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網路隱私權的侵權行為法理分析

網路隱私權的侵權行為法理分析

發布時間:2021-12-21 18:51:36

Ⅰ 網路隱私權侵權方式有哪些

非法獲取或者合法獲取但非法使用、轉售公民的網路身份信息、賬號、位置等。《民法總則》規定,公民信息權、數據與虛擬財產等受法律保護

Ⅱ 關於網路隱私相關的法律

私人隱私信息被人泄露了,要分具體情況分析,如果是絕對不容泄露的隱秘信息,如性\生理缺陷等信息,泄露了是嚴重的侵權.如果是可以披露,但不能濫用的信息,如個人的身份證號\住址等各方面內容,如果被濫用,也可以起訴.

Ⅲ 侵犯網路隱私權的構成條件

3.1行為的違法性
網路隱私侵權行為的行為人利用網路實施了侵害他人隱私權的違法行為,這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並不違法,即使觸及到公民的個人隱私,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例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執行公務的目的檢測公民的上網行為或查看公民的電子郵件內容的行為,雖然觸及了公民的個人隱私,但由於其為法律所許可,不具有違法性,不認為是侵犯了公民的個人隱私權的行為[4]。
根據網路隱私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可將其分為作為的侵權行為和不作為的侵權行為。前者表現為行為人違反了法律關於禁止侵犯公民網路隱私的規定而實施了該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例如,法律規定,任何人不得不當窺視、泄漏、干涉他人的隱私,否則即構成作為的侵權行為。後者表現為法律要求人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應當實施某種行為而負有此項義務的人卻未實施,例如,網站對收集的個人信息資料應該採取而沒有採取合理的保護措施而被非法訪問,則網站和非法訪問者都侵害了他人的網路隱私權,網站則是以不作為的方式侵權。
3.2損害事實的存在
網路隱私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個人信息被刺探、被泄露、被傳播、被干預。對網路隱私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事實既包括對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人身的損害。例如,網站將用戶的信用卡帳號透露給第三人,導致用戶信用卡上金額被洗劫一空,給用戶造成的這一巨額損失,即侵犯用戶網路隱私權導致的直接損害,又如電子郵箱經營者利用網路技術的便利條件,私自拆封、泄露、篡改他人郵件通信內容,使用戶失去了與收信人簽訂合約的良機,從而無法實現預期的合約利益,因而是一種網路隱私侵權行為造成的間接損害。
對人身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受害人的精神痛苦,例如,向用戶發送垃圾郵件,使用戶有限的郵箱空間無法再接收其他有價值的電子郵件,造成用戶的精神痛苦。又如故意泄露人們的不幸身份、特殊嗜好等隱私信息,引起周邊人對其產生偏見等。[5]
3.3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侵權行為中的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即特定的損害事實是否是行為人的行為必然引起的結果。只有當二者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行為人才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在網路隱私侵權行為中,如果給公民個人隱私造成的損害結果是由行為人的侵權行為所必然引起的,行為人就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即損害事實是由網路侵權行為造成的,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直接的關聯性。如在網上隨便披露他人的隱私,直接導致他人隱私泄露,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就表現出明顯的因果關系[6]。
3.4.侵害網路隱私權行為人要有主觀過錯
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原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對屬於一般侵權行為的網路隱私侵權行為來說,過錯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必備前提。
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和過失,在網路隱私侵權中,大多數行為人都是基於故意的心理而實施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在網路侵害隱私權行為中,行為人因過失造成的侵權大量存在。如網路服務商對用戶的電子郵件應該採取合理的安全措施而沒有採取,導致該郵件的泄露,則存在過失。又如,一教師將其學生寫給自己的傾吐心中苦惱的電子郵件公布於校園網上,並附上自己為該學生提供的一些解決方法,想藉此達到幫助該學生及教育全校學生的目的,但此舉卻嚴重侵犯了該學生的隱私,造成其精神痛苦,教師的行為雖不是出於故意,但卻應當預見卻因疏忽大意未能預見損害後果的發生,因而是一種疏忽大意的過失。[7]
網路隱私權侵權事件發生後,判斷行為人是否應承擔責任,就是看行為人是否同時具備上述四要件,同時具備的,應該承擔侵權責任,不具備或沒有同時具備的,則無須承擔責任。

[4] 陳萍.試論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問題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4期
[5] 林子瀚 淺析網路隱私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經濟研究導刊 2006年第26期
[6] 楊華 論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山東大學 2010年
[7] 馮軍 網路隱私侵權行為探析 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8年1月

Ⅳ 關於網路隱私的法律條文.

201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正式實施,該法第36條對互聯網侵權責任有專條回規定:
第三十六條網路答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該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從立法來講,該法案明確了侵權的法律責任及承擔責任的方式,是公民民事權利保護的重大進步。然而,我擔心的是模糊地規定互聯網用戶和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公民言論自由的濫用負「連帶責任」,不僅約束了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行使,同時也限制了網路平台作為公共領域的合法權利。

現實中,有些貪官利用自己職權,想方設法地向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施加壓力,讓他們刪貼;有些不法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採用各種手段,要求網站刪除對他們負面的貼子。此條款的規定,可能被這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

Ⅳ 網路侵權行為有哪些網路侵權該怎麼處理

網路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面對這些網路侵權行為的時候,受到損害的人都會在第一時間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還沒有遭受網路侵權行為的人也要了解一些相關的網路侵權知識,那麼,網路侵權行為有哪些?網路侵權行為處理方法網路侵權行為之網路侵犯人格權具體人格權包括身體權、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隱私權、姓名權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網路空間是一個虛擬空間,但它並不是虛幻的,是依賴於現實社會的客觀存在,網路中依然存在侵犯人格權的違法行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網上侵犯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的行為,只要受害人能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其合法權益就能夠得到保護。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的名譽權的行為。《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第三款明確指出,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致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由此看出,隱私權在我國法律上不僅逐漸凸現為一種具體的人格權,而且在網路環境下也受到法律的關注和保護。網路侵權行為之網路侵犯著作權根據法律規定,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具體如下:(1)著作人身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2)著作財產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匯編權、翻譯權以及其他應由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隨著網路的廣泛應用,網路侵權行為層出不窮,如許多網站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擅自將其作品上載到網路中;未與新聞單位簽訂許可使用合同,擅自轉載新聞單位發布的新聞;在網上傳播走私盜版的音像製品等等。與此相應,法院受理的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管轄地的確定;將數字化作品納入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明確了數字化傳播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

Ⅵ 網路隱私權侵權包括哪些侵權方式

網路隱私權是隱私權在網路中的延伸,是指自然人在網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寧、私人信息、專私人空間和私人活屬動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復制、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也指禁止在網上泄露某些個人相關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實、圖像以及誹謗的意見等。

Ⅶ 侵權責任法與隱私權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第二百四十五條 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二條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Ⅷ 隱私侵權怎麼判

網路隱私侵權屬於侵犯隱私權的行為,侵權一旦成立,法院一般會判決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閱讀全文

與網路隱私權的侵權行為法理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