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廣西處理土地糾紛條例

廣西處理土地糾紛條例

發布時間:2021-12-20 15:27:06

❶ 發生土地糾紛怎麼處理

發生土地糾紛後,有以下的2種處理方法:1、基層調解組織解決;2、土地糾紛仲裁機構解決;3、通過訴訟解決。在具體的司法實踐當中,會通過:1、因地制宜。解決這樣的糾紛的根本原則是因地制宜、切合農村實際;2、標本兼治。完善的糾紛解決機制是農村土地糾紛解決的有效途徑和手段;3、多管齊下的方法來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❷ 怎樣處理土地糾紛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糾紛
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具體而言,就是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同時對未經確權的同一塊土地各據理由主張權屬,根據各方理由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矛盾。它有以下特徵: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引起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有: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②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③用地手續不完備;④有關補償、安置等措施未落實;⑤國家政策體制變動;⑥土地租賃、借用或重復徵用、劃撥等引起土地權屬紊亂;⑦農田基本建設造成的土地原有狀況的改變和地界變更而又無原始記載,以及其他歷史原因遺留問題等。
土地糾紛的分類
土地糾紛按其爭議的內容不同,可分為三類:
一、無書面土地流轉合同的糾紛案件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現實中,承包土地流轉很少簽訂書面合同,雙方當事人大多以口頭約定形式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土地。在這種情況下,一方當事人要求收回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的土地,就涉及口頭約定該如何認定的問題。對此,實踐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雙方當事人未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其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關系依法不成立或應認定口頭約定無效。
筆者認為,按照農村習俗,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等土地流轉方式往往以口頭方式約定,且以相互交付流轉物作為雙方關系成立的標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且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事實已實際發生,則雙方土地流轉關系即告成立,只要土地流轉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他人利益,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二、土地流轉未報備案的糾紛案件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但現實中,由於農村土地承包人法律知識相對欠缺,加之受農村習慣的影響,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往往未報發包方備案,由此,實踐中出現發包方或互換一方當事人僅以土地流轉未報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土地流轉合同無效的糾紛案件。
筆者認為,備案與批准或同意具有不同的性質,其法律意義自然不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在4種常見土地經營權流轉方式中,除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須經發包方同意外,互換、轉包和出租並不要求經發包方同意,只報備案即可。由此可見,承包土地流轉完全由雙方當事人自主決定,備案是為了便於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起著告知、登記和備查的作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3條、14條的規定,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未經發包方同意的,轉讓合同無效。但採取轉包、出租、互換等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未報發包方同意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因此,在審判實踐中,發包方或互換一方當事人僅以土地轉包、出租、互換未報備案為由,請求判決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不予支持。
三、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的糾紛案件
在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糾紛中,土地流轉未約定期限案件的處理,因其流轉的方式不同,具體合同期限的認定也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其一,承包土地採取轉包、出租或代耕方式流轉未約定流轉期限的,實踐中爭議較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7條的規定,可參照《合同法》第232條規定處理。其二,承包土地採取互換方式流轉未約定流轉期限的,解釋未作相應規定,實踐中對此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也應按《合同法》第232條的規定處理,即當事人可以隨時要求解除合同;有的認為,應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期限確定互換合同的期限,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期內,當事人不得主張解除互換合同。

❸ 廣西村民因土地糾紛,40多人各拿煙花互射彷如戰場,如何評價

知道的是村民糾紛,不知道的還以為抗日神劇呢?畫面中,雙方“戰士”各自准備就緒,只聽見指揮官一聲令下,眾人紛紛點燃引線,頓時間炮彈橫飛,煙霧彌漫。打得一眾網友“猝不及防”,剛包進嘴裡的一口飯,瞬間全落在了手機屏幕上!不少網友表示,你們是來搞笑的嗎?

——不過玩歸玩、鬧歸鬧,笑歸笑,經過這件事,還是應該引起重視。村民的舉動是相當危險的,這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鬧不好會弄出人命的。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由一塊土地引發的“戰爭”。這種場面,在封建時期非常常見,幾乎每一個朝代可能都這樣。由一塊土地的爭議搞到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的局面,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封建時期本就是“勝者為王”,哪一方打贏了,土地就歸屬誰。

然而!現在是什麼時代了?是21世紀講法治的新時代,農村的土地劃分,都是有小紅本本為證的。有什麼糾紛,可以找當地村委會或者派出所協商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說爆發一場家族“戰爭”就可以解決問題。即便你打贏了,打得頭破血流,那片土地同樣不屬於你,最終還得拿事實、證據出來說話。弄不好,還得在監獄里碰面。

