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當事人選擇違約或侵權

當事人選擇違約或侵權

發布時間:2021-12-21 09:01:43

㈠ 當事人對違約方行為導致的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只能在違約或侵權之中擇其一為訴。 判斷正確

正確。合同法規定:
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說債務人的違法行為,既符合違約要件,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都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兩個請求權有重迭之處,形成請求權的競合。如果允許債權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兩個請求權,就會導致債務人因請求權的重疊而承擔雙重民事責任,造成不公。
按照本條的規定,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受損害人可以選擇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請求對方承擔。

望採納,有問題可繼續追問,謝謝!

㈡ 簡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時,當事人在選擇時應考慮哪些問題

考慮容易得到合法較高賠償的一種方式獲得賠償。

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是兩類基版本的民事責任。權兩者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而發生責任競合的原因如下:合同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具體是指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合同法的規定,同時也侵害了他人的法定權益,違反了法定的強行性義務。

最典型的就是產品責任案件,生產或銷售缺陷產品致他人損害的,依產品質量法之規定,構成侵權責任;如果生產者或銷售者與受害人之間事先存在合同關系,則其行為又為違約行為,構成違約責任。

侵權行為直接構成違約的原因,即「侵權性的違約行為」;或者違約行為也可能造成侵權的後果,即「違約性的侵權行為」。

前者的典型案例如倉儲或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或者運輸合同的承運人,或租賃合同的承租人非法侵佔、使用對方的財產,造成財產毀損滅失;後者的典型案例如供電部門違約中止供電或建設施工單位不按約定施工而致建築物倒塌,從而造成相對一方的財產或人身受損害的。

一種違法行為雖然只符合一種責任要件,但是,法律從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出發,要求合同當事人根據侵權行為制度提出請求和訴訟請求,或者將侵權行為責任納入合同責任的運用范圍。


㈢ 是侵權還是違約,若可以起訴,案由是什麼

當事人可以自復由選擇,既可以提起侵制權之訴,也可以提起違約之訴。

法條鏈接:《合同法》

1、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㈣ 為什麼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只能選擇一個請求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只能選擇一個請求這是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規定,從立法上明示了我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並賦予當事人選擇起訴訟由的權利。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是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責任形式,它們的競合,體現著當事人對競合的責任要作出選擇。然而因這兩種責任在構成要件、舉證責任、賠償范圍、訴訟時效、責任形式以及對第三人的責任、訴訟管轄等諸方面均不相同,因此責任的選擇異常重要。責任的選擇不同導致不同的法律後果,嚴重影響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和對不法行為人的制裁,關繫到設置責任競合制度目的能否實現的大問題。受害方當事人究竟怎樣正確選擇呢?責任選擇上,應堅持三個原則:
一、充分尊重受害人自由選擇的原則。合同法沒有明文限制當事人的選擇權,說明法律允許受害人能針對個案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對其更有利而對加害人不利的方式提起訴訟和請求。當然,允許受害人選擇請求權,並非法律完全放任當事人任意選擇,對於法律規范或合法的約定業已明確限定成立責任競合的違約行為,則限制當事人選擇。如因不法行為造成受害人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失,當事人雖存有合同關系,仍應按侵權責任而不能選擇按合同責任處理。
二、選擇權的相對性原則。當事人選擇有利於已的方式提起訴訟,並不是指受害人對於一種違約行為,在責任競合時,一律只能選擇一種請求權作為訴由而提起訴訟。誠然各國法律均排斥了「請求權競合說」關於受害人可以實現二次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只能實現一項請求權,加害人不能負雙重民事責任。但筆者看來,這種觀點是僅限某一違約行為致某一個權利損害的情形,是相對於某一個權利損害而言,而非指違約行為造成的多個權利損害情況下,當事人也只能選擇一個請求而提起訴訟。試想假如某一違約行為導致另一方當事人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其中對於物質損害,當事人適用違約責任更有利的,如果當事人只能選擇一項請求權提起訴訟話,那麼當事人一旦選擇違約責任,其精神損害就得不到賠償,這就達不到保護受害人、制裁違法的目的,顯然違背了允許責任競合和選擇請求權制度設立的宗旨,所以這種觀點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在一個起訴中允許同時選擇兩個請求權,即對於物質損害選擇違約責任,對於精神損害適用侵權責任,則能實現物質損失的補救和精神得以撫慰。因此,筆者認為,合同一方的違約行為導致另一方人身、財產權益損害的,受害方可以根據損害的權利種類多少,在提起訴訟時,分類選擇適用不同的責任,但對某一權利的損害,只允許選擇一種請求權來實施權利的救濟。
三、選擇權司法確認一次的原則。受害人基於雙重違法行為而產生的兩個請求權,在其中任何一個請求權未能實現時(其原因可能是已過訴訟時效或敗訴等),多數人認為當事人仍可基於另一請求權提起訴訟。筆者對此不敢苛同。這種觀點有諸多不妥:一則造成同一案件重復審理,人為地擴大了訴訟成本,損害了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二則法院就查清的事實先後作出不同的評斷,不僅失去了法律嚴肅性,損害了法院的聲譽,也易產生案件重復處理不合法之嫌,並易使對方當事人產生司法不公的心理;三則不利於增強起訴方的訴訟責任心。因該種觀點實質上給了當事人兩次訴請機會,使當事人產生訴訟成敗無所謂思想,極易助長當事人認訟責任心不強而胡亂選擇,這無益於當事人恰當地認真選擇請求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並從某種意義上,還說明該種觀點極易使法律規定責任競合制度實際上落空。基於此,筆者建議,從法律上肯定當事人選擇權確認一次制度,不管當事人對某一被侵害的權利所實施的任何一種請求權滿意與否,另一個請求權歸於消滅。

