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當今的醫患關系
患者是弱者
② 為什麼中國的醫患糾紛如此嚴重,一個故事
因為我國對醫療領域的監督非常不力。
醫療領域亂象叢生,無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所以,上演了一場又一場「醫患鬧劇」。
③ 當發生醫患糾紛時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引起醫患糾紛場面混亂,首要任務是穩定糾紛現場。接下來就要內了解患方訴求、容分析糾紛原因,而更重要是分析此起醫患糾紛中醫院存在不足。在以上基礎上,形成處理糾紛方案,包括解釋、協商理賠、第三方調節、引導患方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等。如果通過分析此起醫患糾紛,醫院確實存在不足,應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強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④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怎樣避免醫患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版,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權,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⑤ 衛生局如何應對處置群體惡性醫鬧事件
近年來,一些不法人員受雇於醫療糾紛的患者方,採取在醫院設靈堂、打砸財物、設置障礙等手段阻擋患者就醫或毆打醫務人員等,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並以此作為謀生的手段,他們被稱為醫鬧。醫鬧以醫療糾紛為引線,以鬧事為手段,以牟利為目的,破壞了醫患雙方溝通的規則。因此,有效地治理醫鬧,建立正常的醫療糾紛處理長效機制刻不容緩。
分清不同醫鬧的性質
醫鬧問題的解決涉及到公安、司法、信訪、維穩、衛生等多個部門,單靠衛生部門的力量顯然無力進行有效治理。再加上不少醫院認為此類問題是「家醜」,對外不忍言、不敢言、不願言,往往採取花錢買平安的方式解決,結果猶如「抱薪救火」。
經過對近幾年醫療糾紛案件的統計分析,山東省高密市發現該類案件有以下幾個新特點:一是態勢多發,2010年以來全市共發生醫療糾紛15起,演變為嚴重擾亂醫院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3起;二是背景復雜,不少案件可以確定有專業醫鬧的直接參與,模糊了患者家屬本身的訴求;三是容易升級,少數患者抱著「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心理,易演變為群體性突發事件;四是比例傾斜,在鑒定為醫療事故的案例數量並未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數量反而在一段時間內明顯增加,一定程度反映出非診療護理因素對其產生了影響。
針對這些情況,高密市提出對醫鬧實施「黨政主導、部門聯動、分級響應、責任追究」的應對策略,探索處理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
設置醫鬧分級響應機制
不同醫鬧所產生和形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對其的處理方式也要區別對待。該市領導小組在接到醫療糾紛及其引發的突發性事件報告後,根據事件規模及程度,將其分為3級,按級響應處置。響應部門分為現場處置、宣傳處置、鑒定處置、訴訟處置、信訪穩定5個小組,按部門職責分工做好穩控工作。
Ⅲ級,為一般事件,參與人數在8人以下。響應部門為醫療機構所在地的派出所、市衛生局及其他相關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派專人任總指揮,根據事件需要和事態發展,組織協調各部門按職責參與現場處置。
Ⅱ級,為較大事件,參與人數8~15人。有損壞醫療機構財產或危及到人身安全的行為,且醫療機構不能控制局面。響應部門為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及其他相關成員單位。領導小組派專人任總指揮,根據事件需要和事態發展,組織協調各部門按職責參與現場處置。
Ⅰ級,為重大事件,參與人數15人以上。表現為聚眾占據醫療機構醫療或辦公場所,在醫療機構內尋釁滋事;發生打、砸、搶、燒等嚴重違法行為的;侮辱、威脅、恐嚇、圍攻、毆打醫務人員或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在醫療機構內外掛橫幅、設靈堂、燒紙錢、擺花圈、貼標語、發傳單,影響正常診療秩序的等。響應部門為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及其他相關成員單位。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任總指揮,根據事件需要和事態發展,組織、協調各部門按職責參與現場處置。
醫鬧治理須各部門齊出動
治理醫鬧,各方面的協同作戰是十分必要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醫療糾紛處置工作預案,組織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衛生工作的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擔任,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維穩辦、市衛生局、市信訪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衛生局也制定了相應的《衛生系統內部醫療糾紛處置預案》,引導醫患雙方通過協商解決、行政調解、第三方調解、醫學鑒定、法律訴訟等途徑來化解糾紛。
為了保證相關部門步調一致,對各級職責進行了明確分工,尤其對一些細節性的問題規定詳細,編織起了細密的管理網路。領導小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響應」的原則,負責醫療糾紛及其引發的突發性事件處置的統一指揮、組織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即市衛生局負責受理醫療糾紛的處置和辦理領導小組日常具體事務,制定維護社會穩定、共建平安和諧醫療環境的工作計劃、工作方案並組織實施。各鄉鎮街道也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設立本級處置醫療糾紛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醫療糾紛的處理工作。
為保障系統健康高效運行,該市制訂配套文件為各有關部門設立了督促工作的「軍令狀」。文件規定,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醫療機構出現失職行為,將嚴肅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主要包括:未建立預防和處置醫療糾紛及其引發的突發性事件工作機制的;發生醫療糾紛後,不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工作,互相推諉,在工作中態度生硬、作風漂浮、措施不力的;發生突發性事件後,不及時處置,導致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受到嚴重干擾的;醫療機構及周邊職業醫鬧人員和黑惡勢力猖獗,長期未受到嚴厲打擊的等等。
⑥ 面對醫患糾紛怎麼處理
醫患糾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卻又必須冷靜面對的問題,如何應對醫患糾紛已成為當前醫院(個體醫生)與患者雙方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
明確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
