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商標侵權賠償論文綜述

商標侵權賠償論文綜述

發布時間:2021-12-21 04:27:56

㈠ 商標法中關於商標侵權賠償有哪些規定

確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相關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依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時,可以根據權利人選擇的計算方法計算賠償數額。
第十四條: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商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該商品單位利潤無法查明的,按照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計算。
第十五條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
第十六條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適用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人民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當考慮侵權行為的性質、期間、後果,商標的聲譽,商標使用許可費的數額,商標使用許可的種類、時間、范圍及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等因素綜合確定。
當事人按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應當准許。
第十七條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
綜上所述,確定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時,可以根據權利人選擇的計算方法計算賠償數額。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適用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㈡ 商標侵權法律問題論文。

你好。你具體的要求我不知道,也可上論文網站借鑒一下。中顧等等。。商標法規定的侵權行為大體包括如下幾種:
1、假冒注冊商標行為。包括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相類似的商標。
2、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反向假冒行為。即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注意必須是又將商品投入市場,若不投入市場而是自己使用的,不構成反向假冒行為。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包括:①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②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藏等便利條件的;③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④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⑤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㈢ 商標間接侵權文獻綜述範例

知識產權是一系列法定專有權利的集合,只有知識產權人或經過其許可的人才享有法定的專有權利、才能實施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並獨享由這些行為所帶
來的利益。換言之,法律賦予知識產權人專有權利的目的,是通過專有權利去控制、約束相應的行為。這相當於為知識產權人劃定了一片專屬領地。任何人未經許可
實施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就如同闖入了由籬笆圈起的他人專屬領地,在缺乏法律上免責理由(如「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的情況下,會構成對知識產權
專有權利的「直接侵權」。例如,未經許可公開表演他人作品和製造他人專利產品就可能是直接侵犯版權中「表演權」和專利權中「製造權」的行為。
但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往往不是孤立進行的,它經常需要藉助第三人的幫助、參與和支持。在一個科技與商業十分發達的時代,知識產權侵權的成本不
斷降低,導致侵權行為出現了從集中化、專業化向分散化、業余化發展的趨勢。權利人追究直接侵權者的責任有時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很難得到充分的補償。如果直
接侵權者不在法院管轄范圍內,權利人甚至無法起訴。例如,租用經營場所的小攤販在銷售了假冒商品之後可能會溜之大吉,如果商標權人不能追究故意為侵權活動
提供場所者的責任,其損失就無法得到補償。

為了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許多國家的立法或判例確立了知識產權「間接侵權」規則:第三人即使沒有直接實施受知識產權「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
但只要其引誘、教唆或有意幫助他人進行「直接侵權」,其行為也被認為構成「間接侵權」,應當與「直接侵權者」承擔連帶責任。這就使得權利人能夠通過起訴更
具經濟實力和在法院管轄范圍內的「間接侵權者」及時獲得救濟。這對於保護權利人的合法利益十分有利。

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均未對「間接侵權」做出規定。這是與我國以往的現實國情和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相適應的:在知識產
權制度建立初期,立法和執法的重點應當是制止那些直接侵犯專有權利的行為。同時,在過去的技術條件下,只有那些具備一定財力的經濟實體才有可能實施嚴重損
害權利人利益的直接侵權行為,權利人通過追究「直接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往往就足以獲得充分的救濟。例如,要查實印刷盜版書籍、偽造專利產品和製作假冒名牌
商品的企業在過去都是相對容易的。在這情況下,立法者自然無需過多地考慮「間接侵權」問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規定「直接侵權」已經很難充分保護知識
產權人的合法利益了。

在我國三大知識產權立法領域中,版權「間接侵權」規則出於應對網路帶來的挑戰而最先得到了發展;[1]有
關專利法中,「間接侵權」的內容也已被列入下一次修訂《專利法》計劃中。相比之下,對商標法中「間接侵權」的研究卻相對比較薄弱。雖然《商標法實施條例》
中有關「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規定屬於對「間接侵權」的規定,但由於商標權與版權和專利權在權利性
質上的差異,商標法中的「間接侵權」問題更為復雜。而在我國對於如何區分「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哪些行為構成「間接侵權」?等問題尚缺乏深入的討
論,導致司法實踐中的問題層出不窮。2004年因中國企業定牌生產西班牙「耐克」服裝引發的商標侵權糾紛即與此有關。本文試結合國外立法和判例對商標法中
的「間接侵權」做一研究,並對我國立法未來的相關立法提出建議。

