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患糾紛管理經驗

醫患糾紛管理經驗

發布時間:2021-12-21 17:29:03

Ⅰ 有沒有醫患糾紛經驗的人或者律師,請教一些問題,急急急!!!

您好!要看醫院或者醫務人員在這個診療過程是否存在過錯,造成該損害的發生。同版時根據《 侵權責任法權》 第五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Ⅱ 醫患糾紛的預防、處置與管理如何才能找到一個萬全之策如何才能解決醫患矛盾和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難題

提升醫與患的素質!任重而道遠!
提高科技產品,培訓專技人員,加強醫療質量!

Ⅲ 如何加強醫患溝通,防範醫患糾紛

作為醫生一是熱情對待病人;二是認真診治病人;三是細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問;三是若有自版己不能解決的權問題及時和自己的上級領導匯報;四是多佔在病人的角度理解支持病人,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做了工作。
作為病人做排隊秩序,如果是危重的醫生會提前安排的;二是理解醫生的壓力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情況;三是有意見和問題盡量心平氣和的提出和向主管醫生的上級提出;四是醫生如出現失誤要注意盡量保全證據,盡量走正規程序要求解決;五是如果醫生態度不好和醫德不好的可向有關部門舉報,不要以不冷靜的方式處理。

Ⅳ 如何妥善處理醫療糾紛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是患者及家屬、醫院、醫療行政管理機構所期待的一個圓滿結果和良好的願望。

但是,如何妥善的處理醫療糾紛,是改革開放以來困擾人們的、癌症級的難題。
可以說,從來就沒有誰能夠妥善、圓滿的解決過,最終只有某些寡頭們滿意,才能得以「皆大歡喜」的解決。

一、歷史性淵源
醫療糾紛的歷史性淵源,就要從傳統醫療行為與現代商業性醫療行為的演變說起。

1,傳統的醫療行為,是建立在傳統的社會道德規范基礎上的社會福利事業。

因此,在全社會良好的道德規范基礎上運行的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在醫學教育、醫療行政管理機構、醫療機構、醫療技術、醫療操作人等等,在社會道德和個體良心上都能得以充分的保證,同時,也贏取了患者以及全社會充分的信任與合作。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即使出現了偶發性的醫療事故,對於肇事者,能夠給予客觀(在這里不能適用公正一詞。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官方與民間從來就不存在公正。)的評價與處罰,並能夠得到患者及家屬和社會的認可,賠償也只是象徵性的,極少有糾紛,也能得以妥善的解決。

2,政治體制的改變對醫療體系的影響,是造成現代醫患糾紛的始作俑者。

在過去的幾十年前,影響中國各行各業的政治改變(簡稱政變),徹底的影響了包括醫療保障體系在內的所有的人和事,傳統社會道德和醫療道德觀念被摧毀,整個醫學教育和醫療體系受到徹底的改變,醫療事故層出不窮;肇事者得不到應有處罰,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安撫,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因此,在缺乏全社會良好道德問責機制下,醫療行為的規范是脆弱的,是醫患矛盾不能得以妥善處理的關鍵之所在。

二、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引發了醫療行為的社會經濟效益含義的改變。

1,醫療保障體系的意義
我們絲毫不懷疑醫療體系對於社會全員的保障意義,而醫療社會保障的意義在於,極大限度的滿足社會全員對醫葯保障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實現整個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2,在這里,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的真正含義。

我們都知道,醫療體系的作用,就是為社會全體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身體健康保障,極大限度的減少勞動和非勞動減員,以最少的醫葯成本、最有效的醫療手段、最安全的醫療服務,在短時期內使患者康復,投入到社會生產當中去,從而創造最大的社會勞動收益、實現「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

3,經濟利益驅使下的醫療手段

然而事與願違,人們、尤其是領導者,為了爭取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瀟灑的放棄了「醫療保障的社會經濟效益」,卻片面的、不擇手段的獲取經濟收益。

