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醫患糾紛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
醫患糾紛是醫患雙方之間發生的權益爭議,其性質由醫患關系的法律性質所決定。醫患關系是在醫院為患者提供的醫科技術專業性服務活動中形成的、醫療機構與患者及其親屬之間因診療護理行為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雙務和有償特徵且屬於醫療服務合同性質的民事法律關系。
(1)醫療服務關系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徵。一是醫患雙方地位的平等性。患者對醫療機構具有選擇權,不受任何單位和他人干預(享受公費的,就醫單位受到一定限制),雙方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二是醫患雙方意思表示的一致性。患者選擇醫療機構,以先行掛號的行為作出希望醫院同意其治療的意思表示,相當於要約;醫療機構接納患者並同意為其治療,相當於承諾。三是權利義務的對等性。醫方有向患者收取醫療費的權利,也有依職業道德及自身技術力量給病員診斷、施療、護理的義務;患者有要求醫院按一般操作規程給予治療的權利和給付醫療費的義務。
(2)醫療服務合同又有其獨特性。一是生命健康權的依賴性明顯。由於醫療機構是特殊服務機構,患者到醫院求醫,作什麼檢查或用什麼葯均由醫生決定。其作用的客體是病員的生命健康權,是一種人身權利。二是風險性較強。在醫療過程中因病體的差異、醫療過程的可變性和復雜性,使醫療行為又具有風險性和探索性。三是合同自由受到限制。在醫患雙方關系中,患者是弱勢群體,由於醫療過程中的可變性因素的限制,患方對於合同條款只有整體接受或拒絕的權利,使得合同自由受限。
由於醫患關系的這種特殊性,學術界對於醫療事故的性質存在不同認識。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第一種認為醫療事故是合同違約的民事責任。理由是患者與醫院是一種醫療服務關系,患者到醫療機構就醫所產生的是一種事實上的合同關系。患者享有及時、正確得到醫治的權利,負有支付醫療費的義務;醫療機構享有收取醫療費的權利,負有及時、正確地為患者醫治的義務。從醫療服務合同的角度分析,醫院一方的醫療行為造成人身損害事故的,屬於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第二種認為醫療損害賠償是雙重屬性的民事責任。理由是醫療行為所損害的權利是人身權這種絕對權,不僅可以發生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如因對急、重、危病人拒絕治療等。由於發生醫療過失並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法律事實,在法律上同時構成了一般意義上的侵權和醫療合同的違約。醫患之間的醫患關系具有雙重屬性,是一種請求權的競合。受害人不能同時兼有兩項請求權,也不能就兩項請求權選擇,只能以民法通則的規定為依據,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我們認為,如果從醫療過失行為侵害公民健康權、生命權的角度分析,醫療事故是一種侵權行為,應承擔侵權責任。理由有兩點:一是《條例》將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性質確定為侵權責任。《條例》第2條明確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可見,《條例》強調「過失」在醫療事故構成要件中的重要性,體現了我國侵權行為法將過錯責任原則作為最基本歸責原則的精神。二是《條例》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了賠償范圍。《條例》在醫療事故賠償范圍中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撫慰金」,即精神損害賠償。依據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為無過錯責任原則,我國立法和司法均未承認違約責任中包含有精神損害賠償。從這些規定不難看出,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性質應為侵權責任,其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
二、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及其類型
醫療行為對患者造成損害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稱為非事故性醫療損害。從審判實踐看,這種非事故性醫療損害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醫療過程中的故意行為。根據《條例》規定,醫療事故只能是過失行為,故意行為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不構成醫療事故。從醫務人員的職務角度來說,患者到醫療機構就醫,是與醫療機構形成的一種醫療服務合同關系,醫務人員的行為應當是一種職務行為,故醫療機構應對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務過程中給患者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也就是說,醫務人員故意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醫療機構並不能免責。醫務人員故意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顯然是一種違法行為,醫務人員應當對其行為負責;構成刑事上的傷害或故意殺人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㈡ 求英語牛人幫忙翻譯一下我的論文摘要!請不要用網上直譯的來扔給我,謝謝了...面臨畢業,時間確實來不及
Medical tangle has become one major problem that catches the whole world's attention. It is a civil problem which is greatly influential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society rather than any indivial problem. Hence, many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in favor of adopting the legal mechanism as the solution to the medical tangles in order to eliminite any potential risks. Currently, those countries which successfully implement the non-lawsuit as the solution to the medical tangle are mainly the fully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the non-lawsuit mechanism as the solution to the medical tangle. Through referr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pragmatic experience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it uncover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non-lawsuit mechanism, as the solution to the medical tangle, in our country. The mechanism needs to be further reinforc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erfection. According to this train of thought, this article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t mainly illustrat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lving the medical tangle with the non-lawsuit method. The primary parts include the conceptions of medical tangles and its solution by means of non-lawsuit, and the brief illustration of its feature and the steps of its utilization.
