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合夥協議糾紛案例

合夥協議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12-15 17:15:00

① 沒有訂立書面合夥協議的,合夥人是否可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

沒有訂立書面合夥協議的,合夥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但是,起訴時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存在合夥關系。

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50、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三十一條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這兩條規定屬於對個人合夥成立的一般構成要件,即通常情況下,成立個人合夥應當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但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前提下,就個人合夥關系是否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進行了規定。

上述司法解釋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

第一,沒有書面的合夥協議,但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合夥情況進行了核准登記的,又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的,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此處,個人合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應視為特定的國家行政部門對個人之間的經濟組織形式形成的一種確認,具有法定效力,可以認定個人合夥的成立。

第二、在無書面合夥協議又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核准登記,在具備合夥個人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條件下,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可以認定雙方具有合夥關系。

第二層意思對個人合夥關系的成立規定得更為寬松,但也對在此種情形下如何認定個人合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認定的難度。

(1)合夥協議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
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
擔不利後果。

主張合夥關系成立的一方為證明有合夥關系往往會提供不少無利害關系證明人,這就要求我們仔細審查該無利害關系人的證明內容,確定其證明力的大小,如該利害關系人沒有參與、見證過合夥協商過程;

對合夥的具體內容如個人之間如何投資,投資比例,如何經營,如何分配利潤共擔風險等具體內容均不知情,僅僅在作證過程中只是陳述聽當事人一方或從其他人處聽說過進行了合夥,或猜測存在合夥情形,則不能達到證明雙方具有個人合夥關系的目的,即不能認定雙方形成個人合夥關系。

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對雙方當事人在權利義務的確定有重大影響,一旦認定個人合夥關系成立,也就意味著主張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當事人取得了合夥人地位,可以對合夥事務享有處理權,對合夥財產享有結算、分配等權利;

所以,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要慎之又慎,既要保護主張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考慮合夥經濟體的正常發展。

② 合夥糾紛

合夥就是股東。按公司章程辦事。

③ 合夥協議糾紛案件怎麼處理

合夥協議糾紛案件處理具體如下:

正確地把握處理合夥協議糾紛的幾個基本原則

1、掌握合夥的最本質特徵。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並要求合夥人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2、合夥協議不允許約定一部分人只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

《合夥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全體合夥人依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末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各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3、合夥人退夥,必須經過全體合夥人同意,如果不經同意,因退夥給合夥人造成損失的要賠償。

4、全體合夥人對合夥的外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也就是說合夥對外有債務時,以合夥財產承擔,合夥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全體合夥人以自己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5、合夥投入合夥的財產和合夥積累的財產歸全體合夥人共有,共同管理,共同經營。

6、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7、合夥人散夥時在清理完各種稅款後,清理對外債務,仍有剩餘時,退還各自投資,還有財產時分取利潤。

(3)合夥協議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第四十七條合夥人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退夥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造成的損失。

第四十八條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然退夥:

(一)作為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二)個人喪失償債能力;

(三)作為合夥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

(四)法律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合夥人必須具有相關資格而喪失該資格;

(五)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合夥人被依法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轉為有限合夥人,普通合夥企業依法轉為有限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未能一致同意的,該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合夥人退夥。

退夥事由實際發生之日為退夥生效日。

第四十九條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決議將其除名:

(一)未履行出資義務;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夥企業造成損失;

(三)執行合夥事務時有不正當行為;

