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在我國也稱為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知識產權侵權案例本次就為大家分享3個經典的案件,希望大家可以看到這些案例對於自己的知識產權起到足夠的重視,從而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一:蘋果APP著作權侵權案《李可樂抗拆記》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承鵬是該書作者。李承鵬指控蘋果公司未經其許可,自行上傳或與開發者通過分工合作等方式,將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上傳到蘋果應用商店,並通過該商店向社會公眾提供下載閱讀,獲取經濟利益,上述行為侵害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蘋果公司賠償李承鵬經濟損失1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1000元。本案是作家維權聯盟因蘋果公司在其經營的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上提供涉嫌侵犯其著作權的應用程序而向蘋果公司提起的系列維權訴訟之一。最終,法院認定蘋果公司是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的經營者,應用程序商店是一個以收費下載為主的網路服務平台,並且在與開發商的協議中,約定了固定比例的直接收益,因此蘋果公司應對開發商的侵權行為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蘋果公司在可以明顯感知涉案應用程序為未經許可提供的情況下,仍未採取合理措施,未盡到注意義務,具有主觀過錯,其行為構成侵權。這一則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也表現了當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平台的監管行為也具有重大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二:錢鍾書書信著作權及隱私權侵權案2013年5月,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中貿聖佳公司)發布已故著名學者錢鍾書書信手稿拍賣公告。錢鍾書遺孀楊季康(筆名楊絳)遂向法院提起侵害著作權及隱私權訴訟,認為李國強和中貿聖佳公司構成對其著作權及隱私權的侵犯。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中貿聖佳公司和李國強停止侵權、賠償楊季康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0萬元並賠禮道歉。此案不僅因涉及著作權、隱私權以及物權等多項權利的認定,頗具代表性並廣受關注,而且還對拍賣公司因從事拍賣活動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責任進行了界定和規范,特別是拍賣公司在拍賣活動中,除應依據拍賣法就拍賣標的的所有權歸屬、委託人的身份情況進行審查,並簽訂委託拍賣合同外,對於負載著作權、隱私權、肖像權等其他民事權利的拍賣標的,還應對相關著作權權利歸屬、隱私權和肖像權的權利保護等情況進行審查,以履行拍賣法所賦予拍賣人的法定義務。此案的審結,明晰了拍賣者的法律義務,規范了拍賣市場秩序,對維護相關權利人的著作權、隱私權等民事權利具有積極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三:《推拿》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畢飛宇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推拿》的作者,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8年9月出版該小說。2009年7月,畢飛宇將電視劇改編權獨家提供給中融公司。2010年12月2日,中融公司將其獲得的授權轉讓給禾穀川公司。2011年1月,禾穀川公司委託陳枰為文學作品《推拿》的電視劇改編編劇。2013年4月,陳枰與西苑出版社就陳枰版《推拿》(上、下冊)簽訂《圖書出版合同》,同年6月,該書出版。畢飛宇、人民文學出版社以陳枰版《推拿》的出版發行行為侵權為由,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西苑出版社停止出版發行圖書《推拿》;北京市新華書店王府井書店停止銷售圖書《推拿》;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畢飛宇經濟損失14萬元;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5000元。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在於規制市場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社會經濟秩序,故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規制商品市場流通過程中的授權,而不是規制商品創作過程中的授權。本案中,陳枰和西苑出版社僅具有改編作品的授權,並不具有出版改編作品的授權,也就是說不具有將相關改編後的作品推向文化市場、作為圖書商品流通的授權,因此,被告出版同名作品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圖書出版市場存在的授權混亂、權利意識淡薄、誠信缺失等現象。通過本案的審理,有利於當事人規范其行為,也對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合法規范經營發展提出了指引。知識產權案例並不僅僅存在與版權當中,商標,專利都是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產權內容,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系。
⑵ 產品侵權糾紛的主要民事案由有哪些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產品侵權糾紛的民事案由主要涉及:「(1)產品生產者責任糾紛(2)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3)產品運輸者責任糾紛(4) 產品倉儲者責任糾紛。」
⑶ 美國是如何對文化產品的版權進行保護的
轉篇文了解下:
在美國,知識產權意識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它源於美國人從小就有敢於想像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就是自己財產一部分的價值觀
美國知識產權分為四類: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美國專利法早在1790年就寫入國家憲法。
