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企業的商譽問題,商譽是什麼,怎麼才有商譽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並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商譽形成的原因很多,弗克(Fale)和戈登(Gordon)經過大量深入的實證研究,發現企業形在商譽的因素如下:
======================================
1、短期現金流量的增加,包括生產的經濟性,能籌集更多的資金,有現金儲備較低的籌資成本,存貨持有成本的減少,避免交易成本,稅務優惠。
2、穩定性,包括有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無重大的經營波動,與政府保持良好的關系。
3、人力因素,包括管理才能,良好的勞資關系,精細的培訓計劃,組織結構,良好的外部公共關系。
4、排它性,包括技術的獨占權和品牌。
計算方法
1、收益資本化法。計算公式為:
商譽價值=年平均超額利潤÷行業平均利潤率
2、收益現值法。計算公式為:
商譽價值=每年的超額利潤×年金現值系數
3、總體評價法。計算公式為:
商譽價值=購受企業投資成本-被並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
此法下,商法譽計算的准確性取決於被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評估的可靠性。
『貳』 企業字型大小的使用與商標權的限度有什麼區別
商標專用權與企業名稱字型大小權均是依法定程序獲得確認的權利。
商標專用權是申請人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在國家商標局注冊取得。其權利內容包括使用權和禁用權。使用權是指權利人可以使用商標將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與他人的商品或者區別開來。按照我國《商標法》的規定,商標的禁用權是指商標經核准注冊後,商標專用權人一方面有權禁止他人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注冊;另一方面對未經許可、非法使用其注冊商標可能導致相關公眾混淆的,有權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人民法院請求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賠償損失。
字型大小則是申請人根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在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取得。字型大小是企業名稱組成中惟一可以自我命名和設定的部分,具有區分商品的製造者或服務提供者的顯著特性,所彰示的是企業的商譽和社會形象。字型大小權人可以合法地使用其字型大小,也可以要求登記機關禁止同一轄區內的同行業企業使用該字型大小。
字型大小權、注冊商標專用權之間是平等、獨立的,無權利強弱大小之分。
兩種平等的權利發生沖突時,一般認為應當依照誠實信用原則與保護在先權利原則處理,並非簡單按照商標權優先於字型大小權處理。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法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構成商標侵權。該解釋對商標權人行使商標禁用權設定了嚴格的條件: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且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
商標禁用權受到限制是因為商標權只是一種有限的壟斷權利。商標的壟斷權利不是絕對的,不能認為注冊為商標的文字就成為商標權人的私產。權利人不能憑借其專用權而禁止他人將與注冊商標相同的文字登記為字型大小,亦不能禁止他人正當地使用該字型大小。只有在他人不當地利用或攀附在先商標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影響力和商業信譽,從而損傷或破壞商標的識別功能時,商標權人才可以禁止他人使用字型大小。換言之,只有消費者在字型大小與商標分別指向的經營主體、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之間產生或可能產生混淆時,才有禁止字型大小使用的必要。如果消費者不可能發生混淆,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則認為這種使用字型大小的行為屬於正當使用,不構成商標侵權。
『叄』 企業商譽在評估過程中存在什麼問題及怎麼樣面對
在商譽的評估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商譽評估是在產權變動或經營主體變動時進行的。企業在不發生各項特定經濟行為的情況下(如合資、合營、合並、股份制改造等),評估和公布企業商譽的做法,從評估學角度來說是錯誤的。
(2)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商譽,商譽只存在於那些長期具有超額收益的少數企業之中。一個企業在同類型企業中超額收益越高,商譽評估值越大。
(3)商譽評估必須堅持預期原則。企業是否擁有超額收益是判斷企業有無商譽和商譽大小的標志。
(4)商譽價值形成既然是建立在企業預期超額收益基礎之上,那麼,商譽評估值高低與企業中為形成商譽投入的費用和勞務沒有直接聯系,並不能因為企業為形成商譽投資越多,其評估值就越高。
(5)商譽是由眾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但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不能夠單獨計量的特徵,決定了商譽評估也不能採用市場類比的方法進行,因為影響商譽的各項因素的定量差異調整難以運作。當然,完全相同的商譽更為鮮見。
(6)企業負債與否、負債規模大小與企業商譽沒有直接關系。有觀點認為,企業負債累累,不可能有商譽。這種認識是偏頗的。
(7)商譽與商標是有區別的,反映兩個不同的價值內涵,企業中擁有某項評估值很高的知名商標,但並不意味著該企業一定就有商譽。為了科學地確定商譽的評估值,注意商譽與商標的區別是必要的。
(8)商譽作為不可確指無形資產,是整個無形資產中除了可確指無形資產以外的部分。
(9)商譽評估值是否入賬,如何入賬,盡管屬於會計計價等問題,不是評估本身的問題,但與評估直接相關聯,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肆』 如何判定侵犯公司商譽
商譽作為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商標、商號,顧客名單或較固定的銷售渠道,商品或服務提供者所擁有的、具有識別性的營業點,研究與開發狀況及有關人員的聲譽等內容。國外一位律師曾把企業比作汽車,把商譽比作汽車的「沖量」。汽車熄火之後,仍可依靠沖量向前行駛的這段距離,正是商譽的實在價值。商譽的建樹往往是非常緩慢的,國際上一些著名的商業企業經常是通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商譽,而商譽的維持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僅代表了企業自身的品質保證、社會公眾的認可程度,更體現了同行業經營者對其的尊重,它直接決定了企業今後的發展前景。
『伍』 發朋友圈詆毀公司商譽,法院判連續3天發致歉聲明,判決會不會太輕了
發朋友圈詆毀公司商譽,法院判連續3天發致歉聲明,判決會不會太輕了?
