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事訴訟二審為終審
民事訴訟二審為終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1)民事糾紛二審判決擴展閱讀:
案例:
業主索賠被終審駁回
2018年11月23日07:30
2007年1月,西安市民王先生購買了西安北二環龍祥御苑小區的一套商品房,總價45萬多元。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開發商應在2007年7月30日前交房,在房屋交付使用後360日內為業主辦理房產證,但從交付至今開發商一直沒能給業主辦房產證。
去年7月,王先生委託父親起訴開發商陝西嘉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提出支付違約金152115元(違約金計算至2017年8月31日)、繼續辦理房產證、更換正規大修基金票據以及由開發商承擔訴訟費等4點訴訟請求。
開發商方面表示,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後360日內沒有為原告辦理房產證確實構成違約,應當支付違約金,但原告到2017年7月18日才提起訴訟,已超過訴訟時效,法院應駁回訴訟請求。
去年10月,法院一審判決開發商於判決生效30日內,將辦理房屋房地產權屬證書需要由開發商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駁回原告王先生其餘訴訟請求。當時,包括王先生在內一共38戶起訴了開發商。隨後,這些業主提起上訴。
今年3月,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但由於該項目未取得竣工驗收備案表,業主們仍未拿到房產證。目前,小區業主已經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判決
本案過了訴訟時效期
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在第十五條關於產權的登記中,對於開發商不能在交房後360日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要由出賣人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因出賣人原因導致買受人不能在期限內取得房產證的約定共有3條,第三條規定,出賣人從逾期之日起按日支付萬分之一的違約金。
一審法院認為,合同中約定,被告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後360日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要由被告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被告至今未履行,現原告要求被告履行該義務,應予支持。被告未能履行該義務並非原告造成,亦非不可抗力所致,因此被告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但是原告並無證據證實自被告違約之日起至其起訴前存在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被告以原告要求支付違約金的訴訟請求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提出抗辯,於法有據,予以採納。
根據一名張姓業主的判決書顯示,二審法院駁回違約賠償的理由同樣為,開發商違約至今已達十年之久,原告雖然提供證據證明其曾經向開發商主張過權利,但其提供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其在這十年裡一直間斷不停地向開發商主張權利,對其認為本案存在訴訟時效中斷的理由,不予採信。
『貳』 民事案件二審判決後多久會執行
從被執行人收到的二審判決書後,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兩年專內申請法院屬強制執行。民事二審判決何時生效?
我國法律對一審判決生效很明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為上訴期,過15日未上訴的判決就生效。而二審判決作為終審判決,並沒有上訴期,二審判決何時算生效沒有明文。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審結束後另定日期宣告判決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但司法實踐中,由於地域或時間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並不一定都專門安排開庭宣讀裁判文書,而是通知當事人領取判決書或送達當事人。這樣就會出現判決書上的日期與送達日期不同,當事人不能同時簽收判決書的情況。
『叄』 民事案件二審判決何時生效
我國法律對一審判決生效很明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為上訴期,過15日未上訴的判決就生效。而二審判決作為終審判決,並沒有上訴期,二審判決何時算生效沒有明文。只在民訴法中規定。
我國法律對一審判決生效很明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為上訴期,過15日未上訴的判決就生效。而二審判決作為終審判決,並沒有上訴期,二審判決何時算生效沒有明文。只在民訴法中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審結束後另定日期宣告判決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但司法實踐中,由於地域或時間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並不一定都專門安排開庭宣讀裁判文書,而是通知當事人領取判決書或送達當事人。這樣就會出現判決書上的日期與送達日期不同,當事人不能同時簽收判決書的情況。可這樣一來,生效日期按哪個算?
「法律沒有規定,雙方送達之日起生效,或者最後一個人送達之日起生效。就是因為沒有明文規定,就是出現了一個模糊點。」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吳冬律師說,這起案件因為種種巧合,觸到了現行法律的一個空白點。
目前我國的法律僅規定二審判決是生效判決,並沒有明確具體的生效時間。那麼在司法實踐中,主要有三種觀點:1、二審判決作出之日生效;2、二審判決宣判之日生效;3、二審判決送達之日生效。那麼,本案當中,湖北高院做出裁定,撤銷了二審判決,依據的就是第三種觀點,雖然也沒有錯,但由於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很容易引起糾紛。「應盡快出台司法解釋,對二審判決何時生效做出明確的規定,以避免此類的爭議。」
『肆』 一般民事糾紛,法院二審時終審判決嗎
我國是二審終審制,二審判決即為終審判決。
如果對二審不服,可以進行再審,但是申請再審,不會影響二審的執行。
『伍』 民事糾紛案件中,一審判決後,起訴到二審可作如何′判決
民事糾紛,到二審訴訟,法院可以判決維持原判,對一審改判。
除判決外,還可以裁定發回一審法院重審,裁定駁回一審原告的起訴。
如果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還可以調解結案,不需要法院判決。
『陸』 民事糾紛二審會當庭宣判嗎
如果僅是對刑事處罰不服的上訴案,或者是單純的民事糾紛,一般都是會當庭宣判的。但若是其中還涉及到民事賠償糾紛的,如果當庭能達成調解的也可以當庭就刑事案宣判。對於民事賠償不能達成調解需要判決的,則往往會另行宣判,而本來可以當庭宣判的刑事判決也會因此不當庭宣判。
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於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於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於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並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並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採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於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並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民事糾紛二審判決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後,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二)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柒』 民事案件二審終審判決,怎麼申請強制執行
到生效判決法院的執行庭申請執行。必須是是判決生效後。
判決書中一般會寫明逾期不支付所要支付的滯納金計算方法。
『捌』 民事訴訟不服二審判決
不是一回事,申訴和再審主要區別如下:
1、當事人的不同,申請再審的主體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再審申請的主體嚴格限制為原審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無權提起再審申請。而申訴不受上述法定情形的限制。
2、訴訟對象的同,申請再審的對象是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與裁定,以及違反自願原則或者內容違法的調解書。而申訴則不受這一限制,申訴既可以針對未生效的法律文書,也可以針對已生效的法律文書。此外,申訴還可以針對一些違法行為等。
3、訴訟期限的不同,申請再審的期限是法律文書生效後的2年內,超過2年,則喪失了申請再審權。而申訴則沒有時間限制。
4、辦理法院的不同,再審申請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即向原審法院或者該原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提起。而申訴則可以向任何一個法院提出,此外,還可以向檢察院、人民代表大會以及新聞機關提出。
5、法定情形條件的不同,申請再審需符合法定情形,這一法定情形因法律文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具備以下情形:
(1)有新的證據,足以**原判決、裁定的。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第44條的規定,這里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2)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錯誤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4)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
(5)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對調解書的申請再審,只有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才可以申請再審。而申訴不受上述法定情形的限制。
『玖』 民事訴訟法中二審程序有那些判決
你好,根據《民訴法》規定:
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拾』 如果對民事案件不服二審判決應該怎麼辦
還可以提起上訴,向上級法院進行上訴,等待上級法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