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很有意思的有關幼兒園的糾紛,應當如何處理
隨著二胎開放,幼兒園又紅火了起來,好不容易把孩子送進了一個比較靠譜的幼兒園,如果發生糾紛可怎麼辦?廣大家長朋友們先不要慌張,可以先試試以下幾種辦法。
如果是小孩子之間發生了口角之爭甚至是互相打架,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畢竟每個小孩子在家裡都是小霸王,突然多出了一個和自己對著乾的角色必然不會想讓對方得逞。雙方家長在了解具體情況後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讓孩子向對方道歉。大多數糾紛都屬於這種,也很好處理。
如果你是一家幼兒園的負責人,每天都會遇到不少糾紛,但是很多糾紛完全可以在早期避免,比如對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或不定期檢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狀況。
② 家長因孩子在幼兒園受跟園長起了沖突,幼兒園在下學期有權不收這個孩子嗎
幼兒是需要特殊保護的群體,可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內意外受到傷害,該由誰來為此負責?為了避免傷害發生,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又應該如何作為?
責任如何劃分
據了解,實踐中,發生在幼兒園內的意外傷害事故主要可以分為「他傷」和「自傷」兩種情形,但無論是哪種傷害,都涉及到幼兒園責任承擔的問題。
對此,北京市易行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凝解釋說,兒童在幼兒園期間,家長的監護責任轉移到了幼兒園,當兒童受到人身傷害時,幼兒園自然要承擔主要責任。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至於幼兒園和傷害他人的兒童的家長,在責任承擔比例上如何分配,則需要根據公平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家長與幼兒園的糾紛中,涉及到的另一法律問題,便是在雙方矛盾激化後,幼兒園採取了要求其退園的做法。那麼,類似情況下幼兒園是否有權單方要求幼兒退園?如果可以,需要履行哪些具體的程序?
「學校是否可以單方面要求退園取決於雙方簽訂的入園合同的約定,法律對此並沒有強制性規定。」劉凝認為,幼兒入園,園方與家長確立的合同屬於服務合同,如果合同中已經明確約定了可以單方面退園的條款,那麼幼兒園就擁有了相關權利。但是園方要求退園時必須有符合合同規定的充足理由,應當履行告知義務,例如通過郵寄通知書、由兒童監護人簽字等方式解除合同關系等,具體的退園程序也要依據合同而定,如果未履行相應手續仍然會構成違約,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維權不可過激
幼兒教育業內人士表示,幼兒是一個需要特殊保護和照料的群體,一方面,幼兒具有愛玩好動的天性,好奇心極強,經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和行動都還帶有明顯隨意性,他們自控能力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還無法准確地判斷周圍環境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幼兒會更易發生安全事故。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具有更強的保護責任。
辦理過大量校園傷害類案件的北京豐台法院法官王建中說,校園傷害事故糾紛的主要成因,一方面是教育機構在安全監管上確實存在問題,沒有能夠盡到應有的義務,而另一方面則在於部分受害學生家長的不恰當做法。例如,當遇到幼兒園拒絕擔責,或無法就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意見時,家長可以通過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法院訴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過激言行容易導致矛盾激化。
對此,劉凝也指出,當兒童在幼兒園遭受到人身傷害時,家長也應該依法、理性、正當維權,不要採取「大鬧」幼兒園等過激手段,否則不僅會使矛盾復雜化,自己也有可能因此而承受不利的法律後果,從有理變為無理。對於被害人的家長來說,完全可以通過正當法律途徑,起訴幼兒園或者加害人,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可以向基層調解組織等機構反映情況,尋求幫助,也可以要求由教育機構主管部門進行調解。
針對幼兒相互傷害、事故多發、後果不可預料等特點,王建中法官建議,幼兒園應該履行好監護職責,看管好送到園內的兒童,在發生傷害事故時需要冷靜面對,積極解決,防止事態惡化。