二、商標法中「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之間的界限

無論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國家,知識產權領域「間接侵權」的規則均主要來源於一般侵權行為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即在明知某種行為構成侵權,而仍然教唆、引誘他人去實施這種行為,或者對他人的這種侵權行為提供實質性幫助的,應當對侵權後果承擔責任。[2]顯然,在明知特定行為構成侵權的情況下對這種行為實施教唆、引誘或予以幫助,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是明顯的,而且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要求行為人承擔責任是合理的。

鑒於知識產權侵權的特殊性,區分「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各國知識產權法都承認:基於知識產權「專有權利」的絕對權性
質,除非法律有例外規定,只要未經許可實施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即構成「直接侵權」,主觀過錯並構成「直接侵權」的必要條件,隻影響賠償責任的承擔。[3]而
構成「間接侵權」的各種行為都不在知識產權「專有權利」的控制范圍內,將其界定為對知識產權的侵犯是出於適當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的政策考量以及這些行為
的可責備性,因此必須以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為構成要件。這意味著在訴訟中,如果知識產權人指稱被告「直接侵權」,只需證明其實施了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
為。被告如果確實實施了相關行為,只能通過證明自己無主觀過錯,或過錯程度較小,以求免除或減輕賠償責任。而如果知識產權人指稱被告「間接侵權」,則應當
舉證被告是在具有主觀過錯的情況下實施引誘、教唆或幫助行為的。

在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版權和專利領域中「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的界限是基本一致的。這不僅是因為眾多國際條約對版權和專利權「專有權
利」的控制范圍已經做出了統一和明確的規定,還因為在版權法和專利法中「專有權利」與「直接侵權」之間的邏輯關系非常清楚——權利人享有「專有權利」既意
味著他有權自己實施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也有權阻止他人未經許可實施這種受控行為,而他人擅自實施受控行為就是「直接侵權」。換言之,「專有權利」
中所蘊含的「自己專有使用(作品或專利)的權利」和「禁止他人使用(作品或專利)的權利」在范圍上完全一致,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自己有權使用的范圍即
為禁止他人未經許可使用的范圍。基於此,多數國家的版權立法和專利立法並不一一列舉構成「直接侵權」的行為,只是籠統地規定:除了有法定例外情形,未經許
可實施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即構成「直接侵權」。[4]例
如,版權法只要規定了版權人享有「表演權」,根本無需再列出侵犯「表演權」的行為。因為任何人都可以依據「專有權利」與「直接侵權」之間的邏輯關系推出:
他人在缺乏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擅自公開表演作品就構成「直接侵權」,而他人基於其他原因對「表演權」的侵犯就是「間接侵權」。

但是,在商標領域,各國對於何種行為構成
「直接侵權」卻有不同觀點,這使得「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之間的界限在不同國家也不一致。這種差異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於:與版權和專利權相比,商標權
「專有權利」的特徵在於「專用權」與「禁止權」的范圍並不一致,後者的范圍遠大於前者。在實行注冊制的國家,商標權人自己僅有「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核
准注冊的商標」的「專用權」,[5]既
沒有在未經核定使用的相似商品上使用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也沒有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近商標的「專用權」。但各國商標法為了防止對消費者
的欺騙和對商標權人商業利益與信譽的損害,均規定商標權人對於某些其本人並不享有專有權的行為,有禁止他人實施的權利。如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權人有權
禁止他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6]這
樣,商標權人「專有權利」(即「商標專用權」)與「直接侵權」之間就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邏輯關系了。除了能夠從
「商標專用權」中推出未經許可「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核准注冊的商標」可構成「直接侵權」之外,哪些其他行為構成對商標權的「直接侵權」,完全取決於各
國對商標權人「禁止權」的法律規定。[7]而各國立法之間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各國「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的界限不一。

三、兩種界定「直接侵權」的立法例和觀點

傳統商標法的基本目標在於確保商標的識別功能得以現實,即使消費者能夠通過商標將商品與其提供者正確地聯系在一起,防止混淆的發生,以此實現保
護商品提供者凝集在商標中的商譽免受不公平利用和損害,以及保護消費者不受誤導的雙重目的。因此,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同類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
標,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的行為,就成為各國商標法首先要予以制止的「直接侵權」。

但是,由於各國立法者和學者們對於「混淆」的范圍和含義在認識上有一定差異,對於一種未經許可使用商標的行為是否構成「直接侵權」,根據不同的
立法例和學術觀點也可能有不同的性質認定。首先,在立法例上,美國的立法將「導致混淆」作為「直接侵權」的絕對前提。美國《商標法》規定:在商業活動中,
任何未經許可將復制、偽造、抄襲或仿冒的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用於對商品或服務進行銷售、推銷或廣告宣傳的行為,只要可能導致混淆、誤認或欺騙,就可構成對注
冊商標權的「直接侵權」。[8]

