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對醫療制度改進和完善才能解決醫患糾紛
參考借鑒:
近年來,醫患糾紛已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熱點。其實,醫患糾紛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不僅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日、美等發達國家同樣有。好在許多國家在如何科學處置醫患糾紛方面已先走了一步,獲取的經驗或教訓都可供我們借鑒。
加大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
在日本政府的指導下,中央級和地方級的醫療評估機構紛紛誕生,一般每過一年就由民眾、官員和獨立專家對所有醫院和在職醫生進行綜合評分,對評估合格者發給合格證書,對不合格者則提出各種不同級別的警告,並在網上或向媒體公示。由此,患者和家屬在看病、住院之前,對哪個醫院哪個醫生值得信任心裡基本有數,從而能方便、准確地做出理性選擇,相反那些常常「犯事」的醫院和醫生便少有人問津。那些職業道德操守或醫術較差的醫院和醫生,無異於處於被敲掉飯碗的危機中。
從事故吸取教訓。
為了讓醫院、醫生通過事故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日本厚生勞動省建立了醫療事故資料庫,成立了由醫生、律師、民間組織代表參加的醫療事故研討會,著重查明事故原因,並舉一反三,論證今後如何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而隨著醫療事故的明顯減少,醫患糾紛自然也隨之大大減少。
要求醫院給醫生購買「事故保險」。
在政府的監督下,院方大多已為醫生購買了「事故保險」,於是大多數中、小糾紛便可望通過保險公司就獲得解決,避免了發展為更大的醫患矛盾。
通過法律手段協調醫患關系。
按相關法規規定,在發生醫療事故後,醫院不分大小都須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然後由政府作為「中間人」出面向病人家屬作出匯報。要是確認是院方的失誤,醫院必須做出真誠道歉,並在經濟上給予盡可能多的補償,做到盡量以和解方式解決糾紛。如果醫患雙方對責任承擔發生爭議並長期難以實現「共識」,那麼也可訴諸法律。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加緊建立了相關制度,幫助那些在醫療訴訟中處於相對劣勢的患者和家屬。
厚生勞動省在近期計劃建立一個新的補償機制,對醫療事故中受害方的患者家屬推行「無過失補償制」,即無論醫院是否存在醫療過失,受害患者家屬都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其金額大小則由第三方經認真考評後決定。
努力縮短訴訟案審理時間。
由於醫療事故訴訟案往往比較復雜,處理、解決起來常常頗為耗費時日,因此許多案例被戲稱為「馬拉松訴訟案」。如在1996年,平均每個案件的審理時間長達37個月。由於遲遲得不到合理處置,醫患矛盾常常又被人為地進一步激化。但在政府、醫院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到了2006年,個案的平均審理時間已縮短為25.1個月,而到了今年,則已「提速」為僅僅16個月了。
同時,日本全國醫療訴訟案的和解率也在與年俱增,據悉在最近15年間提升了40%,這也為創造日本式的「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俄羅斯:
堅持
「法律優先」
與許多國家解決醫患糾紛時採取「調解優先」不同,俄羅斯果斷地將「調解」晾在一邊,而採取「法律優先」。這就是說,優先選擇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矛盾。
如果患方認定自己的健康或生命受到了醫療事故的侵害,他們便可向相關醫院、醫院的上一級領導部門、當地司法機關和醫保機構提出索賠要求。
俄羅斯多項法律(比西方國家還多)都貫穿了一條鐵定原則:公民健康第一。患者不論民族、性別、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其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都被視作神聖不可侵犯,並在多部法律中都得到方方面面的全力保護。
據悉,患者或其家屬能使用的法律武器包括俄羅斯行政違法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刑法、民事和刑事訴訟法、醫學司法鑒定法,等等。
不過,俄羅斯法律在大力維護患方權益的同時,對醫方造成的醫療事故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俄羅斯的相關法典將醫療事故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醫務人員「無意」造成的,往往由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和醫療機構設備條件有限引起,也有的與疾患本身的復雜性和不可預知性有關;第二類則是醫務人員「有意」引起的,其中包括玩忽職守、粗心大意甚至蓄意犯法。法院對這兩類事故的責任人處罰不一,患者得到的賠償也有較大差別。
在司法機構的監督下,涉案醫院在接到患方的書面索賠要求後,須在30天內作出書面答復,答復內容包括:是否認同患方的指控,根據行政違法法典和醫院條例是否對相關醫務人員作紀律處分,是否賠償,賠償金的數額、方式和期限,哪些索賠要求不能同意,原因又是什麼,等等。如果患方不同意醫院的處理決定,則可以進一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並提交相關證據。
美國:
法律和調解「雙管齊下」
美國每年死於醫療事故者在人數上超過死於交通事故者,而歷屆政府雖做了努力,但情況並未得到根本改善。好在相關的法律不斷在完善,處理事故的系統也在不斷升級,這就使得美國人完全有「底氣」對「醫鬧」大聲說「NO」。事實上,盡管美國的醫療事故也不算少,但「醫鬧」卻很少發生。
首先,這是因為美國醫生在200多年來,一直有面對患者必須「透明」的好傳統,而時下又開始實行嚴格的「知情認同」制度。具體來說,即是醫方必須向患方和盤托出其真實的病情,醫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所有問題、治療成功率、可能的後遺症等,點點滴滴都須事先闡述清楚。這樣醫院便能保證病人對自己的狀況有完整的了解,從而避免治療後的紛爭。