一、發朋友圈詆毀公司商譽的原因是什麼?經常看朋友圈的人就會發現,朋友圈兒里邊經常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有的人會在朋友圈裡邊發布自己的一些動態等等,有的人則會對一些平時沒有辦法去當面說的事情在朋友圈裡邊表達出來,但是有的人卻在朋友圈裡邊發布,可能會有傷害他人或者是單位的一些言論,有一名男子,她在自己的朋友圈裡邊發布了貶低某個企業信譽的一些言論,由於他本人是一個新樓盤的業主,購買了一個鋪面,但是沒有及時的拿到鋪面,所以就對房地產公司的老闆以及負責人等等。有了一些怨氣,所以他就錄制了短視頻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裡邊兒短視頻當中還配上了某一個房地產公司的某某人,是騙子等,這樣的文字的舉動也引來了很多人的圍觀,對這家房地產公司以及營銷部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陸』 企業商譽是如何產生的
以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作為商譽的定量標准,堅持實現原則,從利潤的立場而非交易的角度來確認計量商譽。按照傳統的商譽會計理論對自創商譽難以進行可靠地計量。因可靠性只是相對的,故我們可以利用商譽的定義對其價值進行合理地估計,其計算公式為:超額收益=實際收益—平均利潤率×公允價值,然後根據「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有形資產獲得的是平均利潤,商譽資產獲得的是超額利潤),確定商譽的價值,公式為:商譽價值=超額收益/平均利潤率
在我國資產評估業務中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
一:割差法
根據企業整體評估值與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進行比較確定的。基本公式是:商譽的評估值=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含可確指無形資產)。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可以通過預測企業未來逾期收益並進行折現,或資本化獲取;對於上市公司,也可以按股票市價總額來確定。商譽的評估,限於盈利企業或經濟效益高於同行業或社會平均水平的企業。商譽為負值時,對商譽的評價也就失去意義了。
二:超額收益法
把企業超額收益作為評估對象進行商譽的評估。超額收益法視被評估企業的不同又可分為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和超額收益折現法兩種具體方法。
1. 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它是把被評估企業的超額收益經本金化還原後來確定該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其公式是:商譽的價值=(企業預期年收益額-行業平均收益率×該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適用本金化率
例如:某企業的預期年收益額為20萬元,該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價值之和為80萬元,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收益率20%,並以此作為適用資產收益率(適用本金化率)。
商譽的價值=(200000-800000×20%)÷20%=40000÷20%=200000(元)
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主要適用於經營狀況一直較好、超額收益比較穩定的企業。如果在預測企業預期收益時,發現企業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的若干年,這類企業的商譽評估不宜採用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而應改按超額收益折現法進行評估。
2. 超額收益折現法。超額收益折現法是把企業可預測的若干年預期超額收益進行折現,把其折現值確定為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商譽的價值=
例如某企業預計將在今後5年內保持其具有超額收益的經常態勢。估計預期年超額收益保持在45000元的水平上,該企業所在的平均收益率為12%,則:商譽的價值=45000×0.8929+45000×0.7972+45000×0.7118+45000×0.6355+45000×0.5674
=162216(元)
在商譽評估計量中都應注意下列問題:
1. 所有企業中都有商譽,商譽只存在於那些長期具有超額收益的少數企業之中。
2. 商譽評估必須堅持預期原則。
3. 商譽是由眾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但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不能夠單獨計量的特徵,決定了商譽評估計量不能採用市場類比的方法進行,因為影響商譽的各項因素的定量差異調整難以運作。
4. 企業負債與否、負債規模大小與企業商譽沒有直接關系。
5. 自創商譽計量與核算是企業內部定期對企業價值的評估,在企業正常的營運過程中無需他攤銷,只需在表外單獨列示,但是企業一旦出現重大影響事件時,必須重新進行評估,差異額為負值時必須進行攤銷而正值則必須增加商譽的價值。
『柒』 商譽權的民事救濟