歐盟的立法則有所不同。歐共體理事會分別於1989年和1993年通過的《有關協調各成員國商標立法的一號指令》(以下簡稱《一號指令》)及
《歐共體商標條例》均將「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直接規定為「直接侵權」,只將「可能導致公眾混淆」作為其他使用商標行為構成「直接侵權」的要件。這
些行為包括在同類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在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和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9]

這兩種立法模式的差異在以往並不突出。盡管表面看來,以「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在歐盟國家構成「直接侵權」無需以「導致混淆」為前提。但
由於「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一般情況下均會導致消費者的混淆,因此歐盟的立法實際上是默認「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必然會導致混淆,從而在程序
上免除了商標權人證明有發生混淆可能的舉證責任。這樣,兩種立法例實際上仍然都是以「導致混淆」作為「直接侵權」的構成要件的。但是,隨著國際經濟貿易活
動,特別是定牌貿易的日益繁榮,歐盟立法對「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必然會導致消費者混淆的認定有時是不成立的。由於歐盟立法並沒有規定被告可以通過
證明這種對商標的使用並不可能導致混淆而免責,在實踐中就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結果。這一點在下文所述的Beautimatic International
v. Mitchell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s案中盡顯無遺。

其次,在對「導致混淆」的理解上,不同的觀點之間也有很大出入。試舉一例說明:某製鞋廠製造冒牌的「耐克」運動鞋,並將這批帶有「耐克」商標的
運動鞋賣給某零售商。該零售商完全知曉這批「耐克」鞋是冒牌的,但仍然將其買下並向消費者出售,而消費者則因誤認為這是真正的「耐克」鞋而予以購買。顯
然,零售商銷售冒牌「耐克」鞋的行為導致了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的混淆,構成「直接侵權」。但製鞋廠的行為是否為「直接侵權」呢?

根據美國著名商標法學者Gilson的觀點,由於該製鞋廠使用商標的行為並沒有使作為購買者的零售商對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即零售商清楚地認識
到這批運動鞋不是經「耐克」公司授權生產的,製鞋廠的行為並不構成「直接侵權」。但是,冒牌「耐克」鞋一旦向消費者出售,就會引起混淆。在這種情況下,冒
牌「耐克」鞋實際上是用於實施「直接侵權」的工具(tools of
infringement)。換言之,那些帶有侵權商標、很容易導致混淆和用來欺騙最終消費者的商品就是「侵權工具」。製造商在明知,或可以合理地預期該
「侵權工具」會被下手的零售商用於侵權,卻仍然將「侵權工具」置於零售商手中的行為,將構成「間接侵權」。[10]美國著名法官霍姆斯也曾在一起不正當競爭案中指出:使用了原告具有顯著性商品裝潢的被告自己是否直接向消費者出售商品是無關緊要的。關鍵在於被告知道他將「(欺詐消費者的)能力置於了經銷商手中」,因為被告知道經銷商會以此來欺騙消費者。[11]

對「導致混淆」的這種解釋使得對商標權的「直接侵權」只可能在一種情況下發生——將未經許可使用他人商標的商品出售給誤認為該商品來源於商標權人的消費者。[12]除此之外任何侵犯商標權的行為均只能是「間接侵權」而非「直接侵權」。

但是,《不當正競爭法(第3次)重述》對「導致混淆」做出了較為廣義的解讀。《重述》雖然也將「導致混淆」作為「直接侵權」的構成條件,但與
Gilson的觀點相反,《重述》強調:不能認為只有當那些與行為人直接進行交易的人發生了「混淆」時,行為人才構成「直接侵權」。如果未經許可向零售商
或分銷商提供了帶有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即使零售商或分銷商並未發生混淆,該行為也是「直接侵權」。[13]按照這種解釋,上例中製造冒牌「耐克」鞋並將其出售給零售商的製鞋廠構成對商標權的「直接侵權」。[14]

同樣,根據歐共體《一號指令》和《商標條例》的規定,只要在商業活動中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了相同商標就構成「直接侵權」,而無需商標權人證明「導
致混淆」。對於上例而言,製造冒牌「耐克」鞋並將其出售給零售商的製鞋廠在歐盟國家無疑將構成「直接侵權」。正如英國法院在Beautimatic
International v. Mitchell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s案中所言:「他人未經許可將『相同』商標在本國用於『相同』商品的行為本身就會危及立法者意圖賦予注冊商標人享有的壟斷性
利益」。[15]

