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探望權,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怎麼執行
您好,探望權糾紛怎麼執行:
如果父母雙方矛盾激烈,難以互相配合,可以考慮在探望權受阻情況下由未成年子女就讀的幼兒園或學校協助執行探望。負有協助義務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拒不履行協助義務的 ,可依法採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如果負責撫養子女的一方故意藏匿子女,在法院下達裁定書後仍拒不履行的,可按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法律規定處理。我國婚姻法規定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同時,婚姻法解釋第三十二條規定,婚姻法第四十八條關於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等判決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2. 探望權起訴要帶什麼證件
探望權起訴,需要准備合格的起訴狀,訴狀的內容包括原告、被告的基本情況)、訴訟請求、事實與探望權。其次,要提供主要證據的復印件以及原告身份證復印件。訴狀2份、離婚證、離婚協議、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起訴流程
1、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2、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下列材料: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結婚證等證據的原件和復印件;企業單位作為原告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
3、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離婚證、離婚協議等。
4、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證,應填寫一式兩份證據清單,詳細列明提交證據的名稱、頁數。證據經法院承辦人核對後,由承辦人在證據清單上 簽字蓋章,一份交當事人,一份備案。
5、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後,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6、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如確有困難,可在預交期內向本院提出減、緩、免交的書面申請,逾期不交或者書面申請緩、減、免交未獲批准而仍不預交的,本院將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7、立案手續後,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並於結案後到財務室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2)探望權糾紛需要提供哪些證據擴展閱讀:
探望權法律規定
1、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和完善。
2、根據我國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增加了一些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夫妻離異後對子女的探望權制度。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立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3. 法律上起訴探視權需要證據嗎
起訴探視權需要證據嗎
起訴探視權是需要證據的。
1、存在父母子女關系的證據
享有探望權的主體必須是曾經存在夫妻關系、離婚後又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享有探望權的父或母必須是與子女保持父母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父或母,子女依法被他人依法收養後,子女與其親生父母之間就不再存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生父母對於已經被他人收養的子女不享有探望權。繼父母只有與繼子女之間形成扶養關系,才適用親生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的法律規定,因此如果未與繼子女形成扶養關系,繼父母對繼子女也不享有探望權。
(1)如果是生父母要主張探望權,必須提供能夠證明存在生父母子女關系,並且該子女沒有被他人合法收養的證據,如出生證明、戶口簿。
(2)如果是養父母主張探望權的,則需要提交合法的收養證明,以證明形成了合法的收養關系。
(3)如果是繼父母主張探望權的,則需要提交雙方已經形成了扶養關系的證據。
當然,如果離婚協議中已經明確了探望權的行使方式和內容的話,發生糾紛以後,離婚協議就是很有力的證據。
需要說明的是,法律並沒有賦予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以探望權,所以如果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不允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本人探望孩子的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是無權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
2、扶養孩子的一方無理阻撓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證據
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協議離婚還是判決離婚,對於子女的探望問題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約定或者規定,如果雙方嚴格按照這個約定或者規定來履行的話,不會發生探望權的糾紛。所以,就探望權的行使發生糾紛以後,主張行使探望權的一方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對方阻撓自己行使探望權的證據。
在新婚法中對於探視權是有著明確規定的,在父母起訴探視權的時候,是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據。一般起訴的當事人都是子女的父母一方,並且在起訴的時候需要提供作為父母的相關證明,而且對於探視權的更改,還需要提供一些能夠讓法院信服的理由。
延伸閱讀:
關於離婚後孩子的探視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探視權起訴狀範本
關於探視權在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4. 探視權可以起訴嗎、需要什麼證據
當擁有著婚姻關系的雙方合法解除婚姻關系之後,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不僅涉及到財產分配問題了,還有孩子的撫養權問題,經過法院判決之後,未得到孩子撫養權的一方就只能擁有孩子的探視權,那麼,探視權可以起訴嗎、需要什麼證據呢?
