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首次北伐的劉裕,功虧一簣是因為哪些因素造成的
在之前講劉裕的這篇文章《鐵血梟雄劉裕,猛人是這樣從底層逆襲的》里,我們講了劉裕的發家史,他如何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普通人,通過一次次紮根現實的選擇,封侯拜相走向人生的高光時刻。
那篇文章看完之後,很多人表示戛然而止、意猶未盡。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講劉裕。
劉裕打敗桓玄,扶持晉安帝復辟成功之後,成為了東晉實際上最大的權臣,被封為豫章郡公。
在此之後,劉裕先是和政敵劉毅進行了一番政治角逐,勝出後鞏固了自身的權力。
然後他又准備發兵益州(漢武帝設置的十三州之一,其最大范圍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親自去討伐叛亂的成都王譙縱。但是兵馬還未起行,北邊就傳來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國時期慕容氏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統治范圍包括今山東及江蘇的一部分)大軍攻入淮北的消息。
劉裕無奈,只得放棄發兵益州的計劃,先轉過身去對付南燕。
如果後秦的援軍不來,則廣固城必然會失陷。如果明知一定會失敗,沒有人會有堅持到底的信心。
因此,對於廣固城內的士兵而言,支撐信心的希望沒有了,他們的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劉裕派張綱與城內士兵對話,其本質上就叫做欲殺其人,先誅其心。
上文提到,慕容超曾兩次派使者向後秦求救,那後秦為何不救呢?
原因是此時的後秦正在和赫連勃勃(胡夏開國王,匈奴人)開戰,所以既無心也無力支援慕容超。
雖然實際上無力支援南燕慕容超,但後秦卻派遣了一個豪華使團來劉裕處,聲稱劉裕如果不立刻撤兵,後秦的十萬鐵騎轉眼間就會殺到。
後秦使了一招詐棋,希望能夠用這個豪華使團空手套白狼,使劉裕退兵,保住自己戰略緩沖地南燕。
但勢如破竹的劉裕並沒有被唬住,他憤怒地對後秦使者說,你們回去告訴姚興,他如果想要送死,就讓他快點來。
B. 劉裕是怎樣壯大自己勢力的
晉太元八年(383年),劉裕二十歲。這一年爆發了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苻秦的失敗,使他失去了實現統一的條件,北方更陷於大分裂的局面。東晉政權雖說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由於東晉統治者司馬氏重用奸佞,罷黜賢良,綱紀鬆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不圖恢復,只是依靠殘酷剝削人民過著極度糜爛腐朽的生活。而以王、謝、庾、桓四大家族為代表的世族勢力,彼此間在持續不斷地進行尖銳復雜斗爭的同時,也殘酷壓榨剝削勞動人民,這就使人民的生活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有壓迫就有反抗,隆安三年(399年),世子司馬元顯調發東土各郡免奴為客的人移置京師當兵,引起騷亂,民怨沸騰。以此為導火線,前一年被司馬道子殺的五斗米道道首孫泰的侄兒孫恩於海島起兵。東方八郡響應,不到十天,有眾數十萬人,攻破上虞(今浙江紹興市上虞區),殺其縣令,陷會稽(今浙江紹興),殺內史王凝之。一時朝野震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孫恩起義。晉朝派謝琰(謝安子)和劉牢之出兵鎮壓孫恩,而劉裕這時正在劉牢之軍中做下級軍官,亦即隨軍出征。部隊進入吳地,劉牢之派劉裕帶領數十人去偵察義軍情況,忽然遭遇到數千義軍,雙方開戰,劉裕的人馬大多戰死,而他一人手執長刀兇猛奮殺,又得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率隊援助,大敗義軍,孫恩逃還入海。
這次戰斗的勝利,為劉裕贏得了聲譽。
次年,孫恩率義軍再入會稽,殺死謝琰。劉牢之再次東征,派劉裕戍守句章(今浙江慈溪境)城。因為劉裕膽大善戰,作戰時總在兵士前面沖鋒陷陣,接連取勝,義軍不得不退還到浹口(今浙江甬江口處)。晉朝鎮壓義軍的東征隊伍紀律鬆弛,搶掠燒殺,乃至達到郡縣城中不見人跡的程度,百姓們十分痛恨。而劉裕卻治軍整肅,法令嚴明,所以不像其他晉軍那樣遭到反對。
隆安五年(401年)三月,孫恩北攻海鹽(今浙江海鹽),劉裕趕到,在海鹽的故治築城拒守,孫恩攻城不下,將領姚盛犧牲。但劉裕兵少難守,就倒下旗幟,藏起兵眾,讓老弱者登城。義軍問他們劉裕在哪兒,詭稱已經撤走。義軍受騙入城,劉裕突然出擊,義軍大敗。接著在丹徒又打敗孫恩。八月,因討義軍有功,升任劉裕為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太守,在郁洲(今連雲港市雲台山一帶,當時為海中島,清時海岸擴展,才與大陸相連)又破義軍。十一月,劉裕追擊孫恩到滬瀆(上海市)、海鹽,孫恩大敗,立腳不住,從浹口直逃到海上。
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在進攻臨海(今浙江臨海)失利後,投海而死。余眾數千人推舉他的妹夫盧循繼續帶領義軍。晉太尉桓玄看武力鎮壓未能徹底消滅義軍,又使出軟的招降一招,任盧循為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雖然從斗爭策略考慮,盧循接受了這項任命,但並未真正歸順朝廷,義軍的軍事政治活動,一天也未停止。正因如此,不到兩個月,在盧循從臨海進入東陽(今浙江金華)的時候,桓玄就派當時任撫軍中兵參軍的劉裕出兵去攻打。盧循兵力不及,只得又退回永嘉。第二年正月,盧循的姐夫、義軍將領徐道覆攻東陽,再次被劉裕打敗。八月,劉裕攻破永嘉,盧循敗走,被追至晉安(今福建福州),盧循浮海南逃。
元興三年(404年),盧循攻克廣州,自己執行州的政事,號稱平南將軍。
第二年,向晉遣使納貢。而晉也因一時派不出軍隊去征討,於四月任盧循為廣州刺史。盧循專門給劉裕送去益智粽,劉裕還贈他贖命湯,並有書信往還。
義熙六年(410年),盧循趁劉裕率軍北伐江南空虛之際,攻湘中諸郡。三月攻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江州刺史何無忌戰敗而死,義軍又大破劉毅軍。當時盧循連戰克捷,士氣很盛,十餘萬之眾,舟車百里不絕。這時劉裕趕回,盧循義軍徑取劉裕。劉裕北伐戰久,疲憊之師且多創病,建康守兵才只數千。朝野震懼。劉裕全面分析了雙方情況,確定了固守不輕出戰的方針。而盧循多疑少決,不聽徐道覆自新亭(今南京市西南)焚舟而上、數道攻劉裕的正確建議,採取按兵等待的方法,持久無功,只好回兵尋陽(今江西九江市西)。劉裕遣眾追擊。
八月,劉裕總結以往作戰經驗,大治水軍,派孫處由水路直取番禺(時廣州州城)。盧循兵眾根本未預料到海道防禦問題,突然遭到來自海上的進攻,盧循兵大敗。廣州既陷,盧循親黨盡數被殺。十二月,劉裕進軍大雷(今安徽望江),對盧循戰艦以強弩勁射,迫其西泊,先埋伏西岸兵眾悉以火攻,盧循兵大敗。