Gilson與《重述》和歐盟各國界定「直接侵權」的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陷。Gilson的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顯得較為繁瑣和復雜,因為類
似上文所述實例中冒牌產品製造商究竟構成「直接侵權」還是「間接侵權」將取決於其直接下手是否產生混淆。假如該製造商同時將冒牌產品出售給了一家「知假買
假」的零售商和不知內情而上當受騙的消費者,則根據Gilson的理論,製造商兩個完全相同的行為卻分別構成「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這樣,製造商行
為的侵權性質將完全取決於買家的主觀認知狀態,這在表面上是令人難以接受的。與之相比,《重述》和歐盟各國採用的方法就顯得簡單易行。因為製造和出售冒牌
產品的行為必然涉及將相同的商標用於相同的商品之上,並將之投放市場流通。這在歐盟國家均依法構成「直接侵權」,商標權人甚至無需證明有導致混淆的可能。
同樣,根據《重述》的解釋,該行為由於會導致最終消費者產生混淆,也是「直接侵權」。這就避免了「一種行為、兩種定性」的後果。但是,Gilson以商品
提供者的直接下手是否產生混淆作為判斷構成商標「直接侵權」的依據,卻可以有效地限制「直接侵權」的范圍,防止對商標權的過高保護。而其在表面上所存在的
問題,在實踐中卻並不突出。下文將結合具體案例討論我國商標立法在這兩種方法之間的選擇。

㈣ 跪求一篇以《商標侵權法律問題探討》為題的論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2月實施)
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自2001年12月1日開始施行)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商標注冊的申請
第三章 商標注冊的審查和核准
第四章 注冊商標的續展、轉讓和使用許可
第五章 注冊商標爭議的裁定
第六章 商標使用的管理
第七章 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商標管理,保護商標專用權,促使生產、經營者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維護商標信譽,以保障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局主管全國商標注冊和管理的工作。
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設立商標評審委員會,負責處理商標爭議事宜。
第三條 經商標局核准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本法所稱集體商標,是指以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注冊,供該組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志。
本法所稱證明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於其商品或者服務,用以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地、原料、製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的標志。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的特殊事項,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第四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商品商標注冊。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提供的服務項目,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服務商標注冊。
本法有關商品商標的規定,適用於服務商標。
第五條 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和行使該商標專用權。
第六條 國家規定必須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必須申請商標注冊,未經核准注冊的,不得在市場銷售。
第七條 商標使用人應當對其使用商標的商品質量負責。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商標管理,制止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第八條 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可視性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第九條 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有顯著特徵,便於識別,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商標注冊人有權標明「注冊商標」或者注冊標記。
第十條 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一)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勛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築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
(二)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
(三)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
(四)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
(五)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六)帶有民族歧視性的;
(七)誇大宣傳並帶有欺騙性的;
(八)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第十一條 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
(一)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
(二)僅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
(三)缺乏顯著特徵的。
前款所列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徵,並便於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第十二條 以三維標志申請注冊商標的,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不得注冊。
第十三條 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第十四條 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
(二)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
(三)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
(四)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
(五)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
第十五條 未經授權,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義將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標進行注冊,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異議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第十六條 商標中有商品的地理標志,而該商品並非來源於該標志所標示的地區,誤導公眾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但是,已經善意取得注冊的繼續有效。
前款所稱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
第十七條 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商標注冊的,應當按其所屬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辦理,或者按對等原則辦理。
第十八條 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商標注冊和辦理其他商標事宜的,應當委託國家認可的具有商標代理資格的組織代理。

第二章 商標注冊的申請

第十九條 申請商標注冊的,應當按規定的商品分類表填報使用商標的商品類別和商品名稱。
第二十條 商標注冊申請人在不同類別的商品上申請注冊同一商標的,應當按商品分類表提出注冊申請。
第二十一條 注冊商標需要在同一類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應當另行提出注冊申請。
第二十二條 注冊商標需要改變其標志的,應當重新提出注冊申請。
第二十三條 注冊商標需要變更注冊人的名義、地址或者其他注冊事項的,應當提出變更申請。
第二十四條 商標注冊申請人自其商標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商標注冊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商品以同一商標提出商標注冊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依照前款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提出商標注冊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商標注冊申請文件的副本;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商標注冊申請文件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第二十五條 商標在中國政府主辦的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自該商品展出之日起六個月內,該商標的注冊申請人可以享有優先權。
依照前款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提出商標注冊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展出其商品的展覽會名稱、在展出商品上使用該商標的證據、展出日期等證明文件;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證明文件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第二十六條 為申請商標注冊所申報的事項和所提供的材料應當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章 商標注冊的審查和核准

