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事案件法院判決後被告找不到人怎麼辦
如果只是法院的判決文書無法送達可以採取郵寄的方式送達,郵寄的方式也無法送達的,且無法查找到對方下落的,可以採取公告的方式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滿六十日,即視為已經送達。如果是被告逃避履行判決義務的可以申請法院執行庭強制執行的。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可以列入失信名單,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構成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裁定罪
⑵ 民事訴訟書已經提交到法院了,但是遲遲聯系不到對方的人,我該怎麼辦。問法院 說找不到人,他們也沒辦法
如果沒有對方確切的地址,致使法院的傳票不能送達對方的,
法院可以公告送達,期限是六十天,到時法院可以照常開庭審理,並作缺席判決。
(2)民事糾紛法院找不到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 一般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設立理由
權利的行使應受時效的限制,所謂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一定期間,而產生一定法律上效果的法律事實。為何規定時效?
中國台灣地區的立法理由謂:規定請求權經若干年不行使而消滅,蓋期確保交易之安全,維護社會秩序。蓋以請求權永久存在,足以礙社會經濟之發展。王澤鑒先生總結時效存在有四點理由:
1、保護債務人,為避免因時日久遠,舉證困難,致遭受不利益;
2、尊重現存秩序,維護法律平和;
3、權利上睡眠者,不值保護;
4、簡化法律關系,減輕法院負擔,降低交易成本。
王澤鑒先生對時效存在總結的四點理由,第1點並不令人信服,根據社會的一般倫理觀念以及立法規定,對不主動履行應當履行的債務之人,並不會比債權人更值得保護,而且根據程序法上的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在一般情況下,舉證困難應是提起訴訟主張權利之人,即債權人,而非債務人。對時效存在的意義和目的並非毫無問題,實質上,對時效的行使會產生一個和實體法的公正不符,
或者說與人類文明社會的公平正義的倫理價值觀不相符合的結果,尤其是某些時效規定較短的情況下,顯得更為嚴重。
⑶ (民事經濟糾紛)法院判決書早就下來了,但是找不到人了。
1、財產和被執行人在異地的,北京法院委託當地法院執行,符合《民事訴訟法》的相關專規定。
2、委託屬執行中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受委託人法院可能執行不力,偏向本地人。
3、「北京這邊就把案子交到張家口, 張家口說找不到人」:
(1)執行是執行財產,與是否能找到本人沒有太大的關系:即使找不到本人,如果能找到他的財產也可以執行的。執行的重點是找財產而不是找人。
(2)你是否能查到對方在張家口的財產線索?如果能查到,可以提供給張家口的法院,如果對方法院在收到你的財產線索後仍然不執行,就是有問題了,你可以向下一級法院反映。
(3)建議委託張家口當地律師或是你們自己去調查一下他在張家口的財產線索,找要債公司,目前確實是有風險,一是收費高,二是是否合法目前爭議很大、現在正在加緊對要債公司的處理。
4、「聽說那人現在還在北京 也有資產 但是就不是寫的自己的名字」:如果能找到證據有證明那些在他人名下的財產確實是他的,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他對現所有權人的贈與,收回財產後用於執行。
5、「也繼續申請了 到了張家口那頭人家就說找不到人 又給踢回北京來了」:不用找人的事,重點去找找財產線索吧。
⑷ 法院民事判決書已經下達,找不到人我該怎麼辦
1994年的官司,那麼法院應該已經公告送達判決書了吧,判決書生效了。
1、強制執行未果是你的不幸,當時你不該讓甲有機會欠你10萬元,當然現在說這話已經沒有用了,你能做的是今後吸取教訓。2、你可去報案,但派出所會說這是民事糾紛,讓你回到法院。而法院找不到人,又有什麼法子呢?
關於問題三,要看甲是什麼類型的人,是確實沒錢還的,還是有錢躲著不還的。如果是前一種情況,你放棄吧,把精力投到回報率更高的事業上去。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可以請求法院採取措施,如發布限制高消費令(禁止其乘坐飛機等,禁止出入高檔酒店那是屁話,酒店不會配合的,但飛機場會配合),這對有錢人是有用的一招,不過不是全國所有的法院都願意搞這個東西,因為這個不是法律明文規定的法院的執行措施,所以到了法院你只能講好話。如要再問,先給分。
⑸ 民事案件,法院實施拘留找不到被告人怎麼辦
找不到被告,應該是拘傳吧。民事訴訟中的拘傳是指必須到庭的被告,無正當理由不到庭參加訴訟,法庭派出法警將被告強制到庭參加訴訟。不是必須到庭的被告法院是可以缺席審判的。
⑹ 民事案件 公告傳達也找不到人怎麼辦
經過法律規定的一定時間,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經過法律規定的一定時間,即視為送達。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採用。
方法: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張貼在人民法院布告欄內或公共場所,或者登報、廣播、在電視上播映。國內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即視為送達。凡採用公告送達訴訟文書的,應當記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和經過,並將有關情況附卷備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四條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五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
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
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