③ 幼兒園如何正確處理幼兒矛盾所引發的家長之間的糾紛工作
身為幼兒教師要時時教育、叮囑幼兒之間要團結友愛,即便如此,在幼兒之間還是會經常會出現幼兒爭搶、打鬧行為,同時還會引發幼兒家長之間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此時我們就要科學、冷靜的處理幼兒家長之間的矛盾;
事件一:
今年十月末,新入園的小班孩子嚴嚴在玩玩具時,因爭搶玩具,把巍巍小朋友的耳朵咬破了,當時老師看到要發生爭搶,便快步走過去制止,但孩子動作之快,在老師過去的同時,已經將另外一名孩子耳朵咬破了。
當時一名老師馬上將受傷孩子帶到保健室,進行簡單處理,同時與兩名家長取得聯系,說明情況,老師並向受傷的孩子家長道歉,雖然受傷家長沒有很生氣,但為了讓幼兒園與受傷孩子家長安心,我們帶領孩子與家長到醫院進行檢查,大夫診斷為:沒什麼事,不用打針吃葯,等傷口自然癒合就可以了,不必驚慌,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於是我們就都放心了。但我們園領導並沒有就此就解決完此事,在孩子在家休息的幾天里,我們委派老師買了一些食品到受傷孩子家中看望、不斷打電話詢問,家長被我們感動了,說老師們工作真的很認真負責。
於此同時,我們還耐心勸導咬人孩子的家長工作,起初是咬人孩子的爺爺接的電話,當時爺爺說話很沖、也蠻不講理,說:「事情是發生在幼兒園的,與我們沒有關系,我們不管!」
當時聽到這樣的話,身為幼兒老師的我們,內心真的也是十分氣憤,但我們忍住心中的不滿,耐心勸導多次並與嚴嚴的其他家長聯系,說明情況;
因為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最後是孩子的奶奶來了,我們又與奶奶進行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發生咬人事件,我們幼兒園老師的確有一定的責任,但身為幼兒的家長也應對此事表示一個態度,不然被咬的孩子家長內心也會覺得不舒服,於是嚴嚴的奶奶在我們的禮貌、耐心勸導下終於主動買了些孩子喜歡的食品,去探望巍巍小朋友,就此此事畫上了一個較為完美的句號。
但通過此事,不斷的提醒我們要時時刻刻看好幼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不斷學習如何更好的做好家長工作。
事件二:
大班的兩名家長在早晨幼兒入園後,開始爭吵,聲音越來越大,園領導聞聲後,馬上上去勸住,經了解後,我們得知:浩浩的爸爸說:在幼兒園幾年來,浩浩一直受樂樂的欺負;
昨天幼兒接走後,在幼兒園操場上玩,又被樂樂欺負了,昨天媽媽回家後很生氣和爸爸說,於是爸爸氣不過第二天就等樂樂的家長來,想好好的理論一番,而當天正好也是樂樂的爸爸送的孩子;
他的爸爸認為,兩個男孩之間打打鬧鬧是正常的事,不必大驚小怪,於是兩個家長之間發生了爭執。
看到這種情況,我們園領導主動去解決家長之間的矛盾:
(1)勸家長停止爭吵。教師首先勸住兩位家長:「有什麼情況,咱們去會議室說。在這里爭吵多不好呀!」然後,把他們引到安靜的房間里,了解情況;同時,請班級一名教師把孩子帶到活動室,照看孩子。
(2)梳理家長的情緒,指導家長學會正確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具體做法如下:
孩子間發生糾紛是常有的事,比如都想第一個上滑梯、都想看同一本書等。家長應該體諒孩子。教師和家長是幼兒行為的觀察者和引導者。
如果孩子間發生小的糾紛,如推搡等行為、不要急於干涉,要給孩子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發現糾紛升級,再給幼兒以及時的指導。很多時候,當家長還在面紅耳赤、大動干戈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和好如初了。
作為家長,無論自己孩子的「不友好」行為是大是小,都應該給幼兒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學會與他人友好地相處,並向對方表示真誠的歉意。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面對強者不示弱,面對弱者不欺凌。
受到「攻擊」的幼兒的家長也不要急於替自己的孩子出頭,要教孩子學會面對挫折、學會處理這類事情。於是在我們多方的勸導下,終於平息了兩方家長當時的怒氣,有效地制止了家長的爭吵甚至打架的行為。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都不停的與兩方家長進行溝通,最後使兩位家長見面時能友好的打招呼!
通過以上的事情,我們深知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二代,父母平時嬌慣慣了,見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而學前階段的孩子的自控力、社會交往能力相對比較差,小朋友間時常發生爭執、推搡的行為。家長見了難免心疼,稍不注意控制情緒,彼此間就很容易吵起來。因此我們在全園內不斷探討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如何面對家長在幼兒園內的糾紛?使我們的家園工作更上一層樓!
