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法上正當防衛

侵權法上正當防衛

發布時間:2021-12-20 03:04:54

❶ 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條款

根據《刑法》 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侵權法上正當防衛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的本質在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它有以下基本特徵:

1.正當防衛是目的正當性和行為的防衛性的統一。

目的正當性是指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的防衛性是指正當防衛是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同不法侵害做斗爭的行為。

他既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種權利,又是公民在道義上應盡的義務,是一種正義行為,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目的正當性與行為的防衛性具有密切的聯系。首先,目的的正當性制約著行為的防衛性。其次,行為的防衛性體現著目的的正當性,是目的正當性的客觀表現。

2.正當防衛是主觀的防衛意圖和客觀上的防衛行為的統一。

防衛意圖,是指防衛人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而決意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狀態。正當防衛在客觀上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財產的損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觀。但是,正當防衛與犯罪具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只有看到正當防衛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國家和其他合法權益的本質,才能真正把握住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依據。

3.正當防衛是社會政治評價和法律評價的統一。

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觀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的性質。

因此,正當防衛沒有法益侵害性,這是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肯定的社會政治評價;正當防衛不具備犯罪構成,沒有刑事違法性,因此,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是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肯定的法律評價。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防衛是排除社會危害性和阻止刑事違法性的統一。

❷ 正當防衛在法律上的解釋

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它應該符合五個條件:
一. 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二. 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三. 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人;
四. 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五,對不法侵害行為人,在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時,所造成損害的行為。

❸ 根據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造成的侵害不需要賠償的。為什麼我還要承擔責任

這種情況應該是有內幕交易的,你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不服判決向上一級法院上訴

❹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區別

我國刑法第20條和《民法通則》第128條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兩部法律就正當防衛的相關的規定中,雖然很多聯系也存在著很多區別,因此,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構成要求

正當防衛對人們的切身利益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適的防衛限度,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適用性研究,加強正當防衛在二者的區別應用,就必須加強其在不同法上的構成要求差別分析。

(一)防衛動機不同

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目的規定在刑法第20條第1款中,但民法通則第128條對此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在民法上,採取防衛行為所針對的民事侵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以及行為本身的攻擊性、殺傷力等較之於犯罪行為要輕,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較小,尤其是財產損害。民法上應把防衛動機限定在「為防衛自己或他人的權利為目的」,重點強調可保護的個人利益。

(二)防衛起因不同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刑法中對正當防衛有著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違法行為在內的比較廣義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當防衛發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權行為,關於這兩部法律在正當防衛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況下,不太容易分別從民法和刑法上進行嚴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會將這些放置於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夠合理將防衛起因做出科學的分析,又能夠滿足案件判斷的需求,這種需要的滿足一段都是通過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調整而達到。同時,由於民法對正當防衛有著比嚴格的規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權性質和一些私法的調整方式,要堅持公正公平,謹慎,不得濫用的原則,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正當防衛的原因做出公正嚴肅的界定。

(三)防衛時機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實施正當防衛的時機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規范,民法中認為,實施防衛行為是被迫的,只要有機會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衛行為將侵害行為制止,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實施正當防衛的。當遇到犯罪行為時候,那麼主要是應用於刑法的相關規定,不僅僅沒有具體的防衛時機限制,防衛行為更需要具有一定緊急性,如此,可以將遭受的傷害盡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控制傷害的程度。

(四)防衛限度不同

防衛限度上具有區別性,這是民法和刑法進行正當防衛判別確定的基礎和關鍵。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兩部分構成。但是在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中第128條對正當范圍的限度則有一定的區別,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兩種法律在正當防衛的限度上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對防衛人的要求已經寬鬆了一些,並含有要鼓勵公民進行正當防衛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明確得知,公民的防衛行為將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相對而言,民法對防衛行為的控制更為精細嚴謹,這也是民法重視補償性,重視權利恢復的特點而決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衛過當的幾種關系分析

(一)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如果其行為限度能夠符合民法規范要求的防衛行為,那麼便一定能夠符合刑法上的正當防衛要求。如此,在進行此種類型的正當防衛過程中,不會產生違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後果,其行為具有合法性和合適性,是一種十分正當的行為如此,無需承擔任何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實施防衛時候經常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防衛行為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應該有的傷害,這種情況下,一般如果沒有嚴重超過限度,造成的傷害也不是十分嚴重,那麼這種防衛行為從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衛過當,視為侵權行為,一般追究民事責任,並沒有構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責任。