劉裕追擊至左里(鄱陽湖口),盧循獨舟而逃,死萬餘人。劉裕才班師返回建康。義熙七年(411年)六月,盧循兵敗龍編(今越南民主共和國慈山、仙游地區),投水而死。孫恩、盧循的起義,因為孫、盧本人就是北方的失勢大族,起義過程中,從斗爭策略考慮,曾接受過晉的任命並向晉稱臣納貢,加以又利用過五斗米道的宗教為號召組織起義的手段,所以有人對孫、盧的起義性質,特別是盧循起義的性質提出質疑。乃至認為劉裕與孫、盧之戰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但只要考察一下在這次持續十幾年、遍及南方主要地區的大起義的整個斗爭過程,義軍絕大多數參加者的成分(農民與溪奴、佃客)及其斗爭始終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狠狠打擊了朝廷及世族勢力的殘酷剝削壓迫,就可以認定其農民起義的性質。而作為失勢大族逐漸步入寒門地主的劉裕,雖然在血腥鎮壓這次起義中壯大了他的軍事實力,為他以後的廢晉自立奠定了基礎,但通過此次起義的始末,他不能不認識到,當人民被剝削壓榨到忍無可忍的地步的時候,就會起而反抗的真理;在長期血與火的戰斗中,他也不能不親身體會到一旦走上武裝反抗道路的人民力量的強大。在他建宋以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對人民採取讓步政策,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這一角度來看,就是後來出現的社會生產繁盛、人民生活安定的「元嘉之治」,也不能不說是孫、盧起義的積極成果。
C. 楚元王劉交到宋武帝劉裕之間的世系
劉裕 劉裕(363.4.16—422.6.26),字德輿,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並詳細記載了他家族顯赫的世系表:「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強,辟強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厘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某,某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旭孫生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裡,官至武原令。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是為皇考。」不過這裡面的可信程度尚待考證。 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生於興寧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時,其母即死,其父劉翹因家境貧寒,便想將劉裕拋棄。與劉裕同郡的劉懷敬之母,是劉裕的從母,當時生劉懷敬尚未滿月,聞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劉翹,「斷懷敬乳而乳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一》)。 劉裕長大後,「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不事廉隅小節」(《南史·武帝本紀》),對繼母也孝謹稱著(其繼母生有二子,為劉道規、劉道憐)。但僅識文字,以賣履為業。因為劉裕喜歡賭博,所以被鄰居們看不起。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竟當上了開國皇帝,所以有人將此稱為「寒人掌權」。 劉裕初為冠軍將軍孫無終司馬。在淝水之戰後,東晉外部威脅暫時消除,孝武帝滿足偏安局面,攝政的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政刑謬亂,朝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朝政腐敗,不斷爆發流血斗爭。浙東地區賦役苛重。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孫泰,企圖利用傳道聚眾反抗東晉朝廷,被司馬道子誘殺。其侄孫恩逃入海島翁州(今浙江舟山群島),聚眾百餘人,伺機復仇。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孫恩乘朝廷強征「樂屬」(晉廷征調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以充兵役),引起浙東社會騷亂之機,登陸攻克上虞(今屬浙江),襲會稽(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參見孫恩起義)。十一月,俘殺會稽內史王凝之,自稱征東將軍。一時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等八郡(今江蘇、浙江境)紛起響應,旬日之間,義軍發展至數十萬。 晉廷急命衛將軍謝琰、輔國將軍劉牢之率領北府兵前往鎮壓。時劉裕在劉牢之手下參府軍事,也隨軍參戰。十二月,劉牢之至吳,義軍緣道屯結,劉牢之命劉裕率數十人偵察義軍的行動,正遇義軍數千人。劉裕「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者甚眾」(《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一》)。劉牢之之子劉敬宣見劉裕久去不返,怕被義軍所困,便率兵尋找。卻見劉裕一人驅逐數千名義軍,眾人嘆息不已,劉敬宣遂率軍出擊,大破義軍,斬獲千餘人,又乘勝追擊,義軍兵敗,孫恩退回海島。 劉裕在其軍事生涯的第一次作戰中,便以勇猛的精神,以少勝多,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也在軍事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筆。 孫恩敗退海島後,東晉統治者仍不放心,怕其東山再起,於是任命謝琰為會稽內史都督五郡軍事,率徐州部眾,鎮守東土。謝琰是東晉著名大族,孝武帝馬司曜時宰相謝安之子。淝水之戰中,和其從兄謝玄一起立下大功,被封為望蔡公。朝廷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誰知謝琰「及至郡,無綏撫之能,而不為武備」(《晉書·謝安傳》)。將帥們都進諫說「強賊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揚仁風,開其自新之路」(《晉書·謝安傳》)。謝琰卻頗不以為然,他認為:「苻堅百萬,尚送死淮南,況孫恩奔衄歸海,何能復出,若其復至,正是天不養國賊,令速就戮耳」(《晉書·謝安傳》)。眾人見他執意不聽,也就不再進言了。 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孫恩從浹口(今浙江鎮海東南甬江河口)登陸,攻克餘姚(今屬浙江)、上虞,進而進攻邢浦(今浙江紹興東)、會稽,轉攻臨海,與晉軍激戰,衛將軍謝琰被部下張猛殺死。謝琰的失敗意味著東晉士族已無力控制局面。從此,北府兵權盡入劉牢之、劉裕等人的手中。十一月,晉寧朔將軍高雅之大敗,孫恩軍追擊至山陰。東晉朝廷大震,再命劉牢之統率北府兵、都督浙東五郡兵對義軍反撲。孫恩為避其鋒芒,再退入海島。劉牢之屯上虞,派劉裕守句章城。 句章城小,士兵只有數百人。作戰中,劉裕常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當時晉軍軍紀律混亂,士卒暴掠,甚為百姓所苦。只有劉裕常身的部隊號令明整,所到之處,甚得百姓擁護。 劉裕此時已受到劉牢之的賞識。隆安五年(401年)二月,孫恩第三次率義軍自浹口(今浙江鎮海東南甬江入海口處)登陸,攻句章(今浙江寧波南鄞江南岸),不克。劉牢之率晉軍反擊,孫恩退走入海。 三月,孫恩攻海鹽(今屬浙江)。劉裕追而拒之,在海鹽舊治築城。孫恩來攻,城內兵力甚弱,劉裕乃選敢死之士數百人,脫甲胄,執短兵,擊鼓而出。義軍一時沒有戒備,又不知劉裕真實意圖,士氣被奪,皆棄甲而逃,義軍將領姚盛被斬。劉裕雖屢破義軍,但仍是眾寡不敵。為此,劉裕於一天深夜令部下偃旗匿眾,裝出撤離的態式。翌日清晨,先讓老弱病殘者登城上鎮守。義軍不知劉裕底細,便向劉裕部下打聽劉裕情況。