The second part: it is mainly about the profound research in terms of solving the medical tangles with the non-lawsuit mechanism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including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above of their usage of the non-lawsuit mechanism as the solution to the medical tangles illuminates the path of implementing the similar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it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ince our country officially implements the non-lawsuit mechanism to solve the medical tangles. Additionally, it also describes, respectively, the mediated mechanism between the doctors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medical tangles, the mechanism of the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and the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third party for the mediation. Lastly, the research and disscusion of the defects regarding to the these three mechanism will be provided.
The fourth part: this part is the body of this article.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suggestions and the measurements that help the non-lawsuit mechanism to achieve perfection. To be more specifically, it encompasses the suggestion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of the non-lawsuit menchan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rbitrational system, the suggestions of the third-party participation, and the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between arbitrational system and the mediated setup of the medical tangles.
Key words: Medical Tangles; Medical Accidents; Non-lawsuit Mechanism
-----------------------------------------------------------------------------------------------------
翻譯完了,呵呵。這是我自己翻譯。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㈢ 為什麼瑞士醫療糾紛非常少
因為國外的醫療機構是治病救人的,不是盈利機構。
㈣ 國外類似讀者文摘的雜志
主要是主流雜志《Business Week》、《News Week》、
《Reader』s Digest》、《Time》、《Fortune》、《Forbes》等
說到「英文雜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市面上賣得火熱的「英語教育雜志」?它們不是原著,不是海量閱讀的對象。發現一本「教育雜志」的賣點介紹上寫著「本雜志旨在提高讀者閱讀國際知名期刊的能力,內容全部精選自最新的歐美著名雜志……」我不禁好笑:幹嘛不直接讀那些歐美著名雜志呢?讀一本60頁的《Business Week》,勝讀10本「英語教育雜志」。
短篇的難就在其「短」。雜志里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盡管是現代原著,但是涉及廣,各方面的術語層出不窮,生詞比長篇彌散。如前所述,每讀一篇文章都要熟悉新的寫作風格,讀到不明之處沒有充分的篇幅協同理解,有時出現把握不住文章大意的情況。
短篇的難度畢竟是相對長篇而言的。畢竟在同一本雜志里,文章都有某種共同屬性,例如《Business Week》,都是關於商業、金融的報道,財經記者的套路不外三板斧。開始不適應,讀了幾本以後就覺得易懂了。還有,國內有本非常受歡迎的雜志《讀者》,可知道《Reader』s Digest》也正是美國人民的《讀者》呢!意味深遠的文摘,肯定能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興趣調動了,還有什麼難的呢?