(三)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其防衛的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限度,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種防衛行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觸犯了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又違反了刑法中的各種規定,其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傷害嚴重,既不能輕易判為民事中的正當防衛,侵權行為,也不能單一的說是犯罪行為,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要從刑法上防衛過當的規定追求刑事責任,又要從民法的規定中,追究其防衛過當的民事責任。

❺ 侵權責任法上的正當防衛包括以下哪些要素

正當防衛應當具備以下要件,方可成為抗辯事由:

1、 防衛必須以現實的和正在發生的侵權行為為前提。
首先,正當防衛所針對的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而非憑空主觀想像或主觀推測出來的。
如果行為人由於主觀上的認識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而針對實際中並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實施防衛行為,則構成「假想防衛」。對於假想防衛,如果因為行為人錯誤的防衛行為,給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際損失的,則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
其次,正當防衛所針對的現實侵害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即侵害行為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
如果行為人對尚未發生的侵害或已經結束的侵害實施所謂的防衛行為,則構成防衛不適時。防衛不適時包括兩種情況:事前防衛和事後防衛。行為人對因此造成的損害結果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防衛行為必須具備必要性和緊迫性。
防衛行為必須針對進行中的非進行防衛而不能排除的不法侵害行為予以實施。民事法律中對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判定標准,一般遵循「不得已」的原則,即防衛必須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可以使用其他非防衛的合法方式來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則不允許實施防衛行為。
3、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
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正當防衛可以直接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的人身進行,還可以針對其財產進行。
正當防衛針對財產的,必須是犯罪人所擁有的財產,即財產的權利歸屬應當是侵害者本人,而不是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財產,但在進行正當防衛的當時,國家、集體或他人的財產正處在侵害者本人現實支配之下的除外。侵害人在實施不法侵害時,面對防衛人可能會毀壞其財物的情況,他要面臨一個抉擇,是實施侵害行為,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財產而放棄侵害?當後者的利益大於前者的時候,侵害人可能會選擇放棄侵害行為。因此,利用其財產所進行的防衛,有時會起到一定的防衛作用。但是,正當防衛只能針對實施不法侵害人本身而不能針對無辜的第三人,因為第三人對於不法侵害的發生並無過錯,正當防衛必須是合法對不法,而不是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犯;因防衛人的行為所造成第三人損害的,防衛人對此要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損害不僅包括人身的損害,還包括財產上的損害。
4、必須具有保護合法權益之目的。
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針對防衛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5、防衛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
防衛不法侵害,雖然屬於正當之舉,但它同樣應當有所節制,必須把握適度。任何不受制約的反擊行為,即使其出發點是正義的,最終也會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各國法律在有條件地賦予公民防衛權的同時,又毫不例外地對正當防衛的力度及其造成的損害結果作出了一些限定。
反擊力度的有限性,既是防衛行為正當性的重要條件,也成了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分界線。對「必要限度」的理解,應當是指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具有的、足以有效制止侵害行為的防衛方式、工具、強度等方面的限度,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現實中,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及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是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對於如何判定防衛行為是否超過必要限度,司法審判中一般有以下標准:(1)為了避免較輕的不法侵害,不允許防衛行為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後果;(2)對於沒有明顯危及人身、財產等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為,不允許採取造成重傷等手段對不法行為人進行防衛;(3)能夠用較緩和的手段進行有效的防衛之情況下,不允許用激烈手段進行防衛。 當防衛行為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時,即構成防衛過當,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❻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與應用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適用范圍、應對案件、處罰方式和判定過程都有所不同。

1、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八條中僅闡述正當防衛後是否需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並未對正當防衛做概念上的定義。而刑法中除相應刑事責任外,還規定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適用范圍,比民法上解釋的更細節。

2、執法實施的過程當中應對案件不同。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更多涉及民事侵權案件,而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多為犯罪刑事案件。

3、執法實施過程當中若判定不屬於正當防衛,處罰方式不同。民法中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一般多以經濟補償的形式為准,通過補償將事態恢復至未被侵害時。

若刑法判定不屬於正當防衛,刑法大多以維護治安和社會秩序為主,刑事責任一般多以刑事懲罰為主,而且懲罰較為嚴格。

4、防衛判定過程不同。

刑法中判定是否為正當防衛是需要國家機關判定,整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等,各類成本非常高,而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每個公民享有的權利,公民行使防衛權就可以解決大量民事糾紛,增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5、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 行使防衛權利的行為人,由於其實施防衛時的環境要素有所差別,單一的法律無法較為全面的判定行為人的動機性。因此需要根據動機判斷不同的法律適用原則,針對防衛人保障資金及財務權益方面,且上危害性較小的犯罪,會劃歸給民事侵權行為。