部下故意回答說:「夜已走矣」(《宋書·武帝本紀》)。義軍輕信其言,爭相入城。劉裕趁其無備,率軍奮戰,義軍大敗。孫恩知城不可破,乃向滬瀆進軍。劉裕遂棄城而追。 海鹽令鮑陋遣其子鮑嗣之率吳兵1000,請為前鋒。劉裕說:「賊兵甚精,吳人不習戰。若前驅失利,必敗我軍,可在後為聲援」(《宋書·武帝本紀》)。但鮑嗣之未納其言。是夜,劉裕多設伏兵,兼置旗鼓,但由於兵力不足,所以每處不過數人。翌日,義軍萬餘人與鮑嗣之部交戰,劉裕率伏兵盡出,舉旗鳴鼓,虛張聲勢。義軍以為四面皆有伏兵,遂退軍。鮑嗣之趁勢追趕,戰死。劉裕且戰且退,義軍兵盛,劉裕部死傷將盡,至伏兵處,劉裕令部下脫取死人的衣服,以示閑暇。義軍見劉裕忽然停止不前,懷疑仍有伏兵,不敢進攻。劉裕趁義軍遲疑之際,大呼而戰,氣色甚猛。義軍以為中計,引軍而退,劉裕則率軍徐徐而歸。 五月,孫恩攻克滬瀆,殺守將吳國內史袁崧,斬4000人。是月,劉裕於婁縣破義軍。六月,乘勝沿長江而上,襲取丹徒,擁眾10餘萬,樓船千餘艘,軍容極盛。時晉廷兵力空虛,內外戒嚴,急調兵遣將防衛京師。劉牢之自山陰引兵攻打義軍,但未至而義軍已過山陰,便令劉裕自海鹽馳援京師。時劉裕部不滿千人,倍道兼行,與義軍一起進抵丹徒。劉裕部兵少且疲,而丹徒守軍也沒有鬥志。孫恩指揮數萬義軍搶占鎮江之蒜山,劉裕率領所部奔擊,大破之,投崖赴水死者甚眾。孫恩失利,退至船上,欲恃其兵眾,整兵直攻建康。晉後將軍司馬元顯率軍拒戰,屢被打敗。義軍因戰船高大,逆行慢,數日才進至白石壘(今南京市西),貽誤了戰機。劉牢之等得以率軍尾追而來。孫恩遂放棄攻建康,分兵襲取北岸之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殺3000人。孫恩率主力北取郁洲(今江蘇連雲港市東雲台山,當時隔江在海中),晉將高雅之被擒。 八月,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率水軍追孫恩至郁洲,二軍激戰,孫恩又失利,損傷慘重,被迫沿海南撤。十一月,劉裕追孫恩至滬瀆、海鹽,又破之,斬俘以萬數,孫恩只得第四次撤回海島。東晉下令嚴密封鎖沿海,加強守備。義軍給養不繼,發生飢饉和災疫,死者大半,元氣大傷。為擺脫困境和繼續發展,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再率義軍登陸攻臨海(今浙江臨海東南章安鎮),被臨海太守辛景率軍擊潰,死亡慘重,孫恩恐被俘,投海自盡。余部數千人在孫恩妹夫盧循率領下繼續堅持抗晉斗爭。 早在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至四年春,桓玄出兵襲占江陵(今屬湖北),此後勢力大增。桓玄是東晉權臣桓溫之子。桓溫一生跋扈,位極人臣。桓玄長大後,也「常負其才地,以雄豪自處,眾咸憚之」(《晉書·桓玄傳》)。因為朝廷忌恨桓家勢力過大,故一直疑而未用。桓玄二十三歲時,才拜為太子洗馬。太元末年,出補義興太守。為此桓玄常有鬱郁不得志之感。有一次,他登上高處感嘆道:「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於是棄官而去。後來在東晉統治集團的內部斗爭中,桓玄逐漸嶄露頭角,地位日趨顯赫。他都督荊、襄、雍、秦、梁、益、寧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後桓玄又上疏固爭江州,於是都督八州及楊豫八郡,復領江州刺史。這以後,桓玄「樹用腹心,兵馬日盛」(《晉書·桓玄傳》)。孫恩起義後,桓玄又想借討伐之機,趁機擴展自己的勢力,於是屢次上疏求討孫恩。朝廷看出他有野心,「詔輒不許」。後來孫恩逼近建康,桓玄又「建牙聚眾,外托勤王,實欲觀釁」(《晉書·桓玄傳》)。他乘機控制了長江上游大部地區,而東晉朝廷轄地卻不出三吳,桓玄「斷江路,商旅遂絕。於是公私匱乏,士卒唯粰橡。」(《晉書·簡文三子傳》)至此,桓玄開始自命不凡,「自謂三分有二,知勢適所歸,屢上禎祥以為己瑞」(《晉書·桓玄傳》)。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晉廷下詔討伐桓玄,以司馬元顯為征討大都督,以劉牢之作前鋒都督、征西將軍,領江州事。二月,司馬元顯畏桓玄,不敢發兵。桓玄兵抵姑孰(今安徽當塗),遣部將馮該等攻歷陽(今安徽和縣),東晉襄城太守司馬休之堅守城池。桓玄軍截斷洞浦(即洞口,今安徽和縣南),焚燒豫州(治歷陽)守軍的舟艦。武都太守楊秋駐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叛降桓玄,司馬休之軍潰敗。豫州刺史司馬尚之被俘。劉牢之進駐溧洲(今南京西南長江中)。 時劉裕為劉牢之參軍,請求攻打桓玄,劉牢之未許。時桓玄派其族舅何穆來見劉牢之,勸他投降桓玄。劉牢之長於用兵,短於謀略,認為桓玄少有雄名,依仗全楚之眾,恐怕難以制服他。又考慮到如果平定桓玄,那將功蓋天下,必定不能為元顯所容,便派使者去和桓玄交往。劉裕和其外甥何無忌苦勸諫,劉牢之皆不聽。劉敬宣相勸也無用。三月,劉牢之遣劉敬宣至桓玄處請降。不久,桓玄進至新亭(今南京市南),司馬元顯棄船退入建康(今南京)城中,後列陣於宣陽門外,但由於軍心已亂,不戰自潰。桓玄進入建康擒司馬元顯。司馬尚之及司馬元顯均被殺,桓玄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桓玄以劉牢之為征東將軍、會稽太守,劉牢之這才感覺不妙,對劉裕說:「便奪我兵,禍其至矣。今當北就高雅於廣陵舉事,卿能從我去乎?」劉裕回答:「將軍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軍人情,都已去矣,廣陵豈可得至邪!諱當反復還京口耳」(《宋書·武帝本紀》)。