(四)發生合夥協議約定的事由。

對合夥人的除名決議應當書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夥。

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 合夥清算糾紛處理

1、確認合夥關系糾紛。
有的人在辦理個體工商戶或者合夥時缺乏資金,向他人拆借一部分甚至全部資金,是完全的借貸關系;也有的時出資人局限於某種原因,如是在職職工、在職工作人員、國家幹部以及怕露富等,在出資時口頭約定作為合夥人但在登記時不記名;也有的當時說法含混,說掙了錢不能白了你;還有的是出資人自己不便作合夥人便以自己親屬如夫、妻、子、女、父、母或其他人名字作為合夥,但不參加經營。在這些情況下雖然有時經營還在繼續,卻可能發生合夥確認的糾紛。合夥的確認關繫到工商戶或企業的性質,特別是關繫到相關人員的經濟權利和義務。如在一起合夥關系確認糾紛中,原告是某銀行的工作人員,他利用自己與某工廠熟悉的方便,讓工廠借給被告60萬元作為辦理計程車隊的資金,並讓自己的妻子參加合夥,後由於有人舉報,他個人用建築材料給工廠抵了債,平了賬。由於計程車盈利頗豐,加之妻子與自己關系惡化,原告認為既然自己已經用建築材料款將工廠的賬抵來,就等於自己投了資。因此,要求確認自己的合夥關系。在這起合夥關系確認糾紛中如果認定原告與被告是借貸關系,就不是合夥;如果認定是合夥,就不是借貸關系。合夥享受分紅,而借貸只能享有利息,其經濟利益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2、確認是否退夥、入伙的糾紛。
如前所述,在合夥的經營過程中,如果盈利,則往往會發生一方認為另一方已經退夥或將其排除在合夥之外,或認為其入伙無效;而另一方則千方百計要求認定入伙有效、沒有退夥,應該享有合夥人資格。如果是虧損,雙方的態度和請求則往往與此完全相反。而法院的認定不能為某一方的請求所左右,而應該根據事實和法律去判斷。如在一起所謂退夥糾紛中,被告與原告雙方約定,由被告投資40萬元承租一處房屋做為場地,26萬元進行外裝修,10萬元進行內裝修,並借給原告8萬元做為自己的股份,這樣一共58股;由原告投入17張檯球桌(19.6萬元),扣除8萬元作為11.6股,雙方盈利後股份分紅,經營期限暫定1年,由每方各派一名收款員,在有收入後先返還外裝修款。而在經營兩個月後,發生糾紛,原告撤走了收款員。在經營期間,原告又投入10張檯球桌作價7.5萬元,被告又買13張球桌,8萬元,使雙方的股數變化為64萬元和19.1萬元。此間原告在收款處拿走2萬元(被告稱其拿走2.9萬元)。在原告看到不盈利便將自己的收款員撤走,要求被告返還自己投入的19.6萬元投資,並讓被告承擔利息。被告答辯稱由於經營一段時間後原告見不到盈利,出現虧損,便要求退夥拿走所有的檯球桌。因自己投入巨大,內、外裝修和40萬租金都已經付出,自己又買13張球桌。如原告將投入的檯球桌都拿走,自己損失太大,因而沒有同意原告退夥,自己繼續經營。因被告認為前兩個月的賬都在原告處不提供,無法提供是否盈利及盈利多少的證據,自己的賬只是流水賬,根本不盈利。如果原告要求退夥不應予以支持,如果進行清算,那麼現在只有這些檯球桌,應該按雙方的投資比例去分,自己應佔大多數。一審法院審理後對是否盈利未予認定,對雙方的投入按雙方約定認定。與此同時認定原告退夥成立,判決被告按原告投入折成現金返還原告30萬元。被告不服,提出申訴,中院將該案發回重審。一審法院又判決被告返還20萬元。在這起案件中,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否認定原告的退夥成立。一是雙方有合夥協議,協議約定經營1年,在協議的約定期間,沒有對方同意一方不得退夥。二是原告以檯球桌投入,如果退夥將檯球桌全部撤走,合夥將無法經營。三是原告曾從收入款中拿走2萬元,如認定是盈利,更不能退夥。一方當事人怎麼能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擔虧損呢?所以一審判決認定原告退夥是錯誤的;第二,即使認定退夥,判決被告返還現金也不妥。雙方經營的時間僅一年多,投入的實物還在。最高院貫徹民法通則的意見第54條規定「合夥人退夥時分割的財產,應當包括合夥時投入的財產和合夥期間積累的財產,以及合夥期間的債權和債務。入伙的原物退夥時原則上應予退還;一次清退有困難的,可以分批分期清退;退還原物有困難的,可以折價處理。」這個規定十分清楚,首先應該清退原物。