而一旦醫生傳達了基本的病情和推薦的診治建議,接著便必須要確定病人是否完全明白並且能否同意醫生的診治計劃。按照法律,「知情認同」必須含有四個元素:知情、信息、理解和認同,故不只是一張讓患方簽字的表格,而是醫患雙方民主、平等地依法建立了解、理解和信任關系的過程。
為了保證所有醫生都能向患方清清楚楚地將原本可能相當復雜的醫學術語「說得簡單明白」,並讓患方「聽得一清二楚」,醫學院學生和醫生培訓部門都十分重視對未來醫生進行相關的語言訓練,而且將其列為跟醫術一樣重要的醫生必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如何既有原則又靈活地處理醫患關系是美國醫學院的必修科目,學習的重點放在「醫患之間加強交流以避免糾紛」等防患於未然的教育。
鑒於美國是個多民族國家,醫院還強調醫務人員須尊重「多元文化」,以便保證跟少數族裔患者的「知情認同」實施得同樣順暢。而所有這一切的努力,都指向了一個目標:既然醫方說得如此清楚、明白、全面,那麼患方再「鬧」就是「明知故鬧」了!
美國人在利用法律手段解決和處理醫患糾紛的同時,也明智地認識到法律手段雖然重要,但並非是唯一途徑,有時甚至還不是最好途徑。實際上,醫患糾紛並非純法律問題,背後往往還隱藏著許多復雜的因素。
鑒於此,美國採用的是法律和調解的「雙管齊下」。所有醫院都須設立的仲裁委員會,其實就是「變相」的調解委員會,成員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醫院的醫生、注冊護士、牧師、社區代表、社會工作者、培訓工作者、教師、律師,等等,這些人中許多還是志願者,不收任何報酬。仲裁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有———
一、專門負責調查醫療事故,調查的重點在於認證主管醫生是否盡責盡力以及是否有過失,並向患方如實通報。一旦證實主管醫生有過失,便向司法部門報告,由法院作出裁決和處罰。
二、擔負著類似我國居委會里「調解委員會」息事寧人的角色。由於醫、患雙方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醫患發生沖突實際上在所難免,此時委員會就得出面,負責「緩沖」雙方的緊張關系,說白了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至雙方達到理解或諒解。不過,仲裁委員會僅僅是咨詢服務機構,只是提供建議給醫生、病人和家屬,並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調解無門,受害患者或其家屬可聘請律師,根據掌握的證據,證明醫方確有過失。美國的法律很完善也很嚴格,患方勝訴的幾率也不低。如果醫方被證明有嚴重過失,罰金可高達數百萬美元,甚至使得醫院破產而關門大吉,過失醫生則不再能行醫。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相關的保險公司也會對醫療過程進行監督。這就為確保患者利益又加添了一道「保險」。這是因為保險公司有專門人員作專業鑒定,而且有能力通過各種途徑讓患方得到賠償。
相反要是患方去醫院鬧事,即便有理,也很可能會因為危害醫療或公共秩序而被拘,如果由於使用暴力而使他人受到傷害,嚴重的甚至會鋃鐺入獄。既然依靠法律之手糾紛不難解決,患方自然也不會輕易去冒險當「醫鬧」了。
『貳』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怎樣避免醫患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版,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權,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叄』 醫患糾紛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
醫患糾紛是醫患雙方之間發生的權益爭議,其性質由醫患關系的法律性質所決定。醫患關系是在醫院為患者提供的醫科技術專業性服務活動中形成的、醫療機構與患者及其親屬之間因診療護理行為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雙務和有償特徵且屬於醫療服務合同性質的民事法律關系。
(1)醫療服務關系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徵。一是醫患雙方地位的平等性。患者對醫療機構具有選擇權,不受任何單位和他人干預(享受公費的,就醫單位受到一定限制),雙方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二是醫患雙方意思表示的一致性。患者選擇醫療機構,以先行掛號的行為作出希望醫院同意其治療的意思表示,相當於要約;醫療機構接納患者並同意為其治療,相當於承諾。三是權利義務的對等性。醫方有向患者收取醫療費的權利,也有依職業道德及自身技術力量給病員診斷、施療、護理的義務;患者有要求醫院按一般操作規程給予治療的權利和給付醫療費的義務。
(2)醫療服務合同又有其獨特性。一是生命健康權的依賴性明顯。由於醫療機構是特殊服務機構,患者到醫院求醫,作什麼檢查或用什麼葯均由醫生決定。其作用的客體是病員的生命健康權,是一種人身權利。二是風險性較強。在醫療過程中因病體的差異、醫療過程的可變性和復雜性,使醫療行為又具有風險性和探索性。三是合同自由受到限制。在醫患雙方關系中,患者是弱勢群體,由於醫療過程中的可變性因素的限制,患方對於合同條款只有整體接受或拒絕的權利,使得合同自由受限。