這便是村民的極度不理智,說白了,就現在這種情況,聚集數十人相互斗毆,已經觸碰了國家法律,公安機關有權將眾人拘留。

❹ 土地糾紛的處理辦法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公正、及時地做好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第三條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第四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第六條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
(二)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
(二)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
(三)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
(四)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
(五)同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第八條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國務院交辦的;
(二)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
第九條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本辦法第五、六、七、八條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
第十條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與爭議的土地有直接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第十一條當事人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
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職務;
(二)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三)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住址、郵政編碼。
第十二條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委託代理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寫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第十三條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第十四條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一)土地侵權案件;
(二)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三)土地違法案件;
(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五)其他不作為土地權屬爭議的案件。
第十五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受理後,應當及時指定承辦人,對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情況進行調查。
第十六條承辦人與爭議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應當申請迴避;當事人認為承辦人與爭議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有權請求該承辦人迴避。承辦人是否迴避,由受理案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第十七條承辦人在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過程中,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取證。被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協助,並如實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第十八條在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過程中,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對爭議的土地進行實地調查的,應當通知當事人及有關人員到現場。必要時,可以邀請有關部門派人協助調查。
第十九條土地權屬爭議雙方當事人對各自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及時向負責調查處理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有關證據材料。
第二十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調查處理爭議案件時,應當審查雙方當事人提供的下列證據材料:
(一)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門批准徵用、劃撥、出讓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三)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
(四)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爭議的文件或者附圖;
(五)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第二十一條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查證屬實,方可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二十二條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的現狀。
第二十三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權屬關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促使當事人以協商方式達成協議。調解應當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
第二十四條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主要事實;
(三)協議內容及其他有關事項。
第二十五條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印章後生效。
生效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第二十六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並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七條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八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經該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第二十九條調查處理意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事實、理由和要求;
(三)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法規等依據;
(四)擬定的處理結論。
第三十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報送同級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達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處理意見在報同級人民政府的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生效的處理決定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第三十二條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過程中,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鄉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四條調查處理爭議案件的文書格式,由國土資源部統一制定。
第三十五條調查處理爭議案件的費用,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本辦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18日原國家土地管理局發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❺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的詳細信息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和解與調解
第三章 確權管轄與處理
第四章 證 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及時調解、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保護權屬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糾紛(以下簡稱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利權屬糾紛是指水資源使用權糾紛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負總責。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機構(以下簡稱調處機構)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工作,並負責人民政府交辦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案件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許可權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工作。
設區的市設立的管理區、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負責本區域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工作。
第四條 調解、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先行調解、有利於生產生活、有利於經營管理、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設立的管理區、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定期排查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情況;對可能發生群體事件影響社會穩定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並向上級報告。
第六條 在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解決之前,權屬糾紛當事人不得單方改變糾紛范圍內的土地、山林、水利利用現狀,不得毀壞農作物、經濟作物、附著物和水利設施等,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
權屬糾紛當事人對爭議土地、山林、水利的利用現狀有異議的,由負責調解、處理的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調處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
第七條 權屬糾紛當事人以及其他人員不得利用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擾亂社會管理秩序,不得阻撓、妨礙權屬糾紛調解、處理工作。
第二章 和解與調解
第八條 解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應當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引導權屬糾紛當事人互諒互讓,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自行達成和解或者達成調解協議。
第九條 當事人可以向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
第十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組織權屬糾紛當事人進行協商,做好疏導教育工作,促成和解或者達成調解協議。
鄉鎮人民政府及司法所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工作應當給予指導幫助。
基層人民法院對於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第十一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調解。
爭議雙方不在同一鄉鎮的,先受理調解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調解,相關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行政復議機關審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爭議案件,應當先行調解,並將調解貫穿於受理、辦理、決定全過程。