商譽利益實質上是商譽主體的特殊經濟利益。商譽侵權直接損害他人對生產經營者的信賴程度與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評價後果,從而致商譽主體原有民事權利的缺失。 根據國際公約及國內外立法例的通行規定,侵害商譽權行為應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即是經營者以捏造、散布虛偽事實等不正當手段,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行為。從侵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來看,認定商譽侵權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關於侵權主體。行為人具有經營者身份是認定商譽侵權行為的重要條件之一。即只有從事商品經營或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所實施的損害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為才構成該類特殊侵權行為,非經營者實施的侮辱、誹謗、貶低的行為則以一般侵權論。《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對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示範法》,均將商譽侵害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英美法系國家為商譽權提供仿冒訴訟與其他特殊訴訟的救濟方式,其主體指向概為經營者。大陸法系國家主要適用競爭法保護商譽權,因此侵權行為人與受害人存在著商業競爭關系。
2.關於侵權違法行為。侵害商譽權的行為表現為捏造虛偽事實或對真實事件採用不正當說法,損害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為。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於反不正當競爭示範法所作出的解釋,凡是對某企業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活動提出虛假或不當的說法,都是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損害他人商譽的行為。
3.關於侵權損害事實。侵害商譽權的損害事實,是因侵權行為的實施而導致關於權利主體的社會評價降低,並由此造成了商譽的實際損害。損害事實認定的前提條件在於判斷特定主體在某一特定區域內是否建立了自己的商譽。
4.關於主觀過錯。在侵害商譽權行為的主觀要件即過錯形態上,學者有兩種不同主張。其一認為,「信用之侵害,不獨故意虛構事實,或知他人主張之非事實而傳播」。「加害人對於信用之損害,以有故意為限,始構成侵權行為。」其二則認為,損害信用權不能僅限於故意,不論行為人主張或散布有損他人信用的事實是出於故意,還是出於過失,均可構成信用權的侵害。侵害商譽權的行為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這一行為的目的在於通過詆毀、誹謗他人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削弱對方當事人的競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因此,故意行為才構成侵權行為。從過錯心理方面來分析,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商譽的結果(認識因素),但希望或放任這種商譽毀損的危害結果的發生(意志因素),行為人的這種主觀故意性是明顯而確定的。出於過失而損害了他人的商譽,應以侵犯名譽權論處。
『捌』 6、企業的商譽屬於企業的( )。
企業的商譽屬於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並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商譽不屬於企業的無形資產。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可辨認性的標准包括: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
『玖』 上市公司商譽是什麼
這個是我們財務處理上逐步接受,並量化的一個子項。
公司在建立、經營過程中,逐步積累了商業信譽,形成了商譽。
上下游合作夥伴願意以更優惠的價格提供商品或勞務,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公司的商品或勞務;合作夥伴願意與公司建立更牢固的合作關系,願意在合作中共同分享經營成果。
這種氛圍的形成,就使得公司具有了超越剛剛創建的同等規模公司的優勢,將這種優勢進行量化,就是一個時點上的評估價值,它就是商譽。
商譽是變化的,需要根據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階段性評估。
商譽高的企業,在融資的規模、成本、方式上都能獲得更多優惠,得到發展的先機,占據更多優勢。
所以,商譽高的企業,更注意維護企業形象,注重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塑造企業良好形象。
上市公司商譽就是品牌溢價,有的是自身初始的,有的是中途收購的,都屬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在「注意力經濟」的當下,影響不遜於實物資產,維護好,運用好商譽已經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抓手。
『拾』 公司商譽被其他公司侵犯,可以有哪些司法救濟途徑法律依據是什麼謝謝!
第一 可以協商解決。
第二 可以向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對侵權人提版起民事訴訟權。關於侵犯商譽的具體表現,可以查找《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三 若侵犯商譽達到嚴重後果,可能構成刑事犯罪,你們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這是我國刑法對侵犯商譽犯罪行為的法定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