由於醫患關系的這種特殊性,學術界對於醫療事故的性質存在不同認識。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第一種認為醫療事故是合同違約的民事責任。理由是患者與醫院是一種醫療服務關系,患者到醫療機構就醫所產生的是一種事實上的合同關系。患者享有及時、正確得到醫治的權利,負有支付醫療費的義務;醫療機構享有收取醫療費的權利,負有及時、正確地為患者醫治的義務。從醫療服務合同的角度分析,醫院一方的醫療行為造成人身損害事故的,屬於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第二種認為醫療損害賠償是雙重屬性的民事責任。理由是醫療行為所損害的權利是人身權這種絕對權,不僅可以發生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如因對急、重、危病人拒絕治療等。由於發生醫療過失並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法律事實,在法律上同時構成了一般意義上的侵權和醫療合同的違約。醫患之間的醫患關系具有雙重屬性,是一種請求權的競合。受害人不能同時兼有兩項請求權,也不能就兩項請求權選擇,只能以民法通則的規定為依據,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我們認為,如果從醫療過失行為侵害公民健康權、生命權的角度分析,醫療事故是一種侵權行為,應承擔侵權責任。理由有兩點:一是《條例》將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性質確定為侵權責任。《條例》第2條明確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可見,《條例》強調「過失」在醫療事故構成要件中的重要性,體現了我國侵權行為法將過錯責任原則作為最基本歸責原則的精神。二是《條例》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了賠償范圍。《條例》在醫療事故賠償范圍中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撫慰金」,即精神損害賠償。依據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為無過錯責任原則,我國立法和司法均未承認違約責任中包含有精神損害賠償。從這些規定不難看出,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性質應為侵權責任,其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
二、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及其類型
醫療行為對患者造成損害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稱為非事故性醫療損害。從審判實踐看,這種非事故性醫療損害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醫療過程中的故意行為。根據《條例》規定,醫療事故只能是過失行為,故意行為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不構成醫療事故。從醫務人員的職務角度來說,患者到醫療機構就醫,是與醫療機構形成的一種醫療服務合同關系,醫務人員的行為應當是一種職務行為,故醫療機構應對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務過程中給患者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也就是說,醫務人員故意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醫療機構並不能免責。醫務人員故意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顯然是一種違法行為,醫務人員應當對其行為負責;構成刑事上的傷害或故意殺人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肆』 醫療糾紛和醫患糾紛有什麼區別
醫療糾紛時已經出了醫療事故引起的糾紛,醫患糾紛時可能因為服務態度不好都可能引起糾紛。
『伍』 如何破解「醫患糾紛」
近年來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醫患矛盾日趨激烈,嚴重影響了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不斷加劇的醫患糾紛既困擾著醫院的發展,又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醫療糾紛、醫患矛盾的解決方法恰當合理顯得尤為重要。 醫療糾紛的發生除了技術原因外,大部分都是因為服務而引發的,為此,必須通過兩種方法加以解決,一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二要建章立制來規范和約束醫務人員的服務行為,以控制因服務不周而導致的糾紛。職業道德教育是轉變醫務人員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的有效方法。開展醫院文化建設活動,崗位明星評比活動,十佳醫生、十佳護士評比活動,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等,能極大地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使病人的滿意度不斷提高,醫院形象得到提升。 處理醫療糾紛要認真、冷靜、堅持原則。醫院要設專門部門接待病人投訴,對患方投訴的問題,應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查明真相,分清責任。對有爭議的專業問題,可組織院內外專家會診或咨詢相關專家,並充分利用各種法律法規文件,形成比較縝密嚴謹的書面意見。對於醫源性糾紛不袒護、不遮掩,責令當事人給患方道歉,取得其諒解,並採取及時的補救措施;對情節嚴重、導致一定的不良後果者,視情況給患方一定的經濟補償,並按醫院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處罰,甚至追究法律責任。如屬患方醫療知識缺乏而引發的糾紛,例如:把正常的並發 症導致的不良後果和不可預測的醫療意外誤當做醫療事故等,工作人員可把院方調查情況及專家的有關意見書面送達患方,並積極與患方溝通,耐心地向患方宣傳相關的醫學知識,爭取患方的理解。另外,對醫療糾紛處理的結果最好進行公證,以增加法律效力。當多次接待雙方仍不能達成一致協議時,當患方堅持索要高額賠償時,當患方一直無理取鬧干擾正常工作時,一定要堅持原則,對其不合理要求予以堅決回絕,不能讓其抱有任何希望。醫院在向患方送達院方的書面意見後,應告知病人可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如患方糾纏不休,又不提出鑒定申請時,醫院應主動申請事故鑒定,必要時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此,醫方應准備好各種證據及相關材料,做好與中國律師的溝通工作,並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調查取證工作,做好應訴准備。 