此時,何無忌問計於劉裕:「我將何之?」劉裕說:「鎮北去必不免,卿可隨我還京口。桓玄必能守節北面,我當與卿事之。不然,與卿圖之。今方是玄矯情任算之日,必將用我輩也」(《宋書·武帝本紀》)。不久劉牢之自縊而死,桓玄下令斫棺斬屍,暴屍於市。等到後來劉裕建議,追理劉牢之,才復其本官。劉裕被任命為中兵參軍,其餘如故。 自孫恩死後,其妹夫盧循率義軍余部數千人繼續堅持斗爭(參見盧循起義)。桓玄攻進建康執掌東晉朝權後,為安撫浙東,以盧循為永嘉太守。盧循表面受令,卻暗自擴展勢力。 五月,盧循率義軍自臨海西上攻東陽。東陽為浙江(今富春江)上游軍事重鎮和富庶地區。浙東屢經戰亂,經濟殘破,三吳大飢,戶口減半。劉裕率部將其擊退。 元興二年(403年)正月,盧循遣司馬徐道覆率部再攻東陽。二月,劉裕(時為建武將軍)又將其擊破,斬其將張士道。六月,劉裕被任為彭城內史,日益受到朝廷的重視。八月,盧循率義軍南下攻永嘉(今浙江溫州),劉裕尾隨而至,雙方展開激戰,義軍兵敗。永嘉之戰,是盧循義軍企圖在東晉腹地建立根據地的最後一戰,失利後,不得不南下實行戰略轉移,在番禺(今廣州市)建立義軍的基地。 當時桓玄為楚王,准備篡位。何無忌便勸劉裕於山陰起兵,征討桓玄。劉裕問計於孔靖,孔靖說:「山陰去都道遠,舉事難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於京口圖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三》)。劉裕納其言。 由於忌憚劉裕,桓玄便於九月派其從兄衛將軍桓謙試探劉裕,桓謙屏退眾人,問劉裕:「楚王勛德隆重,四海歸懷。朝廷之情,咸謂宜有揖讓,卿意以為何如?」劉裕假從其言,回答說:「楚王,宣武之子,勛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桓謙聞後大喜道:「卿謂可爾,便當是真可爾」(《宋書·武帝本紀》)。 十二月,桓玄逼晉安帝司馬德宗讓位於己,國號楚。桓玄稱帝後,「禍難屢構,干戈不戢,百姓厭之,思歸一統」(《晉書·桓玄傳》)。劉裕看清了局勢,與劉毅、何無忌等共謀反桓之事。從此,拉開了平定桓玄之亂的序幕。 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隨徐、兗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見到劉裕,對司徒王謐說:「昨見劉裕,風骨不恆,蓋人傑也。」每次遊玩集會,都對劉裕態度優禮有加,贈賜甚厚。桓玄妻劉氏有智鑒,對桓玄說:「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宜蚤為其所。」桓玄說:「我方欲平盪中原,非劉裕莫可付以大事。關隴平定,然後當別議之耳。」於是下詔說:「劉裕以寡制眾,屢摧妖鋒,泛海窮追,十殄其八。諸將力戰,多被重創。自元帥以下至於將士,並宜論賞,以敘勛烈」(《宋書·武帝本紀》)。桓玄以為用這種懷柔政策可以打消劉裕的不滿情緒,但劉裕卻暗中作了大量准備工作,加緊了起兵的步伐。 不久,劉裕以舊傷復發為由,與何無忌同船而回,密謀興復晉室。於是劉裕與其弟劉道規、何無忌、沛郡人劉毅、平昌人孟昶、任城人魏詠之、高平人檀憑之、琅邪人諸葛長民、太原人王元德、隴西人辛扈興、東莞人童厚之等共同謀劃起兵。時桓修弟桓弘為征虜將軍、青州刺史,鎮守廣陵,劉道規為桓弘中兵參軍,孟昶為主簿。劉裕暗中派劉毅至江北,起兵後與二人共殺桓弘;諸葛長民為豫州刺史刁逵左軍府參軍,劉裕令其殺刁逵,占據歷陽;王元德、辛扈興和童厚之則在京城活動,以為內應。 是月,劉裕以游獵為由,與何無忌等人相聚,共有百餘人。第二天清晨,京口(今江蘇鎮江)城開,劉裕與何無忌等襲殺桓修。劉毅與孟昶等人於廣陵(今江蘇揚州市)攻殺桓弘。劉裕被推為盟主。傳檄文於京城:「夫治亂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聖明。自我大晉,陽九屢構。隆安以來,難結皇室。忠臣碎於虎口,貞良弊於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難,凶力繁興,逾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淪,七廟毀墜。夏後之罹浞、豷,有漢之遭莽、卓,方之於玄,未足為喻。自玄篡逆,於今歷年,亢旱彌時,民無生氣。加以士庶疲於轉輸,文武困於造築,父子乖離,室家分散,豈唯《大東》有杼軸之悲,《摽梅》有傾筐之怨而已哉!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諱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啟處者也。是故夕寐宵興,援獎忠烈,潛構崎嶇,險過履虎。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詠之、寧遠將軍劉道規、龍驤將軍劉籓、振威將軍檀憑之等,忠烈斷金,精貫白日,荷戈奮袂,志在畢命。益州刺史毛璩,萬里齊契,掃定荊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宮於尋陽。鎮北參軍王元德等,並率部曲,保據石頭。揚武將軍諸葛長民,收集義士,已據歷陽。征虜參軍庾賾之等,潛相連結,以為內應。同力協規,所在蜂起,即日斬偽徐州刺史安城王修、青州刺史弘首。義眾既集,文武爭先,咸謂不有一統,則事無以輯。諱辭不獲已,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力,翦馘逋逆,盪清京輦。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荷爵寵,而並俯眉猾豎,自效莫由,顧瞻周道,寧不弔乎!今日之舉,良其會也。諱以虛薄,才非古人,接勢於已替之機,受任於既頹之運。丹誠未宣,感慨憤躍,望霄漢以永懷,眄山川以增厲。授檄之日,神馳賊廷」(《宋書·武帝本紀》)。
還有見
http://tieba..com/f?kz=193855217
D. 南北朝劉裕
劉裕的老婆:
1、 臧愛親。劉裕的結發之妻,正室,後追封豫章公夫人、敬皇後。生會稽長公主。
2 、姚貴妃,417年 - ? ,後秦文桓帝姚興侄女。據說此女「美妙絕倫」,劉裕得到她十分寵愛,以至荒廢政事,大臣勸諫,劉裕才醒悟,把此女打發走。
3、 張闕 ,405年 - 426年劉裕在位時封夫人,宋少帝劉義符尊為皇太後,後被貶為營陽王太妃。生宋少帝劉義符、義興恭長公主劉惠媛。
4 孫修華, 生廬陵王劉義真。
5 胡道安, 側室,劉裕在位時封夫人,後追封婕妤、章太後 ,生宋文帝劉義隆。被處死。
E. 劉裕是什麼人物
劉裕
中國中國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政治家、軍事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展開
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中國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北府軍為將。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借著巨大的軍功,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加強集權,抑制兼並,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士,振興教育,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1]。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史家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征伐北魏,尚未出師,便因病逝世,終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謚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F. 劉裕被刁逵吊打,打人的刁逵後來怎麼樣了
他參與叛亂被抓了起來,劉裕直接殺了他,不止是他,他的三族都受到了牽連。
G. 劉裕為什麼會被稱為南朝第一帝
剛好歷史君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宋武帝劉裕的文章,正好能回答這個問題!