事件三:
平等對待每名幼兒,不要讓家長覺得幼兒園有等級之分。我園大班孩子當中有一名領導家的孩子和普通職工家的孩子,由於心理作用起初工人家長總覺得我們時時事事都偏向領導家孩子,在幼兒開展各項活動時,經常說話給我們聽;
於是我們忍住這種被冤枉委屈的心情,每天主動與工人家長溝通,在各項活動中,做到公平的對待每名幼兒,即便如此,家長在心中還是會覺得我們優待領導家孩子,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就擺正老師的心態;
只要我們熱心公平的對待每名幼兒及家長,做到問心無愧即可,今天他們不理解我們,在長期以往的工作中,相信有一天他們會體會到我們真誠的付出!
嚴格執行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自從嚴格幼兒園鎖大門制度、家長需持卡接送幼兒園以來,發生過兩起對幼兒園保安人員進行言語攻擊的事件。一日,小班的孩子麗麗尿褲子了,老師便打電話與孩子的媽媽聯系,請帶來換洗的衣服,結果一會是孩子的爺爺來幼兒園給孩子送衣服,保安人員便按照規章制度,請家長出示幼兒接送卡;
家長說:「沒有」,於是保安便用對講機與辦公室聯系說明情況,我們便請保安人員轉告家長,請稍等,我們去小班落實一下,看是不是孩子的爺爺,就在此時,孩子的爺爺不耐煩了,說出不堪入耳罵人的臟話;
面對那些臟話、惡語,我們的保安人員,極力剋制自己的情緒,好言相勸,依舊嚴把幼兒園大門關,不讓不持卡、不認識的人員入內;
一會小班的老師便來到幼兒園大門處,確認是孩子的爺爺,並接過孩子的衣服,孩子的爺爺在轉身離開時,又破口罵了一句,老師只好再次平和的解釋一遍,說:「麗麗爺爺這是我們幼兒園的規定,家長必須持卡入園,我們已經通知每個家長多遍了??」
結果那位爺爺,頭也不回的走了。
面對此種情況,園長一方面安撫保安人員、老師受傷的心靈,同時告知保安做得對,再遇此種家長威脅、強行要入園的,一定要把住幼兒園的大門,對不認識的堅決不準開門,確保彼此的安全,同時要忍住一時的不滿,不要與家長發生任何的正面沖突。接下來園長再與孩子的媽媽取得聯系,說明情況。
於是在孩子的媽媽調節下,由於孩子父母出門了,就是孩子奶奶來到幼兒園,與班級老師和保安人員進行道歉,確保了幼兒園的安保工作有效地執行。同時此事也提醒了我們要加深對幼兒家長接送制度的宣傳、協調工作。面對來自家長無理的傷害,要做好職工的安撫、勸導協調工作,使每名職工能認認真真、開開心心工作!
④ 如何處理家長與幼兒園的糾紛
幼兒園中的孩子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許多教師、家長意料外的狀況出現。今天從網路中摘錄一個小章節,希望對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成長中的糾紛有所幫助。
一、做家長的首先要冷靜,了解事情起因、過程。
對於孩子在幼兒園里和其他孩子產生的糾紛,家長首先要冷靜,先問問自己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事情的經過怎麼樣,結果如何。然後再可以通過老師問問班級中知道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說的一樣,然後再給孩子出主意,想辦法,找對策。這其中的方寸家長要掌握好,如果是自己孩子錯了,那就明確指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如若是別的孩子錯了,家長也應該本著善良誠懇的態度,教孩孩子會原諒他人。
二、當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不要捨不得。
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往往因自己膽小而不敢告訴老師,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訴,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張正義,討回公道。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靜,仔細聽孩子述說。不要看見孩子哭就心裡不好受,覺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馬上就要為孩子出頭;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度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它們之間的矛盾很簡單,根本不用家長提心吊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定勝負。應該讓孩子受點挫折,受點委屈,受點挑戰是必要的,家長不要不捨得,要放寬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只要再合適的度內,完全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
三、當家長的不要因為孩子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就限制孩子的交往。
在幼兒園生活,眾多孩子生活在一個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確的對待,較為公正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會很快煙消雲散,化為烏有,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與某個孩子鬧了不愉快,就橫加阻攔,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那樣只會激化矛盾,只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蒙上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長大的,是要走上社會的,它需要承擔它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自己會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家長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孩子就是在和夥伴的打打鬧鬧中長大的,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斷定別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以用成人的狹隘眼光評判和限制。