第十三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的程序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十四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應當製作和解協議書,和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之日起生效。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權屬糾紛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第三章 確權管轄與處理
第十五條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第十六條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權屬糾紛,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權屬糾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第十七條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之間發生的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之間因水資源使用權引發的糾紛,權屬糾紛當事人可以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發生水資源使用權糾紛的,應當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裁決,有關各方必須遵照執行。
第十八條 跨鄉鎮或者跨縣行政區域的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由權屬糾紛當事人各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跨設區的市行政區域的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處理或者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指定處理機關處理。
上級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處理下級人民政府有權處理的權屬糾紛。
第十九條 申請確權處理,應當提交申請書。申請書包括下列內容:
(一)申請人及對方權屬糾紛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所、聯系方式,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爭議地點、區域的四至范圍、面積;
(三)對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證據和理由。
當事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受理機關記入筆錄。
第二十條 申請確權處理時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能夠證明權屬歸屬的有關證明材料;
(二)權屬爭議四至范圍及利用現狀;
(三)請求確定權屬的界線圖。
第二十一條 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申請提交後,處理機關發現不符合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後的五日內告知申請人補正。
補正通知應當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申請。
第二十二條 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的確權處理申請,經審查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二十三條 受理確權處理申請後,經審查,發現申請人的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其申請。
申請人的確權申請被裁定駁回後,有新的證據主張其權屬的,可以重新提出確權申請。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受理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確權處理申請後,應當通知先行調解該案的有關單位或者組織移送案件的全部材料。
第二十五條 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實地調查,核實證據;
(二)聽取各方當事人意見;
(三)組織和解、調解;
(四)行政主管部門集體討論提出確權建議;
(五)人民政府集體討論決定。
第二十六條 調處工作人員進行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現場實地調查、勘驗,應當邀請當地基層組織代表參加,通知權屬糾紛當事人到場。勘驗的情況和結果應當製作筆錄,並繪制權屬爭議區域圖,由勘驗人、權屬糾紛當事人和基層組織代表簽名或者蓋章。
權屬糾紛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到場或者到場拒絕簽字的,不影響實地調查、勘驗的進行,但應當在調查、勘驗筆錄上加以說明。
第二十七條 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案情需要可以組織調查、收集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必要時可以舉行質證。
第二十八條 權屬糾紛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應當推舉代表人參加確權處理活動。代表人數一般為三至五名。
權屬糾紛當事人可以委託一至二名代理人參加確權處理活動。
第二十九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工作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
負責承辦確權案件的行政主管部門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屬行政主管部門迴避的,本確權案件由人民政府交調處機構承辦。
第三十條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理:
(一)申請人的主張有確實、充分證據的,做出支持其主張的決定;
(二)權屬糾紛當事人各方均有一定證據,但證據不足以支持權屬主張的,可以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作出處理決定。
權屬糾紛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第三十一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限為六個月。案情復雜的,經本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調解、勘驗、鑒定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第三十二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確權處理可以中止:
(一)權屬糾紛當事人發生變化且尚未重新確定的;
(二)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暫時不能參加確權處理的;
(三)發生群體性事件尚在處理的;
(四)確權案件需要以其他案件的處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確權處理中止的原因消除後,應當及時恢復確權案件的處理。
行政主管部門中止、恢復確權處理案件的處理,應當告知權屬糾紛當事人。
第四章 證 據
第三十三條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證據分為: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權屬糾紛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第三十四條 下列書證,可以作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的證據材料:
(一)土地改革時期依法取得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或者登記發證的檔案清冊或者林木、林地等權屬登記的檔案清冊;
(二)農業合作化時期或者實行勞力、土地、耕畜、農具四固定時期,確定土地、林地權屬歸農民集體所有或者歸農民個人使用的決議、決定和其他文件材料;
(三)國有農、林場設立或者國有水利工程建設時經依法批準的確定經營管理范圍的總體設計書、規劃書、說明書及其附圖;
(四)1966年前劃定的國家建設用地,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不再辦理徵用手續,用地單位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文件、資料;
(五)依法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人民政府已經明確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一級經營管理的文件;
(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發的土地、山林權屬證書,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核發的取水許可證;
(七)當事人達成的協議;
(八)依法沒收、徵收、征購、徵用土地和依法批准使用、劃撥土地(含林地)的文件、規劃書及其附圖,依法出讓、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合同;
(九)各級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作出的處理決定、調解協議;
(十)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復議決定書、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作為證據的書面材料。
第三十五條 下列書證,可以作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處理的參考證據材料:
(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城鎮地籍調查、森林資源清查有關成果資料;
(二)權屬糾紛當事人管理使用(包括投資)爭議的土地、山林、水利的事實資料和有關憑證;
(三)依法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及其邊界地圖;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批准徵用、使用、劃撥、出讓土地(含林地)時有關的說明書、補償協議書、補償清單和交付有關價款的憑證;
(五)其他可以作為參考的證據材料。
第三十六條 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材料,其證明效力按下列規定確定:
(一)國家機關以及其他職能部門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文書優於其他書證;
(二)鑒定意見、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檔案材料以及經過公證或者登記的書證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三)原件、原物優於復製件、復製品;
(四)法定鑒定部門的鑒定意見優於其他鑒定部門的鑒定意見;
(五)其他證人證言優於與權屬糾紛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提供的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據;
(六)數個種類不同、內容一致的證據優於一個孤立的證據。
書證材料記載東、西、南、北四至(以下簡稱四至)方位范圍清楚的,以四至為准;四至記載不清楚,而該書證材料記載的面積清楚的,以面積為准;書證材料面積記載、四至方位不清又無附圖的,根據權屬參考憑證也不能確定具體位置的,由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原則確定權屬。
第三十七條 權屬糾紛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權屬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權屬糾紛當事人應當在處理機關指定的期限內提交有關證據材料。
第三十八條 權屬糾紛當事人一方對權屬糾紛證據有異議的,可以向法定鑒定機構申請鑒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發生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不報告,不及時採取措施處置的;
(二)對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申請應當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三)對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案件不調解、不處理或者未經調解直接作出處理決定的。
第四十條 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在調解、處理權屬糾紛工作中,濫用職權、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或者慫恿、挑唆群眾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擅自改變爭議范圍內的土地、山林和水利的利用現狀,毀壞地上農作物、經濟作物、附著物和水利設施等或者砍伐有爭議的林木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利用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擾亂社會管理秩序,或者阻撓、妨礙調處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因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引起的土地使用權爭議、行政區域邊界爭議,不適用本條例。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2002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同時廢止。