㈤ 侵權和違約關系競合,應如何精準選擇

一、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現象一般發生在有償合同關系中,行為人實施了違約性的侵權行為或者侵權性的違約行為,同一法律事實中二者交叉,構成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根據在無訟案例上違約侵權競合關鍵詞的搜索,下列合同關系中常見競合:

(一)買賣合同。主要有標的物有瑕疵、不符合質量要求、不符合包裝要求,造成對方財產、人身損害的,產生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運輸合同。在運輸旅客、貨物中,因承運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致旅客受傷、死亡或者致貨物損毀、滅失出現的責任競合;

(三)租賃合同。因租賃物瑕疵而致承租人損害或者因承租人故意、過失毀損租賃物的,均可以構成違約和侵權競合;

(四)僱用合同或者勞務合同中。受僱人在履行僱用義務時,人身受到損害或者故意、重大過失造成僱用人損失的,也可以構成違約和侵權競合;

(五)保管合同。寄存人交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未事先告知,造成保管人損害的;或者保管人佔有寄存人財產非法使用,造成損毀、滅失的,同樣可以出現責任競合;

(六)承攬合同。主要有交付的定作物不符合質量要求、有瑕疵,或者因保管不善、過錯或重大過失造成定作人提供的被加工物毀損、滅失的,既構成違約,也構成損害。(七)醫療服務合同,在患者因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的故意或者過失而產生損害時,比如在美容、整容服務中,被害人受損害請求賠償的情形。。

在上述幾種糾紛類型中,如何選擇需要手續了解兩種競合關系的差異。

二、選擇侵權和違約關系競合的考量因素

(一)管轄地

違約責任的請求基礎是合同糾紛,合同糾紛的管轄地為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而關於「合同履行地」的確定規則,概括地說是:有約定依約定,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的規定確定,即爭議的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如果有約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而侵權責任糾紛的管轄是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且不能約定管轄。

所以,不難看出依合同違約提起的訴訟管轄地遠遠大於侵權行為地,例如運輸合同中,侵權行為地較為難以把控,而依違約行為,如果合同中有約定原告所在地作為管轄地,一來可以便利原告,減少了異地起訴的成本。二來可以減少異地訴訟的不可控因素。但在買賣合同中,原告買賣電器導致發生爆炸的情形中,侵權地多為原告所在地,依合同糾紛則原告所在地則不一定有管轄權。當然,如果是租賃合同糾紛中出現了和侵權糾紛的競合,則使用不動產的專屬管轄,無論選擇何種請求權都不受管轄權的影響。

(二)舉證責任方向和難度

侵權和違約作為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在舉證責任上側重點有所差異。侵權責任需要對損害事實發生、行為人過錯、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舉證。一般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違約責任中,主要是對合同關系舉證。相對來說,舉證責任較輕。比如租賃合同中出現火災糾紛,如果原告對火災原因舉證困難,沒有消防或者公安的相關認定,很容易在訴訟中以難以認定侵權責任被駁回,針對同一糾紛,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沿海地區涉外、涉港澳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規定:「一個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有時可以同時產生兩個法律關系,最常見的是債權關系與物權關系並存,或者被告的行為同時構成破壞合同和民事侵害。原告可以選擇兩者之中有利於自己的一種提起訴訟,有管轄權的受訴法院不應以存在其他訴因為由拒絕受理。但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分別以不同的訴因提起兩個訴訟。根據該規定,原告又喪失了以違約為由起訴的機會,則很容易陷入被動。那麼這種情況就可以直接依據租賃合同中,《合同法》222條承租人未履行法定義務,房屋在租賃期間受損提起訴訟。至於對方認為火災不是其自身原因導致,則由其承擔舉證責任。簡單的一個選擇,卻巧妙扭轉了訴訟的情況。