洋人的雜志使我們站在新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1997年一期特別加厚的《Business Week》全面回顧幾十年來美國矽谷的發展歷程,比我從前看過的一切關於矽谷的報道都要深入詳細,使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信息技術浪潮的中心;1997年另外一期《Business Week》關於東南亞經濟的報道讓我明白到,隨後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確實是經濟泡末破滅的必然結果;2003年的一期《News Week》大量文章從多個方面分析美國為什麼要推翻薩達姆政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為什麼失事,無不讓我的資訊觸覺延伸。
洋人的雜志向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情報。有一期《Business Week》介紹美國的3M公司招納世界上的創意人才,產生了無數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這篇報道無疑為富有創意的我指明了前途:3M也許是我最能發揮才乾的地方;又有一期預測美國10年後醫生的缺口將進一步加大,因此有可能放寬外國醫學人才進入的限制——這對我的醫學生同學們,不是一條誘人的信息么?2005年中美大打紡織品的貿易戰,國人還以為:美國的紡織品業已經被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逼上絕路了。但5月23日的《Forbes》報導了美國的企業技術進步的情況:由於納米技術等尖端科技的應用,勞動力只佔生產成本的5%!一位企業老闆說:「我們靠這就能跟中國競爭。」如果國內紡織業不能敏銳地感知這些動向,恐怕不出幾年中國反過來要面臨美國紡織品的傾銷了。
特別感興趣的是洋人究竟怎樣看中國的。西方報道讓我看到了很多國內媒體不便表達的內容和觀點,特別新鮮有趣,例如《Business Week》報道大陸某位富豪現在風頭減退,因為隨著社會的規范化,從前的「關系」越來越行不通了;寶鋼在國企改革後活力大增,三萬人的企業年產量超過了另外三家總共11萬人的老國企……不過它們畢竟是西方的主流媒體,有時報道難免不給中國人留面子。例如2003年有一期《Time》的封面以我們的國旗作為封面,配文「SARS NATION」,引起了很多同胞的憤怒抗議。老美固然不懷好意,趁我們遭受瘟疫落井下石,但細想中國當時的SARS疫情確實是世界上最嚴重的,《Time》的說法似乎不太離譜,而且其報道的風格本來就大膽自由,對美國國內、對各國政府的態度都是尖酸刻薄的。如果看多了他們的雜志,就見慣不怪了。
㈤ 醫療糾紛類醫學論文哪裡有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這方面的論文一般都比較零散,前些天發現了一個網站,裡面有專門的醫療糾紛欄目。你可以去看看·創新醫學網·
這是一段範文,信息來源——醫學論文發表——創新醫學網
【摘要】 如何在現有醫療糾紛高發的形勢下盡力做好醫患和諧,醫患溝通重新被置於重要地位。對於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語言交流的對象主要是患者父母及家屬,需要家長配合教學,而行體格檢查時又需取得患兒的合作,因此加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醫生不可缺少的條件。
【關鍵詞】 醫患關系;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兒科
「看病難,看病貴」成為人們的口頭禪,處於焦點之上的醫生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社會模式轉型,人們思想意識轉換,政府投入不足,各種矛盾轉嫁為醫患緊張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醫患之間認識存在差距,由此也會引出各種糾紛。作為可以增進醫患間的信任,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保證醫患雙方的利益,增進醫院的綜合競爭力的舉措,醫患溝通在醫院運行和管理中越來越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下一代的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對兒科醫療服務的需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醫院和兒科醫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醫療體制改革以及責任舉證倒置等醫療法規的出台後,病人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病人知道自己有隱私權 ,有權拒絕成為醫學生見習和實習的對象,因此,醫患溝通對兒科學醫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㈥ 醫療糾紛
這種手術的確容易引起並發症,但你父親的手術到底是否屬於並發症,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手術記錄、手術前的檢查記錄等多方面資料綜合研究才能確定。
下面的資料也許對你有用,現轉錄給你,祝你父親早日康復。