這位草根皇帝可以說文武雙全,文武雙全,既有經世治國之才,也有百戰克敵之勇,文韜武略,治國安邦,無一不精,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便是說的他這樣的人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當皇帝的時間太短了,僅僅兩年而已,否則一統天下也不是不可能,想來也是可惜。不過,這"南朝第一帝"絕對是當之無愧!
H. 劉裕為什麼那麼變態,對司馬氏痛下殺手,司馬氏皇族全部被殺光了,和皇族不相乾的,只要是姓司馬的一個不
文中描述有多處錯誤,其一,海鹽公主只比丈夫大約三歲,並不是二十歲。其二,劉裕剪除司馬皇族在他掌權以後,並不是當皇帝以後;其三,他處決了後秦皇族(姚姓)和南燕皇族(慕容姓),並不是南秦和西燕的皇族。
另外,此文只寫了劉裕殺司馬皇族的主觀理由,也沒有寫客觀理由。當時南北朝對立,很多人打著司馬皇族的旗幟反對劉裕。所以,對司馬皇族的某些人,劉裕不能不殺。被冤枉的當然也有,不過文章卻寫成司馬皇族完全無辜,劉裕罪大惡極,事實並不是那樣。
I. 劉裕的人物生平
劉裕家族在早年隨晉室南渡,長居京口,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第二十二世孫。
劉裕於晉哀帝興寧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時家境貧苦,母親更因分娩後疾病去世, 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一度打算拋棄他,只因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養育劉裕,才得以活下來。
劉裕長大後,為人雄傑,氣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風神奇偉,不拘生活小節,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 據載劉裕早年因家境過於貧寒,落魄到靠砍柴打漁和賣草鞋為生,有時為補濟家用而去賭博樗蒲。由於一向貧窮,遭鄉里賤視,當時的人多不能賞識他。 不過,劉裕才能出眾,且有大志,當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說:「你應當會成為一代英雄。」 劉裕後從軍,最初就任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 。晉廷忙派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是著名的陳郡謝氏家族中的人物,劉牢之則為淝水戰役中大破前秦苻堅的北府名將。大概因為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當了一名參軍。
十二月,劉牢之率部抵吳,劉牢之派劉裕領幾十人偵察起義軍的動向。不巧碰上了幾千起義軍,劉裕率眾迎戰,隨從戰死大半,而他還在酣戰,手舞長刀,殺敵甚多。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擔心劉裕久沒音訊,恐怕是被起義軍圍困,就率輕騎尋找他。後來騎兵主力也到了,起義軍逃退,斬殺俘虜千餘人,劉裕乘勝追擊,平定山陰(今浙江紹興),孫恩逃回到海上。
隆安四年(401)五月,孫恩又攻克了會稽,殺掉了謝琰。十一月,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孫恩敗退。劉牢之駐紮上虞,派劉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寧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沖鋒陷陣在前,起義軍這才退回浹口。
隆安五年(402)春,孫恩頻繁進攻句章,每次都被劉裕擊敗。三月,孫恩北擊海鹽,劉裕跟蹤追擊,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起義軍白天來攻城,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擊鼓吶喊沖出城,起義軍被震懾得喪失了士氣,丟盔卸甲逃散,大帥姚盛被斬。雖然連戰連勝,但眾寡懸殊太大,劉裕私下甚為憂慮。劉裕設計假裝棄城而逃,起義軍信以為真,蜂擁進城,劉裕乘其懈怠,伏擊大敗起義軍。
孫恩感到城攻不下來,就率部向滬瀆進發。劉裕棄城追擊。海鹽縣令鮑陋派其子鮑嗣之領吳兵一千,請求打先鋒。劉裕說:「起義軍很精幹,吳兵又不擅戰,如若前鋒失利,必會導致我軍潰敗。吳兵殿後作聲援吧。」鮑嗣之不聽。當晚,劉裕四處設伏兵,又置備旗鼓,但一處不過數人。次日,孫恩率萬餘人接戰。前鋒遭遇後,伏兵齊出,舉旗擊鼓。起義軍以為四面都有伏兵,急忙撤退。鮑嗣之趁勢追趕,被起義軍所殺。劉裕邊戰邊退,由於起義軍人多勢眾,所率士兵幾乎都戰死、受傷。劉裕考慮到可能難免一死,跑到設置伏兵的地方,停下來,命令隨從脫下死者的衣服穿上。起義軍以為劉裕本當逃走,現在反倒停下來,懷疑設有埋伏。劉裕乘機高呼再戰,英姿颯爽,英勇無比,起義軍以為真的設有伏兵而離去。劉裕慢慢地撤退,再將沖散的士兵漸漸地集合起來。五月,孫恩攻陷滬瀆,殺吳國內史袁山松。同月,劉裕在婁縣打敗起義軍。
六月,孫恩乘勝渡海,突然進軍丹徒(今江蘇鎮江),士兵多達十餘萬人。劉牢之還駐在山陰,京師震動。劉裕日夜兼程,與起義軍同時抵達丹徒。當時敵我眾寡懸殊,又加上長途急行軍十分疲憊,而丹徒守軍又無鬥志。孫恩率兵數萬,擊鼓吶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擔准備抵抗。劉裕率部猛烈攻擊,大敗起義軍,起義軍跳崖投水而死者甚眾。八月,朝廷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派他帶領水軍追到郁洲討伐,劉裕又大敗孫恩。孫恩南逃。十一月,劉裕追擊孫恩到滬瀆,在海鹽,又大敗孫恩。三戰三捷,俘虜的起義軍數以萬計。起義軍自此之後,由於飢餓、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從浹口逃到臨海。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勇猛,披堅執銳,沖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因討亂有功,劉裕被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 。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孫恩起兵,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盤踞長江上游軍事重鎮荊州、虎視三吳、伺機而動的桓玄以可乘之機。元興元年(402),司馬元顯率軍西進討伐桓玄,桓玄也率荊楚大軍南下討伐元司馬元顯,司馬元顯派劉牢之抵禦,劉裕協助劉牢之。劉牢之率部到達溧州(今江蘇溧陽)。桓玄軍至,劉裕請求發起攻擊,沒得到同意,劉牢之打算派兒子劉敬宣到桓玄營中講和。劉裕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聯袂堅決諫阻,劉牢之不聽。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 。劉牢之懼禍而逃 ,後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於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視他,任命他為中兵參軍。
