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2016醫療糾紛處理程序

2016醫療糾紛處理程序

發布時間:2021-12-17 14:27:05

A. 學護理專業可以報考執業葯師嗎

護理專業不可以報考執業葯師,不符合專業條件。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獲准在我國境內就業的外籍人員,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參加執業葯師職業資格考試:

(一)取得葯學類、中葯學類專業大專學歷,在葯學或中葯學崗位工作滿5年;

(二)取得葯學類、中葯學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在葯學或中葯學崗位工作滿3年;

(三)取得葯學類、中葯學類專業第二學士學位、研究生班畢業或碩士學位,在葯學或中葯學崗位工作滿1年;

(四)取得葯學類、中葯學類專業博士學位;

(五)取得葯學類、中葯學類相關專業相應學歷或學位的人員,在葯學或中葯學崗位工作的年限相應增加1年。

(1)2016醫療糾紛處理程序擴展閱讀

免試規定:

符合《執業葯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報考條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葯學或醫學專業高級職稱並在葯學崗位工作的,可免試葯學專業知識(一)、葯學專業知識(二),只參加葯事管理與法規、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兩個科目的考試;

取得中葯學或中醫學專業高級職稱並在中葯學崗位工作的,可免試中葯學專業知識(一)、中葯學專業知識(二),只參加葯事管理與法規、中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兩個科目的考試。

B. 醫療糾紛患萬主張特別教育費有何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通常來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源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2016年2月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介紹,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繼續下降,嚴重的傷醫和醫鬧事件總體趨勢是減少的。據初步統計,在2015年是全國人民調解的處理糾紛是7.1萬起,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是繼續下降

C. 結合實際,談如何建立和諧醫患關系

醫患的沖突頻率不斷上升,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已經成為一個較棘手的社會問題。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有哪些?

表現在醫院方面。一是醫療服務質量不過關。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年輕醫護人員增多,技術水平亟待提高。二是醫患溝通不到位,缺乏人文關懷。在醫療服務過程中,醫患溝通不充分;一些醫務人員不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過多考慮醫院和自身的利益;有些醫生只重視「病」不重視人,在診療時過分依賴高科技儀器,很少考慮患者的想法和感受;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和治療時,告知不充分,未徵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一旦發生損害後果,患者往往被認為是醫務人員單方面的過錯。三是個別醫務人員有以醫謀私的行為。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不可忽視的因素。

表現在患者方面。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對疾病的治療效果預期更高。醫療領域中充滿著未知和變數,加上醫務人員之間的醫療技術也存在差異,相當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診斷困難,甚至有較高的誤診率,治療無望,這是醫學的無奈,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因此很多患者及其家屬患者對醫療技術的局限性認知不足,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構成了醫患關系不和諧。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策略:一是完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要從實際出發,分步實施,要繼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現基本醫療的廣覆蓋,逐步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減少醫保資金沉積。加快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政府辦的公立醫院,一定要突出公益性,必須嚴格按政府收費標准收費。但為了保持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財政要建立補償政策機制,使公立醫院經濟收入與職工福利脫鉤,實行收支兩條線,避免醫葯費用增長過快,加重群眾就醫負擔。三是強化醫療質量和安全的管理,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醫院要因病施治,確保診療安全和質量,避免因延誤診治而引發糾紛。醫院同時還要加強醫患溝通的培訓,重建醫患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依法履行告知義務,確保患者知情同意,努力減少誤解和糾紛的發生。四是醫院要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和醫學科普知識的推廣力度,提高患者對醫學常識的認知,了解醫學的特殊性、復雜性、風險性。讓患者對醫生工作性質和醫院規章制度的理解和尊重,當出現醫療糾紛時,要引導患方通過法律或第三方鑒定程序來解決問題,不能靠「醫鬧」解決問題。

只有醫患雙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就能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來源: 新華日報 袁群生2016-04-30)

另見:網頁鏈接

D. 2016'年新勞動法,的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第十二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八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
第二十三條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第二十四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三十三條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第三十四條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章工 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七條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第五十九條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六十一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八十條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
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八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第八十三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十四條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各方協調處理。

E. 河南公共頻道百姓調解求助費用多少錢

不收取任何費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規定:

第四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第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人民調解工作所需經費應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員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5)2016醫療糾紛處理程序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矛盾糾紛獲解決

村民老王和老許兩家是前後鄰居,因為雨水通排的問題產生了糾紛。聽到這事兒,天津市武清區一街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常紀江連忙趕到現場,當時兩家已經舉起了鐵鍬。「打出事來兩家都得後悔!」常紀江攔在中間喊道:「有什麼大不了的,非得大動干戈。」