因為原告撤走收款員不應該認定為退夥,所以當時也不應該進行清退。只有在經營結果後才存在清退問題。那麼這時的清退應該是按法律規定的順利進行清算,就是對雙方當事人的財產進行清退,也應該首先分共同的財產。即先按比例分檯球桌。從另一個角度看,原告只投入19.1萬元,已經拿走了2萬元,法院判決再拿回20萬。其利潤比為14%。而做為被告,投入租金40萬,內裝修10萬,借給原告8萬,外裝修還欠18.6萬,買檯球桌8萬,計80餘萬,幾乎沒有任何收益,凈虧60-70萬。如此判決,幾乎沒有公道可言。因此,該案實際應該做為投資款的清算處理,在認定雙方投資比例的基礎上,如果不能認定盈利情況,即應對經營結束時的雙方財產(實際上就是幾十張檯球桌)按投資比例分。如果被告使檯球桌損毀來失,應該折價賠償。也就是說如果認定退夥不成立,那麼該合夥人應該對合夥的盈虧均承擔責任。
3、正確區分合夥的解散和退夥。
合夥的退夥只能發生在合夥解散之前,不能發生在合夥解散之後。退夥和解散在不同情況下適用不同的法律。合夥人的內部糾紛,不能對抗外部債權人。
(1)合夥人因對外債務發生糾紛。合夥人在合夥解散之前退夥的,有時對外部的債務如何承擔可能有一些約定,但這種約定不能對抗外部債權人,最高法院《貫徹意見》第53條「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出合夥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因為對外債務是合夥與其他債權人的關系,單純這個問題不是合夥糾紛。但在外部債權人起訴而部分合夥人承擔債務的情況下,則會發生已退夥的合夥人是否承擔債務的問題,因而已退夥的合夥人與未退夥的合夥人之間就可能發生糾紛。
(2)注意正確處理合夥的解散問題。合夥在一定情況下會發生解散。關於合夥解散的條件,《民法通則》規定由合夥協議規定。在合夥法對此有明確的規定。關於合夥的解散,《合夥法》五十七條規定了「合夥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解散:(一)合夥約定的經營期限屆滿,合夥人不願繼續經營的;(二)合夥約定的解散事由出現;(三)全體合夥人決定解散;(四)合夥人已不具備法定人數;(五)合夥協議約定的合夥目的已經實現或者無法實現;(六)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七)出現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夥企業解散的其他原因。」在合夥解散時應當進行清算。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或者指定一人或數人進行。清算人的任務是:(一)清理合夥企業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二)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合夥企業未了結的事務;(三)清繳所欠稅款;(四)清理債權債務;(五)處理合夥企業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六)代表合夥企業參與民事訴訟活動。合夥企業財產在支付清算費用後,依次支付合夥企業所欠招用的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合夥企業所欠生產者欠款、合夥企業的債務,最後返還合夥人的出資。但是在返還出資問題上,因各人投入的標的不同,可能發生糾紛。比如有的投入的是房屋,如散夥時房屋還在,且沒抵押等事項,就比較容易返還。有的投入的是金錢,都在產成品或者外部的債權中,就比較難返還。在這些情況下應該執行約定和法律。合夥法第32條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全體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未約定利益分配的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各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如在一起合夥中原有8個合夥人,先有2個提出退夥,因其投入的是房屋,同意退還,大家沒有異議。後其他6人過了一個月,決定解散合夥。