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調解員調解民間糾紛哪些要求
您好!一般來說沒有具體的要求,但需要有耐心,能夠靈活行事。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工作流程如下:
(一)申請。由民間糾紛當事人自願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可以書面提出也可口頭提出。
(二)受理。調解委員會依據有關規定對申請調解的糾紛事項是否符合受理條件進行審查,在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將情況告知當事人。
(三)調查。調解委員會對所受理的糾紛事實進行必要的調查。調查工作主要採取的方式有,第一,聽取當事人各方對糾紛情況的陳述;第二,走訪知情人和周圍群眾;第三,現場調查取證,必要時告知糾紛關系當事人申請專門機關對有關情況做出鑒定證明;第四,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核實。
(四)調解。由高低委員會召集糾紛當事人,主持對糾紛事項依法進行調解,調解糾紛按前述程序進行。
(五)結案。經一次或數次調解,調解委員會可根據具體情況,一般在1個月內宣告調解終結。依據調解結果做如下處理:
第一, 調解不成,告知當事人該糾紛事項可申請其它部門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 經調解,糾紛當事人達成協議,除較簡單的和能及時履行協議以外的,對具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或者當事人要求製作協議書、調解人員認為需要製作調解協議書的,應當按照規定的格式抽調調解協議書,並由當事人、調解主持人簽名或者蓋章。同時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糾紛一般在一個月內調結。
(六)履行。糾紛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人民調解協議,如對方當事人有履行難度的,引導當事人在協議生效後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法律確認。經法院確認有效後,經當事人申請可能進入執行程序。
(七)回訪。調解人員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回訪,並就履行情況做出記錄。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2.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應當怎麼辦
爭議一般有三種方式:協商、調解、訴訟。
前兩者都不具有法律強制力,只有訴訟方式才具有,協商、調解不成,只能去人民法院起訴,讓法院依法判決。
3.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應遵守哪些工作紀律
人民調解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即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2、合法合理原則;即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
3、不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即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4.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時。如遇有人說情應如何對待
調解員在調解糾紛時遇到說清的,要客觀公正處理糾紛,不受說情影響,按自己的思路調解。以達到目的為標准,圓滿調解成功。
5.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怎麼辦
先將雙方當事人分開,然後逐一交流。
6. 人民調解員 主要調節什麼糾紛
人民調解員是調解民事糾紛;
刑事案件需要的是人民陪審員,不在調解的范圍之內。
7. 如果你是一名人民調解員,你准備採用什麼方法對該糾紛進行調解
對糾紛進行調解首先需要了解案情。
只有這樣才能對雙方的心理有足夠的了解。
8. 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當事人一方不接受調解時,該怎麼辦
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人民調解法》第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第二十三條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選擇或者接受人民調解員;
(二)接受調解、拒絕調解或者要求終止調解;
(三)要求調解公開進行或者不公開進行;
(四)自主表達意願、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三十一條申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的,由醫患雙方共同向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一方申請調解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徵得另一方同意後進行調解。
(8)調解員調解糾紛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平等自願原則。
人民調解,必須在當事人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不得強迫。這一原則的要求,一是糾紛的受理,必須基於當事人自願,而且是各方當事人自願,如果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或者不願意接受某個組織和個人的調解,或者有一方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均不能強迫。
二是在調解的過程中,對當事人必須進行耐心細致的勸解、開導、說服,不允許採取歧視、強迫、偏袒和壓制的辦法;三是經調解達成協議,其是非界限、責任承擔、權利義務內容,必須由當事人自願接受,不得強加於人。
二、合法合理原則。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進行。這一原則要求,一是人民調解活動必須合法,其調解范圍、程序步驟、工作方法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調解行為規范、公正、合理。
二是調解民間紛紛的主要方式是以國家法律、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社會主義道德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使當事人按照法律、政策和道德,分是非、辨責任、
三是糾紛調解的結果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確定,不得違背法律、政策和道德的要求,不能用本地的「土政策」代替法律,也不能在法律與情理發生抵觸的時候違背法律的規定,無原則地求得糾紛的平息。
三、不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
民間糾紛發生後,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得因未經調解而限制其訴訟權利。在調解民間糾紛過程中,當事人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都可以中斷調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糾紛,當事人仍然有權利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糾紛及其協議予以裁判。
9. 調解員在調解糾紛中如何預防糾紛激化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預防糾紛激化的措施:法律規定,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法律依據】
《人民調解法》第二十五條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10. 調解員在糾紛解決過程中的作用
充分發揮調解員作用,積極化解矛盾糾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