四、孩子之間的矛盾或者不愉快,家長不要枉下結論。
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沒有利益沖突,更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們之間只是一些聽上去像小孩子們玩的過家家游戲。不是這個碰了那個,就是那個撩了這個,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無端的評價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到底誰對誰錯,更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許家長很在乎誰對誰錯的時候,孩子們卻已經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為朋友了。
五、家長不要就事論事,替孩子處理事情。
當家長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時,不是要教孩子怎麼還手,或者幫孩子處理事情,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長的這種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既能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慰,又能給孩子精神上的幫助,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寬容、博學、正直、勇敢去吸引別人,影響別人,這樣做就會讓身邊的好朋友多起來,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裡的權威。
在孩子間糾紛的處理上,既要科學的引導,又要有親情式的疏導,做為家長切不可簡單教孩子「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的讓孩子避讓。這個話題,不僅對父母來言是一個很難把握的事情,對於老師來言也是一項不斷研究的課題。
⑤ 關於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的民事糾紛怎麼解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們為了爭一件玩具而弄得面紅耳赤,甚至是滿臉淚水這樣的情況,家長見了,有大聲訓斥的,有出面調停的。歸根到底,原因只有一個,在家長眼裡,爭吵歷來是不被認可的、影響友好關系的事情。但事實上,幼兒之間出現糾紛是自然的現象,並非都是壞事,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有著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首先,我認為孩子間產生糾紛,是孩子體驗寬容、謙讓的好時機。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玩具都是他一個人玩,大人也會讓著他,沒有人會去爭搶。到了幼兒園,同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走到一起,出現磕磕碰碰是難免的事情,同伴間對事件的不同意見,不同看法,可以使孩子懂得和同伴友好相處,學會互相謙讓。
其次,孩子間的糾紛是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課程。理論上講,孩子之間的糾紛是他們在最初的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在應對糾紛中,他們逐步學會觀察和思考,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逐步掌握人際交往的本領。作為家長應給予孩子處理糾紛的機會,當幼兒處理得當時,應給予肯定、鼓勵。但又不能聽之任之,應適時加以引導。當孩子處理不當時,應抓住機會,幫助孩子分辨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學會了如何與別人相處,學會了怎樣協調與別人的關系。這種技能的掌握,對孩子們而言將終身受益。
除此之外,孩子間的糾紛,還有利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之間出現糾紛時,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應持冷靜觀察的態度,而給孩子一個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當出現處理困難時,家長也不一定要馬上出面,可以提幾點建議供孩子選擇,讓孩子懂得,自己的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都與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我想作為家長,對待孩子間的糾紛,不必大驚小怪,而應冷靜對待、正確引導,這樣才對幼兒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教師案例:鏡頭一游戲活動:趕小豬
老師:「她推我。」老師:「他也推了我。」兩個情緒激動的孩子,跑到我面前相互指責著對方的不是。經過了解得知:原來是在游戲時,排在後面的萌萌插隊到淘淘前面,於是淘淘就推了萌萌一下,萌萌也回推了淘淘一下。
鏡頭二
案例分析
一、環境因素: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由於成人的溺愛、嬌慣,養成了孩子任性、粗暴、行為無約束。生活上的優越環境和過分地照顧,使幼兒產生了「自我中心」的毛病。
二、年齡因素: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年幼的孩子由於對生活經驗的缺乏。使他們在道德認識和行為意識上背道而馳,易於與他人發生糾紛。
三、個體差異因素:
由於社會和教育條件不同,以及遺傳因素而使幼兒心理發展的情況也有各種差別。在不同環境中,孕育出不同的性格。