元興二年(403),孫恩的妹夫盧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殺盧循大帥張士道,盧循渡海南逃,劉裕加封彭城內史。十二月,桓玄篡位,見過劉裕後,對司徒王謐說:「昨日看見劉裕,氣度不凡,是人中豪傑。」於是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她多次對其夫說:「劉裕行止有龍勢虎志,看問題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盡早除之。」桓玄卻說:「我欲盪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殺他?等關隴平定,再作計議。」正在桓玄盤算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圖謀桓玄了。他約何無忌、劉毅等人於廣陵(今江蘇揚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京囗、建康四處舉事,剋期齊發。
元興三年(404)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百餘人首先在京囗發難,殺死桓修。劉毅也於廣陵得手,誅桓修之弟桓弘。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桓玄自從獲悉劉裕率眾起義後,成天憂心忡忡,想不出對策。有人說:「劉裕等力量弱小,哪裡具備成氣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擔憂呢?」桓玄回答說:「劉裕堪稱當代雄才;劉毅家無多少儲蓄,卻像擲骰子一樣捐出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們聯合起來,共舉大事,怎能說他們不會成功呢?」
桓玄先派手下猛將吳甫之及皇甫敷帶領精兵抵抗劉裕,劉裕先於江乘殺吳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羅落橋時奮力作戰,又殺皇甫敷,繼續進攻。三月己未日(3月28日),劉裕進攻覆舟山,並命弱兵登山,持著旗幟分道而行,營造四周皆有士兵,數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軍大多是北府軍出身,面對劉裕都沒有鬥志,劉裕於是與諸軍進攻,順利以火攻擊潰桓玄守軍,而桓玄亦棄城西逃。
劉裕於三月壬戌日(3月31日)獲王謐等人推舉為使持節、都督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並州八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徐州刺史。不久其又奉武陵王司馬遵承製總百官行事。東晉末年,政治混亂,百官放縱,百業廢弛,桓玄雖然也想整治,但眾人都不聽他的,劉裕以身示範,先以威嚴約束宮廷內外,百官皆認真供職,二三天時間內,風氣大變。
劉裕在進建康城後派諸將追擊桓玄,終於當年六月誅殺了桓玄,晉安帝在江陵復位。然而,桓氏勢力仍在荊州盤據,並反攻江陵,直至義熙元年(405年)才再收復江陵,擊敗桓謙、桓振,驅逐當地桓氏勢力,並自江陵迎晉安帝回建康,不久劉裕還鎮丹徒。
義熙二年(406年),劉裕因功受封為豫章郡公,食邑萬戶,賞絹三萬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謝安府的僚佐低一等。義熙四年正月(407年),因王謐去世,劉裕聽從劉穆之勸言入朝議繼任人選 ,終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權。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宋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
義熙五年(409年),南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襲位,縱兵肆虐淮北,俘虜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驅掠百姓千餘家。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於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 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後,所過皆築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沒有採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憑據大峴山(今山東沂山)之險,使晉軍不能深入」或「堅壁清野」、「斷晉糧道」之良策。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日照),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5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濰坊)。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4萬繼後。燕軍至臨朐,慕容超派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4000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後,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後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採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後,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裕縱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餘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築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心,並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於廣固內城,先後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范,馳往後秦求援。
七月,後秦主姚興派衛將軍姚強率步、騎兵一萬,與洛陽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並遣使向劉裕宣稱,後秦以10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擊敗於貳城,遂令姚強撤周長。慕容超久困於廣固,不見後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於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及尚書張俊相繼降晉。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後秦的韓范,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後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製成飛樓、沖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