探視權的含義
探視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如何起訴探視權
(1)起訴時間:在你知道她不讓你探視孩子後2年內都可以。
(2)起訴方式:帶起訴狀到法院的立案庭。
(3)至於你探視的方式和時間:審理後根據你和孩子、她的情況來確定。
起訴探視權需要什麼證據
1、存在父母子女關系的證據
享有探望權的主體必須是曾經存在夫妻關系、離婚後又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享有探望權的父或母必須是與子女保持父母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父或母,子女依法被他人依法收養後,子女與其親生父母之間就不再存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生父母對於已經被他人收養的子女不享有探望權。繼父母只有與繼子女之間形成扶養關系,才適用親生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的法律規定,因此如果未與繼子女形成扶養關系,繼父母對繼子女也不享有探望權。
(1)如果是生父母要主張探望權,必須提供能夠證明存在生父母子女關系,並且該子女沒有被他人合法收養的證據,如出生證明、戶口簿。
(2)如果是養父母主張探望權的,則需要提交合法的收養證明,以證明形成了合法的收養關系。
(3)如果是繼父母主張探望權的,則需要提交雙方已經形成了扶養關系的證據。
當然,如果離婚協議中已經明確了探望權的行使方式和內容的話,發生糾紛以後,離婚協議就是很有力的證據。
需要說明的是,法律並沒有賦予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以探望權,所以如果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不允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本人探望孩子的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是無權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
2、扶養孩子的一方無理阻撓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證據
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協議離婚還是判決離婚,對於子女的探望問題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約定或者規定,如果雙方嚴格按照這個約定或者規定來履行的話,不會發生探望權的糾紛。所以,就探望權的行使發生糾紛以後,主張行使探望權的一方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對方阻撓自己行使探望權的證據。
上述全文即是探視權可以起訴嗎、需要什麼證據的相關內容,探視權是法院判給未得到撫養權一方的合法權利,另一方如果強加阻擾,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當然,如果有不符合探視權規定的行為,法院可能還會剝奪你的探視權。
延伸閱讀:
關於探視權在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探視權起訴狀範本
關於離婚後孩子的探視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5. 可以探視糾紛為由起訴,要求變更撫養權嗎如可,需要哪些方面的取證
他的做法不合適.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你前面已經協議將女兒交由男方撫養,現在又要變更.除非你有足夠的證據,比如男方對待小孩不好,你有你男方更好的條件撫養小孩.
所以,你可以打變更撫養權的官司,但是官司勝訴有難度.
6. 探望權的糾紛應該怎麼辦
探望權糾紛的處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雙方當事人協商不定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7. 探望權糾紛應該怎麼處理
協商,協商不成的,向法院申請執行
婚姻法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8. 探視權起訴需什麼材料
因探望權提起訴訟的,應當提交的材料: 1、民事起訴書。(1個被告2份,2個被告3份,類推,都須原告簽字或蓋章) 2、主要證據材料目錄及復印件。(1個被告2份,2個被告3份,類推) 3、原告身份證復印件1份並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 4、如委託他人訴訟,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託書及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並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 5、如委託律師訴訟的,則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託書及律師事務所接收委託的證明、函件和律師證復印件。 6、被告的身份信息。 註:以上材料都得用A4的
9. 探視權糾紛
探視權廣義上泛指一方看望另一方的權利,婚姻法中規定的探視權具有特定的含義,是指基於血親或擬制血親關系的父母在婚姻關系解除後與未成年子女之間沒有財產內容的一種探視、看望行為的權利。筆者對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法院2001年以來探視權案件進行分析,就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完善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第一,探視權主動實現難。婚姻法僅籠統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權利,但對行使探視權的方式和時間未加以明確規定,而是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法院判決。實踐中,常常出現監護一方堅持不讓對方探視,或雙方對探視的方式、時間、地點和頻率等無法達成一致,探視權往往難以主動實現的情況。
第二,探視權糾紛審理難。實踐中,探視權糾紛案件的被告通常不積極到法院應訴,四處躲避甚至遠走他鄉,拒不簽收相關法律文件,從而造成法官無從得知子女現實的生活、學習等隋況,難以確定最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科學合理的探視方式,從而增加了處理此類糾紛的難度。
第三,探視權糾紛執行難。一是執行標的確定難。探視權糾紛案件的執行內容是探視權及其行使方式,因執行標的具有抽象性,往往難以確定。二是執行措施實施難。探視權糾紛案件當事人的子女並非案件的執行對象或執行標的,因此不能對子女本身採取查封、凍結、扣押或代為履行等民訴法中規定的強制措施。三是執行協助義務界定難。實踐中,對於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的其他親屬或相關機構,如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案件執行中阻撓行使探視權的,是否應作為被執行人不履行協助義務處理,尚有爭論,難以採取一定措施保障探視權的執行。四是孩子拒絕接受探視。有時直接撫養孩子一方,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引導,使孩子對不直接撫養的父或母感情淡漠或印象很壞,導致孩子拒絕接受探視。