膽囊切除術並發症--不容忽視的問題 【基本外科討論版】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膽囊切除術以來,開腹膽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雖近年來腹腔鏡外科的興起使一部分病人接愛腹腔鏡膽囊切除,但開腹膽囊切除仍是大部分醫院最經典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開腹膽囊切除術雖不復雜,並發症發生率和手術死亡率均很低,但其並發症往往給病人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一個並非所有外科醫生都認識到的問題,往往是並發症出現了,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下面結合作者實踐和文獻再談一談這個簡單而 又復雜的論題
檢索1998年1月~1999年10月國內有關膽囊切除文 獻共有337篇,其中79篇是有關開腹膽囊切除並發症的問題,佔23.4%,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外科醫生對膽囊切除及其並發症的重視。從此79篇文獻中隨機選取35個單位的35篇文獻,作者單位來自於全國各地各級醫院,時 間跨度為1966~1999年,基本可代表國內開腹膽囊切除的現狀。35篇文獻中共報告開腹膽囊切 除術24095例,540例發生並發症,發生率為2.2%。前5位並發症分別為膽囊切除術後問題(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佔0.92%(222/24095),肝外膽管損傷佔0.81%(195/24095),膽汁瘺佔0.21%(50/24095),膽囊殘株炎並發膽總管結石、黃疸佔0.15%(35/24095),心臟驟停佔0.08%(19/24095),其他少見並發症有肝十二指腸韌帶橫斷、肝功能衰竭、術中肝門曲張靜脈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壞死性筋膜炎、十二指腸損傷等。
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並無一個明確的概念,其泛指膽囊切除術後仍出現上腹部隱痛、惡心、飽脹、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數增多或稀便、厭油膩、發熱、甚至黃疸等術前即存在的表現。1995年Nahrwold 提出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是一種誤解,以「膽囊切除術後問題」的稱謂替代似乎更為合理。膽囊切除術後問題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於膽道疾病本身,也可能與膽道疾病毫不相干。膽囊切除術後問題中最為明顯的症狀是術後腹痛,文獻報道70%以上的腹痛原因與膽囊切除無關,這包括術前就可能存在的胃食管反流,應激性腸道綜合征、胃十二指腸潰湯、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狀在膽囊切除術後繼續存在。部分病人膽囊切除術後腹痛與膽囊殘株炎、醫源性膽總管結石及術前術中未發現的膽總管結石有關。膽囊殘株炎多見於膽囊大部切除時,由於在Hartman囊處切斷膽囊,使得剩餘部分日後逐漸擴張而形成小膽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現結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膽囊頸結石在膽囊大部切除後可有結石殘留或操作不慎將結石推入膽總管,術後出現結石性膽囊炎症狀或膽絞痛、黃疸、發熱等膽管炎表現。從我們經驗來看,膽囊大部切除術並不是值得推薦的術式,只是在肝外膽管因疤痕組織粘連緻密,解剖關系難以辨認時或合並肝硬化肝門門靜脈叢屈曲擴張時不得已而為之。而且行膽囊大部切除術後剩餘膽囊粘膜應以碘酒、石炭酸塗抹或電刀燒灼徹底處理以防止術後小膽囊出現。膽囊切除前應仔細觸摸膽囊及膽囊頸部,確定有無結石,如有,術者應耐心解剖,將粘連纖維組織剔除一部分,以便暴露膽囊管,看清膽囊管後輕輕觸摸膽囊管有否結石,結石大小、數目,膽囊管粗細,特別注意勿擠壓過猛將結石擠碎或擠入膽總管。分離出膽囊管後在結石下方結扎懸吊標記,防止結石殘留或滑入膽總管。
膽道系統解剖關系復雜,而且變異較多,在膽囊切除術中任何疏忽和失誤都可造成膽管損傷。肝外膽管及膽囊管出現明顯變異者約佔10%~15%,最常見的四種情況為:膽囊管開口於右肝管,兩根右肝管引流右肝葉;膽囊管與膽總管融合並開口於近端;膽囊管繞過膽總管並開口於內側近端;膽囊管與膽總管有較長的並行段。其中第四種情況同時有較大結石位於膽囊Hartman袋內或合並膽囊管-膽總管內瘺時,即為Mirrizzi綜合征。關於開腹膽囊切除時肝外膽管損傷的診治和預防已有諸多文獻,這里不再贅述,只提出兩點:(1)提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為從國內外文獻看,膽囊切除的三種主要方式即常規開腹膽囊切除、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管損傷發生率最低,而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膽道損傷發生率最高;(2)提倡開腹膽囊切除採用順逆結合方式,分離膽囊三角顯示膽囊管後並不切斷,而用絲線先予以結扎標記,然後在自膽囊底開始逆行切除膽囊,最後兩端會師,確定肝總管、膽總管、膽囊管三管會合關系後,再切斷膽囊管。此外,在手術極度困難時,可先剖開膽囊,從膽囊腔內找到膽囊管開口內外結合進行處理,或通過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造影明確肝外膽道關系後再進行手術操作,對預防醫源性膽管損傷發生有重要作用。