(三)特定請求

依據侵權還是違約向對方主張權利,二者都有特定的請求事項,例如僱傭合同中,被雇傭人在僱傭期間因設備存在安全隱患,遭遇人身損害致亡,這種情況下,會選擇侵權責任糾紛起訴,因為可以得到人身損害賠償金和精神損害賠償金等賠償等。而在違約糾紛中,一般不涉及到上述人身損害違約賠償事宜。即便是有約定,也可能不被採納。當然如果是物品受損,依據違約責任主張違約金則可能要多於侵權責任中的賠償。

(四)訴訟時效

以違約提起訴訟適用一般的訴訟時效,2017年10月1日後開始3年。而侵權損害賠償,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以及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聲明的違約訴訟、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違約訴訟、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被損毀的違約訴訟的訴訟時效為1年。

所以如果1年時效已過,還可以依據合同糾紛,以對方違約提起訴訟。這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五)突破合同相對性需要

如果合同的相對方是和第三方共同實施侵權行為,例如發貨方委託運輸方運輸貨物,運輸方將運輸工作未經甲方同意轉委託其他第三方。後因發貨方運輸方出現矛盾,運輸方夥同其他第三方將貨物私自扣押。這種情況如果是基於合同追究運輸方的責任,和基於侵權追究第三方責任。則可能出現訴累的問題,甚至會出現管轄不在一個法院的情況。而這也不屬於訴可以合並的情形。那麼這種情況下,如果以侵權為由起訴運輸方和第三方共同侵權,則比較便利。

二、競合關系選擇時遵循的原則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不同國家法律有不同規定,在我國法律雖然允許當事人選擇,並且沒有規定任何限制。但這並不意味法律完全放任當事人選擇請求權。當事人選擇請求權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責任競合中選擇一個請求。當事人只能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中選擇其中一個請求權提起訴訟,不能同時選擇兩個請求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分別以不同的訴因提起兩個訴訟」;

(二)侵權行為必須建立在合同關繫上,如果是脫離了原有合同關系的侵權行為,則不適用競合關系。

(三)侵權違約競合可以從約定,據相關案例的判決結果顯示,當事人在事先的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適用侵權或者違約的某一種時,可以從約定。

(四)變更只能在開庭前,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一般的糾紛可以在一審辯論終結前前,變更訴訟請求。但是基於責任競合的情形,則是在一審開庭前,因為涉及到管轄權的問題。若開庭後提出變更則導致實質審理無效。

(五)違約侵權競合發生在相同主體。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競合是指相同主體之間同時出現了違約和侵權關系,如果是基於同一法律事實,與一方系合同關系,與另一方系侵權關系。這種情況則不屬於此處的競合關系。最典型的就是轉租引起的房屋損害糾紛這種情形。

㈥ 我們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可以一起用嗎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可以並用。因違約行為造成侵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違約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違約責任包括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㈦ 違約與侵權賠償法律怎麼規定

對於違約與侵權競合的案件,當事人可以就違約和侵權進行自由選擇。因當事人違約侵害了對方人身權益,涉及非財產責任形式時,受損害方向法院提出侵權責任的訴訟請求,對全面維護自己的權益比較有利,如果僅涉及財產責任,則可直接依據合同要求對方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七條
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㈧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區別,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選擇