綜上述原因,我認為對幼兒在相互交往過程中產生糾紛時,教育者應明辨是非,處理公平;方法靈活,使人信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有利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
反思:
對幼兒不正確行為要認真了解,分析發生的原因、動機和後果,具體地向幼兒解釋、說明,指出錯誤的行為及後果,幫助幼兒分清是非,抑制或制止其錯誤行為。不能簡單粗暴的解決了事。孩子發生糾紛固然上破壞了教學秩序給老師增添了負擔,但孩子間的矛盾和沖突也是他們在集體中學習交往,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
(一)、分析
幼兒之間的糾紛是困擾父母和教師的一個主要問題。成人都希望幼兒之間能友好相處,能夠避免矛盾和沖突,因此往往更加關注幼兒之間因游戲、玩耍而產生的爭執和不愉快。父母和教師會認為幼兒太小,不會解決糾紛,同時又怕幼兒吃虧,形成什麼心理陰影。所以常常想利用成人的權威和優勢,採取及時制止和干預的方式。事實上矛盾和沖突不僅有助於認知的發展,而且有有助於提高個體和他人合作的能力。過多的干涉反而會阻礙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或失敗。
(二)、策略
1、給幼兒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身心放鬆,促進幼兒之間融合關系的發展,避免緊張關系的發生。
2、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加強幼兒的常規訓練,使幼兒避免一些糾紛。並嘗試自己解決。
3、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發生糾紛的教育活動,讓幼兒觀看並進行討論,讓幼兒在情景設計中嘗試解決糾紛,教師進行隨機教育,引導幼兒自我反思、自我判斷,促進幼兒道德水平的提高。
4、事實上幼兒的矛盾來的快去的也快,這也是此階段幼兒「自我調節機制」發展的一個特點。幼兒之間的糾紛現象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人際交往形式。對幼兒來講,他們正是通過交往中的「糾紛」來明辨是非、調整自己,尋找與同伴交往的適宜方法,並逐步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與合作,學會一些社會的道德規范和做人的准則。為此,教師要敢於放手並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
(三)、家園配合、共同努力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解決糾紛,同時又怕幼兒吃虧,形成什麼心理陰影,所以常常會利用成人的權威和優勢,採取及時的制止和干預,更甚者會要求孩子受到欺負了,就要「報復」回來。
⑥ 如何解決幼兒之間的糾紛
一、保護孩子不是「護犢子」
反觀整個事件,小林的家長之所以反應這么激烈,無非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被人搶了玩具還推倒在地,腦袋上磕了一個大包。想要保護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天性,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也無可厚非。
可是,兩個孩子年齡相仿,身材各方面都相仿,玩的過程中有爭執,也是正常的。孩子需要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正是這樣的小爭執才給了他學習處理爭端的好機會。反之,如果是兩個孩子年齡差異比較大,或者是體型差異比較大,明顯地恃強凌弱時,那就強烈建議家長出面協助解決。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已經踏出了與人交往融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應該試著自己去處理一些簡單的人際關系了,小江的家長想保護孩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首先要分清楚孩子的事情是不是屬於霸凌事件,況且在這件事的處理過程中,小江的家長是否把握好了一個度呢?一旦越過那個度,自己反而成了他嘴裡口口聲聲說的「霸凌者」。
後來這件事在家長中傳開之後,班裡很多家長都跟老師交代不要讓自己孩子跟小林在一起玩,有的家長甚至說「我家沒有錢,萬一我家孩子碰到小林了,我可賠不起」。
這個家長本以為自己用這種方式保護孩子不受欺負,卻沒想到這之後,孩子在班裡受到了孤立。沒有人陪他玩兒,也沒人跟他做朋友,估計連老師都要敬而遠之了吧!聽老師說最近一段時間孩子都有病請假在家,放了寒假之後就准備轉學了。不難想像,這個孩子經歷了怎樣的孤獨和寂寞!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二、孩子有沒有能力處理好爭端矛盾
前段時間我帶三歲多的兒子出去,走到一個要下三層台階的地方,台階下面站著一個大概五六歲的孩子,我兒子剛下了一個台階,這樣剛好跟台階下那個男孩目光平視,本來是友好地想去跟那個大哥哥玩的,沒想到大哥哥看到他過來,使勁推了他一把,他一屁股坐在了台階上。
我正想上前拉起他,沒想到他動作靈敏地一骨碌爬起來,毫不示弱反擊似地使勁推了那個大哥哥一把,那個男孩被他一推往後踉蹌了幾步。我生怕小男孩反手打他,但又想靜觀一下事態發展,看他們最終會怎麼樣。沒想到短暫的沉默之後,兩人竟然對視一笑,愉快地聊起天來了。
我們的孩子漸漸在長大,逐漸會建立自己的社會小圈子,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之間更是如此。孩子的糾紛是由他們的天性所決定,而不是好孩子壞孩子的標准來決定,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矛盾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並且學會了磨煉和成長。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三、幼兒產生糾紛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 孩子的年齡因素