膽囊切除心跳驟停的原因是一個綜合因素,它與麻醉、機體本身原有疾病及手術操作密切相關。在正常狀態下,病人術前即存在的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壓、心律失常或糖尿病等不易被臨床醫師所重視,一旦麻醉後膽囊切除時,心臟負荷增加,這些病易發生心跳驟停意外。年齡越大,膽囊切除心跳驟停發生率越高,這與心臟的儲備功能減退有關。此外,從本文統計的國內35家醫療單位膽囊切除情況來看,心臟驟停多發生於縣市級醫院,而在省級以上醫院及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則較少見,這可能與採用的麻醉方式密切相關。由於技術原因,很多縣市級醫院麻醉醫師樂於採用硬膜外阻滯麻醉而不願採用氣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滯麻醉對病人交感神經阻滯所致的血液動力學變化明顯,迷走神經張力相對亢進,興奮性增高。膽囊切除時,手術刺激反射性血壓大幅度降低,心跳變慢,心肌缺血缺氧,極易發生心跳驟停。而氣管內麻醉對血液動力學干擾較輕,可充分供氧,對保護心功能有益,且一旦發生心跳驟停,便於搶救。手術操作中,在牽拉提夾膽囊時,通常術中心電圖提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S-T段不同程度的下降,T波變平。分離膽囊頸時更顯著,提示手術操作是心跳驟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膽囊切除術中一旦發現心跳驟停,復甦成功的關鍵是麻醉師及早發現循環變化和心跳驟停的先兆,迅速作出心跳驟停診斷,立即進行搶救,手術者經腹腔行心臟按壓,麻醉師立即經氣管插管給氧,進行正壓呼吸。早期發現及時搶救成功率可達70%以上。如果麻醉者觀察不細,或手術者忙於操作,對心跳驟停先兆未察覺,一旦心跳驟停,措手不及,忙亂無序,復甦失敗,病人將不可避免地死亡或成為植物人。
膽囊切除術後黃疸雖並不常見,但確值得重視。結合我院資料,黃疸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術前病人合並有肝臟器質性病變如肝炎、肝硬化等,即使擇期手術也可出現肝功能惡化、黃疸、腹水等,尤其由於急診手術或術前忽視這方面檢查,在手術打擊下肝功能惡化,出現肝細胞性黃疸或肝內毛細膽管梗阻性黃疸,甚至可出現肝衰,這是膽囊切除的高危因素。(2)肝外膽 管損傷。(3)膽囊切除時膽囊內結石推入膽總管造成醫源性膽總管繼發結石,出現梗阻性黃疸。(4)膽囊切除術後繼發膽管炎、胰腺炎,可致梗阻性黃疸。我們曾遇1例78歲高齡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反復急性發作,行膽囊切除術,術前無黃疸史,B超及術中無膽管擴張,術後14天出現上腹脹,不適,黃疸,體溫37℃左右,血生化為梗黃改變,B超示肝內外膽管均擴張,肝外膽管直徑1.6cm,無結石影,胰澱粉酶增高,經按急性胰腺炎,膽管炎治療10天,黃疸消退,B超示膽總管直徑恢復到術前0.8cm。(5)術後肝門區粘連,瘢痕壓迫肝外膽管呈現梗黃。因此即使膽囊切除術後早期即出現梗阻性黃疸,也不能泛泛地認為是肝外膽管損傷。動態觀察肝功能變化、血膽紅素水平、肝膽B超,有條件可行MRCP,必要時可行ERCP,鑒別黃疸是梗阻性還是非梗阻性、肝內梗阻還是肝外膽管損傷性梗阻均有重要價值。
術後肝功能衰竭,術中肝門曲張血管大出血多見於肝硬化病人。對肝硬化病人合並膽囊炎時,行膽囊切除是一個高危險手術。由於肝硬化、門脈高壓、膽囊床靜脈叢及肝門部門靜脈分支怒張,很容易破裂出血;加之肝功能儲備差,凝血機制差,一旦出血,往往難以控制。對肝硬化病人必須行膽囊切除時,如必要可考慮施行膽囊大部切除或漿膜下膽囊切除術。
㈦ 如何撰寫醫療糾紛剖析材料
文獻綜述是文獻綜合評述的簡稱,指在全面搜集,閱讀大量的有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所研究的問題(學科,專題)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綜"即收集"百家"之言,綜合分析整理;"述"即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結論進行敘述和評論.其目的並不是將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別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論文來綜合與評估這些資料.一個成功的文獻綜述,能夠以其系統的分析評價和有根據的趨勢預測,為新課題的確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論證.
一,文獻綜述的作用與目的
文獻綜述要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就目前學術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獻綜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題的特定領域中已經被思考過與研究過的信息,並將此議題上的權威學者所作的努力進行系統地展現,歸納和評述.在決定論文研究題目之前,通常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是:研究所屬的領域或者其他領域,對這個問題已經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議與對策是否成功;有沒有建議新的研究方向和議題.簡而言之,文獻綜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礎.
大多數研究生並不考慮這些問題,就直接進行文獻探討,將在短時間內找到的現有文獻做簡略引述或歸類,也不作批判.甚至與論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無關.