見到老調解員,雙方都給幾分情面。「先嚴厲批評他們動手,讓他們情緒穩定下來。」常紀江說,等他們理智了,再講道理、說法律分析利弊,認識到動起手來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經過勸導,兩家最終商量著解決了排水問題。

調解完矛盾,還要防止類似糾紛再次發生。「有些小糾紛,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引發更大矛盾。」常紀江又和村委會溝通,明確了今後村民蓋房要先由調解員走訪調查,達成共識後再審批施工。

「人民調解員根植基層,來自群眾,熟悉社情民意,處於預防化解矛盾的最前沿。」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注重吸收退休政法幹警、老教師、老支書等參與人民調解工作,跟老百姓溝通更順暢,大量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築牢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近年來,全國各級人民調解組織每年調解矛盾糾紛達900多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7%以上。人民調解制度已經成為訴訟程序之外化解矛盾、解決紛爭的重要方式。

「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利益訴求更為多元,一些行業、專業領域的矛盾糾紛逐漸增多。各地在道路交通、醫療、勞動爭議、知識產權、環境污染等領域積極建立人民調解組織,初步形成了覆蓋重點行業、專業領域的人民調解組織網路。」

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有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4.5萬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已經覆蓋了全國80%的縣級行政區域,成為化解醫患糾紛的主渠道。

F. 醫療事故怎麼打官司

醫療事故要打官司的話,一般是按照民事訴訟的程序來進行處理的。具體而言,也是進行起訴和訴訟,但是要注意的是醫療鑒定是必須的,必須有有效的醫療鑒定,才可以進行訴訟,並且患方可以選擇提起醫療侵權民事賠償之訴或醫療技術服務合同糾紛之訴。因此醫療事故的官司處理也是按照上述的規定來處理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五條 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G. 河南醫療保險怎麼報銷

