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扣押商品後,當事人不到案接受調查,如何處理
聽證公告只要15天,處罰決定書送達公告時,已對扣押的侵權物品作出沒收處罰,不存在返還扣押物品問題。
㈡ 工商部門扣押商標侵權商品兩個月,還沒下達行政處罰,該怎麼辦
時間有點長吧,立案調查,現場和詢問筆錄什麼的都做了吧,在調查終結報告和處罰建議書還沒提交審批前趕緊走動下,看看能不能減輕處罰
㈢ 海關查出10萬侵權貨物怎麼處理
首先需要提供授權,如果無法提供授權就是仿牌,那就會被海關上緝私科,進行扣貨處理,並且對進行罰款,另外還要跟被侵權公司協商好,不起訴,否則也是比較麻煩的。
海關處理侵權貨物的程序完全不同。依申請扣押模式,海關只有暫扣20日不讓通關的許可權,並無調查處理權,20日過後,如果沒有法院下發暫扣令(需要權利人向法院起訴並申請法院扣押,此時的扣押,實質上是當事人申請法院的扣押,海關僅僅是協助法院而已,原則上權利人要按照訴訟程序另行提供擔保),海關只能放行貨物。
依職權發現模式,海關扣押後30日內進行調查並做出是否侵權的認定,即使做出模稜兩可的「不能認定是否侵權」,還可以依權利人申請再行扣押不超過20日,以等待法院的暫扣令
第一,如果將兩種程序進行比較,依職權主動發現模式肯定是遠遠優於依申請模式,因為後者發現侵權線索機率非常低、啟動程序非常苛刻、擔保金額非常大、後續法院程序非常繁瑣,所以實踐中,該種模式啟動海關扣押程序的案件非常少,每年不到1%。
第二,如果以更加嚴格的眼光審視這兩種模式,該兩種模式都是極其不負責任、極其沒有效率的制度。首先,從程序啟動來看,海關顯得「不務正業」。海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之一,是監管機關,不是裁判機構,有主動積極的權力也有主動積極的義務制止知識產權侵權。但是從上述兩種啟動模式來看,即使權利人舉報侵權或者自己發現有侵權信息,最終還得要權利人提出申請,如果權利人不申請,最終海關「只能放行」,這種狀況與國家權力及職能基本配置相矛盾。其次,從錯誤扣押民事賠償角度看,海關顯得「不擔責任」。兩種啟動程序,都需要權利人提供擔保,即使扣押錯誤,一切損失和責任均由權利人承擔,與海關一點關系都沒有!在整個扣押程序中,海關僅僅是充當了一個發現、通知、出租國家權力並收取租金一個中介者。我們都知道,無須承擔責任的行為是很恐怖的,也是非常沒有積極性的,海關當局也沒有動力主動研究風險預警體系與方法。
㈣ 被認定侵權的扣留貨物的沒收及其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經海關調查後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由海關予以沒收,用於公益事業,轉讓給知識產權權利人,依法拍賣,予以銷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
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經海關調查後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由海關予以沒收。
海關沒收侵犯知識產權貨物後,應當將侵犯知識產權貨物的有關情況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
被沒收的侵犯知識產權貨物可以用於社會公益事業的,海關應當轉交給有關公益機構用於社會公益事業。
㈤ 工商扣押涉嫌侵權商品如果檢查後沒有問題會怎麼處理會還給我們嗎
工商扣押涉嫌侵權商品如果檢查後沒有問題返回扣押物品,如果造成了損失,等拿到裁決書後再要求賠償,拒絕賠償去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八條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㈥ 貨物被扣留侵權應當如何處理
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經海關調查後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由海關予以沒收。海關作出沒收侵權貨物決定的,應當將已知的情況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經海關調查後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由海關予以沒收,用於公益事業,轉讓給知識產權權利人,依法拍賣,予以銷毀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
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經海關調查後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由海關予以沒收。海關沒收侵犯知識產權貨物後,應當將侵犯知識產權貨物的有關情況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被沒收的侵犯知識產權貨物可以用於社會公益事業的,海關應當轉交給有關公益機構用於社會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