其實回顧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麼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須主動積極地擴大研究文獻的來源.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設與變數,以改進研究的設計.
文獻綜述至少可達到的基本目的有:讓讀者熟悉現有研究主題領域中有關研究的進展與困境;提供後續研究者的思考:未來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義與更顯著的結果;對各種理論的立場說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構;作為新假設提出與研究理念的基礎,對某現象和行為進行可能的解釋;識別概念間的前提假設,理解並學習他人如何界定與衡量關鍵概念;改進與批判現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類研究,發掘新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驗證其他相關研究.
總之,研究文獻不僅可幫助確認研究主題,也可找出對研究的問題的不同見解.發表過的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就是重要的問題來源,對論文的回顧會提供寶貴的資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範例.
二,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文獻綜述可以幫助新研究者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所以撰寫此章節時,要向讀者交代論文不同於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個新的有關此類研究主題方面的重要的學術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寫文獻綜述過程中易犯以下四種錯誤:
1. 大量羅列堆砌文章
誤認為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顯示對其他相關研究的了解程度,結果導致很多文獻綜述不是以所研究的問題為中心來展開,而變成了讀書心得清單.
2. 輕易放棄研究批判的權利
我國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學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現大量引用自己導師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現象,學生擔心學位論文答辯通不過,所以難得見到學生批判導師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師,學生更易放棄自己批判的權利.由於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話均以誰說起始,結果使自己的論文成為他人研究有效與否的驗證報告,無法說服讀者相信自己的論文有重要貢獻.
3. 迴避和放棄研究沖突另闢蹊徑
對有較多學術爭議研究主題,或發現現有的研究結論互相矛盾時,有些研究生的論文就迴避矛盾,進行一個自認為是創新的研究.其實將這些沖突全部放棄,就意味著放棄一大堆有價值的資料,並且這個所謂的創新,因為不跟任何現有的研究相關與比較,沒有引用價值,會被後人所放棄.遇到不協調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發現,盡管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輕,甚至主動放棄.其實這些不協調或者沖突是很有價值的,應多加利用.將現有文獻的沖突與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舊研究具有更好,更強的解釋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會將過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與改善.
4. 選擇性地探討文獻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統化鞀毓訟鍾械難芯課南?找適合研究的問題或可預測的假設,卻宣稱某種研究缺乏文獻,從而自認他們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選擇性地探討現有文獻,則文獻綜述就變成了研究生主觀願望的反映,成了一種機會性的回顧.
因此一定要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文獻綜述,以嚴謹的科學設計來尋找,評估以及整合科學研究的證據,確保文獻綜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學風,勇於探索和不迴避沖突.分析沖突的原因,方法與結論,可以為未來的研究及論文奠定成功的基礎,使論文的研究結果對後續研究有應用價值和理論意義.
三,綜述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對一系列無聯系內容的概括,而且是對以前的相關研究的思路的綜合.文獻綜述的基本步驟為:
1. 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概括歸納
收集文獻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如文獻索引,文摘雜志檢索,也可利用光碟或網路進行檢索;二是從綜述性文章,專著,教科書等的參考文獻中,摘錄出有關的文獻目錄.
選擇文獻時,應由近及遠,因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參考資料,並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識和認識的現狀.首先要閱讀文獻資料的摘要和總結,以確定它與要做的研究有沒有關系,決定是否需要將它包括在文獻綜述中.其次要根據有關的科學理論和研究的需要,對已經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做進一步的篩選,詳細,系統地記下所評論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及其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與尚未提出的問題.將相關的,類似的內容,分別歸類;對結論不一致的文獻,要對比分析,按一定的評價原則,做出是非的判斷.同時,對每一項資料的來源要註明完整的出處,不要忽略記錄參考文獻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時間,頁碼和出版單位所在城市等.
對要評論的文獻先進行概括(不是重復),然後進行分析,比較和對照,目的不是為了對以前的研究進行詳細解釋,而是確保讀者能夠領會與本研究相關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個別地和集中地對以前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進行分析和評論,這在文獻綜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獻綜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學科對引用摘要的要求與期望不同[1].雖然文獻綜述並不僅僅是摘要,但研究結果的概念化與有組織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將資料組織起來,並連到論文或研究的問題上;整合回顧的結果,摘出已知與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獻中的正反爭論;提出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
3. 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獻綜述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與知識的多少,還要看自己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
閱讀文獻時,要避免外界的影響甚至干擾,客觀地敘述和比較國內外各相關學術流派的觀點,方法,特點和取得的成效,評價其優點與不足.要根據研究的需求來做批判,注意不要給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個具有批判性的評論,必須要有精確性,自我解釋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測試研究生評鑒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與所提出的論據,做出摘要,並提出簡要評估.