第二十七條 申請注冊的商標,凡符合本法有關規定的,由商標局初步審定,予以公告。
第二十八條 申請注冊的商標,凡不符合本法有關規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已經注冊的或者初步審定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標局駁回申請,不予公告。
第二十九條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並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並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
第三十條 對初步審定的商標,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任何人均可以提出異議。公告期滿無異議的,予以核准注冊,發給商標注冊證,並予公告。
第三十一條 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第三十二條 對駁回申請、不予公告的商標,商標局應當書面通知商標注冊申請人。商標注冊申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三條 對初步審定、予以公告的商標提出異議的,商標局應當聽取異議人和被異議人陳述事實和理由,經調查核實後,做出裁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裁定,並書面通知異議人和被異議人。
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商標復審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對商標局做出的裁定不申請復審或者對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的裁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裁定生效。
經裁定異議不能成立的,予以核准注冊,發給商標注冊證,並予公告;經裁定異議成立的,不予核准注冊。
經裁定異議不能成立而核准注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時間自初審公告三個月期滿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五條 對商標注冊申請和商標復審申請應當及時進行審查。
第三十六條 商標注冊申請人或者注冊人發現商標申請文件或者注冊文件有明顯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商標局依法在其職權范圍內作出更正,並通知當事人。
前款所稱更正錯誤不涉及商標申請文件或者注冊文件的實質性內容。

第四章 注冊商標的續展、轉讓和使用許可

第三十七條 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十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八條 注冊商標有效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在期滿前六個月內申請續展注冊;在此期間未能提出申請的,可以給予六個月的寬展期。寬展期滿仍未提出申請的,注銷其注冊商標。
每次續展注冊的有效期為十年。
續展注冊經核准後,予以公告。
第三十九條 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受讓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轉讓注冊商標經核准後,予以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專用權。
第四十條 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被許可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必須在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上標明被許可人的名稱和商品產地。
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應當報商標局備案。

第五章 注冊商標爭議的裁定

第四十一條 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的,或者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撤銷該注冊商標;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
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本法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自商標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商標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對惡意注冊的,馳名商標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時間限制。
除前兩款規定的情形外,對已經注冊的商標有爭議的,可以自該商標經核准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裁定。
商標評審委員會收到裁定申請後,應當通知有關當事人,並限期提出答辯。
第四十二條 對核准注冊前已經提出異議並經裁定的商標,不得再以相同的事實和理由申請裁定。
第四十三條 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維持或者撤銷注冊商標的裁定後,應當書面通知有關當事人。
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商標裁定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六章 商標使用的管理

第四十四條 使用注冊商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商標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注冊商標:
(一)自行改變注冊商標的;
(二)自行改變注冊商標的注冊人名義、地址或者其他注冊事項的;
(三)自行轉讓注冊商標的;
(四)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的。
第四十五條 使用注冊商標,其商品粗製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由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分別不同情況,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予以通報或者處以罰款,或者由商標局撤銷其注冊商標。
第四十六條 注冊商標被撤銷的或者期滿不再續展的,自撤銷或者注銷之日起一年內,商標局對與該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注冊申請,不予核准。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六條規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申請注冊,可以並處罰款。
第四十八條 使用未注冊商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制止,限期改正,並可以予以通報或者處以罰款:
(一)冒充注冊商標的;
(二)違反本法第十條規定的;
(三)粗製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
第四十九條 對商標局撤銷注冊商標的決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條 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做出的罰款決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第五十三條 有本法第五十二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四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有關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當事人與侵權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帳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當事人涉嫌從事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四)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第五十六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七條 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至第九十六條和第九十九條的規定。
第五十八條 為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做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措施。
第五十九條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廉潔自律,忠於職守,文明服務。
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及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從事商標代理業務和商品生產經營活動。
第六十一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對負責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十二條 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違法辦理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事項,收受當事人財物,牟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三條 申請商標注冊和辦理其他商標事宜的,應當繳納費用,具體收費標准另定。
第六十四條 本法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1963年4月10日國務院公布的《商標管理條例》同時廢止;其他有關商標管理的規定,凡與本法抵觸的,同時失效。
本法施行前已經注冊的商標繼續有效。

㈤ 商標轉讓過程中商標侵權賠償額怎麼算有什麼具體計算方法嗎

首先,侵權者因侵權獲得的利益。其次,被侵權者因侵權收到的損失。最後,假如損失無法計算,由法院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判決不多於50萬的賠償。當然,權利人為阻止
侵權行為
而付出的費用也是可以主張的。

閱讀全文

與商標侵權賠償論文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