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目前與多少國家和地區有領土爭議
中國和周邊的陸地領國中,幾乎都有領土糾紛,只是大小問題。和海上領國也都有領土糾紛。
首先是和印度,共涉及藏南(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阿克賽欽(有人稱「中控克什米爾」)以及中段邊界領土糾紛,共計約12萬平方千米土地。
其次是與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的領土糾紛。這一糾紛源於19世紀沙俄侵略中國。這片領土的問題已經解決。
與俄羅斯的一系列領土糾紛。最後解決的是黑瞎子島問題。以前還有珍寶島、唐努烏梁海、外蒙古、海參崴等許多領土問題。現在都已經解決了,但是是以中國基本承認現狀為前提的。
與外蒙古,這個問題非常麻煩。如果不承認外蒙古獨立,那整個外蒙古都是爭議領土。如果承認,那就只有少數部分,具體哪裡我不清楚。
與北朝鮮本沒有領土爭端。但是北朝鮮對長白山(北朝鮮稱白頭山)提出要求,還對鴨綠江口的一些島嶼提出要求。這就製造了麻煩。
與越南原來有少部分領土糾紛,面積約500多平方千米。現在已經解決,是基本平分的,中國只多拿了1平方千米的土地。
與緬甸曾經有巨大的領土糾紛,涉及今天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等地,約20萬平方千米。但是在1955年,周恩來訪問緬甸時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就已經解決了。如果需要原文,給我留言吧!
與寮國、尼泊爾、不丹間似乎沒有領土糾紛,至少我還不了解。
在與海上領國間,都有領土糾紛。
首先是南沙問題,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汶萊有島嶼糾紛,隨之而來的是海域糾紛。
再是與日本的釣魚島問題。這個太火爆了,我不贅述。如果把琉球問題算在領土糾紛中,那又是個麻煩。
與韓國在黃海的少量孤島有糾紛。
⑵ 中國與印度和緬甸的爭議領土有多少
中印爭議領土分西、中、東三段。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
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現中緬不存在爭議領土。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1961年兩國互換批准書後生效。至此中緬爭議領土問題全面解決。
⑶ 中國當代和多少國家有邊界爭端問題
中國的鄰居裡面,就尼泊爾和寮國跟中國沒什麼領土糾紛 朝鮮:主要是鴨綠江心的幾個島。
俄羅斯:天津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蒙古:中國雖是二戰勝利國,但在蒙古問題上被蘇、美、英聯合出賣了。
哈薩克: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伊犁條約以及以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等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吉爾吉斯斯坦:中俄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塔吉克:中俄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阿富汗:中俄不平等條約所失去的領土未被恢復。
巴基斯坦:印度指責中國與巴基斯坦合謀侵佔克什米爾。
印度: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被印度實際控制。
緬甸:邊境上的漢人、緬共後裔的割據政權實際受中國支持。
越南:從陸界至海界都有分歧。
韓國:指責中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從朝鮮割走國土;海洋領土爭端。
日本:侵佔中國屬國琉球,實際控制中國領土釣魚島;海洋領土爭端。
菲律賓:南海領土爭端。
汶萊:南海領土爭端。
馬來西亞:南海領土爭端。
印度尼西亞:南海領土爭端。
⑷ 緬北戰事威脅中緬邊境安全,中國該怎麼辦
11月20日凌晨,緬北勐古、棒賽、105碼、木姐縣轄區等多地發生武裝沖突。據緬甸地方武裝方面消息,11月20日當地時間凌晨2點40分,果敢、德昂、若開和克欽四家武裝近十個混合營的聯合部隊對緬軍在勐古地區的勐古城郊、棒賽、彭線、木姐等多處駐點進行圍援打點。緬軍99師與克欽6旅爆發激戰,截至上午8點,戰斗仍未停止,
作為緬甸的友好鄰邦,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實現緬國內和平與民族和解的努力,我們將根據緬政府及有關方意願,繼續發揮勸和促談的建設性作用,與緬方共同維護好,中緬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⑸ 與中國邊境有爭議的國家
歷史上中國與周邊國家多數是有邊無界。古代中國的歷代帝王都尊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理念,中國與周邊國家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邊界問題。隨著西方國家主權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權邊界問題日益突出,清王朝才開始意識到要保疆衛國。
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國被迫簽署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
20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與周邊的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鮮等國紛紛簽署邊界條約和協議,劃定了雙方的邊界,掀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波邊界劃分高潮。但中國與蘇聯、越南和印度的邊界問題無法解決。
蘇聯解體後,中國迎來了邊界劃分的第二個高潮。與北方新獨立的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分別簽署了邊界協議,劃定了邊界。中俄邊界談判也開始不斷推進。2008年10月,中俄舉行了黑瞎子島的界樁揭幕儀式,至此,中俄從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算起,歷時300多年,終於解決了邊界紛爭。在與原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各國劃定邊界同時,在南邊,中越兩國啟動了邊界談判。經過十多年的艱苦談判,2008年的最後一天,中越同時宣布完成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徹底解決了兩國陸上邊界和北部灣海上劃界。
至此,新中國成立近60年時間,經過漫長的談判,除印度外,與周邊所有鄰國都解決了陸上邊界問題。
⑹ 緬甸和中國發生什麼沖突了嘛