醫療衛生工作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人民群眾往往通過醫療衛生服務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看黨風政風建設,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會公平和諧。醫療服務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從一定意義上講,決定著病人的生死存亡。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戰勝疾病,減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必須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醫生應從加強醫患溝通入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醫療工作中,溝通也是一門藝術。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葯物,二是語言。」可見醫患交流是多麼重要!醫生應尊重病人對疾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治療方案、手術方案,使用特殊葯品、特殊檢查和特殊材料以及疑難危重病人的病情等方面,都要及時與病人或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取得患方的配合。醫患溝通是對醫學理解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是為病人的健康需要所進行的,它使醫患雙方能充分、有效地表達對活動的理解、意願和要求,這里泛指的醫患溝通還應當包括護患溝通和醫護溝通。良好的醫患溝通有助於醫務人員調整自己或病人的醫學觀念,也有助於醫患相互正確地理解對方,協調關系,保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患方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中所做的第一,是應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管現代醫學如何發達,醫院或是醫生對疾病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治療把握。患者只有在一個理性的認識基礎上,才有助於應對此後可能的風險。第二,應該尊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的工作非常辛苦,勞動強度大,患者及其家屬應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尊重他們的權利,給他們以信任,積極配合治療。 要使醫患雙方在發生爭議、糾紛的時候,通過正常的途徑解決。現在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制定一部針對醫療糾紛的法律,規定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發生醫療事故時應如何賠償等問題。法律保護醫患雙方的權利,患者受到醫療損害時,可以依法要求賠償;同時,醫院和醫生的權利也應受法律保護,任何對醫護人員進行侮辱,使用武力手段對醫護人員造成人身傷害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方都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從而維護自己的利益。 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和損害賠償基金制度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由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在發生保險范圍內的醫療損害時,依法由保險公司賠償的制度。醫療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醫療事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取的風險分散機制。據美國醫學科學院的統計,美國的醫生都為自己購買了醫療事故保險。而我國現在醫患矛盾突出,醫療糾紛越演越烈,且性質越來越嚴重。所以建立責任保險是一個迫切而又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作用衛生工作接受社會的輿論監督是必要的,要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效應,那麼新聞媒體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對醫療糾紛的來龍去脈,正反雙方都做實事求是的報道,而不應誤導消費者,讓事態更嚴重。除此之外,醫院方面應轉變觀念,主動與新聞媒體合作,介紹真實的情況,爭取媒體的正面報道,改善醫患矛盾。 總之,醫患矛盾不僅是醫務人員、醫療機構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是中國社會改革中各種矛盾在醫療工作中的反映。因此,緩解醫患矛盾、減少醫療糾紛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 本回答由經濟金融分類達人 葛麗推薦
『陸』 如何利用醫改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訪中國醫師協會呼吸科分會會長、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王辰博士
我國醫療衛生人員始終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秉持著崇高的職業操守,守護著我國13億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是踐行我國新醫改的主力軍。