約定:因投入的本金及利潤全部在外部債權中,因此決定由其中兩個合夥人進行清理。收回款項後按個人投入資金比例先還本金,再還利潤。如在清收債權中還有支出,由大家按比例承擔。而在合夥解散後,其中兩人逼迫清算人寫下字據,稱該兩人從某年某月正式退股,本金和利潤在某年某月前還清。清算人無奈將清回的款項先支付給這兩人,因其他款項沒有收回,有的僅是僅債文書,兩人起訴法院。法院認定所寫字據已經轉變為債權債務關系,判決承擔還款責任。在這起糾紛中,就出現了一個十分明顯的問題,既然合夥已經解散,合夥人已經簽訂了散夥協議,而且約定了收回款項按投資比例先還本金後還利潤,為什麼將此協議撕毀?在民法原則中確實有個處分原則。就是當事人可以對自己的權利進行處分。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任何人處分自己的權利不得侵害他人的權利。一是兩個清算人是違背意志的情況下被脅迫所為,二是其行為侵害了其他合夥人的權利。別人本金一點都沒有收回而這兩個合夥人卻不但收回了本金,而且利息還要一點不少的收回,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法的。退一步說,就是兩清算人自己可以放棄自己先收回本金的權利的話也不可以將他人的權利一並放棄。
4、合夥解散財產的處理。
總體說,合夥解散時應該按前述合夥法的規定順利處理財產。但到具體處理時還應該掌握:
(1)合夥解散,如何處理財產首先要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所謂符合法律的規定,就是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夥法》的規定方法、規定順序。這些方法和順利是不允許顛倒的,比如必須「先支付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這是我國的憲法的原則,再清繳稅款,這是國家利益的需要;後清算對外債務,這是維護經濟秩序的必然;最後才能返還合夥人的出資。決不能不管什麼順序不順序,只顧惡意逃債。
(2)處理財產要符合合夥協議的規定。合夥協議是合夥人共同制定的,就屬於合夥人的「小憲法」。最高院《貫徹意見》第55條規定,「合夥終止時,對合夥財產的處理,有書面協議的按書面協議處理。」
(3)如果沒有書面協議按多數人或財產多數額處理,但要保護少數人的利益。同上意見55條規定,「沒有書面協議又協商不成的,如果合夥人的出資額相等,應當考慮多數人的意見酌情處理;合夥人出資額不等的,可以按出資額佔多數的合夥人的意見處理,但要保護少數人的利益。」怎麼保護,應該是適用公平原則。
(4)無論是退夥還是合夥解散,合夥人既應享受權利也必須承擔義務。對外要承擔合夥的債務,對內要公平地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絕不能把自己的風險都加到其他合夥人身上。如在前述有的案例中,有的合夥人在退夥解散時,把外部債權都推給他人而讓其他合夥人直接返還自己現金。自己的是本利分文不少地請求而讓其他合夥人卻只能得到一些收不回的債權。本金搭上還不算,還要承擔合夥人的本利,就太有失公平了。
(5)退夥對合夥債務的承擔。在合夥經營的過程中,有的合夥人可能中途退夥。那麼他對合夥的債務如何承擔,在兩人合夥中一方退夥應該取得對方的同意,退夥後合夥等於解散,退夥人應該對退夥前的債務承擔責任。留下的合夥人應該重新登記,變為個體工商戶。在多人合夥中一人退夥應該娶得多數合夥人的同意。在退夥時原合夥人與退夥人合夥債務達成一致意見的按合夥意見辦理,但不能對抗外部債權人。如果退夥未經過合夥同意,私自退夥,仍應該對外部債權承擔責任。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合夥人互相合謀逃避債務的行為無效。
(6)對因部分合夥人佔用合夥財產產生糾紛的處理。在合夥期間,由於有的合夥人在合夥中的地位(如大家選他負責)、職責(如負責銷售和回收貨款)和權利不同,可能出現個別合夥人佔用合夥財產的現象,如構成犯罪,就同有關部門聯系按侵佔罪處理。如不構成犯罪,其他合夥人起訴法院的應予受理並依法處理。對於應該返還的應該判令其返還,實物存在的返還實物,實物不存在的返還金錢。
(7)對合夥人合謀逃避外部債務的處理。有時合夥人在拖欠大量外部債務的情況下自己約定私分財產,但可能因分配不均或不兌現,而訴至法院。對於此類案件,法院對其訴訟請求應該駁回起訴,在其已經資不抵債情況下應判令其進行清算。