這種對知識保護的意識和法律,有助於激勵和保護發明者,使個人、公司和國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利益。比如,上世紀80年代建立的美國應用分子基因公司(AMGEN),起初並不起眼。後來它研發出兩種葯品E-POGEN和NEUPOGEN並獲專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獨銷權,公司資產從最初不到2000萬美元,到去年超過600億美元。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僅靠銷售兒童玩具等產品的品牌和專利使用權就獲得巨額收入。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美國許多公司技術翻新快,專利多,像IBM一年獲得的專利就有3000多個。專利權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
美國是知識產權大國,也捨得在這方面花大錢,因為這可以一本萬利。這不僅是美國成為技術和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要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原因
美國霍根與哈特森律師事務所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律師楊衛寧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許多獨特之處。比如美國的專利法規定,誰先發明誰就有專利權,而歐洲國家是誰先申請誰就有專利權。另一方面,歐洲國家規定,在申請專利前,你的產品不能銷售,專利不能發表和使用。在美國可以在申請專利之前的一年時間里,允許銷售、使用和發表。她說,這是因為它要鼓勵和保護發明者和創業者,許多發明者和小的創業公司開始沒有錢,同時也需要時間。有的先要市場實驗才去籌資申請專利權和投入生產。所以,在美國發明者從剛剛有創意和想法時就開始記錄,公司也有一套體制,研究發展的每一進展和日期都有表格記錄在案,並有證人簽字。
為了加強對本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盡量與世界接軌,美國前幾年已對部分法律進行修改,比如專利權的有效期從批准日始算的17年,改為從申請日開始延長到20年;《版權法》也從團體著作權保護期的75年和個人終身享有及去世後的50年分別延長了20年。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美國還有一條跟歐洲等其他國家不同,就是原告訴被告侵犯他的專利權,如果輸了,在歐洲國家原告必須賠償被告的律師費。但在美國如果原告輸了,不用作任何賠償,這實際上也是對專利人的一種支持。還有,專利人如果告別人侵權,可以先不付任何律師費,贏了官司,再從被告賠償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輸了,可不付律師費。這是鼓勵訴訟以保護專利。
負責高科技知識產權保護的陳英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高科技的發展使知識產權變得更加復雜,美國的法律內容也在不斷修改和增加。
高科技的發展和使用,使專利相互扯在一起,官司越來越多。陳律師舉例說,比如現在美國市場上的數字相機很熱門。多數產品出自日本公司,但裡面用的零件技術專利很多是美國人發明的。前段時間,一家美國公司說日本索尼相機里的零件有一項是它的專利,雖然不是關鍵性的零件,但它告索尼侵犯了它的專利權,要索尼將這項產品銷售額的5.7%賠償給它。索尼輸了官司,幸運的是,陪審團裁決只賠償2500萬美元,相當於它銷售額的0.8%。
美國對侵權的懲罰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侵權,即在你銷售產品時,不知道此產品別人早有了專利權。人家告你,你只要賠償對方的損失費。另一種是故意侵權,要3倍賠償對方損失。所以,美國人在申請專利前通常都請律師幫其調查,並有調查報告。如遇問題,憑當時律師的調查報告,可以避免3倍罰款。
在美國,專利和商標的注冊由聯邦政府專利局負責,版權在國會圖書館注冊,版權沒有太多的國界性。比如你的著作只要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登了記,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版權,根據美國版權法,侵權者必須按銷售的件(次)賠償你。沒有登記,也可告他侵權,但須證明損失數量。
商標的權利關鍵在使用。在美國你注冊了商標,可以得到保護,但長期不用,權利就會消失。
商業秘密保護比較復雜,但有些規定是很明確的。比如你在一家公司搞研究,後來你離開了,雖然這個項目的研究沒有成功,但仍是商業秘密。你到別的公司不能繼續這項研究,因為法律規定,你在前一家公司所搞的研究,屬於前公司所有。
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很大好處。比如專利權是有國界的。也就是說,如果外國產品到美國銷售,必須在美國申請專利,或擁有美國專利,否則就不能銷售。如果美國的某項產品在別的國家也注冊了專利,那你在那個國家也不能銷售屬於它的專利的同類產品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取消了配額等貿易壁壘,但知識產權的國界性「技術壁壘」依然存在。這將嚴重影響技術專利比較少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出口。
事實上,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存在壟斷問題,這種壟斷不僅影響美國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其他同類公司的發展,對國際貿易中的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影響。
比如美國有家電力公司,發明了一種節省電力和能源的技術產品,並申請了專利,但為了多賣電,它把這個專利束之高閣,自己不用,別人也不能用。又比如微軟公司,不僅進行技術壟斷,還將產品進行捆綁式銷售,引起消費者的反感,也影響了別的公司的發展。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美國政府解決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限制;二是用《反壟斷法》來對知識產權濫用者加以制裁,以促進社會的發明創造和有序競爭。
⑷ 文化教育權的侵權案例有哪些
十大侵權盜版典型案例 1、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案 2015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改變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並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明知或應知未經權利人許可而被刪除、改變權利管理信息的作品,違法經營額6、3萬元,違法所得2、82萬元。 依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著作權法》第53條的規定,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於2015年9月21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82萬元,罰款人民幣12、6萬元。 