盡管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但競合現象並不能抹煞兩類責任之間的區別,也不應導致兩種責任制度的完全融合。由於兩類責任在法律上存在著重大的差異,因此對兩類責任的不同選擇將極大地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換言之,是依合同法提起合同之訴,還是依侵權法提起侵權之訴,將產生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具體來看,兩類責任的區別主要體現是:
(1)舉證責任上的不同。在合同之訴中,受害人一般對違約方違約不負舉證責任,而違約方必須證明其沒有過錯,否則,將推定他有過錯。在侵權之訴中,侵權行為人通常不負舉證責任,受害人必須就其主張舉證,當然對某些侵權行為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但這畢竟只是特殊現象。
(2)義務內容的區別。合同的義務內容往往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和利益關系確定的。在侵權行為中,不存在法定的義務內容由當事人的利益關系決定的問題。所以,某些形式上的雙重違法行為,依據侵權法規定已經構成違法,但依據合同法卻可能尚未達到違法的程度,如果當事人提起合同之訴,將不能依法受償。
(3)責任構成要件和免責條件不同。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就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是,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條件。無損害事實,便無侵權責任的產生。
(4)責任形式不同。違約責任採取違約金等多種形式。而侵權責任主要採取損害賠償的形式,損害賠償是以實際發生的損害為前提條件的。此外,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但侵權責任不可能通過此種辦法來解決。
(5)責任范圍不同。合同的損害賠償責任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不包括對人身傷害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且法律常常採取可預見性標准來限定賠償的范圍。對於侵權責任來說,損害賠償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而且包括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賠償,其賠償范圍不僅應包括直接損失,還應包括間接損失。
(6)對第三人的責任不同。在合同責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過錯致合同債務不能履行,債務人首先應對債權人負責,然後才能向第三人追償。而在侵權責任中,行為人僅對自己的過錯致他人損害的後果負責。
(7)訴訟管轄不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由上可見,由於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存在著重要的區別,因此,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不法行為承擔何種責任將導致不同的法律後果的產生,並嚴重影響到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和對不法行為人的制裁。
3.責任競合的處理
從各國立法和判例看,在處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方面,主要採取了兩種方法:(1)禁止競合制度。這一制度以法國等國為代表,認為合同當事人不得將對方的違約行為視為侵權行為,只有在沒有合同關系存在時才產生侵權責任。(2)允許競合制度。這種方式以德國等國代表,認為合同法與侵權法不僅適用於典型的違約行為與侵權行為,而且共同適用於雙重違法行為。我國《合同法》採取了第二種方法,即允許責任競合,允許受害人就兩種請求權作出選擇。
在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時,受損害方有權作出選擇,即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規定請求侵害方承擔違約責任(違約損害賠償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規定(主要是《民法通則》關於侵權責任的規定)請求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受害人將依法直接產生基於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的雙重請求權,當然可以選擇上述其中一項請求權來行使。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允許受害人選擇適用的法律和請求權,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和制裁不法行為。

㈨ 簡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竟合時,當事人選擇時考慮哪些問題

1.賠償范圍不同

違約責任的賠償損失額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如果無約定,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賠償損失額應當相當於受害人因違約而受的損失,一般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按《民法通則》第117條和第119條規定,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原則上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在侵害人格權時,按《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還可以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法造成他人死亡的,按《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賠償范圍還要擴大至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用等。

2.責任方式不同

違約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有強制實際履行、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價格制裁,僅有合同解除為非財產責任。侵權責任既包括財產責任,如賠償損失,也包括非財產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3.訴訟管轄不同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民事訴訟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按照《民事訴訟法》第29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此外還對特殊的侵權之訴的管轄作出了專門規定。

4.訴訟時效不盡相同

因違約而產生的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按《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2年;但在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情況下,按《民法通則》第136條第2款至第4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合同法》第129條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侵權行為所產生的請求權,按《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2年;但因身體受到傷害而產生的賠償損失的請求權,按《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5.第三人的責任不同

在合同責任中,即使由於第三人的責任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未履行合同的一方也應首先向合同相對人承擔違約責任,而後再向第三人追償。由於合同當事人的代理人的故意或者過失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同樣由合同當事人向合同相對人承擔責任。而在侵權責任中,損害後果只能由行為人本人負責。

6.歸責原則不同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對侵權責任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或者公平責任原則,實際上是採用了多重歸責原則。在侵權之訴中,只有受害人具有重大過失時,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才可以減輕,而在合同之訴中,只要受害人具有輕微過失,違約人的責任就可能被減輕。

7.舉證責任不同

在違約責任中,受害人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只要證明其有違約行為即可,不需要舉證證明違約方對造成違約有過錯,除非違約方能夠舉證證明自己未履行合同,具備法定免責事由;而在侵權責任中,過錯推定只適用於少數情況,即特別侵權行為中,在多數侵權責任中,受害人須對行為人的過錯負責舉證。

㈩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應該如何處理

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競合可以擇一,但是不能同時要求承擔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七條
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閱讀全文

與當事人選擇違約或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