針對攻擊性和傷害性更大的犯罪行為時,防衛人的防衛可能對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損害,這時就需要適用刑法的相關規定。由此可見,防衛目的的不同,對法律的認定和使用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❼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運用

我國刑法第20條和《民法通則》第128條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兩部法律就正當防衛的相關的規定中,雖然很多聯系也存在著很多區別,因此,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構成要求
正當防衛對人們的切身利益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適的防衛限度,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適用性研究,加強正當防衛在二者的區別應用,就必須加強其在不同法上的構成要求差別分析。
(一)防衛動機不同
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目的規定在刑法第20條第1款中,但民法通則第128條對此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在民法上,採取防衛行為所針對的民事侵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以及行為本身的攻擊性、殺傷力等較之於犯罪行為要輕,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較小,尤其是財產損害。民法上應把防衛動機限定在「為防衛自己或他人的權利為目的」,重點強調可保護的個人利益。
(二)防衛起因不同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刑法中對正當防衛有著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違法行為在內的比較廣義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當防衛發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權行為,關於這兩部法律在正當防衛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況下,不太容易分別從民法和刑法上進行嚴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會將這些放置於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夠合理將防衛起因做出科學的分析,又能夠滿足案件判斷的需求,這種需要的滿足一段都是通過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調整而達到。同時,由於民法對正當防衛有著比嚴格的規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權性質和一些私法的調整方式,要堅持公正公平,謹慎,不得濫用的原則,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正當防衛的原因做出公正嚴肅的界定。
(三)防衛時機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實施正當防衛的時機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規范,民法中認為,實施防衛行為是被迫的,只要有機會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衛行為將侵害行為制止,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實施正當防衛的。當遇到犯罪行為時候,那麼主要是應用於刑法的相關規定,不僅僅沒有具體的防衛時機限制,防衛行為更需要具有一定緊急性,如此,可以將遭受的傷害盡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控制傷害的程度。
(四)防衛限度不同
防衛限度上具有區別性,這是民法和刑法進行正當防衛判別確定的基礎和關鍵。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兩部分構成。但是在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中第128條對正當范圍的限度則有一定的區別,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兩種法律在正當防衛的限度上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對防衛人的要求已經寬鬆了一些,並含有要鼓勵公民進行正當防衛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明確得知,公民的防衛行為將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相對而言,民法對防衛行為的控制更為精細嚴謹,這也是民法重視補償性,重視權利恢復的特點而決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衛過當的幾種關系分析
(一)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如果其行為限度能夠符合民法規范要求的防衛行為,那麼便一定能夠符合刑法上的正當防衛要求。如此,在進行此種類型的正當防衛過程中,不會產生違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後果,其行為具有合法性和合適性,是一種十分正當的行為如此,無需承擔任何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實施防衛時候經常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防衛行為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應該有的傷害,這種情況下,一般如果沒有嚴重超過限度,造成的傷害也不是十分嚴重,那麼這種防衛行為從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衛過當,視為侵權行為,一般追究民事責任,並沒有構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責任。
(三)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其防衛的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限度,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種防衛行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觸犯了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又違反了刑法中的各種規定,其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傷害嚴重,既不能輕易判為民事中的正當防衛,侵權行為,也不能單一的說是犯罪行為,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要從刑法上防衛過當的規定追求刑事責任,又要從民法的規定中,追究其防衛過當的民事責任。

❽ 法中有沒有正當防衛,和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有什麼區別

有很多不同:
(1)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放在總則中規定,目的是為了保護人們的人身利益,其次是保護財產和其他利益。民法中的正當防衛規定在一般侵權行為中,作為侵權的抗辯事由,主要保護的是財產利益。(2)刑法中正當防衛因在總則中規定,所以地位較高,適用范圍較廣,而民法中正當防衛僅適用於一般侵權,適用范圍較小。
(3)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在刑法中是刑事責任的承擔與否,而在民法中是侵權責任的承擔與否。
(4)構成要件不同。主要是防衛限度不同,刑法要求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民法則要求是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5)防衛動機上,民法中因侵權導致的正當防衛,代表了一種復仇情結,刑法中的動機則是為了防禦暴力的襲擊。
(6)防衛起因上,民法中正當防衛是由於侵權所導致,刑法中則是由於不法侵害。
(7)防衛時機上,民法的限制比較多,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實行,刑法則是在緊迫情況下都可實行防衛。

閱讀全文

與侵權法上正當防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