在談到醫患糾紛的處理時,認為醫患雙方對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及應履行的義務並不十分清楚,也是引發醫患糾紛的深層原因。因此,醫患雙方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不僅是預防和減少醫患糾紛的重要措施,也是確認醫患雙方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的主要依據。任何一方的權利受到侵害時,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義務的不履行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免除或減輕對方的民事賠償責任。
醫院的權利主要包括治療權(疾病檢查權、自主診斷權、醫學處方權);醫學研究權;醫護人員的人權尊嚴權等。醫院的義務主要有九個方面:依法開業及執業的義務;依法或依照雙方約定提供醫療服務的義務;對社會及患者的忠實誠信義務;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病情、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告知義務;醫療轉診義務。對不能治療的疾病,應及時建議患者轉院治療;報告義務。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等情況時,應依法向衛生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職業道德方面的義務,如診療最優化,用葯適量,手術合理,治療方案最佳,使患者痛苦最小,醫療費用最低等。
患者作為醫患關系中的弱勢一方,更需明確了解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胡法官介紹說,根據我國憲法、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衛生部的一些部門規章、醫療操作規范等有關規定,患者的權利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權;人格權(隱私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財產權;公平醫療權;自主就醫權(包括選擇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知情與同意權。患者對疾病的病情、治療措施、醫護人員的情況等享有知情權,而醫院採取的治療行為應事先徵得患者或其家屬的同意之後方可進行;醫療文件的查閱權、復印權;監督權;索賠權;請求迴避權。對可能影響公正、公平醫療事故鑒定的組成人員,有權提出迴避。同時,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和履行如下義務:一是遵守醫療的各項規章制度,接受醫院的相應管理;二是尊重
醫務人員的人格及工作;三是積極配合醫療服務,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四是接受強制治療義務。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時,應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主動接受強制性治療;五是交納醫療費用的義務;六是防止擴大損害結果發生的義務。發生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後,患者應採取積極措施,避免損害結果的擴大,否則患者的擴大損失部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如何應對醫患糾紛?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一是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二是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醫患雙方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應注意哪些事項時,首先患者在起訴時應注意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按照民法通則第136條第二款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患者應當在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起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出訴訟時效後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法院會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判。第二,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若干規定的規定,醫患糾紛的證據責任分配是責任倒置,具體而言,患者在起訴時應提交在醫院就診治療、遭受損失的事實及具體數額等相關證據材料,而醫院需承擔證明自己在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存在過錯或過失的充分證據,否則,醫院就需承擔對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三,應選擇最恰當的法律、法規及有針對性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和保護自己的權利。這是因為同一醫患糾紛可能發生法律競合的問題,但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其法律責任可能有較大區別,關鍵是看哪一部法律、法規,哪一具體法律條款對自己更有利。訴訟中應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舉證、質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療人身侵權損害賠償的標准與范圍
醫療人身侵權損害的賠償標准有兩種:一種是醫療事故條例規定的賠償標准,但此規定只適用於構成醫療事故的醫患糾紛;第二種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及人身損害精神損害賠償等相關司法解釋所規定的賠償標准,適用於醫療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權損害賠償案件。
具體賠償范圍: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此外,受害者還可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規對精神損害賠償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對於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和醫療費用不足、被撫養人生活費確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還可以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訴。
⑦ 醫患糾紛該如何更好的處理
首先,我覺得是換位思考的問題。
對於醫生來說,一天需要看很多的病人,如果對待每一個都很熱情,那不得累死了?但是站在病人的角度來看,醫生你對我這么冷漠,我花錢看病,怎麼受到的待遇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認真論起道理來,醫生和患者誰都沒有錯。醫生沒有罵病人,病人也沒有罵醫生,但是一個轉身,病人就默默投訴了這位醫生。
誰知這位家屬並不知道急診也是屬於門診的一部分,所有的檢查費用是不能報銷的,結果在醫院大吵大鬧。坐診的醫生說已經跟家屬說過了,家屬說沒有,各執一詞,吵的不可開交。
這就是因為醫生跟病人家屬沒有做好充分的溝通工作。
⑧ 做為一名醫務人員遇到醫療糾紛該咋辦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版務職權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