⑤ 合夥做生意糾紛怎麼處理

兄弟既然這么講了,就要解決,你們平時沒有分紅嗎是按比例還是什麼,如果按比例那股要退可以慢慢退當先欠著,如果不是就那看你掙了多少,他拿完錢生意看看怎麼樣,不行就拉倒吧,還行就看你的了。無非就是錢多錢少,哪個他感覺可以的價格就行了沒錢就先欠著,然後他拿出去的錢一定要做文章折多少也是看著談,畢竟他相當於是你的貴人

⑥ 經濟糾紛案例 我和一個老闆合夥,他出資金,我出業務,現在結束了,按照原來的分成還差我很多錢,而且拖著

如果有合夥協議,按合夥協議的規定即可。如果他不肯,直接拿著合夥協議起訴到人民法院,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如果沒有協議,只要有相關的證據能證明你們倆之間債權債務關系也行。

⑦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


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向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指出:
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
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

⑧ 合夥企業法案例

合夥協議可以約定按出資比例分配利潤,也可以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分配利潤,可自由約定

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1992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
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

⑩ 合夥做生意發生糾紛怎麼辦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合同法》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10)合夥協議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

法院:書面協議是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記者包斌斌通訊員楊甜甜王群華

如今老百姓家裡但凡有點閑錢都想拿來投資,拉上幾個朋友,湊上幾個親戚,大家一起做點小買賣的也很常見。可誰知這小生意里也有大學問,搭夥搭不好還會搭出糾紛,鬧上公堂。

近日,三門縣人民法院審理了兩起合夥協議糾紛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親戚就是曾經的生意好夥伴。

案例一

被告承認合夥關系法院調解解決問題

原告高某與孫某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孫某的姐夫,與高某和孫某商量,要他們籌錢去福建承包土地種植蠶豆。見有賺錢機會,高某讓父母將房產抵押向銀行貸款,並將20萬元投資款通過銀行轉至王某的賬戶,同年10月,高某和孫某兩人先後到了福建幫忙干雜活。

但不久後,孫某與高某發生矛盾,鬧起了離婚。為了照顧小姨子的情緒,王某稱無法繼續與高某合夥,並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經營,高某投入的錢及銀行貸款的利息等蠶豆收成後將一起結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萬元)。

今年4月,合夥承包種植的蠶豆大獲豐收。王某卻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資金歸還。高某多次催討無果,只得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歸還給原告高某投資款本金19萬元及利息。

雙方合夥時並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夥協議,原告高某手裡的證據只有一張銀行轉賬匯款的憑證。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審時承認合夥事實,但是要求原告高某與孫某應當先歸還以前欠被告的錢,賬算清楚才願意歸還投資款。

經過法院調解,高某同意歸還欠王某欠款,王某也歸還了高某的投資款。

原被告之間的合夥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案例二

被告不承認合夥關系原告訴訟請求被駁回

但並不是所有的合夥糾紛都得以圓滿解決。

在三門法院之前審理的一起合夥協議糾紛。原告齊某、黃某訴稱,2011年,原告與被告張某合夥聯繫到三門某小區建築工程施工業務,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一致同意把該業務介紹給他人施工,所得業務介紹費三人均分。後原、被告一起把該業務介紹給鄭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鄭某承諾給原、被告業務介紹費43萬元,並出具了承諾書。後被告張某分三次擅自從鄭某處領取了43萬元介紹費,並據為己有。兩原告得知情況後,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頭達成的協議對業務介紹費進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絕,無奈之下只好訴至法院。

庭審時,被告張某辯稱本案並不存在合夥事實,原、被告之間也沒有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合夥協議,原告提供的鄭某出具的承諾書中沒有兩原告的名字,43萬元業務介紹費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據法律規定,雙方合夥一般必須有書面協議,且原告也沒有提供雙方存在口頭合夥協議的證據,合夥的具體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確定。故此三門法院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釋法

書面協議是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但在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認可也無妨,正如高某合夥中蠶豆一案,雙方之間只要算好賬目糾紛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不認可,就如前文所述齊某、黃某一案,兩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法院也無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俗語說「親兄弟,明算賬」,親朋好友一起投資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誰曾想這小買賣會變成大麻煩,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資有風險,合夥須謹慎,合夥前最好白紙黑字立下字據,以防日後出現紛爭有口說不清。

閱讀全文

與合夥協議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