因為緬甸內部戰爭矛盾,結果炮彈誤傷雲南居民,造成死傷,所以中國嚴正交涉緬甸給出交代
⑺ 請問緬甸發生糾紛,現在又不能過去緬甸, 中國海關又可以過去,緬甸移民局又不給過去,在中國要找什麼部門
這個你找中國的不好使你要找緬甸的移民局,他們不讓過那你只能等
⑻ 中國都和哪些國家存在邊界問題
據中國外交權威人士透露,在十四個接壤國中,中國已與其中的十二個簽訂邊界條約或協定,劃定邊界約佔中國陸地邊界線總長度百分之九十。此外,目前尚余印度和不丹兩國未解決邊界糾紛,但談判正朝積極方向發展。 香港報章今天引述外交界人士指出,中國政府成立五十多年來,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睦鄰友好外交方針指引下,解決九成陸地邊界糾紛。 中國是世界上陸地邊界線最長和鄰國最多的國家,也是邊界情況最復雜的國家之一。其陸地邊界總長兩萬兩千多公里,按逆時針順序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等十四個國家接壤。 據報導,中國解決邊界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是上世紀六零年代,中國先後與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簽訂邊界條約或協定;另一個時期是上世紀九零年代至今,中國與俄羅斯、寮國和越南以及新獨立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國解決邊界問題。 外交界人士表示,中印兩國外交關系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邊界問題。他指出,早日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可消除兩國關系中的障礙和隱患,有利於創造良好周邊環境,實現兩國互利共贏發展目標。 至於地理上究竟是按哪條線為基礎來談的問題,中國外交界人士稱,歷史上中印之間從未劃界。現在有實際控制線和傳統習慣線,須綜合考慮。 中印邊界長約兩千公里,分為東、西、中三段,雙方爭議地區約十二萬五千萬平方公里。其中,西段的阿克賽欽地區一直為中國控制,而東段的九萬平方公里自上個世紀五零年代後期為印度進占。 外交界人士還指出,中國與不丹之間的邊界會談從未停止。中國希望早日和不丹建立外交關系。中不邊界長約六百公里,從未正式劃定。 南亞問題專家表示,由於某些國家的阻撓,中國與不丹之間沒能就邊界問題達成最終協定。但中國和不丹之間肯定會盡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符合雙方的利益。 中印邊界 1954年,印度政府修改了官方地圖,把中印邊界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作為已定國界,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地土。加上在中段和西段侵佔的土地,印度共侵佔中國領土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一個福建省。 1962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向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爆發。中國軍隊被迫進行了不到10天的閃電戰,大獲全勝。隨後,中國軍隊單方面宣布停火,主動撤退到中印實際控制線後20公里。印方卻不理會中國的善意舉動,拒絕談判,並重新佔領了中國軍隊撤出去的中國領土。 中蘇邊界 上世紀60年代,中共和蘇共兩黨因為意識形態分歧,關系破裂,導致1964年舉行的中蘇邊界談判破裂。隨後,雙方在東北和西北邊界摩擦不斷,並於1969年3月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上發生中蘇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不分勝負。雙方於當年10月恢復邊界談判,但同時在邊境各自囤積重兵,長期處於軍事對峙狀態。中蘇對抗導致中美接近,最後形成冷戰時期美、蘇、中的大國三角關系。 中越邊界 從1974年開始,越南當局在中越邊境不斷製造挑釁事件,僅1978年就入侵中方邊境1100多起。1978年9月至1979年2月的半年時間里,越南在邊境地區侵佔中國領土達160餘處。 1979年2月17日,中國軍隊在中越邊境全線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在17天作戰中,突入越南軍隊防禦縱深20~40公里,攻佔了越方4個省的21個縣(市)。3月,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但中越邊境沖突並沒結束。1981年5月,中方開始收復法卡山、扣林山地區的作戰。1984年4月,中方開始收復老山地區的作戰。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越雙方才完全罷兵。 同周邊國家走向全面和解 自中越武裝沖突結束至今,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邊界問題上進入全面和解階段,所有的邊界糾紛都通過談判解決,避免軍事沖突和對抗。 和平時代始自上世紀70年代末,那時起,與中國發生過武裝沖突的3個國家先後與中國和解。 促使中國改變策略的主因是,鄧小平否定了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的判斷,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1979年,中印關系開始正常化。從1981年起,兩國商定輪流在北京和新德里舉行邊界問題談判。目前,兩國談判代表已經提升到副部長級。 1987年,中蘇再次恢復邊界談判,並在以後的17年裡先後簽訂一系列協定,確定了雙方的全部邊界線。 中越陸地邊界談判歷時22年,至2003年底,雙方勘界立碑進程已過半。今年6月,中越雙方交換了《中越兩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及《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中國第一條海上邊界線正式產生。 對於南海島嶼和海洋權益爭端,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中國政府遵照這一原則與同邊國家達成了諒解。
⑼ 中國已解決的有爭議的陸地邊界
主要為中越邊界。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專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屬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9)中國緬甸邊界糾紛擴展閱讀:
中國邊境的相關情況:
1、在中亞一帶泛濫的極端勢力與中國境內的東突勢力勾結,威脅中國西北邊陲的安寧。陸上邊界問題的解決有力地打擊了境外反華勢力的滲透圖謀,維護了中國邊境的安寧。
2、當前中國與周邊的邊界日益成為重要的雙邊貿易口岸和人員交流通道,成為雙方邊境省區擴大經濟、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中越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將使越南貧困的北方省份和中國廣西、雲南間的合作變得更加密切。