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寫作的標准,即判定其是否為一篇好文章還要看文獻中引用的文章與評論的標准.有的台灣學者將其歸納為:代表性,顯著性,相關性,適時性和簡捷性.
表1 香港大學建議的論文撰寫模式
導論
開頭段落
◇簡介主題;◇主題的重要性;◇理清首要問題;◇簡介各篇(例如A.B.)文章與作者,及其不同或互補之處.
主文部分(3個示範)
1.1分析A與B的理論/觀點
1.2分析B的理論/觀點
1.3比較A與B的理論/觀點
2.1找出A與B的共同性
2.2找出A與B的差異性
2.3探討出一個中心議題
議題1:探討A&B
議題2:探討A&B
議題3:探討A&B
結論
提出一個比其他更好的理論與立場
提出一個優於每一個理論與立場的部分的摘要
4. 文獻綜述的第四步:建議
通常一個文獻綜述是以比較性評論的方式為主,分析兩個以上不同的思想學派,議題或者不同人所持的不同立場.香港大學建議的模式[2]如表1所示[3].可以看出,這個模式有三個選項:導論,主文與結論.
文獻綜述的最後步驟是在回顧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議.根據發展歷史和國內外的現狀,以及其他專業,領域可能給予本專業,領域的影響,根據在縱橫對比中發現的主流和規律,指出幾種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對其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趨勢進行預測,從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並說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還要指出的是,閱讀和分析已有的其他專業研究人員的文獻綜述,可以高效率地獲得有益的觀點和建議.但是,這類集中介紹研究成果的綜述性文章只能作為新的研究的基礎或參考點,不能被用來替代自己的獨立研究.總之,要做好碩士,博士論文的選題與研究,必須重視資料概覽,認真寫好文獻綜述.
㈧ 丟了性命的醫療糾紛
中國十大律師排名:
NO.1 郭建梅
LawFirm50專家評語:「12年如一日,不但踐行了公益律師的神聖責任,而且讓更多人的人認識、理解了公益律師這個職業。」
郭建梅律師,現為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執行主任,2009年9月創辦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先後榮獲《南風窗》雜志「2005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獎、中國第三屆公益事業發展論壇頒發的「公益楷模」獎章、「中國法律界2007十大社會公益人物獎」、美國重要之聲組織頒發的「2007全球女性領導者」等獎項。
公益援助領域:婦女權益保護、勞動者權益保護等
代表性成果:其領銜的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12年來,提供免費法律咨詢7萬多人次,代理案件2000餘件,提交法律提案或調研報告70多份。NO.2 佟麗華
LawFirm50專家評語:「他提供的公益法律援助的廣度和深度,迄今難以逾越。」
佟麗華律師,現任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任,擔任全國律師協會法律援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和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先後榮獲司法部「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 「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十大傑出公民」、 「十大法治人物」、 「第五屆中國優秀青年衛士」等。
公益援助領域: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農民工權益保護等
代表性成果:在佟律師的推動下,2003年5月中華全國律協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佟律師被任命為主任至今。在全國律師協會的支持以及佟律師的努力下,截止現在,全國共有24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他所推動成立的「中國律師未成年人保護志願協作網」成員已經發展到4000 多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未成年人保護志願律師協作網路;2005年9月8日,創辦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年提供援助案件超過1000起,挽回農民工損失超過千萬,出版《農民工普法手冊》、《誰動了他們的權利——中國農民工維權案例精析》等書籍。
NO.3 陳岳琴
LawFirm50專家評語:「她開啟了中國法律碩士的時代,她正在奏響公益律師的時代琴音。」
陳岳琴律師,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陳岳琴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律師協會公益事務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
公益援助領域:環境與動物保護、業主維權等
代表性成果:成功阻止北京動物園搬遷案,並促成建設部修改《城市動物園管理規定》;商品房小區配建防空地下室確權案,並向國務院和北京市人大提出關於廢止相關法律規定的違憲審查建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物權法》草案立法建議;中消協關於阜陽毒奶粉受害者維權方案設計,等。
NO.4 賀海仁
LawFirm50專家評語:「積萬眾之私,成天下之公,東方公益的意義遠大於『公益』二字。」
賀海仁律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主任等。