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員,憑合作醫療證和身份證到本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享受相應補助。
二、定點醫療機構因限於技術和設備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經醫院同意,並出具證明,並報區合作醫療辦公室備案。
三、特殊急診病人到區外醫療機構搶救住院治療者,憑急救證明,在五日內到區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補辦有關手續,否則不予補助。
四、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外地出差、打工等因病住院的,須在當地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未開展合作醫療的須在當地公立醫療機構就醫),並在五日內與區合作醫療辦公室取得聯系,進行登記,出院後,憑處方復印件、住院一日清單、診斷證明、繳費票據、病歷復印件及合作醫療證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審核,否則,不予補助。
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員,患結核病、艾滋病必須按照《河南省結核病歸口管理實施細則》等的有關規定執行。
六、未經批准私自到區外醫療機構就診者,概不予補助。
七、各級各類定點醫療機構,必須按照其注冊登記的診療范圍並根據自己的技術設備條件診治病人,嚴禁強行收治病人。對因此造成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者,除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行處理外,對當事人及負責人將給予經濟和行政處罰。
今年10月1日起,河南將全面啟動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又稱大病二次報銷,根據政策,除了正常新農合報銷外,今年1月1日後生病的參合農民還可進行二次報銷,二次報銷起付線為1.5萬元,年度內補償封頂線為30萬元。
目前,省政府辦公廳已經向各地印發《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督促實施。
二次報銷補償比例分三檔,最低為50%
8月7日,71歲的黃女士出院了,因為炎性腸病而緊急住院的她,在醫院內花了6.5萬元,新農合報銷後,她還自付了3.5萬元。幸運的是,她趕上了我省即將實施的大病保險政策。
「全省的大病保險政策是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不過,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符合條件的參合農民也可以享受這一政策。」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衛生處調研員戴能光說。
以黃女士為例,經過核准,新農合報銷後,她自付的3.5萬元費用中合規費用為3萬元,屆時,她的新農合二次報銷金額為(3萬元-1.5萬元)×50%=7500元。
再舉一例,78歲的肺癌患者劉先生住院共花費40萬元,除去新農合報銷後自付20萬元,經核查,20萬元費用中合規費用為15萬元,那麼,他的二次報銷金額則為(5萬元-1.5萬元)×50%+5萬元×55%+5萬元×65%=7.75萬元。
此外,新農合大病報銷只能報銷「合規費用」,該費用暫定為新農合基本葯物目錄和基本診療項目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醫療費用。
錢從哪來不再交錢,由新農合基金支付
「參合農民不需要另外交錢,新農合大病保險資金由新農合基金支付。」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衛生工作處處長王耀平說,籌資標准以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差異化籌資依據,今後,大病保險的籌資水平,將根據新農合籌資水平及基金支付情況逐步提高。
據戴能光介紹,2014年度,我省的籌資標准分為16元、15元和14元三個檔次,「收入高的地市籌資水平也高,比如鄭州市是每人16元,周口市是每人14元。」
不過,每個地市的籌資水平雖然不同,但是老百姓享受的報銷比例是一樣的。
補償辦法2015年前全部實行即時結報
「2015年前,全部實行即時結報。」戴能光介紹,即時結報也就是病人出院時即進行結報,目前,我省共有295家醫療機構實現了跨地區「即時結報」。
在省外就醫或省內非即時結報參合患者,憑有效身份證明、轉診證明復印件和新農合住院補償費用結算票據到參合地商業保險機構指定的服務網點辦理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手續,商業保險機構服務網點通過省級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為參合患者進行補償費用結算。
省衛生計生委要求,商業保險機構要在各統籌地區設置至少一個服務網點,為省外住院及省內非即時結報參合患者提供結算服務,也可在各統籌地區新農合經辦機構(或定點醫療機構)派駐業務人員提供「一站式」結算服務。
大病保險分檔
2014年度,大病保險起付線為1.5萬元,分三個檔次報銷:
1.5萬到5萬元(含5萬元)部分按50%的比例給予補償
5萬元到10萬元(含10萬元)部分按55%的比例給予補償,
10萬元以上部分按65%的比例給予補償,年度內補償封頂線為30萬元。
您有可能遇到這些情況……
省外住院咋辦?
自付部分打六折再按規定報銷