北京朝陽醫院多年來努力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從患者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致力於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創造舒適文明的就醫環境,減輕患者負擔,方便群眾就醫,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做著扎扎實實的努力。
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醫師協會呼吸科醫師分會會長、北京朝陽醫院院長、呼吸病學專家王辰博士,請他就當前情況下醫療機構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如何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等問題發表看法。
記 者:大家都認識到,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相當復雜,有政府投入問題,有醫療衛生體制和葯品流通體制問題,還有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解決,但這並不意味著醫療衛生部門可以無所作為。作為北京門診量最大的醫院之一,朝陽醫院近年來在方便患者就醫、緩解群眾「看病難」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王 辰:「看病難、看病貴」確實是當前醫療衛生服務存在的突出問題,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一方面,「看病貴」主要指的是沒有參加醫保的城市自費患者及沒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花費比較大,「看病難」主要指到大醫院接受知名專家的醫療服務比較難。另一方面,由於近2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對於參加醫保或可以報銷的人群來說,用相當於歐美國家1/10的價格,就可以享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醫療服務,看病是不貴的。而且在國外,花幾個月的時間等候知名專家看病的現象也相當普遍。因此,「看病難、看病貴」涉及體制機制等諸多原因,千萬不要把矛盾都歸咎於醫院,把矛頭都指向醫生。
我們北京朝陽醫院作為百姓「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大型綜合醫院,本著「醫者仁心」的良知,盡可能採取了多種措施方便患者就醫,緩解群眾「看病難」。
首先,我們充分利用醫院的學術優勢給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北京朝陽醫院的不少學科具有學術優勢,被確定為北京市醫學重點學科或北京市醫學重點扶植學科。尤其是設立在我院的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是我國呼吸疾病診療與研究的重點單位和北京市呼吸疾病防治研究的基地。多年來,我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學術優勢,努力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除開放周六、日專家門診外,還在醫院旁租房開設第二門診部,增加專家每周出診次數,並延長出診時間,同時實行電話預約掛號,以緩解患者請知名專家看病比較難的情況。
其次,我們打破傳統學科界限和行政科室劃分,為患者開通「生命綠色通道」,其中包括急診綠色通道、心血管病綠色通道、腦血管病綠色通道等。這些綠色通道24小時暢通,能為病人提供最快捷、方便、有效的搶救條件和設施,使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得到充分的評估、診斷和治療,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搶救成功率。
第三,在「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我院醫護人員犧牲休息時間,首創365天不停診的「全年候」門診和夏季早晚各延長一小時的「夏時制」門診,以方便患者就醫。為了鞏固治療效果,心臟中心、呼吸科等科室大力開展患者健康教育,建立多層次網路,把健康的資訊傳遞給廣大病人。我們還通過舉辦培訓班、代培醫生、現場指導等方式,為社區醫院培養人才,並積極參與社區衛生工作。如我院心臟中心每月派主任醫師一名、主治醫師1—2名在京棉集團社區和管庄東里、西里、水錐子等10個社區開設專家門診,並定期對社區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定期派護士長進行護理管理;不定期對社區群眾進行健康教育和咨詢義診活動。這些舉措,使社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大醫院專家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第四,努力改善就醫環境。我院門診體系為病人提供了特需點名專家門診、特需專業門診、普通專家門診、普通專業門診等四種就醫形式,改善了門診就醫環境。此外,醫院還調整行政用房,增加醫療用房,改善門診和急診電腦看病收費系統,努力為患者創造舒適文明的就醫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2月,原中國鐵路建築總公司總醫院正式劃歸朝陽醫院,更名為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院區,朝陽醫院的「版圖」由此擴大一倍。在醫療資源相對貧乏的石景山區創辦京西院區,將優勢醫療資源覆蓋到北京西部地區,縮小了中心區與邊緣地帶醫療衛生發展的差距,為首都構建了一條從東到西的急救網路,極大地提高了北京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2005年,朝陽醫院出院病人2.9萬人次,門診病人150萬人次,是首都醫療衛生界名副其實的主力軍之一。
記 者:「看病貴」比「看病難」的問題解決起來更復雜。朝陽醫院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方面有什麼好舉措?