更有領導者弄虛作假套取經濟利益。
譬如,某醫院的常務、主管副院長,夥同手下一些人,與患者家屬、派出所幹警等串謀獲取不正當利益。
將一頻臨死亡、或已經死亡的老年女性心源性患者,於傍晚繞過急診直接住院「搶救」,嚴重違反診療程序,以權干擾醫療制度。
在「搶救」過程中,人為造成斷電事故,且「患者」家屬在搶救現場鬧事、大聲地叫罵、指責醫院。
「患者」家屬繼而電話報警,一位五十餘歲的幹警到場,未經現場調查取證,在院領導的主持下,直接進入討論賠償程序。。。

這種行為,加重了醫療機構的負擔,使「醫鬧」行為更加撲朔迷離。。。

這種行為,導致了高端醫檢、高價葯、提成葯的腐敗醫療行為的泛濫,擴大了患者的醫療負擔,並嚴重的傷害了患者對醫療事業的信任。

為此,在醫療行為者拿走了高額醫葯費用時,卻不肯承擔醫療行為所造成的責任。
從而造成了患者不肯承擔「花了足夠多的錢、甚或導致家庭經濟破產的困境,卻不能保證把病人從死亡向上拉回來」的現實,導致醫患矛盾的升級。

三、我國現行社會體制下的醫療糾紛,是時代性的不治之症。

在現代的社會體制不能得以有效的充分改善下,嚴重的、變態的醫療糾紛將會不斷的持續下去。

1,通常情況下,醫療糾紛不會發生在政府官員或企業家身上。

這兩種角色就醫時,醫院領導都會很重視,可以滿足現有條件下的任何要求和最好的服務,由於身份地位的關系,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不會有太過份的行為。

2,醫療糾紛通常發生在社會底層的患者身上,更能成為某些人獲取「醫鬧」利益的道具,使「醫鬧」產業化。

3,妥善處理醫療糾紛的唯一辦法,就是盡可能的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

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沒有成功的經驗可談,總是在滿足某些方面要求的情形下結束。
其關鍵在於,找到利益的各方平衡之處,同時獲得利益各方的妥協,方能結束無休止的醫療糾紛。

而作為醫院方面負責醫療糾紛的執行人來說,需要足夠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只說職責范圍內的話,安撫、軟化對方,及時向領導匯報情況,等待領導決策。

總之,妥善的處理醫療糾紛,就是盡可能地展現你的「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才能,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不大包大攬,爭取對方同情。

以上所言,僅供參考,未經論證,不足為據。

Ⅳ 面對醫患糾紛怎麼處理

醫患糾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卻又必須冷靜面對的問題,如何應對醫患糾紛已成為當前醫院(個體醫生)與患者雙方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

明確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
在談到醫患糾紛的處理時,認為醫患雙方對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及應履行的義務並不十分清楚,也是引發醫患糾紛的深層原因。因此,醫患雙方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不僅是預防和減少醫患糾紛的重要措施,也是確認醫患雙方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的主要依據。任何一方的權利受到侵害時,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義務的不履行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免除或減輕對方的民事賠償責任。
醫院的權利主要包括治療權(疾病檢查權、自主診斷權、醫學處方權);醫學研究權;醫護人員的人權尊嚴權等。醫院的義務主要有九個方面:依法開業及執業的義務;依法或依照雙方約定提供醫療服務的義務;對社會及患者的忠實誠信義務;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病情、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告知義務;醫療轉診義務。對不能治療的疾病,應及時建議患者轉院治療;報告義務。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等情況時,應依法向衛生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職業道德方面的義務,如診療最優化,用葯適量,手術合理,治療方案最佳,使患者痛苦最小,醫療費用最低等。
患者作為醫患關系中的弱勢一方,更需明確了解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胡法官介紹說,根據我國憲法、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衛生部的一些部門規章、醫療操作規范等有關規定,患者的權利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權;人格權(隱私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財產權;公平醫療權;自主就醫權(包括選擇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知情與同意權。患者對疾病的病情、治療措施、醫護人員的情況等享有知情權,而醫院採取的治療行為應事先徵得患者或其家屬的同意之後方可進行;醫療文件的查閱權、復印權;監督權;索賠權;請求迴避權。對可能影響公正、公平醫療事故鑒定的組成人員,有權提出迴避。同時,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和履行如下義務:一是遵守醫療的各項規章制度,接受醫院的相應管理;二是尊重
醫務人員的人格及工作;三是積極配合醫療服務,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四是接受強制治療義務。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時,應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主動接受強制性治療;五是交納醫療費用的義務;六是防止擴大損害結果發生的義務。發生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後,患者應採取積極措施,避免損害結果的擴大,否則患者的擴大損失部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如何應對醫患糾紛?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一是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二是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醫患雙方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應注意哪些事項時,首先患者在起訴時應注意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按照民法通則第136條第二款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患者應當在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起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出訴訟時效後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法院會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判。第二,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若干規定的規定,醫患糾紛的證據責任分配是責任倒置,具體而言,患者在起訴時應提交在醫院就診治療、遭受損失的事實及具體數額等相關證據材料,而醫院需承擔證明自己在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存在過錯或過失的充分證據,否則,醫院就需承擔對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三,應選擇最恰當的法律、法規及有針對性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和保護自己的權利。這是因為同一醫患糾紛可能發生法律競合的問題,但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其法律責任可能有較大區別,關鍵是看哪一部法律、法規,哪一具體法律條款對自己更有利。訴訟中應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舉證、質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療人身侵權損害賠償的標准與范圍
醫療人身侵權損害的賠償標准有兩種:一種是醫療事故條例規定的賠償標准,但此規定只適用於構成醫療事故的醫患糾紛;第二種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及人身損害精神損害賠償等相關司法解釋所規定的賠償標准,適用於醫療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權損害賠償案件。
具體賠償范圍: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此外,受害者還可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規對精神損害賠償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對於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和醫療費用不足、被撫養人生活費確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還可以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訴。