義熙六年(410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滅亡。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後,盡殺王公以下、以及俘虜的人口一萬多,馬二千匹以泄憤。 慕容超被押送回師,在建康街頭斬首。 盧循、徐道覆趁劉裕領兵在外,於義熙六年(410年)起兵,進攻江州。當時朝廷急征劉裕,而當時劉裕剛滅南燕,收到詔書就撤還建康。劉裕至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時知江州刺史何無忌已戰死,於是加速回防建康,並於四月趕至。五月,豫州刺史劉毅大敗於盧循,盧循繼續東下,而劉裕當時就招募兵眾,修治石頭城並於當地聚兵。不過,由於劉裕急急南返,士卒多有傷病,而建康兵力亦不過千人,面對有十多萬人的盧循大軍顯得實力懸殊,然而劉裕堅決不肯接受諸葛長民及孟昶奉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決意死戰。
盧循軍到後停駐蔡洲(今江蘇江寧縣西南江中),劉裕就以木柵阻斷石頭城及淮口,修治越城(今江寧縣南)並建查浦、葯園、廷尉三個堡壘,分兵戍守以御盧循,盧循曾分疑兵進攻白石及查浦,自率大軍進攻丹陽郡,但都沒有取勝,而且在各縣中都無法搶掠到物資,被逼於七月退兵江州。同年十月,劉裕率劉藩、檀韶、劉敬宣等人進攻盧循,並於十二月以火攻擊敗盧循船隊。盧循敗後試圖於左里(今鄱陽湖口)擋住劉裕,但劉裕率軍奮戰,盧循軍無法阻擋而大敗,盧循因而南逃廣州。劉裕早於盧循撤出蔡洲後就已派了孫處及沈田子經海路攻佔了盧循根據地番禺,盧循敗逃廣州後於義熙七年(411年)又於廣州敗於沈田子等人,終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殺。 劉裕於義熙七年(411年)班師回到建康,受太尉、中書監職位。次年(412年)四月,朝廷以劉毅為荊州刺史。此時,劉毅還割據著豫州、江州,都督荊寧秦雍四州及司州之河東河南廣平、揚州之義城四郡諸軍事,雄兵一方,其弟劉藩同時還占據著兗州,勢力范圍包括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而劉毅自以能力不亞於劉裕,甚不服在劉裕以下,他表面上擁戴劉裕,內心卻極度妒恨,劉裕雖每每以寬柔隨順他,但劉毅驕縱跋扈越加嚴重 ,多次阻擾劉裕推行政令和布置人事。並打算擴充自己勢力,伺機打垮劉裕。 他亦得朝中有名望人士歸心交結,故此遷鎮荊州時就將大部分豫州府屬及江州的軍隊都帶去荊州,到任後又重新調度荊州郡縣首長,更以患病為由請堂弟劉藩去做他副手。劉裕知其有異心,於是假意答允其請求。但就乘劉藩自兗州治所廣陵入朝時就指稱他與謝混圖謀不軌,便上書奏報朝廷將二人賜死。接著劉裕就親自率軍自建康出發討伐劉毅。劉裕命王弘、王鎮惡、蒯恩等率兵進至豫章口,包抄江陵,切斷劉毅其他部首的前來江陵的援兵之路,並在江津燒毀舟船而向前挺進。劉毅參軍朱顯之與劉裕前鋒大將王鎮惡相遇,率領所屬一千人奔赴江陵保護劉毅。王鎮惡等攻克江陵外城,劉毅固守內城,精銳士卒尚有數千人,兩軍一直戰至太陽西斜。王鎮惡將劉裕招撫城內士兵和百姓的書信送進城內以示眾人,劉毅惱怒,不開啟書信且將其書信焚燒。劉毅一邊督促自己親信的援軍到來,一邊督促士卒死戰。眾士卒知道劉裕已到,無不失去鬥志。天色已暮,劉裕命王鎮惡焚燒四周城門,齊力攻打,劉毅部眾便紛紛逃散。劉毅從北門出城單騎而逃,在離江陵二十里處的牛牧寺自縊身亡。 劉裕隨後率軍攻克江陵,誅殺了劉毅親信郗僧施,隨後又逐步消滅了劉毅的殘余勢力,吞並豫州,江州。劉裕到江陵後,鑒於江州、荊州凋敝殘破,法令殘缺不全,百姓疲憊匱乏,為賦稅勞役所困,難以為生。下令減免稅役,並推廣到全國,同時對未作軍用的州郡縣的屯田、池塘、邊塞之稅,一律免除。對於那些原來因戰爭需要被征發的奴隸也一律放還。
劉裕征劉毅時以諸葛長民守留府事駐守建康,諸葛長民驕縱貪侈,多做不法之事,又聚斂珍寶美女、營建府第屋宅,都不知節制,更殘暴凶虐,百姓苦不堪言。但諸葛長民見劉毅敗死,擔心自己的那些行為不法,怕劉裕會因自己的罪責追究到自己,更意圖作亂,圖謀舉兵造反。不想消息泄露,劉裕回建康時故意拖慢進度,讓等待迎接他的諸葛長民及其他官員接連幾日都等不到劉裕。劉裕卻乘輕舟快快進城,進入了官邸東府。諸葛長民知道劉裕突然回來了,於是拜訪,劉裕暗中命壯士丁旿埋伏,故意和諸葛長民閑話家常,乘諸葛長民警覺性下降時命丁旿將其殺死,接著又誅殺了長民弟諸葛黎民等人。劉裕接著就加鎮西將軍、豫州刺史,接掌諸葛長民的原職。 義熙八年(412年)征討劉毅時,晉宗室司馬休之占據荊、揚,繼續接替荊州刺史,擁兵自重,由於先前就長期經營荊州,頗得當地人心。東晉荊、揚二州,地廣兵強,又是建康門戶,往往是野心門閥作亂的大本營,對中央形成巨大威脅,這不得不讓劉裕有吞並荊、揚的雄心。義熙十年(414年),司馬休之之子司馬文思在建康招集輕俠,令劉裕十分厭惡,後司馬文思欲謀殺劉裕,被劉裕發覺,劉裕將文思交給司馬休之,讓他處置,實質就是要司馬休之將其處死。然而,司馬休之並沒有殺文思,只是上表廢掉文思的譙王爵位,並寫信向劉裕道歉。這舉動令劉裕對其大感不滿,立刻就命江州刺史孟懷玉戒備。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收殺司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司馬文寶及侄兒司馬文祖,並出兵討伐司馬休之,自加黃鉞,領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則上表劉裕罪狀,派兵抵抗;當時雍州刺史魯宗之自感不被劉裕所容,故與司馬休之聯結,合兵反擊劉裕。劉裕前鋒徐逵之初戰敗於魯軌,眾將除蒯恩外皆戰死,劉裕大怒。然而當他到時,魯軌及司馬文思率軍在懸岸峭壁上列陣,令劉裕難以登岸,劉裕與部將胡藩率兵冒險攀登,司馬文思等竟不能抵擋,劉裕就乘對方後撤的機會登岸進攻,終擊潰司馬休之的軍隊,義熙十一年( 415年)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四萬軍隊,攻克江陵,直搗襄陽,荊、揚二州盡被劉裕吞並,司馬休之及魯宗之北投後秦。
自桓玄作亂以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勢力統治了。
劉裕在消滅司馬休之後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崇禮,次年(416年)正月更獲加領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諸軍事,至此其一人已經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兗、南兗、青、冀、幽、並、司、郢、荊、江、湘、雍、梁、益、寧、交、廣、南秦共二十二州。 義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後秦主姚興死,姚泓繼位,內部叛亂送起,政權不穩。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八月,劉裕以劉穆之任尚書左僕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自己率大軍分四路北伐。