2、廣東"DJ020網"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案 2014年12月,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根據群眾舉報,依法對"DJ020網"涉嫌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莫某某開設"DJ020網",向公眾提供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達62286首,且會員數量眾多,僅2015年兩個月內,在線支付的訂單總金額為6240元,等待付款的訂單總金額達257547、48元。 依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等規定,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於2015年6月29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網路伺服器,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6240元,罰款人民幣131、8937萬元,並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3、北京天盈九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5年6月,國家版權局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北京天盈九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涉嫌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其運營的鳳凰網以及蘋果智能移動客戶端軟體"軍事秘錄合集"和"鳳凰開卷"傳播《中越戰爭秘錄》一書,傳播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點擊數量大,且系反復侵權。 依據《著作權法》第48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37條,《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等規定,國家版權局於2015年10月10日作出行政處罰:罰款人民幣25萬元。 5、安徽蔣某等銷售盜版圖書案 2015年2月,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蔣某等涉嫌銷售音樂類盜版圖書案進行調查。經對蔣某開設的5家琴行進行全面檢查,確定蔣某擅自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其經營的圖書中有31種、262本鋼琴考級教程侵犯了上海音樂出版社的著作權。 依據《著作權法》第48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條等規定,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於2015年4月30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盜版圖書,罰款人民幣16.5萬元。 6、河北張某某等印製盜版圖書案 2014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版權行政執法部門會同新市區公安部門依法對張某某等涉嫌印製盜版圖書案進行調查。經查,張某某等4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自2014年4月起印製盜版圖書,各人分別負責運輸、組織工人等環節。專案組現場查獲盜版圖書29種共計67752冊,涉及商務印書館等9個出版社,涉案碼洋
5726704元。 依據《刑法》第217條等規定,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人民法院於2015年12月1日作出刑事判決:張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朱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王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王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上海朱某某等銷售盜版教材案 2012年,上海市版權部門和公安部門根據舉報線索對某團伙通過互聯網銷售盜版教材案進行調查。經查,自2011年起,朱某某、游某某、喻某等人為獲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組建了統一供貨、統一進價、統一市場銷售價格的銷售非法復制的注冊會計師、注冊金融分析師教材的聯盟。截至案發,該團伙共計銷售盜版教材2萬余冊,涉案總值逾人民幣2億元,違法所得共計135萬元。2013年2月1日、6月24日、8月12日及9月25日,楊浦區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等相關規定,分別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朱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游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判處喻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其他17人有期徒刑緩刑並處罰金。 【典型意義】此案為犯罪團伙銷售盜版教材牟利的典型案件,涉案人數達20多人,影響力較大,具有較好的震懾作用。該案為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掛牌督辦案件
⑸ 有沒有一些侵權行為的案例
倪XX、王X訴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侵害名譽權糾紛案
一、事實概要
原告到被告下屬的超級市場購物,被告工作人員懷疑二原告偷拿東西,於是在公眾場合訓問二人,並根據市場內所貼無效公告,對被告進行搜查,未查到任何屬於市場所有的東西。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其名譽權。
二、裁判要旨
首先,公民或法人行使某一「權利」如果沒有法律的依據或者不符合法律的規定,都不能自認為有權利行使這樣的行為。法律從未賦予市場工作人員有盤 問顧客和檢查顧客財物的權利,因而被告無權張貼要求被告將自己的提包打開供被告工作人員查看的公告。
盡管此公告張貼在市場門口,但由於它沒有法律依據,因而是無效的,顧客有權不執行公告的規定。其次,被告工作人員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在公眾場合用帶有貶義的話語詢問原告是否偷拿東西,並根據市場內所貼 無效公告對原告的包裹、衣服等進行搜查。
上述行為足以使原告感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已遭貶低,而且也實際影響了對二原告的品德、聲望、信用等方面的社會評價。
原告的名譽因此而受到損害。被告的工作人員是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被告為其規定的工作職責時對二原告實施侵權行為的,因此,其侵權民事責任應由被告承擔(依據 民法通則第43條)。
三、法院判決(處理)及適用的法律
在法院查清事實、分清是非後,雙方自行和解。被告願向原告表示歉意並向兩原告各支付1000元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原告撤訴。