幼兒時的孩子因其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很低。但幼兒從很小就有強烈的自尊心,渴望與人交往,卻又害怕被人拒絕,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他們的道德認識與行為認識常常脫節,不懂得如何去與人合作,便容易產生矛盾。
比如當別人坐在自己的位置時,孩子便覺得那是自己的位置,一聲不響地去拉,而坐在凳子上的孩子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樣就產生了矛盾。再或者孩子喜歡某種玩具,而那種玩具剛好別的孩子在玩,就可能直接去搶,從而發生糾紛。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2、 周圍的環境因素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甚至有的家庭中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由著孩子,家人對孩子的愛和付出是不求回報的,這就讓很多孩子把別人理所當然地接受別人的關心,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而來到幼兒園之後,幼兒園里的一切都需要跟別的小朋友共同分享,雖然也有固定屬於自己的物品,但玩具之類的公共物品還是不能據為己有,孩子自然心裡不平衡,這就容易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
3、 孩子的個體差異因素
由於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溫順,有的孩子則相對急躁,有的孩子善於與人交往,有的孩子則喜歡一個人玩,但無論什麼性格的孩子,只要在集體中生活,就避免不了與人發生爭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的孩子可能自身不好鬥,但是在跟孩子交往過程中被搶玩具或者吃了虧,家長知道後可能就會教給孩子用暴力解決糾紛,慢慢地由於外界環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也會發生改變。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四、孩子發生糾紛家長應該怎麼辦
1、 家長不要隨意充當裁判
在不了解事情經過的情況下,家長不要輕易地判斷對錯,也不要盲目介入。
事實上幼兒之間的矛盾基本上沒有太多利害關系,幼兒都可以自己解決好,我們作為家長只需要大膽放手,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辦法。如果遇到別人欺負自己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與他協商,協商無效時再請求大人幫助。
如果別人不小心碰到自己,我們也要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和原諒,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多說禮貌用語,比如說「請」、「對不起」、「沒關系」等等。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2、 讓孩子自然體驗與人交往的規則
平時我們都會告訴孩子遇到糾紛時該怎麼做,也會給孩子灌輸與人友好和自我保護意識,但是一旦與人發生爭執時,孩子也會受其情緒控制而將平時的叮囑拋於腦後。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僅僅要告訴他發生矛盾後該怎麼做,還應告訴他實際發生糾紛時可能對他的情緒和行為造成的影響,並指導孩子去實踐、練習如何用理智和恰當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
3、 家長應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首先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面對與人交往的矛盾,我們也要盡量做到不與人發生過激爭執,採用平和的方式解決爭端。尤其是看到孩子吃虧的時候,首先要分清事實,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威脅恐嚇對方。一旦發生這樣的事,一方面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了「依靠」,凡事都可肆意妄為。另一方面也有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孩子的家長都來看看吧
我們都終將成為家長,我們每個人也都曾經是個孩子,所以我們都應該知道,孩子之間的矛盾和糾紛都是成長的一種必然,是我們作為群體生活的人所無法避免的生存方式。我們作為家長,適當的時候也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與人交往的各種矛盾,我們只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相信一定能收獲一個健康、樂觀的好孩子!
⑦ 幼兒園教師矛盾糾紛有關建議
一旦教師之間有了矛盾,作為幼兒園管理者必須及時作出反應,根據矛盾的對象、性質主動介入,區別對待,藝術處理,盡可能幫助矛盾雙方化解紛爭,消除隔閡,融洽關系,彌合感情。否則,這些矛盾輕則可以影響教師之間的關系,重則能造成幼兒園內部教職員工不團結,使工作蒙受損失。作為園方的管理者化解矛盾,我認為需從三個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當好「調解員」,對症下葯處置教師之間的矛盾。
◆二是成為「潤滑劑」,適時造勢調和教師之間的關系。
◆三是甘作「出氣筒」,因勢利導解開教師的心結。
⑧ 幼兒園民事糾紛!急~~~~~
一、主班將衣服互換的做法不妥,但是也不構成違紀或者違法,只能說處理略顯不當。 二、院長賠償一件新衣合情合理,應該得到支持。 三、如果沒有其他傷害,此事件應以學校賠給一件新衣而終結。 四、家長要求退還本學期學費的要求,既不符合情理也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要求退學退費另當別論) 五、主班沒有其他責任,最多接受學校批評即可。 六、該家長如果僅以孩子衣服被撕破為由起訴,在幼兒園已經賠償新衣的情況下,其其他請求不會得到法院支持。
⑨ 幼兒園老師與家長的糾紛
小題大作!
⑩ 有沒有幼兒園法律糾紛的案例越多越好!
你上法律案例網看看嘛,在網路中搜索「flalw」即可找到該網站。