Ⅵ 醫患糾紛的處理的建議和方法

廣東省法院案件質量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粵高法發[2005]12號 2005年4月6日)一、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統一全省各級人民法院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案件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促進審判質量提高,確保司法公正,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案件質量監督管理是人民法院一項系統的內部管理工作。
人民法院建立內部日常性的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制度。
第三條 人民法院通過對「可能有質量問題」案件的審查、認定和處理進行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可能有質量問題」的案件是指被改判、發回重審的案件和被投訴有質量問題的案件。
第四條 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實行自查和核查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對本院案件質量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第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或其授權的副院長主管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負責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或批辦有關事宜。
第七條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庭對本庭案件質量直接監督管理,對「可能有質量問題」的案件負責自查。
各審判庭庭長是本庭案件質量監督管理第一責任人。
第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審監庭除負有第七條規定的職責外,對本院其他審判庭「可能有質量問題」的案件負責核查。
第九條 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可能有質量問題」的案件,可以指令下級法院核查,也可以調卷核查。
二、程序
第十條 對被改判、發回重審或被投訴有質量問題的案件,本院相關審判庭在收到改判、發回重審裁判文書、案卷材料或者投訴材料之日起30日內進行自查並寫出自查報告,自查報告由審判庭的庭長簽署後報該審判庭的主管院長。自查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案件基本情況;
2.被改判、發回重審或被投訴的原因;
3.分析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及存在問題的性質、程度;
4.提出對問題的處理意見。
被投訴有質量問題的案件是指立案信訪部門對投訴材料審查處理後,認為可能有質量問題而送有關審判庭自查的案件。
第十一條 各審判庭的主管院長對相關審判庭報送的自查報告審閱後,將案件批轉審監庭進行核查。
第十二條 司法統計部門每月對二審被維持、改判、發回重審以及被投訴有質量問題案件的數據等情況進行統計,製作統計表報院領導並送審監庭。
審監庭根據統計表檢查相關審判庭是否對相關案件及時自查並提交自查報告,檢查情況每半年通報一次並上報院領導。
第十三條 審監庭收到各主管院長的批示和審判庭的自查報告後5日內指定審判人員核查。核查期限2個月,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
第十四條 審監庭對發回重審案件認為需要待案件重審後再進行處理的,待案件重審結案後分別不同情形進行處理:
1.裁判結果與原審一致,沒有上訴、抗訴或者上訴、抗訴後二審維持原裁判的,案件不再核查;
2.除第一種情形外,其他案件在裁判生效後進行核查。
第十五條 審監庭對案件的核查採取合議制。
第十六條 案件核查完畢後,審監庭應當寫出核查報告。
第十七條 審監庭對被改判、發回重審案件的核查報告,根據下列情況提出意見:
1.對因提供新證據等不屬於質量原因導致改判、發回重審的,提出案件沒有質量問題的意見;
2.認為確屬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或程序不合法而導致改判、發回重審的,建議審判委員會討論。
案件質量監督管理的主管院長對核查報告審核後作出審批意見。
第十八條 審監庭對被投訴有質量問題的案件的核查報告,根據下列情況提出意見:
1.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的案件,建議交由相關審判庭對投訴人進行答復;
2.對沒有原則錯誤,但存在瑕疵的案件,建議交由相關審判庭做好投訴人的說服解釋工作,同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
3.認為存在明顯事實、證據認定不當、適用法律錯誤或嚴重違反訴訟程序的案件,建議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案件質量監督管理的主管院長對核查報告審核後作出審批意見。
三、案件質量問題的認定和責任承擔
第十九條 有質量問題的案件是指事實、證據認定、適用法律或程序上有差錯,影響裁判結果公正性和正確性的案件。
第二十條 下列情形不屬於案件質量問題:
1.當事人放棄或部分放棄權利主張而導致改判或發回重審的;
2.刑事案件有新證據或民事、行政案件當事人提供新證據而導致改判或發回重審的;
3.因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章或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修訂而導致改判或發回重審的;
4.對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章或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理解不同而導致改判或發回重審的;
5.因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或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而導致改判或發回重審的;
6.審判委員會認為不屬於質量問題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條 審判委員會對核查報告和有關案件材料討論後,依照事實和法律,作出案件是否有質量問題以及問題的性質和程度的認定,並提出相應的處理決定或意見。
第二十二條 對案件質量差錯責任人根據責任的性質和責任大小,分別依照幹部考核的有關規定進行考核或依照《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以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二十三條 責任人對案件有質量問題的認定及作出的處理有意見的,可以向審判委員會提出申訴。
四、案件質量監督管理檔案
第二十四條 審判委員會、政工人事等部門應當以個人為統計對象建立相應的案件質量監督管理資料檔案;各審判庭應當建立本庭審判人員案件質量監督管理資料檔案。
第二十五條 各審判庭對本庭辦案人員的辦案數、被改判、發回重審和被投訴案件數、被審判委員會認定有質量問題的案件數等情況進行統計,製作辦案人員案件質量監督一覽表。統計數據每半年送審監庭一次。
案件質量監督一覽表
庭: 年 月
┌————┬———┬———————┬————————┬———————┬———————┬————————┬————————┐
│ │ │ 被改判案件 │ 被發回重審案件│ 被投訴案件 │ 合計 │ 被審委會認定 │ │
│審判人員│結案數│ │ │ │ │ 有質量問題案件│ 備注 │
│(承辦人)│ │ │ │ │ │ │ │
│ │ ├———┬———┼———┬————┼———┬———┼———┬———┼———┬————┤ │
│ │ │ 件數│ 比例│ 件數│ 比例 │ 件數│ 比例│ 件數│ 比例│ 件數│ 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表中比例是指上列各項案件數與已結案件數的比例。 │
│ │2.此表每半年統計一次,各審判庭分別於6月25日和12月25日前將表統計後送審監庭,審監庭將表匯總後於年底前報審委會│
│ 備 注│ │
│ │並送政工人事部門。 │
│ │3.非承辦人意見,但因合議庭多數人意見或審委會意見而導致出現質量問題的案件不列入此表統計。 │
└————┴——————————————————————————————————————————————————————┘......
這樣可以么?

Ⅶ 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一、防範方法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二、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

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也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7)醫患糾紛管理經驗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法律法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為了將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國務院制定本條例,從制度層面推進醫療糾紛的依法預防和妥善處理,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條例》明確提出開展診療活動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范,恪守職業道德。通過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強化醫療服務關鍵環節和領域的風險防控,突出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從源頭預防醫療糾紛。

《條例》明確了醫療糾紛處理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重點強調發揮人民調解途徑在化解醫療糾紛上的作用,並從鑒定標准、程序和專家庫等方面統一規范了訴訟前的醫療損害鑒定活動。

《條例》對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虛假鑒定結論和屍檢報告、編造散布虛假醫療糾紛信息等違法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閱讀全文

與醫患糾紛管理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