3、中國與東南亞各鄰國邊界問題的全部解決,大大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與東盟貿易額不斷攀升,中國與東盟自貿區也將建立。此外,圖們江和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能源、經貿合作都在蓬勃發展。
⑽ 存在中國和哪幾個國家有領土糾紛
截止2019年2月,有日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印度、不丹等國家。
爭議介紹:
一、中日釣魚島爭端
中日釣魚島爭端是日本侵犯中國領土所引發的爭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但是,日本方面無視大量歷史事實,竟聲稱釣魚島為日本的「固有領土」。
二、中不邊界爭議地區
1、魯林爭議區(絨林)
位於下亞東仁青岡鄉東南。總面積340平方公里,牧場40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1954年,不丹皇家陸軍在恰爾塘建立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哈熱建立季節性哨所。
2、洞郎爭議區
位於亞東縣南端,約100平方公里,北部小湖泊較多,有大小草場30個,東南部森林資源豐富。該地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
3、查瑪浦爭議區
位於上亞東幫噶曲登以東,主要包括郎瑪浦和查瑪浦的上游部分,約60餘平方公里,有草場30餘個,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1959年 以前,不丹牧民過界放牧,須向亞東頭人交納草稅。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窮隆建立常年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兒淌建立季節性哨所。
4、白玉爭議區
位於洛扎縣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兩河流域,總面積約為600平方公里,有牧場37個,著名的拉龍康和次久拉康兩座寺廟在該爭議區內。
在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根據嘉慶皇帝的昭示,將該地區劃歸蒙達拉龍寺管轄,白玉地區的群眾均來自洛扎縣。西藏和平解放後,不丹趁機進入該地區,相繼建立了德馬龍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設立哨所。
5、基伍爭議區
位於查瑪浦爭議區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和巴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場20餘個,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將基伍租給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1962年,不丹在夏布建立季節性哨所基伍爭議區。
6、墨拉薩丁爭議區
17世紀以後,不丹人大量東遷,移居達旺等地,引起草場和民事糾紛。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兩次訂立條約,言明墨拉薩丁主權歸屬,草場可以租給不丹移民使用,按規定交納草稅。
20世紀初,英印政府制定麥克馬洪線,並把勢力范圍擴展到達旺以北。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定《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將中國墨拉薩丁地區轉讓不丹,自此,墨拉薩丁地區一直處於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墨拉薩丁爭議區位於達旺以南,扎西岡以東,打攏宗以西,面積3300平方公里。據史料記載,墨拉薩丁分別歸達旺寺和打攏宗管轄,薩丁寺屬於達旺宗,基堪布由達旺寺派任。
三、中印邊境爭端
1、東段爭議
早在公元7世紀,門隅即屬我國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圖。13世紀,元朝統治了這個地區。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統一西藏,對門隅地區實行各種形式的有效管轄。19世紀中葉以後,清朝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特別授予錯那宗和達旺寺以管理門隅地區的實權,負責制定法律、制度和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
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權為了加強對門隅的統治,在門隅的首府達旺,建立了名為「達旺細哲」的全區性行政委員會(由達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聶倉」兩人和「札倉」的代表組成)和「達旺住哲」的高一級非常設行政會議(由「達旺細哲」的組成人員加上錯那宗兩個宗本組成),負責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專人到門隅徵收、征購大米,專管該區鹽米等經貿活動。
2、西段爭議
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後准葛爾的大軍及蒙古熬茶禮佛的行旅都是從此進藏,清時曾設立拓置局管轄。
1951年西北解放軍也是從阿克賽欽到達阿里的。對於這樣一塊土地,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懷疑過其屬於中國,直到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四、南海爭端
中國是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國際文件明確規定把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島。
1946年12月,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派兵駐守。日本政府於1952年正式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將南沙群島正式交還給中國。
南海主權歸屬之爭發端於20世紀後半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中國南海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邊國家侵佔。提出所謂「主權」要求並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