蔡先生長年在北京工作,並將父母從老家南陽農村接到了北京。今年6月份,因為突發腦梗,蔡先生的父親在北京一家醫院住院,前後花了9萬元,除去新農合報銷後,蔡先生的父親還自掏了6萬元。蔡先生疑問,父親屬於省外住院,可以享受二次報銷嗎?
「可以,不過標准不一樣。」戴能光介紹,在省外住院的參合患者,經新農合補償後其自付醫療費用的60%視作合規自付醫療費用納入大病保險補償范圍。
以蔡先生父親為例,因為他家自付了6萬元,他的合規醫療費用為6萬元×60%=3.6萬元。以此計算,他的二次報銷錢為(3.6萬元-1.5萬元)×50%=1.05萬元。
多次住院咋辦?
一年內只扣除一次起付線
高先生因胃腸道疾病,今年一年內住了三次院。對於這樣一年內多次住院的患者,新農合二次報銷怎麼規定?
《方案》規定,年度內,參合患者(含多次住院參合患者)只扣除一次新農合大病保險起付線,起付線以上合規自付醫療費用只參加一次大病保險補償,當次剩餘費用不重復參與補償計算。
以高先生為例,第一次住院,扣除新農合報銷後,他自付費用中合規費用1萬元;第二次是7000元,第三次是1.5萬元,那麼,高先生二次報銷的錢為(1萬+0.7萬元+1.5萬元-1.5萬元)×50%=0.85萬元。
新農合大病保險與新農合運行年度相一致,自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跨年度單次住院且合規自付醫療費用超過起付線的,按出院年度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執行。
大病保險會帶來看病難看病貴嗎?
記者李曉敏實習生邱思捷
本報訊有了大病保險的保障,會不會讓人們扎堆大醫院,造成新的看病難?醫療機構是否會漲價,造成新的看病貴?對此,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衛生工作處處長王耀平透露,目前,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也將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問:小病會扎堆大醫院嗎?答:常見病將實行「定額補償」
得知將全面推廣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後,一直關注新農合政策的鄭州市民黃先生第一反應是:會不會刺激更多的人擁往大醫院?
「在制定政策時,我們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正在制定配套政策。」王耀平說,為引導常見病、多發病患者留在基層就診,防止大病保險開展後人們盲目轉診,我省將實現常見病定額補償,對定額補償病種自付醫療費用不納入大病保險保障范圍。
「定額補償就是一種病報銷時一口價,在哪級醫院都是報銷這么多,利用經濟杠桿引導常見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引導病人合理分流。」王耀平說,目前,省衛生計生委正在組織專家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調查,首批的常見病定額補償名單擬設30個。
二問:不經轉診去大醫院怎麼辦?答:新農合報銷比例將降低20%
一直在臨床工作的王先生經常碰見這樣的病人,一些疾病明明縣級醫院可以治療,但由於不信任,一些患者會舍「小」求「大」。目前,對於未開具轉診證明直接到市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患者,我省新農合在報銷時會自動降低10%。
「今年10月1日以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會自動由目前的降低10%調整到降低20%。」王耀平說,這樣做就是要嚴格轉診程序,合理引導和分流參合住院人員,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同時,對未按規定辦理轉診審批手續直接到市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我省要求,將其當次住院合規自付醫療費用的80%納入大病保險補償范圍。
三問:醫療機構會借機漲價嗎?答:多項監管控制費用不合理上漲
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個隱憂是,有了大病保險的支撐,個別醫療機構會不會趁此漲價。
「我們也會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來控制和防範。」王耀平介紹,比如將次(日)均住院費用增長幅度、實際住院補償比、目錄外葯品費用所佔比例、甲類葯物所佔比例、目錄外診療費用所佔比例、耗材費用所佔比例等作為醫療機構費用增長控制的主要指標,定期統計通報並向社會公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
同時,他提到,我省還將推廣宜陽、息縣新農合按疾病分組分類(A、B、C路徑)支付辦法。在全省所有統籌地區縣、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全面推開,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
四問:3個試點市的參合農民怎麼辦?答:2016年前全部納入省級統籌
事實上,新農合大病保險從2013年起,我省的鄭州、新鄉、洛陽三市,已先後嘗鮮,這三個市實行市級統籌。據了解,目前,鄭州的大病保險起付線為2萬元,新鄉為3萬元,洛陽為2萬元,三個地市大病保險報銷的比例均為50%。
根據《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實施方案(試行)》,2014年,這3個地市繼續實行市級統籌,並逐步與省級統籌方案相銜接,2016年前全部納入省級統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保險行業協會調解時限