公益援助領域:公益訴訟等
代表性成果:在電動自行車上書案、黃金榮訴北京鐵路局侵犯消費者知情權案、徐志鳴等三名職工訴揚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股權轉讓批復案等公益案件中擔任主要律師。其領銜的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是我國首家公益律師事務所,已經提供數千起法律援助案件,提交立法建議數百件,社會影響深遠。
NO.5 孔維釗
LawFirm50專家評語:「他用法律為武器,托起明天的太陽。」
孔維釗律師,安徽震一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全國律協未保委副主任、安徽律協未保委主任。先後獲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特殊貢獻律師、中國十佳維權衛士、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安徽省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青年律師等。
公益援助領域: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代表性成果:未成年人煙草公益訴訟案件、劣質柴油燒傷男童案件、阜陽劣質奶粉案件、昔日支教明星殷某猥褻男童案件,等。
NO.6 劉丕峰
LawFirm50專家評語:「生而為職工維權,這條路上,他越過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劉丕峰律師,博士學位,現任山東舜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山東省農民工維權工作站站長。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 「山東省優秀律師」等榮譽。
公益援助領域:勞動權益保護
代表性成果:王文進等十名農民工拖欠工資糾紛案、湖南籍農民工段海文工傷糾紛案、韓乃花等8名養路工工資糾紛案等;其領銜的山東省農民工維權工作站已免費接待電話咨詢近萬件,接待咨詢人數8463人,受理案件328件,為農民工討薪220萬元。
NO.7 吳冬
LawFirm50專家評語:「小訴訟挑大變革,不積跬步,法治何以至千里。」
吳冬律師,現任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上海律協公司法律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律協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消保委汽車專業辦公室專家組成員等。
公益援助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代表性成果:鄧維捷訴中國銀聯、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跨行查詢收費案;東芝筆記本電腦欺詐中國消費者集團訴訟案;上海車主狀告德國賓士汽車(BENZ)、寶馬汽車(BMW)、英國美洲豹汽車(JAJUAR)、美國別克汽車(BUICK)、澳大利亞霍頓汽車(HOLDEN)等一系列汽車產品質量糾紛案,等。
NO.8 丁強
LawFirm50專家評論:「以時代的精神,擔負起中國律師的責任。」
丁強律師,現任江蘇揚州尚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江蘇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業務委員會主任,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委員,先後榮獲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律師、第二屆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全國未成年保護特殊貢獻律師、全國優秀律師、第7屆中國時代新聞人物等獎項。
公益援助領域: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代表性成果:「小朱遜葯物致聾損害賠償案」,「小皓天輸血感染丙肝案」等。
NO.9 田坤
LawFirm50專家評論:「沒有驚天大案,卻獲得了社區街頭每一個老百姓最誠摯的尊敬。」
田坤律師, 現任北京泰福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法律志願者。榮獲第四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
公益援助領域:普法教育
代表性成果:2004年至今,田坤到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進行志願法律咨詢,接聽咨詢電話1200餘個,接待面對面咨詢100餘人次,此外,累計服務12355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熱線時間超過9300分鍾。
NO.10 周立太
LawFirm50專家評論:「他在為無數人的權益奔走,我們又能為他的權益做點什麼呢?」
周立太律師,重慶立太律師事務所主任。2000年、2001年十大新聞人物及十大風雲人物。2003,2004年被司法部,中國殘聯評為殘疾維權先進個人、「公益之星」和第二屆法律援助先進個人。
公益援助領域:勞動者權益保護
代表性成果:目前已受理來自於全國的工傷賠償及勞動爭議案件達5000餘件,通過一系列的訴訟,創造了中國工傷賠償假肢更換費的先例,並推進了廣東及深圳市的立法;曾代理國內最大工傷賠償案件劉濤訴深圳金龍毛絨布織造有限公司工傷賠償案件,獲得158萬元的賠償;曾辦理的吳雪等56名女工狀告深圳市龍崗區坑梓寶洋產業製品廠非法搜身案,使女工獲得了賠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祝您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