王 辰:作為直接面對患者的基層醫院,我們一直想法子為患者省錢。
首先,選用優質低價葯品,直接讓利於患者。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為例,這類葯是臨床常用的抗菌葯物,用葯覆蓋面廣。2005年初,我院葯事管理委員會通過決議,停用了四種不同廠家生產的昂貴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選用了價格較低的「注射用鹽酸左氧氟沙星」。在患者人數增加、葯品用量不減少的情況下,2005年與2004年相比,「左氧氟沙星」注射劑的總葯費降低了550餘萬元,相當於直接讓利給了患者。
其次,首創單病種限價,嚴格控制患者醫療費用的支出。我院京西院區推出「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單病種限價7000元」的服務舉措,受到京城百姓的稱贊。醫院還在加強規范化管理、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確保醫療質量的基礎上,盡量降低醫療資源消耗,在保證醫院正常運轉的同時,讓患者享受到低價優質的服務。經過認真調研,我們又陸續推出婦產科的「卵巢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子宮平滑肌瘤腹腔鏡手術」、普外科的「腹股溝無張力疝成形術」和眼科的「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等四項成熟的、旨在「接受監督,讓利百姓」的單病種限價服務措施,讓老百姓花更少的錢,享受最優良的醫療服務,也讓朝陽醫院「救人為本,經營為道」的辦院理念在百姓中得到認可。
此外,醫院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嚴厲查處行業不正之風,努力杜絕「回扣」和「紅包」現象,切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記 者:醫護人員從事的工作技術要求高,職業風險大,需要有高超的醫療技術水平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你們是如何調動廣大醫護人員的積極性的?在開展醫德、醫風建設上有什麼好經驗?
王 辰:醫生的職業是神聖的。愛心和責任心是醫護人員必備的素質。在非典時期,我們朝陽醫院的職工和全國廣大醫護人員一起,以奉獻精神和職業操守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廣泛贊譽。我們常說「醫者父母心」,醫生對患者付出關愛、責任與精湛的專業服務,一定會得到患者的尊重與信任。醫患之間的信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保證。事實上,大多數醫護人員是稱職的,是具備應有的專業水準和職業道德的。他們平日工作辛苦、繁忙,還要不斷學習深造,沒有吃苦耐勞和甘於奉獻的精神是很難做一個好醫生的。但是,也確有少數醫生的不當行為敗壞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致使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2005年,我院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通過黨員的示範作用,提高了全院職工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努力使醫患關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當然,他們的付出理應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為了調動廣大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我們經過不斷挖掘潛力、優化管理,千方百計地改善職工待遇,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職工的「陽光收入」。同時,嚴厲查處、杜絕「灰色收入」,不讓「得利於一時,失義於長遠」的「灰色收入」敗壞醫生的崇高形象。我們要求所有的院級、科室領導都要「以教為政,以身作則」,建立可檢查和監督的專業與服務制度,規范醫療行為、完善服務措施、完善患者意見的反饋機制,讓患者切實感受到醫德醫風建設的成果。
記 者:作為一個曾經在國外學習工作過、又長期奮斗在治病救人第一線的專家型領導幹部,您對今後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些什麼建議?