(5)文化產品侵權案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構成要件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二、受害人的過錯
受害人的過錯,是指受害人對侵權行為的發生或者侵權損害後果擴大存在過錯。
三、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不超過必要限度的行為。
四、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而不得已採取的致他人較小損害的行為。
五、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權行為或者損害後果發生之前自願作出的自己承擔某種損害後果的明確的意思表示。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
(三)公平責任原則
⑹ 銷售侵權商品案如何認定合法取得
具體來說,「合法來源」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
一、抗辯主體需合法
現階段,我國的假冒現象較為猖獗。在商標權侵權訴訟中,權利人的主張所針對的一般為侵權商品的生產者與經營者。對於侵權商品的生產者來說,除他人委託其加工外,大多是由於其積極實施的侵權行為才導致了訴訟的產生,並且生產者具有積極追求侵權結果發生的主觀故意,屬於惡意范疇,故不能成為善意第三人。所以,能夠主張所銷售的侵權商品具有合法來源的,就只能是經營者,即商品的銷售者。
二、主觀上,經營者需善意
侵權經營者主觀上的善意,是指侵權商品銷售者主觀上不知道其所經銷的商品侵權,「不知道」有兩種形式,即「不可能知道」與「應當知道但因疏忽大意而不知」。如果經營者明知其所銷售的是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而仍然銷售,屬於惡意,則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是,如何判定經營者是「不可能知道」抑或「應當知道而因疏忽大意導致的不知」,則是實踐中商標侵權案件的難點所在。
對於「應當知道」,我國的商戶,特別是中小型商戶,對於商品的真偽、是否侵權普遍缺乏辨別能力,如果簡單推定經營者具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必將導致商業經營風險的擴大化,導致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畏手畏腳。
三、客觀上需來源合法
來源合法,是認定商品具有合法來源的基礎。在商標侵權司法實踐中,一般推定經銷者所銷售的商品不具有合法來源。但是,此時僅僅是法律上的推定。經銷者若想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則必須提供所經銷的產品來源合法的證據,即經銷者通過合法的渠道取得產品。在證據上,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合法的合同。經銷者從生產者處取得商品,應當具有買賣合同。但是,這一點在證明經銷者商品來源合法中卻不是必要的,原因有兩個:
(1)法律的允許。法律上允許交易雙方口頭合同的存在,合同法也專門對口頭合同做出了一些規定。作為經銷者,以口頭合同的方式取得商品並不違反法律的規定。
(2)商業交易效率的要求。在現實商業交易中,鑒於商業交易效率與慣常的做法,口頭合同大量存在,經營者往往是通過一個電話,即可以取得經銷的商品。
2、合理的價格。合理的價格是法律上判定經銷者商品來源是否合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商品的價格差異較大,對於經銷者來說,應當是明確知曉的,則經銷者應當對商品是否侵權等產生進一步辨別的意識,認真加以核實。
3、具有合法的商業發票。商業發票是證明經銷者所售商品來源的一個重要證據。現實經營中,也存在部分經營者出於逃稅等目的而不出具商業發票的現象。此種行為以違法為前提,一旦經銷者所售商品侵權而無法提供其他證據證明商品來源合法的話,則不能免除其賠償責任。
4、具有完整的日常經營記錄。實際經營中,一些經銷者出於逃稅等目的,往往不建立銷售記錄。這種違法行為並不能免除其法律上的義務。在無法提供其他商品來源合法的證據時,經營記錄是判定侵權商品是否具有合法來源的重要證據,否則,將由經銷者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我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此款規定能夠提供商品合法來源的商標侵權人免除賠償責任。
⑺ 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權益。著作權是著作人所享有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還有一些人沒有經過允許就使用,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那麼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呢?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⑻ 文化產業侵權的標準是如何界定的要怎麼處理
網路保護的力度因國而異。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路信息交流和聯系進一步加強,跨國著作權糾紛時有發生,各國之間關於著作權保護的溝通和共識逐步加強。各國在版權保護方面的合作有望通過建立國際組織、完善司法規定、達成國際公約等方式展開。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按照權利人侵權造成的復製品發行減少額或者侵權復製品銷售量與權利人單位利潤的乘積計算。發行量減少難以確定的,按照侵權復製品的市場銷售量確定。債權人的實際損失或者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職權確定賠償數額。人民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當綜合考慮工種、合理的使用費、侵權的性質、後果等情況。
⑼ 侵權案中經營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了侵權產品,且手續齊全,怎樣為自己辯解,需承擔那些責任。
商標專用權的保護有以下途徑:
自行協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引起糾紛的內,商標注冊容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與侵權人自行協商解決。
司法途徑。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引起糾紛,且不願協商解決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行政途徑。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引起糾紛,且不願協商解決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如果親還是不太清楚的話可以咨詢商標代理機構//學戒知識產權//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