應注意選擇對己方有利的貿易術語。對此,筆者認為,在出口貿易中,應盡量爭取採用CIF和CFR條件;在進口貿易中,可採用FOB條件。這樣,己方就掌握了租船訂艙的主動權,有利於船貨銜接,防止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欺詐。在爭取不到租船訂艙權利時,應在合同中嚴格制訂租船標准,增加相應的保障條款。同時,應合理選擇貨款支付方式。此外,還應盡量爭取在合同中訂明受本國法院管轄並適用本國法律,以便日後發生糾紛需要訴諸法院時,能處在一個於己方熟悉而有利的環境中。
3.選擇安全船舶,加強裝船監督,並及時掌握船舶的航運狀態。
由於國際海事欺詐與海上運輸的密不可分,因此,防範欺詐的關鍵環節在於船舶的使用和監督。當己方享有租船訂艙的主動權時,可以藉助一些國際組織(國際海事局、勞埃德船級社等)選擇資信良好的船舶公司。如果採用租船方式運貨時,己方應堅持通過可靠的運輸部門的代理來租用船舶。貨物在裝運港裝船時,己方可派人隨同核查貨物及船舶。貨物起航後,買方應隨時了解船舶航向,定期向承運人或船東查詢船舶方位。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保險公司,盡快展開調查工作。
4.加強法律保護意識,積極採取法律救濟手段。
加強法律保護意識,不僅體現在審查合同條款、杜絕漏洞的產生方面,還應該表現在欺詐發生之後積極尋求法律救濟途徑、挽回經濟損失方面。案發之後,當事人應在索賠期限內及時提出索賠請求。在仲裁的方式下,首先盡量爭取在我國國內仲裁機構進行。其次,可選擇工作業績良好的國際仲裁機構仲裁,如巴黎商會仲裁院、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倫敦仲裁院等。無論是在仲裁程序還是訴訟程序,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及時將對方財產予以強制扣留。裁決或判決作出後,如果對方無意履行,當事人應及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以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一旦受騙,還可藉助世界著名的國際商帳追收機構對欠款進行追討。 加強國際合作是防範海事欺詐的一種必要手段。從現今形勢看,海事欺詐的跨國性、復雜性以及危害的嚴重性已遠遠超出了某個國家可以控制的范圍。因此,各國在加強本國監控手段的同時,應加大合作力度,聯手打擊海事欺詐者。目前,應呼籲迅速召開世界各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全面探討關於反欺詐的國際合作問題,並制定相應的國際公約。參加會議的國家必須正視到海事欺詐的現狀及危害,意識到反欺詐斗爭的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討論國際貿易欺詐的國際合作可行性,為在實踐中通力合作、協同行動奠定良好基礎。
制定防止國際海事欺詐的國際公約是實現國際合作的法律保障。雖然許多國家的刑法對欺詐犯罪都規定了刑事責任條款,但實際上海事欺詐者受到的刑事處罰很少,因而遠達不到懲治防範的效果。為實現國際貿易的長治久安,防範海事欺詐應納入法制化軌道。其中一重要途徑就是制定相應的國際公約,以此來統一協調行動。本世紀以來,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已制訂並實施了一些防範危害人類安全行為的國際性公約,如關於制止在航空器內犯罪的公約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調整國際貿易活動的普遍遵循的國際公約。我們應在總結國際社會相互合作,共同對付跨國犯罪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一部反對海事欺詐的、包括沖突法規范和實體法規范在內的國際公約,從法律上謀求對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保護。
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國際組織也參與了反欺詐斗爭。例如70年代末的遠東地區調查隊(FERIT),聯合國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IMO,又稱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商會的國際海事局(IMB)和商業犯罪局(CCB)等等。尤其是倫敦的國際海事局,作為一個專門性的非商業組織,它在預防海事欺詐的發生、識別欺詐行為、提高國際社會防範欺詐的總體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由於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單靠一個國際海事局來對付全球性泛濫的國際海事欺詐是不現實的。
鑒於國際海事欺詐的特殊性及其發展趨勢,防治國際海事欺詐需要作長期不懈的斗爭,一方面需要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患於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各國的積極合作,嚴厲打擊海事欺詐活動,以法律手段來嚴厲制裁欺詐者,以保證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的安全,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各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閱讀全文

與國際海事運輸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