❻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處理

土地糾紛一般都是發生在農村,甚至有時候會鬧出大事,並且對於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來說,發生糾紛時很容易理虧。那麼在遇到土地權屬糾紛時是怎麼處理的呢?
土地權屬糾紛處理程序
農村土地權屬糾紛是怎麼處理的?
土地糾紛調處的程序因爭議雙方的主體不同而有不同。依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
(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農村土地權屬糾紛是怎麼處理的?(四)發生嚴重的侵犯行為,引起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事故,觸犯法律的可直接由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處理。
(五)跨越縣、市、省級行政管轄區的土地權屬爭議,各由其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這類糾紛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的土地管理機關組織有關部門臨時組成仲裁委員會進行調解和裁決,並經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執行。
(六)地方單位或個人與駐軍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縣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當事人雙方的土地跨縣、市、省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七)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土地所有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地上附著物。
農村土地權屬糾紛是怎麼處理的?土地權屬糾紛如何處理
1.運用土地確權原則和方法,確定實踐中具體土地權利的類型、性質、主體、客體,以及權利內容等。
2.掌握土地權屬爭議的類型、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的處理方式、處理機關、處理程序;運用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規定,對具體爭議案件提出處理方式和程序。
3.運用土地確權和爭議調處法律、政策,針對具體爭議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
從機構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妥善處理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爭議。
土地確權的目的: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權利的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確權的目的是明晰產權,防止因為登記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的土地權屬糾紛。

❼ 農村土地糾紛處理辦法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屬,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❽ 土地糾紛!!!土地管理法

如果是政府分給他們的土地他們都是有權進行處理的這個很正常的如果沒有他們的處理你還是可以繼續試用

❾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條例》哪一年修訂

細化調處職責。原條例規定調處機構的職責是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具體案件的辦理主要由土地、山林和水利部門負責,由此造成部門能力有限、效率不高的狀況。新條例對此進行了細化,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負總責;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機構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工作,並負責政府交辦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案件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新條例同時明確,鄉鎮或者跨縣行政區域的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由權屬糾紛當事人各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上級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處理下級人民政府有權處理的權屬糾紛。

健全迴避制度。為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的重要作用,新條例增加了司法確認的內容,保障調解協議的效力和執行力。新條例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應當製作和解協議書,和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之日起生效。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權屬糾紛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30日內共同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考慮到一些林場、水利工程可能是國家所有,其上級主管部門可能是林業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因此不僅有個人迴避的情形,也存在著單位迴避的情形。新條例為此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工作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負責承辦確權案件的行政主管部門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屬行政主管部門迴避的,本確權案件由人民政府交調處機構承辦。

明晰確權方式。新條例規定,受理確權處理申請後,經審查,發現申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其申請。申請人的確權申請被裁定駁回後,有新的證據主張其權屬的,可以重新提出確權申請。新條例同時明確了對確權處理的兩種決定方式:一是在證據充分的前提下,作出支持申請人權屬主張的處理決定。二是當事人各方均有一定證據,但證據不足以支持其權屬主張的,可以在兼顧各方利益基礎上,在能夠得到當事人各方認可的前提下作出處理決定。

明確辦案期限。近年來,在調處「三大糾紛」期限的問題上,各方面普遍反映原條例規定的6個月確權處理期限太短。新條例對該期限作出調整,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限為6個月;案情復雜的,經本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調解、勘驗、鑒定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內。根據多年來案件調解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從完善廣西「三大糾紛」案件的調處法律制度出發,新條例還增加了案件辦理的中止規定,明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確權處理中止:(1)權屬糾紛當事人發生變化且尚未重新確定;(2)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暫時不能參加確權處理;(3)發生群體性事件尚在處理中;(4)確權案件需要以其他案件的處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6)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閱讀全文

與廣西處理土地糾紛條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