二、存在的法律問題
第一,《婚姻法》第三十八條未明確規定子女享有探視權。探視權雖然以親子女血緣關系為基礎,但立法的本意應理解為是從子女利益出發而設立,而不只是為父或母之利益來設立探視權。
第二,《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行使探視權的是「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排除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視。然而,由於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已有三十年,一對夫婦一般只生一個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看望孫子女是人之常情。如不賦予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定探視權,有違基本人情,也與我國傳統家庭倫理及善良風情民俗相悖。
第三,《婚姻法》第三十八條限制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探視權之所以在實踐中難以有效的實現,與對子女意志缺乏必要的尊重密切相關。
第四,《婚姻法》第三十八條中「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這里的另一方單指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指向面太窄。
三、立法角度的法律思考
(一)子女是應當成為探視權的主體。
現代親權之設立,其目的已非當初家長對子女人身之控制權,而以子女利益為最優先考慮,親權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探視權的設立也不應當僅從父母之利益出發,而應當從子女利益出發,故探視權不僅為父或母之權利,更應為子女之權利。因為子女要求會見未直接撫養的父或母乃基於人倫血緣之上的固有權利,未成年子女思念父或母更甚於父母思念子女,其要求接觸、交往之權利不能無故加以剝奪,也不因父母之間的離異而被阻礙。探視權制度最優先考慮的是未成年子女利益。處在無獨立意識能力或限制意識能力階段的未成年人,其權益的實現需要得到來自社會、家庭的協助,這種對協助的主張就是未成年人的權利,這種協助就是社會和家庭的義務。
(二)祖父母、外祖父母應納入探視權主體范圍。
首先,從立法上看,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之間存在的義務或權利是親權的體現。《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等對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作了相應規定。這種規定的背後實際上隱含了對這些當事人血親、親情的肯定。既然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定條件下有撫養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義務,為什麼不能享有相應的探視權? 其次,設立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探視權符合中華民族傳統倫理和親情需求。中國傳統上是宗法社會,家庭成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孫子女、外孫子女是直系血親。尤其施行計劃生育後,很多家庭都是幾代單傳,孫子女、外孫子女成為幾個家庭共有的血脈延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自然也會成為共同的精神寄託。肯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對他們的探視權符合廣大的倫理和親情需求。
(三)探視權應當體現子女的意志。
賦予未成年子女參與制定探視協議的權利,應當考慮未成年子女行使權利的能力。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在判決小孩歸父方或母方撫養時,如果小孩是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得征詢子女的意見。同樣,探視權的行使方式以及探視權行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得充分征詢子女的意見。如果小孩是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也不得隨意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子女,而應當充分考慮子女自身的感受。筆者認為,探視權不能對子女強制執行,同時,賦予子女拒絕探視權是必要的,如果探視對子女利益不利或者探視明顯違背子女意願的,子女有權向法院申請中止父或母之探視權。
四、應明確「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中的「另一方」不僅指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還應包括對未成年人實際上履行監護或者看護職責的個人和單位。
對被探望的未成年子女實際履行看護義務是協助探望者行使探視權的前提和條件。離婚後的父或母在取得了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後,由於種種原因並未實際與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或是雖然與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但由於失去了履行協助義務的能力,委託該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其他親朋好友或單位(如寄宿制幼兒園、學校)代為看護子女或代為履行協助另一方探望的義務,再或是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不具備監護條件,其他個人和單位依法取得了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在這些情況下,接受委託或依法取得監護權的個人和單位是探視權的協助義務主體。對於這一點,可以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六條「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對未成年子女負擔撫養教育義務的法定監護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的請求。」和第三十二條「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等判決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的規定中得到證實和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