開展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下稱訴調對接)機制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自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保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建立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法〔2012〕307號)以來,試點地區人民法院與保險監管機構加強協同運作,發揮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積極作用,促進保險糾紛依法、公正、高效解決,有效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圓滿完成各項試點任務。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發〔2014〕10號)有關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精神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法發〔2016〕14號),現就進一步推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組織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保險糾紛,不斷提高調解公信力,為保險糾紛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糾紛解決途徑。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依法公正。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應當依法、公正進行,嚴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的程序,不得損害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不得違反法律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二是堅持調解自願。開展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必須充分尊重各方當事人意願,不得強制調解,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三是堅持高效便民。開展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應注重工作效率,根據糾紛的實際情況,靈活確定調解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盡可能方便當事人。
(三)目標任務
1。建立完善的保險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為保險糾紛當事人提供更多可選擇的糾紛解決渠道,實現訴調對接工作制度健全,機制運轉順暢,調解組織管理規范,調解程序合法公正,調解隊伍專業穩定,依法、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糾紛,切實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積極擴大開展地區范圍。除前期試點地區繼續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外,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擴展至所有直轄市和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保險監管機構應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適時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擴展到有糾紛化解需求、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
二、加強平台建設
(四)完善平台設置
開展地區法院要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平台建設與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設立保險糾紛調解室,供特邀調解組織、特邀調解員開展工作;要建立特邀調解組織名冊、特邀調解員名冊,向保險糾紛當事人提供完整、准確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信息,供當事人自願選擇。保險監管機構要結合轄區實際,指導當地保險行業協會建立健全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第三方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推動調解組織的規范化、標准化。保險行業協會應將本地區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員名單報當地保監局、保監分局備案,並由保監局、保監分局提供給對接法院建立本轄區調解組織、調解員名冊。
(五)規范調解組織建設
保險行業協會要制定調解組織管理制度,建立調解組織的評價機制;籌集並管理調解組織運行經費,制定經費使用規范及費用支付標准;指導調解組織制定並完善調解組織的調解規則、檔案管理、報表統計等制度,加強調解組織軟硬體建設,實現調解組織規范化、標准化。
(六)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
調解組織要建立和完善調解員的遴選、認證、培訓、考核、獎懲、退出等制度;挑選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人員專職負責調解工作的組織和實施;組建調解專家庫,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為具體糾紛調解工作提供指導;將調解員培訓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提高調解員的職業道德、法律知識、保險知識和調解技能水平。開展地區法院要加強對調解員的指導,並通過觀摩法庭審判、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等形式對調解員進行培訓,促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持續開展。
(七)積極推動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模式
開展地區法院和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積極推動引導交通事故糾紛處理、醫療糾紛處理等領域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模式,推進糾紛的快速處理,切實減輕當事人負擔。
三、規范運作程序
(八)明確案件范圍
開展地區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法發〔2009〕45號)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的相關規定,有序開展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的案件范圍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法〔2011〕41號)中規定的保險糾紛以及其他與保險有關的民商事糾紛。開展地區可視情況在上述糾紛案件范圍內開展訴調對接工作。
(九)完善立案前委派調解對接流程
1.訴前引導。在收到保險糾紛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後、登記立案之前,人民法院立案部門應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當事人同意進行訴前調解的,應填寫《立案前(訴前)調解申請書》等並簽字確認,或者由人民法院向當事人出具《立案前(訴前)調解建議書》、《立案前(訴前)調解確認書》等文件並由當事人簽字確認。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同意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登記立案。
2.委派調解。人民法院向保險糾紛調解組織發送立案前委派調解函及相關材料。
3.組織調解。調解員根據調解程序依法開展調解工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調解組織應製作調解協議書,由調解員和雙方當事人簽字確認;調解不成的,調解組織應及時函復人民法院,其中當事人申請立案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登記立案。
4.司法確認。當事人申請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以及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十)完善立案後委託調解對接流程
1.委託調解。保險糾紛已經登記立案的,開展地區法院根據案件情況,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委託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由人民法院出具委託調解函,寫明委託法院和承辦法官、雙方當事人、案由及案情簡介等,連同起訴書、答辯狀、主要證據材料復印件及清單等材料移送調解組織。
2.組織調解。調解員根據調解程序依法開展調解工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由調解組織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員和雙方當事人簽字確認。調解組織應將調解結果及相關文件及時書面報送委託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審查後出具民事調解書。調解不成的,保險糾紛案件應及時恢復審理。
(十一)嚴格調解時限
人民法院委派或者委託調解的保險糾紛案件,調解組織應當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調解完畢(不包含傷殘鑒定、損失評估等時間)。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七個工作日。
四、健全工作機制
(十二)構建多層次的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溝通聯系機制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等相關方應當定期召開保險糾紛訴調對接聯席會議,溝通工作情況,協調重大典型保險糾紛案件調解,推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深入有效開展。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當加強日常性聯系溝通,及時就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協調,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十三)建立保險糾紛訴調對接信息共享機制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健全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信息和數據的統計匯總制度,並定期交流信息和數據。對審判工作中發現的保險糾紛共性問題,人民法院應向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
(十四)建立疑難糾紛指導機制
保險糾紛調解組織可以就保險糾紛調解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和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向人民法院提出咨詢,人民法院應及時予以指導和答復。
(十五)探索建立在線調解機制
開展地區法院和保險糾紛調解組織應積極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對訴調對接機制建設的支持作用,依託互聯網探索建立保險糾紛在線調解模式,促進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信息化發展。
五、強化措施保障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要加大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力度,根據具體實際聯合制定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細則。開展地區法院所在轄區的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應指導、督促轄區內的訴調對接工作,推動訴調對接工作順利開展。開展地區法院應明確由一個庭室統一負責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對外協調,各相關庭室要積極參與配合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注重溝通協作。保險監管機構應加強對調解組織的指導和監督,鼓勵保險公司建立調解許可權動態授予、異地授權、及時應調、快速審批等機制,保障基層分支機構能夠通過調解解決保險糾紛。保險行業協會應通過組織會員公司簽訂行業自律公約的形式督促保險公司各級機構積極參與調解並及時履行調解協議。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和保險行業協會可以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宣傳。
(十七)保障經費來源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支持,將訴調對接工作納入當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經費保障范圍。鼓勵保險行業協會依法採取增加專項會費或者根據各會員公司調解案件數量收取費用等方式落實訴調對接機制經費保障,確保訴調對接工作有效進行。
(十八)完善司法確認程序
經保險糾紛調解組織主持調解達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調解協議,當事人可以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依法申請確認其效力。登記立案前委派給保險糾紛調解組織調解達成的協議,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由調解組織所在地或者委派調解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六、加強政策引導與宣傳教育
(十九)注重政策引導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解決矛盾糾紛。人民法院要向當事人告知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的相關情況。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應督促保險公司在投保提示、索賠告知書、投訴處理告知書及保險合同中添加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的內容,保險監管機構應在投訴處理告知書中添加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的內容。
(二十)重視宣傳教育
開展地區法院、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要加大宣傳力度。人民法院應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納入法律宣傳活動體系,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應將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納入消費者教育體系,提升保險糾紛當事人以及社會公眾對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知曉度和信任度,增進社會公眾對訴調對接工作的參與度,形成有利於推進訴調對接工作的良好氛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2016醫療糾紛處理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