九月,劉裕扺達彭城。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兵由淮、淝轉向許、洛,後秦諸屯守皆望風降附,晉軍進展神速。十月,王鎮惡軍佔領洛陽。
義熙十三年(417年)次正月,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此時北魏派十萬重兵駐守河北,並以游騎騷擾晉軍。劉裕在行軍中,雖常設奇陣或用大弩強槊擊敗魏軍,但進軍速度緩慢。王鎮惡軍由洛陽進抵潼關後,為後秦主力守險以阻,檀道濟軍的糧道也為秦將姚紹截斷。晉軍一時處於危境。幸得當地百姓的幫助,潼關晉軍才轉危為安。王、檀向劉裕求援,而劉裕卻為北魏軍牽制,自顧不暇。三月初八,劉裕以左將軍向彌率部分兵力屯於黃河重要渡口碻璈(今山東東阿西北),自率大軍進入黃河;魏軍為防止晉軍於黃河北岸上陸向魏進擊,也以數千騎兵沿黃河北岸跟隨劉裕軍西行,凡漂流至北岸的晉軍人員,均被魏 軍擒殺。劉裕數次派兵上岸攻擊魏,剛一登岸, 魏軍便逃離岸邊。為擊敗魏軍的襲擾,劉裕命數千勇士,車百乘,由丁旿和寧朔將軍朱超石率領,攜帶強弓利箭,登上黃河北岸,列陣而進。魏軍立即前來進攻,魏將長孫嵩率騎兵3萬四面圍攻晉軍。晉軍拼力死戰,魏軍被利箭射殺者甚眾,死屍堆積遍地,魏將阿薄幹被斬,魏兵敗退走。朱超石率寧朔將軍胡藩、寧遠將軍劉榮祖追殺,又斬俘1000多人。四月中旬,劉裕進至洛陽,為防止魏軍的襲擊,在洛陽停軍兩個月,部署後方的防衛。七月,劉裕全面擊退魏軍,十萬魏軍幾乎全軍覆沒,河南全境被收復,劉裕大軍隨後進至陝城;前鋒沈田子攻入武關,進屯青泥。八月,劉裕至潼關,與諸部會合。 此時,王鎮惡請求率領水軍從黃河入渭水,逼向長安。劉裕採納了他的建議。王鎮惡軍出發後,正值後秦恢武將軍姚難由香城(今陝西大荔東)率軍西撤,王鎮惡跟蹤追擊。姚泓率兵由霸上到達石橋(長安城洛門東北),接應姚難;以鎮北將軍姚疆和姚難合兵守衛涇上(今陝西高陵境),迎擊王鎮惡軍。王鎮惡命將軍毛德祖率部攻擊,將秦軍擊敗。姚疆戰死,姚難逃回長安。東平公姚贊得知晉軍迫近長安,便率軍由定城退往鄭城(今陝西華縣)。劉裕大軍隨之逼近。
秦主姚泓為緩解兩面受敵的危局,謀劃先消滅沈田子軍,再抵禦劉裕,於是率步騎數萬急趨青泥。沈田子軍本為疑軍,不過千餘人,但各自為戰,驍勇異常,數次出擊竟使姚泓敗還長安。此時,王鎮惡突破潼關防線,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姚泓率群臣投降,後秦滅亡。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同年,劉裕命令中書侍郎王韶之與晉安帝左右侍從謀以毒酒毒殺安帝,王韶之於是乘司馬德文因病出宮的機會下手,縊殺安帝。當時劉裕因為相信預言書說:「昌明(晉孝武帝)之後尚有二帝」,於是聲稱依照遺詔,立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國包括了二十郡。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入輔,傅亮知劉裕想要晉恭帝禪位於他,但難於啟齒。於是代為向恭帝暗示,恭帝於是在六月禪位給劉裕,東晉滅亡,劉裕即位為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劉裕在稱帝之後,為了斬草除根,一年後殺掉了晉恭帝。同年,劉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萬人南征林邑,殺死了林邑國的大半士兵,林邑請降,並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即位之後,以司馬氏前車之鑒,劉裕削弱強藩,集權中央。有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的轄區,限制其文武將士的額員。為防止權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世族隱匿戶囗,減少官府收入。 劉裕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政府所需物資,不準像過去那樣濫行征發,而是派有關官員以錢購買。適當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松的環境中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於是孤寒出身,劉裕知道稼穡艱辛。他平時清簡寡慾,對珠玉車馬、絲竹女寵十分節制。一次,長史殷仲文陳述朝廷應備音樂,劉裕以沒有閑暇、且不會欣賞為由予以推脫。殷仲文勸他經常聽聽自含欣賞,得到的回答是:「正以解而好之,故不習之。」寧州進獻琥珍枕,光潔華麗,劉裕聽說琥珀可以療傷,令人搗碎分發將士。他平時穿著十分隨便,連齒木屐,普通裙帽;住處用土屏風、布燈籠、麻繩拂。為了警誡後人,他在宮中懸掛了少兒時使用過的農具、補綴多層的破棉襖。後來,他的孫子孝武帝劉駿看見這些東西,譏誚祖上是鄉巴佬。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患病,五月病重時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劉裕於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去世,享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謚為武皇帝,葬在初寧陵。
《宋略.總論》記載:劉裕曾計劃在422年出征北魏,結果422年五月劉裕病卒,北伐取消。
J. 劉裕從底層逆襲到梟雄,都經歷哪些事情和經歷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出生於東晉哀帝興寧元年。劉裕的遠祖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
雖然祖上也曾經闊過,但到了劉裕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到了不能再落的地步。
劉裕出生時母親不幸難產而死,十九歲時父親又突然病逝,只留下劉裕與繼母蕭氏二人相依為命。
劉裕少年時不愛讀書,卻偏好弓馬騎射,只可惜到成年時,雖然練就了一身武藝,但在鄉下卻無處施展。於是劉裕決定了,去投軍。
為何短短的時間內,劉裕便由一個參軍,變成了稱霸東晉的權臣?因為他善於選擇。
第一次選擇,劉裕拒絕了劉牢之一同造反的請求。為什麼呢?劉守之開始討伐桓玄的時候,一方面有東晉朝廷給予的實力,另一方面討伐逆賊也是師出有名。所以這時候的劉牢之是具有優勢的。
而後來,劉勞之已經投降且被桓玄奪權,此時既無實力又師出無名。所以此時發兵,是處於劣勢地位。
擁有優勢的時候不去消滅敵人,處於劣勢的時候反而想著造反,這說明劉勞之這個人完全只憑情緒做事,絲毫沒有理智。所以劉裕拒絕他是正確的。
其實從劉裕後來的行為來看,他也是想造反的,只不過他在造反的時候懂得選擇理智的合作夥伴,比如後來的何無忌。
第二個選擇,追隨了桓修而不是追隨桓玄。為什麼呢?
因為桓修是丹徒的地方勢力,而桓玄是中央勢力。劉裕畢竟出身低微,而且官職也小。以他的這些資本在中央是不可能打開局面的,所以他追隨了桓修,這是在地方上培養自己的勢力。所以後來何無忌殺了桓修後,劉裕能夠瞬間控制丹徒。
這是劉裕懂得,在自身段位低時,選擇工作平台不一定要選擇最高級的,而是要選擇讓自己能有發揮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