王 辰:目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個人認為,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社會保障系統不健全。進一步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是極其重要的。國家正在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就代表著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其次,醫葯系統的價格形成機制不盡合理。這包括了醫療價格和葯品價格。從醫療價格來說,現在的定價沒有充分體現不同等級的醫院在技術服務收費上的差異。由於無論醫院之間還是各醫院的專家之間在醫療技術水平上有多大差異,醫療服務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價格,致使患者無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大醫院人滿為患,一、二級醫院卻乏人問津。其實在北京,到一、二級醫院看病是一點也不難的,但患者卻不去。為什麼?就是因為誰都想花相同或相近的錢享受最優質、技術含量最高的服務。因此,應盡快建立能夠體現不同醫院等級、不同專家水平、不同醫療服務內容的價格體系,引導不同的患者到相應級別的醫院去看病,特別是到一、二級醫院去看病。只要充分利用我國已經建立的現有醫療體系,就可以有效緩解「看病難」的問題。
如果說「看病難」主要是由於醫療價格定價不合理導致醫療資源的利用不均所致,那麼「看病貴」則主要是由於葯品價格體系不盡合理所致。對於葯品價格來說,主要是現行的葯品價格管理體系中存在著很多灰色空間,滋生了商業賄賂等腐敗現象。如果不鏟除產生腐敗的根源,而只整頓由這種體制產生的腐敗現象,那麼這樣的反腐敗工作將是不徹底,也是缺少長久生命力的。醫院一定要放棄葯品的采購權。對於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我們提出「葯品外營」的概念,就是將醫院葯品的采購、葯品物流委託給醫葯公司經營,醫院不再直接實施葯品采購,但對醫葯公司所采購葯品的質量要進行監管。「葯品外營」是有利於百姓、有利於醫德醫風建設、有利於醫院的經營發展、有利於規范醫葯公司的行為並促進其健康發展的明智之舉。
『柒』 醫患糾紛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
最新的醫療糾紛法律法規如下:
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2、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十七條起到最後的那些法律條款。這些條款告訴您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以後,應該怎麼索賠,有哪些費用可以索賠。
3、最後有兩個注意點:一是我國有一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由於立法的原因,這個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還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賠償。因此,索賠時應注意避開引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二是醫療事故是舉證責任倒置,即醫院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即無論是醫療事故還是醫療過錯,只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就得賠償。同時,改變了以往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完全由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清白」才能免責的做法,轉為必須由患者證明醫療機構有過錯,否則醫療機構免責。下列情形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捌』 醫療糾紛發生後醫患雙方當事人可以選擇哪些途徑
醫療糾紛(民事糾紛)發生後,醫患雙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矛盾和糾紛有四種解決專途徑:
屬第一,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第二,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願、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第三,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後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並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第四,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上述四種解決糾紛的途徑中,仲裁和訴訟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協商、調解則不具有,因而當事人對協商和調解達成的協議可以反悔。當然,採用何種途徑去解決一個具體的醫療糾紛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
『玖』 為什麼醫療改革後醫患關系更加嚴重
一是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農村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特別是我們國家確實存在著醫療資源不足和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對這個服務的需求。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應該說是突出的。現在,70%的高新技術設備和優秀衛生人才集中在只有少數人口的大城市中的大醫院,而我們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優質的醫療資源非常的不足。這是一個矛盾。
二是良好就醫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有序就醫秩序。致使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這些患者,我們叫小病,也紛紛到城市的大醫院,所以現在有些城市的大醫院確實是人滿為患,由於大量的患者都集中在城市醫院,可以說影響了它應有的作用。
三是醫患雙方溝通不夠充分。大醫院人滿為患,醫務人員負荷非常大,可以說是超負荷運轉,壓力過大,患者平均就診時間最短的只有幾分鍾,醫患之間缺乏充分的有效溝通。再加上確實存在著少數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差、服務質量低、能力低,服務態度不好,甚至是責任心不強,所以患者和家屬不滿意,也是引發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
四是醫療保障水平還是比較低。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包括商業醫療保險起步是比較晚的,籌資標准也是比較低的,總體保障能力和水平不高。從目前看,2011年全國有1.73億人次醫療費用支出超過家庭年收入的40%。患者看病自付比例較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那些錢也花了,但是病沒看好,人也沒了的患者家屬,極易與醫院產生醫患矛盾。
五是醫學的不完美性。無論是知識面、知識量和認識問題的深度、廣度,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局限性的。這恰恰與疾病的不確定性、個體的差異性、一些疾病的不可預知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醫學是實踐科學和經驗科學,醫學技能都是對以前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醫學具有不完美性和滯後性特點,也不可能做到"葯到病除"。這也就是人們常說醫生只能治病、不能"治命"的道理。
六是社會還尚未形成成熟的生命價值觀。一些群眾缺乏現代科學知識,尤其是缺乏醫學常識。有些人對醫學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用成熟的心態對待治療和死亡,對醫院和醫生抱有不切實際的苛求。一旦治療失敗,患者及家屬不能理性接受,抱以怨言辱罵和毆打,甚至傷醫殺醫這些極端行為的發生。
七是也確實存在一些地方黑惡勢力作祟。醫患矛盾從表面看是發生在醫院,是醫生和患者的糾紛,但是從深層次看是社會矛盾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反映。目前,一些地方的黑惡勢力,利用醫療糾紛,尋釁滋事,擴大事端,甚至個別地方出現了職業「醫鬧」,進一步加劇了醫患關系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